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包袱 盘活课堂
利用顺口溜,盘活教学法
利用顺口溜,盘活教学法作者:廖教平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10期何谓“顺口溜”?《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说的: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等,纯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即为顺口溜。
在数学教学中,前人似乎忽略了给我们留下了顺口溜。
我们知道教学是一门科学,更应该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创造“顺口溜”,把学生难学的“死”知识把它激活,让学生能轻松地领会教学内容。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实质就在于“活”字,要求我们盘活教学。
本文以小学数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为例,盘活教学方法。
一、揭疑教学前,教者先让学生复习小数:①2.03和2.030;②2.03和20.3让学生自行比较。
教者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组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来判断它们的大小,是没有变化的,然而第二组数字尽管相同,小数点的位置却不同,于是数位起了变化,其大小也就变化了。
这一节,大家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活化教学时,教者直接告诉学生可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叫做“小数点会走路”(板书)。
教者出示例题1为了教学上的方便,可临时把例题修改,让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小数点走路时,数值在不断变化(小数点左边的数最好用彩笔标出)。
小数点向右走,原来的数就扩大0.004米 4毫米00.04米 40毫米000.4米 400毫米0004米 4000毫米小数点向左走,原来的数就缩小通过板书,学生们会发现原来的4毫米,由于小数点向右走,数值在扩大,这时教者点出“扩大向右走。
”(板书)。
教者让学生观察,4毫米扩大10倍为40毫米时小数点就得向右走一步,教者立刻板出“10倍走一步”;4毫米扩大100倍为400毫米时小数点已经向右走两步,教者立刻板出“100倍走两步”;4毫米扩大1000倍为4000毫米时小数点就得向右走三步,教者立刻板出“1000倍就得走三步”。
同时教者让学生观察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时,小数点是按照倍数后面的“0”来走路的,有几个“0”就得走几步,板书“走几步,有窍门。
新课改呼吁:好好给课堂包包装
句话 , 变 ” 以调动学 生 的 自主学 习为 中心 , 以教学 生 “ 要 要
会 学为 目的 , 万变 不能喧宾夺 主 , 一切要 以学 生的 主动 可持续 发 展 为落 脚点 , 精心设计教学 流程 , 积极 引导学生 主动与文本对话 、 主动与 同伴对话 、 主动与 生活对话 、 主动去实 践 、 主动去探 究 、 主 动 去创新 、 主动去反思 , 从而使其 自主 的学 习习惯得 到培养 , 思考
乐, 采纳 吸引注意力 的又培 养能力 的“ 闻发 布会 ” 新 等借 鉴形式 , 充分 发挥现代教 育技术装备 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的优越功能 , 锦上
添花 , 又何乐而不为 呢?
师者很好 的借鉴和启示 吗?
事实 上 , 课改 的 深层理 念 也在 强烈 呼吁我们 , 新 也到 了该 给
路 , 到高 中老师 了 , 轮 讲法 亦是如此 。均是 先出示题 目, 后范读课
文 , 学生字生词 , 再 最后一 段~段 , 一句一句讲解分 析……始终一 层 不变 , 板着面孔 。那 情势 , 怕是再这样讲他 一万年 、 恐 爱他一万
年, 也不 想罢休 。不说 学生 , 就连 做家长 的早就烦 死 了。到我们
、
角 色包 装贴 心 些
教 师是课 堂 的组织 者 、 引导者 , 学生是课 堂的主体 , 归还学 生 自主学 习的空间至关 重要 , 是课 堂教学 改革成功 的关键 。 当今教 育一再 提倡 民主 和人 文关 怀 , 再 呼吁要 尊重 学 生 , 一 以人为 本 。 那么 , 为师 者该 如何做 呢?我想 最起 码的一点是要 放下百年来 的 师道尊严 , 转换 角色 , 下架 子 , 找弥 足珍 贵的未泯 的童心 , 放 寻 缩 小 与孩子们之间 的距 离 。那 么 , 这就 要求我们认 真研究 孩子 们的 需要, 首先 大胆转变观念 , 从心理上 与接 近孩子 , 真正做到 : , 言 为 其乐言 ; , 行 为其 善为 ; 急其 之所急 , 想其 之所想 。让他 们真正 意 识到 自己是课堂 的主人 , 们是他 们 的贴心朋 友 , 我 是和 他们一 起 分享课堂快乐 的人和分享 快乐课 堂的人 !这样 , 你才能发 现他们 的好与劣 , 恶与悲 , 与真 , 容 面对课 堂 中的一点 一滴 , 善 从 提高 他
盘活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轻松作文
盘活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轻松作文摘要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作文呢?个人认为,首先就要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难心理。
显然巧引“源头活水”,精心选取题材,发掘生活素材,转换评改角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习作教学选材与评改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008-02李吉林老师指出:“指导作文应当充分打开学生思路,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不受束缚,使他们感到要写、好写、写有兴味”。
所以让学生能比较轻松地写出作文,就是最直接地消除他们对作文恐惧的办法。
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作文?下面我就以我自身的经验谈谈几点做法。
一、巧引“源头活水”,学生才能轻松作文1.夯实课内。
每天的语文课都有个固定的栏目——让学生上台练说。
说话的内容可以是每天的所见所闻,可以是小小的生活感悟,甚至也可以是预习新课后的感受……课内剩余的时间,还可以和他们谈谈国内外大事,比如9 11,印尼大海啸、汶川大地震等等,教师学生一起谈谈议议。
每天也许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是常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培养出关心时事、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同时也能积累不少的知识。
教师平时还可以把看到的有趣的寓言、漫画、哲理美文等与他们交流。
因为这些都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所以他们也会去留意这些东西,也会想要和老师交流。
老师就可以抓住每次机会,问问这则漫画讽刺了什么,到底幽默在哪里,你有什么见解?那篇文章或图片怎么会让你印象深刻呢?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积累了很多资料,做了许多的口头观后感、读后感了。
2.重视课外。
作文的教学应该要打破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把学生引入校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海洋。
首先要让学生投身生活,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为民服务等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感悟生活;其次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和各种校园游戏活动;再者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场景,选取精彩镜头,积累作文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抖包袱”策略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这样才能有利
于教师 摆“ 包袱 ” 学 生解 “ , 包袱 ” 。
、
语文课 堂教学 中“ 抖包袱” 需要教 师调动学生 的思维 ,
( 要让学生体验语文, 一) 动手实践。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 活经验 , 引导学生以自主与合作的方式理解语文, 重视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让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 教师要相信学生, 可根据课本 内
容 充分 给学 生 自由时空 , 引导学 生讨论 交流 , 同提高 。实 共 践中 , 生无论表 现如何 , 学 教师应 是一个 鼓励者 , 给学生 积 应 极 的评价 , 让学生快 乐的参与 : 他们 的参 与将更有利于“ 包袱”
的解决 。
( )要善 于调动 学生 内在 的思维 能力 。学生 思维被 调 一
相 声艺术 中有 一种技法 叫做 “ 包袱 ”即演 员在作 了一 抖 ,
论 一 需要教师在 坛 人豁然开朗。语文教学是一种思维活动的教学,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养成 良好思维品质。
定 的铺 垫后 , 出笑料 , 是一个 出乎 意料之外 的结 果 , 摆 这 又令
后, 善于观察和提问, 互相协作、 同创造的精神体现了出来, 共
动后, 课堂 中教师所设计的“ 包袱” 才有可能得到顺利的解决。
因此 , 要精心设 计每节课 , 教师 使每节课 有形象 、 生动的情境 , 创造条件 让学 生乐于 思维 , 激发 学生 思维 的火花和 求知 的欲 望 。经常 指 导学 生运用 已学 的语文 知识 和 方法解 释 自己所
教师 适时 的“ 包袱 ”学 生就 能够很 好地 进行配 合 。 抖 , 三、 语文课 堂教 学 中 “ 包袱 ” 需要教 师转变 观念 抖 , 为使语 文课堂 中“ 抖包袱 ” 能产 生 良好 的效果 , 教师 必须
以点带面让课堂“活”起来
揖中图分类号铱G623.5
揖文献标识码铱A
揖文章编号铱2095-3089渊2015冤08-0138-02
数学大师华罗庚曾说过袁学习数学有两个过程院其一是由薄 到厚袁其二是由厚到薄遥学习一个单元甚至几个单元的内容袁可以 看作由薄到厚的过程袁而对单元或章节的复习整合则是由厚到薄 的过程遥 即将凌乱的知识进行提炼尧概括尧总结袁在头脑中形成思 想尧观点和方法遥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课文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课文
摘要:
1.引言:介绍“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的含义和重要性
2.放下包袱:解析包袱的内容,讨论如何放下包袱
3.开动机器:解释机器的象征意义,探讨如何开动机器
4.结论:总结全文,强调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的重要性
正文: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山大,被各种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
因此,如何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以达到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包袱。
包袱,就是我们心中的压力和负担,包括对过去的忧虑,对现在的困扰,对未来的担忧。
这些包袱使我们无法轻松前行,甚至可能使我们停滞不前。
那么,如何放下这些包袱呢?我们需要学会释怀,接受过去,珍惜现在,积极面对未来。
这样,我们才能放下包袱,轻松前行。
然后,我们来谈谈机器的象征意义。
机器,在这里,象征着我们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但是,如果没有行动和执行,那么这些目标和梦想就只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因此,如何开动机器,也就是如何增强我们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我们需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采取有效的行动,这样,我们的机器才能开动起来,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和梦想。
最后,总结全文,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是我们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应有态度。
只有放下包袱,我们才能轻松前行,只有开动机器,我们才能实现目标。
在“巧”字上下功夫——谈“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
在“巧”字上下功夫——谈“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发布时间:2022-02-22T05:13:20.648Z 来源:《教育学》2021年9月总第262期作者:刘红梅[导读] “教学何谓有效?是教师精彩的上课,还是学生考试的高分数?现代观点强调:衡量教学的有效与否,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学生学习的长期性、可持续性,是教与学有机结合的体现。
具体来说,我们的教学应关注学生良好学习品质、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科学价值观等个性品质的获得。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
在于教师有没有下真功夫、下“巧”功夫!简单的说,一切都要从“巧”字上下功夫。
刘红梅湖北省江陵县资市中学434100“教学何谓有效?是教师精彩的上课,还是学生考试的高分数?现代观点强调:衡量教学的有效与否,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学生学习的长期性、可持续性,是教与学有机结合的体现。
具体来说,我们的教学应关注学生良好学习品质、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科学价值观等个性品质的获得。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
在于教师有没有下真功夫、下“巧”功夫!简单的说,一切都要从“巧”字上下功夫。
下面是我在日常教学中所做的几点尝试:一、巧创课堂情境,培养学生快乐的学习品质快乐是一种心境,它是一种能促使人更好地发挥内在潜能的一种积极的情绪。
作为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听说读写,快乐地感受语文人生,自愿自觉地沉浸在语文情境中,陶冶身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以诗化的语言创设情境。
请看《三峡》一文,教师对学生朗读情绪的调动:“朗诵《三峡》时,要感觉自己如同置身与三峡之中,立在船头,看两岸奇峰耸立,遮天蔽日;看船头击水,卷起千堆雪……”在教师诗化的引导下,学生清新的朗诵声,伴着舒缓的音乐扑面而来。
巧用电子书包,优化语文课堂
巧用电子书包,优化语文课堂发布时间:2021-05-13T10:45:59.4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作者:张佳[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与推进,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也迎来了全新的变化张佳宁夏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753000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与推进,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也迎来了全新的变化。
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于知识层面与能力层面的建设,而且逐渐放宽了对于学生成绩的要求。
旨在通过这样的方法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与感知能力。
而且,当前很多教师都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寻求全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力求通过高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素养。
在此,本文将重点分析“电子书包”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与措施,并且会结合实际教学状况提出相应的看法与意见,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教学上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电子书包;实施方法作为小学教育“冲刺”阶段的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思考如何有效成就“电子书包”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对小学生认知力的蜕变以及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这是可以达成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也是体现其紧迫性与重要性的一个方式。
所以,则非常值得教师从实践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与研究。
一、储备备课资源,开动学生大脑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务必要重视前期备课的工作。
只有重点突出了备课工作的各项需求,才能在后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与教学。
所以,教师一定要开动大脑,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起来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学习热情。
在此基础上,教师在结合备课资源中的信息资源、网络资源、课外资源、壳内资源等对学生进行整体性的教学。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匆匆》这节课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电子书包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如,教师可利用文章鉴赏的方式先让学生对该文章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的内容让学生观看大量的有关于秋季的图片与景色以及其他资料。
巧用情境创设,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活力
巧用情境创设,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活力发布时间:2021-05-20T11:27:10.76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上作者:陶乃泽[导读] 小学生总是充满了无限活力。
只有创建真正有活力的课堂,才能将小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开发到最大限度,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沉浸在语文课堂上,并在不同的场景下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展现学生的阅读个性。
云南省宣威市宝山镇摩戛完小陶乃泽 655405摘要:小学生总是充满了无限活力。
只有创建真正有活力的课堂,才能将小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开发到最大限度,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沉浸在语文课堂上,并在不同的场景下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展现学生的阅读个性。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巧妙运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激活,从而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最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设情境;活力;激发创设情境是一种沉浸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与文本相贴近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文本意境当中,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也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能够将语文教学效果放大。
不仅如此,创设情境可以让语文教学变得有趣,让语文学习变得轻松,学生也更加乐学。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方法,将学生快速引入文本学习当中,让学生的活力得到释放,也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这也有助于学生个性化解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大有帮助。
一、创设生活情境,拉近生本之间距离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同心理,如果学习的课文内容是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非常浓厚,也更能激起学生的谈论热情,并能从自身经验出发去谈看法和观点,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讲解,或者是跟着优秀生的想法人云亦云。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内容,并从中找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似或有关联的点,并巧妙抓住这一联结点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更为深刻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情感。
巧用包袱 盘活课堂——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艺术的探讨和反思
点是 : 不要一下揭开谜底 , 而要将最诱人之 处放在最前面 , 吊人 胃 直叙的课堂教学形成一个个浪潮 ,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推 向一个个
口, 从而把观众的情绪推 向高潮 。 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 中正渴望学 高潮 。 生产生这种情绪上的高潮 、 思维上的高潮 。 那么课堂教学与相声表 3 . 它可以是一个情景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 , 是师生展示个性 、 情感 、 经验的舞台 ,
信息技术学科一直是走在时代前沿 、深受学生欢迎的一 门学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 组织者 、 帮助者 , 则应将那些缺乏生命 科, 作为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何 以倾听到如此的心声 ? 学生何以滋生 色彩的知识进行重组 , 而知识重组是一个创新 的过程 , 通 过重组创 了疲惫感 、 磨灭了激情 、 丧 失了对课 堂的期待 、 遗失 了快乐学 习的 新使这些知识既符合知识本身 的逻辑结构 , 又符合学生 的认知水平
演两者之 间是否可 以达到异 曲同工之妙呢?于是我们设想把 “ 包 袱” 引入课堂。
二、 引入“ 包袱” 的可 行 性
所谓“ 情景” 实质是指人为优化的 、 促使学生能动的活动于其中
的环境 , 这种环境能与学生的情感 、 心理发生共鸣而契合 可 以做到
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 , 激发学生潜 能与培养塑造
来搞活我们信息技 术课堂 呢?这让我想到了“ 包袱” 。
一
2 . 它 可以是一个例子 牛顿曾说 过 : “ 例子有时 比定理更重要 ” 。 所 以教师在选择例子 时要思考 : 这个例子是否能引起学生 的兴趣 , 该例子是否涵盖 了足
够 的知 识 点 、 这 个 例 子 是 否联 系 了生 活 实 际 、 这 个 例 子 在 整 个 教 学
巧用七巧板,丰富“双减”课间活动
巧用七巧板,丰富“双减”课间活动发布时间:2022-03-07T06:24:46.09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47期作者:徐洪苹[导读] 养成不怕困难、敢于尝试、协作合作等良好的品质,落实美育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小学北京100029随着教育部“双减”政策的落实,对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式启动,课间活动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课间活动既有益处,又有潜在的不安全的因素。
如何能更好地做到在“双减”工作落实的同时,又能确保学生在校安全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学习娱乐氛围,成为我思考的主要问题。
我们班在课间时间会一起研究七巧板,把“七巧板,玩出新世界”作为我们的班级特色活动,班主任借机将七巧板与班级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玩游戏时,养成不怕困难、敢于尝试、协作合作等良好的品质,落实美育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无论在现代或古代,七巧板都是用以启发儿童智力的良好伙伴。
能够把儿童对实物与形态之间的桥梁连接起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形状分析及创意逻辑上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双减”政策下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我们在课间时间会一起研究七巧板,把“巧用七巧板丰富课间活动”作为我们的班级特色活动,班主任借机将七巧板与班级文化相结合,又减少潜在的不安全的因素,减少如拥挤践踏、追跑打闹、校园欺凌等伤害事故的发生,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和紧张,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和体魄,让学生在课间十分繁重身心得到放松,精神愉悦,还能为下节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一、约定规则,懂得契约之美无规矩不成方圆。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强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制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教学生只要“一瓶一钵”足矣——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
清代著名学者彭端淑 曾讲过一个生动而感人 的故 事: 四川 边境有一 贫一 富两个 和 尚 , 们都想 去东海 。 他 富和 尚有钱想雇大船东下而去 ,结果几年过去还 只是
个愿望罢 了。而穷 和尚只带着一瓶一钵 , 想去就去 , 只
提高学的能力和学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轻装上阵 , 充分发挥 “ 一瓶一 钵” 的作用 , 才会 让学生 轻松地 登上 知识高峰。 2做到“ . 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 可以消 , 除心理疲 劳 , 调节 因重 复学习带来的生理疲劳 , 淡化情 绪 生活中的焦虑水平 , 复心理平衡 , 么就看你语文 恢 那 老师如何去培养 , 如何 去激发学生兴趣了。语文课往往
着“ 瓶钵” ——笔和书本去学 习 , 这有利 于兴趣 的培养 、 知识 的精化 、 素质 的提高 。 语文这 门学科 , 仅那些字 、 、 、 章 、 构 、 词 句 篇 结 修辞 等等 , 就够 多了 , 还有那听 、 、 、 的培养 , 说 读 写 可谓包罗 万象 , 学不胜学 。而传统 的教学一般单纯地灌输 知识 , 采用填鸭式 , 搞题海战术 , 以考带练 , 以练带讲 。这样 , 学 生只能埋头 于作业 、 题库 之 中 , 负担很重 , 众多 的作
1 . 把作业放在课堂上解决 。 教师可在课堂上使知识 条 理化 、 系统化 , 尽量把 作业解决 在课堂 之中 , 作业 量 要少, 并精益求精。做一些典型性的题 目或者作业归成 几个类 ,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 。学生会 自觉 自愿去完
习。
活, 生活 即语文 。” 谁不生活?对于什 么是生活 , 可能有 很 多人理解 不深 , 生活是酸 甜苦辣 , 生活是 花前月下 , 还 是奔走颠簸 , 闲享清福 等等 , 可能是 , 安 都 生活本 身 是 丰富多彩的 , 又是杂乱无章 的。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 让这些杂乱无章 的生活条理化 、 系统化 , 最终达到艺术 化 的结果 。艺术是一种美 , 一种愉 悦身心的 因素 , 是 它 能提高一个人 的审美感 , 熏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 。 也能 吸引学生乐于其 中 ,在轻松愉 快和谐 的气氛 中积 累知 识 。因此 , 引导学生把生活艺术化 , 可以减轻学生无谓 的负担。 总之 , 语文教学 的本身就是艺术 , 它是引导学生走 向美 的殿堂 , 自然要从那单调枯燥乏 味中走 出来的 , 这 是时代的要求 , 也是语文教学发展 的必然趋势。
盘活课堂气氛 让课堂“动”起来
盘活课堂气氛让课堂“动”起来前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高度紧张、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们更难去理解老师的讲解,也会让课堂更加枯燥乏味。
因此,如何盘活课堂气氛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让课堂“动”起来。
观念转变想要改变课堂的气氛,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观念转变。
在课堂上,教师常常会认为,自己就是教育的主角,学生只需坐在座位上聆听讲课。
然而,这样的观念是非常狭隘的。
在当今社会,学生们开始拥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并不再像以往一样被教师所束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角,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主动地思考、提问和交流。
轻松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个紧张的气氛会让学生们感到压抑和害怕,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则可以让学生们放松心情,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语言和动作,来营造轻松、友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中简单的笑声、适当的肢体语言,都可以让课堂更加朝气蓬勃。
互动式教学讲台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学生们需要的是能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的教学方式。
因此,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互动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积极进入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
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思考和问题是受到教师的重视的,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感。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讨论和交流,也可以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掌握课堂内容,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游戏式教学游戏式教学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和动力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闲置资产处置典型经验材料:下好闲置资产盘活棋+巧变“包袱”为“财富”
闲置资产处置典型经验材料:下好闲置资产盘活棋巧变“包袱”为“财富”XX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XX县撤并乡镇30个、村(社区)580个,腾退大量办公用房及活动阵地。
为避免镇村公有资产“就地博荒”,推动现有资产“保值增值”,XX县以发挥“存量效益”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清产核资、化解疑难、分类处置,切实将制约发展的“资产包袱”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资源财富”,初步实现“当期利益不下降、长期效益稳增长”,相关经验做法荣获“XX农业农村改革十大优秀案例二一、主要做法(一)“三本台账”摸清“资产底数”。
针对镇村公有资产面宽量大、分布广泛、组成复杂等特点,成立XX县国有资产和镇村公有资产确权登记管理经营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建立资产管理、闲置资产、权属问题“三本明白账”,拉网式清查核实公有不动产1738宗、195.66万平方米,对各宗闲置资产所在位置、房屋土地面积、盘活使用等情况落实专人负责更新盘活进度,对权属不清的镇村闲置资产建档造册,明确“存在问题、处置方式、牵头单位、完成时限”,并成立督查组进行核实复查,推动资产“按期对账、挂账销账、定期晒账二(二)“四条路径”化解“权属难题:针对权属不清、权证遗失等遗留问题,组建遗留问题解决办公室,落实责任和财政专项资金,按照“依法依规、精简资料、优化程序、提升效率”原则,积极探索资料齐全“优先办理”、资料缺项“容缺办理”、权属不明“补缺办理”、批而未供“重审办理”“四条路径”。
截至目前,已完成“直办”资产87宗、容缺办理446宗、补缺办理32宗、重审办理38宗。
(三)“六个一批”推动“腾笼换鸟”。
按照因地制宜、创新方式、分层分类原则,实行补充国有资本一批、充实功能用房一批、支持产业发展一批、市场化处置变现一批、公共服务保留一批、集体经济使用一批“六个一批”,累计盘活闲置资产772宗、盘活率达100%。
特别是在全省率先组建县级乡村振兴国有平台公司,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利用村级闲置活动阵地、办公用房等公有资产,通过联合经营、入股乡村振兴公司等多种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等业态,切实推动“资产变资本、资产变资源、闲置变利用二、工作成效(一)紧盯发展主线,变闲置资产为产业扩增“新途径”。
如何让课堂“活”起来 彭 姣
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彭姣发表时间:2012-06-19T08:43:08.297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彭姣[导读]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
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要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彭姣(安阳县柏庄镇长青屯小学河南安阳455100)素质教育强调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那么怎样发挥课堂教学的空间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训练、提高、发展、展示自我的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这是我们施教者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同时如何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个性、才能、潜质最大限度地被发掘、被激活,这也是我们施教者应力争探讨的问题。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
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培养出鲜活的、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人才,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最终追求。
作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要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具体来讲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活”。
1.课堂气氛要快活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
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要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达成这些目标,必须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那么,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充满活力呢?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
极大的激发创新敏感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平等的对待学生,以人文的关怀珍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心境中快活。
盘活政治课堂四环节
盘活政治课堂四环节
谭明阳
【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中旬刊)》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 一、良好导入rn导语的设计不能死搬硬套、流于形式,具体采用哪种导入方法应因人因时因势而异.导语的设计应让学生处于紧张而有兴趣的思维状态,既要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提炼的抽象思维,又要进行扩展、创造性的发散思维,进而将抽象的结果具化为直观的实形.这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较为完美的结合.此中新奇的联想与独特的比拟都是创造力的体现."新""巧"的导入设计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保持高频思维的吸引力.
【总页数】1页(P56)
【作者】谭明阳
【作者单位】株洲县教育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巧用翻转课堂模式盘活高中政治课堂
2.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3.河南省批而未用土地盘活利用工作推进视频培训会要求:
积极担当作为加快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利用4.盘活词语,盘活课堂5.对于加强盘活国有闲置资产的思考
——以某区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实践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盘活语文课堂
如何盘活语文课堂
裴云芳
【期刊名称】《学子:教材教法研究》
【年(卷),期】2014(000)06S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上过于注重讲析、训练,虽然学生语文知识在增长,考试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享受不到学习语言的快乐。
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要把人的情感力量、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通过师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一定的审美高度,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智慧的启迪。
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应当注意做到八个字:忠诚、简洁、自然、温情。
忠诚是针对工作而言,简洁是针对课堂设计,自然是指的课堂操作,温情是指的对学生的态度。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裴云芳
【作者单位】山东省单县终兴镇王小庄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巧用提问艺术,盘活初中语文课堂 [J], 李春明
2.巧用学生质疑盘活语文课堂 [J], 叶劲榕
3.高效设问,盘活语文课堂中的学生思维 [J], 陈艳
4.高效设问,盘活语文课堂中的学生思维 [J], 陈艳
5.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盘活初中语文课堂 [J], 刘亚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包袱盘活课堂
摘要:“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好的地基做充分的准备,也就不可能筑起这万丈高楼,也就得不到好的事态发展,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设置精湛的“包袱“,就不能确保抖出好的效果。
关键词:包袱;可行性;存在形式;实际
倾听来自学生的心声:
“我们老师总喜欢板着脸,那种严肃和不苟言笑使得我们连大气也不敢出,我们机房里静得连一根针落下的声音都能听见,老师做什么我们跟着做什么,太没意思了。
”
“我们老师总是在重复着‘这部分操作很重要,大家一定要掌握′,一节课下来,所有的知识点都是重点,也就都不是重点了,学没学会也就不重要了。
”
“我们老师真的好幽默、知识真的好渊博,盘古开天地,上下五千年,他真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佩服、佩服,我敢说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但课后,我们总觉得缺了什么,对,是‘一笑而过′,人说‘雁过留痕′,但这节课真的只留下了那空洞的痕迹。
”
……
引子:
信息技术学科一直是走在时代前沿、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学科,作为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何以倾听到如此的心声?学生何以滋生了疲惫感、磨灭了激情、丧失了对课堂的期待、遗失了快乐学习的体
验。
为什么?
问题的症结:
失去的,即学生渴望的,学生期待我们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新意、神秘与时代感,能突破一成不变、一潭死水的现状,体验心潮澎湃、激情迭起的思维碰撞、感官体验。
学生希望得到如听相声时的那份独特与意味深长的心理感受,这是否在提醒我们教师:信息技术课堂也应该来点艺术了。
那我们能不能也学学相声的某些绝活,来搞活我们信息技术课堂呢?这让我想到了“包袱”。
一、何为“包袱”
“包袱”是曲艺名词,它是中国戏剧或相声中最精彩的绝活之一,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抖“包袱”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一下揭开谜底,而要将最诱人之处放在最前面,吊人胃口,从而把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正渴望学生产生这种情绪上的高潮、思维上的高潮。
那么课堂教学与相声表演两者之间是否可以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呢?于是我们设想把“包袱”引入课堂。
二、引入“包袱”的可行性
学生的第一个心声分明在向我们倾诉:教师的威严与强硬、课堂的乏味与枯燥、学生的无奈与疲惫,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状态表现为典型的貌合神离——课堂教学没有焦点。
学生的第二个心声则倾诉着:学生时时刻刻处于思想的高度集中与紧张中,这种外来和自身给予的强迫感并没有有效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果,反而让学生产生一种不可逾越的困惑——课堂焦点太多。
而学生的第三个心声倾诉了:这种课堂氛围虽激烈不已,学生与教师的状态也异常亢奋,但课堂已经脱离了教学目标和实际——课堂焦点没有意义。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时能正确选择“包袱”,能适时、适量地抖出“包袱”,并避免滥用“包袱”,从而重组平铺直叙的教学内容、充实索然无味的知识点、聚焦学生的思维,就能尽可能迸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高潮。
一句话,“包袱”的妙用在于:为知识点添加一些色彩、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一点乐趣和动力、为师生之间增进一些互动,从而为我们的信息三、包袱的存在形式
那么,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包袱”又以何种形式存在呢?
1.它可以是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展示个性、情感、经验的舞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则应将那些缺乏生命色彩的知识进行重组,而知识重组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通过重组创新使这些知识既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重组创新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难题易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枯燥的内容生动化……通过这样的演变,使问题本身熠熠生辉,产生激化学生认知情绪、活跃学生思维,从而打破常规,从新的角度方向大胆去思考、探索,从而逐步学会把已知知识方法广泛地迅速迁移,灵活变通地运用到新情景中去。
2.它可以是一个例子
牛顿曾说过:“例子有时比定理更重要”。
所以教师在选择例子时要思考:这个例子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该例子是否涵盖了足够的知识点、这个例子是否联系了生活实际、这个例子在整个教学中能否起到画龙点睛、提携其他知识点的作用,即例子应该“标新立异”“精”。
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它才能超越常规,使我们平铺直叙的课堂教学形成一个个浪潮,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个高潮。
3.它可以是一个情景
所谓“情景”实质是指人为优化的、促使学生能动的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种环境能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而契合,可以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学生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情景。
而设置一个”包袱”式的情景,则会使课堂增添一份神秘与趣味,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身心能量。
4.它还可以是一个活动、甚至是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
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希望教师选择的每一个“包袱”都能成为星星之火,点亮学生的思维之花。
这便需要教师在精心准备、选择“包袱”时不拘泥于课本,因为“包袱”不仅源于课本、源于课堂瞬时的偶得,更深深地植根于生活。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凡的生活中能细心品味生活、感悟生活、沉淀生活,也要求
我们教师能随时把握课堂契机、借机发挥,灵活导入。
不管是哪种形式,它都有一个共同要点,那就是要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焦点,一节课如果拥有了这种焦点,就能尽可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紧扣教材、联系实际、精“系”包袱
中国人做事强调火候,“包袱”的准备也需要以下火候的支撑。
1.合宜性
合宜意味着得体,不能游离常理,意味着这个“包袱”符合生活实际、符合教学实情、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所以“包袱”的抖出应注意“包袱”与课题内容的融合性,它起到的情绪效果是喜、是惊、是疑都要根据课堂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来设定,不能任意妄为。
2.变通性
变通是指思维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囿于某一方面,不受消极思维定势的影响,能产生出超常的联想,提出不同凡响的观念,具有高度的应变能力。
所以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包袱”,让这个“包袱”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行为、情感上的变通性。
3.整合性
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这儿的整合特指课程的整合,它要求通过“包袱”的设置尽可能将学生的经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内容与技巧、个人与社会之间相关的内容整合到一起,这有利于学生
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从而将不同领域的概念、原理、规则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促进学生自身知识的迁移。
五、把握课堂,瞄准时机,妙“抖”包袱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我们精心为课堂设置好了一个个“包袱”时,我们接着要考虑的问题便是,这些“包袱”应在何时、何种场合“抖”出,才能收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一句话:“包袱”的抖出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酣畅流利
酣畅流利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它顺应了学生感官的适应、心理的需求,所以教师不能为抖”包袱”而抖“包袱”,因为事前准备了就非得抖一次,而不管课堂的实际发展、变动,应注意“包袱”抖出的上下连接是否顺畅,应避免给学生以强加、僵化、突兀、牵强的感觉,否则将有可能产生中断课堂正常的流程、阻碍学生思维、让学生摸不着头的负效应。
2.适时适量
“包袱”的抖出要适时适量,早一分或晚一分、多一分或少一分都要斟酌到位,尽量做到不温不火。
抖得太早,这个包袱在学生的眼中就失去了特色,无法激起学生情绪和思维的高潮;抖得太晚、太深,学生往往又会忘记接应。
对“包袱”的一系一抖,只是一种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艺术的辅助手段,而绝非是教师矫情的表演或走秀。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艺术”可延伸的空间是广阔的,只要我们教师能坚守一个信念:教无定法,
重在突破。
定能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亮点不断、注入新的活力,重新获得学生的热爱。
参考文献:
周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系:第三辑.教学新模式教学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0.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