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预警基础学习知识知识
安全管理知识 第6章 预警机制
![安全管理知识 第6章 预警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0633c3c49649b6649d747d6.png)
h
27
• (三)诊断(技术分析过程) • 主要任务: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
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 • (四)评价(技术分析过程) • 任务: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描述性评价, 以明确生产活动在这些事故征兆现象冲击下会遭受 什么样的打击,判断此时生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 戒、还是危险、极度危险、危机状态,并把握其发 展趋势,在必要时准确报警。
• 预警机制: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及时警 示,使机构能采取措施的一种制度,作用在于超前 反馈、及时布置、防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 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与财产损失。
• 预警机制建立于预警系统基础之上。
• 预警系统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组成。其 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 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 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收集有关人的活动信息, 识别与选择,对人的活动进行评价与分析,对人的不 良行为进行预警。
• (四)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 伪、存储、推断。
• (五)事故预警系统
h
7
• (2009)37、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 应包括外部环境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 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和( B )预警
在的第一类危险源状态信息和第二类危险源状态 信息为基础,对信息进行识别、诊断、评价,根 据严重程度(纵坐标)和可能性(横坐标)给出 安全风险预警级别。 • 参看教材P120 图6-4、6-5.
h
21
• (2008)36.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 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警报的判别标 准是( A)。P117
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
![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6cf7060910ef12d2af9e7ee.png)
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预警是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机制,根据《古今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特征和相互关系等;二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
”现常用来指有机体或其他自然和人造系统内各要素的构建、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条件,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所产生的双向作用。
预警机制则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完善的事故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系统基础之上,而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预警分析完成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通过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未来的趋势做出初步判断。
当判断结果满足预警准则要求时,就触动报警系统,报警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报警级别发出事故报警。
预控对策系统可针对不同报警级别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事故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事故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事故预警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与其他预测工作不同的特征。
(一)快速性。
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事故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因为事故预警尚未发出,事故很可能已经发生,根本来不及发布事故警报,也不可能实施预控。
事故抢险常识
![事故抢险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c4ab120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2.png)
事故抢险常识
事故抢险常识包括以下几项:
1.遇到事故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观察周围情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
源,正确判断形势,脱离险境。
2.遇到事故应立即拨打122或者110报警电话,清楚表述案发时间、方位、
后果等,并记下肇事车辆的车牌号、车身颜色或者其它特征,等候交通警
察来处理。
3.如果有人受伤,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保持伤者呼吸道通畅,注意
保暖,等待救援。
4.如果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应立即拨打119消防电话,并采取相应的灭
火措施,如用灭火器、湿布等扑灭火源。
5.如果出现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应立即拨打110或者122报警电话,并
迅速疏散人员,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6.在抢险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自身安全,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
手套、口罩等。
7.在抢险过程中,应遵循“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8.在抢险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现场,不要随意破坏现场物品和证据,以便后
续的事故调查和处理。
9.在抢险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盲目行动或者惊慌失措。
事故应急知识
![事故应急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20e13e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2.png)
事故应急知识事故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发生的不期而至的突发事件,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了解事故应急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1. 火灾应急知识火灾是一种常见的事故,一旦发生,必须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在火灾发生时,首先要冷静,迅速确定火灾的位置和范围,及时报警,并按照火灾应急预案,开始灭火和疏散人员。
在疏散人员时,要按照疏散路线,保持排队有序,不要推挤和混乱,尽量避免使用电梯,以免引发更大的事故。
2. 交通事故应急知识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意外,常见的包括车辆碰撞、行人被撞等。
在交通事故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及时报警,保护现场,并进行简单的急救。
对于伤者,应当进行简单的止血和包扎,并将其送往医院治疗。
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应当注意保护现场,避免引起二次事故。
3. 自然灾害应急知识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这些灾害常常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对。
在地震发生时,应当迅速躲到桌子下或者墙角,保护头部和颈部,等待救援。
在洪水发生时,应当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寻找高处避难。
在台风来临时,应当做好防风、防雨、防雷等措施,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4. 化学品事故应急知识化学品事故是指在化工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有害气体泄漏、火灾爆炸等情况。
在化学品事故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停止有关的生产操作,并通知相关部门。
在进行应急处置时,应当佩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并进行有效的隔离、清除和治理。
事故应急知识是一项必要的技能,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当时刻保持警觉,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事故应急预案知识培训
![事故应急预案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65ca228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0.png)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事故隐患日益凸显,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次培训旨在普及事故应急预案知识,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二、事故应急预案概述1. 事故应急预案的定义事故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事先制定的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方案,包括事故预警、应急处置、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等环节。
2. 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1)提高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事故损失;(2)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3)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事故预警(1)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预警;(2)制定预警信息发布程序,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2. 应急处置(1)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明确各级领导和各部门职责;(2)制定应急处置流程,确保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响应;(3)组织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
3. 应急救援(1)组织事故现场救援,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2)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防止事故扩大;(3)组织事故现场清理,确保事故现场恢复原状。
4. 事故调查处理(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2)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严肃追究责任;(3)总结事故教训,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四、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1. 编制原则(1)科学合理;(2)简洁明了;(3)可操作性强;(4)注重实效。
2. 编制程序(1)收集事故信息,分析事故原因;(2)制定事故应急预案;(3)组织评审和修订;(4)发布和实施。
3. 实施要点(1)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充足;(3)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素质;(4)加强应急信息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五、事故应急预案培训内容1. 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2. 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3. 事故预警、应急处置、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等环节的操作要点;4. 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5. 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知识
![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b88674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9.png)
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掌握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知识。
本文将从安全事故的定义、预防措施以及应急知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安全事故的定义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过程中,由于违反安全规定或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安全事故可能发生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如交通事故、工地施工事故、火灾等。
它们的发生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二、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和公众对安全问题的认识。
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宣传安全法规和条例,及时更新安全防范知识。
其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各个行业和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分工,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
同时,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和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再次,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保持设备完好和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
最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借助媒体和网络的力量,广泛宣传安全知识,提醒公众注意事故预防,防患于未然。
三、应急知识尽管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仍然无法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应急知识,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在发生火灾时,应迅速疏散人员,呼叫消防车辆,并采取灭火措施。
在遇到交通事故时,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疗救助,并进行现场保护,避免二次伤害。
同时,在发生地震和自然灾害时,要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尽量避免外出,减少伤亡风险。
总之,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知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知识水平,积极参与安全事故预防工作。
事故应急知识
![事故应急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363765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d.png)
事故应急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不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如火灾、地震、交通事故、毒气泄漏等等,这些事故都会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了解事故应急知识,提高自救能力和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火灾应急知识火灾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故,烟雾和高温会导致人体窒息、晕厥、烧伤等,因此,在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冷静,迅速逃生火灾发生时,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迅速关好门窗,尽量避免火势扩散。
然后,找到最近的安全出口,快速逃离现场。
途中,应避免乘坐电梯,而是选择楼梯下楼。
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火灾会产生大量的烟雾,烟雾中含有一些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等,对人体极为危险。
因此,在逃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吸入有害气体的量。
3.注意避开高温区域火灾现场的温度非常高,因此,在逃生时,应注意避开高温区域,如火源附近、烟雾较浓的地方等。
二、地震应急知识地震是一种非常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冷静,迅速躲避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所,如桌子下、门口、楼梯间等。
如果在室外,应尽量避开建筑物、电线杆等高大物体,以避免被掉落物砸伤。
2.保持通讯畅通地震发生时,手机等通讯设备可能会出现信号不畅或无法使用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提前准备好备用电池、充电器等设备,以确保通讯畅通。
3.注意避免余震地震后,可能会出现余震,这些余震同样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因此,在地震后,应尽量避免待在室内,走到开阔的地方等待救援。
三、交通事故应急知识交通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事故,当交通事故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冷静,现场保护交通事故发生时,应保持冷静,现场保护,将车辆靠边停放,并开启危险警示灯,以避免造成更大的交通事故。
2.拨打报警电话交通事故发生时,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向交警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提供详细的事故位置、车辆类型、人员伤亡情况等信息。
事故应急预案知识
![事故应急预案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5ee17e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3.png)
事故应急预案知识引言在现代社会,各种事故时有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提前制定一套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和步骤,以及常见的事故应急预案类型和应急演练的重要性。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事故应急预案是指在事故发生时,为了减少事故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失,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和行动的计划性文件。
它是组织和个人应急准备的基础,旨在提前规划、迅速应对并最大限度减小事故的影响。
二、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和步骤2.1 制定原则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法律法规原则:根据国家、地方规定的法律法规制定预案,确保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 组织原则:明确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制定明确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 阶段性原则:根据事故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预案。
- 反复修订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持续改进的原则,对预案进行定期修订和完善。
2.2 制定步骤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包括以下步骤: 1. 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的事故风险,并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2. 确定组织结构:明确预案执行的组织机构、参与人员和责任分工。
3. 制定应急流程: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应急流程和处置措施。
4. 制定沟通方案:明确内外部沟通渠道和沟通方式,确保及时传递信息。
5. 制定培训计划:对应急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和素质。
6. 定期演练和修订: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常见的事故应急预案类型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影响,常见的事故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3.1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包括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通常包括人员疏散、设备防护、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内容。
### 3.2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包括恐怖袭击、传染病暴发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通常包括信息发布、封控措施、危险品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应急知识——预警基础知识
![应急知识——预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4c5c69f33d4b14e8524689f.png)
预警基础知识预警是指在事故征兆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机制,根据《古今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特征和相互关系等;二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
”现常用来指有机体或其他自然和人造系统内各要素的构建、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条件,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所产生的双向作用。
预警机制则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完善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系统基础之上的,而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由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预警分析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未来的趋势做出初步判断,当判断结果满足预警准则要求时,就触动报警系统,报警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报警级别发出事故报警。
预控对策系统可针对不同报警级别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完成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与控制。
安全生产预警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与其他预测工作不同的特征。
(1)快速性。
即建立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因为预警尚未发出,事故很可能已经发生,根本来不及发布警报,也不可能实施预控。
事故预防与处理知识点总结
![事故预防与处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554f9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0.png)
事故预防与处理知识点总结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故风险,而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此,了解事故预防与处理知识,掌握相应的应急技能,对于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至关重要。
在此,我们将对事故预防与处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事故预防知识点总结1. 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在生产和生活中,要采取预见风险、排除隐患的预防措施,提高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并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改善安全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2. 事故预防的方法(1) 预防技术:包括安全设备的使用、安全工艺的改进、技术装备的更新等。
(2) 预警机制:建立健全事故预警机制,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隐患。
(3) 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对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
(4) 安全教育:通过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培养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
(5) 安全监督: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3. 关于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1) 遵守交通规则:在行驶过程中,遵守交通法规,保持车距,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2) 安全驾驶:避免疲劳驾驶、酒后驾驶,保持车辆良好状态,提高避险意识。
(3) 行车安全:注意行车安全,提前观察前方路况,避免急刹车、急转弯。
(4) 安全出行: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佩戴安全带、头盔等安全设备,确保行车安全。
4. 关于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1) 安全用火:注意用火用电安全,禁止在易燃材料附近点燃火种,保持用电用火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灭火设备:加强灭火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正常使用。
(3) 防火安全: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和防火能力。
(4) 安全疏散: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定期组织疏散演练,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
事故预警基础知识
![事故预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cb18b40da38376bae1fae58.png)
第一节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大纲要求:一、了解事故预警的任务与特点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预警的要求三、熟悉事故预警管理过程建立预警机制及其有关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警报,使企业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
事故预警机制已成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途径。
预警: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预警系统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由四部分组成:1)监测系统;2)预警信息系统;3)预警评价指标系统;4)预测评价系统。
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了解)P111目标: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任务:是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特点:5个(一)快速性。
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
(二)准确性。
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关系到整个预警的成败。
(三)公开性。
即事故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发布。
公开影响事故发生的各种信息一是有利于社会监督,二是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生。
(四)完备性。
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发展态势。
(五)连贯性。
要想使预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
二、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4个(了解)构建事故预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和引导的原则。
事故避险、自我救助安全知识
![事故避险、自我救助安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e5f960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4.png)
事故避险、自我救助安全知识
事故避险、自我救助安全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冷静:在遇到事故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
慌失措。
冷静分析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2.迅速报警:如果发生事故,应立即报警,告知警方或
相关部门具体情况和地点。
如果有人员伤亡,需要紧急救援,也要拨打急救电话。
3.采取紧急措施: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
紧急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例如,如果遇到火灾,可以使用灭火器灭火,并尽快疏散人群。
4.保持安全距离:在处理事故时,要保持安全距离,避
免二次伤害。
如果可能,应该远离危险区域。
5.配合救援: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要配合他们的工
作,听从指挥,不要随意行动。
6.事后处理:事故处理完后,要进行事后处理,包括清
理现场、调查事故原因、改进措施等。
总的来说,事故避险、自我救助安全知识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每个人都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以便在遇到事故时能够正确应对,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事故预警的条件及方法
![事故预警的条件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a42f7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5.png)
事故预警的条件及方法
1、事故预警条件:
值班人员值班时通过视频摄像显示屏,当出现事故预兆和发生事故时,值班人员发出警报预警。
现场人员监控、值班人员巡查,当出现事故预兆和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或值班人员)发出警报预警。
当发生下列事故(事件)时向外部预警:
(1)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
2、事故预警方式、方法:
预警一般通过视频摄像监控预警、可燃气体检测器检测预警或现场人员发现异常进行预警。
(1)现场人员报警
当现场人员发现事故时,大声呼叫预警;迅速跑出车间、仓库打电话或跑步到应急办公室报警。
(2)值班人员接到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的探测器发出的警报报警时向值班领导(或安全主任)报警。
(3)值班人员通过视频摄像发现事故预兆和发生事故时,向值班领导(或安全主任)报警。
(4)预警方式方法
对内使用事故警铃(区别于上下班铃声)或手机或固定电话进行预警;对外通过固定电话或手机向有关部门和人员预警。
3、信息发布程序:
信息发布由总指挥或总指挥指定人员发布。
(1)值班人员接到预警信息,应立即向安全主任报告;安全主任向总指挥报告。
(2)应急救援总指挥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预警级别后,通知应急指挥部统一发布预警信息。
各应急组织与部门根据发布的预警级别,开展应急宣传、救援与人员疏散工作。
(3)预警发布内容:预警信息包括事故的类别、位置、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事故应急知识
![事故应急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2ac1b7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b.png)
事故应急知识
事故应急是指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正确地采取行动并有效应对事故,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关于事故应急的一些知识点:
1. 恐慌是事故中最危险的心理状态之一,在事故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安全是第一位的原则,一旦发生事故,应第一时间确保自身安全,并向周围人员发出警示。
3. 在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寻找安全出口,不要乘坐电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毒烟,并尽量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4. 如果在发生水灾时被困,应尽量寻找高处保持安全,然后寻找救援,切勿冲动行动。
5. 在发生爆炸事故时,应迅速躲避到遮蔽物后面,尽量避免在窗户、墙壁等易碎物品的附近停留。
6. 在地震发生时,应躲到桌子下或者遮蔽物侧面躲避,并尽量保持冷静等待救援。
7. 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应迅速对伤者进行救助,同时及时报警求助,千万不要随意移动伤者。
8. 在恐怖袭击发生时,应迅速找到安全的地方避难,关注相关媒体的通知,避免恐慌行动。
最后,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对事故应急知识的关注和学习,增强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安全基础知识事故与事故预防培训
![安全基础知识事故与事故预防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7919956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8.png)
安全基础知识事故与事故预防培训安全基础知识是指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识和基本技能,以保证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安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非常重要,而对于企业来说,对员工进行事故与事故预防培训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下面我将围绕这个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事故的概念及分类事故是指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等领域中由于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和伤亡事件。
事故的分类通常可以从时间、性质、原因、结果方面进行分类。
比如,按时间可分为突发性事故和潜在性事故;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和技术事故;按原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等等。
在企业中,发生的事故往往都是可以避免的,它们往往都有一定的预兆,因此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事故预防的主要内容1、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
企业应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让员工了解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
2、建立安全规章制度。
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安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和操作,严格制定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杜绝危险操作和违规行为。
3、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和资格要求,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规定执行。
4、加强检查和控制。
企业应经常开展安全检查与监督,对各项做法和措施进行严格监控,防范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同时,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以提高员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事故预防的重要性事故预防是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的基本前提。
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也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企业应时刻关注和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把握和管理,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事故预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完整版)应急知识——预警基础知识
![(完整版)应急知识——预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22ffcac192e45361066f592.png)
预警基础知识预警是指在事故征兆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机制,根据《古今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特征和相互关系等;二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
”现常用来指有机体或其他自然和人造系统内各要素的构建、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条件,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所产生的双向作用。
预警机制则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完善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系统基础之上的,而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由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预警分析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未来的趋势做出初步判断,当判断结果满足预警准则要求时,就触动报警系统,报警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报警级别发出事故报警。
预控对策系统可针对不同报警级别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完成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与控制。
安全生产预警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与其他预测工作不同的特征。
(1)快速性。
即建立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因为预警尚未发出,事故很可能已经发生,根本来不及发布警报,也不可能实施预控。
完整版应急知识预警基础知识
![完整版应急知识预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5c6becf1711cc7930b71683.png)
预警基础知识预警是指在事故征兆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机制,根据《古今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特征和相互关系等;二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
” 现常用来指有机体或其他自然和人造系统内各要素的构建、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条件,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所产生的双向作用。
预警机制则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完善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系统基础之上的,而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由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预警分析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未来的趋势做出初步判断,当判断结果满足预警准则要求时,就触动报警系统,报警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报警级别发出事故报警。
预控对策系统可针对不同报警级别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完成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与控制。
安全生产预警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与其他预测工作不同的特征。
(1)快速性。
即建立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因为预警尚未发出,事故很可能已经发生,根本来不及发布警报,也不可能实施预控。
事故预警基础知识
![事故预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264ab2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e.png)
事故预警基础知识第一节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大纲要求:一、了解事故预警的任务与特点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预警的要求三、熟悉事故预警管理过程建立预警机制及其有关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警报,使企业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
事故预警机制已成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途径。
预警: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预警系统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由四部分组成:1)监测系统;2)预警信息系统;3)预警评价指标系统;4)预测评价系统。
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了解)P111目标: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任务:是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特点:5个(一)快速性。
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
(二)准确性。
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关系到整个预警的成败。
(三)公开性。
即事故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发布。
公开影响事故发生的各种信息一是有利于社会监督,二是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生。
(四)完备性。
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发展态势。
(五)连贯性。
要想使预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
事故警示、防灭火知识、应急救援逃生技能
![事故警示、防灭火知识、应急救援逃生技能](https://img.taocdn.com/s3/m/fe0969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f.png)
事故警示、防灭火知识、应急救援逃
生技能
事故警示:
事故常常由于疏忽大意引发,每个人都应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上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事故是警钟,必须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防灭火知识:
预防火灾的关键是消除火源,控制易燃物,保持通风良好。
熟悉并掌握各类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如灭火器、灭火毯等。
一旦发生火灾,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部门,同时迅速采取初期灭火措施。
应急救援逃生技能:
熟悉工作环境或居住地的安全出口和逃生路线。
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援技能,如心肺复苏(CPR)和止血包扎等。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迅速制定逃生计划,避免恐慌和混乱。
遵循安全疏散程序,迅速离开危险区域,到达安全集合点。
总的来说,事故警示、防灭火知识和应急救援逃生技能是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安全知识。
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技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减少事故和灾难带来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大纲要求:一、了解事故预警的任务与特点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预警的要求三、熟悉事故预警管理过程建立预警机制及其有关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警报,使企业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
事故预警机制已成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途径。
预警: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预警系统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由四部分组成:1)监测系统;2)预警信息系统;3)预警评价指标系统;4)预测评价系统。
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了解)P111目标: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任务:是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特点:5个(一)快速性。
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
(二)准确性。
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关系到整个预警的成败。
(三)公开性。
即事故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发布。
公开影响事故发生的各种信息一是有利于社会监督,二是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生。
(四)完备性。
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发展态势。
(五)连贯性。
要想使预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
二、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4个(了解)构建事故预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和引导的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实行事故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即事故还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提早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
预警系统只有及时地监测出异常情况,并将它及时报告,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全面性原则预警就是要对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各个领域的异常情况,尽最大努力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宗旨。
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监测、识别、判断、评价和对策预警操作系统方面。
(三)高效性原则鉴于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预警机制必须以高效率为重要原则。
惟有如此,才能对各种事故进行及时预告,并制定合理适当的应急救援措施。
(四)引导性原则预警基本功能是预测事故的发生和警示,不能因可能引起社会动荡就隐匿有关信息。
预警正是在某种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降临之前,提醒或引导人们应该怎么做或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去应付和处理,这样既减少了因盲从、跟风带来的被动和生命财产的损失,又体现了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一)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4要素)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由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2)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3)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4)事故预警系统(四部分)构成。
预警管理体系中的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主要由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
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主要由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事故预警系统主要任务是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告和对策措施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
(二)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三方面:自然环境、政策法规变化和技术变化1.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生产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突变诱发的事故主要是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
自然灾害的损害往往是一天甚至一时之间,对它的预警只能是被动的。
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往往造成环境的突变(例如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其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愈来愈多。
对这些对象进行监测和警报是预警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之一。
2.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变动,对生产管理的影响是直接的。
国家对行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应经常予以监测。
3.技术变化的预警现代安全生产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大。
例如大型复杂化工生产线,不仅涉及到各种化工技术、而且也需要有防火防爆技术、计算监测技术、辨识、诊断技术等。
因而预警体系也应当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变动的预警。
(三)内部管理不良预警三方面: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和人的活动管理预警1.质量管理预警企业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工程),基本任务是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制定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对质量管理预警就是针对生产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水平提高过程中的不当、错误、失误现象进行预警。
质量管理预警系统应当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以及质量安全监控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之上。
2.设备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对象是生产过程的各种设备的维修、操作、保养等活动。
该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设备资料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和评价、设备维修及时性评价、设备检修质量合格率的监督、设备工作时对环境污染的安全度评价、设备管理的预警对策等。
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事故发生诱因之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发的,人的行为活动预警对象主要是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欠缺、性格上的缺陷、心理和生理弱点等。
该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有关人的活动信息,进行识别与选择,对人的行为活动进行评价与分析,对人的不良行为进行预警。
(四)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5个过程。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基础,专用于预警管理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信息。
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过程。
信息流动及其预警部门的运转模式如教材图6-2所示。
P114 (五)事故预警系统事故预警系统是综合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如系统安全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原理(预防原理),以事故预防和控制为目的,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各种事故特征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
并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当事故难以控制时,提出警告,并提供对策措施和建议。
(六)事故预警管理过程(熟悉)事故预警管理过程概括为:1.工作场所预警要素的选择和辨识;2.风险预警等级的确定;3.预警信号的发布;4.风险控制;5.当事故难以控制时,提出警告,并提供对策措施和建议。
本节复习小结第一节事故预警的基础大纲要求:1.了解事故预警的任务与特点2.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预警的要求3.熟悉事故预警管理过程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特点目标、任务、特点(P111~112)构建预警机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P112)二、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P112)及时、全面、高效、引导。
三、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1.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有哪些?(P113)2.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包括哪些方面?(P113~114)3.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的内容有哪些?(P114)四、事故预警管理的过程事故预警管理的过程:工作场所预警要素的选择和辨识、风险预警等级的确定、预警信号的发布和风险控制。
本节例题1.预警系统主要由()几部分组成。
A.预警分析系统B.预控对策系统C.质量管理预警系统D.设备管理预警系统E.人员管理系统【答疑编号911060101】【答案】AB【解析】参见教材P:111 。
2.预警分析系统主要由()组成。
A.监测系统B.预警信息系统C.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D.预测评价系统E.预警控制系统【答疑编号911060102】【答案】ABCD【解析】参见教材P:111 。
3.事故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A.总结B.分析和判断C.统计与评价D.监测与评价【答疑编号911060103】【答案】D【解析】参见教材P:111 。
4.事故预警的主要特点包括()。
A.快速性B.准确性C.封闭性D.完备性E.连贯性【答疑编号911060104】【显示答案】【答案】ABDE【解析】参见教材P:111-112 。
5.构建事故预警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A.及时,.B.全面C.高效D.准确E.引导【答疑编号911060105】【答案】ABCE【解析】参见教材P:112-113 。
6.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由()系统构成。
A.外部环境预警系统B.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C.预警信息管理系统D.事故预警系统E.预警响应系统【答疑编号911060106】【答案】ABCD【解析】参见教材P:113 。
7.事故预警的主要任务是对事故征兆进行监测、识别、(),并及时进行报警,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A.评价和预防B.诊断和评价C.管理和评价D.监测和评价,.【答疑编号911060107】【答案】B【解析】参见教材P111 ,易错答为监测和评价。
注意不要与事故预警的目标中的监测与评价相混淆了。
8.预警管理体系中的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主要由质量管理预警、()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A.安全B.设备C.环境D.质量【答疑编号911060108】【答案】B【解析】参见教材P114 。
9.预警管理体系中的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主要由()构成。
A.自然环境突变预警B.政策法规变化预警C.设备管理预警D.质量管理预警E.技术变化预警【答疑编号911060109】【答案】ABE【解析】参见教材P113-114。
10.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
A.管理信息B.信息分析C.辨识分析D.预测信息【答疑编号911060110】【答案】A【解析】参见教材P114 。
11.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对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A.信息网络系统B.管理系统C.网络系统D.预警系统【答疑编号911060111】【答案】D【解析】参见教材P111 。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严密监视那些可能使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给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控制指令,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2.事故预警的过程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