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交设计法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正交试验研究
2 实验 配合 比正交设 计
配 制高 强混 凝 土 的技术 途 径 主要是 通 过掺 人
高效减水 剂 和超细 矿物 质活性 掺合 料 _, 3 降低水 灰 ] 比 . 高密 实度 , 提 同时 又具有 较 好 的工作 性 以保 证
施 工要求 。 由于各 地 的原 材料不 同 , 工程实 际 中 在 的配合 比不 能照搬 。 而应 该用本地 区的原材料 进行
nf a tefcsOl h te gh o ih srn h c n rt. i c n f t ite s n f g — t g o cee i e r t h et Ke r s hg - te gh c n rt; xd sg ; pi z t n o h g n l ein ywo d : ih s n o cee mi e in o t r t miai ;  ̄ o o a sg o d
试 验 以确定 配合 比。本 试验 用 正交 试验 方 法探 讨
上述 因素对 混凝 土基本力 学性 能的影 响规律 , 以确
基 金 项 目 : 南 省 科 技 攻 关 课 题 (6 4 50 8 , 阳 师 范 河 0 2 2 0 2 )安
afc h o rsiesrn t, s l t gtn i t n h a db n igsrn h T e , rt n ih s e gh f ttec mpe sv t gh e e pi i e s es e g n e dn t g . h n tn l r t et ai a hg - t n ol r t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正交试验研究
石 国柱 。 徐晓 勇 ( 阳师范 学院建筑 工程 学院 , 南 安 阳 4 5 0 ) 安 河 5 0 2
浅谈正交试验法面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9期(总第221期)试验研究・淒谈IE交试验法面层水潟混凝土配合此谡计吴善圳(福州建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108)摘要以某高速公路弯拉强度为5.0MPa水泥混凝土面层配合比设计为例,根据原材料、路面结构及施工工作性要求,通过正交试验拟定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性参数,选用水泥用量、砂率、用水量3个因素,并选用L/33正交表安排试验方案,通过测定坍落度、抗弯拉强度,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目标配合比。
关键词正交试验;面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1正交试验目的及要求正交试验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与分析多因素、多指标试验优化的一种设计方法。
它是由试验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优的因素水平组合。
指标是衡量试验效果的目标值。
如混凝土配合比最终试验结果要求达到抗弯拉强度、抗压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等相关要求。
本次试验指标为抗弯拉强度、坍落度。
因素是在试验中直接影响指标的事件,称它们为因素。
如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用水量、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外加剂掺量和品种等。
因素水平是因素在试验中所处状态的变化会引起指标的变化。
如水泥用量的变化、水灰比和砂率的变化等。
本次试验选用水泥用量、砂率、用水量3个因素水平,并选用L/33正交表安排试验方案,通过测定坍落度、抗弯拉强度两个指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确定目标配合比。
2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要求根据委托单位提供要求,配合比用于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交通荷载等级为特重等级,设计抗弯拉强度为5.0MPa,施工坍落度30~50mm o3原材料选择及技术指标要求(1)水泥:漳平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水泥,水泥物理力学性能符合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要求。
(2)粗集料:石灰岩碎石,产地为联建隧道出口碎石场,经过筛分试验分析,试验选用4.75~26.5mm的连续级配碎石。
基于正交试验高强混凝土的配和比分析
基于正交试验高强混凝土的配和比分析
高强混凝土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可以满足一些特殊工程的需要,但是其配
合比的设计较为复杂。
为了确定高强混凝土最佳配合比,可以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分析。
正交试验是一种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方法,在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时,通过对
每个因素不同水平的组合进行试验,从而确定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主次影响程度。
针对高
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可以选择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如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石子级配等,并设定不同水平进行组合试验。
在试验中,首先要确定正交试验的因素和水平,这需要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和已有经验
进行综合考虑。
然后根据正交表进行试验设计,选择试验方案和样本数量,进行混凝土配
合比的制备和强度测试。
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各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
响程度,并确定最优配合比。
正交试验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成本和时间,同时提高混凝土强度
和耐久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正交试验只是一种试验设计方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评估和优化。
并且在实际施工中,还需要考虑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等因素,以保
证最终施工效果。
基于正交设计法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基于正交设计法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摘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直接决定混凝土的质量与强度,利用正交试验法对配合比进行设计,对各因素水平进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正交表安排试验能够筛选出代表性较强的少数试验,进而来得出最优或较优的试验条件,正交试验与分析是实现混凝土最优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配合比;正交试验;极差;方差1 引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因素越来越多,因素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单凭经验判断很难达到预期要求,必须通过试验设计及分析来选择各个因素的最佳试验状态。
试验设计的种类很多,包括正交试验、均匀试验等。
其中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与处理多因素试验的一种方法,它是在实际经验与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利用一种排列整齐规格化表来安排试验,这种正交表具有“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
利用正交表安排试验,能够筛选出代表性较强的少数试验来得出最优或较优的试验条件。
2 混凝土强度正交试验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砂率、外加剂掺量等多种因素均对混凝土强度和质量有影响。
本试验研究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砂率、粉煤灰掺量这四个因素及每个因素的数量水平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即:水胶比以A 表示,选取0.42、0.44、0.46、0.48这4个变化水平作为试验条件;胶凝材料用量以B表示,选取330kg、360kg、390kg、420kg这四个变化水平作为试验条件;砂率以C表示,选取38%、40%、42%、44%这四个变化水平作为试验条件;粉煤灰掺量以D表示,选取10%、15%、20%、25%这四个变化水平作为试验条件。
其中粉煤以超量取代系数1.5来取代水泥。
具体见表1所示。
表1正交水平与因素安排上述的4因素4水平正交表,如果按照全面试验的方法,需要做4×4×4×4=256次试验,才能覆盖全部的组合条件,而选用正交试验设计,在条件考察范围内,选择代表性强的少数试验,仅做16次试验,就能找到最优或较优的方案。
正交试验设计在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中的应用
6试验成果分析 .
61 差 分 析 法 ,或 称 直 观 分 析 法 。 下 表 为 :L ( 4) 极 9 3
正 交 设计 表
A
B
粉煤灰掺量 ( ) 矿粉掺量 ( ) % % 外加剂掺量 ( ) D %
1
2 3 4 5 6
AI( O 3 %)
来进行正交试验。
5各试验号配合比及结果 .
1 . 目的 试验 通过对配合 比试验进行正交试验设计 ,找 出三种因素最 佳水平组合参数。
2原 材 料 使 用情 况 . 在 基 准 配 合 比进 行 试 配 的基 础 上 ,按 照表 1 所列 出 的试
验号 对应 的因素水平参 数 ,进行九次配合 b试验 。由于保罗 匕 米公式的前提是混凝土的流动性一致 ,因此在 以上配 比试验
A1 ( 0 3 %) A1 ( O 3 %) A (5 2 2 %) A (5 2 2 %) A (5 2 2 %) A (0) 3 2 % A (O) 3 2 % A (0) 3 2 %
B 5) l( %
B (0 2 1 %) B (5 3 1 %) B ( % I 5) B (0 2 1 %) B (5 3 1 %) B ( %) 1 5 B2 ( 0 1 %) B (5 。 I %)
4 2 6
4 5 7 4 1 5 4 1 8 4 39 4 2 3 3 4 9 4 9 3
3选用因素水平表 . 粉煤灰和矿粉均 以单掺时的掺量 为参考 ,各选取三个水 平 参数。外加剂掺量按照生产厂方推荐08~1 %的掺量范 . l 2 围为参考 ,选取三个水 平参数 ,考虑以水泥 ̄
掺 量 计算 基 础 。如 下表 :
l
7 8 9
正交试验设计在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中的应用
粉煤灰 矿粉
水泥
因此,按极差大小排列从主到 次因素的排列顺序为:C(水 泥)-A(粉煤灰)-B(矿粉)
根据极差结果和趋势图可以看出,粉煤灰和水泥取不同水平时,它们的极差大,数据离散性大,说明这两个因素对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大,为主因。矿粉的极差只有1.767,数据离散性小,说明该因素对试验影响较小,是次因。
正交试验设计在混凝土配合比 试验中的应用
李鹏飞
2018.5.1
正交试验设计定义
•
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
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
验设计方法。
案例与设计思路
• 某新进场项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首先材料选择: • 骨料固定厂家 • 拟定粉煤灰厂家三家(A1,A2,A3) • 矿粉厂家三家(B1,B2,B3) • 水泥厂家三家(C1,C2,C3) • 试验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找出三种因素最佳水平组合参数。
设计过程
• 6. 试验成果分析 方差分析。
从方差分析可以看出,水泥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为显著,而粉煤灰次之,矿粉影响最小。 方差分析结果与极差分析 结果一致。
结论
•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最终确定两个结论: • 1、最佳因素组合A2.B3.C3。 • 2、确定从主到次影响因素排序为:水泥-粉煤灰-矿粉。
王育华教授:中国最缺乏的不是某个专业方面的专家,而是能打通各个领域之间壁坐的战略思想家。 在循规蹈矩的教育体系之下,各个领域的大多数专业人士已被塑造成了书柜型学者,他们的大脑主 要用于储存信息和沿着固有的模式去处理信息。其实,正确提出问题就意味着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什 么叫创造力?创造力的核心就是能够提出不同于常规的问题,问题的角度决定了思路的广度和深度, 思路构成了收集,加工、处理庞大而复杂信息资源的“中央处理器”,提不出正确问题的研究,就如 同行厂走肉一般没有灵魂,缺乏强大思路的研究贝则只能隔靴搔痒。
基于正交设计原理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基于正交设计原理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汇报人:日期:•引言•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础•正交设计原理在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目录•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优化与改进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
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局限性传统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往往基于经验或试验,存在设计周期长、成本高、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基于正交设计原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优势正交设计原理是一种高效、经济、科学的设计方法,能够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高混凝土性能。
主题介绍正交设计原理概述正交设计的概念正交设计是一种基于正交表进行多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的方法,具有均衡分散、整齐可比的特点。
正交表的特点正交表具有均衡分散性、整齐可比性和综合可比性等特点,能够通过简单的计算和排列组合,实现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设计。
正交设计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可以利用正交设计原理进行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设计,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优化,得到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0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础泵送混凝土是一种通过泵送设备进行输送的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好、可泵性强、强度高等特点。
定义泵送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能够通过管道输送至浇筑部位,同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特性泵送混凝土定义与特性配合比设计需根据结构形式、构件尺寸和强度要求等因素进行,确保混凝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满足结构要求配合比设计需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可泵性、保水性等性能,以确保混凝土在输送和浇筑过程中不出现离析、泌水等现象。
优化工作性能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配合比设计应尽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控制成本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根据混凝土各组分的体积比例进行配合比设计,适用于普通混凝土。
体积法重量法统计法根据混凝土各组分的重量比例进行配合比设计,适用于特殊要求的混凝土。
基于正交试验高强混凝土的配和比分析
基于正交试验高强混凝土的配和比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强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其强度、耐久性和耐久性等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混凝土。
在建筑工程中,高强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高楼大厦等重要工程中,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巨大。
传统的经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发挥高强混凝土的优势。
正交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实验设计方法,可以通过有限的试验数据对多个因素进行全面而高效的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可以同时优化多个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因素,找到最佳的配合比方案。
基于正交试验的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系统地研究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可以为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正交试验的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为高强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强混凝土是一种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具有很高的抗压和抗弯强度,可以在工程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高强混凝土的配和比对其性能的影响,有利于优化混凝土配方,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从而延长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与修复成本,促进工程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基于正交试验的高强混凝土配和比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
通过研究高强混凝土的配比优化,可以为混凝土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推动混凝土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试验次数,减少试验成本,提高研究效率,为混凝土配比的优化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指导。
本研究对于推动高强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高强混凝土的配和比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比例下混凝土的性能表现,并寻求最优的配比方案。
通过对比不同配比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性等性能指标,确定最佳的配比比例,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
正交设计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
St y o rh g n lDe in i ud f0 t o o a sg n Opt iai n o n rt it r i z to Co c eeM x u e m f
TUO un J -we i
( h n qn ioo gUnvri , h n  ̄n , 0 0 4 , ia C o g igJa tn ies y C o g g 4 0 7 Chn ) t
【 btatTi ppr e r e te ai p nil adca c rt s f r ooa ds n adt og dtl a u tnea p e A s c]hs ae si s h s r c e n hr tii t gnl e g, n r ha e idcl li xm l t t r d cb b c i p a e sc o oh i h u ae c ao eoh
2 3
Hale Waihona Puke l % 5 2 % 0l % 5 2 % O
5 % 8 %
表 2 试验方案与极差计算结果
\
试验
因 A 煤 B渣 C 粉 素 . 灰 粉 . . 矿 硅
l
1 1 %) (0 1 1 %) (0 1 1 %) (0 2 1 %) (5
2 1 %) (5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O
S I N E&T C N L G F R T O CE C E H O O Y N O MA I N I
基于正交试验的EPS轻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第42卷第4期2023年4月硅㊀酸㊀盐㊀通㊀报BULLETIN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42㊀No.4April,2023基于正交试验的EPS 轻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曹军平,朱㊀健,高㊀镇(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佛山㊀528225)摘要:保温性能和抗冻性能对衡量功能一体化材料耐久性,以及促进绿色节能㊁减排具有重要影响㊂借助正交试验方法,以聚苯乙烯(EPS)掺量㊁水胶比㊁聚甲醛(POM)纤维掺量为影响因素,开展EPS 轻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㊁保温性能及抗冻性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AHP-CRITIC 混合加权分析,得到综合性能最佳的EPS 轻型混凝土基础配合比㊂结果表明:EPS 掺量对EPS 轻型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最大,POM 纤维能显著提高EPS 轻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水胶比对EPS 轻型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最小;当EPS 掺量为35%(体积分数)㊁POM 纤维掺量为0.9%(质量分数)㊁水胶比为0.21时,EPS 轻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最优;在冻融循环下,EPS 轻型混凝土冻融损伤满足二参数Weibull 分布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EPS 轻型混凝土冻融损伤变化规律㊂关键词:EPS 轻型混凝土;正交试验;AHP-CRITIC 混合加权法;抗冻性能;导热系数;冻融损伤模型中图分类号:TU528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文章编号:1001-1625(2023)04-1270-12Mix Proportion Design and Properties Study of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 Based on Orthogonal TestCAO Junping ,ZHU Jian ,GAO Zhen(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Civil Architecture,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225,China)Abstract :Insulation property and frost resistance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measuring the durability of functional integrated materials and improving gree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ing orthogonal test,expanded polystyrene (EPS)content,water-binder ratio,polyoxymethylene (POM)fiber content were used 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insulation property and frost resistance of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 were tested.The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to obtain the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 foundation mix ratio with the best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by range analysis and AHP-CRITIC hybrid weighting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EPS content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POM fiber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and water-binder ratio has the least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When the volume fraction of EPS is 35%,the mass fraction of POM fiber is 0.9%,and the water-binder ratio is 0.21,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 are the best.Under freeze-thaw cycles,the freeze-thaw damage of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 satisfies two-parameter Weibull distribution model,which can better reflect the change rule of freeze-thaw damage.Key words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orthogonal test;AHP-CRITIC hybrid weighting method;frost resistance;thermal conductivity;freeze-thaw damage model 收稿日期:2022-11-08;修订日期:2023-01-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68050);广东省教育厅 十三五 教育科研课题(2020GXJK399);佛山市2022年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2021年第2批产学协同育人项目(202102011047)作者简介:曹军平(1997 ),男,硕士研究生㊂主要从事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㊂E-mail:2817162845@通信作者:朱㊀健,博士,教授㊂E-mail:zhujian@0㊀引㊀言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泡沫塑料成为当今各国主要的产品外包装材料,据统计,全球每年有800万吨塑㊀第4期曹军平等:基于正交试验的EPS轻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1271料垃圾被排入海洋,其中泡沫塑料占很大比例,而中国的塑料垃圾占全球海洋塑料垃圾的28%㊂针对产生的大量泡沫塑料垃圾,目前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填埋和焚烧,但均存在难以降解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易造成 白色污染 [1]㊂将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EPS)泡沫塑料回收制备成EPS轻型混凝土,可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对我国早日实现 碳达峰㊁碳中和 目标具有重大意义㊂同时EPS轻型混凝土在制备过程中还可以消耗其他固废材料,如粉煤灰㊁矿渣㊁城市生活垃圾和药渣等[2-3]㊂EPS轻型混凝土具有绿色㊁轻质㊁保温㊁隔音的突出优点,Srinivas等[4]制备了掺15%(体积分数)椰壳的EPS轻型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质量减轻了24%㊂杨飞等[5]将EPS掺量增加到30%(体积分数)后,其质量比未掺EPS的混凝土组质量减小了34.8%,导热系数降低了60%㊂Sosoi等[6]用废骨料(破碎塑料瓶㊁EPS和木屑)制备的绿色高性能EPS 轻型混凝土导热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㊂Patricia等[7]研究发现EPS替代混凝土中15%细骨料质量后,使导热系数降低了53%,在500~1000Hz,隔音效果优于同质量替代的蛭石轻骨料砂浆㊂但EPS轻型混凝土也存在一些缺点:1)EPS易上浮,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均,从而影响EPS轻型混凝土力学性能[8]㊂张文华等[9]表明EPS轻型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水灰比密切相关,当水灰比过大时,浆体黏结性能降低,EPS上浮严重;当水灰比过小时,浆体流动性差,EPS轻型混凝土不易成型㊂矿物掺合料是改善浆体黏结强度的重要手段㊂在试验中掺入微硅粉和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后,EPS颗粒与水泥浆体之间黏结致密,EPS 上浮现象有所改善㊂2)EPS颗粒的弹性模量小,热胀冷缩和干缩叠加效应易导致EPS轻型混凝土收缩变形大,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㊂掺入适量纤维可以有效改善EPS轻型混凝土性能:Sun等[10]采用正交试验研究纤维种类㊁长度㊁掺量对EPS轻型混凝土性能影响,发现碳纤维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影响最为明显;刘凤利等[11]研究表明在EPS轻型混凝土中掺入0.8%(体积分数)聚乙烯醇(PVA)纤维可使抗拉强度提高50%以上,收缩率降低了50%,且能改善冻融循环中EPS轻型混凝土剥落和内部损伤情况;郭雷等[12]认为纤维起到连接作用,阻止了胶凝材料中裂缝的产生与扩展,使吸能效率增大㊂3)EPS轻型混凝土强度低㊂EPS体积掺量是影响EPS轻型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重要因素[13]㊂Anjaney等[14]发现EPS的体积掺量对EPS轻型混凝土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当EPS体积掺量增加时,混凝土的强度㊁容重和导热系数均呈下降的趋势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EPS轻型混凝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轻质和保温性能等方面,对EPS轻型混凝土抗冻性能和高强等方面的研究较少㊂本文中制备了一种强度满足C30,且具有轻质㊁保温和良好抗冻性能的高性能EPS一体化混凝土材料,并将其创新性地用于建筑承重及围护部位㊂EPS㊁水胶比(W/B)和纤维是影响EPS轻型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能的重要因素㊂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POM)纤维是一种受力性能优异的新型纤维材料,但近年来,其对于各类型混凝土相关影响的研究均甚少㊂因此,本文中考虑EPS㊁水胶比和POM纤维三个因素对EPS轻型混凝土力学性能㊁保温性能㊁抗冻性能的影响并设计了正交试验㊂采用极差分析探究这些因素对EPS轻型混凝土的影响规律,利用功效系数结合AHP-CRITIC法分析并确定综合性能最优的基础配合比㊂在冻融循环下,探究了新型EPS轻型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EPS轻型混凝土冻融劣化模型㊂1㊀实㊀验1.1㊀原材料水泥为P㊃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密度为3.1g/cm3;粉煤灰为Ⅰ级粉煤灰,密度为2.55g/cm3;硅粉密度为2.1g/cm3;EPS颗粒的表观密度为0.025g/cm3,导热系数为0.04W/(m㊃K),直径为3~5mm,EPS 纤维形貌如图1(a)所示;POM纤维为重庆云天化聚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形貌如图1(b)所示,其主要性能参数见表1;砂子为天然河砂(中砂,细度模数为2.68);聚羧酸减水剂由南通浦发建材有限公司生产,含固量为40%(质量分数),减水率为25%㊂1272㊀水泥混凝土硅酸盐通报㊀㊀㊀㊀㊀㊀第42卷图1㊀EPS和POM纤维形貌Fig.1㊀Morphology of EPS and POM fiber表1㊀POM纤维主要性能参数Table1㊀Main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POM fiberPerformance Length/mm Diameter/mm Density/(g㊃cm-3)Elastic modulus/MPa Tensile strength/MPa Value120.2 1.4>8000>9671.2㊀试验配合比在课题组前期研究[15]基础上,考虑多因素水平对试验性能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的因素有:EPS掺量(A),水胶比(B),POM纤维掺量(C)㊂为保证EPS轻型混凝土强度达到C30,EPS 掺量比例参考文献[14]选取,EPS掺量为胶凝材料体积的35%㊁40%㊁45%㊂水胶比依据前期试验调配EPS 轻型混凝土流动性能和稠度进行选取㊂参照厂家推荐的POM纤维掺量划分为三水平,掺量分别为0.3%㊁0.9%㊁1.5%(质量分数)㊂本试验基础配合比m水泥ʒm砂ʒm粉煤灰ʒm硅粉=1.00ʒ1.08ʒ0.20ʒ0.39(质量比)㊂在此配合比基础上,选择L9(33)试验方案,因素水平表如表2所示㊂表2㊀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Table2㊀Factor level table of orthogonal testLevel FactorA(volume fraction)/%B C(mass fraction)/% 1350.190.32400.210.93450.23 1.51.3㊀试件制作及试验方法EPS轻型混凝土的制备流程图如图2所示㊂抗压强度㊁劈裂抗拉强度指标按照‘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2019)[16]规定测试;导热系数指标按照‘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10294 2008)[17]规定测试;抗冻性能按照改进快冻法[18]测量EPS轻型混凝土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率㊂第4期曹军平等:基于正交试验的EPS 轻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1273㊀图2㊀EPS 轻型混凝土制备流程图Fig.2㊀Preparation flow chart of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 2㊀结果与讨论2.1㊀极差分析根据表3试验结果,研究各因素对EPS 轻型混凝土力学性能㊁保温性能㊁抗冻性能的影响㊂相对动弹性模量能够反映混凝土内部的损伤程度,质量损失率受含水率影响,因此采用冻融循环100次的相对动弹性模量进行极差分析,根据表3的试验结果得到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见表4)和EPS 轻型混凝土中各因素不同水平与指标的关系(见图3)㊂表3㊀EPS 轻型混凝土正交试验结果Table 3㊀Orthogonal test results of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Group A /%B C /%ρa /(kg㊃m -3)28d f c /MPa 28d f t /MPa λ/[W㊃(m㊃K)-1]D N /%Z-1350.190.3183442.09 4.150.4711590.6Z-2350.210.9188445.78 4.730.4889888.9Z-3350.23 1.5178337.03 4.780.4268389.8Z-4400.19 1.5167328.72 3.600.4228092.0Z-5400.210.3167729.89 2.500.4207493.4Z-6400.230.9169430.67 3.160.4579494.0Z-7450.190.9167429.28 3.180.3078795.8Z-8450.21 1.5158024.52 3.440.4160496.7Z-9450.230.3166928.10 1.880.3775995.2㊀㊀Note:ρa ,apparent density;f c ,compressive strength;f t ,tensile strength;λ,thermal conductivity;D N ,relative dynamic elastic modulus.表4㊀正交试验极差分析Table 4㊀Orthogonal test range analysisIndexFactor Level 1Level 2Level 3Range Ratio of range /%A 18341681164119369ρa /(kg㊃m -3)B 172717141715135C 1727175116797226A 41.6329.7627.3014.3368f c /MPaB 33.3633.3931.93 1.467C 33.3635.2430.09 5.1525A 4.55 3.08 2.83 1.7254f t /MPaB 3.64 3.56 3.270.3712C 2.84 3.69 3.92 1.0834A 0.462320.433830.367170.0951567λ/[W㊃(m㊃K)-1]B 0.400610.441920.420790.0413129C0.423160.418260.421890.004904A 89.893.195.9 6.192D N /%B 92.893.093.00.23C 93.192.992.80.351274㊀水泥混凝土硅酸盐通报㊀㊀㊀㊀㊀㊀第42卷图3㊀EPS轻型混凝土中各因素不同水平与指标的关系Fig.3㊀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and indexes of factors in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2.1.1㊀表观密度分析由图3和表4可知,各因素对表观密度影响的大小顺序为A>C>B,最佳水平组合为A3B2C3,EPS掺量占比69%,POM纤维掺量占比26%,水胶比影响最小㊂EPS对表观密度影响最大,当EPS掺量从35%增加到40%时,混凝土容重减轻了8.34%;当EPS掺量从35%增加到45%时,则混凝土容重减轻了10.52%,这表明掺入EPS可以大幅度减轻混凝土的容重㊂当POM纤维掺量增加时,表观密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小幅波动,这主要是POM纤维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分散性,在浆体中呈三维乱向分布,消减了部分微孔隙和微空气泡结构,发挥了纤维的填充作用,提高了EPS轻型混凝土的内部密实度,使纤维与胶凝体更加紧密地黏结在一起㊂但随着POM纤维掺量的不断增多,分散性降低,填充作用减弱,纤维团聚使额外产生的微空气泡数量增多,额外产生有害孔隙,从而导致EPS轻型混凝土的密实度由升转降㊂2.1.2㊀抗压强度分析分析图3和表4可知,各因素对抗压强度影响的大小顺序为A>C>B,最佳水平组合为A1B2C2,EPS掺量影响最大,占比68%,POM纤维掺量占比25%,水胶比占比7%㊂当EPS掺量从35%增加到4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从41.63MPa下降至29.76MPa,下降了28.5%;当EPS掺量从40%增加到45%时,抗压强度下降至27.30MPa,下降了8.3%,说明随着EPS掺量增加,包裹EPS颗粒的浆体厚度变薄,使EPS轻型混凝土胶凝体受力骨架体系受到了明显的削弱,EPS轻型混凝土抗压强度呈先急剧降低后缓慢减小的规律㊂当POM纤维掺量增加时,EPS轻型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先上升后降低,密实度也发生了变化,而材料密实度的变化直接导致材料的抗压强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最终使EPS轻型混凝土抗压强度也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规律㊂2.1.3㊀抗拉强度分析分析图3㊁表4可知,各因素对抗拉强度影响大小顺序分别为A>C>B,EPS掺量影响最大,占比54%, POM纤维掺量占比34%,水胶比占比12%㊂EPS会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造成不利影响,但掺入POM纤维后混凝土材料的抗拉性能得到明显改善,POM纤维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高,且纤维呈三维乱向分布,有一定的阻拉裂作用,在抗劈裂破坏过程中能抑制混凝土的横向变形[19],从而降低混凝土材料的泊松比,间接提高EPS轻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㊂不同POM纤维掺量下EPS轻型混凝土抗拉破坏形貌如图4所示,掺入POM纤维后,裂缝长度变短且主裂缝宽度变窄㊂第4期曹军平等:基于正交试验的EPS 轻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1275㊀图4㊀不同POM 纤维掺量下EPS 轻型混凝土抗拉破坏形貌Fig.4㊀Tensile failure morphology of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POM fiber content 2.1.4㊀导热系数分析如图3㊁表4所示,各因素对导热系数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A >B >C,最优水平组合为A 3B 1C 2,EPS 掺量占比67%,水胶比占比29%,POM 纤维掺量占比4%㊂当EPS 掺量从35%增加至40%时,导热系数降低了6.2%,当掺量提升至45%时,导热系数降低了20.58%㊂如图6(a)所示,低导热性的EPS 掺入到混凝土中,阻断了导热通道,降低了导热系数,提升了轻型混凝土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㊂2.1.5㊀抗冻性能分析如图3和表4所示,各因素对抗冻性能影响大小顺序为A >C >B,EPS 掺量占比92%,POM 纤维掺量占比5%,水胶比占比3%㊂EPS 轻型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随着EPS 掺量的增加而提高,主要由于EPS 为孔隙水,结冰后膨胀提供缓冲空间,缓解了混凝土冻结时产生的静水压力,降低了对孔壁的破坏㊂王纯璇[20]研究发现,最大静水压力与毛细孔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掺入吸水率低的EPS 能缩短未冻结水的迁移路径,有效阻止凝胶孔中冷水在冻结过程中毛细渗透现象的发生,减缓了混凝土内部的渗透压力,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21]㊂抗压强度是研究EPS 轻型混凝土的核心指标,EPS 掺量对抗压强度影响最大,其次是POM 纤维掺量,水胶比影响最小㊂通过极差分析发现,只有当EPS 掺量为35%时,EPS 轻型混凝土满足目标强度要求,POM 纤维掺量为0.9%㊁水胶比为0.21时,EPS 轻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故A 1B 2C 2为目标强度的最佳配合比㊂2.2㊀功效系数法结合AHP-CRITIC 混合加权法分析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依据主观比较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来定量确定权重的方法[22]㊂当配制承重功能一体化的EPS 轻型混凝土时,首先要确保抗压强度达到C30,赋值4分;掺入POM 纤维后,各组抗拉强度都可达1.43MPa,赋值1分;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同时具有轻质㊁保温㊁抗冻等性能,表观密度㊁保温性能㊁抗冻性能都赋值2分㊂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方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是根据指标变异性和冲突性作为标准进行计算,将AHP 法和CRITIC 法结合进行综合权重,按照式(1)计算[23]㊂AHP㊁CRITIC㊁AHP-CRITIC 权重结果如表5所示㊂w ij =w AHP -ij w CRITIC -ij ðw AHP -ij w CRITIC -ij (1)式中:w ij 为各指标综合权重;w AHP -ij 为AHP 法求得各指标权重;w CRITIC -ij 为CRITIC 法求得各指标权重;ðw AHP -ij w CRITIC -ij 为各指标AHP 法和CRITIC 法乘积之和㊂对各组EPS 轻型混凝土工作性能进行综合评价[24],研究中采用功效系数法将五个指标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然后根据式(1)求得各指标的综合权重,五个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乘以各自的综合权重系数,得到综合评价指标总功效系数值㊂从表6综合评分来看,Z-2组的综合评分最高,综合评分为98㊂最佳组合形式为A 1B 2C 2,如表3中Z-2组数据结果所示,该配比下抗压强度可达45.78MPa,劈裂抗拉强度为4.73MPa,导热系数为0.488W /(m㊃K),且EPS 和POM 纤维最佳掺量与极差分析结果一致㊂1276㊀水泥混凝土硅酸盐通报㊀㊀㊀㊀㊀㊀第42卷表5㊀AHP ㊁CRITIC ㊁AHP-CRITIC 权重结果Table 5㊀Weight results of AHP ,CRITIC ,AHP-CRITIC Typeρa /(kg㊃m -3)f c /MPa f t /MPa λ/[W㊃(m㊃K)-1]D N /%AHP 18.1836.369.1018.1818.18CRITIC 9.5031.3936.6917.11 5.31AHP-CRITIC 8.4155.5216.2415.13 4.70表6㊀各指标功效系数和综合评分Table 6㊀Efficacy coefficient and comprehensive score of each indexGroup Power coefficient ρa /(kg㊃m -3)f c /MPa f t /MPa λ/[W㊃(m㊃K)-1]D N /%Comprehensive score Z-193.4293.0691.3196.0668.7292Z-2100.00100.0099.31100.0060.0098Z-386.7183.54100.0086.2764.6286Z-472.2467.9083.7285.3875.9074Z-572.7670.1068.5584.9383.0873Z-675.0071.5777.6693.1486.1577Z-772.3768.9677.9360.0095.3871Z-860.0060.0081.5283.89100.0069Z-971.7166.7460.0075.4092.31692.3㊀EPS 轻型混凝土抗冻性能分析2.3.1㊀质量损失率与相对动弹性模量EPS 轻型混凝土冻融循环100次后冻融损伤小于25%,远低于破坏评判标准要求的40%,表明EPS 轻型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冻性能,符合‘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 2008)[25]中对寒冷地区冬季无水干燥建筑㊁结构外露阳面抗冻等级ȡ100的抗冻性能要求㊂冻融循环下EPS 轻型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㊁相对动弹性模量如图5(a)㊁(b)所示,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EPS 轻型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增加,相对动弹性模量降低㊂当冻融循环达到100次时,EPS 掺量45%组的抗冻性能最好,其平均质量损失率为0.156%,相对动弹性模量为95.9%,与EPS 掺量35%组相比,其抗冻性能得到改善㊂图5㊀冻融循环下EPS 轻型混凝土的质量损失㊁相对动弹性模量和导热系数Fig.5㊀Mass loss rate,relative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 under freeze-thaw cycles 2.3.2㊀导热系数EPS 轻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受骨料和孔隙率等影响较大,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孔隙率发生变化,EPS 颗粒遭受破坏,这将导致EPS 轻型混凝土的保温性能发生变化㊂随机选取五组EPS 轻型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冻融循环下导热系数的测定㊂在冻融循环下EPS 轻型混凝土导热系数变化如下图5(c)所示㊂由图5(c)可知,各组EPS 轻型混凝土在不同冻融循环下导热系数变化规律类似,在冻融循环下,导热系第4期曹军平等:基于正交试验的EPS 轻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1277㊀数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规律㊂图6为冻融循环前后EPS 轻型混凝土外观变化㊂冻融循环前,EPS 轻型混凝土结构稳定,如图6(a)所示㊂当冻融循环25次时,在孔隙水冻融过程中,EPS 颗粒与水泥石之间的空隙有所增加,导致导热系数略有降低㊂当冻融循环50次时,冻融逐渐破坏了EPS 内部封闭气孔结构,如图6(b)所示,EPS 颗粒的保温性能稍有下降,导热系数转为上升[26]㊂当冻融循环75次时,包裹EPS 颗粒的水泥石遭受冻融破坏,产生弥散性封闭微裂缝,导热系数开始下降㊂当冻融循环100次时,固体骨架局部有断裂,EPS 轻型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开始变长且变宽,内部孔隙继续增大,如图6(c)所示,从而导致导热系数继续下降㊂图6㊀冻融循环前后EPS 轻型混凝土外观变化Fig.6㊀Appearance change of EPS light concrete before and after freeze-thaw cycles 2.3.3㊀冻融损伤模型为了更好地描述冻融损伤模型规律,研究中采用冻融循环前后相对动弹性模量来间接表征材料在冻融后的损伤程度㊂引入损伤变量描述材料内部裂缝发展状态,如式(2)所示㊂采用二参数Weibull 分布模型来描述损伤变量,冻融损伤演化方程如式(3)所示㊂为了方便计算,对式(3)取两次对数,最终得到式(7)㊂计算各组对应的X 和Y ,然后对X 和Y 进行回归拟合,确定参数A 和B 的数值,具体见表7,将参数代入冻融损伤演化方程,得到基于Weibull 概率分布的EPS 轻型混凝土冻融损伤方程,如式(8)所示㊂D N = E N E (2)D N =1-exp -N η()β[](3)ln ln 11-D N ()=βln 1η+βln N (4)令Y =ln ln 11-D N (),X =ln N (5)A =β,B =βln 1η(6)Y =AX +B (7)D N =1-exp[-(N ˑe B /A )A ](8)式中:D N 为材料损伤值,即相对动弹性模量; E N 为冻融循环N 次后的动弹性模量;E 为材料冻融前动弹性模量;η为尺度因子;β为韦布尔形状因子;N 为冻融循环次数㊂上式冻融损伤方程具有一定的精确性,能够反映EPS 轻型混凝土冻融破坏程度,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破坏评判标准为D N =40%,代入冻融损伤方程得到室内抗冻循环次数㊂通过式(9)预测该地区的轻型混凝土外墙体材料的抗冻融寿命,预测结果见表8㊂t =K ˑN M (9)式中:t 为混凝土结构室外的使用寿命,a;K 为试验系数,即试验冻融循环一次相当于室外自然冻融循环的次数,一般取10~14,本文平均值为12;M 为地区混凝土结构在实际环境一年所可能遭受的自然冻融循环次1278㊀水泥混凝土硅酸盐通报㊀㊀㊀㊀㊀㊀第42卷数,次/a [27]㊂表7㊀EPS 轻型混凝土的损伤方程参数A ㊁B 与相关度R 2Table 7㊀Damage equation parameters A ,B and correlations R 2of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Group A B R 2Z-1 1.03-7.300.89Z-20.91-6.550.91Z-3 1.38-8.890.83Z-40.61-5.480.66Z-50.89-7.030.86Z-60.68-6.260.80Z-70.54-5.690.95Z-80.45-5.540.90Z-90.51-5.450.90表8㊀不同地区抗冻融寿命预测结果Table 8㊀Prediction results of frost resistance service life in different regions2.4㊀微观结构与机理分析图7为Z-2组EPS 轻型混凝土经不同冻融循环后微观形貌变化图㊂在冻融循环前,水化硅酸钙(C-S-H)凝胶与其他生成物连接致密㊂当冻融循环50次时,致密的结构出现少许孔洞,与冻融循环前相比,孔洞变大㊁变深㊂当冻融循环75次时,一条细长的裂缝横穿基体,破坏了致密结构㊂当冻融循环100次时,C-S-H 凝胶受损而不完整,表面存有许多孔洞和裂缝,裂缝变多㊁变宽,导致EPS 轻型混凝土的强度和导热系数下降㊂图8为Z-7组EPS 混凝土微观形貌,可以观察到Z-7组冻融循环前存有少量片状结构㊁较大孔洞和裂缝,结构松散,整体性差㊂冻融循环100次后的Z-7组孔洞增多,无细长裂缝㊂冻融循环前Z-7组的微观结构虽然没有Z-2组致密,但是在冻融循环100次后,Z-7组内部结构破坏程度明显小于Z-2组,这一现象与冻融过程中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试验结果一致㊂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EPS 颗粒可以缓冲附近由冻融循环产生的膨胀压力,降低周围混凝土的损伤,图9(a)为Z-2组冻融循环100次后EPS 颗粒附近的微观形貌,离EPS 较远处存有一条细长裂缝,但近处结构致密;另一方面,POM 纤维的SEM 照片如图9(b)所示,纤维承担冻融循环产生的抗拉强度,抑制裂缝的产生,提高了EPS 轻型混凝土的抗冻性能㊂第4期曹军平等:基于正交试验的EPS 轻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1279㊀图7㊀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Z-2组EPS 轻型混凝土的SEM 照片Fig.7㊀SEM images of Z-2group EPS lightweight concrete under different freeze-thaw cyclestimes 图8㊀Z-7组EPS 轻型混凝土的SEM 照片Fig.8㊀SEM images of Z-7group EPS lightweightconcrete 图9㊀ESP 和POM 纤维的SEM 照片Fig.9㊀SEM images of ESP and POM fiber 3㊀结㊀论EPS 轻型混凝土具有较为优异的保温性能和低碳固废属性,对添加POM 纤维后的EPS 轻型混凝土材料基于冻融循环条件下的综合性能开展 双碳 目标下的全面评价具有积极的工程价值,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承重功能一体化轻型混凝土建筑外墙体材料,采用功效系数法结合AHP-CRITIC 混合加权法确定EPS 轻型混凝土综合性能最优配合比,当EPS 体积掺量为35%㊁POM 纤维质量掺量为0.9%㊁水胶比为0.21时,该配比下抗压强度可达45MPa,劈裂抗拉强度为4.73MPa,导热系数为0.488W /(m㊃K),满足北方一体化轻型墙体技术要求㊂2)正交试验的三因素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为EPS 掺量>POM 纤维掺量>水胶比㊂EPS 掺量增加,混1280㊀水泥混凝土硅酸盐通报㊀㊀㊀㊀㊀㊀第42卷凝土的力学性能呈指数下降㊂EPS轻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随着POM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㊂3)采用二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建立的EPS轻型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相关性较高,具有一定的可靠度,可以依据该地区破坏标准和EPS轻型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预测冻融循环次数,从而预测轻型混凝土外墙体材料的抗冻融寿命㊂4)微观测试结果与冻融损伤机理分析进行验证,表明掺入矿物掺合料后EPS颗粒与基体黏结致密,通过比较材料损伤值发现,EPS颗粒可以吸收缓冲冻融循环产生的膨胀压力,使混凝土抗冻性能提高,POM纤维可以有效分担冻融循环导致的材料损伤,有效增强EPS轻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㊂参考文献[1]㊀中国聚合物网.海洋垃圾危害267个物种-泡沫塑料垃圾占比过半[EB/OL].2022./polymernews/2016-12-26/_20161226152621930.htm.China Polymer Network.Marine debris endangers267species-more than half of foam plastic waste[EB/OL].2022./ polymernews/2016-12-26/_20161226152621930.htm(in Chinese).[2]㊀李碧雄,汪知文,苏柳月,等.减小EPS混凝土收缩的配合工艺试验研究[J].材料导报,2021,35(16):16021-16027.LI B X,WANG Z W,SU L Y,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matching process to reduce the shrinkage properties of EPS concrete[J].Materials Reports,2021,35(16):16021-16027(in Chinese).[3]㊀冯㊀勇,肖㊀磊,晋㊀强,等.钢㊁矿渣-EPS颗粒复合保温材料现浇施工质量控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5(6):86-88.FENG Y,XIAO L,JIN Q,et al.Controlling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in-situ casting of steel and slag-EPS composite insulation materials[J].China Concrete and Cement Products,2015(6):86-88(in Chinese).[4]㊀SRINIVAS K,AKULA K R,MAHESH V.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lightweight concrete by replacing the coarse aggregate with coconut shelland expanded polystyene beads and using polypropylene fiber[J].Materials Today:Proceedings,2021,46:838-842.[5]㊀杨㊀飞,孙晓敏.EPS掺量对混凝土力学和保温隔热性能的影响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20,47(6):117-120+143.YANG F,SUN X M.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EPS cont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insulation properties of concrete[J].New Building Materials,2020,47(6):117-120+143(in Chinese).[6]㊀SOSOI G,ABID C,BARBUTA M,et al.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using waste materials as anaggregate substitution[J].Materials(Basel,Switzerland),2022,15(5):1728.[7]㊀PATRICIA F B B,CARMEANE E,ADILSON S.Lightweight thermal insulating coating mortars with aerogel,EPS,and vermiculite for energyconservation in buildings[J].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2022,125:104283.[8]㊀YUAN J,LI W L,WANG L B,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surface wrapping strengthening of EPS particles and its concrete performance[J].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Composite Materials,2022,29(1):23-36.[9]㊀张文华,吕毓静,刘鹏宇.EPS混凝土研究进展综述[J].材料导报,2019,33(13):2214-2228.ZHANG W H,LYU Y J,LIU P Y.Review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PS concrete[J].Materials Reports,2019,33(13):2214-2228(in Chinese).[10]㊀SUN Y,LI C X,YOU J J,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perties of expanded polystyrene concrete with fibers based on an orthogonalexperimental design[J].Materials(Basel,Switzerland),2022,15(3):1228.[11]㊀刘凤利,韦凯言,杨飞华,等.聚乙烯醇纤维改性EPS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J].功能材料,2021,52(12):12055-12060.LIU F L,WEI K Y,YANG F H,et al.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performance of polyvinyl alcohol fiber modified EPS concrete[J].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2021,52(12):12055-12060(in Chinese).[12]㊀郭㊀雷,杨学春,关㊀辉.吸能防护材料力学性能分析[J].公路,2018,63(7):290-294.GUO L,YANG X C,GUAN H.Analysi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nergy-absorbing protective materials[J].Highway,2018,63(7):290-294(in Chinese).[13]㊀JOSEPH J A,ABDULKADER E M.Durability of polymer-modified lightweight flowable concrete made using expanded polystyrene[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20,249:118764.[14]㊀ANJANEY A,DIX I T,SUNG H K.Lightweight structural cement composites with expanded polystyrene(EPS)for enhanced thermal insulation[J].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2019,102:185-197.[15]㊀曹军平,朱㊀健,郭文昊.矿物掺合料对聚苯乙烯轻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0(2):14-22+35.CAO J P,ZHU J,GUO W H.The influence of mineral admixture on lightweight cement composites with expanded polystyrene[J].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22,40(2):14-22+35(in Chinese).[16]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2019[S].北京:中。
基于正交试验高强混凝土的配和比分析
基于正交试验高强混凝土的配和比分析
正交试验是一种常用于工程实验设计中的统计技术,可以通过最少的试验次数来获取
最多的信息。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正交试验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以满足特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本文将基于正交试验对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分析,
旨在优化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工程质量。
我们需要确定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因素,一般包括水灰比、砂率、砂石比、水泥
用量等。
这些因素将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耐久性等关键性能指标。
通过正
交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这些因素的最佳组合,以实现混凝土性能的最优化。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矩阵来确定试验方案。
以水灰比、砂率、砂石比、
水泥用量为试验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矩阵确定各种因素的水平组合,以便进行配合比
试验。
通过对这些组合进行试验,我们可以获取不同条件下混凝土的性能参数,从而找到
最佳的配合比组合。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高强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方案。
这个配合比方
案可以使混凝土具有最佳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和耐久性能,从而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除了基于正交试验进行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混凝土材料成分
的优化、掺合料的使用等途径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这些方法可以与正交试验相结合,以
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正交试验虽然可以通过最少的试验次数来获取最多的信息,但在进行
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时,还需要考虑到实际工程的复杂因素,如施工条件、材料供应等。
在确定最佳配合比方案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基于正交试验高强混凝土的配和比分析
基于正交试验高强混凝土的配和比分析高强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为C50以上的混凝土,通常用于重要建筑、大型桥梁、水利工程等重要设施的建设和修建。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制备高强混凝土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基于正交试验的高强混凝土配和比分析。
正交试验是一种设计实验的方法,通过有组织地变化实验因素的水平,以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次序,优化试验结果。
在高强混凝土配比设计中,可使用正交试验方法,以确定各种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砂、石子、外加剂等。
具体而言,正交试验的应用方法如下:1. 设定试验因素:在进行正交试验时,首先要确定试验要素。
对于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试验要素可以包括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等因素,根据需要设定试验要素的水平。
2. 设计试验方案:根据试验要素的数量和水平,设计试验方案。
通常情况下,正交试验要求每个试验要素至少有三个水平,要素总数为奇数个数,并根据方案表逐级变换各个试验要素的不同水平来进行试验。
3. 进行试验:按照设计好的试验方案,进行实验。
通过对各组试验数据的分析,判断各个试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对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
4. 结果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对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评估和分析。
根据试验方案表列出的数据,使用方差分析方法,计算各个试验要素的影响程度等数据,以确定高强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
正交试验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效率,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混凝土材料。
在实践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试验要素,合理设计试验方案,并加强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只有这样,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基于正交试验高强混凝土的配和比分析
基于正交试验高强混凝土的配和比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强混凝土是一种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材料,其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和抗裂性等优点,能够满足各种复杂工程的要求。
然而,高强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工作,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传统的试验方法往往耗时耗力,并且不一定能够得到最优的配比方案。
正交试验是一种高效的试验设计方法,能够通过有限的试验次数得到全面而系统的试验结果,为优化配比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基于正交试验的高强混凝土配比设计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对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和高强混凝土特性的深入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和风险。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正交试验在高强混凝土配比设计中的应用,并提出优化的配比方案,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来分析高强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探讨不同配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优化配比方案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通过对正交试验在高强混凝土配比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通过分析试验方法及结果,可以更好地理解高强混凝土的性能特点,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正交试验在高强混凝土配比设计中的应用和优化方案,以期为混凝土工程领域提供更为科学和可靠的技术支持。
2. 正文2.1 正交试验设计原理正交试验设计原理是通过在有限次试验中针对多个因素变量进行系统排列和组合,以尽可能少的试验次数获得准确的数据分析结果。
正交试验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减少试验的数量同时保持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节约时间和资源成本。
在正交试验设计中,首先确定需要研究的因素及其水平,然后通过正交试验表格确定各因素水平的组合,在每个组合下进行试验。
正交试验设计的特点是在试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干扰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浅谈正交试验法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 ,
() 3 中砂 : 度模数 25 含泥量 21 表 观密度 2 1 k 堆 密度 细 .; . %, 60 #m ; 17 k m3坚 固性 指 标 6 % 。 合 J J 2 2 0 《 通 混凝 土用 砂 、 质 量 40 ̄ ; . 符 7 G5— 06普 石 及 检 验 方 法 标 准》Ⅱ区 中砂 要 求 。 () 石: 4碎 公称粒度 5 2 mm; -5 最大粒径 2 .mm: 65 含泥量 03 针片 .%; 状颗粒含量 1 . 压碎指标 97 02 %; . %。符合 J J2 20 普通混凝土用砂 、 G 5 — 06《 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要求 。 () 煤 灰 : 验 结果 见 表 2 符 合 G /19 — 0 5佣 于 水泥 和 混 凝 5粉 试 。 BT 5 6 20 (
检测机构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 ,经常面 临的问题是 由于混凝土中 水、 水泥 、 石、 砂、 其它掺和料和外加剂等成份 多, 比例关系复杂 , 只能凭经 验粗略估计一些参数后 , 《 按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的方法计算 出基 准的比例, 再经过试配和调整, 在强度 、 工作性和其它性能都满足要求前提 下, 确定用于施工的混凝土配合 比例。 这种方法要找出比较好 的配合比: ① 需要做大量试验 ; 时间周期较长, ② 因而难以满足实际生产和施工的需要 , 本文通过正交设计 以较少的试验次数快速找出合适的配合 比。
土 中 的粉 煤 灰》I级 灰 要 求 。 1
1 6 a= 0 . 4  ̄ =3 .MPa .45 3 +16 5 5 82
21 计算水胶比 .2 .
W/ = ,f , aI =( .3 4 .) ( 82 05  ̄ .0 4 .) 05 B a" 7( a・b O5 x 7 1, 3 .+ .3 02 x 7 1 = .8
基于正交试验高强混凝土的配和比分析
基于正交试验高强混凝土的配和比分析【摘要】本文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分析。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然后详细探讨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理。
接着提出了具体的试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参数优化,得出了合理的配比方案。
最后总结了基于正交试验的高强混凝土配和比分析结果,并对未来的研究展望进行了讨论。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高强混凝土配制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有助于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正交试验、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方案、实验结果分析、参数优化、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关于基于正交试验的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
本研究旨在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结合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探讨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问题。
通过对各种配合比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提高高强混凝土的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究高强混凝土在不同配合比下的性能表现,进而找到最优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不同配合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变形性能等性能指标的影响;优化配合比,使混凝土力学性能达到最佳状态;探讨正交试验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效果;为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高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推动混凝土工程领域的科研和产业发展。
2. 正文2.1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试验设计方法,通过正交设计可以降低试验次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实验效率。
在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正交试验设计可以帮助确定主要影响配合比的因素,并找到最佳的配合比组合。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试验因素和水平、构建正交表格、设计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分析实验结果。
正交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各因素之间相互独立,能够有效地探讨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效果。
基于正交试验的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关键词 : 道路工程 ;多孔? 凝土 ; 昆 有效粒径 ; 空隙率 ; 渗透 系数 ; 强度 ; 正交试验 ; 配合 比设计
中 图分 类 号 : 4 4 U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2 3 7 X(0 6 1 —1 1 —0 0 5 —34 20 )0 3 9 5
A src :Bae n Tab l r uaa df rin e p r n e o rkn so rd t n o o o sc n rt b ta t s do lo m l n eg x e i c ,fu id fg a a i f r u o c ee Fo o e o p aed s n d a defc iep ri esz n nfr o fiin etk n a h fetv ec it et — r e i e n fe t at l iea du i m c ef e t e st eefcied s r i a g v c o c r a a p v r
sfwaeaed r e n t eb s fv ra c n lsso h etrs l . n l ,a c r ig t h r o t r e id o h a i o ain ea ay i ft ets eut Fial r v s s y c dn o t eo — o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1 期 4 0
20 0 6年 1 0月
同 济 大 学 学 报( 然 科 学 版 ) 自
JU N LO O G I NIE IY NA 瓜A CE C ) O R A FT N J U V I T ( IS lN E
( . yL Srtr f odadT af nier go h msr f d ct n Togi ie t , hn hi 0 0 2 h ; 1Ke aoa yo a n rfcE g e n f e o R i n i t Mi t o uai , n jUnv ̄i S a ga 0 9 ,C i y E o y 2 m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设计的正交试验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摘要: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试验,研究了水泥、粉煤灰、矿渣和水胶比四个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找出了其中显著的影响因素。
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线性回归,给出了预测模型。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正交试验抗压强度STUDY ON MIXTURE’S MIX RATIO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Abstract : Apply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method to carry out experiments about mixture’s mix ratio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PC ) ,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xperi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cement ,fly ash ,fine blast-furnace slag powder and W/C ratio ,then find the most effective factor . Linear regress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results and a prediction model was givenKey word :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 mixture’s mix ratio ; orthogonal experiment ; press strength1 概述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
它以良好的耐久性为主要设计指标,使用优质的原材料如水泥和集料,再添加足够数量的矿物活性细掺料和高性能外加剂[1],从而获得混凝土的高性能。
基于正交设计原理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基于正交设计原理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摘要:泵送混凝土由于具有输送能力强,能连续作业,速度快等优势,被广阔应用于工程各领域。
坍落度、含气量和抗压强度决定着泵送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泵送剂掺量。
本文通过设置正交试验,以坍落度、含气量和28d抗压强度为指标,采用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泵送剂掺量对指标影响的显著性顺序;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指标与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泵送剂掺量的定量关系。
本文结论可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正交试验设计;坍落度;含气量;抗压强度中图分类号:TU 528.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27-6868(2016)05-0064-04Abstract:Because of some advantage,for example strong conveying ability,continuous operation,the fast speed,pumping concrete is broad used in engineering fields. Slump,air content,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decide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pumping concrete,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water-binder ratio,fly ash content andpumping agent dosage. This paper adopts three factors different levels orthogonal experiment,takes the slump,air content,and 28d compressive strength as the indicators,determin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water-binder ratio,fly ash content and pumping agent dosage affecting the indicators by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variance analysis;get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cators and water-binder ratio,fly ash content and pumping agent dosage by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paper’s results ca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Keywords:pumping concrete;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slump;air content;compressive strength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泵送混凝土技术日益完善,泵送混凝土也被应用到工程的各个领域,对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的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毕业论文题目: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的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的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陶粒是一种环保型建筑材料,使用陶粒作为粗骨料制备轻质陶粒混凝土也是一种市场趋势,混凝土正在向着轻质化的方向发展。
本试验是基于正交设计法的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正交实验测定混凝土符合工程建设的坍落度和高抗压强度来确定陶粒混凝土配合比,以水泥用量、砂率、净用水量、减水剂用量作为4个因素,每个因素合理取3个水平,进行正交设计实验,制作轻质陶粒混凝土试块,测定其塌落度、7d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从而分析得到最大抗压强度的陶粒混凝土配合比。
试验结果分析:基于实验原材料和正交实验取值范围内,本实验陶粒混凝土配合比C:S:G:W:减水剂=460:672:531:200:3.40=1:1.46:1.15:0.43:0.01。
关键词:陶粒混凝土;正交实验;极差分析;配合比Based on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 Method Ceramsite Concrete Mixture Ratio DesignAbstract:Ceramic is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uilding materials, the use of ceramic as a crude preparation of lightweight ceramic aggregate concrete is also a market trend is toward lightweight concrete direction. The experiment is based on orthogonal design with ceramic concrete mix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mix ceramic concrete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s measuring slump and high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in line with the construction to the amount of cement, sand ratio, net water consumption, the amount of water reducer as four factors, each factors for a reasonable three levels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manufacture lightweight ceramic concrete block, measuring its slump, 7d compressive strength, 28d compressive strength,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with ceramic ratio.Test result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ranging from the experimental ceramic Concrete Mixing ratio C:S:G:W:water-reducing agent = 460:672:531:200:3.40 =1:1.46 :1.15:0.43:0.01.Key words: ceramic concrete; orthogonal experiment; range analysis; mixture ratio目录1绪论 (1)1.1现状 (1)1.2陶粒混凝土特点 (1)1.3陶粒混凝土的工程建设应用 (2)2研究意义和方法 (2)2.1研究意义 (2)2.2实验方法 (3)3实验原材料及仪器 (4)3.1实验原材料 (4)3.2实验仪器 (7)4实验部分 (8)4.1 实验原理 (8)4.2实验过程 (10)4.3养护制度 (11)5实验结果分析 (12)5.1正交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 (12)5.2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 (13)6 实验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的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专业班级:2012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1班张太镇指导老师:赵三银教授张储君助教混凝土向着轻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轻骨料陶粒混凝土有很多优异性能,研究轻骨料陶粒混凝土有很大的工程意义,越来越多国家将陶粒混凝土应用于实际施工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正交设计法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摘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直接决定混凝土的质量与强度,利用正交试验法对配合比进行设计,对各因素水平进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正交表安排试验能够筛选出代表性较强的少数试验,进而来得出最优或较优的试验条件,正交试验与分析是实现混凝土最优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配合比;正交试验;极差;方差
1 引言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因素越来越多,因素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单凭经验判断很难达到预期要求,必须通过试验设计及分析来选择各个因素的最佳试验状态。
试验设计的种类很多,包括正交试验、均匀试验等。
其中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与处理多因素试验的一种方法,它是在实际经验与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利用一种排列整齐规格化表来安排试验,这种正交表具有“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
利用正交表安排试验,能够筛选出代表性较强的少数试验来得出最优或较优的试验条件。
2 混凝土强度正交试验
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砂率、外加剂掺量等多种因素均对混凝土强度和质量有影响。
本试验研究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砂率、粉煤灰掺量这四个因素及每个因素的数量水平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即:水胶比以A 表示,选取0.42、0.44、0.46、0.48这4个变化水平作为试验条件;胶凝材料用量以B表示,选取330kg、360kg、390kg、420kg这四个变化水平作为试验条件;砂率以C表示,选取38%、40%、42%、44%这四个变化水平作为试验条件;粉煤灰掺量以D表示,选取10%、15%、20%、25%这四个变化水平作为试验条件。
其中粉煤以超量取代系数1.5来取代水泥。
具体见表1所示。
表1正交水平与因素安排
上述的4因素4水平正交表,如果按照全面试验的方法,需要做4×4×4×4=256次试验,才能覆盖全部的组合条件,而选用正交试验设计,在条件考察范围内,选择代表性强的少数试验,仅做16次试验,就能找到最优或较优的方案。
以上述试验为例,论述正交试验法的计算方法。
正交试验的正交表表达式为
Ln(mk),式中L表示正交表代号,n表示行数(安排试验次数),m表示因素水平数,k表示列数(最多安排因素个数)。
本试验选用L16(44)正交表,因素水平表如表2所示。
表2L16(44)正交表
对试验结果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
极差分析法是一种直观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见表3。
K1表示第j(j=A,B,C,D)列水平1的指标和,K2表示第j列水平2的指标和,K3表示第j列水平3的指标和,K4表示第j列水平4的指标和,极差R为第j列各水平对应的试验指标平均值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表3极差分析计算结果
为了直观比较,可通过图表(趋势图)分析强度指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详见图1与图2的指标—因素关系图。
图1抗折强度指标与因素关系图图2抗压强度指标与因素关系图
本试验的方差分析计算结果表4和表5.
表4抗折强度方差分析计算结果
注:当F0.1>F>F0.2时,说明影响显著,计为* *
表5抗压强度方差分析计算结果
表4和表5的计算公式和步骤如下:
,
每个因素的自由度等于其水平数减1,故:
总自由度fT是等于试验次数减1,即:
,(i=A,B,C,D)
3 试验分析与结论
因试验指标为混凝土强度,故指标越大越好,因此通过图1与图2可以直接看出组合A1B2C2D3时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抗压达到最大。
同时可以由表3看出各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大小为A>B>D>C,即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粉煤灰掺量>砂率。
另外,从趋势走向可以预计,随着水胶比的增加,混凝土强度指标还有明显向上的趋势,但粉煤灰掺量和砂率的改变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极差分析法简便、快捷、计算量小,只要对试验结果做少量计算,通过综合比较,便可得出最优条件。
但未能将偶然误差和条件因素误差分开,需要方差分析法解决此问题。
由于方差分析法考虑了更多的信息,其结论与直观法的结论不尽相同,提供了因素作用的显著性量化标准,以及在什么水平上显著,因此更加准确、可靠。
方差分析法将总偏差平方和ST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偏差平方和即SA、SB、SC、SD与误差列的偏差平方和Se,再分别除以相对应的自由度,得出各自的方
差值。
各因素的方差与误差列的方差比较,可以把试验误差引起的数据变化与条件变差引起的数据变化区别开来,也能分清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
最后将结果进行F检验,判断在什么显著水平(置信度)符合F分布。
F值越大,说明因素水平的改变越超过试验误差造成的影响。
从表4和表5中的F与临界值比较可以看出,因素A的影响显著,而因素B、C、D无明显影响。
再比较F值之间的大小,FA>FB>FD>FC ,可以看出因素A的影响最显著,这与极差分析所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通过正交试验的两种分析方法,可以得出本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最佳组合为A1B1C2D3。
正交试验是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很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 何为,薛卫东,唐斌.优化试验设计方法及数据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2
[2] 韩继国.正交试验法在公路工程试验中的应用[J].吉林交通科技,2004,2
[3] 吕万辉.论正交法在混凝土试验过程中的应用[J].河港工程,2001.1
[4] 何为.优化试验设计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M].第2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5] 马希文.正交设计的数学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6] 杨子胥.正交表的构造[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8
作者简介:
郑楚国(1987-),男,在读硕士研究生,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材料工程专业
江岸(1987-),男,在读硕士研究生,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材料学专业
朱玉芳(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材料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