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区分配管理系统
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主存分配回收总结
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主存分配回收总结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是一种常见的主存分配回收技术,它通过动态创建并分配大小不等的存储块来管理主存空间,以满足不同进程的需求。
这种管理方式在操作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主存分配回收进行总结,从原理、特点、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进行阐述。
一、原理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是基于分区的主存管理机制,它将主存空间划分为多个不等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可以被分配给一个进程使用。
当系统收到一个新进程的请求时,它会根据需要的主存大小为进程分配一个合适大小的分区。
当进程执行完毕,系统会回收该进程所占用的分区,使得该空间可以再次被分配给其他进程使用。
在动态分区存储管理中,主要有两种分配方式: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
首次适应算法是从第一个满足大小要求的分区开始进行分配;而最佳适应算法是从所有满足大小要求的分区中选择最小的分区进行分配。
这两种分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但它们都是基于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特点1.灵活性动态分区存储管理可以根据进程的需求动态地分配和回收主存空间,提高了主存的利用率和效率。
进程可以根据需要申请和释放主存空间,而无需预先分配固定大小的空间。
2.节省空间动态分区存储管理可以尽可能地利用主存中的碎片空间,减少了外部碎片的浪费。
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充分利用主存空间,提高了主存的利用率。
3.多样性动态分区存储管理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进程需求,能够根据进程的大小灵活地进行分区分配,满足了不同进程的需求。
三、优缺点1.优点(1)提高了主存的利用率和效率。
(2)灵活地分配和回收主存空间,满足不同进程的需求。
(3)节省了主存空间,减少了碎片的浪费。
2.缺点(1)会产生外部碎片,影响了分区空间的利用率。
(2)分配和回收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的开销,影响了系统的性能。
四、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动态分区存储管理在操作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多道程序设计和实时系统中。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存储管理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和分配计算机中的物理内存资源。
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动态分区分配和回收算法来实现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
本文将介绍动态分区分配和回收算法的原理、主要算法以及优缺点。
动态分区分配是一种灵活、动态的内存分配方式,它根据进程的需求动态地分配内存空间。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
首次适应算法(First Fit)是最常用的分配算法之一、它从低地址开始寻找第一个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来分配进程。
这种算法的优点是简单、高效,但是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碎片空间,降低内存的利用率。
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是在所有空闲分区中找到一个大小最适合进程的分区来分配。
它的主要思想是选择一个更接近进程大小的空闲分区,以减少碎片空间的产生。
然而,这种算法的缺点是需要遍历整个空闲分区链表,因此效率相对较低。
最坏适应算法(Worst Fit)与最佳适应算法相反,它选择一个大小最大的空闲分区来分配进程。
这种算法的好处是可以尽可能地保留大块的碎片空间,以便后续分配使用。
但是,它也会导致更多的碎片空间浪费。
动态分区的回收算法是用于回收被释放的内存空间并合并相邻的空闲分区,以尽量减少碎片空间的产生。
常见的回收算法有合并相邻空闲分区算法和快速回收算法。
合并相邻空闲分区算法会在每次有分区被回收时,检查是否有相邻的空闲分区可以合并。
如果有,就将它们合并为一个大的空闲分区。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碎片空间,提高内存的利用效率。
快速回收算法是一种将被释放的分区插入到一个空闲分区链表的头部,而不是按照地址顺序进行插入的算法。
这样可以减少对整个空闲分区链表的遍历时间,提高回收的效率。
总结起来,动态分区分配和回收算法在存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是常用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优缺点。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一、设计目的与内容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动态分区内存分配程序,演示实现下列两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1)首次适应算法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1.内存中有0-100M的空间为用户程序空间,最开始用户空间是空闲的。
2.作业数量、作业大小、进入内存时间、运行时间需要通过界面进行输入。
3.可读取样例数据(要求存放在外部文件中)进行作业数量、作业大小、进入内存时间、运行时间的初始化。
4.根据作业进入内存的时间,采用简单的先进先出原则进行从外存到内存的调度,作业具有等待(从外存进入内存执行)、装入(在内存可执行)、结束(运行结束,退出内存)三种状态。
5.能够自动进行内存分配与回收,可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紧凑与拼接操作。
二、算法的基本思想1、定义基本结构:1作业结构:typedefstructJOB{intnum;//作业号intsize;//作业大小intctime;//作业进入时间intrtime;//作业运行时间intstate;//作业状态}Job;2)分区结构:typedefstructDuLNode{intID;//分区号intstart;//开始地址intsize;//大小intstate;//0=尚未使用1=使用2=释放structDuLNode*prior;〃前驱指针structDuLNode*next;//后即指针}DuLNode,*DuLinkList;2、基本操作:intFirstfit(int);//首次适应算法intNext_fit(int);//循环首次适应算法voidshowJob(int);//显示作业表voidshowPartiton(DuLinkList);//显示分区表DuLinkListInitpartitionList(DuLinkList&p);//初始化voidhuishou(DuLinkListpl3,DuLinkList&pl);//回收函数intPutin(int&口);//输入函数,输入作业相关信息3、首次适应算法空闲分区链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分配内存时,从链首开始顺序查找,直至找到一个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为止;然后再按照作业的大小,从该分区中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取消的空闲分区仍留在空闲链中。
动态分区分配方式的模拟实验原理说明
动态分区分配方式的模拟实验原理说明一、引言动态分区分配方式是操作系统中的一种内存管理方式,它将内存分为若干个不同大小的分区,根据进程的需求动态地分配内存。
在实际应用中,动态分区分配方式广泛应用于多任务操作系统中,如Windows、Linux等。
本文将介绍动态分区分配方式的模拟实验原理。
二、动态分区分配方式的基本原理动态分区分配方式是指在内存空间中按照进程需要划分出若干个不同大小的空间块,每个空间块可以被一个进程占用。
当有新进程需要内存时,操作系统会在空闲的空间块中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空间块给该进程使用。
当进程结束时,该进程所占用的空间块就会被释放出来,成为空闲块。
三、模拟实验环境搭建为了模拟动态分区分配方式,我们需要搭建一个虚拟机环境。
首先需要安装一款虚拟机软件(如VMware Workstation),然后安装一个操作系统(如Windows)。
接下来,在虚拟机中安装Visual Studio等开发工具。
四、模拟实验步骤1.设计数据结构为了方便管理内存空间,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数据结构来存储内存块的信息。
我们可以使用链表来实现这一功能,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内存块,包括该内存块的起始地址、大小以及状态(已分配或未分配)等信息。
2.初始化内存空间在模拟实验中,我们需要初始化一段虚拟内存空间。
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数组来表示整个内存空间,并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空间块。
同时,我们需要将这些空间块的信息存储到链表中。
3.模拟进程请求内存在模拟实验中,我们需要模拟多个进程同时请求内存的情况。
当一个进程请求内存时,操作系统会根据其所需的内存大小,在空闲的空间块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块分配给该进程,并将该块标记为已分配状态。
4.模拟进程释放内存当一个进程结束时,它所占用的内存块就会被释放出来,成为空闲块。
此时操作系统会更新链表信息,并将该块标记为未分配状态。
5.显示当前内存使用情况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显示当前的内存使用情况。
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及动态分区算法
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及动态分区算法一、动态分区概述在操作系统中,内存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实际的应用中,程序的内存需求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需要一种灵活的内存管理方式来满足不同程序的内存需求。
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应运而生,它可以根据程序的需求,灵活地分配和回收内存空间,是一种高效的内存管理方式。
二、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动态分区管理方式是指将内存划分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分区,每个分区都可以被分配给进程使用,当进程终止时,分区将被回收。
动态分区管理方式通常通过动态分区算法来实现,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态分区算法。
三、首次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是最简单和最直观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空闲分区链表中按照位置区域顺序查找第一个能够满足进程大小需求的空闲分区,并将其分配给进程。
首次适应算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分区利用率较高,但缺点是会产生大量的不连续碎片。
四、最佳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是在空闲分区链表中查找满足进程大小需求的最小空闲分区,并将其分配给进程。
最佳适应算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外部碎片,缺点是查找适合的空闲分区会花费较长的时间。
五、最坏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是在空闲分区链表中查找满足进程大小需求的最大空闲分区,并将其分配给进程。
最坏适应算法的优点是能够产生较小的碎片,但缺点是会导致剩余分区较多,影响分区利用率。
六、动态分区管理方式的优缺点动态分区管理方式相比于静态分区管理方式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灵活地满足不同程序的内存需求,可以动态地合并和分割分区,提高了内存的利用率等。
但是动态分区管理方式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会产生碎片,分配和回收内存的开销较大等。
七、结语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及其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合理选择动态分区算法,可以提高内存的利用率,改善系统性能。
也需要注意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可能产生的碎片问题,可以通过内存紧缩等手段来解决。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及动态分区算法八、碎片问题与解决方法在动态分区管理方式中,经常会出现碎片问题,包括内部碎片和外部碎片。
动态分区分配操作系统操作方法实验步骤
动态分区分配操作系统操作方法实验步骤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在计算机系统中,动态分区分配是一种重要的操作系统操作方法。
它是指在运行时根据进程的内存需求动态地将系统内存分配给进程,以实现内存资源的高效利用。
动态分区分配操作方法在现代操作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例如Windows、Linux等。
通过合理的动态分区分配策略,可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本文将对动态分区分配操作系统操作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实验步骤的说明。
首先,我们将介绍动态分区分配的背景和意义,包括其在操作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其次,我们将详细讨论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何进行动态分区分配操作、如何测试相关的性能指标等。
本文的目标是帮助读者了解动态分区分配操作系统操作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动态分区分配的概念和操作过程,提升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分别介绍动态分区分配操作系统操作方法的背景和实验步骤,并给出相应的实例和案例分析。
最后,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展望,探讨动态分区分配操作方法的发展前景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和实验操作,读者将能够对动态分区分配操作系统操作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和指导。
同时,我们也欢迎读者对本文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展,以促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描述: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内容安排。
合理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帮助读者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并形成完整的认识。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动态分区分配操作系统操作方法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明确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2.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将分为两个要点进行叙述。
2.1 第一个要点:动态分区分配操作系统操作方法。
首先,我们将对动态分区分配的背景进行介绍,解释其在操作系统中的应用和意义。
关于使用首次适应算法应用于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的程序代码段落
关于使用首次适应算法应用于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的程序代码段落首次适应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内存分配算法,用于将不同大小的程序代码段放置在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中。
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查找第一个适合程序代码段大小的空闲分区并进行分配。
下面是一个使用首次适应算法的程序代码段落:```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定义存储分区结构体typedef struct Partitionint id; // 分区的标识符int size; // 分区的大小int allocated; // 是否已分配给程序代码段 1-是,0-否} Partition;//动态分区分配函数void allocate(Partition* partitions, int numPartitions, int codeSize)for (int i = 0; i < numPartitions; i++)if (partitions[i].allocated == 0 && partitions[i].size >= codeSize)//找到适合的空闲分区printf("将程序代码段大小为 %d 的代码段分配给分区 %d\n", codeSize, partitions[i].id);partitions[i].allocated = 1;return;}}//未找到适合的分区printf("无法找到适合程序代码段大小为 %d 的空闲分区\n", codeSize);int maiint numPartitions; // 分区数量printf("请输入动态分区分配系统的分区数量:");scanf("%d", &numPartitions);//根据分区数量创建动态分区Partition* partitions = (Partition*)malloc(numPartitions * sizeof(Partition));for (int i = 0; i < numPartitions; i++)printf("请输入分区 %d 的大小:", i);scanf("%d", &(partitions[i].size));partitions[i].id = i;partitions[i].allocated = 0;}while (1)int codeSize; // 程序代码段大小printf("请输入要分配的程序代码段的大小(-1表示退出):");scanf("%d", &codeSize);if (codeSize == -1)break;}allocate(partitions, numPartitions, codeSize);}free(partitions);return 0;```以上是一个简单的使用首次适应算法的程序代码段落。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对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进行有效的分配和回收。
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是一种将内存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动态分区的算法。
当新的作业请求空间时,系统会根据作业的大小来分配一个合适大小的分区,使得作业可以存储在其中。
当作业执行完毕后,该分区又可以被回收,用于存储新的作业。
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初始分配:当系统启动时,将整个内存空间划分为一个初始分区,该分区可以容纳整个作业。
这个分区是一个连续的内存块,其大小与初始内存大小相同。
2.漏洞表管理:系统会维护一个漏洞表,用于记录所有的可用分区的大小和位置。
当一个分区被占用时,会从漏洞表中删除该分区,并将剩余的空间标记为可用。
3.分区分配:当一个作业请求空间时,系统会根据作业的大小,在漏洞表中查找一个合适大小的分区。
通常有以下几种分配策略:- 首次适应(First Fit): 从漏洞表中找到第一个满足作业大小的分区。
这种策略简单快速,但可能会导致内存碎片的产生。
- 最佳适应(Best Fit): 从漏洞表中找到最小的满足作业大小的分区。
这种策略可以尽量减少内存碎片,但是分配速度相对较慢。
- 最差适应(Worst Fit): 从漏洞表中找到最大的满足作业大小的分区。
这种策略可以尽量减少内存碎片,但是分配速度相对较慢。
4.分区回收:当一个作业执行完毕后,系统会将该分区标记为可用,并更新漏洞表。
如果相邻的可用分区也是可合并的,系统会将它们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分区。
总结来说,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是一种对计算机系统内存进行有效分配和回收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分配策略和回收机制,可以充分利用内存资源,提高系统性能。
然而,如何处理内存碎片问题以及选择合适的分配策略是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动态分区分配以及动态重定位分配四种方式
分区号 1 2 3 4
大小 /KB 12 32 64 128
起址 /KB 20 32 64 128
状态 已分配 已分配 已分配 未分配
操作系统 24 KB 32 KB 64 KB 作业 A 作业 B 作业 C 128 KB 256 KB
(a) 分区说明表
(b) 存储空间分配情况
图 4-5
固定分区使用表
(2)空闲分区链。为 了实现对空闲分区的分 配和链接,在每个分区 的起始部分,设置一些 用于控制分区分配的信 息,以及用于链接各分 区所用的前向指针;在 分区尾部则设置一后向 指针,通过前、后向链 接指针,可将所有的空 闲分区链接成一个双向 链。
前 向 指+2
固定分区分配
固定分区式分配是最简单的一种可运行多道程序的 存储管理方式。这是将内存用户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固定 大小的区域,在每个分区中只装入一道作业,这样,把 用户空间划分为几个分区,便允许有几道作业并发允许。 当有一空闲分区时,便可以再从外存的后备作业队列中 选择一个适当大小的作业装入该分区,当该作业结束时, 又可再从后备作业队列中找出另一作业调入该分区。
56
0
18
32
56 74
106
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next fit) 该算法是由首次适应算法演变而成的。在为进程分配 内存空间时,不再是每次都从链首开始查找,而是从上 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至找 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从中划出一块与请求大 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为实现该算法,应设置 一起始查寻指针,用于指示下一次起始查寻的空闲分区, 并采用循环查找方式,即如果最后一个(链尾)空闲分区 的大小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返回到第一个空闲分区, 比较其大小是否满足要求。找到后,应调整起始查寻指 针。该算法能使内存中的空闲分区分布得更均匀,从而 减少了查找空闲分区时的开销,但这样会缺乏大的空闲 分区。
解释固定分区法和动态分区法的基本原理。
解释固定分区法和动态分区法的基本原理。
固定分区法和动态分区法是操作系统中两种常用的内存分配策略。
在理解这两种分区法的基本原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内存管理的概念。
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负责管理计算机内存的分配和回收。
在执行程序时,需要将程序及其所需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供CPU进行运算。
为了能够高效地利用内存资源,操作系统需要合理地进行内存分配。
固定分区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内存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分配给一个进程使用。
当有新的进程请求分配内存时,操作系统会根据进程所需的内存大小,选择一个合适的分区进行分配。
常见的固定分区算法有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等。
首次适应算法是指从内存的第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能够满足进程内存需求大小的分区进行分配。
该算法的优点是简单高效,但由于内存分区大小不同,可能会造成一些较大的分区使用率较低的情况。
最佳适应算法是指从所有空闲分区中选择最小的能够满足进程内存需求的分区进行分配。
该算法的优点是可以尽量利用较小的空闲分区,但效率相对较低。
最坏适应算法是指从所有空闲分区中选择最大的分区进行分配,该算法的优点是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大块空闲分区而无法分配给进程的情况,但会导致较小的分区被浪费。
动态分区法则是区别于固定分区法的内存管理策略。
动态分区法的特点是内存空间大小可变,可以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当有新的进程请求分配内存时,操作系统会根据进程所需的内存大小,从空闲内存中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连续区域进行分配。
常见的动态分区算法有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等。
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在动态分区法中的应用原理与固定分区法中的相似。
首次适应算法是从所有空闲分区中选择第一个能够满足进程内存需求大小的分区进行分配。
最佳适应算法是从所有空闲分区中选择最小的能够满足进程内存需求大小的分区进行分配。
最坏适应算法是从所有空闲分区中选择最大的分区进行分配。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介绍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模块,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内存资源。
本文将详细探讨存储管理中的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
动态分区分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是指根据进程的内存需求,在内存中动态地创建分区,并将进程加载到相应的分区中。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1. 首次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是最简单、最直观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它从内存的起始位置开始搜索,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进程需求的分区即可。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内存的空闲分区表,记录内存中每个空闲分区的起始地址和长度。
2.当一个进程需要分配内存时,遍历空闲分区表,找到第一个大小能满足进程需求的分区。
3.如果找到了合适的分区,将进程加载到该分区,并更新空闲分区表。
4.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分区,则提示内存不足。
首次适应算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但可能会导致碎片问题。
2. 最佳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是指选择与进程需求最接近的、且大小大于等于进程需求的分区。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内存的空闲分区表。
2.当一个进程需要分配内存时,遍历空闲分区表,找到满足进程需求的最小分区。
3.如果找到了合适的分区,将进程加载到该分区,并更新空闲分区表。
4.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分区,则提示内存不足。
最佳适应算法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碎片问题,但执行效率较低。
3. 最差适应算法最差适应算法是指选择与进程需求最接近的、且大小大于等于进程需求的最大分区。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内存的空闲分区表。
2.当一个进程需要分配内存时,遍历空闲分区表,找到满足进程需求的最大分区。
3.如果找到了合适的分区,将进程加载到该分区,并更新空闲分区表。
4.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分区,则提示内存不足。
最差适应算法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内存碎片,但执行效率相对较低。
4. 快速适应算法快速适应算法是一种基于空闲分区表大小的快速搜索算法。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内存的空闲分区表。
2.当一个进程需要分配内存时,根据进程需求的大小,在空闲分区表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分区。
动态分区原理
动态分区原理动态分区是一种在计算机内存管理中使用的技术。
在操作系统运行时,动态分区将系统的内存划分为多个不同大小的区域,可以实现内存的动态管理,使计算机系统可以更加灵活、高效地使用内存资源。
动态分区原理非常简单。
在计算机系统启动时,内存空间会被划分为一个默认的系统区域,这个区域是系统的内核区域。
在这个区域之外,系统会留出一片内存空间,例如32位系统中通常为4GB,以供用户进程使用,这个区域称为用户区域。
当一个进程发起内存请求时,系统会在用户区域中寻找足够大的空闲区域来满足进程的需要。
如果没有足够大的空闲区域,则系统会将用户区域的内存空间逐个分配,以满足进程的请求。
这个过程中,系统会将内存分成大小不同的分区,每个分区有一个头部信息描述这个分区的大小、是否被占用等信息。
当一个进程不再需要某个分区的内存时,系统会将这个分区标记为空闲,以供其他进程使用。
如果某个分区的内存被占用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被释放,那么系统可能需要进行碎片整理,这个过程可以将内存中的零散空间组合成更大的空间块,以便系统更好地满足进程的请求。
动态分区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动态管理内存资源,使内存资源的使用更加高效。
此外,动态分区还可以通过碎片整理等技术,优化内存的使用情况,并防止程序片段的内存泄漏问题。
然而,动态分区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动态分区在实现上比较复杂,需要较多的内部数据结构支持。
此外,由于分配分区的算法可能不同,不同的系统或者算法可能会造成内存碎片,从而使内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
总之,动态分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内存管理方法,它可以使计算机系统更加高效地利用内存资源。
在实践中,系统设计者需要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的算法,以确保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动态分区管理方式
动态分区管理方式一、分区创建与删除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允许在运行时创建和删除内存分区。
创建分区时,需要指定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和属性等参数。
删除分区时,需要将该分区标记为空闲状态,以便于后续的内存分配。
二、内存分区管理内存分区管理负责维护和管理各个分区。
它记录了每个分区的使用情况,包括已分配内存、空闲内存和阻塞进程等信息。
当进程请求分配内存时,内存分区管理器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区进行分配。
三、动态分区大小调整动态分区管理支持对已分配的分区进行大小调整。
当进程需要更多或更少内存时,可以通过调整分区大小来满足需求。
这种灵活性有助于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四、动态分区置换与回收当某个分区长时间未被使用或占用大量内存时,动态分区管理可以进行置换或回收操作。
置换是指将该分区的内存内容保存到磁盘上,释放内存空间;回收则是直接将分区的空闲部分合并到其他分区或回收为系统全局空闲内存。
五、分区状态监控与维护动态分区管理提供了一种机制来监控和维护分区的状态。
系统管理员可以实时查看各个分区的使用情况,包括已分配内存、空闲内存和阻塞进程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分区进行动态调整和维护。
六、分区间的内存分配与回收动态分区管理允许多个分区同时存在,并且可以相互之间进行内存的分配和回收。
当某个进程需要更多内存时,可以在不同的分区之间进行分配,从而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同样,当某个进程不再需要某块内存时,可以将其回收并合并到其他分区或全局空闲内存中。
七、分区间的内存共享与隔离动态分区管理支持不同分区之间的内存共享和隔离。
共享内存允许多个进程访问同一块内存区域,从而方便进程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而隔离内存则保证每个进程只能访问其所属分区的内存空间,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八、分区间的内存调度与优化动态分区管理在调度和优化内存方面具有灵活性。
根据不同的任务特性和需求,可以制定不同的调度策略和优化方法,例如优先级调度、最短作业优先、公平调度等。
DMA分区管理概述
DMA分区管理概述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内存存取)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允许外部设备直接访问计算机的内存,而不需要通过CPU的参与。
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减轻了CPU的负担。
分区管理是操作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用于合理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的存储空间。
DMA分区管理是指在DMA数据传输过程中对内存空间进行分区和管理的操作。
DMA分区管理的目标是合理分配和管理内存空间,以满足各个设备的数据传输需求。
首先,需要根据各个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规模来确定分配给它们的内存空间大小。
其次,需要合理划分内存空间,避免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互相干扰。
最后,需要及时释放已经完成数据传输的内存空间,以便给其他设备使用。
DMA分区管理通常分为静态分区管理和动态分区管理两种方式。
静态分区管理是指提前给每个设备分配固定大小的内存空间,这些分区的大小通常根据设备的数据传输需求来确定。
这种方式简单直观,但是会造成内存空间的浪费,因为有些设备可能不需要分配那么大的空间。
动态分区管理是指根据设备的数据传输需求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当一些设备需要传输数据时,系统会分配给它一个合适大小的内存分区;当传输完成后,系统会将该内存分区标记为空闲状态,以便给其他设备使用。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内存空间,但是需要更复杂的管理机制。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到多个设备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如果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需求冲突,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或传输失败。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进行DMA分区管理。
即不同设备的数据传输按照一定的优先级顺序进行,每个设备在分配到内存分区之前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数据冲突问题,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DMA分区管理是一项复杂且关键的操作系统功能,它通过合理划分和管理内存空间,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静态分区管理和动态分区管理是两种常用的管理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方式。
如果使用动态分区方案
如果使用动态分区方案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动态分区是一种用于管理内存的分配方法。
与静态分区相比,动态分区能够更灵活地管理内存,并允许进程动态地申请和释放内存空间。
本文将探讨使用动态分区方案的优点、缺点以及如何实施。
1. 动态分区的优点使用动态分区方案的主要优点包括:1.1 灵活性动态分区允许操作系统根据进程的需求动态地分配内存空间。
这使得操作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进程的内存需求,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灵活性。
相比之下,静态分区需要在系统启动时预先分配内存空间,无法根据进程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1.2 内存利用率高动态分区允许内存空间的回收和再分配。
当进程释放内存时,操作系统可以将这些空闲的内存块合并,形成更大的连续块。
这种内存空间的回收和再分配可以提高内存利用率,减少内存碎片的产生。
1.3 更好的系统性能动态分区能够更好地满足进程的内存需求,减少了由于内存不足而导致的频繁的页面交换或外部存储器访问。
这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减少系统的负担,从而提升系统的性能。
2. 动态分区的缺点使用动态分区方案也存在一些缺点,包括:2.1 内存碎片问题动态分区可能导致内存碎片问题。
由于进程的内存分配和释放是动态的,连续的内存块可能会被拆分成多个不连续的碎片。
这些碎片会减少内存利用率,并可能对系统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2.2 内存分配算法复杂动态分区的实现需要设计适应的内存分配算法。
不同的内存分配算法有不同的优劣,选择合适的算法对于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然而,设计和实现高效的内存分配算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效率、公平性等。
2.3 安全性问题动态分区可能带来安全性问题。
由于进程可以动态地分配和释放内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比如,进程可以通过非法的指针访问其他进程的内存空间,或者通过破坏内存分区表来操纵系统内存。
因此,在使用动态分区时,需要加强对内存访问的控制和安全机制的设计。
3. 实施动态分区方案的步骤要实施动态分区方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1 设计内存分区管理机制首先,需要设计内存分区管理机制,包括内存分配算法、内存分区表的数据结构等。
简述采用动态分区分配的内存管理方式时内存回收的流程
简述采用动态分区分配的内存管理方式时内存回收的流程在采用动态分区分配的内存管理方式时,内存回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内存回收的主要目的是将无用的内存块重新回收,以便重新分配给新的进程使用。
具体的流程如下:1.标记无用内存块:当一个进程结束或者释放了一部分内存时,需要将该内存块标记为无用的状态。
为了实现这一点,操作系统通常会在内存块的开头或结尾存储一些元数据,如是否使用、大小等信息。
通过修改这些元数据,可以将内存块标记为无用。
2.合并相邻的无用内存块:在标记了无用内存块后,操作系统会尝试合并相邻的无用内存块,以减少内存碎片的产生。
这一步骤通常被称为内存碎片整理。
通过合并无用内存块,可以将内存中的空闲空间合并为一个大的内存块,以便给新的进程分配。
3.更新空闲内存块列表:在合并无用内存块后,操作系统需要更新空闲内存块列表。
该列表维护了系统当前可供分配的内存块信息,包括内存块的地址和大小。
在更新列表时,需要将合并后的内存块添加到列表中,并保持列表的有序性。
4.回收内存块:当内存回收完成后,操作系统会将回收的内存块添加到空闲内存块列表中,以便给新的进程分配使用。
通过回收内存块,可以减少内存的浪费,提高整体的内存利用率。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动态分区分配的内存管理方式,内存回收一般是由操作系统自动完成的。
操作系统会定期或在需要时进行内存回收操作,以保持系统内存的稳定和高效的使用。
此外,内存回收的性能与内存分配的策略有关,如果采用了较好的分区分配算法和内存碎片整理策略,可以提高内存回收的效率和系统的整体性能。
某操作系统采用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
某操作系统采用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策略。
它通过将内存分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分区,以适应不同程序和数据的内存需求。
每个分区可以被动态地分配给不同的进程,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内存利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缺点,以及它在实际操作系统中的应用。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的原理是将可用的内存划分为不同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可以被分配给一个进程来使用。
当一个进程需要内存时,操作系统将会分配一个合适大小的分区给该进程。
而当进程不再需要内存时,操作系统将会将该分区释放,以便其他进程可以使用它。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内存碎片的问题,提高内存利用率。
与静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相比,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高效的内存利用: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可以根据不同进程的需求动态地分配内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内存利用率。
2.灵活性: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允许内存的分配和释放是动态的,进程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申请或释放内存空间,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3.适应性强: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可以根据不同进程的需求,动态地调整内存分区大小,以适应不同程序和数据的内存需求。
然而,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内存碎片:由于内存分配和释放是动态的,可能会导致内存碎片的问题。
即使内存总量足够,但是由于内存空间的不连续分配,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碎片化内存空间无法利用。
2.空间浪费:分配给一个进程的分区大小通常会略大于进程的实际需要,以避免分配不足的情况。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内存空间的浪费。
3.分配算法复杂: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需要设计合适的分配算法来选择合适的分区来满足进程的需求。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分配算法的复杂性。
在实际操作系统中,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被广泛应用。
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的虚拟内存管理策略中的分页文件功能就是基于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实现的。
关于使用首次适应算法应用于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的程序代码段落
首次适应算法在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1. 应用背景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的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是一种常用的策略。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进程的需求动态分配内存空间,并在进程结束后将空闲的内存空间重新合并。
首次适应算法是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中最简单且常用的算法之一。
首次适应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内存的起始位置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满足大小要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由于首次适应算法的简单性和高效性,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操作系统和存储管理系统中。
本文将详细描述首次适应算法在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包括应用过程和应用效果等。
2. 应用过程首次适应算法的应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1:初始化内存空间首先,需要初始化内存空间,将整个内存空间划分为一个个的分区,并标记为已分配或未分配。
可以使用一个数据结构(如链表或位图)来表示内存空间的分区情况。
步骤2:进程申请内存当一个进程需要申请内存时,系统会根据进程的内存需求大小,在内存空间中查找一个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
首次适应算法从内存的起始位置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满足大小要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如果找到了合适的分区,则将该分区标记为已分配,并将进程的程序代码段加载到该分区中。
步骤3:空闲分区的合并在进程结束后,系统会释放该进程占用的内存空间。
释放内存空间后,需要将相邻的空闲分区进行合并,以便后续的进程可以利用这些合并后的空闲分区。
首次适应算法在释放内存空间后,会检查该空闲分区的前后是否有相邻的空闲分区。
如果有,则将它们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空闲分区,并更新内存空间的分区情况。
步骤4:重复步骤2和步骤3重复进行步骤2和步骤3,直到所有进程的内存需求都得到满足或者内存空间已经全部分配完毕。
3. 应用效果首次适应算法在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适用性:优势•简单高效:首次适应算法的实现非常简单,只需要按顺序查找空闲分区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分区分配管理系统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2014年3月14 日目录1程序设计的内容和相关的要求---------------------------------2 2程序总的功能说明--------------------------------------------3 3程序的模块的说明--------------------------------------------4 4程序设计的流程图--------------------------------------------5 5程序的操作说明及运行结果-----------------------------------7 6源程序-------------------------------------------------------11 7心得体会----------------------------------------------------271程序设计的内容和相关的要求:课程设计的目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计算机学院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 进一步巩固和复习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 培养学生结构化程序、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和能力。
● 提高学生调试程序的技巧和软件设计的能力。
●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
实现的任务:编写一个动态分区分配程序。
设计内容: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动态分区内存分配程序,演示实现下列两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1.首次适应算法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设计要求:1.内存中有0-100M的空间为用户程序空间,最开始用户空间是空闲的;2.作业数量、作业大小、进入内存空间、运行时间需要通过界面进行输入;3.可读取样例数据(要求存放在外部文件夹中)进行作业数量、作业大小、进图内存时间、运行时间的初始化;4.根据作业进图内存的时间,采用简单的先进先出原则进行从外村到内存的调度,作业具有等待(从外存进入内存执行)、装入(在内存可执行)、结束(运行结束,退出内存)三种状态。
(为了简化,不考虑cpu的调度与切换,运行时间为作业在内存中驻留的时间);5.能够自动进行内存分配与回收,可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紧凑与拼接操作,所有过程均有动态图形变化的显示;6.采用可视化界面,可随时暂停显示当前内存分配和使用情况图。
2程序总的功能说明:本程序可以从界面直接输入作业并进行动态的内存分配,也可以自动地生成作业文件并自行调度进行内存分配,每次分配可以选择两种算法(首次适应算法和循环首次算法)中的一种,每次作业结束后可以进入操作主界面进行再次作业的操作。
首次适应算法(First-fit):当要分配内存空间时,就查表,在各空闲区中查找满足大小要求的可用块。
只要找到第一个足以满足要球的空闲块就停止查找,并把它分配出去;如果该空闲空间与所需空间大小一样,则从空闲表中取消该项;如果还有剩余,则余下的部分仍留在空闲表中,但应修改分区大小和分区始址。
循环首次首次适应算法(Next-first):在为进程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是每次都从链首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到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从中划一块与要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
内存回收:将释放作业所在内存块的状态改为空闲状态,删除其作业名,设置为空。
并判断该空闲块是否与其他空闲块相连,若释放的内存空间与空闲块相连时,则合并为同一个空闲块,同时修改分区大小及起始地址。
3程各模块的功能说明:(1)界面显示函数:showInterface(PL p,Job job);显示操作界面showJob(Job job);显示作业链表;showPartitiion(PL pl)显示分区链表(2)执行练习的功能函数:copyJob(Job p);作业链表复制函数函数InitpartitionList(PL &p);链表初始化分区函数函数CreateJoblist(Job &job,int count);创建作业链表函数InsertNode(Job p,Job &job);按时间顺序创建链表函数InitpartitionList(PL &p);初始化分区链表函数(3)文件函数openFile();打开文件函数ReadFile();读取文件函数RandomParameter();随即参数读入文件函数main()///主函数4程序设计的流程图:总体设计流程图:首次适应算法:回收函数:五程序操作说明书及结果:在vc++6.0环境中运行本程序,先进行编译,然后再进行链接,在进行执行将会出现显示界面。
按照显示界面上显示的提示进行操作,就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六源程序:#include<time.h>#include <conio.h>#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 <windows.h>#define MemorySize 100//为空闲分区分配的最大空间(按题目要求)int workload;//输入作业的数量;typedef struct jobList{int id; // 作业的nameint size; // 作业大小(需要的存储空间大小)int intime; //进入时间int runtime; //运行时间int state; //作业的状态(0表示等待,1表示执行,2表示结束并释放)struct jobList *next; // 作业链表指针} *Job;typedef struct partitionList{int id;int startAddress; //分区起始地址int size; //分区大小int state; //分区的状态struct partitionList *prior;struct partitionList *next; // 分区链表指针}*PL;FILE *fp;/************************打开文件***************************/void openFile(){if((fp=(fopen("D:\\作业文件.txt","w")))==NULL){printf("无法打开文件!\n");exit(0);}}/************************读取文件****************************/void ReadFile(){if((fp=(fopen("D:\\作业文件.txt","r")))==NULL){printf("无法打开文件!\n");exit(0);}}/************将随机产生进程的参数写入文件********************/void RandomParameter(){openFile();for(int i=0;i<workload;i++){fprintf(fp,"%d %d %d %d %d\n",i+1,rand()%80,rand()%20,rand()%10+1,0);}fclose(fp);}/**********************显示分区函数**********************/void showPartitiion(PL pl){printf("\t***************************************\n");printf("\t* StartAddr\tid\tsize state *\n");printf("\t***************************************\n");while(pl){printf("\t* %d\t\t%d\t%d\t%d *",pl->startAddress,pl->id,pl->size,pl->state);printf("\n");pl=pl->next;}printf("\t***************************************\n");Sleep(1000);if(kbhit()==1)system(“pause”);}/******************按进入时间顺序创建一个作业链表*********************/void InsertNode(Job p,Job &job) //将创建的新结点插入到链表中{Job q1,q2;q1=job;q2=job->next;int i=0;if(!q2){p->next=q2;q1->next=p;}while(q2!=NULL&&q2->intime<p->intime){q1=q2;q2=q2->next;i=1;}if(!q2&&i==1){p->next=q2;q1->next=p;}if(q2!=NULL&&p->intime<=q2->intime){p->next=q2;q1->next=p;}}Job CreateJoblist(Job &job,int count)//创建作业链表{job=(Job)malloc(sizeof(jobList));if(!job)exit(0);job->next=NULL;Job p;printf("id\tsize\tintime\truntime\n");for(int i=0;i<count;i++){p=(Job)malloc(sizeof(jobList));if(!p)exit(0);scanf("%d\t%d\t%d\t%d",&p->id,&p->size,&p->intime,&p->runtime);p->state=0;if(p->size>100){printf("作业过大不能为之分配内存,请重新输入的作业:\n");scanf("%d\t%d\t%d\t%d",&p->id,&p->size,&p->intime,&p->runtime);p->state=0;InsertNode(p,job);}elseInsertNode(p,job);}return job;}/******************从外部文件读入数据并进行作业初始化*****************/Job ReadInitJob(Job &job){ReadFile();job=(Job)malloc(sizeof(jobList));if(!job)exit(0);job->next=NULL;Job p;for(int i=0;i<workload;i++){p=(Job)malloc(sizeof(jobList));if(!p)exit(0);fscanf(fp,"%d %d %d %d %d",&p->id,&p->size,&p->intime,&p->runtime,&p->state);InsertNode(p,job);}return job;}/*********************初始化分区链表***********************/PL InitpartitionList(PL &p){p=(PL)malloc(sizeof(partitionList));if(!p)exit(0);p->size=MemorySize;printf("输入分区首地址:");scanf("%d",&p->startAddress);p->state=0;p->id=0;p->next=NULL;p->prior=NULL;return p;}/*************将一个作业链表复制到另一个链表***************/Job copyJob(Job p){Job q,L,s=p,r;L=(Job)malloc(sizeof(jobList));L->next=NULL;r=L;s=s->next;while(s){q=(Job)malloc(sizeof(jobList));q->id=s->id;q->state=0;q->intime=s->intime;q->runtime=s->runtime;q->size=s->size;r->next=q;q->next=NULL;r=q;s=s->next;}return L;}/*************将一个分区链表复制到另一个链表***************/PL copypartition(PL p){PL q,L,s=p,r;L=(PL)malloc(sizeof(partitionList));L->next=NULL;r=L;s=s->next;while(s){q=(PL)malloc(sizeof(partitionList));q->size=s->size;q->startAddress=s->startAddress;q->state=s->state;r->next=q;q->next=NULL;r=q;s=s->next;}return L;}/*********************作业链表*********************/void showJob(Job job){job=job->next;printf("\n将作业按进入时间排序表示:\n");printf("\t******************************************\n");printf("\t* id\tsize\tintime\truntime\tstate *\n");printf("\t******************************************\n");while(job){printf("\t* %d\t%d\t%d\t%d\t%d *",job->id,job->size,job->intime,job->runtime,job->state);printf("\n");job=job->next;}printf("\t******************************************\n");printf("\n");}/***********************回收内存*************************/void Recover(PL pl3,PL &pl){while(pl3){if(pl3->state==0){if(pl3->next&&pl3->prior&&pl3->prior->state==0&&pl3->next->state==1){pl3->size+=pl3->prior->size;pl3->startAddress=pl3->prior->startAddress;pl3->state=0;pl3->id=0;if(pl3->prior->prior){pl3->prior->prior->next=pl3;pl3->prior=pl3->prior->prior;}else{pl3->prior=pl3->prior->prior;pl=pl3;pl3=pl;}}else if(pl3->prior&&pl3->next&&pl3->next->state==0&&pl3->prior->state==1) {pl3->size+=pl3->next->size;pl3->state=0;pl3->id=0;if(pl3->next->next){pl3->next->next->prior=pl3;pl3->next=pl3->next->next;}else{pl3->next=pl3->next->next;}}else if(!pl3->prior){if(pl3->next->state==0){pl3->size+=pl3->next->size;pl3->state=0;pl3->id=0;if(pl3->next->next)pl3->next->next->prior=pl3;pl3->next=pl3->next->next;}else{pl3->state=0;}}else if(!pl3->next){if(pl3->prior->state==0){pl3->size+=pl3->prior->size;pl3->state=0;pl3->id=0;pl3->startAddress=pl->startAddress;if(pl3->prior->prior){pl3->prior->prior->next=pl3;pl3->prior=pl3->prior->prior;}else{ pl3->prior=NULL;pl=pl3;pl3=pl;}}else{pl3->state=0;}}else if(pl3->next&&pl3->prior&&pl3->next->state==0&&pl3->prior->state==0) {pl3->size=pl3->size+pl3->next->size+pl3->prior->size;pl3->state=0;pl3->id=0;pl3->startAddress=pl3->prior->startAddress;if(pl3->next->next)pl3->next->next->prior=pl3;if(pl3->prior->prior){pl3->prior->prior->next=pl3;pl3->next=pl3->next->next;pl3->prior=pl3->prior->prior;}else{pl3->next=pl3->next->next;pl3->prior=pl3->prior->prior;pl=pl3;pl3=pl;}}}pl3=pl3->next;}}/**********************首次适应算法**********************/void CycleFirstFit(PL pl,Job job){int t=0;int n=workload;while(t+1&&n){PL pl1=pl,pl2;printf("时钟:%d\n",t);Job job1=job;job1=job1->next;Job j1=job;j1=j1->next;Job j2=job;j2=j2->next;Job j3=job;j3=j3->next;PL pl3=pl;while(j2){if(j2->intime+j2->runtime==t){printf("作业id:%d运行结束,释放内存!",j2->id);n=n-1;j2->state=2;showJob(job);showPartitiion(pl);}j2=j2->next;}while(j1){if(j1->intime==t){printf("作业id:%d开始运行,对其分配!",j1->id);j1->state=1;}j1=j1->next;}while(job1){if(t==job1->intime){while(pl1&&(pl1->size<job1->size||pl1->state==1)) pl1=pl1->next;if(pl1){pl2=(PL)malloc(sizeof(partitionList));pl2->startAddress=pl1->startAddress+job1->size;pl2->state=0;pl2->id=0;pl2->size=pl1->size-job1->size;if(pl2->size>5){pl1->size=job1->size;pl1->state=1;pl1->id=job1->id;if(pl1->next)pl1->next->prior=pl2;pl2->next=pl1->next;pl2->prior=pl1;pl1->next=pl2;pl1=pl;}else{pl1->state=1;pl1->id=job1->id;}showJob(job);showPartitiion(pl);}else{printf("内存不足,将作业:%d置于等待状态!等待内存释放在进行分配!\n",job1->id);Job j=job1;while(j){j->intime+=1;j->state=0;j=j->next;}Job jj=job;jj=jj->next;while(jj){if(jj->state==2){while(pl3){if(pl3->id=jj->id)pl3->state=0;pl3=pl3->next;}}jj=jj->next;}pl3=pl;Recover(pl3,pl);}}job1=job1->next;}t=t+1;Sleep(500);}PL p=pl;while(p){p->state=0;p=p->next;}showJob(job);showPartitiion(pl);printf("所有进程分配完毕!\n");}/**********************循环首次算法**********************/void FirstFit(PL pl,Job job){int t=0;int n=workload;while(t+1&&n){PL pl1=pl,pl2;printf("时钟:%d\n",t);Job job1=job;job1=job1->next;Job j1=job;j1=j1->next;Job j2=job;j2=j2->next;Job j3=job;j3=j3->next;PL pl3=pl;while(j2){if(j2->intime+j2->runtime==t){printf("作业id:%d运行结束,释放内存!\n",j2->id);n=n-1;j2->state=2;pl3=pl;while(pl3){if(pl3->id==j2->id)pl3->state=0;pl3=pl3->next;}showJob(job);showPartitiion(pl);//进程运行结束时进行内存回收}j2=j2->next;}while(j1){if(j1->intime==t){printf("作业id:%d开始运行,对其进行分配!",j1->id);j1->state=1;}j1=j1->next;}while(job1){if(t==job1->intime){while(pl1&&(pl1->size<job1->size||pl1->state==1)) pl1=pl1->next;if(pl1){pl2=(PL)malloc(sizeof(partitionList));pl2->startAddress=pl1->startAddress+job1->size;pl2->state=0;pl2->id=0;pl2->size=pl1->size-job1->size;if(pl2->size>=5)//碎片最大值设为 5{pl1->size=job1->size;pl1->state=1;pl1->id=job1->id;if(pl1->next)pl1->next->prior=pl2;pl2->next=pl1->next;pl2->prior=pl1;pl1->next=pl2;pl1=pl;}else{pl1->state=1;pl1->id=job1->id;}showJob(job);showPartitiion(pl);}else{printf("内存不足,将作业:%d置于等待状态!等待内存释放在进行分配!\n",job1->id);Job j=job1;while(j){j->intime+=1;j->state=0;j=j->next;}pl3=pl;Recover(pl3,pl);}}job1=job1->next;}t=t+1;Sleep(500);}PL p=pl;while(p){p->state=0;p=p->next;}showJob(job);showPartitiion(pl);printf("所有进程分配完毕!\n");}/************************界面显示*************************/ void showInterface(PL p,Job job){int a,con=0;Job j1,j2;while(1){printf("\t1.首次适应\n\n");printf("\t2.循环首次适应\n\n");printf("\t3.退出\n请选择:\n");if(con==0||con==1)scanf("%d",&a);switch(a){case 1:InitpartitionList(p);j1=copyJob(job);FirstFit(p,j1);break;case 2:InitpartitionList(p);j2=copyJob(job);CycleFirstFit( p,j2);break;case 3:exit(0);break;}printf("重新选用算法(输入1),退出本次作业操作(输入3)\n");scanf("%d",&con);if(con==1)con=1;if(con==2)con=0;if(con==3)break;}}void main()///主函数{PL p;Job job;int m,con=0;system("color 3A");while(1){ printf("1.从显示界面上输入作业:\n\n");printf("2.文件读入:\n\n");printf("3.退出:\n");if(con==0||con==1)scanf("%d",&m);switch(m){case 1:printf("输入作业数目:");scanf("%d",&workload);job=CreateJoblist(job,workload);showJob(job);showInterface(p,job);break;case 2:printf("输入作业数目:");scanf("%d",&workload);RandomParameter();job=ReadInitJob(job);showJob(job);showInterface(p,job);break;case 3:exit(0);break;}printf("返回操作界(输入1),退出程序操作(输入3)\n");scanf("%d",&con);if(con==1)con=1;if(con==2)con=0;if(con==3)break;}}七.实验心得与体会:在我自己课程设计中,就在编写好源代码后的调试中出现了不少的错误,遇到了很多麻烦及困难,我的调试及其中的错误和我最终找出错误,修改为正确的能够执行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