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__②天雨 ________③公将焉之 ________④乃往,身自罢之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给这则短文拟写一个标题。
【答案】(1)约定;下雨;到、去、往;于是,就(2)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3)文候与虞人期猎【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雨”是名词用如动词,“下雨”的意思;“期”是古今异义词,“约定”的意思。
(2)在此题中,要注意“虽(虽然)、岂(怎么)、期(约定)”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本文叙写的主要事件是“文侯与虞人期猎”,可用此作为文章的题目。
故答案为:⑴约定;下雨;到、去、往;于是,就;⑵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⑶文候与虞人期猎。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⑶本题考查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
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本文叙写的主要事件是“文侯与虞人期猎”,可用此作为文章的题目。
【参考译文】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
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
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①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②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
今乃④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苏轼《东坡志林》)【注】①曝:晒。
②拊(fǔ)掌:拍手。
③搐(chù):抽缩。
④乃: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A.好书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尾搐入两股间/屠自断其股C.处士笑而然之/舍然大喜D.不可改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C(2)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3)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好”都是“喜欢”;B选项中的“股”都是“大腿”;C选项中的“然”分别是“认为是对的”和“的样子”;D选项中的“也”都是“表判断”的意思。
故选C。
(2)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杜处士)尤其珍爱,用玉做了画轴并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本文叙写了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文章告诉人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因事求人,取长补短。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________②相委而去 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小小年纪就能驳倒客人,客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
C.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中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1)约定;离开;拉,牵拉(2)①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3)B【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期”:约定。
“去”:“离开”。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期,约定。
”等字词的翻译。
(3)B项错误,并不是喜不自禁。
故答案为:⑴约定;离开;离开⑵①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⑶B【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划线的词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尊君在不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的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答案】(1)舍弃;通“否”;牵,拉(2)①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C【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去:离开。
②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
③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引:拉。
(2)①句中的重点词有: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句子翻译为: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日中,正午;信,信用。
句子翻译为: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A项,不是陈太丘不守信用,过了约定的时间,陈太丘才走的。
B项,陈元方并不是傲慢无礼,还是比较有礼貌的称呼他“君”。
D项,“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咏雪》(一)、阅读文言文《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划线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拟()(3)俄而雪骤()(4)与儿女讲论文义()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兄妹二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
这件事。
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杯弓蛇影乐广①尝有亲客,久阔②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③听事④壁上有角,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南阳附近)人。
②久阔:久别不见。
阔,阔别,离别,疏远。
③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④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乐广尝有亲客尝:曾经(2)广问其故故:原因(3)既饮而疾疾:生病(4)沉疴顿愈愈:治愈,恢复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乐广猜想杯中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示例]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或:凡事应作调查研究,千万不要见到一点行迹就疑神疑鬼。
)附参考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病顿时好了。
(二)按图索骥伯乐《相马经》有“隆颡①跌日②蹄如累麴③”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外文言文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3课内文言文阅读(一)山市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青冥.()飞甍.()连亘.()窗扉.()睥睨..()()高垣.()逾.时()倏.忽()遂.()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②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③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有()危()霄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④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译:忽然看见山头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又惊又疑,互相照顾着。
B.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译: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城市里人烟稀少。
C.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译:(每层)楼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译:数至八层,剪裁成星星点点。
(一)语段点将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未几,高垣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C.惟危楼一座(危险的楼)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才)2.本文说明的顺序是()A.空间顺序B.游踪顺序C.时间顺序D.逻辑顺序3.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杯弓蛇影乐广①尝有亲客,久阔②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③听事④壁上有角,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南阳附近)人。
②久阔:久别不见。
阔,阔别,离别,疏远。
③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④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乐广尝.有亲客尝:曾经(2)广问其故.故:原因(3)既饮而疾.疾:生病(4)沉疴顿愈.愈:治愈,恢复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乐广猜想杯中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示例]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或:凡事应作调查研究,千万不要见到一点行迹就疑神疑鬼。
)附参考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病顿时好了。
(二)按图索骥伯乐《相马经》有“隆颡①跌日②蹄如累麴③”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划线的词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尊君在不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的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答案】(1)舍弃;通“否”;牵,拉(2)①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C【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去:离开。
②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
③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引:拉。
(2)①句中的重点词有: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句子翻译为: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日中,正午;信,信用。
句子翻译为: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A项,不是陈太丘不守信用,过了约定的时间,陈太丘才走的。
B项,陈元方并不是傲慢无礼,还是比较有礼貌的称呼他“君”。
D项,“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00708145707)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请君入瓮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②,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⑤罪。
(选自《朝野佥载·周兴》)【注释】①鞫(jú):审讯,审问。
②推事对食:一边讨论案件,一边相对饮酒。
③瓮:坛子。
④内状:官内递出的状辞。
⑤伏:通“服”,承认。
【阅读提示】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有两个人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他们利用惨无人道的刑罚,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选文写酷吏来俊臣审讯另一个酷吏周兴谋反案,生动地诠释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自主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正在)B. 囚多不承.(承担)C. 此甚易.耳(容易)D. 以炭四周炙.之(烘烤)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2)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3.“火围如兴法”一句中“兴法”的步骤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请君入瓮”的故事,揭露了酷吏的残忍,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这则成语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二抱薪救火四年,秦破我①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②。
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
苏代③谓魏王曰:“欲玺④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
今王使欲地者制玺⑤,使欲玺者制地⑥,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
且夫以地事⑦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王曰:“是则然也。
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
”(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释】①我:文中指魏国。
②芒卯:人名,魏国的将军。
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
④欲玺:想要升官。
⑤使欲地者制玺: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官位。
人教版(2023)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专题10:文言文阅读(部编版)

专题10: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2)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3)年与时驰.(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请你说说《诫子书》中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③意.暇甚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②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
(3)屠户是个怎样的人?请具体说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夫君子之行”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C.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日/吾日三省吾身B.贵乎慎始/不义而富且贵C.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D.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1)C(2)俯而读 /仰而思 /思而弗得/ 辄起绕室以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分析】(1)A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
日:天。
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日:每天。
B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贵:可贵。
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贵:富贵。
C项,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
顾:回头看。
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顾:回头看。
D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原来的,旧的。
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
故:原因,缘故。
故选C。
(2)“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件(共26张PPT)

(八)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 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 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 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 交疏②,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③。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 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 子之朋也。
期末复习课件
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①:“得螳螂伺蝉自鄣② 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 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 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 “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 缚诣③县。县官受辞④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 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 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节选自《养晦堂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的身上一旦养成。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 一日/吾日三省吾身 B. 语之/寥寥数语 C. 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 D. 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明知故问
1.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屠人货肉归( 卖。) (2)及走,又从之( 跟随。) (3)思狼所欲者肉( 想要。)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_屠__夫__害_怕__了__,__就__拿_出__刀__子__来__(_比__画__着__)__给_狼__看__,____ _狼__稍__稍_退__了__几__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项练习九:文言文阅读(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即/公大兄无奕/女C.与儿女讲/论文义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2.下列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 B.相委而去C.元方时年七岁 D.元方入门不顾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甲文中“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B.甲文中“公大笑乐”中的“大笑”,太傅有意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他更喜欢“未若柳絮因风起”。
C.乙文中友人迟到在先,责备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D.乙文中元方是一个懂礼貌、机智聪明、正直的孩子。
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二)【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
孔君平②诣③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①惠:通“慧”。
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会稽山阴人,为人方直,有名望。
③诣:拜见。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父亲的眼神①一个背景,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
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已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
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
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我走他的老路。
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
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
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对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
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
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
”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
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
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呵欠连天了。
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
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的鼓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有干不好。
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汗流下来,不是热汗,是冷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以考试题型(及其变化)为导向,以市教研室评价目标为中心,自拟小专题进行复习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形成了较成型的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快速阅读能力,同时能整体感知文章,在老师的点拨下,基本能从文字中提炼要点,把握文章精髓;理性思考、独特表述是他们学习中的难点。
在教学中根据孩子的已有知识、能力、经验,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先安排阅读、分析、理解文本,然后在积累的基础上课内外渗透、融合,在复习中除对知识的归纳,更重要是让其掌握中考知识点及相关答题技巧,最后在理性思考、独特表述方面作突破。
【学习目标】1.分析课外文言文的出题规律; 2.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课程设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评析其思想内容。
(二)近三年中考文言文命题方式:课内外比较阅读2010年:《聊斋。
于成龙》;2011年:《言默戒》;2012年《程氏爱鸟》优点:增加考生得分率。
缺点:考察的公平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命题趋势:课外文言《考试指南》辟有课外文言专项训练。
掌握应对课外文言的策略,尤其重要。
根据你对《指南》课外文言题型的考察,归纳选文类型和考点。
(四)课外文言选文类型:选取短小精悍、有教育意义、有相对完整情节的寓言故事、人物传记、成语故事等。
(五)课外文言文的考点:1、文言实虚词解释;2、文言句子翻译;3、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考查;4、拓展考查。
(六)课外文言阅读策略:1、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2、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①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②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
今乃④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苏轼《东坡志林》)【注】①曝:晒。
②拊(fǔ)掌:拍手。
③搐(chù):抽缩。
④乃: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A.好书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尾搐入两股间/屠自断其股C.处士笑而然之/舍然大喜D.不可改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C(2)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3)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好”都是“喜欢”;B选项中的“股”都是“大腿”;C选项中的“然”分别是“认为是对的”和“的样子”;D选项中的“也”都是“表判断”的意思。
故选C。
(2)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杜处士)尤其珍爱,用玉做了画轴并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本文叙写了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文章告诉人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因事求人,取长补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步:分析文章标题
如:2011年广东中考附加题《言默戒》,言:说。默:沉默。戒:告诫。 题意是告诫人们什么时候该说和什么时候不该说,第4小题:邻人烹鸡的 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答案就已经隐含其中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 至4 题。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玄秘。 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人奇之,献 于中国。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又求四方有高手者敌之,皆败。 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 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连败,诏棰杀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 运: (2)诏释出之 释: (3)靖请以盘贮桃 贮: 2. 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3. 这只深得仙人棋术真传的老猴为什么会败在杨靖手下?(2分) 4.读了本文,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3分)
小试牛刀
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题目。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 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 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加点字。(2分) (1)先自度其足( ) (2)反归取之( ) 2、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 标出来。(2分) 人 曰 何 不 试 之 以 足 曰 宁 信 度 无 自 信 也。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先自度其足,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纲解读 阅读方法 解题技巧 学习总结
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1、理解浅显文言文 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 思。 2、翻译浅易文言文 中的句子。 名题类型 解析加点词的意思
断句、翻译文言句子
3、理解浅易文言文 中的基本内容。 4、领会浅易文言文 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简答题 简答题
阅读方法
第一步:细看文后题目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养鸡
一人善饲鸡其鸡冠不色①爪不利羽不美素②迟钝啄食饮水皆无神。 而遇敌则为雄;鸣晓亦早与他者。人誉之为“天鸡”。 其术传于其子。然③,其逝后,其子背其父之道。非羽艳冠气者不养。 久之,其鸡惟耸冠抖羽,只知啄饮,而别无他能也。 【注释】①色:出色。②素:平时。③然:但是,然而。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3分) 一人善饲鸡其鸡冠不色爪不利羽不美素迟钝啄食饮水皆 无神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久之,其鸡惟耸冠抖羽,只知啄饮,而别无他能也。
第三步:结合译实虚词时,根据语境,尽量联系课内所学 的知识解释,实在找不出,找和它相关、现在仍在使 用的词义代入,再联系上下文检验是否合适。 2.翻译句子时,宜用”逐字逐句直译法“,句中 的重点实虚词一定要翻译出来,注意特殊句式的位置 调整。 3.理解内容时,宜引用原文(或照原文翻译); 无法引用原文就找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题。 4 .做课外拓展题时,要走出固定思维的模式,多 角度考虑,要善于联想,勇于创新。
3、父亲与儿子所养之鸡有哪些外在和内在的区别?请用自己的语言概 括出来。(2分) 4、父子二人所养的鸡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道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