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网络成瘾综述

网络成瘾综述

网络成瘾综述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一方面促进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交流更便利;但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网络成瘾就其中的一个问题。

本文从网络成瘾的概念、诊断标准、成因、理论模型和治疗方法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网络成瘾的研究。

最后对现在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成因及模型治疗方法1.网络成瘾定义“网络成瘾”这个概念是1994年纽约市精神医师Goldberg首先提出来,并由Young首次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美国心理学会(APA)于1997年正式承认“网络成瘾”的研究价值,而国内的研究1997年始于台湾【1】。

2.诊断标准临床上对网络成瘾的鉴定考虑了6个因素:上网时间、网上行为、个体心理和行为指标、生活事件指标、直接指标(正常社会生活的恶化)、典型指标(主要表现在个体的主要社会生活来自虚拟空间而没有适当的现实生活环境)【2】。

Young提出了8条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Beard也提出自己的8个诊断标准【3】。

也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成瘾包含4种成分【4】。

另外Goldberg对网络成瘾的诊断提出了6项核心要素【5】。

综合以上的标准,对网络成瘾的诊断可以包含以下几个:(1)过度使用,上网时间和频率的过多,(2)网络活动,Young和Chou等的研究表明成瘾者更多的在网上进行有互动的活动【6】,(3)冲突性或回避性,即互联网使用与日常的活动或人际交往发生冲突或回避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或回避对自身的问题,(4)戒断反应,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的情况下,成瘾者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5)复发性,尽管对互联网成瘾进行治疗与控制,但成瘾行为还是反复的发作。

3.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其理论模型3.1网络成瘾的成因很多研究者认为网络成瘾症与其人格特征有很密切的联系,如Young和Rogers的对互联网使用者进行了16PF问卷的网上调查,发现成瘾者表现出高独立性、敏感性、反应性、支配性、怀疑性和低自我揭露,并且具有较高的抽象思考能力【3】;Kault也发现互联网成瘾症患者往往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且不服从社会规范【1】;庞海波等人研究了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特征【7】;而雷雳,柳铭心等人根据“大五”人格结构(即外向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性和开放性)也详细研究了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8】。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目前,我国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以初、高中男生居多。

其中,网络游戏成瘾占据了82%的比例,其次是网络关系成瘾,即网恋网婚等交友方式。

为了帮助这些青少年戒除网瘾,2006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网络成瘾诊疗基地。

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症状
1.对网络有强烈渴求,上网占据生活中主导地位,如头脑中常常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回忆上一次上网的情境或期待下一次上网。

2.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惹等症状,上网后上述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

3.要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才能感到满足,且时间不断延长。

4.曾经努力过多次,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5.尽管知道上网会给自己带来或已经带来危害,仍然忍不住继续上网。

6.除上网之外,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以致失去以前的爱好和娱乐。

7.用上网来回避现实或缓解不良的感受和情绪。

8.对家人、老师、同学、朋友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涉入网络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

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

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沉迷于网络或游戏容易使人格异化并导致神经机能紊乱,使人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或导致躯体疾病,如视力、心血管方面、瘦弱或肥胖等,也可以引发社会问题。

以下是衡量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若具有四条,则可以诊断之,仅供个人参考。

1、上网、游戏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不断增加时间和投入程度。

3、无法控制自己上网、游戏的冲动。

4、将上网、游戏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5、由于特殊原因不能上网、游戏,心烦意乱,坐卧不宁。

6、隐瞒自己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7、上网、游戏后有所后悔,但第二天仍然照旧如此。

8、因上网、游戏失去亲人和朋友、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9、导致睡眠节律紊乱等症状。

2008年11月24日,《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首次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范畴。

而该标准确定了网络成瘾的“6小时”标准。

就像非典时期人们说的“38度”,是判断病情的一个最重要最明显的标志。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最大成就是确定了网络成瘾的“6小时”标准。

即一个人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者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平均每天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者超过6小时,且此症状已经达到或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界定及分析

网络成瘾界定及分析

网络成瘾界定及分析互联网作为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文明成果,正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青少年是使用互联网的主体,网络环境与青少年成长发展关系密切。

一方面,网络环境决定着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方向和质量,为青少年提供了思想和知识;另一方面,网络也会把网络沉溺、网络违法、网络伤害带给青少年。

近年来,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关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网络成瘾如何界定?目前对“网瘾”的定义:“网瘾”可谓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AID)。

即对现实生活冷漠,而对虚拟的网络游戏、情爱、信息等沉溺、痴迷。

它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行为发展的终结。

美国学者戈登伯格于1995年首先发现“网络成瘾”的现象,并将其命名为“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 ),它是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产生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

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金伯利﹒杨作为最早系统研究此现象的心理学家,将其正式命名为“网络成瘾”(In tenreta ddiction,简称IA),并认为它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人们上网行为冲动失控,是一种类似于赌博的强迫行为。

1997年,我国台湾学者周倩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耐受性及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2008年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定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在京通过军内部分专家论证。

据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陶然介绍,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其后果可导致性格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以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出现心境障碍,部分患者还会导致社交恐惧症等。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对这一现象尚无统一的界定,对于是否能用“成瘾”这一术语来描述此现象也一直存在争议。

网络成瘾的界定及形成机制研究综述

网络成瘾的界定及形成机制研究综述

网络成瘾的界定及形成机制研究综述通过文献分析,对网络成瘾的概念、网络成瘾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进一步界定,并对网络成瘾的类型、心理机制以及其他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探讨,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戒除研究和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标签: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形成机制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社会性难题。

为做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尤其是帮助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戒除网瘾,需要对网络成瘾的概念、临床诊断标准进行相对准确的界定,并对网络成瘾的类型、心理机制及其他形成机制做系统的梳理和探讨。

1 网络成瘾的概念目前,国内外临床医学界、社会科学界对网络成瘾的概念以及概念的使用还存在分歧。

1994年,伊凡·戈登伯格(Ivan Goldberg)首先发现网络成瘾的现象,把它命名为“网络成瘾症”(Intenert Addiction Disorder,IAD),他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把“网络成瘾症”界定为:个体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

最早对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是金伯利·杨(Kimberly.S.Young),她把它正式命名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

她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没有涉及中毒(intoxication)的冲动-控制失序症(impulse-control disorder),属于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 )。

在检视DSM-4(《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第四版)的成瘾诊断中,她认为网络成瘾的症状和病理性赌博的状态最像,过度的使用网络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导致学业成绩下降、人际关系障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她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具备特定的人格特质。

1997年,台湾学者周荣与周倩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反复过度使用网络所导致的慢性或周期性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网络的欲望。

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康复手册

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康复手册

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康复手册第一章:青少年网络成瘾概述 (2)1.1 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类型 (2)1.1.1 时间型网络成瘾:指个体在网络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其他生活、学习、工作任务无法正常完成。

(3)1.1.2 内容型网络成瘾:指个体对特定网络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如网络游戏、社交媒体、色情网站等,无法自拔。

(3)1.1.3 交往型网络成瘾:指个体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平台,对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产生排斥,甚至出现社交恐惧。

(3)1.1.4 信息型网络成瘾:指个体对网络信息的过度关注,导致信息过载,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3)1.2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与危害 (3)1.2.1 现状 (3)1.2.2 危害 (3)1.2.2.1 身心健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容易导致视力、颈椎、腰椎等疾病,同时影响个体的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3)1.2.2.2 学业:网络成瘾使青少年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网络中,导致学业成绩下滑,甚至辍学。

(3)1.2.2.3 人际关系:网络成瘾使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3)1.2.2.4 价值观扭曲:网络成瘾使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价值观扭曲,甚至诱发犯罪行为。

(3)第二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 (4)2.1 家庭因素 (4)2.2 社会因素 (4)2.3 个人心理因素 (4)第三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措施 (5)3.1 家庭预防策略 (5)3.1.1 加强家庭教育 (5)3.1.2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5)3.1.3 规范孩子的网络行为 (5)3.2 学校预防策略 (5)3.2.1 加强网络教育 (5)3.2.2 创设丰富的校园生活 (5)3.2.3 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5)3.3 社会预防策略 (6)3.3.1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6)3.3.2 加强网络宣传和引导 (6)3.3.3 建立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体系 (6)第四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识别与评估 (6)4.1 网络成瘾的识别方法 (6)4.1.1 行为表现识别 (6)4.1.2 心理特征识别 (6)4.1.3 家庭环境识别 (7)4.2 网络成瘾的评估工具 (7)4.2.1 网络成瘾自评量表 (7)4.2.2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7)4.2.3 心理咨询师评估 (7)第五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方法 (7)5.1 心理干预 (7)5.2 行为干预 (8)5.3 家庭干预 (8)第六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康复策略 (8)6.1 康复计划制定 (8)6.2 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支持 (9)6.3 康复后的跟踪与评估 (9)第七章: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10)7.1 网络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 (10)7.1.1 网络素养的定义 (10)7.1.2 网络素养的重要性 (10)7.2 网络素养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10)7.2.1 家庭教育 (10)7.2.2 学校教育 (11)7.2.3 社会教育 (11)第八章: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教育 (11)8.1 家庭教育的角色与任务 (11)8.2 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12)第九章: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学校教育 (12)9.1 学校教育的责任与作用 (12)9.2 学校教育的具体措施 (13)第十章: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咨询 (13)10.1 心理咨询在干预中的作用 (13)10.2 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 (14)第十一章: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法律法规 (15)11.1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15)11.2 法律法规在预防与康复中的应用 (15)第十二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未来展望 (16)12.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展趋势 (16)12.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7)第一章:青少年网络成瘾概述1.1 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类型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网络成瘾,又称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种心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呢?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首先,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体对上网的强烈渴望,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经常出现上网时间过长、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况。

其次是个体对上网行为的耐受性增加,需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频率才能获得满足感。

再次是出现戒断症状,当个体无法上网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适情绪,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最后是个体因上网而忽视了家庭、学习、工作等重要活动,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其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控制丧失,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经常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忽视了其他重要活动。

其次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优先级增加,将上网活动置于其他活动之上,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再次是出现戒断症状,当个体无法上网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适情绪,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最后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持续沉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无论是根据DSM-5还是ICD-11的诊断标准,网络成瘾的本质都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个体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家庭、学校、社会也应加强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和干预,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预防和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解决网络成瘾问题,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总之,网络成瘾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对网络活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 使用产生强烈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长期反复使用网络,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符合如下症状: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 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1)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2)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3)固执的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弃了其他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5)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严重程度标准 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如社交、学习或工作能力方面) 病程标准 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8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表格:网络正常使用、过度使用和网络成瘾的区别
武汉都市学堂的专家表示,网络成瘾与精神医学中的药物依赖和病理性赌博等成瘾性 行为比较相似,因此其诊断标准也比较类似,这些诊断标准具体、明确,容易操作,可以作 为自测或他人评定工具。
心理学家布瑞德提出的诊断网络成瘾的标准是:
明显受损
以下表现必须出现:一心想着上网,包括回想以前的网上活动,或期待下次上网;需 增加更多的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未能成功;在努力 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忧郁或易发脾气;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
同时至少有以下表现中的1条: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或工作,或失 去教育与就业的机会;对家人、好友、治疗者或其他人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把上网作为 逃避问题或缓解无助、嫉妒、内疚、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方法。

网络成瘾的概念与测量1

网络成瘾的概念与测量1

网络成瘾的概念与测量学生:指导教师:摘要网络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使得网络心理障碍现象日益突出,它已经成为社会学、心理学、临床医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对网络成瘾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该现象的定性描述和理论探讨上,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网络普及最早、最广的美国,研究方法多以在线调查方式进行。

国内对此研究起步稍晚,对网络心理学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有关此方面的认识大多只是陈述网络成瘾的现象及对策,或单一的从一个方面(如:年龄,性别等)进行的探索,缺少对网络成瘾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行为动机的理论研究。

资料来源:以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为检索词,全面检索www.baidu.com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关于网络成瘾研究方面的所有相关文献。

资料选择:对获取的资料筛选出综述主题文献,并对重点文献的主要参考文献进行检索追踪相关全文。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9篇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其中12篇选用为参考文献。

结论: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上的对网络的依赖,需要从心理层面进行探讨。

研究者应当从网络本身的特点及被试者自身的心理特征以及社会因素出发,对网络成瘾这一概念进行科学、准确的界定。

基于这一界定,根据心理测量学的原则,编制出严格科学的测量工具。

研究者还应当综合运用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网络成瘾的特点及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网络成瘾;病态网络使用;心理机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10~19岁的青少年所占比重最大(35.2﹪),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

网络成瘾ppt课件

网络成瘾ppt课件
• 网络正常使用、过度使用和网络成瘾的区别:
精品课件
8
• 类型: 一 网络聊天成瘾 二 网络游戏成瘾 三 网络色情成瘾 四 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五 网络强迫行为 六 计算机成瘾
精品课件
9
影响: 一.长时间上网会影响其生理和心理发展。 二.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学习。 三.网络游戏中充斥的暴力情节给其以不 良 的榜样力。 四.网络中大量的色情内容严重影响其性心 理的健康发展。
精品课件
13
• 案例二:网上没有痛苦
詹超,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网瘾自 述:
我是12岁迷上网络游戏的,那年我的爸 爸妈妈分了手,他们分了所有的财产,就是 没有给我一个位置,从那时起我就只能住在 姥姥家,只有在拿到抚养费时才知道自己不 是孤儿,同学们看我的目光怪怪的,我开始 打石器时代、传奇……反正我有钱,网上我 是所向披靡受人尊敬的,只要回到现实我就 痛苦不堪。
• 七:虽能意识到上网所带来的严重问题但仍然继续花大量 时间上网
如果一个网民在过去1年内有上述3种以上症状表现.就可初 步诊断其有网络成瘾症
精品课件
7
• 严重程度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如社交、学习 或工作能力方面)
• 病程标准: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小时, 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精品课件
10
三、原因
外因:
• 网络自身特点:匿名性、便利性和 逃避现实性 • 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问题
内因:
• 个体内在心理特征如:个人情绪、社交恐怖、抑 郁、焦虑、孤独、不自信等
精品课件
11
四、案例分析
• 案例一:网瘾害他走火入魔
戴女士陈述:儿子晓鹏(化名)今年16岁,是某中专计算机专 业二年级学生。从初中开始,她便觉察到晓鹏接触了网络, 但那时孩子玩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就没加管束。然而今年5 月放假时,晓鹏开始整天泡在网吧中。每次她把儿子拉回 家后,第二天儿子却依然故我,连学校的门都没进便钻进 网吧中。后来学校的老师打来电话问:“你们家孩子是不 是不想上学了?”令戴女士大惊失色,无言以对。这个学期 现在晓鹏的只在学校上了三天学。为了让儿子戒掉网瘾, 戴女士甚至多次陪着儿子到网吧去,玩够两个小时就拽他 回家。可很快晓鹏就开始嫌她烦,哭着喊着不让她跟着去 了。令戴女士万万没想到的是,儿子为了玩网络游戏,竟 开始彻夜不归,住宿在外面了。每当这时候,她就在天刚 刚亮时,心急火燎地骑着自行车找到那家网吧。最早,晓 鹏还跟着她乖乖回家,可慢慢地他却越来越不老实,一见到 戴女士撒腿就跑。

网络成瘾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网络成瘾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网络成瘾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目录一、网络成瘾测量工具研究进展 (2)1. 网络成瘾定义及标准 (3)2. 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 (4)3. 当前主流测量工具介绍 (5)3.1 问卷调查法 (6)3.2 行为观察法 (7)3.3 生理指标检测法 (9)4. 新兴测量方法与技术的探索 (10)4.1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11)4.2 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12)二、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3)1. 心理学视角 (14)2. 社会学视角 (16)3. 生物学视角 (18)4. 综合因素模型 (19)三、网络成瘾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21)1. 早期预防与教育策略 (22)2. 心理干预与治疗手段 (23)3. 家庭与学校支持体系构建 (24)4. 社区与社会的综合干预措施 (25)四、网络成瘾测量工具在干预策略中的应用 (26)1. 测量工具在干预目标设定中的应用 (27)2. 测量工具在干预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28)五、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29)1. 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31)2. 影响因素研究的深入与整合方向 (31)3. 干预策略的完善与创新方向 (32)六、结论 (34)1. 网络成瘾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现状概述 (36)2. 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37)一、网络成瘾测量工具研究进展网络成瘾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其测量工具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国内外已经开发出多种网络成瘾测量工具,这些工具在评估个体网络成瘾程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国外。

IGD)。

CIDI)的互联网使用部分以及美国心理学会发布的《网络成瘾临床实践指南》中的网络成瘾筛查工具等。

这些量表和工具通常采用自我报告、行为观察和心理生理评估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更全面地评估个体的网络成瘾状况。

近年来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

例如。

AIAS),该量表包括六个维度,即网络游戏成瘾、网络社交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消费成瘾和网络时间成瘾,适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又称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严重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制定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对于及早发现和干预网络成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时间因素。

1. 个体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6小时;2. 个体在没有使用互联网时,会感到焦虑、不安或者情绪低落;3. 个体因为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活动,如学习、工作、社交等。

二、行为因素。

1. 个体无法控制自己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即使明知道这种行为对自己有害;2. 个体对互联网上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渴望,无法自拔;3. 个体在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耽误时间、忽视家庭和社交关系的情况。

三、心理因素。

1.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2. 个体在没有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情绪低落、易激动、易怒等情况;3.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社交障碍、人际关系问题等。

四、生理因素。

1.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睡眠不良、食欲减退等生理问题;2. 个体在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眼睛疲劳、颈椎疼痛等问题;3.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生理依赖,无法摆脱。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时间因素、行为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四个方面。

只有当个体在这些方面出现明显异常,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对于已经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的个体,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重视网络成瘾问题,共同努力,有效防范和治理网络成瘾现象,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该诊断标准为8个题项,如果被试对其中的5个以上的题项给予肯定回答,就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这8个题项是:我会全神贯注于网际或在线服务活动,并且在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我觉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线上才能得到满足;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网络,但并没有成功;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使用,我会觉得沮丧、心情低落或是脾气容易暴躁;我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比原先意图的还要长;我会为了上网而甘愿冒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工作机会损失的危险;我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说谎以隐瞒我涉入网络的状态;我上网是为刻意逃避问题或试着释放一些感觉诸如无助、罪恶感、焦虑或沮丧。

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调查报告

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调查报告

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调查报告——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07级5班王纯璞一、网络成瘾定义与症状“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S.Young认为IAD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无异,导致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学业成绩下降、损害身体健康、夫妻关系障碍或离异、影响正常工作等。

美国心理学会1997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究,并专门讨论IAD 的诊断标准。

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

其症状可发展为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等,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

二、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高达17.1%;同时,初中生(23.2%)、职高学生(20.5%)中网瘾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而高中生(10.1%)中的网瘾比例相对较低。

如何引导网瘾中学生戒除网瘾,日益成为当今教育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三、中学生网络成瘾调查结果1)网络成瘾调查问卷:○1网龄有多长时间了?○2上网频率(每周上网时长)多少?○3上网地点在哪?○4上网活动内容(游戏,资讯,交友,影音,学习)是什么?○5家长支持度怎样?○6对学习的影响利大弊大?○7每次上网时长多少?○8有无对身体的影响(无,视力,体质,其他疾病)?○9自觉是否沉迷?○10能否有效控制自我上网?2)调查结果:这次调查对象是实习学校中高一年级的部分学生,共调查两个班级,总计84人。

网购成瘾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网购成瘾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网购成瘾也是一种心理疾病成瘾症有4个鉴定标准。

第一是成瘾有原因。

这可能是自身遗传基因导致容易对某种行为上瘾;同时,性格上有可能存在缺陷,表现为自控能力差,只顾当前不想长远;在现实生活中某种必需求得不到满足便转向虚拟网络,继而成瘾。

第二是关于某种行为有激烈的渴求;第三,一旦这种渴求得不到实现,那么就会造成心理或躯体上不适,并导致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制约;第四,经过适当的治疗,这种行为能够得到改善。

网络成瘾符合以上成瘾症鉴定标准。

而目前,酗酒成瘾、毒瘾、病理性赌博等成瘾症已纳进精神病诊断范畴。

将网络成瘾纳进精神病治疗范畴,这也是合理的。

同时,为了这类网络成瘾群体,在心理疏导基础上开拓更多治疗渠道,也是有好处的。

网购成瘾不是临床疾病“网购成瘾目前还不是临床上的一种疾病诊断,严重的网购成瘾者有可能是冲动控制障碍的患者。

〞汪冰解释说:所谓网购成瘾,即不是依据自身必需要购买,而是依赖于网购这种行为,不网购就不舒适,并且无法自控,最终网购行为而不是网购的物品成为了购买者最渴求的体验。

很多网购成瘾的网友都表示:“自从有了网购,花钱如流水。

除了自家孩子不是淘来的,其他都是淘的。

〞“不管是逛商场、吃大餐还是网上购物,背后都是一种心理必需要。

〞汪冰分析道,网购成瘾的人,多数是享受这种拥有东西的过程,而并非实际必需要。

相比那些极度热衷于商场血拼的购物狂人,网购成瘾者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者都是通过消费,买到商品,从而获得成就感、刺激感、愉悦感,从而缓解工作压力和紧张情绪、提升自尊。

慢慢地,起初的新鲜和刺激,变成了后来的习惯和依赖。

〞“网购成瘾的诱发因素不仅非常多,而且是很复杂的。

我们要看到购物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纾解。

〞汪冰认为,最好的疏解就是通过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和调整生活方式帮助网购上瘾者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快乐和自我价值感。

“网购成瘾不仅与人格结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有关,还与社会环境,主流价值观念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过度使用的一种行为,它会对个体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能够准确诊断出网络成瘾,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了一系列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专业人士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首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将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行为分为了三个方面,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以及对互联网的损害性。

在这三个方面中,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主要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和时间过长,经常出现用网时间超过原计划的情况。

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则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无法摆脱对互联网的依赖,即使知道这种依赖会对自己造成负面影响。

对互联网的损害性是指个体因为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而导致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出现明显的负面影响。

其次,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强调了对个体行为的持续性和影响的严重性。

持续性主要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行为持续时间较长,而且无法通过自我控制来改变这种行为。

严重性则是指个体因为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而导致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且这种负面影响已经达到了严重程度。

最后,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要求在诊断网络成瘾时,需要排除其他相关的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

因为有些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的症状可能与网络成瘾的症状相似,所以在诊断网络成瘾时,需要仔细排除其他相关的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一套对个体对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进行诊断的标准,它将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行为分为了三个方面,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以及对互联网的损害性,并强调了对个体行为的持续性和影响的严重性,同时还要求在诊断网络成瘾时,需要排除其他相关的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

希望通过这套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和专业人士对网络成瘾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帮助患者摆脱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行为,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2008-11-11 12:30
经过几年的诊治经验,现在我们已经整理出一套诊断标准。

而在诊断的时候,我们除了按照这个标准以外,还要通过对孩子进行详细的测试,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目前经过治疗的孩子中,有将近85%的孩子,都能恢复得比较好。

患者是否复发,则与孩子的家长和患者的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一些孩子在基地经过治疗后,在心理上已经恢复,但是回到家里之后,家长的态度如果没有改变,还是继续指责孩子,并没有在整个家庭中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重新迷恋上网。

网瘾基本诊断标准:
1.上网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只有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的时间比预定的时间长;
3.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4.每当因特网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上网时,就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惟一方法;
6.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7.因迷恋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8.在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9.因为长时间迷恋因特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如:昼夜颠倒、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症状。

以上症状如果有四项或四项以上符合,同时每日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上,一周上网时间在5天以上,并持续一年时间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