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故乡》同步试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故乡》同步试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故乡》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阴(huì)晦五行(xíng)秕(bǐ)谷颧(quán)骨B. 潮汛(xùn)胯(kuà)下髀(bì)间折(zhé)本C. 伶仃(dīng)寒噤(jìn)獾(guàn)猪毡(zhān)帽D. 惘(wǎng)然装弶(jiàng)瓦楞(lèng)恣睢(su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愕然竹匾嗤笑骇人听闻B. 鹁鸪隔膜箫索人迹罕至C. 伶俐崇拜祭祀连篇累牍D. 栅栏应酬船舱原形必露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徜徉在清新雅致的香山上,只觉得心旷神怡,几天来的焦躁被一扫而光。

B. 登上黄山之巅,但见一派云蒸霞蔚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C. 春和景明,泛舟湖上,满眼的春光浸入眼底,置身其中,犹如神游仙境。

D. 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三年的初中生活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4.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工作以后的领导,总是教育我们要积极进取,知难而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①那么,是否人生的一切事情,只有进才能成功呢?其实不是。

②如果说,进需要的是一种勇气,那么,止需要的却是一种智慧。

③止,有时候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④的确,进取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

A. ①④③②B. ①②③④C. ④②①③D. ④①②③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故乡》中的“杨二嫂”这一形象说明:随着农村经济的破产,小市民阶层也日趋困窘。

作者对这一形象给予了无情的辛辣的讽刺。

B. 《故乡》一文两次描写闰土的肖像,其作用是表现闰土少年与中年的巨大差异。

C. 《故乡》中的“迅哥儿”即指鲁迅自己。

14 《故乡》鲁迅 课文解读知识点梳理随堂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4  《故乡》鲁迅  课文解读知识点梳理随堂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故乡》鲁迅课文解读知识点梳理随堂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 )解读题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关于故乡的话题,历代文人骚客唱出了许多凄婉的心声。

然而,处于变革时代的思想家鲁迅先生,凭着满腔爱国热情,以其敏锐的感觉,深沉的思索,写下了《故乡》这篇小说。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辛亥革命后,广大的中国农村、受苦受难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生活、社会经济反而日趋衰落。

怎样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幸福?中国农村的贫困、农民的不幸是由什么造成的?这些都是鲁迅先生探索、思考的问题。

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

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官僚家庭,幼年丧父,家道衰落。

为探索救国之路,鲁迅曾学习洋务实业,后又留日学医,但最终走上了“文学救国”的道路。

他生平著有大量的杂文和小说等,以笔为武器,抨击时弊,唤醒世人,其作品文字犀利,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全部作品结集成《鲁迅全集》。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创作背景《故乡》作于1921年1月,最初发表于同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九卷第一号,后由作者编入小说集《呐喊》。

鲁迅于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呐喊〉自序》)。

1919年12月又最后一次回故乡绍兴接他的母亲等人来北京居住。

从《鲁迅日记》中可以大致了解这次回乡的经过:1919年9月,鲁迅卖掉了绍兴的老屋,添了些钱买妥了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八道弯宅第。

11月修葺完毕,同年21日“上午与二弟眷属俱移入八道弯宅”。

同月26日鲁迅“上书请归省”。

12月1日由北京动身回乡,4日晚“抵绍兴城,即乘轿回家”,在家乡处理搬迁事务,约住了二十来天。

12月24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

29日中午抵北京,“下午俱到家”。

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4 故乡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阴晦.( ) 断茎.( ) 亲戚.( )祭祀.( ) 应酬.( ) 恣睢..( )è( )然 wǎng( )然 chī( )笑鄙yí( ) quán( )骨 niàn( )年2.选词填空。

(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排卧)着几个(萧索萧瑟瑟缩)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凄凉悲凉悲哀)起来了。

(2)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铲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立)起一个大竹匾, (抛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松),那鸟雀就(罩藏)在竹匾下了。

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

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shāo,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辽阔的空间,悠长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情感褪色:这就是乡土情jié。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1)用部首检字法查语段中的“褪”字,应该先查部首。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喜上眉shāo( )乡土情jié( )(3)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只填选项)①怯(A.qiè B.què)②翘(A.qiào B.qiáo)(4)方框处应该填入的标点是。

(5)下列成语的结构类型与“含辛茹苦”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察秋毫B.泾渭分明C.齐心协力D.蛇蝎心肠4.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存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①静穆的鲁迅故居,仿佛在诉说着他的非凡人生,塑造着他的崇高精神。

②走进鲁迅故居,去传承他的精神,去了解他的人生吧!(1)①句(不足),应将“”改为“”。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教材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教材习题及答案

思考探究
大劳苦民众的代表。 杨二嫂:二十年前人称“豆腐西施”,“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
常好”。二十年后,她变得泼辣、凶悍。为了从“我”家捞点东西, 交替着虚伪地吹捧、尖刻地嘲讽。 示意图如下:
故乡的环境
“我的美丽故乡”
“没有一丝活气”
故乡的人物: 闰土
故乡的人物: 杨二嫂
“小英雄” “豆腐西施”
思考探究
他仿佛受了极大的惊吓似的,连忙挣扎着要把手收回去,奈何我不 松手,他看了看我,放弃了挣扎。
晚风吹拂在脸上,本应十分温暖,却不知为何带了些许寒意。 “老爷,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水生叹口气。
我望向河水,是啊,再也回不去了……
这段话揭示了“我”对故乡的失望和悲哀之情。“高墙”是比喻。 “我”对故乡的期望与故乡的现实相去甚远;“我”与故乡的人们
积累拓展
有较大的隔膜,所以“我”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我” 相信故乡会好的,但总觉得美好的未来很渺茫,以至于眼前曾有的美好 的影像都模糊起来了。
3.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走”是行动的象征。“我”通过回乡的经历,认识到要追求新的生 活,仅仅具有更好的意愿、崇高的理想是不够的,还需要无所畏惧的行 动。“走的人多了”,表明作者认识到,要打破旧社会、创造新社会, 仅仅依靠少数人是不够的,还需要许多人共同的努力。
积累拓展
五 文中说:“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 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 膜起来……”发挥想象,续写宏儿和水生长大后见面的情景。300字左 右。
【示例】时光飞逝,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我踏上了回乡的路。站 在船头,想着就要见到他了,心中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有些期待,也有 些紧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含答案)

14 故乡01 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A.阴诲.(huì)篷.隙(pénɡ)萧.索(xiāo) 祭祀.(sì)B.装弶.(jànɡ) 惘.然(wǎnɡ) 秕.谷(bǐ) 髀.间(bì)C.伶仃.(dīnɡ) 愕.然(è)嗤.笑(cī) 瑟.索(sè)D.寒噤.(jìn) 深黛.(dài)潺.潺(chán) 恣.睢(zì)(解析:A.“诲”应写作“晦”;B.“弶”应读作“jiàng”;C.“嗤”应读作“chī”。

)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1)A.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①,什么时候都不忘却。

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②么?的偶像..B.鲁迅是我心目中的偶像..③。

①神灵②自己的希望③崇拜的对象(2)都如我的辛苦..②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①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都如别人的辛苦..③恣睢而生活。

①劳碌奔波②辛勤劳苦③处心积虑、挖空心思3.下面的一段文字中共有三处画线句,其中两处有语病,两处标点符号有误,请找出来逐一修改。

①鲁迅的故乡绍兴,有水乡之誉。

绍兴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在珍惜、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存在着隐忧。

②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水做起。

(1)标点符号:①句中“水乡”应加双引号。

③句中的两处顿号应改为逗号。

(2)病句:②句删去“眼下的”或者将“的当务之急”改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事情)”。

③句在“人水和谐”后面添加“的社会”。

4.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大江健三郎深深喜爱《故乡》的原因。

不过,在持续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深为喜爱的作品却变成了《故乡》。

尤其是结尾处的文字,每当遇见新的译本,我就会抄写在笔记本上,有时间还会把那段中文原样抄到纸上,然后贴在租住房间的墙壁上。

《故乡》精品试卷(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故乡》精品试卷(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故乡》同步练习01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箫索心绪阴晦.(huì)恣睢.(suī)B.伶仃作揖脚踝.(luǒ) 潮汛.(xùn)C.黛色罔然五行.(hánɡ) 嗤.笑(chī)D.祭祀隔膜折.本(shé) 鄙.夷(bǐ)(解析:A.“箫索”应改为“萧索”;B.“踝”应读作“huái”;C.“罔”应改为“惘”;“五行”的“行”应读作“xín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D )A.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B.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C.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D.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本文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安排情节,有条不紊地写了所见、所闻、所感、所忆。

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这样的景色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

而“我”心情悲凉主要是因为已是冬天,触景生情。

C.文中“闰土”的着墨最多,因为“闰土”的命运就是当时广大贫苦劳动人民的命运,他的遭遇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

D.文中多用对比的写作方法,使形象更为生动饱满。

(解析:B项“我”当时悲凉的心情,不仅仅是因为冬天这个自然环境因素,更重要的是社会环境因素。

)4.下面的一段文字中共有三处画线句,其中两处有语病,两处标点符号有误,请找出来逐一修改。

①鲁迅的故乡绍兴,有水乡之誉。

绍兴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在珍惜、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存在着隐忧。

②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水做起。

(1)标点符号:句①中“水乡”应加双引号。

句③中的两处顿号应改为逗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14《故乡》作家作品课文全析全解及随堂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14《故乡》作家作品课文全析全解及随堂练习

故乡作家作品课文全析全解及随堂练习含答案故乡鲁迅作者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是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中国的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作者于1919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创作过程(《(呐“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作者鲁迅于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喊)自序》)。

1919年12月,最后一次回故乡绍兴接他的母亲等人来北京居住。

从《鲁迅日记》中可以了解这次回乡的经过:1919年9月,鲁迅卖掉了绍兴的老屋,添了些钱,买了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八道弯宅第。

11月修葺完毕,21日“上午与二弟眷属俱移入八道弯宅”。

26日鲁迅“上书请归省”。

12月1日,由北京动身回老家,4日晚“抵绍兴城,即乘轿回家”,在家乡处理搬迁事务,大约住了二十来天。

12月24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

29日中午抵达北京,“下午俱到家”。

往返大约29天。

《故乡》的故事情节便是根据这段生活经历演绎而来。

不过这只是触发故事的一点,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却是更为广阔深邃的社会背景。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故乡》课后习题(Word版有答案)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故乡》课后习题(Word版有答案)

14 故乡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jì) 阴晦.(huì) 断茎.(jìng)心绪.(xù)B.闰.土(rùn)寓.所(yú)亲戚.(qi) 祭祀.(sì)C.脚踝.(huái)潮汛.(xùn)嗤.笑(chī)瑟.索(sè)D.作揖.(jí)惘.然(wǎng)恣睢.(suī)隔膜.(m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捏造箫索应酬细脚伶仃B.祟拜寒噤留恋聚族而居C.鄙夷磕睡惶恐一望无际D.愕然神异竹匾纷至沓来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摆抖摇晃)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

(2)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抓拿捏握)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3)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藏躲逃)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4)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走跑飞跳)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无缘无故)B.“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惊慌恐惧)C.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D.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凶暴)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局势动荡,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D.在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的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迅,选自《呐喊》。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4《故 乡》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4《故 乡》同步练习附答案

14《故乡》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A.阴诲(huì) 折本(shé) 萧索(xiāo) 祭祀(sì)B.装弶(jànɡ) 惘然(wǎnɡ) 秕谷(bǐ) 髀间(bì)C.伶仃(dīnɡ) 愕然(è) 嗤笑(cī) 瑟索(sè)D.寒噤(jìn) 深黛(dài) 潺潺(chán) 恣睢(zì)(解析:A.“诲”应写作“晦”;B.“弶”应读作“jiàng”;C.“嗤”应读作“chī”。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船舱瓦楞蓬隙毡帽B.竹匾伶俐颧骨鄙夷C.皇恐应酬皱纹磕头D.嶂壁苛税世面隔膜(解析:A.“蓬”应写作“篷”;C.“皇”应写作“惶”;D.“嶂”应写作“障”。

)3.下面文段中第②句和第⑦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在第四届中国语言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动语言资源保护。

②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已经全社会成为共识。

③没有乡音,何处遣乡愁?④一句句方言,连缀着一份份情感,也联结着太多人关于故乡的记忆。

⑤在长期的使用中,方言早已衍化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成为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

⑥在急遽变化的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如果方言与故乡的过往一并凋零,乡愁也就成了无根的浮萍。

⑦尽管是出于情感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方言都应当受到保护。

(1)第②句修改意见: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或“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2)第⑦句修改意见:无论(不论、不管)是出于情感传承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方言都应当受到保护。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 )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许多人议论,说他更多的是在写篇幅短的杂文,称不上文学大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故乡》同步练习和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故乡》同步练习和答案

第14课故乡用时:得分◆基础预学(2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10分)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huì()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xì()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suǒ()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躺着,听船底chán chán()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suī()而生活。

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sì()的值年。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5分)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起一个大竹匾,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那鸟雀就在竹匾下了。

3.文学常识填空。

(5分)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

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

◆提优助学(20分)一、阅读《故乡》(节选),完成4-8题。

(13分)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

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含答案)

14 故乡01 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A.阴诲.(huì)篷.隙(pénɡ)萧.索(xiāo) 祭祀.(sì)B.装弶.(jànɡ) 惘.然(wǎnɡ) 秕.谷(bǐ) 髀.间(bì)C.伶仃.(dīnɡ) 愕.然(è)嗤.笑(cī) 瑟.索(sè)D.寒噤.(jìn) 深黛.(dài)潺.潺(chán) 恣.睢(zì)(解析:A.“诲”应写作“晦”;B.“弶”应读作“jiàng”;C.“嗤”应读作“chī”。

)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1)A.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①,什么时候都不忘却。

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②么?的偶像..B.鲁迅是我心目中的偶像..③。

①神灵②自己的希望③崇拜的对象(2)都如我的辛苦..②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①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都如别人的辛苦..③恣睢而生活。

①劳碌奔波②辛勤劳苦③处心积虑、挖空心思3.下面的一段文字中共有三处画线句,其中两处有语病,两处标点符号有误,请找出来逐一修改。

①鲁迅的故乡绍兴,有水乡之誉。

绍兴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在珍惜、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存在着隐忧。

②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水做起。

(1)标点符号:①句中“水乡”应加双引号。

③句中的两处顿号应改为逗号。

(2)病句:②句删去“眼下的”或者将“的当务之急”改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事情)”。

③句在“人水和谐”后面添加“的社会”。

4.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大江健三郎深深喜爱《故乡》的原因。

不过,在持续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深为喜爱的作品却变成了《故乡》。

尤其是结尾处的文字,每当遇见新的译本,我就会抄写在笔记本上,有时间还会把那段中文原样抄到纸上,然后贴在租住房间的墙壁上。

语文九上第14课《故乡》习题课件(含答案)

语文九上第14课《故乡》习题课件(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是__一__个__萧___索__、__荒__凉__的__世__界___—__—__苍__黄__的__天___ _底__下__,__远__近__横__着__几__个__萧__索__的___荒__村__,__没__有__一__些__活__气__;__闰__土__辛___ (3)理苦想麻中木的,故似乡一:个_木__偶__人__,__杨__二__嫂__尖__酸__、__刻__薄__、__势__利__。_______
(1)第___②___句有语病,修改:___删__除__“__眼__下__的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③___句标点使用有误,修改:____顿__号__改__为__逗__号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B )
A.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 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 细脚伶仃的圆规。
点拨
A项“箫索”应为“萧索”;B项“细脚伶丁”应为“细脚伶 仃”;C项“辛苦姿睢”应为“辛苦恣睢”。
3.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句中共有两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鲁迅的故乡绍兴,有水乡之誉。绍兴的水资源虽然丰富,
但是在珍惜、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着隐忧。②因此,珍惜、保 护和利用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节水做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世界——水生、宏
儿过着自由而幸福的新生活。
阅读“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以及 “这来的便是闰土……老爷!……”,回答问题。

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4.故乡【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阴晦.(huì)蓬隙.(xì)萧.索(xiāo)瓦楞.(léng)潮汛.(xùn)B.胯.下(kuài) 祭祀.(sì) 毡.帽(zhān) 竹匾.(biǎn) 秕.谷(bǐ)C.恣睢.(suī) 伶俐.(lì) 颧.骨(quáng) 折.本(shé) 愕.然(è)D.应酬.(chóu) 瑟.索(sè) 寒噤.(jìn) 惘.然(wǎng)嗤.笑(chī)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建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B.“五行缺土”中“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按旧时迷信的说法,人的生辰八字要五行俱全才吉利;五行缺土,不吉利,补救的办法是,用土或土作偏旁的字取名。

C.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封建社会的大家族每年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由一房固定主持,称为“值年”,祭品用的肉食动物叫作“牺牲”。

D.打拱,一种礼节。

两手抱拳,左右略微摆动,是日常礼仪的一种。

3.(1)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入宋江哭泣的原因。

(2)《水浒传》在讲述梁山好汉故事前,先写高俅发迹。

请分析小说这样写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鲁迅,老师摘引了三句话,组织大家探讨鲁迅是“绝望而反抗者”还是“希望而战斗者”,请你也来发表观点,并结合材料二、三陈述理由。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四单元14故乡鲁迅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阴晦.(huì)祭sì(祀)chī笑(嗤)bǐ(秕)谷伶lì(俐) 恣睢..(zìsuī)脚huái(踝) quán(颧)骨quán(蜷)缩折.本(shé) 模.样(mú) 萧.索(xiāo)愕.然(è) 鄙夷.(yí) 应chou(酬)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

(2)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3)我愈加愕然..了。

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

愕然:吃惊的样子。

(4)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惘然: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5)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

(6)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恣睢:任意胡为。

3.(黔西南中考)下面《故乡》选段,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起来了。

A.阴暗看昏黄萧条悲凉B.阴沉望苍黄萧索伤心C.阴晦瞟暗淡萧条伤心D.阴晦望苍黄萧索悲凉【解析】“阴晦”,阴沉,昏暗。

“阴暗”,光线不足。

“阴沉”形容天阴;因烦恼而脸色阴暗。

“阴晦”包含了“阴沉”和“阴暗”两个词的意思,所以用“阴晦”,因此排除A、B两项。

“瞟”太随意,“看”较一般,“望”有“看远处”的意思,此处应填“望”。

“苍黄”这里指灰黄色,与“天底下”搭配合适,且与整体荒凉萧索的意境相符。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附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附解析)

《故乡》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既然(jì)阴晦(huì)断茎(jǐng)心绪(xù)B. 闰土(rùn)寓所(yú)亲戚(qī)祭祀(shì)C. 脚踝(huái)鄙夷(bǐ)嗤笑(chī)瑟索(sè)D. 作揖(jí)惘然(wǎng)恣睢(shuī)隔膜(mó)【答案】C【解析】A项,“茎”应读“jīng”;B项,“寓”应读“yù”,“戚”应读“qi”,“祀”应读“sì”;C项,正确;D项,“揖”应读“yī”,“睢”应读“suī”。

据此,答案为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阴侮诲人不倦影像印象深刻B. 蓬隙蓬勃向上愕然扼腕叹息C. 寒噤屡禁不止箫索肃然起敬D. 潮汛杳无音讯惶恐张皇失措【答案】D【解析】A项,“阴侮”应为“阴晦”;B项,“蓬隙”应为“篷隙”;C项,“箫索”应为“萧索”;D项,正确。

据此,答案为D。

3.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愕然:吃惊的样子B. 鄙夷:看不起C. 惘然:因不如意感到不愉快D. 展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C项解释有误,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迷茫的样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 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故乡》原创同步练习(含解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故乡》原创同步练习(含解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故乡》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对下列句子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安排情节,有条不紊地写了所见、所闻、所感、所忆。

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这样的景色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主要是因为已是冬天,触景生情。

C.文中“闰土”的着墨最多,因为“闰土”的命运就是当时广大贫苦劳动人民的命运,他的遭遇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

D.文中多用对比的写作方法,使形象更为生动饱满。

答案:B解析:分析各个选项,B项中“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这样的景色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不仅仅是因为冬天这个自然环境因素,文章更侧重的是社会环境的因素,即作者的心境悲凉。

故选B。

点评:这道题涉及到了文章的线索、景物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以及写法,需要学生对文章整体上深入理解。

2.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交流会上,李教授通过一系列贴切的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又耐人寻味。

B.他填报志愿时,想报北大,又想报复旦,真是见异思迁。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那是一张两人合影,左边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答案: A解析:分析各项的词语。

A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运用的是正确的。

B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运用在这里不合适。

C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运用不正确。

D莘莘学子。

指众多的学生。

运用在这里也不正确。

故选A。

点评:首先是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就是考虑成语感情色彩,然后是考虑语境的意思,这样容易判断出运用的是否正确。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近日,备受关注的“萧山十景”评选活动正式开场。

B.告诉我,哪一个才是我的故乡?我是从故乡走出,还是向故乡回归?C.考生如拿到印刷不完整,套色错位,有破损污染的答题卡,应立即找监考老师更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知识点详解+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知识点详解+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知识点详解+同步练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知识点详解+同步练习_hu课文电子版课文朗读课文知识点第14课故乡一、学习目标1.认识《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2.学习本文运用描写、对比等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3.体会对故乡的深情。

二、简介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三、写作背景《故乡》是鲁迅于1921年写的一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日渐没落的旧中国的农村,回乡处理家务并告别了自己的故土与心中唯一眷恋和牵挂的儿时玩伴—闰土。

此一别不知今生还能否再见,在回家的路上,已“没有什么好心绪”。

而当见到记忆中的小英雄褪去了光环,变做一个“木偶人”,好生意的“豆腐西施”沦落为尖酸刻薄、小偷小摸的“圆规”,更是引发无尽的感慨和悲哀。

文章结尾写道:“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四、生词识记阴晦[yīn huě]:阴沉,昏暗萧索[xiāo suǒ]:缺乏生机,不热闹谋食[móu shí]:谋生无端[wú duān]: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伶仃[líng dīng]:形容瘦弱或细长鄙夷[bǐ yí]:轻视,看不起瑟索[sè suǒ]: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抖动,现多写作“瑟缩”松[sōng]松爽[shuǎng]爽:形容轻松愉快展转[zhǎn zhuǎn]: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现写作“辗转”恣睢[zì suī]:任意胡为祭祀[jì sì]:指祭神、祭祖,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

嗤笑[chī xiŕo]:嘲笑,有讽刺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故乡同步练习01 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A.阴诲.(huì)篷.隙(pénɡ)萧.索(xiāo) 祭祀.(sì)B.装弶.(jànɡ) 惘.然(wǎnɡ) 秕.谷(bǐ) 髀.间(bì)C.伶仃.(dīnɡ) 愕.然(è)嗤.笑(cī) 瑟.索(sè)D.寒噤.(jìn) 深黛.(dài)潺.潺(chán) 恣.睢(zì)(解析:A.“诲”应写作“晦”;B.“弶”应读作“jiàng”;C.“嗤”应读作“chī”。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①,什么时候都不忘却。

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1)A.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的偶像..②么?B.鲁迅是我心目中的偶像..③。

①神灵②自己的希望③崇拜的对象(2)都如我的辛苦..②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①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都如别人的辛苦..③恣睢而生活。

①劳碌奔波②辛勤劳苦③处心积虑、挖空心思3.下面的一段文字中共有三处画线句,其中两处有语病,两处标点符号有误,请找出来逐一修改。

①鲁迅的故乡绍兴,有水乡之誉。

绍兴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在珍惜、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存在着隐忧。

②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水做起。

(1)标点符号:①句中“水乡”应加双引号。

③句中的两处顿号应改为逗号。

(2)病句:②句删去“眼下的”或者将“的当务之急”改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事情)”。

③句在“人水和谐”后面添加“的社会”。

4.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大江健三郎深深喜爱《故乡》的原因。

不过,在持续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深为喜爱的作品却变成了《故乡》。

尤其是结尾处的文字,每当遇见新的译本,我就会抄写在笔记本上,有时间还会把那段中文原样抄到纸上,然后贴在租住房间的墙壁上。

当时我离开了儿时的伙伴,离开了大森林中的家,同时寂寥地想象着将来:我也许不会再住回到这个峡谷里来了吧(实际上,后来也确实如此),随后便第一次来到东京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先生在北大附属中学的演讲词) 【示例】《故乡》结尾处富有哲理的语句令他喜爱,《故乡》中表现的回家乡又离家乡的感受令他有所感触,产生共鸣。

5.仔细观察下边这幅题为“家乡‘巨’变”的漫画,说说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当前开发商盲目开发、占用国家土地资源,从而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的社会问题。

6.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

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示例】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野草》推荐词:【示例】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

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

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示例】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02 课内精读阅读选文“老屋离我愈远了……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完成下面的题目。

7.“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一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为什么觉得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高墙”一词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喻指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因为“我”对故乡的期望与故乡的现实相去甚远,而且“我”与故乡的人们有较大的隔膜(儿时亲密的伙伴闰土与“我”隔膜了,杨二嫂对“我”不了解,也隔膜了),所以“我”觉得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

8.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我”希望后辈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宏儿和水生不再像“我”和闰土一样因为阶级观念而产生隔膜),可是封建阶级观念根深蒂固,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实现自己的愿望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9.选文最后一段中,“我”的眼前为什么会再一次浮现故乡的美丽画面?故乡美丽的画面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我”对新生活的想象和憧憬。

03 拓展阅读我们跟着月亮走吧朱成玉①我12岁那年,家里很不顺,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

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被拘留还要遭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天精神恍惚。

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借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

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让他自己思过。

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噘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给弟弟妹妹买点儿好吃的吗?”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儿好好反省反省吧。

”⑤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⑥姐姐遭遇情感变故后,把自己困在屋子里,拉紧窗帘,整天不出来。

母亲担心姐姐闷坏了身子,变着法子想让姐姐走出忧郁的囚笼。

⑦母亲为姐姐做了很多好吃的,我去喊姐姐吃饭,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母亲实在逼急了,闯进姐姐的屋子,一把扯开窗帘,月光被抖落一地。

⑧“你还这么小,难免会遇到不好的人。

这有啥?以后的路长着呢,难不成你就把自己困在这黑屋子里,一辈子不出去了吗?”母亲轻语安慰,“丫头,你看,那月亮还有缺有圆呢,何况是人。

以后你就知道了,你这点儿小事儿啊,咋说呢,喏,看见窗外炉子上那大锅菜了吧,它就像那大锅菜里的一头大瓣儿蒜,菜都算不上,就是借点儿味。

”⑨许是母亲的比喻生动,姐姐竟挤出了一个笑窝窝,继而号啕,母亲把她拥在怀里:“哭吧,哭出来就好了。

咱不能闷着,你看月亮多好看,你怎么舍得不去瞅上两眼呢!”⑩姐姐心里的缺口,慢慢地就被那月亮的银辉注得满满的了。

⑪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⑫歇脚的当口,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在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

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⑬乌云一层层压过来,有些让人窒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

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

⑭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

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

月亮出现,一切就有了转机和希望。

”于是催促我说,“快,咱一直跟着月亮走。

”⑮跟着月亮走吧。

⑯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殊不知,母亲才是最温暖、最贴心的那缕月光,我们一生都栖息在她的光华里。

⑰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

10.文章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①母亲教育闯了祸的哥哥要像月亮那样清白做人;②母亲用月亮也有圆缺来开导遇到情感变故的姐姐;③母亲在去给父亲送吃的的路上看到从乌云缝隙中窜出的月亮,一下子变得坚强乐观。

11.请结合语境分析第⑭段中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在夜晚穿透乌云时的明亮,侧面烘托母亲经历了家庭困难却依然内心坚定,表现了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12.请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柔和,突出了母亲严而有爱的教育效果。

13.这篇文章带给你怎样的启示?【示例】遭遇困境时要学会勇于面对,保持乐观的心态,坚信光明定会到来。

04 写作创新14.本文善于运用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给人强烈的感受。

请你也运用对比手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某个人物外貌特征的改变。

【课文片段在线】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写法分析】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对中年闰土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

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通过“脸色”和“手”的对比,就把少年闰土的可爱、中年闰土生活的艰辛鲜活地展现出来,让人久久难忘。

采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外貌,重在抓住某一点写现在,适时穿插对记忆中印象的描述。

【例文】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妈妈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得犹如砂纸一般,手心里长满了厚厚的茧子。

这就是那双伴我成长的手吗?在我的记忆里,妈妈的手曾是那样的光滑、细腻,那样的纤细美丽、白皙丰润。

现在,繁重的劳动却使妈妈的手变得如此粗糙!句子的理解与赏析【典型例题】“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可悲的厚障壁”指的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可悲的厚障壁”指封建等级观念长期强制性的压力(人的地位、观念、生活环境差异)所带来的人们精神上的隔膜。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等级观念的痛恨。

【技法点睛】1.句子含义的理解。

(1)品析关键词,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结合上下文,分析修辞,探究句子的深层意义,即“言外之意”。

(3)联系文章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