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泽《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 中国民营报刊的发展【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王润泽《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本土新闻业的诞生与早期国人的办报活动【圣

王润泽《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本土新闻业的诞生与早期国人的办报活动【圣

第三章本土新闻业的诞生与早期国人的办报活动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国人对西人办报活动的模仿和跟进1.国人最初对报刊的关注对待新式报纸,国人最初的态度是抵制,但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衰弱,西方势力在中国的强大,西方带来的科学技术以及人文思想开始进入国人视野,作为新知识植入中国的重要载体的报刊,渐为国人所接受。

(1)清末官员的译报活动译报是国人接触外报的开始。

清末洋务派高官常有内部译报活动。

①“澳门新闻纸”和《澳门月报》1839年林则徐为禁烟来到广州,为了解“夷情”,他组织翻译团队,购进各地报纸进行翻译,提供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和军方,同时抄报朝廷,称为“澳门新闻纸”。

这是中国最早的译报,对于当时政府机构了解外情起到一定作用。

在该报基础上,林则徐选择部分内容加工、润色,编成《澳门月报》,后被魏源收入《海国图志》,受林则徐影响,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夷情备采”的译报思想。

②《西国近事汇编》译书译报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1868年6月,江南制造局附属机构翻译馆建成,1873年4月起着手译报,名为《西国近事汇编》,连续出版到1899年,对当时国人了解世界大事有极高参考价值。

(2)洪仁玕的报刊理想洪仁玕(1822—1864年),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最早提出较为系统的报刊思想。

其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报刊思想如下:①报纸是沟通社会各阶层信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力量。

“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

上览之得以资治术,士览之得以识变通,农商览之得以通有无。

”②报纸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力手段,可以通过报纸去“禁朋党之弊”,以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③提出设具有独立功能的“新闻官”,对地方政权机关和官吏进行监督,以便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还设想允许民间办报。

④提出了报纸的文风问题。

洪仁玕提倡浅明文体,并把真实作为新闻文风的首要标准和最高原则。

洪仁玕的这些新闻思想主张虽然没有实践的机会,但这毕竟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最早关于新闻事业的设计思路,显示出近代国人把近代新闻业嵌入国家制度及其所起作用的构想。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绪论主要内容:1.中国新闻传播媒介史2. 中国新闻传播业务史3. 中国新闻传播思想4. 中国新闻传播专门5. 中国新闻传播管理6.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1917年姚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1918年徐宝璜的《新闻学》,中国新闻史的开山之作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到目前为止是中国报业最有代表性的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溯源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标志着我国新闻进入了近代从时空角度:1.空间型媒介(突破空间障碍)2.时间型媒介(突破时间障碍:石刻书记壁画)3.时空复合型(书简)从使用媒介角度:1.文字媒介2.语言媒介3.实物媒介“新闻”这个词最早现于唐代第二节古代的传播组织1.官僚系统的内部传播:公文、内部情况通报2.官僚系统的公开传播:保甲、社学、书院3.民间组织的公开传播:宗族、乡约、私塾4.民间组织的私密传播:天地会第三节中国古代的报纸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一.产生时间1.周朝说欧美学者认为最早是《春秋》,根据王安石所说2.汉代说《汉书》3.唐代说:孙樵的《读开源杂报》二.运行制度(一)。

唐代进奏院状1.朝政公报(最早的古代报纸形式):传播范围窄,限于京城2.进奏院状:由京城的邸务留后使发给藩镇的节度使,本叫下行官文书,但在唐后期成为上行官文书,也叫地方一级官报,因为藩镇节度使实力扩大。

“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份报纸(二)宋代的邸报和小报1.政府的控制与邸报的发展地方节度使设立了“钤辖诸道都进奏院”,管理地方派到邸的官员,后改为“都进奏院”,并设在大内在宋代后又设立了“新闻信息审查制度”,最早的是“判报”,负责给官员为给事中,到宋真宗时变成定本制度,权力转为枢密院(国防部),到王安石变法后,只由枢密院抽检,到南宋定本制度又恢复。

(定本制度)P13宋代进奏院状相比唐代的进奏院状的变化:①改由政府控制,有了新闻审查②.内容基本定型,并在以后历朝历代也是这几种内容;③朝报的商业化内容: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大臣奏章2.小报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写流行的报纸出现的原因:(1)进奏院官员为了牟取利益(2)政府管理不严(3)内容真实,百姓需求(三)元代在元代,有没有报纸仍存疑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元代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较之唐宋时期,大为退步,只是在传递方式上有所改进。

王润泽《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业现代化的建设【圣才出品】

王润泽《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业现代化的建设【圣才出品】

第四章新闻业现代化的建设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民国成立后各种媒体大发展的背景和基本情况1.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的大发展(1)发展情况民国初年报业盛极一时。

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纸数量及销量陡增。

这一时期被称为“报纸的黄金时代”。

(2)繁荣的原因①旧禁令的废除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的《大清报律》等法规形同虚设,限制办报和束缚办报人手脚的禁令完全被解除。

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认为前清的《著作权章程》没有同民国国体相抵触,决定在未颁行新的著作权法前暂时援用。

②新闻自由法律体系在中国初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

a.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人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中。

b.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

如交通部核减新闻邮费和电费,以利报业的发展。

③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和推动民国成立后,取得胜利的革命党立刻在其所控制的地区,按照言论出版自由的理念,建立起保护支持新闻自由的机制。

各地政权机关都在所颁布的法令和签署的协定中,写有保护言论出版自由之类的条款。

④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次长居正等人,鉴于《大清报律》废止后报刊出版无章可循的状况,由内务部参事林长民草拟了一个简略的法令《中华民国暂行报律》,同新闻界约法三章。

但是,“暂行报律”的电文一发,立即遭到了新闻界的一致反对。

对此,孙中山接受了新闻界的反对意见,下令取消了该报律。

“暂行报律”事件加深了人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认同,民国初年和北洋政府期间,各种报界团体曾多次代表报界,就报律、报人的权益等问题与政府进行交涉。

⑤国人与业界对报刊和报人的过高期待和自诩新创办的报刊,极力宣扬在民主制度下,报馆和记者应担负起监督政府和指导国民的职责。

报刊不仅可以批评官员,甚至可以指名道姓地斥责总统,形成无序之自由。

这种情况与封建社会形成强烈反差,使一些知识分子或政客过于热衷或迷信创办报刊。

2022考研中国新闻传播史冲刺习题及答案:第三章(1)

2022考研中国新闻传播史冲刺习题及答案:第三章(1)

2022考研中国新闻传播史冲刺习题及答案:第三章(1)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第一份以华人华侨为读者对象的华文报刊是《_》。

2.李氏是第一个留居美国的华侨知识分子,曾在澳门马礼逊学校读书与客宏是同学被称为“_”3.在美国出版第一份由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华报纸,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是《》。

4.《》是19世纪在美国出版最长的一份华文报纸。

5《》是在纽约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纸。

1890年成为芝加哥第一份中文报纸,1899年成为洛杉矶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6分)1. 知新报2. 国闻报3.湘学新报4.湘报5.循环日报6.事务报7.中外纪闻8.指南报9.日新报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4分)1. _是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报。

A汇报B昭文新报C 申报D字抹西报2目前以知道第一份在广州由国人创办的报纸是_A中西文报B告白日报C述报D艺林报四、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循环日报的板报宗旨是A了解西方科技文化B强中以攘外C诹远以师长D变法以自强2. 郑观应的新闻思想主要是_A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B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C应该维护民族尊严,容许国人办报D制定报律来维护报业3.洪仁旰的新闻思想是_A办报是维护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治的有力工具B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C报纸具有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D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4。

知新报的意义_A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B在戊戌政变后其他倒被一扫而光,他能报道一些为变法而死的列士C谴责发动政变的后党D直骂慈禧太后,为康有为辩护5。

在檀香山出版的华文日报有_A檀香山报B华英日报C华夏报D丽纪报五、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2称南洋第一报的原因?六、论述题(15分)简述维新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影响?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金山日新录(2)美国第一位华人(3)沙架免度新录(4)唐番公报(5)华美新报二、名词解释(1)《知新报》,是澳门第二份中文报纸。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笔记和名师方汉奇习题解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笔记和名师方汉奇习题解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笔记和名师方汉奇习题解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1复习笔记【结构脉络图】【重点难点归纳】一、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1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1)文字出现之前古代的传播手段①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②作为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的,还有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③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

这是别的国家的传播史上所没有的。

(2)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也更为多样化①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和金石。

甲骨除少量纪事外,多用于祭祀和占卜;金器多用于记录帝王诏书或国家常法;岩刻多用于颂德和纪功。

②早在3000年以前的上古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集市贸易,同时也产生了最初的商业广告。

③古代的中国有着频繁的传播活动,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有关传播活动的记载。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不少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从事传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2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1)两汉的传播活动①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每个驿站设置传车,负责官文书和信息的传递工作。

首都长安设有“邸”,中央政府部门设有主官和属官负责接待和通报工作等,另外还设“公车司马令”和“御史”等,封建政府内部的信息传播体制日趋完善。

②面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日趋经常化和规范化。

③两汉时代已经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文字传播的载体,早期以竹和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有关的信息直接用笔墨书写在竹简、木简或绢帛上。

造纸术发明以后,才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④汉代的“邸”,还不具备发布官报的职能。

(2)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①三国魏晋时代是新闻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情十分活跃和旺盛发达的时代。

为了能及时地获得信息和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魏蜀吴三国的驿传活动都深受当局的重视。

②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

③为了及时传递军事信息,烽燧这种传统的报警手段继续被沿用,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工具,主要用帛,也有用木版的,因此也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

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简明朝政公报,到了后唐,人们便把这类官文书成为“朝报”,又称“进奏院状”是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

(“敦煌进奏院状”: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纸,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意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宋代的邸报改革:(1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

变成了中央报纸。

(2 )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 )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定本制度: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内容和习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内容和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和练习题《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和练习题kO3T89Jo7$V y;5{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

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

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

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PA'2aRZ△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w[6|Ff1i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tC]1#O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Ri1%eE%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FOO5"lmV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i9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LFR:Rn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EKAy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xwE9j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DY\Q[=X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D)=AFv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U%eo)7ax△练习题gOV)[a,v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g.@+=cSR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Pta GYA、汉B、唐/2+}EC、宋D、明9?ax.9Y~2、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 r \\{9A、《中国丛报》&l8D{VB、《广州周报》0!;zq);^C、《广州记录报》c%<bnZBD、《蜜蜂华报》RGf5g #3、最终发展成为英美诸国在华总的言论机关的是() t +0|gxA、《上海新报》KX!@:C /B、《字林西报》1d h~sK'^C、《申报》D、《新闻报》@l&%X_7(4、《申报》创刊于() ~re>odCm5A、1882年4月Sdib=,K.8LB、1893年2月D xoAe[VC、1868年9月ry@[;:k[{D、1872年4月m yz=5、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也是这一时期宣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时务报》创刊人是() +=`xK.trA、黄遵宪B、梁启超$j :wtF(C、康有为D、唐才常T'/LT3T|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的是() b@SIFv#A、康有为B、梁启超aLgzzQSC、王韬D、严复!3=gL$n]X7、《新民丛报》的宗旨是() / >a)P7;6A、“开民智”、“造新民” `/oCBGLB、“主持清议,开发民智” ^{&V|*gC、“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b#4a1+D、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鼓吹变法nWWy+hEg8、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 u{P/\qS`A、《中国女报》("p@vpy5B、《中国日报》X.q_w6C、《神州日报》>]yJQ^di4D、《大江报》5 ''Pfld9、1905年11月,在东京创刊的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是() "\LTH:t*;DA、《大公报》B、《时报》:1GWaaO@rC、《大江报》D、《民报》+OGu*JtM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新闻出版的专门法规是() :=,V!` tA、《报章应守法规》v=2tlwYB、《报馆暂行条规》7WZ(:V~C、《大清报律》Jj 4 W_DXD、《大清印刷物专律》I&sk(11、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6W^BA、黄远生B、邵飘萍v=E~mSuC、刘少少D、徐凌霄.0V]ltac12、创办并长期担任《新青年》主编的是() NN g?9m!vA、胡适B、陈独秀H6+EPR}cC、李大钊D、蔡元培TQC6n0 >913、五四时期,毛泽东办了()这一革命学生报刊_gcOmgVB(A、《天津学生联合会报》#=N|I6-|B、《新湖南》-.cO(,IPdC、《湘江评论》rE _Q0FD、《少年中国》A3)^j-;cS14、最早以《劳动歌》为题译载了《国际歌》歌词的是() -o>; E_A、《劳动界》il L?&[sB、《劳动音》5lqOA O&^C、《劳动者》Iz]7zW2j qD、《劳动与妇女》2HKG t015、连续发表鲁迅的《阿Q正传》和其他作家的大量作品的是() @.41[)0H~A、《觉悟》B、《学灯》-AKv, G{C、《晨报》副刊6qL7w:D、《京报》副刊}rB9&q81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于() NC&:-~IbA、1919·4B、1918·10 Uy(SXFRvtC、1920·12D、1919·12 ~FV (G{17、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刊物是() 2jlv|'SXA、《东方杂志》Te7$<Fo,TB、《北京大学月刊》&* -^VJC、《实际应用新闻学》QK9ck@7D、《新闻周刊》?|} ork.18、第一个中央机关报《向导》是在()创刊的6B8y-8Eh7GA、北京B、广州+:MZBQ=cC、上海D、浙江~hJVV8AJl)1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报刊() tv)GQtRA、《劳动周刊》dT %-T|PB、《工人周刊》\J;F)?7qC、《真报》]Uku*N mTD、《中国青年》]930[Io2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月报是() rs~$4lC=A、《政治周报》QC%`)D"yB、《热血月报》!/vUHh9C、《中国军人》f4GK~`FSD、《真报》=XA6Q03y21、1926·9新征公司《大公报》继刊,由()任总编辑&ZW=DkA、吴鼎昌B、胡政之#6fvu#Xx'WC、张友鸾D、张季鸾otS:e22、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创办的时间是() :DcJl@k DA、1920B、1922 P9~M;Q(eC、1923D、1924 /mf )5i23、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在()开始播音u"gg% ]A、北京B、上海^\0 s* IVvC、南京D、浙江4VjTA;2c24、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 Z{?TWuSrA、红色中华社N3D='`9B、红色中华通讯社4vDjb/~TC、中央通讯社Vq_? pfD、国闻通讯社.4t(TyP25、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是() :j ]3)O,8A、《红色中华》V5Oe!U;B、《红星报》C、《斗争》8:|%MUIIJwD、《青年实话》\8J,4r|26、1937年8月,邹韬奋创办了(),大力宣传全面抗战.gyO_*t{A、《生活日报》))Tq 'CsB、《生活》周刊EHio. IC、《抗战》三日刊|s%?"GD、《全民抗战》0*ud[DU27《新华日报》创刊于() -)(lT)A、1939B、1941 s\$)u-C、1937D、1938 rdTtN5I.}28、《文汇报》的创办人是爱国人士() <_&x.IWA、邹韬奋B、史量才%w`BHRb6C、成舍我D、严宝礼2*.n3:L29、1947·6()发表了剧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的部分情节,并借用“客里空”作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1、主要参考教材:《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史论最重要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清晰的纵向和横向的知识结构。

3、温故而知新。

4、答题要点分析:一、名词解释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2)(3)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4)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5)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二)关于人物:(1)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2)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3)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4)代表著作(三)关于事件:(1)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2)何时何地,涉及何人(3)起因、经过、影响二、论述题要求史论结合,既有史实,又有思想观点,以史实为主,占60%-80%,不少于20句话,400字以上,并且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似小论文。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脉络图略)一、名词解释1、木铎:报纸产生前的一种原始传播载体,据贾疏云:皆以金为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据记载三代周秦时期,曾有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各地,宣达政令,进行必要的采风,这些活动与新闻的发布和采集相近,前人一度把木铎当作新闻事业的象征。

2、露布(99传名):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起始于汉魏。

露布的内容主要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唐封演《封氏见闻记》有记“露布,捷书之别名也”;也兼记皇帝功德。

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很强,传播面也很广,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3、开元杂报: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读开元杂报》一文,开元杂报是孙樵行文中随意加的称呼现已无存。

“开元杂报”记述的是唐开元十二年到二十三年的事,主要为皇帝与大臣的一些活动;关于外观,孙樵记述“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说明没有任何款识和正式名称,也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赵云泽《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中国政党报刊的发展【圣才出品】

赵云泽《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中国政党报刊的发展【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四章 中国政党报刊的发展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万国公报》与强学会
梁启超与《时务报》
资产阶级维新派拉开中国政党办报的帷幕 维新派其他报刊
中 国
国人同期办报高潮

党 报
维新派报刊的历史

的 发
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办报的重要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保皇派和革命派的论战
国内革命报刊的兴起
革命报刊的发展与报刊使命
报历程 党的新闻事业在瑞金的继续发展
延安新闻事业的发展
国统区的《新华日报》
【重点难点归纳】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拉开中国政党办报的帷幕 1.《万国公报》与强学会
1 / 6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时务文体的特征: ①“纵笔所至,略不检束”。梁启超打破了传统八股文的清规戒律和条框束缚,打破了 古文、骈文、散文等的界限,大胆运用各种笔法,点评时政,畅所欲言,实现了写作上的大 解放。 ②内容浅显流畅,明白易懂。梁启超摒弃了传统文言文估屈聱牙、深奥难懂的词汇,而 是使用大量的通俗语、外来语,采用外来的句法来论证问题、说明道理,使文章变得易于理 解、易于阅读。 ③“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梁启超的文章虽然洋洋洒洒,但逻辑清晰,层析易辨; 同时笔锋总是饱含情感,读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能使读者受到很强的感染。 3.维新派其他报刊 (1)《知新报》 它是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于 1897 年 2 月 22 日在澳门创办,由康有为胞弟 康广仁任总经理。因为是在澳门出版,所以它的言论大胆直接,同时也最全面。1901 年 1 月 20 日,《知新报》停刊。它是维新派在国内出版时间最久的报纸。 (2)《国闻报》 它是北方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1897 年由严复在天 津创办,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宗旨,“尤以通外情为要务”。其副刊《国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一)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一.传播渊源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1.非文字形式:口头传播,烽烟和旗鼓、木铎(大铃)2.文字:利益(西周)甲骨文、金器、刻石3.竹、露布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进奏院状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手抄新闻——开元杂报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1.古代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

周朝说、汉朝说、东晋说二.孙樵和开元杂报三.敦煌的进奏院状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一.邸报的出现和有关邸报的制度。

宋太宗设都进奏院正式发行邸报。

快件:急脚递,摆铺“定本”制度:经过官方审定的邸报。

二.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意义: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2.冲破封建王朝对新闻体制的专制。

第四节: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一.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二.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明代邸报的发行日刊,小册传播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2.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3.万历邸钞,天变邸钞,急选报急选报:中国最早的印刷报纸(现存)4.起义农民的新闻传播活动竹筹、揭帖、旗报、排报第五节清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一. 清代官方新闻转播制度1.发行渠道:通政使司——六科——提塘(收受)(发抄)(抄传发行)2.清代提塘分京塘和省塘3.官报的内容:官门抄:朝廷的动态消息。

上谕:臣僚章奏:4.提塘报房:雍正5.小报(小抄):非法报纸(被禁)清何遇恩、邵南山二. 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民间报房出现在乾隆中叶以后的事,以“公慎堂”为最早,聚兴,公兴两家开业最早,创于咸丰年间。

三. 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四. 古代报纸没落的原因主观: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而采取压制政策。

客观:满足不了人民对报纸内容和形式的需求。

需要新的突破。

*总结:中国古代报纸发展的基本特点17.封建官报占据封建报纸的主导地位。

27.第二章近代新闻事业的传入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一.背景二.《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15.8.5 马六甲米怜,马礼逊内容:宗教、伦理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和各国概况。

中国新闻传播史三四章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三四章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三四章笔记1、试析国人对近代报刊的早期认识(1)始于禁烟时期的林则徐的译报活动,组织人员,主要是为了了解和应对敌情;对报刊传播信息的功能有一定认识,但是并没有办报的实践;(2)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阐述自己的办报思想的,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买“新闻篇”等主张;参照的西方的报业模式,但在当时缺乏客观实施的条件(3)随着维新变法思潮的萌芽和兴起,创办近代报刊成为限禁知识分子的广泛要求。

王韬和郑观应最具代表性,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爱国情怀,强烈希望报纸能够成为推动社会改革使国家走向富强的舆论工具,并有一定民主表达。

2,简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他发表的《倡设日报小引》、《本局日报通告》、《论日报见性于中土》等文章中论述了一下几个重要问题①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

“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②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

王涛十分强调介绍西方的国政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③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④论述了报纸的文风,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开启政论式文体风格⑤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王涛的办报主张,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王润泽《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新闻业的确立【圣才出品】

王润泽《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新闻业的确立【圣才出品】

第五章现代新闻业的确立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稳定发展的报业1.国民政府报刊系统的建立(1)国民党宣传部对党报的管理手段①津贴津贴是国民党支持本党宣传的重要手段。

不仅直接出资创办报刊,而且对主动请求津贴的民间报刊,在审核其资格后也给予津贴。

除了津贴报刊外,在一些比较重要的运动或活动中,也有专项资金进行宣传支持。

②宣传大纲“宣传大纲”是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宣部代理部长后,开始普遍被运用的。

宣传大纲是管理党刊宣传非常有效的手段,它对每一项细节的分析和对宣传口径的规定,成为党刊发表评论和意见的框架。

宣传大纲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国民党宣传上的自由无序状态。

③整肃出版物国共合作后,宣传部开始有系统地清查党内出版物,查找不服从党的决定、反对国民党二大所定政策的刊物。

1928年国民党宣传部的“审查及指导”功能完全建立。

④为党报培养宣传方面的人才国民党宣传部主要通过广东省和地方的宣传讲习所来培养该党所需要的宣传人员,包括报人、到地方进行口头和文字宣传的人员等。

(2)国民党报刊系统的建立①全国统一政权建立之前国民党的报刊“癸丑报灾”中,国民党报刊连同其他所有反对袁世凯的报刊都遭查封。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于1914年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兴办革命党报刊。

但由于该党组织在海外,宣传活动基本各自为战,不仅数量少,寿命短,而且影响甚微。

1919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转移到国内。

国民党自由派建立起以上海《民国日报》和广州《民国日报》为核心的党报机构。

a.上海《民国日报》1916年1月22日创刊,是中华革命党的机关报,是唯一全国发行、在党外有相当影响的报纸。

该报紧随孙中山,高举反袁旗帜,坚决反对北洋军阀统治。

五四运动时期,创办《觉悟》副刊,刊登宣传新思潮的文章。

国共合作期间,将宣传基调转移到“联俄、联共”上来,对推动和维护国共合作起过重要作用。

1925年下半年,该报成为国民党内部左、右派争夺的阵地,后成为国民党右派报纸。

考研笔记—中国新闻传播史大纲

考研笔记—中国新闻传播史大纲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编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逻辑元点与研究范式一、逻辑元点1、“新闻”:中国新闻史新闻的定义:(1)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1961年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则称,“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这里的“新闻”,不仅指一种文体,而是包容新闻体制、新闻思想、新闻媒体、新闻人员、传播内容、新闻事业、传媒产业等在内的泛称。

2、“传播”:中国传播史传播: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3、“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事业: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

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出现是新闻事业产生的最主要的标志。

4、“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

简言之,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二、研究范式1、本体范式(1)特点从新闻事业自身特点出发,描述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规律。

(2)历程A、源起——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年商务印书馆)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

这本著作在学术上的崇高地位,不仅在于该书汇集、考证了大量的史料,为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还在于它全面、系统地梳理与描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据此作出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始创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报纸经营时期。

这种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解放以后中断,被后来的研究者有意无意地摒弃。

惜乎!B、回归——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作者试图探索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使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能够建立在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自己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历史分期:近代报业开创时期(1815—1845年)——外报垄断时期(1845—1895年)——民族报业勃兴时期(1895—1911年)——新闻事业职业化与多元化时期(1911—1927年)——新闻事业两极对峙时期(1927—1949年)。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一到五章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一到五章答案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答:唐代才有确证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中国古代报纸特征:在内容、形式、发行和传递上三个方面不同于现代报纸,具体来说内容上: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开降奖惩。

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形式: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消息等。

发行与传递: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

总之其刊载的材料来自官方,有官文书色彩,是作为人们满足了解朝廷动向的需求而抄传的。

因此,它是一种新闻传播媒介。

2、唐代“开元杂报”、“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

答:“开元杂报”是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其性质是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因此是中国古代的报纸。

而“归义军进奏院状”是主管(节度官)的文书,内容并不是朝廷公分所载的,而是进奏院管院收集、归纳的,具有新闻报道性质,并且其在进奏院发出前、传递过程中、主官收到后,都有可能被抄录、传阅,因此它实际上发发挥了新闻传播的作用,因此它是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管报纸转化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作用。

邸报:内容:日益丰富,趋近于规范化,基本内容为: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升降奖惩、战报等。

性质:宋代邸报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唐代进奏院状更接近大众的传播媒介。

作用: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方报刊,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小报:内容: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甚至收入一些捕风捉影的材料,真真假假,在所难免。

性质:它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一统天下的格局。

作用:满足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信息的需求。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上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门。

性质: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作者xxxx------------------------------------------日期xxxx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1)起始和发展脉络: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

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两汉时期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传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

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主要是童谣和谣言。

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木简、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2)古代报纸的诞生: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一种手段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互动有无,交流情况,判断敌情和获取生产物资,甲骨卜辞、情报信、烽火狼烟等都算是传播的手段。

则中原始的新闻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体系。

直到报纸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3,唐代官报新闻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样诞生的?中国的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中国最早的报纸开始于唐代。

中国古代的报纸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和政治统治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比如唐代官报就是和唐代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才设立了进奏院和进奏官,传递中央的信息。

此外,交通传播条件,以及造纸、印刷技术的提高也为古代报纸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的新闻传播形式有:口头传播、烽火传播、皇帝诏书。

口头传播和烽火传播是非文字传播方式。

这种方式还有旗鼓和木铎传播。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传播内容较简单,传播距离不远,且具有易逝性。

皇帝诏书属于文字传播。

这种方式的载体一般有竹简、帛和露布。

竹简和帛记载的内容很多,露布只用以传递军事捷报。

这几种传播方式由于文字的作用而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较小,并可记录传递较复杂的信息,露布的公开性与时效性更加突出。

3、唐代官报的编辑发行工作都有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负责部门:节度使在长安设立的办事机构,简称进奏院编辑发行环节:1)采集、编辑:进奏官们自行采集,从一些它们获得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2)传发:进奏官直接自发向地方各藩镇传发,并不受朝廷管辖4、“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报”的性质如何?为什么称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1)性质:我国和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从官文书向官报转化过程中的新闻传播工具;带有官方性质,但还不是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同宋以后“邸报”有很大差别;近似于欧洲的“新闻信”,但比其早约八百年(2)类似进奏院报,已经从官文书的形式中分离出来,具有传播有时效性的新闻的性质;通过进奏院发行,具有报纸发布的体制;并有一定的受众群体5、宋代“邸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进奏官在“邸报”编发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1)特点:以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为界,前由地方设在首都的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没有统一的章程;之后权威性和官报性质更明显,由中枢有关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发报;由门下省负责编定,给事中负责审定。

王润泽《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古代的信息传播【圣才出品】

王润泽《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古代的信息传播【圣才出品】

第一章古代的信息传播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手段1.非语言文字(1)图画图画是人类最古老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其形式有岩画,壁画等。

(2)记号记号是另一种古老的信息传播媒介,包括封树、堆石、刻符、结绳等各种形式。

(3)身体语言身体语言即体语,是指人经由脸部表情、眼球移动、身体姿势、语调高低、距离远近等传递的信息。

(4)声光信号声光信号能迅速传递警告,用于军事通信的声光信号有烽燧、钟鼓、灯塔、旗语等。

民用的声光信号有撞钟、敲梆、击铎等。

(5)木铎是古代中国所特有的。

据传夏朝政府每年春秋两季派专人击铎巡行,一边宣传朝廷法令,一边收集民谣歌赋。

击铎者称道人或道轩使者,堪称最早发布官方消息、收集民间舆论的专业人士。

(6)各种非语言文字传播手段并非孤立存在,古人早已习惯综合运用图画、记号、体语和声光,甚至与语言、文字结合,以传递复杂的信息。

2.语言为高效、准确地传达信息,人们往往将口头语言编成韵文,如史诗、歌谣等。

古代中国虽未留下长篇史诗,却保留了大量短小凝练、易诵好记的歌、谣、谚。

歌有音乐伴奏,谣只能清唱,谚则只有节奏而没有曲调。

3.文字(1)甲骨文殷商时期的文字大都刻在龟甲兽骨上,故称甲骨文。

甲骨文大都以拟物图画为基础,如日、月、山、川等,后来才逐渐发展出指事、形声、会意等文字形态。

(2)金文金石刻字是为记录诏令、歌功颂德,偶涉时事也是为后世垂范。

刻铸于青铜器的金文风行于周代。

留存至今的著名青铜器如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表面均留下大量金文。

(3)简牍削成长条的竹片或木片,以毛笔书写,自战国以至魏晋时代普及。

简牍不仅便于书写、保存和运输,还能连缀成册,形成最早的书籍形式。

可传递消息的简牍的分类:①尺牍。

尺牍是长约一尺、用于写信的木简,又称尺书、尺素、启、牍、简、札等。

湖北云梦曾出土两篇尺牍,内容是两名出征的秦兵向家人讨要盘缠,堪称中国最早的家书。

②羽檄。

羽檄是长约一尺二寸、用于军事通信的木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1)洪仁玕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领导人,而他所颁布的《资政新篇》实际上是太平 天国的施政纲领。 (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新闻事业的主张,作为他辅佐朝政的 举措之一。如提出设立新闻机构(新闻馆)、给予新闻从业者自由(不受众官节制)等,为 此,不少学者将洪仁玕誉为“中国第一个提出新闻理论的人”。 (3)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首先强调的是新闻的道德教化与舆论监督功能,其新 闻主张是围绕服务于政事而展开的,是其政治主张外化的产物。 3.王韬的新闻思想 (1)王韬是近代较早开始进行办报的新闻人之一。在国难当头之时,王韬敏锐地认识 到要学习西方,实现变法自强,于是创办报刊,积极翻译西方著作,利用新闻报刊鼓吹变法 自强,倡导言论,并积极宣传报刊的作用。 (2)王韬的办报宗旨 “西国之为日报主笔,必精其选,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其立论一秉公平, 其居心务其诚正。如英国之泰晤士,人仰之如泰山北斗。国家有大事,皆视其所言为准则, 盖主笔之所持衡,人心之所趋向也。” (3)《循环日报》 《循环日报》主要分新闻版、广告版和政论。新闻版包括国内新闻、本地新闻和商务行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三章 中国民营报刊的发展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中国古代的民营报刊

中国民营报刊的发展脉络 明代的民间报房及卖报人


清代的报房京报



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清末民初国人办报的开始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王韬的新闻思想
还雇用了一批“报子”,专门负责传递和通报某一特定的讯息和消息。 (2)报道教育方面的消息是明代报纸的一个重要内容。 3.清代的报房京报 (1)清代统治者在取得全国政权后,继承了明代邸报的传报制度,到雍正、乾隆年间,
皇帝的办事机构军机处开始主持这项工作。 (2)鸦片战争后,国内外形势变化很快,士大夫阶层迫切需要通过新闻传播媒介获取
新闻。但是清代官报还停留在“手写”的抄传状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3)民间报房出的京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宫门抄、上谕和章奏等。民办报纸除京报外,
各省省会和重要府城还有自己的私营报纸——辕门抄。辕门抄和当地发行的京报相配合, 成了地方人士了解中央和地方政情的两条重要渠道。
二、清末民初国人办报的开始 1.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1)19 世纪 30 年代的广州,已经出现了不少英文报纸,它们不仅提供商业性的情报, 还经常探讨对华政策,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英美国家的对华立场。林则徐敏感地意识到英美 在华商人创办的外文报刊的情报价值,积极组织通晓中英文的众多人才翻译外报,从而及时 获知各方面对禁烟政策的反应、态度和所采取的措施。
《申报》的创办与发展
中文大报的诞生与发展
《大公报》刊的发展脉络 1.中国古代的民营报刊 (1)小报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北宋末年以前的小报,只是偶尔以“别录单状”、 “妄作朝报”之类的方式出现,还没有专业化。 (2)小报以京师官员的任免情况、臣僚的奏章内容、军队演练和布阵方法、朝廷秘闻 和轶事吸引受众,而使朝廷不悦。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后,小报的传播更加广泛,诸多人将小
2 / 2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林则徐除了组织译编《澳门新闻纸》、《澳门月报》外,还根据外国人撰写的书籍 辑译了《华事夷言》、《各国律例》、《对华鸦片贸易罪过论》、《四洲志》等书稿以及有关火炮 制造和操作的资料。1840 年 10 月,林则徐被革职后,译编《澳门新闻纸》、《澳门月报》 的活动也就被迫停止。
3 / 2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情。政论是《循环日报》有别于当时香港其他中文报纸的重要特点,王韬自任主笔,鼓吹变 法自强或评论政局。
(4)《弢园文录外编》 《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其中收录了王韬主要的政论文章。 王韬的政论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论说文的传统,突破了当时八股文的局限,短小精辟,针 砭时弊,夹杂俚语,通俗易懂,不拘泥于文法,不墨守成规,后来形成较有影响的“报章文 体”。 (5)王韬的主要新闻思想 ①主张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②认为报纸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 ③提出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允许报纸“指陈时事, 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④报纸的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⑤报纸的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报纸的主笔“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 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讦人,自快其忿”。
1 / 2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报“传播街市”,并因此“坐获不赀之利”。 (3)在宋代出现了专门卖新闻的人。 (4)小报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有着持续的新闻源。 2.明代的民间报房及卖报人 (1)明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和专门经营报房的民间卖报人。同时,报房
三、中文大报的诞生与发展 1.《申报》的创办与发展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申报》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申报》的创办阶段 1871 年,英国人安纳斯脱·美查筹划创办《申报》,于 1872 年 4 月 30 日创刊。初为双 日刊,自第 5 期起改为日刊(星期日停出),单面铅印,每期 8 章(8 版)。《申报》差不多
4 / 2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全是由中国人主持笔政和经营报务的,其工作人员也多为中国人。 《申报》创办成功的原因包括: ①重视发表政论文章; ②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 ③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 ④重视广告,并发表副刊性文字。 (2)国人收购阶段 宣统元年(1909 年),美查回国,申报馆由席裕福出资收买,从此《申报》由中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