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教案:世界地理 极地地区

合集下载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地理教案范文:极地地区一.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极地地区》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分为北极和南极两个地区。

本课时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极地洲、冰架、冰盖和海洋的特征,并对人类活动对极地地区的影响及保护极地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1.目标知识:(1)了解极地环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2)了解极地地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了解人类活动对极地地区的影响并简要介绍保护极地地区的措施。

2.目标能力:(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方法1.板块式教学法通过把课程分为不同板块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清模块内容,达到目标知识的单一性,满足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整合到整个生活中。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例题进行授课,让学生学以致用,了解极地地区、冰盖工程、海冰研究、南极探险等形成的原因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等相关信息。

三. 教学内容1.北极地区1.1 北极电影及其背景简介1.2 北极地理概况及气候分区1.3 北极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1.4 人类活动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和保护措施1.5 北极探险2.南极地区2.1 南极计划及其背景简介2.2 南极地理概况及气候分区2.3 南极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2.4 人类活动对南极地区的影响和保护措施2.5 南极探险四. 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情境模拟和图片展示等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北极或南极严寒的环境之中。

2.展示欣赏分别以北极电影及南极计划为背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及背景情况。

3.知识导入针对北极及南极的地理概念、生态环境等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总体概况。

4.案例扩展以北极探险和南极探险为背景,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极地地区环境、气候、人文等方面的细节。

5.实践探索分组进行极地资源的调研,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并形成小组合作作品。

五. 教学反思1.板块式教学法的优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将课程内容按照板块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可以更清晰准确的理解知识重点,而且也有利于老师更快的调整教学内容。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环境。

2. 使学生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极地地区的概念:南极和北极。

2.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

3. 极地地区的主要特点:极端寒冷的气候、独特的生态系统。

4. 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鱼类等。

5.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科学考察、捕鱼、旅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2. 难点: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极地地区的概念和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极地地区的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过度捕捞等,讨论可持续发展措施。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极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极地地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极地地区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极地地区的图片、视频和案例分析。

2. 教材:关于极地地区的相关章节。

3. 网络资源:极地地区的新闻报道和科研论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极地地区的概念和地理位置,讲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和自然资源。

2. 第二课时:讲解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分析环境问题,讨论可持续发展措施。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教师出示地球仪。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极地地区[讲授新课]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教师画板图)。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图10.1——北极点;图10.2——南极点)(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图10.1——内北外南,顺西逆东;图10.2——内南外北,顺东逆西)(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图10.1呈逆时针方向;图10.2呈顺时针方向)(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图10.1——面向南,0°经线的右侧为东经度,左侧为西经度;图10.2正好相反)(7)在北(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8)找出北(南)极圈,说明北(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极地地区2. 教学年级:八年级3. 学科:地理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条件;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及人类活动;学会阅读和分析极地地区的地图和图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发展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条件;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及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2. 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各种问题;2.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极地地区的景观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提出问题:“你们对极地地区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条件;3. 课堂讲解: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条件;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及人类活动;分析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5. 案例分析:展示极地地区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措施;6. 课堂小结:强调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科研活动。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及改进措施;4. 学生的提问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发现问题并改进;4.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

第九章极地地区一、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2)学会用地图、景观图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2、过程与方法(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1、极地地区是完整认识世界和突出地理思想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因而成为科学考察宝地,“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的较好的基础。

但极地地区距学生生活遥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五、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能够说出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原因。

3、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1、在极地地区辨别方向以及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

教法选择:探究法、教授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课前三分钟:板书课题极地地区一、学习目标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原因。

二、自学指导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92—95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从图10.1、10、2,分别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2、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3、图10.5,两极气温图,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有什么差异?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5、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1、北极地区:位于66.5N北极圈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极地地区》教案(通用3篇)

《极地地区》教案(通用3篇)

《极地地区》教案(通用3篇)《极地地区》篇1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要求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构分析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

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内容点析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

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

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

极地地区(第1课时)示范教案

极地地区(第1课时)示范教案

《极地地区》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地图,说出南、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重点: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认识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欢迎来到冰雪世界!教师播放视频:提问:视频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的地理信息?生:(可能的答案)冰山、冰雪、企鹅、北极熊等。

师:展示图片:南北极都有哪些吸引你的独特环境?为什么环境如此独特呢?今天让我们开启极地冒险之旅吧!(板书)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五节极地地区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动一动:转动地球仪,找找极地的位置。

生:(可能的答案)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南北两端。

(承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分别去往南北极看看吧。

2.南极地区活动:1.观察地图,描绘南极圈,找出南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

2.在南极地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3.找出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

生:(可能的答案)1.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的海洋。

2.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呈顺时针。

3.南极大陆被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环绕。

师:介绍南极自然环境特征。

这里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极端寒冷的冰雪世界。

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 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酷寒、干燥和烈风,是南极地区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

这里年平均气温-30℃,被称为世界的“寒极”;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是世界上风速最大、风力最强劲的地区。

阅读材料:在南极科考的日子里提问:读完秦大河的南极科考日记,你有什么感受?生:(可能的答案)感受到了南极地区气候的寒冷,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感受到了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环境;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研究和考察工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分析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研究和考察工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科研事业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地球的两极:南极和北极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2. 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鱼类、海洋哺乳动物、鸟类等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淡水资源:冰川和冰盖3.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探险和考察活动科学研究:地质、生物、气候等领域资源开发:渔业、矿产、淡水等4. 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研究和考察工作我国极地考察的历史和现状我国极地考察的成果和贡献我国极地考察的挑战和展望5. 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国际合作与法律法规:南极条约、北极理事会等我国的极地保护政策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研究和考察工作;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我国极地考察的历程和成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资源和人类活动;案例分析法:分析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开发案例;调查访问法: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研究和考察工作;小组讨论法:探讨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教学手段:图片:展示极地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地图:展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人类活动;视频:播放极地考察纪录片,了解极地地区的实际情况;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极地地区的最新研究动态。

极地地区的教案

极地地区的教案

极地地区的教案【篇一: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345【篇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整合问题。

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2、反馈(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汇报、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教学方法访谈教学方法课前准备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准备:1、将两极地区分为“自然概况”、“自然资源”、“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专题。

2、两个小组(男、女)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并选出两名学生代表,做为主持人,各小组做好汇报顺序和形式的安排。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

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篇1:极地地区地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3、理解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能力目标:1、学会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2、能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三)情感目标: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重点、难点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思路根据教材内容,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础知识: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包括的范围,以及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两极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第三部分由于人类的到来必然对两极地区造成破坏,因此要保护极地地区。

教学过程展示“南极考察图片”,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情境创设假如你是一位将要赴两极地区进行考察的科学家,你需要了解有关极地地区的哪些问题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将全班每四个人分成一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回答最好的一组给予鼓励。

教师讲述首先需要对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展示图片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去掉极点)学生活动学生试着自己判断哪一幅是南(北)极地区;并且讨论归纳其不同特点: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周围被大陆所包围;南极地区主要是大陆,周围被海洋所包围。

学生活动在老师带领下,在北极地区图上找出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北极地区所包括的范围(注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图跟平时所看到的不一样,这幅地图是从极点上空来看的,它有弧线和射线,弧线代表纬线,射线代表经线)板书 1、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教师小结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北纬66.5度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教师提问在图上,北极地区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北极点,它的时间如何?在这一点上每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板书 2、北极点教师提示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等,那么在经线相交的地方,时间该如何来计算呢?学生思考略情感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在极地工作的各国考察队员保留各自国家的地方时间,遇到外国人时一般不问:“现在几点了?”一位美国考察队员曾这样描述他们在极点举行垒球比赛的情形:“那只小小的垒球一会儿从今天飞到了昨天,一会儿又从昨天飞回今天。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2)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3)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研究和考察成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利用资料和数据,分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3)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南极和北极的位置、特点及分布;2.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极端寒冷的气温、降水稀少、风速大;3. 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冰川、海洋、陆地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种类;4. 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可再生能源等;5.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科学考察、资源开发、旅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3)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资料、数据、视频等;2. 学具:笔记本、笔、小组合作讨论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对极地地区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介绍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3)阐述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课堂互动:(1)学生分享课前调查成果,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2)小组合作讨论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4. 案例分析:(1)介绍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研究和考察成果;(2)分析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地理两极地区教案

地理两极地区教案

地理两极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两极地区的特点和地理环境。

2. 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生物资源和环境问题。

3. 掌握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理气候带和地理生态带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地理两极地区的特点和地理环境。

2.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生物资源和环境问题。

3. 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理气候带和地理生态带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地图和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两极地区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两极地区的特点和地理环境。

2. 学习两极地区的特点和地理环境(20分钟)讲解两极地区的特点和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理气候带和地理生态带等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南极洲和北极地区的区别和相似之处,并进行比较分析。

3. 深入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20分钟)讲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包括极寒气候、极夜、极昼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感受两极地区的极端气候条件。

4. 探索两极地区的生物资源和环境问题(30分钟)讲解两极地区的生物资源和环境问题,包括极地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两极地区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15分钟)总结所学知识,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拓展学生的眼界,介绍两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保护措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两极地区的综合报告,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生物资源和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地理两极地区教案- 地理两极地区的特点和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地形- 地理气候带- 地理生态带-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极寒气候- 极夜- 极昼- 两极地区的生物资源和环境问题- 极地动植物-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理两极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教案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教案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教案区域地理两极地区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教学过程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4、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出示北极的地图,认识周边的海洋和陆地。

出示南极图,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南极大陆的轮廓象大象,而且要会辨认周边的海域。

(顺口溜:脚太平洋,头顶大西洋,背靠印度洋),经度的分布(正十字位置),还有周围的陆地分布。

北极是“陆包洋”,南极是“洋包陆”。

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1、阅读材料p94页《南极地区的大风》,学生得出南极地区“风库”的特点。

2、阅读课件“极地气候资料”:得出南极地区降水少的特点,称为“白色荒漠”。

3、阅读课件中“七大洲海拔高度图”,知道南极大陆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洲,称为“冰雪高原”大陆4、课本活动p95:读图10.5,比较南北极气温,可知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称为地球的“寒极”。

教师引导并小结: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冷的地方。

进一步扩展解释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下垫面不一样,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

(2)南极海拔高。

(3)南极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4)风大情景对话:由学生和老师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由学生分析对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八年级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2. 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难点:1. 极地地区的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 利用地图和地球仪,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图,加深对极地地区的认识;3.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兴趣;2. 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3. 分析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4. 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了解极地地区的主要岛屿和海峡;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 讲解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如探险、科研、资源开发等;3. 探讨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4.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代表进行汇报;五、课后作业1. 绘制极地地区的地图,标注主要岛屿和海峡;3. 收集有关极地地区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课后,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4.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极地地区相关知识的掌握。

评价标准:1. 课后作业:要求作业完成质量高,能准确表达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2. 课堂表现: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4. 知识测试:要求学绩达到课程要求,能熟练掌握极地地区相关知识。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第一章:极地地区的概念与地理位置1.1 引入:通过展示南极和北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特点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极地地区的定义和范围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征1.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定义和范围教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1.4 作业:学生绘制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图,并简要描述其地形特点。

第二章: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2.1 引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动物和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

2.2 教学内容:极地地区的植被和动物种类极地地区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2.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极地地区的植被和动物种类教师讲解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极地地区的生态特点学生小组讨论,探讨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第三章:极地地区的资源与利用3.1 引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资源利用问题。

3.2 教学内容: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极地地区的国际合作3.3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教师展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探讨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3.4 作业:学生制作一份报告,介绍极地地区的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状况。

第四章: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4.1 引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

4.2 教学内容: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领域和成果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和科研设施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对人类的意义4.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领域和成果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和科研设施学生小组讨论,探讨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对人类的意义第五章: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引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环境。

2. 使学生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3. 培养学生关爱极地环境,保护极地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极地地区的概念:南极和北极。

2.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

3. 极地地区的特点:极端寒冷、干燥、风大。

4. 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冰川、海洋、陆地生态系统。

5. 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6.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科学考察、资源开发、旅游。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难点: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实际问题。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体验极地环境的恶劣条件。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极地地区的概念和地理位置,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

3. 分析极地地区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极端气候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4. 介绍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展示冰川、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图片。

5. 讲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让学生了解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开采与利用。

6. 分析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讨论科学考察、资源开发和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7. 讲解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让学生了解国际公约和我国的政策措施。

8.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极地环境的建议。

9.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10.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极地地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世界地理两极地区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两极地区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学上的两极地区是指位于地球两极地带的区域,南极洲和北极地区。

它们之间远隔万里,地理特点各具特色。

在教授地理学时,两极地区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学习两极地区的物理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将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形成、接触世界和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本文将对世界地理两极地区教案进行一个优秀范例的分享。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认知、行为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主要目的有:1. 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物理地理特征,如气候、地貌、自然资源等。

2. 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文化、历史、经济等。

3. 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并积极探讨对环境的保护。

4. 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和方法是视教学目标而定的,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具体内容包括:1. 先讲课程的地理基本概念,以及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2. 以生态环境为切入点,讲授两极地区的自然地理,例如气候、地貌、生态特征等。

3. 引导学生更深入了解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并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价值。

4.讲解两极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例如历史、文化、经济等。

5. 通过小组与讨论方法,让学生就两极地区的保护策略进行互动探讨,尝试寻找合适的保护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1. 采用案例式的讲解方式,卡片式课堂讨论和配合PPT等多种教学形式。

2. 课堂上组织小组互动讲授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尝试给学生自己找到更多相关资源。

三、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实验设备、课件及其他配套资料。

例如,可配备显微镜、空气净化器等相关设备,设计电子课件,提供网上学习资料等多种手段,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本教案的关键环节。

评价学生的基本标准有:1. 学生对两极地区的物理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否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是否能自主探究相关情况?2.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小组互动讲授和讨论?是否能够多出意见,尝试与其他学生合作产生更多思维火花?3. 学生是否能够做出积极的贡献,对不同阶段的教学设计有积极的反馈?本教案虽没有很复杂的操作步骤或演示示范,但其根本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多种教学手段,全方位评价学生表现,而不只是单纯地讲述知识还能更深入讨论课程内容,锤炼学生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
授课年级
课题
极地地区
课程类型
一轮复习
课时
1
上课日期
年月日
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
1.识记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
2.理解在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及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两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科学考察的意义
2.掌握如何在以南极或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
认真观看,积极思考问题。
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极地地区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冰山、北极熊、企鹅等
第一层级
预习
情况
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走下讲台,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PPT展示预习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
北极地区
分小组合作探究,最好是前后两组交叉合作,指导、监督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认真完成,与同伴互查,把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小组讨论,及时纠正,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多媒体展示北极、南极的图片或视频
1.北极地区60%以上是海洋,矿产资源丰富,以苔原气候为主,植物有地衣、苔藓等
可能有以下疑问:
1.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征是什么?




第16课时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
1.冰雪覆盖的地区
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区
范围、海陆状况
南极地区
范围、海陆状况、气候、代表动物、资源、南极素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极”
之称
2.科学考察的宝地
目的
我国的科学考察站
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学生准备:
1.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极地地区相关资料,调查极地科学考察站的有关情况,了解极地地区自然地理和特有动物等情况
2.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上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或视频,展示极地地区的景观,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习
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对照教材南极和北极地区图,熟悉南、北极的轮廓特征及主要经纬网穿过的区域;采用对比方法分析南、北极,这样易于加强记忆;让学生自己先分析南、北极的特征,然后教师再总结、指点。
督促学生课后完成《固学案》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准备与极地地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与极地地区自然特征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查找有关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图片或视频,以及有关极地地区特有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思维导图,编写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北极地区典型的动物是什么?
展示北极熊、海豹、海象的视频或图片
2.北极典型的动物有北极熊、驯鹿等
环节二
南极地区
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
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征是什么?
2.南极地区典型的动物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南极洲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图片或视频
2.南极洲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纬度位置高,正午太阳高度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密度小,保温效果差;南极洲被冰雪覆盖,反射作用强;常年受冷高压控制,空气下沉,降水少;地表平坦,风速较大
PPT展示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同学们,本课时我们探究了两极地区的有关知识,重点记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两极地区的各自代表的动物,南、北极洲地形的特征,以及在两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的条件和应对的困难有哪些
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
多媒体播放轻松的轻音乐
3.典型动物:企鹅、磷虾
第三
层级
知识
运用
监督学生完成当堂练习,即《技能应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达标,可以不时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互查,将不会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PPT展示相关答案
第四
层级
思维
建模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关键词:冰雪覆盖的地区、酷寒、冰雪高原、北极熊、企鹅
学生做好记录,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好思维导图的填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