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气温和降水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6)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与降水 教案(表格式)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与降水教案(表格式)第四章第二节气温与降水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气温与降水测定及变化, 绘制并判读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新课程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本71-77页,内容包括“气温”和“降水”两部分,是气候的基本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既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又为学习本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以及后面章节中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等教学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贴近生活,通过描述气温、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的用处,激发学生地理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
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认知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不足,在学习上具有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等特点,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是该阶段的学习障碍。
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能力。
学生对气温与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等抽象知识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减轻压力,提高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理学习模式,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学习气温与降水的测定及变化,增强对地理区域的认知。
2、综合思维:通过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判读其分布规律。
3、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气温与降水的测定,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4、人地协调观:运用气温与降水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人与环境协调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气温的测定与变化。
(2)降水的定义与测定。
2、教学难点: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判读其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图示分析法。
课前准备温度计、量杯、2023年陵水县气温与降水数据、陵水县暴雨图片、PPT。
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央视天气预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2.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3.知道降水及降水的类型4.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并分析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5.能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能依据图示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1.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绘图、读图、析图的能力。
2.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终身能力为基本宗旨,内容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3.学生表现活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回答和互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隐含在图中的等温线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教学难点:1.通过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以一组2016年武汉暴雨新闻图为素材,将学生带入探究降水分布的氛围和情境中。
活动2【导入】温故——复习旧知识点在新闻资料中,划出重点词语“降雨”“暴雨”“降水量xxx毫米”等,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降水的形式、降水的等级、降水的测量以及单位,并用大量生活图片再现,加深学生印象,拉近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活动3【导入】知新——引入新课提问降水测量仪器及单位后,很自然地呈现某年月降水量的数据表格,利用表格的数据分析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布,总结出降水的季节变化。
接着由以下3种导入方式:方案①:前面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方案②:教师板书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预报(用天气符号表示)内容,请同学以预报员的角色进行预报(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教学内容);然后向前班同学提问: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两个要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那么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知识。
4.2气温和降水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气温和降水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知道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能运用降水资料,绘制出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能根据图示说出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
学习任务一:降水的测定、形成条件和降水的类型自主学习:读课本P74---75回答下列问题。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3.降水的类型:根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为三种类型(1)________:湿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多发生在赤道地区。
(2)________: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阻挡,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我国台湾北端基隆南侧的火烧寮地形雨充沛,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3)________:发生在冷、暖两种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的降水时间长,雨区范围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形式。
)4.降水的测定:测量工具:,单位。
说出 A B C 分别属于哪种降水类型。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A B C阅读P76“雨极”话雨:印度的处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夏威夷群岛的东北山麓,地形雨充沛,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0000毫米,它们被称为地球的“雨极”。
学习任务二: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自主学习:读P75图4---1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讨论以下问题:(1)看一看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2)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哪岸降水多?比一比亚欧大陆沿海与内地的降水哪里多?(3)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在哪里?[来源:学+科+网Z+X+X+K](4)查找出学校所在地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你认为当地的年降水量是否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总结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降水,两极地区降水,影响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来源:学,科,网]2.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降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东岸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风来自海洋)3.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内陆地区降水(受海陆因素影响,沿海受海洋来的湿润气流影响大,内陆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4.山地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地形、地势因素的影响)学习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达标练习:1.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A 赤道地区B 南北回归线附近C 两极地区 D温带大陆东岸2.我国东部的主要降水类型是()A 锋面雨B 地形雨C 对流雨D 台风雨3.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A.漏斗 B.储水筒 C.雨量器 D.盛水器4.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A、赤道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C、亚洲东部D、中纬度的沿海地区5.右图表示地形雨形成过程,降水多发生在()A、A处B、B处C、C处D、D处6.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回答:(1)F点和G点,降水多的是,判断依据是:。
4.2 气温和降水 课时练(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6)
气温和降水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天气中的水汽最主要的来源是:()A.湖泊和河流水的蒸发B.植物的蒸腾C.海洋水的蒸发D.土壤中水分的蒸发2、图中,A、B、C、D四处中降水量最多的是:()3.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A.非洲B.南极洲C.南美洲D.大洋洲4.世界上降水最丰富的地区()A.赤道附近地区B.南北回归线附近C.两极地区D.温带大陆东岸地区5.山东的主要降水类型是()A.锋面雨B.地形雨C.对流雨D.气旋雨二、非选择题6.下面是我国某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时段内,降水量﹝大于,小于﹞蒸发量。
(2)乙时段内,降水量﹝大于,小于﹞蒸发量,这种情况下出现天气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2)比较B、D两地降水量可知,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3)学校所在地的降水量约为————毫米。
8.读某地各月气温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10.5 10.7 13.4 18.2 22.1 25.5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1)、该地气温年较差是_______。
(2)、该地位于_______半球(南、北),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该地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_______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4)、请在下图中画出该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
9.读下面的等温线图,回答问题。
(1)、A点的气温为_________℃以下,B点的气温数值范围是_________℃。
(2)、C处的温差比B处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点与D点的相对海拔至少是()A、2000米B、2667米C、3000米D、4000米10.一般情况下,夏季城市的气温要比乡村高,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气温和降水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上册)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同一纬度,气温随地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 ℃度。
)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平直,因为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
(5)世界气温之最①最炎热的大陆——非洲②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③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2.降水(1)形成条件: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测量降水量:用雨量器测量(3)主要类型: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叫锋面雨。
(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
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
3.气候资料表示方法:气温变化曲线图逐月降水量(柱状)图二、友情提醒气温分布往往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分析时要抓住决定性因素。
比如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很多,但纬度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1. 测量气温和降水分别用:A.气温计、风速仪B.气温计、雨量器C.温度计、百叶箱D.风速仪、雨量器2.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A.33℃B.17℃C.20℃D.23℃答案:D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3-4题:图3.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A.亚洲B.大洋洲C.南美洲D.非洲答案:D4.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答案:D5.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C.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D.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答案:D6.圣诞节时我们中国正是冬季,有的地方会大雪纷飞,而此时悉尼是: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答案:B7.一年中,南极大陆月平均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A.7月B.1月C.3月D.9月答案:B读下图回答8-9题图8.甲乙丙三幅示意图分别是A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 B 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C 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D 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9.我国东部沿海夏季的主要降水类型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及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的降水类型分别对应的是A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乙、甲、丙 D 丙、甲、乙10.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mm,两次降雪分别为7mm和15mm,计算得出该地该月的降水量为:A .27mm B. 20mm C. 42mm D. 22mm答案:C读右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1-12题:1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B、沿岸多,内陆少C、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降水多D、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较少答案:C12.下列地区中降水较少的是A.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C.中纬度的大陆东岸D.中纬度的大陆西岸答案:B13.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列地区降水分布较多的是:A.两极地区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C.中纬度地带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答案:D14.读右图,“地形雨”多形成于:A.沿海平原B.内陆高原C.沿海迎风坡D.背风山坡答案:C15.下列所列地区被称为“世界雨极”是:A、火烧寮B、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C、乞拉朋齐D、阿齐济耶答案:C16.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全球范围看,等温线大致与线平行,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大致从向逐渐降低。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6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理解地球气候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面貌有了初步了解。
但气温和降水概念抽象,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气温和降水有直观感受,但缺乏系统分析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能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气温和降水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难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制作PPT。
2.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分发给学生。
3.设计好讨论问题,准备相关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和降水的概念,通过PPT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4.2气温和降水学案
课题:《气温和降水》学案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授课人学习目标:1、知道降水的测量方法,理解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会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重难点:重点: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引入新课(或课前展示):师:出示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景观、热带沙漠景观设问:你知道造成这些地区景观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吗?(降水的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等知识. 学习过程:(一)明标自学学习任务(一)主要降水类型学生读书63、64页,结合自身体验,思考:(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降水有哪几种类型?学习任务(二)世界降水的分布学生读书64页正文及阅读教材,回答:(1)、世界各地降水是否均衡,举例说明。
(2)、列举世界上的两个雨极。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师出示三种降水类型的形成示意图、生合作探究:对照教材提供降水的概念,分析:三种示意图各是什么降水类型,你判断的关键什么?Array【教师精讲点拨】抓关键词【探究结论】A、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赤道地区多见)B、地形雨:发生在暖湿空气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时(例如:台湾的火烧寮)C、锋面雨:发生在冷暖两种空气相遇时(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联系实际: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
教师补充:降水量的测定引导学生推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探究问题】(1)完成65页活动题。
(2)你认为我们当地的年降水量是否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教师精讲点拨】1、指导学生如何读降水量分布图2、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等多方面思考。
【探究结论】列表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探究问题】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根据气候资料绘制“气温曲线【教师精讲点拨】1、注意该图的基本组成部分:横坐标是一年12个月份,纵坐标左边是气温数(单位:℃),右边是降水量数(单位:毫米)2、会计算气温年较差(三)交流展示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4. 降水的概念、形式及测量方法。
5.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6. 降水分布图的阅读与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能够阅读和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气温和降水的分析方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故事、案例、视频等。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知识点,掌握分析方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3 实验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温和降水的实验,如制作气温计、模拟降水过程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的理解。
2. 教学手段:
2.1 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动态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频率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提出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测试题目应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案 (新版)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主要介绍了气温和降水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包括气温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形式和分布等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过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对气温和降水有一定的了解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降水的形式和分布,包括降水的类型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温和降水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气温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形式和分布。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温和降水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对气温和降水有一定的了解基础。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但对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入气温和降水的概念,与学生共同回顾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老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内容,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非常好!那么,我们知道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气温和降水这两个与气候密切相关的因素。
2. 提问:你们知道气温和降水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吗?请举例说明。
-老师:请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地方气温很高,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老师:非常好!那么,如果一个地方降水很多,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第二环节:知识讲解与讨论1. 讲解气温的分布规律:-老师: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气温的分布规律。
首先,纬度对气温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老师:没错!赤道附近的地方气温较高,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逐渐降低。
那么,海陆分布对气温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老师:非常好!海洋温度变化较缓慢,而陆地温度变化较快。
4.2 气温和降水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6)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方法2、会测量气温、计算日、月、年平均气温。
3、联系生活,说出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4、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重点:读图总结世界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难点: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世界气温影响二、教学方法:谈话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法等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天气预报视频,看看预报主要关注了大气的哪些要素的情况?(学生回答)气温和降水是对生产、生活影响最大,人们最为关注的两大要素,今天就让我同学们一起学习第四章的第二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那什么是气温,它是如何表示的?(二)讲授新课1、气温的测量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想想气温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方面影响?(学生讨论)气温对人类的影响太大了,有人用毕生的精力从事气象学的研究,瑞典气象学家摄尔修斯最早发明了摄氏温标,为了纪念他,人们用摄氏度来表示气温!你想不想当小小气象家,你会不会测量气温?(1)读一读:请读出下图一天中,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分别是、、、。
(2)算一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3)想一想:怎样计算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过渡:天气预报中是如何预报气温的?(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天当中,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也是不一样的,这说明气温是不断变化的。
2、气温的变化: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 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学生回答后,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加以验证。
日变化: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__最低值出现在________(时间)日较差:一天之中 与 之差(2)一年之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学生回答后,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加以验证.年变化: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气候类型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使学生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变化,理解其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像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气温和降水有直观的感受,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来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能阅读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分析其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图象教学法:利用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其空间变化。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4.生活实践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及相关资料。
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图象资料。
3.相关案例资料。
4.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让学生了解其分布特点及成因。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优秀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上4.2《气温和降水》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气温和降水》一、课前部分二、教学过程观察图片,提问:说一说你想去哪个地方?为什么?next2、计算两地的温差,你发现了什么?1.北的温差大约有几度?2.过什么地方?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暑假旅游】暑假家住广州的小明准备去哈尔滨旅游,他知道那里冬天比广州要冷,所以他想夏天也会凉快很多,于是他准播放广州和哈尔滨的视频资料。
【合作探究】找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小结: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是什么?2、南北方雨季的长短有什么差别?小组讨论回答:①降水集中在什么季节?②排列四个城市雨季的长短,反映了降水的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小结: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讨论:从这个反常的现象反映了降水的什么规律?提问:你能概况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吗?思考:为什么各地的植被不同?只是与降水量有关系吗?以乌鲁木齐为例分析降水量和出示“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蒸发量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800400200①湿润地区②半湿润区③半干旱区④干旱地区800㎜200㎜400㎜湿润地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地区动画演示两幅图叠加在一起,比较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和等降水量线。
认识干湿地区的三条重要分界线。
【你说我说】不同的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知识拓展】新疆葡萄干晾房江南水乡斜顶高屋草原地区的住房蒙古包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各地不同的建筑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②出示不同的农业类型、不同的饮食习惯图片,说明分种植业区畜牧业区不同的农业类型三、课后部分四、评委点评老师的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解读到位,教材分析非常透彻,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来精心的组织教学,教学环节的设计新颖活泼,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效率很高。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集体备课
个人空间
1、课题:4.2气温和降水
2、学习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气温的定义。
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气候要素一般指_____、_____两个方面。
(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温高?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
(2)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反映了一个地方气温年变化的幅度。
算一算: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多少度?
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检测训练】
1.一年当中,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
4.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
A亚洲B大洋洲C南美洲D非洲
5.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
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
6.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 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反思栏
\
10.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的是:( )
A海洋B陆地沿海地区
C极地D大陆内部的沙漠地区
1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向逐渐递减
(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以上.
(3)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在℃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10℃,主要原因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在线地图应用:运用在线地图软件,让学生实时查看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力。
(3)虚拟实验软件:运用虚拟实验软件,模拟气温和降水的测量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测量方法和原理。
4.课后跟进
-收集学生反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与总结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环节,由于时间限制,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亲身体验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知识层次,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对于能力层次,教师需要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对于素质层次,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行为习惯,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气温和降水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2 气温和降水-湘教版
2、能了解家乡的一些气温知识,增加乡情知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1、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生成结论。
2、全程利用导学案进行引学、导学、助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利用三合一交互式设备提供最直观的地理资料、数据和地图,帮助同学们把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增加趣味性,提高课堂实效。
教学环节
活动目标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趣味引入
利用教师在1月拍摄到的酒泉和西双版纳照片,请同学们找出两地的不同,并试着分析原因,引入气温是景观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1、发现两地的不同?
2、评价祖国南北差异的普遍性及成因。
3、引入气温的定义。
利用教师在1月拍摄到的酒泉和西双版纳照片,请同学们找出两地的不同,并试着分析原因。
读7月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北京、悉尼的气温高低及形成原因。
1、找到两个代表城市,发现他们代表的南北半球气温的分布规律。
2、此时最热的地方在哪儿?说说原因。
PPT中出示图片,利用动画演示。并为同学上台利用三合一教学设备进行讲解、交流、展示提供技术支持。
家乡—酒泉的气温日变化特点
增加对乡情地理的了解。
罗列家乡气温特点。
家乡气温知多少?
当堂跟踪练习
及时检测,检查本节掌握情况。
四道针对性的检测题。
出示练习内容,请同学们合作交流作答,并进行答案的互动展示。
整理、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自己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和体系。
自己整理本节知识点。
3分钟整理知识点。
课件展示。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教案 (新版)湘教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沙漠地区、南极地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
)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71图文资料及P7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3)分别读出图4-8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
(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5)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探究结论】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学习任务(二)世界气温的分布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P72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回顾等高线的知识,据次推出什么是等温线?(2)哪一块大陆最炎热?哪一块大陆最寒冷?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哪一个?(3)我们学校所在地的年均气温大约是多少?(4)观察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5)观察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6)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察在亚洲陆地上出现巨大拐弯的地方是什么地形区?(7)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为什么?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探究结论】(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4_2气温和降水教学案新版湘教版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1)【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式。
2.学会等温线散布图的判读方式,能依照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散布图归纳避世界气温散布特点。
【课前预习】1.认真阅读讲义71页的两幅景观图片,感受一下不同气温下自然景观的不同。
明白气温的概念和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2.完成讲义72页“测定气温”活动中的两个问题,并总结气温的测定方式。
3.阅读讲义72页图4-9“世界年平均气温散布”,完成“活动”中的两个问题。
【课堂冲破】1.了解一地的气温散布状况,最经常使用的是1月、7月平均气温散布图,因为它们大体上反映一年中某地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的散布。
而反映气温空间散布规律的直观方式是运用等温线散布图。
因此,学生在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散布图和1月、7月平均气温散布图时,教师必需对“等温线的含义”和“等温线散布图的判读方式”作必要的补充,让学生能看懂等温线图所表达的地理信息,并从中归纳避世界气温的水平散布特点。
2. 世界气温的散布特点:(1)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2)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3)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
【自我测评】1.关于地表气温散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气温的空间散布一样用气温转变曲线图来表示B.海拨越高的地址年平均气温越高C.夏日同一纬度地域陆上气温低于海上气温D.北半球大陆1月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2.以下地域中,四季气温转变最显著的是A.赤道地域 B.热带地域C.寒带地域 D.温带地域【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已经把握的基础知识有: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存在的困惑是:3.我尔后在地理学习方面需要改良的地址是: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2)【教学目标】1.明白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式。
2.学会等降水量散布图的判读方式,能依照世界年降水量散布图归纳避世界降水散布特点。
3.能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出气温转变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派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一、认定目标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自主学习
1、气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_________表示
(1)怎样测定气温?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算出活动中的日平均气温。
(2)怎样用同样的方法得出月平均气温或年平均气温?
2、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 一天之中,气温有没有变化?
日变化:最高_______________ 最低_______________
日较差: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2)一年之中,气温有没有变化?
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
3、不同时间内,各地气温各不相同,那么同一时间内,世界各地的气温是否相同呢?读课
本P61图4-6“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
(1)等温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炎热的大陆___________最寒冷的大陆___________
(3)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________
(4)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区域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所在地的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
三、共同探究
根据课本图P61 图4-6“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北半球、南半球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有何规律?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明显的弯曲在哪里?(描画200C等温线)这说明海洋与陆地
的气温是否相同?
规律
3、结合世界地形图思考:为什么亚洲100C等温线有大的转折?出现00C等温线?
规律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极地区为低温地区
B、大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是最高温地区
C、气温自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
D、气温自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2、一天中,陆地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午后2点左右
C、午后1点
D、中午12点
3、“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的是:( )
A、气温的日变化
B、气温的年变化
C、气温的周期
D、气温的年较差
4、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则该地位于:( )
A、北半球陆地
B、北半球海洋
C、南半球陆地
D、南半球海洋
5、关于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
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线,线内气温为低温中心
D、等温线呈封闭曲线,线内气温为高温中心
6、读图回答问题:
①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
逐渐降低。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中找出:气温高于20。
0C的主要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极端最低
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___________(平直、弯曲),主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青藏高原地区比周围气温______(高、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预习检测
1 (1)空气的温度0C (2)略(3)略
2 (1)14时日出前后(2)7 1 ,8 2 ,1 7 ,2 8
3 (1)把温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2)非洲(3)南极洲(4)亚洲
(5)南北回归线之间(6)150C
三共同探究
1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2 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的气温并不相同
3 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
五拓展练习
1 C
2 B
3 A 4C 5 B
6①低纬度两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②南北回归线之间南极洲③平直受海陆因素的影响④低海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