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先秦时期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2d8f7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0.png)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赋、乐府等多种文体,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以下是先秦文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 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如百家争鸣、变法改革、战争等等,这些背景对先秦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先秦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先秦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作品包括《诗经》、《尚书》、《春秋》、《礼记》等。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道德信仰等方面。
3. 诗歌创作的特点先秦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特点。
诗歌的主题包括战争、祭祀、离别、爱情等,以形象、感性、婉转的语言来表现这些内容。
4. 散文创作的特点先秦时期的散文创作呈现出思想深刻、论述严谨、风格独特等特点。
散文的主题包括政治、哲学、军事、历史等,以深刻、严谨、论述严谨的思维来表现这些内容。
5. 赋的创作特点赋是先秦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是用以抒发感情、表现地位、夸耀财富的文学形式。
赋的语言华丽,修辞性强,常常使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6. 乐府诗的创作特点乐府诗是先秦时期的诗歌形式之一,以叙事为主,描写战争、祭祀、爱情等主题。
乐府诗的语言简练明快,多使用五言、七言绝句等。
7. 先秦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先秦文学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这些作品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先秦时期知识点
![先秦时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5560c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5.png)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一、政治1.夏(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①远古时代尧舜禹禅让制,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②夏朝国家机器奠定后世国家框架⑴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机构⑴对夏部落生活地区直接统治,对其它地方通过控制一些部族间接统治⑴颁布第一部奴隶制法典《禹刑》2.商(公元前1600年建立)①为巩固自身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法。
(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②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对内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外服封侯伯作为方国首领,纳贡并奉命征战。
(内外服→一种松散的联盟)③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周天子天下共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3.周(公元前1046年建立)①分封制:把一定土地、人口划分给诸侯,同时诸侯要使用权利和履行义务,目的是为了巩固周朝统治。
(由松散走向集中,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②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③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的制度。
特征:①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具有神秘色彩。
②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实行严格等级制度。
③由公天下走向家天下,浓厚部族色彩。
④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经济1.农业(早期农业:刀耕火种)①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广泛使用木器、骨器。
②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主要使用木器、石器。
③西周农作物种类丰富。
④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技术推广,垄作法出现⑤水利灌溉事业发展,芍陂、都江堰等➢小农经济:伴随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
2.手工业①原始社会晚期:冶铜技术。
②夏商周:由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被官府垄断,春秋战国官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③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兴起,如家庭副业、经营盐铁、开作坊、匠人等。
3.商业①商朝: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遍及全国。
②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形成许多都会,齐国临淄、赵国邯郸等。
4.土地政策的演变①夏商周:井田制。
土地国有,不得转让和买卖,贵族世代享有,要缴纳贡赋,有奴隶、庶民耕种。
先秦时期文学常识
![先秦时期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66b53fd40b1c59eef9c7b455.png)
Day2先秦时期1.“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
➢三皇:燧[suì]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伏羲、神农、黄帝。
出自《三字经》➢五帝:黄帝、少昊、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出自《吕氏春秋》2.“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3.“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4.“六艺”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另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其中《乐经》损毁于秦末战火之中5.“春秋三传”是:《左传》《谷梁传》《公羊传》6.“三教九流”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和各种学术流派。
➢“三教”指的是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7.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著名人物及作品①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
孟子与孔子的思想合称“孔孟之道”。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学生:李斯和商鞅,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荀子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②道家➢老子,名李耳,字聃(dān),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91f86b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4.png)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先秦文学指的是距今2500年前到汉朝前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开端。
在这个时期,文学基本上是口头传承的。
早在商代,就有史官不断地在历史上记载事件和人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
到了周代,随着文字的产生和流传,文学作品也开始被书写和保存下来。
以下是先秦文学常识的具体内容:1.《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经典之作,它是中国古代的神话志怪类文献,包括山经、海经两部分。
《山海经》收录了500多个山川和神话传说,其中许多神话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成为了后来的文学作品的主要来源。
2.《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篇目,它共收录了305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中的诗歌以表达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感情为主,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3.《楚辞》是先秦文学中的另一部经典之作,它是楚国的文化代表作,共收录了17篇辞赋。
《楚辞》的特点是以抒发诗人个人的感情为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4.《庄子》是先秦时期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道家思想代表作之一。
《庄子》以寓言和譬喻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和理解。
5.《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和行为。
它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成为了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
6.先秦时期的战争纷争极为频繁,因此军事题材在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反映。
《出师表》是著名的战争文学作品之一,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北伐中致曹操的一篇表文,以其辞藻华丽、文笔雄健而著称。
7.《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收录了中国历史上诸多著名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对于后世的史书和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不同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的历史、社会和思想背景,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文 学 常 识 先秦时期
![文 学 常 识 先秦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e4db680776c66137ee061935.png)
文学常识
先秦时期
“六经”是诗、书、易、礼、乐、春秋。
“八卦”是干、坤、震、艮、离、坎、兑、巽。
《诗经》又叫《诗》、《诗三百》。
十五国风是曹、魏、齐、秦、桧、陈、卫、郑、唐、王、
邶(音:背)、墉(音:庸)、豳(音:奔)、周南、召南。
诗之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之四始:关雎为风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
鹿鸣为小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毛诗由六国时河间人毛亨所作。
三家诗:鲁诗(申培公)、齐诗(辕固生)、韩诗(韩婴)。
诗经出现的时间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楚辞》:“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
”
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类。
《春秋》记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元十四年间各国的大事。
春秋三传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春秋左氏传》又叫《左传》。
《春秋》和《左传》 是编年体史书。
《国语》和《战国策》 是国别体史书。
九流十家:
九流:儒、墨、道、法、名、农、杂、阴阳、纵横等家。
十家:在九流中,加入小说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先秦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cc7d985df01dc281e53af0b4.png)
先秦文学常识
一、先秦时期
1、《诗经》是,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首,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儒家尊为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传统的源头,由、、三部分组成,赋、、兴是创作方法。
选诗《》表现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健康的爱情,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婚姻和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孔子,名,字,末期家、家,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圣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3、《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后人将它与《》、《》、《》合称“四书”。
4、教材选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过孔子与四弟子以“言志”为中心的一番对话,表现弟子们的志趣与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风范,同时反映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8461c289eb172ded63b7b1.png)
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文学概说: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辞为构成内容。
1.上古歌谣和神话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淮南子)、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淮南子)、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山海经)等等。
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三种说法:一说孔子删诗。
把《诗经》的编纂之功归之于孔子一人。
这种说法起源于汉代。
《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
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学文化常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639b47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a.png)
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学文化常识汇总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神话、诗歌、散文构成。
(一)神话传说1.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二)上古歌谣1.《诗经》(1)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
(2)基本艺术手法:赋、比、兴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3)构成:风、雅、颂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是《诗经》的核心内容;雅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间诗歌。
包括大雅和小雅;颂指宗庙祭祀之乐,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统治者功德的乐曲,分“周颂”“鲁颂”“商颂”。
2.《楚辞》(1)含义:一是诗歌的题材,二是屈原、宋玉、王褒、贾谊等人诗歌总集的名称,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与《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
(2)“骚”或“骚体”: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3)屈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4)“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
(三)先秦散文先秦散文指在先秦时代,一些记载历史兴废之迹的著作,本为历史书,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故称为历史散文,主要以《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代表,其中《左传》与《战国策》文学价值最高。
先秦文学 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1e6a2105727a5e9856a61dc.png)
绪论一、先秦文学形态:1、诗、乐、舞紧密结合,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
2、文、史、哲不分。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有些文学作品非一时一人所作。
4、先秦作品的原始面貌不是十分清晰。
因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有损益。
二、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1、由巫到史。
夏朝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随着鬼神地位的下降,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成为史家散文的最早创作者。
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2、贵族文学的兴起。
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3、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春秋战国分封制度解体,导致贵族地位下降、庶民地位上升,文化由贵族转移到士。
4、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三、先秦文化组成:1、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两者关系密切2、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史官文化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取得了长足发展。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了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
3、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乐崩溃,各学派代表人物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貌。
4、楚地文化与楚辞——屈原身遭贬谪,满腔愤懑,发为诗赋。
屈赋吸取了楚文化的精华,以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子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高峰。
四、先秦文学的发展及其特征:上古至夏商——文学的产生和巫史文化对文学的控制;西周春秋——礼乐文化作用于文学,文学精神和风格体现为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战国时期——“士”文化促进了文学繁荣,产生了不同于前代、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五、先秦文学特征:思想:1、开启发愤诸书的传统2、开启忧国忧民的传统。
先秦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d1a1193f58f5f61fb6366641.png)
诗经《关雎》译文
?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姑娘文静又秀 丽,美男求她结情侣。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
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相忆绵绵恨重
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 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
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是谁
造成这景象?、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
经·秦风 ·蒹葭》 ?译:河边 芦苇 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
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诗经《关雎》赏析
? 结构
? 全诗共分三章。 ? 第一章(第 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诗经 ·邶风 ·击鼓 》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诗经》中的名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 何人哉 ? 《诗经 ·国风 ·王风·黍离》
主义传统,列为“五经”(《诗》、《书》、
《礼》、《易》、《春秋》)之一 。
《诗经》略读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大约 五百多年 的诗歌(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 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 儒家经典 ,始称
《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 《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
就。古人的话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ce3ca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3.png)
先秦文学知识点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至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信仰和政治制度,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文学体裁1. 诗歌- 风、雅、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内容和风格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是战国时期楚地特有的文学形式。
2. 散文- 史传:如《左传》、《国语》等,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行。
- 诸子散文:包括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法家的《韩非子》等,反映了各家各派的思想。
3. 戏剧- 先秦时期尚未形成成熟的戏剧形式,但有一些宗教仪式和宫廷娱乐活动中的表演艺术。
三、重要文学理念1. 儒家文学观- 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认为文学应当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 强调“文以载道”,即文学作品应承载和传播儒家的道德和政治理念。
2. 道家文学观- 倡导自然无为,认为文学创作应顺应自然,不受外界约束。
- 主张文学应表达个体的精神追求和内在情感。
3. 法家文学观- 认为文学应当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强调实用主义。
四、代表性文学作品及作者1.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屈原:楚国诗人,代表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抱负。
3.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4.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5. 韩非: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主张法治和权术。
五、先秦文学的影响先秦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发展;儒家的文学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结论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人教版先秦时期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先秦时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ec83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7.png)
人教版先秦时期知识点总结一、社会制度1. 封建社会的形成先秦时期,中国社会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贵族地主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封地,形成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2. 封建国家的兴起在这一时期,贵族地主建立了一系列的小国家,形成了封建国家的雏形。
这种封建国家的兴起,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3. 社会阶级的出现在先秦时期,社会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社会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等不同的阶级。
这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4. 儒家思想的形成在先秦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形成了,其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仁德治国,强调人伦之道,提出了“君子”和“小人”的道德标准。
5. 法家思想的兴起同时期,法家思想也逐渐兴起,其核心思想是“法治”,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提出了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
6. 道家思想的发展在先秦时期,道家思想得到了发展,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追求自然,超越世俗。
二、思想文化1. 春秋时期的分裂与统一先秦时期的历史事件中,春秋时期的分裂与统一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在这一时期,各国相互争霸,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 贵族文化的兴盛在先秦时期,贵族文化得到了兴盛。
封建社会的出现,各国君主和地主纷纷举行盛大的宴会、游戏和祭祀活动,形成了独特的贵族文化。
3. 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一时期,各种思想家和学派纷纷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农家等思想家和学派各自表达自己的主张,为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4. 《诗经》的传世《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收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珍品,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春秋》的编纂与传世《春秋》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史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事件,为后来中国史书的编纂奠定了基础。
6. 《楚辞》的创作与传世《楚辞》是中国古代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反映了楚国的山川人物和民族风情,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299997d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08.png)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A、儒家经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秦诗歌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②《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
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1、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是流传在原始人类中的古老歌谣和神话故事。
2、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劳动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这是对文学艺术起源的科学解释。
3、一般认为,古籍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原始歌谣,比较接近原始形态,可信为原始歌谣的有:《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礼记·效特牲》中的《蜡辞》《易经》中的《归妹》上六爻等。
《2021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先秦时期》
![《2021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先秦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9293faca58fb770bf68a55ce.png)
《2021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先秦时期》先秦时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关睢》《蒹葭》均选自《诗经》。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
3.《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称亚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都出自于此,《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4.《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5.《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6.《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选自其中。
7.《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初中语文先秦文学常识汇总
![初中语文先秦文学常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95bbef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2.png)
初中语文先秦文学常识汇总初中阶段的学习,需要孩子边听、边看、边想、边记。
小偏整理了初中语文先秦文学常识汇总,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语文先秦文学常识汇总一、散文(一)历史散文(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
(2)《国语》:我国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共21 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从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
《国语》和《左传》区别是《国语》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3)《战国策》:即《国策》,《国语》后又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刘向所编订,共33 编。
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该书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二)诸子百家散文(1)道家老子,又称老聃、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时期。
主张“无为”,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代表朴素辩证法观点。
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经》。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
代表作《逍遥游》。
(2)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论”,读l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先秦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ad2a5edf7cd184254a35350b.png)
秦汉时期文学常识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收录305篇故又名诗三百,内容: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
一、儒家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倡导有教无类,主张“德治”。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春秋》是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为春秋左丘明所著,是现存第一步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孟子,战国时期,有《孟子》,主张性善论,民贵君轻。
荀子,战国时期,著有《荀子》,主张性恶论。
二、道家
老子,春秋时期,《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战国时期,《南华经》(《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三、法家
商鞅,战国,《商君书》,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韩非,战国,《韩非子》,依法治国
四、墨家
墨子,战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五、杂家
吕不韦,《吕氏春秋》,融百家思想
六、兵家
孙武,春秋,《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孙膑,战国,《孙膑兵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考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a3fce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e.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考点整理一、神话1.产生的背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低下●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想象和幻想的产物2.原始歌谣和上古神话多为口头文学,以口头讲说的方法为基本的传播方式3.山海经是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4.神话的类型●再生和创生神话●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自然神话●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英雄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战争神话●黄帝大战蚩尤5.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手法●想象世界的创造,赋予自然以生命,赋予天界与人界,赋予人神已幻变●夸张的描写大胆神奇二、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铜器铭文(最长的在毛公鼎上)2.《尚书》●我国的第一部散文总集,原名《书》,汉朝时称之为上古之书●《虞书》《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或祀典追记)《商书》《周书》史官记录三、《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311篇,6篇笙诗,305●“风”,歌调乐调,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十五国风”160篇●“雅”,即“正”朝廷乐歌,大雅31篇,小雅74篇,105篇●“颂”,宗庙祭祀乐歌,《周颂》31《鲁颂》4《商颂》5,40篇2.作者涉及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具体不可考。
3.主要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作品。
(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4.采诗说,观风察政;献诗说,以颂美或讽谏;删诗说5.六艺:风雅颂(按音乐曲调分)赋比兴6.汉四家诗:毛诗、韩诗、鲁诗、齐诗7.内容●祭祖诗和周祖史诗●农事诗●典礼宴饮诗●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讽刺诗和怨刺诗●婚恋诗8.艺术成就●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国风》、二雅、风雅精神●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直接叙述和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助对外事外物的描写做为诗章或诗句的开头,以引起下文诗意情思的表达●篇章、声韵及用词●篇章整齐,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多用重言叠词和双声叠韵连绵词●用韵形式多样9.文学地位及影响●抒情诗的传统●风雅精神●比兴垂范●诗体形式,语言艺术等影响后世四、《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1.《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大事纲要式的编年体史书●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史书的统称,后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鲁隐公—鲁哀公)●记事简而有法,语言严谨,以一字寓褒贬,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思想倾向是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贬斥异端邪说2.《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春秋左传》,左丘明所作,为解释《春秋》而作。
2023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aeb61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b.png)
2023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分为先秦时期和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2. 先秦时期以《诗经》为代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集,包含了风、雅、颂等不同体裁的诗歌。
3. 先秦时期的其他重要文学作品有《论语》、《孟子》、《庄子》等。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诗、赋、乐府等多种文学形式,并逐渐形成了文人骚客的风尚。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有《世说新语》、《诗经》、《庐山谣》等。
二、唐宋诗词常识1.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时期,以诗为代表的文学形式得到了广泛发展。
2. 唐代的重要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他们的诗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
3. “唐诗”是指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的诗歌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宋代的重要诗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他们的诗作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形式上较唐代更为灵活。
5. “宋词”是指宋代的词作,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
宋词以描写爱情和自然景物为主题,意境深远,表达细腻。
三、元曲常识1. 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包括元杂剧、元传奇、元散曲等多种体裁。
2. 元杂剧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和音乐上的娱乐,常常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3. 元传奇是元曲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以描写奇异的神话故事为主,对人物形象和情节进行了艺术加工和虚构。
4. 元散曲是元曲中的一种短小精致的诗歌形式,以描写爱情和田园生活为主题。
四、明清小说常识1.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阶段,出现了《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著作。
2.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孙悟空等形象和西行取经的故事闻名于世。
3.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通过描述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物的爱情和家族命运,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衰落。
4. 明清时期除了长篇小说外,还出现了很多短篇小说和笔记体小说,如《聊斋志异》、《儿女英雄传》等。
五、近现代文学常识1. 近现代文学涌现了很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家》等。
2019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大全:先秦时期
![2019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大全:先秦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07b5de54844769eae009edba.png)
2019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大全:先秦时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先秦时期
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
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
《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
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相传,《诗经》为
孔子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
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
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关睢》《蒹葭》均选自《诗经》。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
3.《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称亚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都出自于此,《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4.《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5.《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6.《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选自其中。
7.《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