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四 地球的运动 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合集下载

谁先迎来黎明 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执教:舟山市定海小学袁优红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

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2、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3、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2、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世界时区图一张。

《谁先迎来黎明》优质教案

《谁先迎来黎明》优质教案
3.通过对“世界时区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北京、巴黎和纽约这三个城市现在具体的时间。下面,让我们来猜推测下,这三个城市的小朋友可能在做什么?
(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
最后,就让我们把这几天所学到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地球的形状
自转的证据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
球形
傅科摆
自西向东(逆时针)
24小时(一天)
板书
请把你们组转动地球仪的方向在地球仪上用箭头画出来?
我们组发现,先迎来黎明。
(三)认识地球自转的方向:
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2.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
3.阅读教科书P80页。
4.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
A猜测谁先见到太阳?
B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2.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上面两种转法,哪一种像钟表指针的转法,因此,把自西向东叫逆时针,自东向西叫顺时针。
模拟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录单
课堂评估
1.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即逆时针);
2.学生是否知道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3.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4.从作业情况分析课堂教学成效;
5.课外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度。
A图中的每一种色块代表一个时区。“0”代表零时区,零时区以东为东区,零时区以西为西区。北京所在版图的颜色与东八区的颜色相对应,所以北京在东八区。——那纽约、巴黎、东京都在哪个时区?——请学生找一找,然后说一说。

五年级科学下《四 地球的运动 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课件_2

五年级科学下《四 地球的运动  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课件_2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太阳的东升西落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地球的自转,使我国不同地方迎来黎明的时间是不同的,越靠东边的地方越先迎来黎明。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对运动,能发现地球自转的准确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到天体运动规律需要从多角度寻找证据,体会到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方向相反,即自西向东,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相对运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发现问题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看看通过这段视频,你能不能知道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在北京时间的什么时候开始的?2、师:为什么两个地方的时间会不一样呢?你觉得是怎么回事?(时差)3、师:你说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时差。

我们说,因为地球在自转,所以太阳照射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地区就存有着时差。

那我们中国用的都是北京时间,同处在中国的不同城市,他们看到太阳的时间一样吗?出示课件中国地图4、师:我们来看一看,这是一幅中国地图,那我们认地图的方位一般是怎样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天我们也暂时规定教室里的方位和我们所认的地图方位一致。

我们把同学们的左手边规定为我们的西面,右手这个边规定为东面。

那这样一幅地图,谁能最快最准确帮我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5、那我想请你们思考一下,这两个城市,一个位于我国的东面,一个位于我国的西面,你觉得这2个城市每天看到太阳的时间一样吗?你认为它们谁会先迎来黎明?小组商量一下,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课题;谁先迎来黎明]【板书:谁先迎来黎明】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师:那你们的想法是否准确呢,我们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9页,看看这个实验我们应该如何来做。

(请一位同学来陈述自己认为应该怎么做。

)模拟实验:老师指导一小组六名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圈模拟“地球”,示范实验。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谁先迎来黎明》一课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中的第四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探究的重点。

本课是在基于学生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亲身模拟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和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从而解决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及它们之间的日出相差几小时等问题。

学情分析前面学生已经探究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规律,老师也让学生事先收集地球的自转形成等方面的信息并交流,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课堂上利用模拟游戏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了对有关谁先迎来黎明现象的浓厚兴趣。

虽然我们是农村小学,但本节课所需的教具我校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

教法:由于学生刚学完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对地球的自转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启发式教学法。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通过相对运动推导地球自转方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推理力。

通过模拟实验、联系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等多种途径和方法,理解相对运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亲身模拟游戏理解相对运动,从而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

难点:通过分析地球自转现象,探究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差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有5张“北京(东)”、“乌鲁木齐(西)”字样卡片;5张“太阳”图片;跟地球自转有关的书籍;有关时差的录像资料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地球自转的信息。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播放一段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的视频(2014年6月12日下午5点在巴西举行世界杯开幕式,此时是北京时间6月13日的凌晨4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变化,世界各地都会同一时间迎来黎明吗?(生质疑)3、课件展示:让学生看地图并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地方;说一说它们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板书:北京(东)乌鲁木齐(西)4、再让学生猜测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教科版科学五下4.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4.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4.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一节科学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日出日落,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球自转这一方面,可能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自己发现地球自转的现象,从而达到理解地球自转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日出日落。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日出日落。

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地球自转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日出日落的现象,自己发现地球自转的规律。

2.实验法:通过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地球自转模拟实验器材。

2.学具:观察日记本、画笔、彩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出日落的现象,让学生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的规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地球自转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的过程,加深对地球自转现象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地球自转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日出日落,以及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四 地球的运动 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课件_2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四 地球的运动  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课件_2

乌鲁木齐
北京
温馨提示
1.将地球仪放在桌上 不移动位置 ,用手电筒照 射地球仪,手电筒的 位置也不动 。
2.缓慢转动地球仪,注意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
谁先迎来黎明。
按逆时针(自西向东) 方向转时, 北京先迎来黎明;
按顺时针
方向转时,
乌鲁木齐(先自迎东向来西黎)明。
由于地球是 逆时针 旋转的,根据相对运 动的原理和模拟实验,我们在地球上看到 太阳是从 东 边逐渐照到 西 边,所以,地 球上越是靠近 东 边的地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国 际 日 期 变 更 线
西

乌鲁木齐 兰州北京ຫໍສະໝຸດ 天津昆明宁钓波鱼岛
海口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柏林 北京
乌鲁木齐
纽约
北京比乌 柏 纽鲁林约木早齐约早713个约个小2小个时时小迎迎时来来迎黎黎来明明黎明
宁波
北京时间 8:00
德国柏林
宁波
北京时间 8:00
美国纽约
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
地球的形状 自转的证据 自转方向 自转周期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

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2、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3、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2、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世界时区图一张。

教师准备:世界时区图一张、转椅一把、课件。

教科小学科学五下《4.4、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教科小学科学五下《4.4、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探究北京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为什么两地黎明的时间不同?2.知道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及其意义。

3.知道地球上各国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及原因。

【教学准备】地球仪、带有经纬网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1.引入。

(1)出示带有经纬网的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北京、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

(2)小组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①一天中,这两个城市谁最先迎来黎明?学生根据地球自转的原理进行推理,并说出推理的根据。

②通过世界时区图,先查阅出北京、乌鲁木齐所在的经度位置,再算出这两个城市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

2.认识“北京时间”。

(1)结合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我国国土最东境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经135度05分),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度附近)。

东西距离5200千米,跨经度将近62度。

在世界标准时区中,分属东五区至东九区的5个时区。

如果每个时区都用各自时区的区时,你认为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哪些麻烦?全国各地是否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时间?(2)你在收音机或电视中听到过报时吗?报的是什么时间?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时间?3.地球上各国的新年钟声会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1)出示带有经纬网的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北京、巴黎和纽约这三个城市。

(2)小组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①一天中,北京(东八区)和巴黎(东一区)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②一天中,巴黎和纽约(西四区)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③一天中,北京和纽约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3)北京、巴黎和纽约这三个城市中哪一个最先敲响新年的钟声?为什么?4.拓展。

你听说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吗?你读过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吗?为什么书中的主人公最终还是赢得了那场胜利?。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一、引入学习:
2、思考: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活动二:二、模拟实验:
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活动三:三、认识相对运动:
2、回忆: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汽车后退时,车窗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
3、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
活动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2、出示世界时区图,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所在的时区。
学习
目标
4、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5、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探究
问题
谁先迎来黎明
应用
作业
观察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
文化
阅读
理解相对运动。
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活动三:三、认识相对运动:
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3、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
4、阅读教科书P80页。
5、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
活动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1、问题: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阳呢?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学科
科学

人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四 地球的运动 谁先迎来黎明》公开课教案_2

人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四 地球的运动  谁先迎来黎明》公开课教案_2

一、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一课来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四课。

本节课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实行教学的。

本课是在前三课特别是理解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地球的运动,即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以及由此引起的时间上的差异的探究。

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中间课程,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继续学习探究本单元的后续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包括见识经历过各种生活现象,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昼夜现象、四季现象等,对于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心。

经过几年的科学教育,学生在想象、分析、概括、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水平均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相对运动、天体运动现象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困难。

三、设计理念:通过设计有层次、有逻辑的活动实行思维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用相对运动的特点来推测地球的自转方向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在这个板块,我设计了有层次的逻辑思维训练内容协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相对运动的特点,从而能够借助“太阳的动升西落”来推测地球自转方向。

我设计了直线型和圆周型的相对运动体验活动。

在直线型相对运动中,先用车往前开找出直线型相对运动的特点。

接着,请孩子们使用该特点推测车往后开时应该看到的场景。

这是一种思维训练。

接着让全体学生体会圆周型相对运动的特点——这是理解地球及其周围天体相对运动关系的基础。

通过让每个孩子自转体会相对运动的方向,为推测地球的自转方向做好铺垫。

有了这些有层次感的活动以及创设的持续地思辨的过程,学生使用逻辑推理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就比较容易了。

四、教学目标(一)明确科学概念:1.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详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详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详细教案《谁先迎来黎明》说课材料(一)设计特色《谁先迎来黎明》是教科版5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

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同时照亮地球的一半区域,知道昼夜交替的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太阳是颗恒星,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是基本不变的。

同时同学们初步具有一定的宇宙空间想象能力,能够想象自己跳到地球以外的空间视角去观察。

《谁先迎来黎明》是在前三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地球的运动,即地球自转的方向以及由此引起的时间上的差异。

通过对教材和本单元相关知识的研究,我发现谁先迎来黎明不仅决定于地球自转的方向,还必须基于人为的规定。

同时人为规定是讨论时区、时差等问题的基础。

因此人为规定必须在本课明确提出。

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中我有了这样的设计。

一、选择合适的城市,通过对城市的两两比较引发研究,贯穿整堂课。

教材上提到的可供研究城市有乌鲁木齐、北京、巴黎、伦敦、纽约,而我只选择了三个城市:成都、北京、纽约。

通过“北京和成都谁先迎来黎明”引起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研究;通过“北京比成都早几个小时迎来黎明”引起对经线、时区的关注再通过“成都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引起同学们认识到人为规定的必要。

选择成都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我们居住的城市就是成都,对于孩子来说有亲切感。

2、成都在北京的东边,两个城市恰恰处于两条相邻的经线上,学生很容易算出两个城市间相差1个小时,能快速理解时间和经线互相对应的关系。

3、成都与纽约这两个城市刚好在地球的相对面,在“谁先迎来黎明”这个问题上产生矛盾,从而引发对人为规定的思考,意识到仅仅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不能解决谁先迎来黎明这一问题,引出东经180°(国际日期变更线所在的经线的思考)二、通过设计有层次、有逻辑的活动进行思维训练,突破难点用相对运动的特点来推测地球的自转方向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在这一板块,我设计了有层次的逻辑思维训练内容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相对运动的特点,从而能够借助“太阳的动升西落”来推测地球自转方向。

五年级科学下《四 地球的运动 谁先迎来黎明》公开课课件_2

五年级科学下《四 地球的运动  谁先迎来黎明》公开课课件_2

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

2、较为全面的理解地球仪中的相关信息,理解地球时区的划分情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实验,理解地球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先后情况。

2、培养通过阅读结合观察总结信息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在小组共同探究中获得获取新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教学难点:理解时区的划分【教学过程】时间分配设计意图?课前活动(5分钟)学生任务:1.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所在的位置并贴上五角星2.在地球仪上找出乌鲁木齐所在的位置并贴上圆3.北京位于乌鲁木齐的哪个方位?乌鲁木齐位于北京的哪个方位?在它们的左侧分别贴上它们的方位关系(东或西)(2分钟)师:通过课前的小活动,大家对地球仪和北京与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呢?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模拟实验(15分钟)学生模拟实验明确模拟实验的任务和注意点,为实验顺利展开奠定基础新课教学——探究地球自转方向(10分钟)师:到底北京先迎来黎明还是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实际我们只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地球的自转方向师:地球的自转方向你们认为是怎么样的?有本节课的主题直接且自然地把问题指向了本节课的重点——地球的自转方向?学生各抒己见师:你们能否找找证据来说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引导学生联想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师:为什么太阳的东升西落能够说明地球自西向东转?为什么方向相反?生活中有类似的实例吗?学生如果想到请学生解释,如果想不到,请一个学生上前演示——他往一侧走动,同学观察到他往哪边动,他观察到同学们往哪里运动?演示结束后,让学生举例身边是不是还有类似的例子,并展示视频再次观察事物的相对运动。

最后再结合到太阳的自西向东能够推测出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

?让学生体验感受物体的相对运动,能够加深他们对相对运动的理解并能结合到地球的自转新课教学——理解时区划分(5分钟)师:我们已经理解到了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造成了地球的东边地区比西边地区先迎来黎明?世界能使用相同的时间吗?展示小资料,让每个小组根据小资料完成学习单上的相关题目。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上不会很吃力。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执教:旌阳区北街小学冯秀川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这是有一定难度的。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实验、联系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等多种途径和方法,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这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运动。

四、教学准备:课件;写有“北京(东)”、“乌鲁木齐(西)”字样的卡片;“太阳”图片;一个大地球仪。

小学科学24《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小学科学24《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小学科学24《谁先迎来黎明》(教案)谁先迎来黎明(教案)引言: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学习有关地球与天空的知识,如太阳、月亮和星星等天体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并探究日出和日落的原理。

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2. 掌握日出和日落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科学思维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月亮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2. 日出和日落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地球仪、模型或图片展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相对位置。

2. 实验材料:手电筒、半透明球体、书本或其他小物件作为地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太阳和地球运动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来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引导学生思考一下问题:- 太阳是什么?- 地球是什么?什么是地球的形状?- 太阳和地球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2. 概念引入(1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或图片,教师讲解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包括:- 太阳是一个恒星,是地球的热源。

- 地球是一个行星,是人类生活的家园。

-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旋转。

3. 实践活动(30分钟)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半透明球体,并提供一只手电筒。

学生们将手电筒放在球体的一侧,使其成为“太阳”。

请学生模拟地球的运动,围绕“太阳”旋转,同时,观察球体上是否出现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互相讨论。

4. 讨论与总结(20分钟)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为什么地球会有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是否一样?- 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是否受什么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就观点展开讨论。

5. 小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以下要点:- 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所以会出现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五年级科学下《四 地球的运动 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教案_2

五年级科学下《四 地球的运动  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教案_2

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前三课特别是理解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地球的运动,即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以及由此引起的时间上的差异的探究。

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理解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相对运动来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注重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中间课程,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继续学习探究本单元的后续内容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包括见识或经历过地球上出现的各种天体现象,如太阳、月球、星体的东升西落现象、昼夜现象、四季现象等,对于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心。

大多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科普类书籍等途径,掌握了一些相关地球和宇宙领域的知识,但还不能成为系统的知识。

经过几年的科学教育,学生在想象、联想、分析、概括、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水平均已得到了不同水准的提升,能发现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能自主构建初步的科学概念(即使有的不一定完整,有的不一定准确)。

地球和宇宙领域是小学科学课程比较难教内容,其中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相对运动、天体运动现象等都比较抽象,学生因为已有的经验和形成的理解,往往会顽固地拒绝接受原本是运动的物体要人为地定为静止不动,大多学生在理解过程往往会有困难。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五年级下册关于“地球的运动”一单元中的内容。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的自转造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知识的探索,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探究之重点。

本课时内容分四部分完成:1、设问:谁先迎来黎明?2、实验推断:迎来黎明的先后与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关。

3、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

4、认识世界的时区。

二、学情分析:现在的小学生,通过电视媒体已经对地球、宇宙等天文词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深入探究这些知识时他们也不会吃力,并且关于运动相对性的知识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各科知识中都有过学习,但是在理解地球是逆时针自转还顺时针自转时就出现了问题:学生看着地仪自上而下很容易得出地球是逆时针自转的,但当他们面朝北看着天上的日月星辰自东向西运动,就会得出地球是顺时针自转的,因此,关于这一误区老师必须给学生解释明白:观测点的方向或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会不同。

我们观看地球仪时从上向下看,根据上北下南的地理坐标,也就是说我们是面朝南去看地球的,因此当学生在现实中比划地球自转方向时,一定要让学生面朝南去做,也就相当于你站在地球的北上方,这样就不会混淆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宇航员在南半球的上空面朝北看地球是顺时针旋转的原因所在了。

三、教学目标:1、能根据天体从东到西的运动现象,推断出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转的方向。

2、理清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明确经度与时差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认真分析的能力;养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习惯。

4、感觉祖国幅员辽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教学难点:明白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方向为何为逆时针方向。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提问设疑,模拟实验,小组讨论,观点陈述。

六、教学准备:一个大地球仪,写有“太阳”、“北京”和“乌鲁木齐”字样的3张卡片,世界时区图,学生实验记录单54份,手工风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理解。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

2、难点:学生对模拟实验的设计、及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准备:
给每小组学生准备:小灯泡;地球仪;课件:北京迎来黎明的视频、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播放北京迎来黎明的新闻视频,请同学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自然现象?
(设计意图:巧妙解决课题中黎明的概念问题)
2.提出问题:此时,我们的邻国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也在同时会迎来黎明吗?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地球不停的自转,出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北京和莫斯科,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一样吗?
(不一样)谁会先迎来黎明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实行猜想,有一部分认为会,有一部分认为不会。

让他们先明确自己的观点,能够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在生活中不能人云亦云。


3.现在请每个小组相互交流一下,你们认为莫斯科或北京迎来黎明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原始的建构的实行挖掘,以便于修正自己的观点,形成新的知识的建构。


4.做短时间的小组合作交流后,请同学和全班汇报一下自己的观点的理由。

5.看来孩子们对这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存有争议,那么到底这两个城市的位置具体是怎么样的?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张世界地图,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谁能找准他们的位置?
二、模拟实验
1、因为地球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很难观察到地球的真面目,所以,我们能够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观察谁先迎来黎明。

想一想,怎么做这个模拟实验?
(先找到北京和莫斯科的位置,再用手电筒的光照着地球,地球慢慢的转动起来,观察北京和莫斯科谁先被手电筒的光照亮,谁就先迎来黎明。

)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实验注意点:地球仪不要转动的太快;注意调节手电筒和地球仪之间的距离,光线照亮半个地球仪即可;调整后,手电筒不要随便乱动。

)教师提醒:一边实验,一边做好记录。

用箭头标出方向。

模拟实验记录单
请把你们组转动地球仪的方向在地球仪上画出来?
我们组发现,谁先迎来黎明。

2、实验后汇报:
(1)你们组转动地球仪的方向是怎样的?(从什么方向到什么方向)
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北京)
哪些组的结果跟它们组是一样的?你们再来汇报一下好吗?
自西向东。

我们一起来自西向东转上一圈,用手来比划比划。

(2)还有没有不同的结果(另外的情况)?
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怎样的?(自东向西)
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莫斯科)
与前面的刚好相反。

与它们组一样的还有哪些组?你们再来汇报
一下。

自东向西,我们也来转上一圈,用手来比划比划。


(3)上面两种转法,哪一种像钟表指针的转法,所以,把自西向东叫逆时针,自东向西叫顺时针。

3、小结:从刚才的模拟实验中,我们出现了两种情况。

顺时针转动(自东向西)莫斯科先迎来黎明
逆时针转动(自西向东)北京先迎来黎明
这说明了什么呢?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与什么相关呢?
(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关,要解决谁先迎来黎明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
4、究竟地球的自转是怎样的呢,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呢?看来我们得继续研究。

三、相对运动
1、为了协助我们研究,我们先来回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运动现象,看看我们能得出什么规律?
(1)乘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向什么方向运动?
(2)乘在向后倒退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向什么方向运动?
(3)乘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木马,看到外面的景物向什么方向运动?
(4)旋转木马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看到外面的景物又向什么方向运动?
根据上面的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规律呢?小组讨论。

汇报:在运动的物体上观察静止的物体,静止的物体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2、推想,乘上转椅,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在顺时针旋转,你的转椅应该往那个方向旋转?为什么?(逆时针方向旋转)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体验体验。

提问:说说感受。

(看到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3、让我们也来共同体验一下。

我们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看到周围的物体是不是向相反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4、现在我们假想这是一把地球大转椅,我们每天看到地球周围有哪些星体在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向如何?
(自东向西、顺时针),由此,你们推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
5、学生再次实行实验验证
五、课堂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