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3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人教版选修3)【教学目标】重点:重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两大集团难点:如何理解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与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争夺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概述分析等方法进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的思维意识。
【导入新课】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影响,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的矛盾激化,导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并最终引起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的种子已经早已深深埋在历史的土壤中。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动荡不安的世界1.瓜分世界让学生看下列表格,思考从中能够发现什么现象?根本原因是什么?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
到19世纪末,新起的美国超过了英国,德国超过了法国,接着又超过了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
2.扩军备战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列宁说:“帝国主义的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列宁选集》第二卷第653页),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
在世界没有被瓜分完毕时,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往往通过宰割和分配新的“自由”土地而暂时得到缓和。
但是,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必然要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甚至战争。
为了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欧洲列强积极扩军备战。
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的陆海军总数大大增加了。
德国海军实力仅次于英国海军。
随着列强的争夺,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人民版-选修三-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大战的后果》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果的考察,使学生深刻领悟同样的历史事件对各个历史主体的不同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果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带给人类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
三、教学重点西欧的衰落,美日的崛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四、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对人类历史所起的推动作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互动法。
六、教学手段粉笔、黑板和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北川大地震说起,列举一系列因大地震而导致的截然不同的景观和机遇,揭示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历史真谛。
然后话锋一转,一战何尝不是如此呢?同样是经历了4年的战事,不同国家的处境也是迥然有异。
西欧一片废墟,美日如日中天。
下面就让我们回到历史的现场,去感受一下大战带给各个国家的不同影响吧。
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设计问题,给学生自学搭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平台。
1.厮杀了4年的大战结束了,你认为哪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愁得睡不着觉,为什么?2.你认为哪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偷着乐,喜得合不拢嘴?为什么?3.不管是应该愁眉苦脸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应该喜上眉梢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都有一个寝食难安的心病,你认为应该是什么?4.战争意味着破坏,但也意味着新生。
哪些国家的独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他们的母体各是什么国家?(三)反馈展示分别由同学上黑板演示,其余同学背诵上述问题。
1.厮杀了4年的大战结束了,你认为哪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愁得睡不着觉,为什么?2.你认为哪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偷着乐,喜得合不拢嘴?为什么?3.不管是应该愁眉苦脸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应该喜上眉梢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都有一个寝食难安的心病,你认为应该是什么?一是革命浪潮:俄国十月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二是独立运动:亚非拉地区掀起独立运动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素材人民版选修3
1.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导入新课】以最后一名一战老兵逝世导入。
2011年5月4日,全球最后一名一战老兵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2014年7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之际,英国皇家邮政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第二枚邮票引用了英国诗人劳伦斯·比尼恩的《献给阵亡者》中的一句:“At the going down of the sun and in the morning,We will remember them ”,请英语课代表为大家翻译一下吧。
“我们将时刻缅怀他们。
”这说明,尽管一战的亲历者基本已经离世,但世人对于一战的回望,追问和反思仍然不会停止。
对一场过去了百年的战争,到底要纪念什么?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回顾大战】关于大战的过程,我们在前面的课中已经学习过了。
我考考大家,请问大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区分导火索和标志,标志是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交战的双方都有哪些?协约国(英、法、俄)与同盟国(德、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列举几场著名的战役?(马恩河、凡尔登)最终的结果是?同盟国战败,1918年11月11日,签订停战协定。
【课堂小结】:一战爆发距今已经101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百年算不了什么,并且在现实的欧洲世界里,我们再也找不到还存活于世的一战老兵了。
难道这意味着要我们遗忘这段历史,抹去这一记忆?也许自然的时间会将一些记忆带走,但历史的记忆却将在一代代人中留存。
今天,站在21世纪的今天来回望这段历史,更能理解一战对于20世纪来说意味着什么,欧洲人自己绝没有想到他们会伴随着战争走进20世纪,并开启20世纪的历史大门。
正是在对战争所带来的悲剧反思中,人们从此坚信和平的力量和每个个体生命的价值,由此才使西方走进了历史的新方向,重建自由、和平与繁荣的新社会。
最后,用海明威的一段话共勉:“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任何人的死亡都会使我蒙受损失,因为我包孕于人类之中。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3
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课堂互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发现,学生对于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能够积极思考、交流和合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观看影视资料时,学生可以关注战争中的关键战役、科技运用和历史人物的表现,从中分析战争的发展脉络和影响。
-在参观纪念馆和博物馆时,学生可以重点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思考战争对人类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培养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阅读人物传记,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人物在战争中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力,从中汲取领导力、决策能力和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启示。
-俄国革命与奥匈帝国的解体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国际联盟的成立
5.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的参战与战后待遇
-二十一条与五四运动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趋势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的学习,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理解战争背后的复杂因素。
2.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关键战役、科技运用和影响,提升学生的史料分析、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评价能力。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如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等,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人民版选修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word学案
专题一第三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学案编写人:祖光远审核人:课时:2课时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之后11月爆发,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2、1918年3月至7月,____________发动五次攻势,结果损失惨重,战争的主动权转移到____________手中。
3、1918年8月,协约国联军全线出击,迅速突破德军防线。
4、1918年9月,保加利亚士兵发动起义,保加利亚政府宣布投降。
5、1918年10月,____________宣布投降,退出战争。
6、1918年,____________土崩瓦解,11月3日正式投降。
7、1918年11月,德国爆发____________革命,推翻德皇威廉二世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政府。
8、1918年11月11日,德国同协约国集团签订____________,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教学活动:一、战争引起革命:1.二月革命(1)背景①长期的战争使参战各国的人民都陷入痛苦的深渊。
②战争期间,各国人民的_________此起彼伏。
(2)爆发:1917年3月,俄国爆发“________”。
(3)结果:2.十月革命(1)背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企图消灭____________________政权。
(2)过程11月6日,列宁领导人民发动起义,起义取得胜利,并公布了《_____________》,正式宣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工兵代表苏维埃告俄国公民书3.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1)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颁布《___________》,声明退出战争,向交战各国提出和平谈判建议。
(2)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苏维埃俄国忍痛与德国签订《_______________》,退出了战争。
对《布列斯特和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俄国人民痛恨战争,要求和平的迫切愿望②使苏俄失去了大片国土③使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④使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⑤使德奥集团减轻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政治打击最为严重的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B、德国十一月革命C、匈牙利革命D、波兰独立合作探究一:如何理解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二、摧毁四大帝国1.德国西线的攻势(1)契机:_______退出战争。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
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
者……所洒下的鲜血。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互动探究
根据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提示: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动摇;美国的实力壮大。
首页
X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D答疑解惑 AYIJIEHUO
探究点
当堂检测
材料研读 名师精讲
用“毁灭”“催生”“契机”来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影 响
1.毁灭——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1)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经济危机,欧洲的国际金 融地位急剧下降。 (2)政治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政治危机,各国爆发无产 阶级革命。 2.催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出一个新世界。 (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国被 摧毁;英法两国衰落。美国大发横财;日本乘机扩张,获得发展。 (2)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 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首页
X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D答疑解惑 AYIJIEHUO
知识点二 战争催生了新世界 1.对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 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2.对美国: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 国。战后,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它成为欧洲的最 大债主,并在欧洲的重建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詹志和《海明威》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首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考点】(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主要包括帝国主义之间的基本矛盾、战争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两大军事集团,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主要包括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美国参战的目的及影响、苏俄退出战争,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主要包括西欧衰弱、美日崛起、苏俄十月革命等,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解析考点】1.简述为什么到20世纪初会发生世界性的大战。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的殖民帝国。
这些国家在殖民争夺中起步晚,所得份额有限,由此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2)两在军事集团的形成。
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列强矛盾错综复杂。
1879年德、奥签订同盟条约,1882年,德、意、奥缔结了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
这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
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1904年,英、法签订了《英法协定》,1907年英、俄签订了《英俄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使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3)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科技进步首先使传统的武器得到改进,提高了武器的性能,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使得潜艇、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相继问世,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展到海底和空中。
新的交通手段的出现,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使得战争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
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促进了军队通讯技术的现代化,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高中历史1.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1)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人教版选修3)【教材分析】本专题从“一战”的动因、目的、性质、规模、手段和后果等方面说明20世纪的战争发展到新阶段,它是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本节内容主要透视19世纪末20世纪初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背后的历史真谛,即为了全球市场而大战。
“一战”是全球化的产物,也是现代化的反动。
当世界大战的伤痛渐渐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心中的警钟应不断敲响。
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是学习理解“一战”的目的、性质、过程和全球化影响的必不可缺的内容,也是有效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和谐发展、关爱人类等正义感的前提基础。
【教学目标】1、课标内容: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学习要求:3、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和解读文本,有效利用教科书课程资源,质疑本课重点与难点;启发诱导学生有效迁移高一历史学习内容,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形成一体的广阔的历史视野下把握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是全球化的产物;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积累寻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师可利用相关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等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第一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全球化的产物。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有相当的历史文本解读能力。
通过学习必修二专题五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的有关内容,也初步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有比较好的掌握。
但是在“专题加模块”体例影响下,学生的历史知识顺序性混乱。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版(优秀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课程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课文和史料,自主讨论与分析,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将历史知识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和评价。
教具: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用课件展示几张关于战争的图片,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最容易让你想到的是什么?将图片内容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去走近一战,关注一战。
二、新课。
1、引导学生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为瓜分世界的首次大屠杀,共有38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那么,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课件展示: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请问:你知道欧洲是怎样变成一只“火药桶”的?这将它点燃的“一粒火星”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得出结论: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学生说到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后,请学生介绍萨拉热窝事件,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介绍萨拉热窝事件的有关内容,充分理解它的导火线作用。
课件展示:关于萨拉热窝事件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2、教师小结: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十分迅猛,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主要有美、德、英、法、日、俄等。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3课 大战的后果教学案
第3课大战的后果(1)经济衰落:交战国经济受到重创,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西欧相对衰落,尤其是英国。
(2)精神危机: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产生怀疑,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3)国际地位: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2.美日迅速崛起(1)美国:①原因:远离战场,本土未遭战火;参战前利用中立身份向双方提供军火、物资;美国后期参战,捞取战利品。
②表现: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战后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日本:①原因:利用欧美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向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展势力;协约国的大量军事订货。
②表现: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扩大;经济长足发展。
(1)俄国十月革命:为欧洲许多国家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了方向。
(2)德国与匈牙利:分别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是失败了的伟大尝试。
(3)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剧变: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分崩离析,诞生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一批民族独立国家。
2.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1)原因: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了民族矛盾;宗主国忙于战争,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2)影响: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深化认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减轻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了启蒙和推动作用。
探究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史料探究]材料一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贡比涅森林的火车车厢接见了打着白旗前来谈判的德国代表团。
(1)材料一中的场景发生于何时?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有何标志意义?[答案] 时间:1918年11月。
背景:协约国发起总反攻,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投降,德国爆发基尔港水兵起义推翻帝制,新成立的德国政府与协约国签署了停战协定。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学案1 人民版选修3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面是跟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图片:图1 战败后的德国,士兵行乞街头的惨景图2 第一次世界大战炮轰过后的凡尔登镇图3 英国各地上万城镇村庄举行儿童街头集会庆祝停战图4 世人收藏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章请思考:观察以上四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人民渴望和平,反思战争。
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战争引起革命1.原因(1)长期的战争使参战各国的人民都陷入痛苦的深渊,激化了各国的阶级矛盾。
(2)战争期间,各国人民的________此起彼伏,有的国家引发了革命。
2.表现(1)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________的统治,建立起______________。
(2)俄国十月革命:①1917年11月6日晚,________领导人民发动起义。
②次日,________公布《告俄国公民书》,正式宣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归________,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一战战局的影响(1)苏维埃政权颁布《________》,声明退出战争,向交战国提出和平谈判建议。
(2)随后,苏维埃俄国与德国签订《________》,正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引发了二月革命,随后又转化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成功后,苏俄退出了一战。
这一过程有力地论证了列宁“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重要理论。
二、摧毁四大帝国1.1918年战况(1)1918年3~7月,________发动五次攻势,结果损失惨重,战争的主动权转移到________手中。
(2)1918年9月,________士兵发动起义,政府宣布投降。
(3)1918年10月,________宣布投降,退出战争。
(4)1918年,________土崩瓦解,11月3日正式投降。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预习导引知识点一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1.性质:从全局看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2.依据(1)主要帝国主义列强,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权利参加战争的。
(2)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一系列秘密协定,用来瓜分势力范围、决定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归属。
(3)塞尔维亚、比利时所从事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但从全局看,这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归纳总结] 分析战争的性质应从战争的全局着手。
无论从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从战争的酝酿过程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一场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知识点二战争催生了新世界1.欧洲衰退(1)经济危机:因失去大量海外投资和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欧洲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2)政治危机①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②德意志、奥匈帝国战败,英法等国受到重创,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2.美日崛起(1)对美国①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占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8.5%。
②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在欧洲重建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2)对日本①使日本获得了扩张的良机:它乘机占领了中国的山东、太平洋上原来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大大扩张了势力范围。
②使日本获得了发展的良机:日本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并加紧向英、法等国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海运业因战争迅速膨胀;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3.民族觉醒: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战后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4.国际联盟:战后出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
[误区警示] 一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英国经济霸权受到挑战,但并未完全丧失。
经过两次大战之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直到“二战”后,美国才真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目标导航]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的影响(重点、难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俄国退出战争(1)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颁布《和平法令》,声明退出战争,向交战各国提出和平谈判建议。
(2)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苏维埃俄国忍痛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战争。
2.同盟国集团的瓦解(1)1918年3月至7月,德国孤注一掷,发动了五次攻势,结果遭到巨大损失,战争的主动权再次转移到协约国手中。
(2)协约国成立了联军统一指挥部,法国的福煦元帅被任命为联军总司令,并于1918年8月全线出击,把战争推进到德国纵深地区;其他战场的同盟国军队也逐渐丧失斗志。
(3)1918年9月,保加利亚政府宣布投降;10月,奥斯曼帝国宣布投降,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并于11月3日正式投降。
(4)1918年11月3日,基尔军港水兵起义,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11月9日,柏林起义,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德国社会民主党右派夺取了政权。
(5)1911年11月11日德国资产阶级政府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思维点拨]1.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德国国内矛盾,引发德国人民的反战运动,导致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
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了新政府,新政府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结束的标志是1918年11月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二、大战的影响1.经济方面:大战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政治方面(1)战争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奥斯曼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壮大了美、日。
(2)战争并未消除帝国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法德矛盾尖锐,美日矛盾加剧,这些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播下了火种。
(3)战争中俄国爆发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
3.军事方面:大战对新式武器和军事理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4.思想方面:人类对大战反思,战后兴起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
[史论要旨]1.十月革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浩劫,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3.战后各国普遍兴起了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这是人类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思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提升。
知识图示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史料陈独秀说:“德意志以帝国主义为厉世界,吾人之所恶也,列国讨之,亦以尊重自由正义与和平,不得不掊此军国主义之怪物。
”他还特别指出,法兰西人“嗜和平、博爱、自由,根于天性,成为风俗也”,他们参战是“为平等、博爱、自由”而战。
——《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史料解读]该段史料表明陈独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而对法国等欧洲国家来说是反侵略的自卫战争。
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问题思考]结合史料回答,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是一种怎样的认识,你是否赞同?原因何在?答案认识:陈独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法国等欧洲国家来说属于自卫战争,是正义之举。
不完全赞同。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争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都是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史论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1.从战争的起因看,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露骨地显示了一战的侵略性质。
3.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主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史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史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时代的结束。
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三一般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
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史料解读](1)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说明一战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欧洲的世界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3)说明通过对一战的反思,战后各国普遍兴起了和平主义思潮,这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
[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严重后果。
答案造成了人员的巨大伤亡和物力的极大破坏,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史料二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3)史料三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什么思潮?有何意义?答案思潮:反对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及厌战情绪。
意义: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
[史论总结]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方面(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瓦解,英法实力削弱。
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国和日本崛起,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受冲击。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激励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引发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2.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1)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
(2)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人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命提供了条件。
(3)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4)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民众和平、反战运动兴起;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观念影响社会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学习思考]1.提示《布列斯特和约》不是丧权辱国的和约,而是列宁在不利的国际条件下开展灵活斗争的体现,其主要目的是为巩固新生政权创造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2.提示美国参战加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加速了协约国集团的胜利进程。
3.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参战各国来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总体战是因为:一方面反映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胜利取决于强大的实力。
协约国在物质和人力等资源方面占有明显优势,美国参战则增加了这一优势。
另一方面,随着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的使用,战争已具有陆海空一体化的规模,对战后各国的军队建设和军事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自我测评]解答(1)一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2)一战的影响:①经济方面: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②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欧洲的影响日益扩大;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国、奥匈帝国战败,英、法等国元气大伤;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并且建立了维护人类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③科技方面: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战争中动用发明不久的飞机、坦克等,很快受到各国的重视,并在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大战中汽车的机动性,也被人们所重视,汽车逐步取代了马车,汽车工业获得发展;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④思想观念方面:大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材料阅读与思考]解答苏俄的和平计划严厉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殖民地、宰割弱小民族而进行的战争,建议交战各国立即开始和谈并主张签订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是一个真正的、平等的和平计划。
美国和平计划的真实意图在于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在战后继续维护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并进而夺取战败国更多的殖民地,是一个打着和平幌子的不折不扣的假和平计划。
1.“1917年的工人实际工资只有1913年的57.4%。
莫斯科战时主要食品价格涨了8倍半,日用品涨了11倍。
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和反人民的行动,激起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愤恨。
”上述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广大工人群众所处的境遇每况愈下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使劳动人民获得了解放C.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D.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越来越激起劳动人民的愤怒答案 C解析A、D是对题干材料信息的直接解读,不是“根本上反映”。
B观点不符合题干材料,排除。
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2.1918年3月,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主要原因是( )A.俄国在战场上的失败B.俄国兵员和物资供应不足C.苏维埃政权的建立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答案 C解析俄国退出一战是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之前的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主张继续进行战争。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为巩固政权,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一战。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有(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苏俄的退出而削弱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都是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使协约国的阵营发生了变化,同时加速了战争的结束,从总体上看,苏俄退出战争并没有削弱协约国的实力。
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7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
这些事件改变了战争性质——从最初为欧洲问题而开战,实质上是欧洲的战争转变为全球范围的战争。
诚然,1914年8月21日日本已参加这场战争,但它只是私自占据了太平洋上几个分散的德国殖民地。
而现在,美国的加入则意味着一个迅速决定战争结果的非欧洲大国的介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战争与和平的较量。
一方面,战争使国际社会走向无序状态,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受阻,和平秩序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战争对文明的摧毁又促使人们为寻求和平作出努力,国际社会因此走向有序状态。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世界规模的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也促使人们探索和平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