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 6 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特点,学习作者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自然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树立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 6 骑鹅旅行记(节选)2. 单元:第二单元3. 课型:新授课4. 教学时长:2课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自然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预习题。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解决自学中的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骑鹅旅行记(节选)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旅行经历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表达方法,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自然美。

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第1篇】文本教学解读长篇童话小说《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作品,是世界上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更是一部著名的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教育性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作为一部畅销百年的宏篇巨制,本书将北欧美丽的自然风物与人心灵的陶冶巧妙地熔于一炉,成为了童话史上一部难以逾越的罕世经典。

小说主人公尼尔斯是个懒散、调皮、不爱学习,喜欢捉弄小动物的十四岁小男孩,由于没有对小狐仙兑现诺言而被变成了拇指般大的小人。

变成“小人”后的尼尔斯从此能听懂禽兽的语言。

一群北飞的大雁从天上飞过,尼尔斯家的一只鹅受到诱惑也想跟着飞走,尼尔斯抱住了鹅脖子,但他不仅没有拖住鹅,反而被鹅带上了空中。

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历时八个月才返回家乡。

在整个旅行中,尼尔斯不仅欣赏到瑞典的美丽自然风光,听到了许多古老的传说故事,增长了见闻,还饱尝了风险和苦难。

他逐渐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蜕变成了一个懂事、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作为9至13岁孩子的通俗的历史和地理读物,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作者的语言平易、清新。

在她的笔下,风、河流、城市都成了拟人化的形象,巧妙的比喻更让人耳目一新:如“方格子布”——斯康奈的平坦大地;“粗麻布”——东耶特兰大平原;大雁们把雨称作“长面包和小点心”;海豚宛似“黑色的线穗”。

《骑鹅旅行记(节选)》讲述了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小人,先后遇到麻雀、鹅、鸡、猫、牛,得不到帮助反被嘲笑、教训,正好雄鹅要跟雁群飞走,他想阻止却被带上天空的故事。

节选内容有趣,并且留有悬念,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极好文本。

选文充满了童话的想象色彩,作者细致的描摹状物非常富有感染力,如“他全身的毛都竖起来了,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

第六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骑鹅旅行记(节选)》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读课文后的首篇略读课文,在教材篇目定位上处于关键位置。

在教学上,它既要承接精读课文的教学,又要为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定调。

从梗概到目录、从课文片段到原著段落,逐级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远。

实现从课内阅读向整本书阅读的发展,并引导学生将课内习得的阅读策略有效地迁移运用到日常的阅读中去,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采用了“变形”这一艺术手段,使作品具有更大的表现力。

尼尔斯的“成人之路”,就是通过被变形成一个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开始的。

变形后,强弱身份被置换,此时的他不再是那个飞扬跋扈、调皮捣蛋又爱搞恶作剧的十四岁少年,更像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

变形赋予了平常事物不一样的属性,营造出陌生化的效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

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2.借助目录里的标题,猜想故事情节,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体会尼尔斯心态变化,感知尼尔斯懂事、孝顺、善于反思的形象。

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基于预学,围绕“变”,梳理课文内容1.回顾方法,唤醒名著阅读经验。

同学们,五年级时,我们就已经走进了中国古典名著。

六年级的这个单元,我们跟随着鲁滨逊体验荒岛求生,走进了外国文学名著。

相信通过阅读这些名著,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名著的经验,谁和大家分享一下?引导学生思考名著阅读的经验。

2.揭题导入,根据目录推测章节。

出示《骑鹅旅行记》的目录。

引导学生读读名著的目录,猜猜课文节选可能是在整个故事的哪个部分呢?3.让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初步梳理尼尔斯的变化。

(1)出示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提示:尼尔斯因为做了错事变成了小狐仙,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点拨:运用整合和分类的思维方式,可以将有关变化的信息梳理得更加清晰明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统编六下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选自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同名小说的开头部分。

对于这部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编者通过“阅读提示”对课文的教学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旨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表层内容进行梳理;二是以“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为例,让学生通过对相关章节有趣内容的猜测,感受小说内容的有趣,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对于“了解尼尔斯变小之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的教学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从变小、变弱、能听懂动物的语言等显性方面认知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世界所发生的变化,还要在引导学生透过这些“变化”,读懂在动物们口中尼尔斯作为一个调皮捣蛋、顽劣淘气的“坏孩子”形象的同时,也关注到尼尔斯身上所具备的诸如“知错就改”“孝顺父母”“勇敢”等“好孩子基因”。

惟其如此,学生才能对小说主人公尼尔斯的人物形象形成相对全面、客观、立体、多元的评价。

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的教学要求,则我们可以从“阅读提示”中提到的“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等两个相关内容出发,让学生浏览原著的完整目录,既令学生能够通过目录中的更多内容激发阅读原著中有趣故事的兴趣,也通过对原著目录中那些“令人费解的地理名词”的关注,让书中丰富的地理学、生物学、民俗学知识成为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又一动力之源。

如上所述,我以为,作为名著阅读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的《骑鹅旅行记(节选)》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二:一是通过研读课文,对主人公尼尔斯身上“坏孩子特质”和“好孩子基因”进行充分发掘,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客观、立体、多元地评价小说人物;二是通过对原著目录的研读,从“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知识”两个角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骑鹅旅行记(节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奇幻色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学会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了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作品中的奇幻元素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一部童话作品,讲述了小学生尼尔斯骑鹅旅行,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故事。

2. 作者简介: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öf,1858-1940),瑞典女作家,19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作家。

3. 课文内容:课文节选自《骑鹅旅行记》,主要讲述了尼尔斯骑鹅旅行中的一次冒险经历,以及他在这次冒险中成长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奇幻色彩;学会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了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骑鹅旅行记》的奇幻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奇幻色彩。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堂发言:学生代表发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作品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优质教案)《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一、介绍这本书和作者。

1.老师介绍: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是一本在瑞典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图书,一本和作者同时印在纸币上的图书,作者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因为这本书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她唯一为儿童写的长篇童话。

现在已被译成50多种文字,还曾被改编为动画片。

这部作品生动讲述了小男孩尼尔斯骑鹅旅行的有趣经历,描绘了作者的祖国瑞典的美丽河山,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大量瑞典的民间传说,让小读者在阅读中懂得了真诚、勇敢、友爱和爱国,并获得了丰富的地理和历史知识。

2.学生找找书上介绍做好则和这本书的地方读一读。

二、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小孩“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了小妖精,而被小妖精用魔法变成一个只有拇指大小的人。

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作长途旅行。

尼尔斯被雄鹅带进了雁群,原以为会受到大家热情的欢迎,却因为自己臭名远扬而遭到雁头领阿卡的厌恶,尼尔斯决心痛改前非,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渐渐的,尼尔斯成了雁群中的一分子与拯救雁群的英雄,得到了阿卡及雁群的信任,他的性格与脾气也慢慢地改变了……通过了这一次奇妙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许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

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坚强的克服,受到了锻炼,改掉了原先调皮捣蛋的毛病,成了一个品德高尚,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最后终于回到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三、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1.书中有哪些人物?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她们各自的特点吗?(尼尔斯、莫顿、阿卡、狐狸斯密莱等等)2.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一个是被小精灵变成了小精灵的尼尔斯,一个是莫顿,是一只会飞的鹅。

莫顿带着尼尔斯跟着大雁飞。

没想到家鹅竟神奇地飞上天和大雁们一起旅行。

于是尼尔斯开始了漫长而又危险的骑鹅旅行。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鹤唳、清澄”等生字词,理解“旅行、翅膀”等关键词汇;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梗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理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介绍,引起学生对《骑鹅旅行记》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使用。

3. 课文阅读: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4. 文本分析:深入探讨文本中的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锻炼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文本深层含义的解读和创意写作的引导。

教具与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 生字词卡片- 课文阅读材料- 写作练习纸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骑鹅旅行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生字词。

3. 课文阅读: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4. 文本分析: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板书设计- 课文《骑鹅旅行记》- 生字词列表- 故事梗概- 文本分析要点- 写作练习要求作业设计- 完成生字词的抄写和造句。

- 写一篇关于《骑鹅旅行记》的读后感。

- 准备下一课的学习内容。

课后反思- 教师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和课文理解能力。

- 教师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适当调整。

202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案(优秀4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骑鹅旅行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尼尔斯骑鹅旅行的经历,关注人物的命运,了解尼尔斯性格特点的变化。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大家是不是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呢?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开启快乐的阅读之旅吧,等待我们的将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它是一部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著名的教育性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在瑞典有一项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书中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它就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骑鹅旅行记》,也有译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板书课题)一本好书,背后都有一位好作者。

她的生活经历、个性情感往往和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你对她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课件出示作者介绍)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1、课文中节选的是《骑鹅旅行记》中第一章节的部分内容。

快速阅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指名反馈)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尼尔斯刚被小狐仙施法后的遭遇,以及为了留下雄鹅,最后随着雄鹅飞向天空的经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优秀教学案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优秀教学案例
4.持续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幅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陶醉其中,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创设情境:讲述一个有关大自然和动物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骑鹅旅行记》的兴趣。
3.问题导入:向学生提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激发学习欲望。
(二)讲授新知
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知识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问题:教师提出几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学生交流分享,相互启发,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提高了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故事中的美好画面;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环保意识;会写读后感,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案例为主导,运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尼尔斯在旅行中的变化和成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说课稿第1篇】《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缰绳”“黑莓”“头晕目眩”等生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对主人公建立初步的印象。

3.透过插图和部分篇章阅读,了解书中的精彩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风格,激发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4.组织交流精彩片段,学习做一个善良、珍爱动物的小朋友。

教学重点:1.学习并积累“缰绳”“黑莓”“头晕目眩”等生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对主人公建立初步的印象。

教学难点:1.透过插图和部分篇章阅读,了解书中的精彩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风格,激发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2.组织交流精彩片段,学习做一个善良、珍爱动物的小朋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题目解读。

(1)看到题目,你对课文有什么了解?(2)看到题目,你对课文内容有什么猜想?预设:对课文的初步认知,进行合理的丰富的猜想。

2.出示预习清单:(1)小组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选文讲述了什么?(3)尼尔斯变小以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3.走近作者:塞尔玛·拉格洛芙:瑞典女作家,1909年因为“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

4.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独自在荒岛生存的鲁滨逊,今天我们要认识另外一个奇妙的人,他的名字叫尼尔斯。

5.走进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

二、初读感知(一)课文导入。

1. 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思考:故事里的尼尔斯身上发生了什么?2.认真朗读课文,完成任务。

要求:(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发问。

(2)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

(3)交流主要内容。

(二)认读词语:1.小组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第1篇】《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2.猜猜在小说有趣的动物故事中的神奇之处。

读读原著。

教学重点: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课件:名著《骑鹅旅行记》简介、作者简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本单元是名著单元,前面我们认识了积极乐观的鲁滨逊,今天又会认识谁呢?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吧。

看看里面的人物是谁。

2.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

【出示课件】作家简介有趣的视频看完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在这部动画片里面出现了两个人物,他们是谁呢?有的同学已经猜出来了,这个变小的小男孩儿名字叫做尼尔斯,被他抓住的小老头儿是一个小狐仙,他们都是优秀长篇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人物,它的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是一位瑞典女作家,19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是一部与王尔德童话和安徒生童话齐名享誉世界的儿童小说。

3.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搞恶作剧顽皮孩子尼尔斯,被小狐仙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儿,他去在他家的雄鹅路上进行了一次神奇而又魔幻的长途旅行的故事,想要知道变小的尼尔斯还会经历哪些奇幻的事情,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学习《骑鹅旅行记(节选)》。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想要学习好课文,我们首先来看课前导读吧,相信在读完了课前导读之后,同学们对这节课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又有了新的理解。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出示课件】首先请同学们看到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单:(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梳理文章脉络想一想小男孩尼尔斯经历了哪些事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 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 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 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骑鹅旅行记》节选,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学会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分析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1. 文学常识:《骑鹅旅行记》是一部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是瑞典女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 故事梗概:讲述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男孩,因为捉弄动物而被变成了一个小人,骑在鹅背上旅行,经历了许多奇遇,最后成长为一名勇敢、善良的少年。

3. 人物分析:尼尔斯、马丁、鹅妈妈等角色形象鲜明,性格各异,具有代表性。

4. 环境描写:描绘了瑞典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感受作品魅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深入剖析作品,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骑鹅旅行记》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探讨作品主题。

4. 环境描写欣赏: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5. 情感教育:结合作品内容,教育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六、板书设计1. 《骑鹅旅行记》2. 主要人物:尼尔斯、马丁、鹅妈妈3. 故事梗概:尼尔斯变小→骑鹅旅行→经历奇遇→成长蜕变4. 作品主题:勇敢、善良、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阅读《骑鹅旅行记》全书,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默写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能够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略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3)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的童真、童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激发对大自然、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

2. 生字、新词:鹅、旅、行、记、翅、膀、翱、翔等。

3. 阅读方法:速读、精读、略读等。

4. 口语表达:复述课文、讨论交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默写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主题,理解作品中的童真、童趣。

(2)学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培养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骑鹅旅行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勾画生字、新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学习成果。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阅读方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6. 口语表达训练:学生进行复述课文、讨论交流等口语表达训练。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6 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6 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6 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将了解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代表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故事梗概,感受作品中所传达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主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瑞典”、“塞尔玛·拉格洛夫”等。

2. 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主题,如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及其代表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画出重点词语。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主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

板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6 骑鹅旅行记(节选)2. 重点词语:瑞典、塞尔玛·拉格洛夫、尼尔斯骑鹅旅行记3. 主题: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2. 课堂作业: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幅插画,展现尼尔斯骑鹅旅行时的场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骑鹅旅行记》节选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激发学生对冒险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骑鹅旅行记》的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以及作品的背景。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主要内容和情节。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情节,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

6.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反思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并掌握《骑鹅旅行记》节选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学会生字词。

2. 难点: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卡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角色扮演道具。

教学过程1. 课文导入:介绍《骑鹅旅行记》的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以及作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主要内容和情节。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情节,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反思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过程。

板书设计1. 《骑鹅旅行记》节选2. 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3. 主要内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4. 生字词: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意义和用法5. 小组讨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6. 角色扮演: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 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 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鹤唳、清澄”等生字词,理解并运用“翱翔、滑翔”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抓住特点的方法,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尼尔斯骑在一只鹅的背上,跟随一群野鹅进行长途旅行的故事。

2. 课文结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描述了尼尔斯骑鹅旅行的起因、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尼尔斯的成长变化。

3. 课文主题:课文通过尼尔斯的旅行,展现了瑞典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环境,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表达方式的独特。

2.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尼尔斯的旅行,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并能够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课件,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是否读过《骑鹅旅行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 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 第二课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3. 巩固练习: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活动:学生通过写作或绘画,表达自己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解。

板书设计- 《骑鹅旅行记》- 重点词语:鹤唳、清澄、翱翔、滑翔- 课文结构:起因、旅途、成长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

2. 选做题:阅读《骑鹅旅行记》原著,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 6 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及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教学内容1. 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塞尔玛·拉格洛夫,瑞典作家,以及《骑鹅旅行记》的背景和影响。

2. 课文阅读与理解:详细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角色特点,以及课文中的生字词。

3. 课文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如人与自然的关系,勇气与责任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文文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理解故事情节。

3. 生字词讲解: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记忆字形。

4. 课文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练习: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写一篇短文,描述该角色的特点和故事。

板书设计- 课题:《骑鹅旅行记(节选)》- 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角色特点- 生字词:列表展示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复习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2. 写作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效果等。

-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还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增强责任感和同理心。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骑鹅旅行记(节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深层含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冒险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介绍《骑鹅旅行记》的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 作品内容解析:解析《骑鹅旅行记(节选)》的主要情节、角色和主题。

3. 文学手法分析:分析作品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深层含义,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

2. 教学难点:对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文学手法的准确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与作品相关的视频或图片。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重要信息和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骑鹅旅行记》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作者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3. 作品内容解析:引导学生阅读《骑鹅旅行记(节选)》,并解析其主要情节、角色和主题。

4. 文学手法分析:分析作品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5.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6.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或日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板书设计1. 作者背景:塞尔玛·拉格洛夫,瑞典作家,19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 作品内容:《骑鹅旅行记(节选)》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尼尔斯的冒险经历。

3. 文学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让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骑鹅旅行记》的其他部分,并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骑鹅旅行记(节选)(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骑鹅旅行记(节选)(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骑鹅旅行记(节选)(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学会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善良、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阅读《骑鹅旅行记》节选,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感。

2. 词语学习:学习并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3. 写作练习: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故事中的人物。

4. 讨论活动: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分享个人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学会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

2. 难点:理解文中一些深奥的词语和句子;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题和价值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投影。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并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3. 写作练习: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故事中的人物。

4. 讨论活动: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分享个人感受。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骑鹅旅行记》2. 正文:包括故事梗概,重要词语,写作技巧等。

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阅读完整版的《骑鹅旅行记》,写下读后感。

2. 写作作业: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人物,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写一段关于他的故事。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回顾教学过程,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还能通过写作练习和讨论活动,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骑鹅旅行记》教案(精选11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骑鹅旅行记》教案(精选11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骑鹅旅行记》教案(精选11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骑鹅旅行记》篇1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缰绳、黑莓、潺潺、头晕目眩”等生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建立初步印象。

3.通过插图和对部分篇章的阅读,了解书中的精彩情节,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选读精彩片段、组织交流,了解故事的趣味性,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策略1.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解决重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2.自主阅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为重点,让学生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熟悉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拓展延伸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学习者能力的培养,本文只是整本书的一个缩影,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学习阅读整本书。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分享、交流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课外阅读《骑鹅旅行记》,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相关背景;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书名叫《骑鹅旅行记》,当你们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时,你们会想些什么呢?2.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课件出示:《骑鹅旅行记》这本书的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她于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她年幼时因下肢患疾,行走艰难,主要与书籍和会讲故事的外祖母朝夕相伴,因此接触了大量的童话、民间传说等。

这部小说是她在认真研究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和规律,调查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完成的。

3.板书课题。

这篇课文节选的是原著中的一个片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一问激起千层浪,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充分有效的阅读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创新教育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6*.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尼尔斯骑鹅旅行的经历,关注人物的命运,了解尼尔斯性格特点的变化。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大家是不是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呢?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开启快乐的阅读之旅吧,等待我们的将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它是一部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著名的教育性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在瑞典有一项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书中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它就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骑鹅旅行记》,也有译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板书课题)
一本好书,背后都有一位好作者。

她的生活经历、个性情感往往和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你对她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课件出示作者介绍)
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课文中节选的是《骑鹅旅行记》中第一章节的部分内容。

快速阅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指名反馈)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尼尔斯刚被小狐仙施法后的遭遇,以及为了留下雄鹅,最后随着雄鹅飞向天空的经过。


三、感知人物
1.从节选的部分中,你认为尼尔斯是怎样的一个人?
预设1:我觉得尼尔斯是一个聪明、勇敢的人。

当他明白自己一时半会儿变不回去时,就积极地想办法,去找小狐仙讲和。

预设2:我觉得尼尔斯是一个淘气、爱搞恶作剧的人。

这里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但我从鸡、鹅、猫、牛的话语里听出来了。

预设3:我觉得尼尔斯虽然有点调皮,但也是一个善良、孝顺的人。

他看见大雄鹅要飞走,害怕家里受到损失,担心父母会伤心,所以骑到大雄鹅的脖子上。

2.从这一部分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预设1:我读出了这本书的语言很美,难怪它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请把你觉得美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好吗?)“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攀缘的厚石头围墙上,坐在那里环顾着自己的家。

……可是这地方无论怎么小怎么穷,对他来说已经够好的了。


预设2:我读出了这本书的语言很生动有趣,难怪它那么受欢迎!(对猫咪前面温柔,后面凶猛的描写,还有语言对话等等。


预设3:我读出了尼尔斯对家的眷恋。

他刚开始变成小人后,并没有想着要逃离家园,是为了留下大雄鹅才被带着飞走的。

这里把尼尔斯骑鹅旅行的起因交代清楚了。

3.如果我们要给这一部分的内容拟一个小标题,你们会定什么题目?
(尼尔斯被小狐仙施魔法、尼尔斯变成了小人儿、尼尔斯骑上大雄鹅……)
4.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①牛棚的门锁都够不到,差点开不了门。

②能够听懂动物们的语言,可以和动物们对话。

③变得很小很小,他原来在动物面前的优势都没有了,再也不敢为所欲为。

④世界变大了,尼尔斯变小了,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师:同学们真棒!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得越细,对书的理解就越深,我们的收获就会越多。

记得在有感悟的地方做好批注。

四、了解全书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了解,我们已经深深地被《骑鹅旅行记》所吸引。

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呢?要想最快、最简单地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可以怎么办?
1.根据目录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学习节选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内容来拟定小标题,现在,我们能否根据小标题来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呢?引导学生看目录了解大意。

比如:第6节鹤之舞表演大会。

这一节写尼尔斯救出黑老鼠,感动了白颧,他决定冰释前嫌和尼尔斯交朋友,并请求大雁队长阿卡一起带尼尔斯参加鹤之舞表演大会。

狐狸斯密尔想袭击雁群的阴谋被识破,最终被驱逐,森林舞会如期举行,白鹤们献上了最优美的舞蹈。

指导学生根据已有内容,猜测整个故事情节。

2.看简介,明晰主要内容。

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时,我们将梗概和精彩节选进行了对比阅读,从而很快了解了这篇名作的大概内容。

根据老师的要求,现在大家手头上都买了一本《骑鹅旅行记》,想快速地了解整本书,我们可以看简介来明晰内容。

3.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深入书本。

尼尔斯:
作品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本是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少年,他调皮、贪玩、任性、懒惰,不爱学习,对待动物和人十分凶狠。

因为对小狐仙不恭敬、出尔反尔,尼尔斯受到了惩罚,被小狐仙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

旅行路上的尼尔斯,跟着雁群看到了许多美丽迷人的瑞典自然风光。

那些巍巍高山、茫茫大河、黑黑森林、或贫瘠或富饶的土地、或雄伟或壮观的城镇,都让尼尔斯惊奇不已,在这一条前行的路上,他收获了友情和爱。

然而,这一路上,他也有孤独、无助、饥饿、寒冷的时刻,甚至还有死亡的一次又一次威胁。

阿卡:
野雁群的头雁,是个一百多岁的老雁。

她对人怀着很深的警惕,所以不愿让尼尔斯待在野雁群里。

当尼尔斯被马丁带到野雁群里的时候,她决定第二天早上就撵尼尔斯回家,可是当天晚上狐狸斯密尔偷袭了野雁群。

尼尔斯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救回了一只野雁,从而让阿卡对尼尔斯产生了信任。

五、拓展延伸
1.课后阅读全书。

2.读完书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了解了(),我积累了(),我想到了(),我懂得了()。

3.课后阅读《绿野仙踪》《格列佛游记》,感受游记类题材作品的特色。

[教学板书]
6*.骑鹅旅行记(节选)
人物尼尔斯淘气调皮孝顺
语言优美有趣
情节生动有趣
[教学反思]
这是本单元的第二篇外国名著选读,因为内容多,课时有限,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

围绕教学目标,在学习课文时,主要进行摘抄、批注式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在整本书的阅读中,引导学生根据目录的提示,构想情节,看作品简介知大意。

当然,要真正深入读进一本书,除了略读和精读的结合,还要善于思考,善于联想,善于发现问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