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分析
中国生态建设的成就
中国生态建设的成就如下:1. 森林覆盖率大幅增长: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中大力推进植树造林,使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幅增长。
现在,中国的森林面积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这对维护生态平衡和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利设施、整治河道等,中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水资源,还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
3. 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中国拥有广阔的草原地区,这些地区在过去曾经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现在,中国政府加强了对草原的管理和保护,实施了禁牧和轮牧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草原生态。
4. 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取得进展: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气候调节、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力度,建立了多个湿地保护区,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5.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中国政府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对生态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中国政府加强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提高了环境监测和治理水平。
通过加强监管、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措施,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7.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中国政府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包括推进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8.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
这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
9. 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生态环保合作与交流,与多个国家签署了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
谈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引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问题一:环境污染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在工业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方面。
工业污染工业发展过程中,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
大量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中,导致空气、水体和土壤受到严重破坏。
水污染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等方面。
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过度造成了农田和水体的富营养化;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城市生活垃圾未经分类处理,也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
工业排放中的煤烟、尘埃和二氧化硫等物质,以及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
问题二: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我国生态系统退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森林覆盖率下降、湿地面积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
森林覆盖率下降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我国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
这不仅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问题。
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保护水源、调节气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湿地面积逐渐减少。
这不仅导致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还威胁到了许多湿地生物的生存。
生物多样性丧失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捕捞等原因,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问题三:环境治理手段不够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环境治理手段仍然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
2024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范本
2024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范本一、工作回顾2024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下面将对该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详细总结,以便提供经验和教训。
1.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突破在2024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各级政府加强了环境管理,推行了严格的环境审核制度,对于排放物进行全面监测。
同时,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对违法企业进行了严厉打击。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2. 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成效2024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
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和草原治理等措施,恢复了一大批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态资源。
3. 生态保护意识提升2024年,我们着重加强了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的生态教育工作,培养了广大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4. 绿色产业发展壮大2024年,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蓬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通过激励措施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并且培育了一批以低碳、环保为主导的新兴产业。
同时,绿色产业链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1. 控制污染还不够彻底尽管我们加大了对排放物的监测和执法力度,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的情况。
对于这些违法行为,我们应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2. 生态修复工作亟待加强虽然我们在生态修复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得不到有效的修复的问题。
我们应加大投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提高修复工作的效果。
3. 绿色产业发展亟需创新绿色产业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对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绿色产业的竞争力。
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总结汇报
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总结汇报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绿色发展的目标,并明确了要进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下面就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汇报。
一、理念与目标明确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发展方式。
我们明确了发展生态文明的理念,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同时,我们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绿色生活。
二、制度体系完善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坚持以法治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
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我们加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包括建立了生态文明目标评价体系、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环境评价体系等。
三、政策措施得力在政策措施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等。
其次,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生态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
再次,推动绿色发展,鼓励采用清洁能源和绿色生产方式,加大环境技术创新力度。
四、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在宣传教育方面,我们加大了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
通过推出系列宣传片、举办主题活动、开展学校、企事业单位的环保教育等,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特别是在网络宣传方面,我们加强了互联网生态建设,有效推动网络舆论引导。
五、示范项目建设有力在示范项目建设方面,我们大力推进了一系列生态示范项目,如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生态修复等。
通过这些示范项目的建设,有效推动了生态文明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技术创新。
六、进一步挖掘潜力在深化改革方面,我们面对的问题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
新中国7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7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新中国7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认为,这其中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和经验。
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了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力度。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严格限制排放标准,采取了众多有效措施,显著改善了空气质量。
中国还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努力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减少了环境恶化的势头。
中国在生态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着力建设国家公园体系,有效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不断完善,各级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立法,加大对违法破坏自然保护区的打击力度,形成了有效的生态保护法律制度和执法机制。
中国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出台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中国还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逐步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中国还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了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得益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共同行动,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合力。
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企业规范生产,鼓励发展绿色产业。
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环保公益事业,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这种全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
要继续巩固和拓展过去的成就,并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借鉴70年来的宝贵经验。
具体来说,应该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立法。
还需要加强环保科技创新,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成熟和应用。
还需要建设全民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培养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态度。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分析作者:徐晓航来源:《学理论·下》2017年第02期摘要: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其中,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在国家层面明确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地位;在地方层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纳入地方发展格局。
但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在一些具体的制度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梦,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越发紧迫和重要。
关键词:生态文明制度;成就;问题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016-02生态文明制度是指在全社会制定或形成的一切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引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规定和规则的总和,其表现形式为正式制度(原则、法律、规章、条例等)和非正式制度(伦理、道德、习俗、惯例等)[1]。
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通过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解决好生态建设中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解决好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问题,而解决这些关系问题则需要依靠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一)国家层面:明确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预示着我们国家将迎来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局面。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国家现代化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态文明制度能有效规范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降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为了追寻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不顾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匮乏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2篇)
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引言:自____年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全面总结____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措施,特撰写本文。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力图为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生态环境保护____年,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各地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煤炭消费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明显减少。
水环境保护方面,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水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加强了河湖水质监测和排污口监管,水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各地积极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和污染治理工作,致力于打造生态良好的农田和生态保护区。
然而,____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上仍存在“表面文章”,只注重整治和治理污染现象,忽视了源头控制和根本治理;其次,在环境管控方面存在一些盲点和漏洞,一些城乡边缘地区的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此外,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二是加强环境监控体系的建设,完善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管手段,加强对边缘地区的环境管理;三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四是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二、资源利用____年,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在能源资源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在矿产资源方面,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力度,提高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在农业资源方面,我国继续实施高效节水农业措施,通过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方式,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但是,____年的资源利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03
5
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增 强
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增强
01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 共同关注的焦点
02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积 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这种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推03ຫໍສະໝຸດ 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进一
步推动了中国的绿色发展进程
6
结语
1 总的来说,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 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历史性成就
3
全球生态治理贡献突 出
全球生态治理贡献突出
1
中国不仅在国内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在全球生态治理中发挥 重要作用
通过参与全球气候谈判、推动《巴黎协定》等国际合作,中国展现 了大国担当
2
3
同时,中国还积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这 些国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进一步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 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 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 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 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 伐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 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在新时代, 其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 数人的付出和努力,以及国家对 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战略 规划
结语
2
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质 量的持续改善上,也体现在绿色 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全球生态 治理的贡献突出、生态文明制度 体系的更加健全以及生态文明建 设合力的增强等方面
3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政府
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4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自1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树立起了新的典范。
首先,我国通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法,强化了环境治理力度。
从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到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管,再到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我国取得了显著成效。
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率明显提升,大气、水域和土壤污染治理不断加强,一系列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其次,我国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通过创新技术和产业模式,我国逐步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产业。
同时,我国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大幅度削减了环境污染物排放。
绿色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减少了环境压力,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动生态保护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为贫困地区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以生态修复、生态移民和生态产业为主要手段,我国通过综合治理,打破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循环的困境。
同时,生态扶贫项目的实施也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有效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
最后,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通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念,我国在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我国还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了全球生态治理的合力。
总之,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无论是在环境治理、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扶贫还是全球生态治理方面,我国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这些成就不仅造福了中国人民,也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继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关注和重视的重要领域。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矛盾,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荒漠扩张、水资源严重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速进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和法规,逐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引导各地区不断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在全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包括修订和实施了重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有效保护了国家的生态环境。
中国加大了对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
不断完善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强化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严惩力度,确保了环境违法行为的公开、透明和严惩,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得国家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也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在国际层面上,中国也积极参与了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多次承诺并履行了减排目标,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关于文明生态建设工作的总结8篇
关于文明生态建设工作的总结8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文明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次总结将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工作回顾1. 政策制定与实施过去一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明生态建设的政策,包括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环境保护法规等。
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推动文明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 生态环境治理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进展。
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对污染企业的整治,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普及。
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3. 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是文明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一年,国家加强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和普及,通过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生态文明主题活动等方式,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同时,学校和社区也积极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 绿色生活方式的推广绿色生活方式是文明生态建设的重要体现。
过去一年,国家积极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
通过开展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行动,引导公众养成绿色生活习惯。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1.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环保政策重视不够,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此外,监管机制不完善也制约了政策执行力的提升。
2. 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加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生态环境治理难度不断加大。
一些地区的环境问题依然严重,污染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同时,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也增加了治理难度。
3. 生态文明教育亟待加强尽管生态文明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些学校和家庭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环保意识淡薄。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分析生态文明制度是指在全社会制定或形成的一切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引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规定和规则的总和,其表现形式为正式制度(原则、法律、规章、条例等)和非正式制度(伦理、道德、习俗、惯例等)[1]。
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通过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解决好生态建设中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解决好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问题,而解决这些关系问题则需要依靠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一)国家层面:明确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预示着我们国家将迎来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局面。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国家现代化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态文明制度能有效规范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降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为了追寻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不顾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匮乏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制度确立后就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行为依据,哪些行为是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做的,不是某些人的主观判断,而是法律和制度规定的。
在有章可循的前提下,人们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其次,生态文明制度能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总体上来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原因在于资源环境问题不仅与自然原因及社会发展阶段有关,更是与法制和体制机制等制度因素息息相关。
生态文明制度是一种具有长远眼光的制度安排,具有长期性、方向性和战略性。
并且,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也是基于可操作的历史阶段的层面,并指向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
本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生态环境现状入手,介绍了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政策措施以及取得的成就。
同时也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章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未来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新中国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里程碑事件、政策措施、成就、挑战、展望、成功经验、总结。
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政府与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需要上,更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态环境的现状并不容乐观,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亟需得到有效治理和改善。
只有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才能推动国家建设和民众福祉的全面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凸显无疑,唯有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并积极应对生态环境挑战,方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态环境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相当艰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许多工厂和矿山直接排放废水、废气,污染了周边的土壤和水源,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工程、公路和铁路建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许多植被被砍伐,湿地被填埋,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成就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成就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国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通过严格的排污标准和环境监测,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我国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了能源结构的优化。
我国在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们积极推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了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同时,我们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加强了对退化湿地、沙漠化土地等的治理,恢复了大量的生态系统功能。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生态环境。
我国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了生态产业的发展。
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
同时,我们鼓励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
这些措施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履行了应尽的国际责任。
我们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
同时,我们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推动国际环境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
这些成就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面对新的环境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法治建设和政策落实,加强教育宣传和公众参与,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只有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新中 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也为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
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让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
曾经的荒漠地区逐渐披上了绿装,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比如三北防护林工程,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建设,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改变了大片地区的生态面貌。
在水资源保护和治理上,我国采取了严格的措施。
加强了对江河湖泊的水生态保护,实施了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许多曾经污染严重的河流湖泊重新恢复了生机。
比如太湖的治理,通过关停污染企业、加强污水处理、改善周边生态等一系列措施,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
同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成果斐然。
建立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家园。
大熊猫、朱鹮等濒危物种的数量得到了增加,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
过去,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造成了能源的低效利用。
如今,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规模不断扩大,风力发电场在各地纷纷建成,水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
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步上升,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我国下了大力气。
加大了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通过控制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等措施,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许多城市曾经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如今已大大减少,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
对于水污染的治理,严格限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了土壤修复工程,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和土壤生态安全。
生态文明思想情况汇报
生态文明思想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共识。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下面,我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汇报。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全面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同时,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首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各项生态环境指标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
其次,生态保护红线得到有效落实,生态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再次,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生态环境意识明显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日益增强。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共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首先,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不力。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够,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短缺。
再次,生态环境治理效果不明显,一些地方和部门生态环境治理效果不佳,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缓慢。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不够重视,生态文明理念宣传不足。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展望。
展望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经验与展望作者:秦书生,王新钰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02期[摘要]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围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政策规范和环境管理体制三个主要方面精准发力,环境立法逐步走向健全,环境政策规范不断完善,环境管理和执法效能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取得了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垂直管理与统一监管相结合、坚持刚性约束与多元激励相结合等若干工作经验。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仍需在制度内容丰富完善、制度整合衔接和制度执行落实等方面持续发力,协同推动生态文明制度的效能充分释放。
[关键词]生态文明制度;环境法制建设;环境政策规范;环境管理[中图分类号] D64;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1763(2024)02-0001-08Achievement,Experience and Prospect of China’s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QIN Shusheng, WANG Xinyu(School of Marxism,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110169, China)Abstract:During the past decade in the new era, China has made great efforts in three main aspects: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environmental policy norm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law enforcement efficiency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ome working experience has been gained, such as adher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top-level design and grassroots practice, overall promotion and key breakthroughs,vertical management and unified supervision, and rigid constraints and multiple incentiv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make continuous efforts in enriching and perfecting the system content,integrating and connecting the system, and implementing the system, so as to jointly promote the full release of the efficiency of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Key words: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olicy norm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制度是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设立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一系列原则、规则、程序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序言1、生态文明的内涵在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概念和规定性存在不同的看法。
生态文明是天人关系的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祌文明与政治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涉及体制文明、认知文明、物态文明和心态文明.在发展中保护环境,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关联,强调一个“合”字。
环境与经济的真正融合才是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观。
体制内的环境、经济、生态、文化四者共同组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财富是形,健康是神,文明则是本。
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本抓起,促进形与祌的统一。
弘扬生态文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重建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生态文明即生态环境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较强的生态意识、完善的生态制度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概念的主要内涵,是心态平衡、物态平衡和生态平衡.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某一区域地理中,建立起以心态平衡、生态平衡和物态平衡为基础的高度信息化的新的社会文明形态。
生态平衡、物态平衡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与条件,心态平衡是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态体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与中国现实国情相联系的生态文明观,其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第一,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的主要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首先,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井同发展的体制;其次,从分配制度来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最后,从资源配置来看,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第二,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等|A|容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67D'','- ;+)F03P:')4D2+342)* /*012)30456D2*5+*M!??$?@AQD0*+
! !!=2)-.")<()0*M4D2R+34E27+E20*4D2*2S 2)+QD0*+D+3 P+E2M)2+42--')430*4D)22 P+0*+3R2743 2*10)'*P2*4+,,2M03,+40'*D+3G22*M)+E(+,,50PR)'12E2*10)'*P2*4+,R',075*')P3D+12G22*7'*40*('(3,5 0PR)'12E2*10)'*P2*4+,P+*+M2P2*435342P +*E,+S 2*-')72P2*42--0702*75D+12G22*7'*40*('(3,50PJ R)'12E9T2P+)C+G,2+7D0212P2*43D+12G22* P+E20*7'*34)(740*M4D235342P '-27','M07+,7010,0U+40'*9 6'P2S')C0*M2FR2)02*72D+3G22*M+0*2E3(7D+3+ED2)0*M4'4D27'PG0*+40'*'-4'RV,212,E230M*+*E M)+33)''43R)+74072'12)+,,R)'P'40'*+*EC25G)2+C4D)'(MD312)407+,P+*+M2P2*4+*E(*0-02E3(R2)10J 30'*+*E)0M0E7'*34)+0*43+*EP(,40R,20*72*401239W'R)'P'424D27'*34)(740'*'-4D235342P'-27','M07+, 7010,0U+40'*0*4D2*2S2)++*E*2SB'()*250403340,,*27233+)54'P+C27'*40*('(32--')430*2*)07D0*M+*E R2)-2740*M4D235342P7'*42*40*42M)+40*M+*E7'**2740*M4D235342P+*E0PR,2P2*40*M4D235342P3'+3 4'B'0*4,5R)'P'424D2-(,,)2,2+32'-4D22--0702*75'-35342P'-27','M07+,7010,0U+40'*9 ! !>%6<1-/235342P '-27','M07+,7010,0U+40'*2*10)'*P2*4+,,2M+,35342P 7'*34)(740'*2*10)'*P2*4+, R',075*')P32*10)'*P2*4+,P+*+M2P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分析
生态文明制度是指在全社会制定或形成的一切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引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规定和规则的总和,其表现形式为正式制度(原则、法律、规章、条例等)和非正式制度(伦理、道德、习俗、惯例等)[1]。
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通过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解决好生态建设中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解决好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问题,而解决这些关系问题则需要依靠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
(一)国家层面:明确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预示着我们国家将迎来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局面。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国家现代化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态文明制度能有效规范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降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为了追寻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不顾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匮乏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制度确立后就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行为依据,哪些行为是应
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做的,不是某些人的主观判断,而是法律和制度规定的。
在有章可循的前提下,人们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其次,生态文明制度能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总体上来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原因在于资源环境问题不仅与自然原因及社会发展阶段有关,更是与法制和体制机制等制度因素息息相关。
生态文明制度是一种具有长远眼光的制度安排,具有长期性、方向性和战略性。
并且,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也是基于可操作的历史阶段的层面,并指向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需要用制度进行公平、公正、有效的裁决与规范,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最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身体力行推进环境与发展工作。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先后加入多个世界性环境保护组织,签订了多个协议,参与多个国际环境公约,在世界环境与发展领域影响不断扩大。
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责任向全世界彰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形象。
与那些进入21世纪便发生一连串的债务危机、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危机、生态环境危机的发达国家相反,中国越来越对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特别是制度充满自信。
作
为一个率先启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也预期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检验、调整、增强自身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永续方向发展。
(二)地方层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纳入地方发展格局国家层面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规划,主要是以概念性、原则性为主。
各个地方的规划,主要是在国家规划所设定的框架内,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的较为具体的方案。
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政策,说到底还是要靠具体的各个地方来落实。
地方在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自然保护区、生态研究机构、环保组织等方面的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中央和地方的通力合作与努力,不断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积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经验,才能最终形成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
经过长期粗放型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已经付出惨痛代价。
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一些省、市、县等地方政府开始探索改革、修复的发展方式,进行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探索。
生态文明是多样性与整体性价值的有机统一,各地方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态文明建设也呈现出多样性。
福建晋江立足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导向,根据自身条件和特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
通过创新领导组织机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通过创新治理污染
机制,创设生态水域治理“河长制”、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等,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此外,还通过创新公众参与机制,有效激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力[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个不可忽视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还非常不完善,不管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都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存在主导性、基础性和主体性三个方面的制度问题。
(一)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和生态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我国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政府管理机制不健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成效,主要表现为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和生态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长期以来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强调经济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往往过于注重GDP的增长。
有些地方政府不仅仅满足于达到中央制定的经济发展指标,而是想方设法去超越它们。
甚至,为保护地方经济利益而变相执行中央的环境和资源政策。
许多地方污染大户是地方财政的纳税大户,政府公权力环境保护者的角色很容易蜕变成环境污染者保护伞的角色。
但是这种唯GDP论忽视了自然资源的消耗程度与环境污染的损害程度。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与干部选拔任用相脱离。
对领导干部在生态保护和发展上的工作不够重视,将会直接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无视地区生态现状,而盲目投资经济项目,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投资额度高,投资期限长,投资见效慢,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需要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由于干部具有一定的任期,生态文明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导致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短视行为,在环境治理上多是重标轻本。
有的领导干部只注重在一地区任职期间的政绩,忽视长远的经济发展后果。
有些责任人在严重的环境事故发生后,受到的法律责任追究不够严格。
责任追究制度的不健全,阻碍了政府生态职能的实现。
(二)生态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备
与其他制度相比,生态法律制度在整个生态文明制度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基础性作用。
但是当前我国生态法律法规制度却不完备,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颁布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形成了一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但是综合多、专门少,标准低、要求宽,可操作性不强,并且法律制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缺乏约束力和强制力。
除了2015年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以外,很多环保法律都是多年以前颁布的,有些法律内容陈旧,已经不能适应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现行环保法律主要是以环境污染防治为主,而涉及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损害赔偿、生态修复和责任追究等具体领域的生态文明法律还没有出台;有些法律规定在内容上过于简略、笼统,原则性强,弹性条款多,又缺乏配套的文件,缺乏可操作性。
有些环保法规多强调行政管理手段,缺乏行政指导、经济刺激等弹性措施
规定。
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无法可依和有法难依的问题。
另外,我国农村地区更是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染的区域转移,加快制定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越发重要。
(三)生态文明建设公众监督和参与机制不完善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急需公众行为能力的支撑,但是我国公众力量在环保上的主体性作用未得到充分重视。
由于环境执法监管制度不完善,使得环境行政执法难以做出必要的、及时的回应。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相关法律规范也不明确,造成操作困难。
这些都导致了民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会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影响政府公信力,形成恶性循环。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之上,社会和公众的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生态教育程度和生态信息得到了迅速提高。
但是,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参与程序、途径和方式也不明确,参与程度不高,参与领域窄。
总体上,我国公众参与层次是比较低的,属于在政府倡导下的配合型参与。
这种政府“倡导型”公众参与的缺点就是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当政府决定实施某一环保政策时,公众就会被组织起来进行广泛(表面上)的参与;一旦政府没有动力或资金实施该政策时,这种所谓的“公众参与”马上处于瘫痪状态[3]。
随着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不仅有了环保意识,还迫
切想要通过自己的行动保护环境,于是民间环保组织应运而生。
这种民间环保组织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为环保组织的成员来自各种行业,因此能更好地网罗社会资源。
最重要的是环保组织成员有保护环境的共同诉求,能更好地采取统一行动。
但是与环保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发育不够成熟,受资金、参与能力的影响,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很好地发挥组织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光.再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J].环境保护,2012(23):19.
[2]贺东航.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及制度创新的晋江经验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2):74.
[3]张瑞,秦书生.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建构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