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基础(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非本征扩散
本征扩散
— 在扩散温度下,掺杂浓度n(T)(掺入物质浓度与衬底浓度叠加)小于
本征载流子浓度 n i ( T ) 时,半导体依然属于本征型,扩散为本征扩
散。
— P型和N型杂质相继扩散或同时扩散可线性叠加并独立处理。
— 扩散系数与掺杂浓度无关。
非本征扩散
— 在扩散温度下,掺杂浓度n(T)(掺入物质浓度与衬底浓度叠加)超过
— 恒定杂质总量扩散:
横 向 扩 散 深 度 = 垂 直 扩 散 深 度 7 5 %
(2)扩散系数与浓度相关时
图6-9 横向扩散影响
横 向 扩 散 深 度 = 垂 直 扩 散 深 度 ( 6 5 % 7 0 % )
h
黄君凯 教授
第7章 离子注入
7.1 注入离子的种类范围(离子注入原理)
(1)基本概念
结深 x j 线性正比
于表面浓度 C S
xj 1.1 DSt
D ~ C2
h
图6-8 锌在GaAs中的扩散分布
黄君凯 教授
6.3 横向扩散
二维扩散方程:垂直扩散(正常)和 横向扩散(侧面) (1)扩散系数与浓度无关时 — 恒定表面浓度扩散(参见右图)
横 向 扩 散 深 度 = 垂 直 扩 散 深 度 8 0 %
射程在入射轴上的投影
投射偏差 p 和 横向偏差
p
:在投影射程方向的统计涨落 :在入h 射轴垂直方向上的统计涨落(小于热扩散中的黄横君向凯扩教授散)
(2)基本的离子注入机
离子分离器 弧光室
h
图7-1 离子注入机
黄君凯 教授
7.1.1 离子分布(衬底为多晶硅或非晶硅)
(1)沿入射轴分布的注入杂质浓度 n(x)
投影射程:
R
RP 1(M2 /3M1)
投影偏差:
p
2[ M1M2 3 M1 M2
]RP
,(7-5) ,(7-6) ,(7-7) ,(7-8)
h
黄君凯 教授
(4)结果与分析( 注入离子能量范围 1keV~1M keV)
图7-4 硅对砷、磷和硼离子的中止能力
硼离子:电子中止机制消耗能量。 砷离子:核中止机制消耗能量。
电子中止能力 S e ( E ) :电子中止过程的表征物理量
Se(E)ddEx ke E
, (7- 4)
式中E为入射离子能量,k e 为弱相关系数(与原子质量和原子序数相关)
h
黄君凯 教授
(3)注入离子的描述物理量
平均损耗率:
dE dx
Sn(E)Se(E)
射程:
R RdxE0
dE
0
0 Sn(E)Se(E)
现凹陷状分布
结深:xj 1.1 DSt ( 2)
正常的余误 差函数分布
0 : 增大导致浓度
的突变结分布
图6-6h 掺杂浓度分布 (恒定表面浓度扩散)
黄君凯 教授
6.2.2 扩散分布
(1)硅中的扩散
B和As在硅中的扩散: 1 突变结分布
Au和Pt在硅中的扩散: 2
凹陷状分布
P在硅中的扩散:拖尾分布使扩散系数远大于本征扩散系数。
磷离子:当 E0 130keV时,核中止机制消耗能量; h当 E0 130keV时,电子中止机制消耗能量。黄君凯 教授
类似恒定杂质总量扩散的浓度高斯分布式(6-13),以
2
2 p
4Dt 并令坐标平移:
n(x)
S
2p
exp[(x2Rp2p)2]
,(7-1)
(2)沿入射轴垂直方向 y 分布的注入杂质浓度 n(y) 类似的,有高斯分布:
n(y)
exp
y2
22
h
,(7-2)
黄君凯 教授
图7-2 射程及其投影
h
图7-3 注入离子的二维分布 黄君凯 教授
CV Ci exp(EFkTEi )
式中 C i 为本征空位密度,E F 和 E i 分别是费米能级和本征费米能级。
【实验结论】扩散系数正比于空位密度。
【分析】
■ 当 n n i 时,EF Ei , CV Ci 与掺杂浓度无关,故扩散
系数与掺杂浓度无关。
■ 当 n n i 时,EF Ei (施主型),CV Ci 而与掺杂浓度有关,
E
2
]0 E,0,靶与核入质射量离为子M能2 量,呈则
— 高能注入离子
高能注入离子来不及与靶原子有效交换能量,注入离子的能量
损失随入射h 离子能量增大而减小,导致 S n ( E ) 变小。 黄君凯 教授
(2)电子中止机制
电子中止机制
注入离子将能量转移给靶原子的核外电子,导致核外电子被激发 或电离,入射离子几乎不发生偏移。
本征载流子浓度 扩散。
n i (T
)
时,半导体变成了非本征型,扩散为非本征
— P型和N型杂质相继扩散或同时扩散之间相互作用并产生协同效应。
— 扩散系数与掺杂浓度相关。
h
黄君凯 教授
图6-5 本征与非本征扩散
h
黄君凯 教授
6.2.1 浓度相关的扩散系数(以空位机制下的慢扩散为例)
(1)空位密度 C V :单位体积内的空位数目。
7.1.2 离子中止(注入离子进入靶后静止)
(1)核中止机制
核中止机制
注入离子将能量转移给靶原子核,导致靶格点移位,同时入射 离子发生偏移。
原子核中止能力 S n ( E ) :核中止过程的表征物理量
Sn (E )
dE dx
,(7-3)
— 低能注入离子
低 线能 性若注 关质入系量粒。为子的M 能1 的量入损射失离E子初[始M4能1M量1M M为22
高表面浓度时的突变结分布: 2
ECEF0.11eV
低表面浓度时的 余误差分布
杂质与空位相互耦合产生
离解,形成快扩散拖尾分 布(可制造深结)
图6-7 磷在硅中的扩散分布
h
黄君凯 教授
(2)锌在GaAs中的扩散: 2 突变结分布
【注意】由于
n n ,因此在较低
iGaAs
iSi/Ge
C S 时,扩散仍处于非本征区。
故扩பைடு நூலகம்系数与 掺杂浓度相关。
h
黄君凯 教授
(2)扩散系数与扩散浓度的关系 扩散系数的分布形式
DDS(C/CS)
,(6-15)
式中 C
S
和
D
分别是表面浓度和表面处的扩散系数,
S
是相关性参数。
将式(6-15)代入扩散方程(6-2),可求得掺杂浓度分布的数值解。
掺杂浓度分布的数值解分析
0 :浓度出
离子注入
利用高能离子束(能量: 1keV~1M eV)将掺杂剂离子(剂
量:1 0 1 2~ 1 0 1 8离 子 数 / c m 2 )注入半导体(深度: 10nm~10m)的
杂质掺入工艺
注入剂量 S
注入半导体表面 1 c m 2 面积内的离子数量
射程 R
离子从进入半导体到停止所经历的总行程
投影射程 Rp
本征扩散
— 在扩散温度下,掺杂浓度n(T)(掺入物质浓度与衬底浓度叠加)小于
本征载流子浓度 n i ( T ) 时,半导体依然属于本征型,扩散为本征扩
散。
— P型和N型杂质相继扩散或同时扩散可线性叠加并独立处理。
— 扩散系数与掺杂浓度无关。
非本征扩散
— 在扩散温度下,掺杂浓度n(T)(掺入物质浓度与衬底浓度叠加)超过
— 恒定杂质总量扩散:
横 向 扩 散 深 度 = 垂 直 扩 散 深 度 7 5 %
(2)扩散系数与浓度相关时
图6-9 横向扩散影响
横 向 扩 散 深 度 = 垂 直 扩 散 深 度 ( 6 5 % 7 0 % )
h
黄君凯 教授
第7章 离子注入
7.1 注入离子的种类范围(离子注入原理)
(1)基本概念
结深 x j 线性正比
于表面浓度 C S
xj 1.1 DSt
D ~ C2
h
图6-8 锌在GaAs中的扩散分布
黄君凯 教授
6.3 横向扩散
二维扩散方程:垂直扩散(正常)和 横向扩散(侧面) (1)扩散系数与浓度无关时 — 恒定表面浓度扩散(参见右图)
横 向 扩 散 深 度 = 垂 直 扩 散 深 度 8 0 %
射程在入射轴上的投影
投射偏差 p 和 横向偏差
p
:在投影射程方向的统计涨落 :在入h 射轴垂直方向上的统计涨落(小于热扩散中的黄横君向凯扩教授散)
(2)基本的离子注入机
离子分离器 弧光室
h
图7-1 离子注入机
黄君凯 教授
7.1.1 离子分布(衬底为多晶硅或非晶硅)
(1)沿入射轴分布的注入杂质浓度 n(x)
投影射程:
R
RP 1(M2 /3M1)
投影偏差:
p
2[ M1M2 3 M1 M2
]RP
,(7-5) ,(7-6) ,(7-7) ,(7-8)
h
黄君凯 教授
(4)结果与分析( 注入离子能量范围 1keV~1M keV)
图7-4 硅对砷、磷和硼离子的中止能力
硼离子:电子中止机制消耗能量。 砷离子:核中止机制消耗能量。
电子中止能力 S e ( E ) :电子中止过程的表征物理量
Se(E)ddEx ke E
, (7- 4)
式中E为入射离子能量,k e 为弱相关系数(与原子质量和原子序数相关)
h
黄君凯 教授
(3)注入离子的描述物理量
平均损耗率:
dE dx
Sn(E)Se(E)
射程:
R RdxE0
dE
0
0 Sn(E)Se(E)
现凹陷状分布
结深:xj 1.1 DSt ( 2)
正常的余误 差函数分布
0 : 增大导致浓度
的突变结分布
图6-6h 掺杂浓度分布 (恒定表面浓度扩散)
黄君凯 教授
6.2.2 扩散分布
(1)硅中的扩散
B和As在硅中的扩散: 1 突变结分布
Au和Pt在硅中的扩散: 2
凹陷状分布
P在硅中的扩散:拖尾分布使扩散系数远大于本征扩散系数。
磷离子:当 E0 130keV时,核中止机制消耗能量; h当 E0 130keV时,电子中止机制消耗能量。黄君凯 教授
类似恒定杂质总量扩散的浓度高斯分布式(6-13),以
2
2 p
4Dt 并令坐标平移:
n(x)
S
2p
exp[(x2Rp2p)2]
,(7-1)
(2)沿入射轴垂直方向 y 分布的注入杂质浓度 n(y) 类似的,有高斯分布:
n(y)
exp
y2
22
h
,(7-2)
黄君凯 教授
图7-2 射程及其投影
h
图7-3 注入离子的二维分布 黄君凯 教授
CV Ci exp(EFkTEi )
式中 C i 为本征空位密度,E F 和 E i 分别是费米能级和本征费米能级。
【实验结论】扩散系数正比于空位密度。
【分析】
■ 当 n n i 时,EF Ei , CV Ci 与掺杂浓度无关,故扩散
系数与掺杂浓度无关。
■ 当 n n i 时,EF Ei (施主型),CV Ci 而与掺杂浓度有关,
E
2
]0 E,0,靶与核入质射量离为子M能2 量,呈则
— 高能注入离子
高能注入离子来不及与靶原子有效交换能量,注入离子的能量
损失随入射h 离子能量增大而减小,导致 S n ( E ) 变小。 黄君凯 教授
(2)电子中止机制
电子中止机制
注入离子将能量转移给靶原子的核外电子,导致核外电子被激发 或电离,入射离子几乎不发生偏移。
本征载流子浓度 扩散。
n i (T
)
时,半导体变成了非本征型,扩散为非本征
— P型和N型杂质相继扩散或同时扩散之间相互作用并产生协同效应。
— 扩散系数与掺杂浓度相关。
h
黄君凯 教授
图6-5 本征与非本征扩散
h
黄君凯 教授
6.2.1 浓度相关的扩散系数(以空位机制下的慢扩散为例)
(1)空位密度 C V :单位体积内的空位数目。
7.1.2 离子中止(注入离子进入靶后静止)
(1)核中止机制
核中止机制
注入离子将能量转移给靶原子核,导致靶格点移位,同时入射 离子发生偏移。
原子核中止能力 S n ( E ) :核中止过程的表征物理量
Sn (E )
dE dx
,(7-3)
— 低能注入离子
低 线能 性若注 关质入系量粒。为子的M 能1 的量入损射失离E子初[始M4能1M量1M M为22
高表面浓度时的突变结分布: 2
ECEF0.11eV
低表面浓度时的 余误差分布
杂质与空位相互耦合产生
离解,形成快扩散拖尾分 布(可制造深结)
图6-7 磷在硅中的扩散分布
h
黄君凯 教授
(2)锌在GaAs中的扩散: 2 突变结分布
【注意】由于
n n ,因此在较低
iGaAs
iSi/Ge
C S 时,扩散仍处于非本征区。
故扩பைடு நூலகம்系数与 掺杂浓度相关。
h
黄君凯 教授
(2)扩散系数与扩散浓度的关系 扩散系数的分布形式
DDS(C/CS)
,(6-15)
式中 C
S
和
D
分别是表面浓度和表面处的扩散系数,
S
是相关性参数。
将式(6-15)代入扩散方程(6-2),可求得掺杂浓度分布的数值解。
掺杂浓度分布的数值解分析
0 :浓度出
离子注入
利用高能离子束(能量: 1keV~1M eV)将掺杂剂离子(剂
量:1 0 1 2~ 1 0 1 8离 子 数 / c m 2 )注入半导体(深度: 10nm~10m)的
杂质掺入工艺
注入剂量 S
注入半导体表面 1 c m 2 面积内的离子数量
射程 R
离子从进入半导体到停止所经历的总行程
投影射程 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