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思辨类作文素材积累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哲思化思辨辩证作文写作素材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哲思化思辨辩证作文写作素材

高考哲思化思辨辩证作文写作素材一、耻感文化1、概念与出处“耻感文化”一词是由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对大量二手资料进行分析后,给日本文化类型下的定义,同时,它也是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东方文化特点的一种概括,是与西方“罪感文化”相对应的概念。

所谓耻感文化,就是注意廉耻的一种文化心态。

在这种文化中,人们往往十分在乎他人的评论与看法,故其行为将被诸多的外在社会因素和标准规范所制约、支配,即自己的行为被他人左右。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生长的人,在行为与观念上往往大同小异,更多时候会选择随大流、少数服从多数。

2、应用场合:①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社会潮流:从“耻感文化”的正面影响来看,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有较强的监督作用。

在一个观念较为统一、并有着明确行为准则的环境里,违背这样一种道德共识的行为无疑将受到他人的谴责与规则的惩罚,同时,出于自己内心的“耻感”,人们也会倾向于遵守这些准则。

于是,在社会成员的心中,就自然形成了守则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有害行为的发生。

在社会层面上,建立这种文化心态一直以来就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儒家思想曾在我国成为统治思想,通过意识形态的重塑、统一,我国历代王朝才达成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尽管这只是统治者维持统治的手段,但“耻感文化”维护社会和平,在混乱时期提升人们道德自律意识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耻感文化”的负面效应也很明显(从提出的背景来看,这个词本就带有贬义)。

思想的统一大大影响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人们缺乏自己的主张,只是跟随潮流。

于是,人们的创新意识也被大大削减,阻碍了社会的变革进步。

当社会的共识本就有错误时,甚至会对人类文明造成危害。

社会的单一性也容易使个人产生奴性,人们安于现状而不敢挑战未知的领域,难以实现自我的突破性进步。

过度依赖社会监督的人也会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当社会因素消减时,人们的道德自律很容易崩溃,造成大规模的道德、观念畸形。

从根本上说,“耻感文化”是人们过度依赖社会环境、追随潮流的心态,环境近乎决定性地影响人们的行为。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50个理性思辨、批判精神相关的作文金句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50个理性思辨、批判精神相关的作文金句

1.伟大的哲学始于怀疑,终于信仰。

——培根2.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索尔仁尼琴3.时代不仅需要解构,更需要建构。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时代前进的一大步。

4.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

——俄国哲学家赫尔岑5.偏执把真理抓在手里,把它活活掐死。

——泰戈尔6.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鲁迅7.从众之恶与直接施暴同样可怕。

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

8.群体不善推理,却又急于行动。

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

——《乌合之众》9.一切都在加速下滑,只有谎言蓬勃如春。

10.万物分崩离析,中心不再把持,只有混乱四散于世界。

——叶芝11.警惕被环境驯化,不要让别人给你的大脑和行为套上镣铐。

12.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叔本华13.人们总是对个体的错误,耿耿于怀;而对群体性的错误,避而不见。

14.只有两件事可能是没有极限的:宇宙,以及人类的愚蠢。

不过前者我还不太敢确定。

——爱因斯坦15.子弹也无法击落真理的声音。

1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1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8.理性是罗盘,欲望是暴风雨。

——波普19.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纪伯伦20.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管子·内业》(【译文】成功的人会恰当利用外界事物,却不会被外界事物所牵制。

)21.考察一个人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有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

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

——[印度]阿玛蒂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2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23.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可改为“假象”等)欺。

——袁枚《随园诗话》24.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高考作文思辨范文素材摘抄

高考作文思辨范文素材摘抄

高考作文思辨范文素材摘抄思辨题材的高考作文素材摘抄如下:1. 人工智能的发展【素材一】: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工智能已经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医疗技术、智能交通等。

然而,也有人担忧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劳动力,导致大量就业岗位的消失。

如何在人工智能和人类社会之间找到平衡的发展模式,是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素材二】:人工智能的发展势不可挡,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比如,人工智能是否应该拥有权力和意识?人工智能是否应该被赋予决策的权力?如何确保人工智能的公正和透明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2. 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素材一】:当前,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传统教育模式的短板逐渐显现,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我们的教育体系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如何进行教育改革,使学生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素材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然而,也有人担忧这种教育模式会加剧教育不公平现象。

如何在创新教育的同时保障教育的公平,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素材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

而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素材二】:环境保护需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例如,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

但是,这些措施往往需要人们付出较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而且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支持。

如何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上是关于思辨题材的高考作文素材摘抄,可以用于讨论人工智能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创新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话题。

高中语文2024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 (最新人物素材+三元思辨类作文速成模板)

高中语文2024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 (最新人物素材+三元思辨类作文速成模板)

2024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一、最新人物素材1.万步炎:大洋深处钻下“中国孔”深海梦,被自主创新技术刻在海底;中国心,在科学家的胸中澎湃不息。

30余年来,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带领科研团队刻苦攻关、不懈钻研,解决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将海底钻机装备制造与应用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不断推动我国深海资源与地质勘探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他们钻下2000余个属于中国的海底钻探孔,映照着科学家的拳拳赤子之心。

——《自主创新路,拳拳赤子心》【适用主题】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等2.吴丹: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事业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吴丹,二十载孜孜以求,从“机缘巧合”接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到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成为国外顶级大学的“科研新星”,再到成为针对人体的前沿磁共振成像技术研发专家,吴丹将满腔热情和聪明才智贡献给我国科技创新事业。

激扬的青春,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绽放光彩。

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

——《青春当与时代同频共振》【适用主题】青春梦想、青年奋斗等3.胡福庆:以奉献和热爱守护水清岸绿胡福庆是浙江杭州的一名民间河长,从2014年至今,他每天义务巡查河道、清理河道两侧垃圾,采样测量河水相关数据、监督水体环境质量。

8年多来,胡福庆累计巡河里程超6000公里,巡河时间超4000小时,写下巡河日记3000多篇,以奉献和热爱守护水清岸绿。

放眼大小江河湖库,民间河长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守一方水土、护一域清流。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我们需要继续发挥民间河长的作用,建设人人共享的生态文明。

——《激发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适用主题】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4.张有利:传承古建筑营造技艺斗拱飞檐,巧修古建。

传统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张有利,从业五十余载,一门心思钻研技艺,并且到多个省份观察古建筑结构,参与古建筑修复。

2021年,张有利被评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作文素材高考作文思辨20法

作文素材高考作文思辨20法

友情提示:不擅长说理的同学请认真研读!高考作文思辨20法(4)●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思想:生产力水平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物”的发展、“人”的进步,构成社会的发展进步。

首要的生产力是人,而非物,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代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阐释:人,是一切发展的关键因素。

唐太宗见新科举子云集殿下,不禁满怀喜悦地说:“天下英雄,尽人吾彀中矣!”我们提出“教育兴国”的口号,也证明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

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着名论断。

●16、真理与谬误思想1:真理与谬误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又相互转化。

真理是相对的,只是一定条件、范围和某一发展阶段上的真理,没有绝对的真理。

阐释: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

”这话算是“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的形象说法。

思想2:普遍认同不一定就是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阐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普遍认同也可能是普遍的错误。

达尔文之前,有谁相信人是猴子变得呢?都以为人是高贵的,是上帝造的。

哥白尼之前,有谁相信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呢?都理所当然的以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

弗洛伊德之前,有谁会以为自己内心的一切源于“丑恶”的性呢?都以为自己是高尚的。

事实证明,这三次普遍认同的都不是真理。

相反倒是少数的人类思想的先行者在用真理挑战人类不必要的自尊。

思想3:掌握了权力并不等于拥有了真理。

阐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权力、习惯势力等至多能难为宣传真理的人,终究不能战胜真理。

布鲁诺的生命可以消失在罗马鲜花广场的愚昧之火中,但布鲁诺所追求的真理却因此更加大放光芒。

●17、否定与否定之否定思想1:对待一切事物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要辩证地看待。

阐释: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具有两面性。

因此,我们看待问题应该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一分为二”地看待。

否定就是扬弃,有克服,有保留,继承一切积极因素,抛弃一切消极因素。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思辨类优秀作文6篇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思辨类优秀作文6篇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思辨类优秀作文6篇1.松中有紧,紧中有松《礼记》有言:“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如何把握松与紧之间的关系成了重中之重,而我认为,秉持松中有紧,紧中有松的态度来应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是大智慧者应当具备的处世之道。

当前的社会,繁重的生活使人压力山大。

此时,有人选择躺平,有人选择不断的内卷。

他们就像薛定谔口中的那只猫一样,处于松与紧的叠加态,但却是物理之上的叠加,非松即紧,非紧即松。

殊不知,有些人却可以最好的面对生活,以松中有紧、紧中有松的态度处理好每一天。

“紧”是生活的主体,这无可厚非。

没有一定的“紧”,生活很可能不进反退。

但倘若是不间断的“紧”,便可能不仅使人每天疲惫不堪,甚至消磨意志,致使人走向另一个极端。

因此,我们应做到紧中有松。

正如《桃花村》中主人公每周末抽一天去大自然散心,让手机关机一样。

生活不应是工作的专用舞台,也应是自己的桃花村。

洛克有言:“凡是打算充分利用一生中任何一部分时间的人,必须让其中一部分用于游戏娱乐。

”正因为有了在瓦尔登湖畔漫步闲游的时光,梭罗才悟出了人生哲理;正因为有了苹果树下的怡然自得,牛顿才发现了万有引力。

紧中有松是压力下最好的生活态度。

适当的松不仅能够使人的压力得到释放,往往还能给人提供不同寻常的灵感和体验。

因此,在生活中做到紧中有松,让适当的“松”成为“紧”的润滑油,以此推动“紧”持续运行。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松的好处如此之多,那一直松着不是挺好吗?”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的生活不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一味的松就像躺平,是对生活的妥协,最终一定是一事无成、懊悔终生结局。

“松”要适当,应做到松中有紧。

如果说“紧”是台机器,“松”是使机器流畅运用的润滑油,那么过度的松则毫无疑问会让这台机器无法运转。

生活中的松的实现有许多途径,但不留神便会陷入到修昔底德陷阱中,必然在人生中失败。

因此,我们在松的同时要有紧的限度,莫让诱惑成为掌握了时间的主人。

2020年高考精选作文素材:思辨

2020年高考精选作文素材:思辨

2020年高考精选作文素材:思辨1.待树与待人养树与养人。

顺木之性,树木才能长得快速活得长久;对百姓也是这样,顺民之需.,才是真正的爱民益民;对孩子的教育同样,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孩子成人成才;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亦然,如同梅树,顺梅之性,才能各展生机,各显风彩,夭之病之,只能抑之毁之。

2.画竹与艺术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源于生活,才能精于生活,这是艺术规律。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方法务异,风格自成。

艺术贵在个性特色,尊重个性,就是尊重艺术。

(苏轼《文与可画贫答谷偃竹记》,郑燮《板桥题画三则》)3.环境与心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决定在心,心静自然静,浮躁的社会,喧闹的氛围,守住内心的清静,才能有所作为。

改变环境,不如改变心境。

(陶渊明《饮酒》)4.民族团结的思辨改革开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这是富强的必由之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历史的证明。

和平是共同的愿望,和好是解决民族争端的最有效渠道,内蒙有那么多的昭君墓便是力证。

(《内蒙访古》)5.死亡与永生的思辨永恒的敌人是时间,永恒的载体也是时间。

谁都无法跨过死亡,但他的精神能够超越时空,成为永生。

(冯骥才《永恒的敌人》)6.自然与社会的思辨大干世界,人也是一柄小小扇子,很不起眼。

但只要不甘心被别人捏在手中,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终究能够微薄之用,快意于他人,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苏叶《只有扇子崖》)大自然中的平和安宁其实不但仅是人生的侧显,而且是人生的导师.人们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激励,吸收活力。

爱大自然即是爱人生。

(法朗士《塞纳河岸的早晨》)7.朴素与美丽最朴素的托尔斯泰墓,实则世上最美的坟墓,因为,朴素之后的墓主人不为声名所累的高贵品格,有撼人心魄的魅力。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8.自然与人没有树,人会隐痛与缺憾;得到树,人会快乐与幸福;失去树,人会迷惑与企盼。

树是人类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会真幸福。

高考作文素材及有思辨性的文段

高考作文素材及有思辨性的文段

1、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选择》汪国真2、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飞鸟集》泰戈尔3、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飞鸟集》泰戈尔4、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飞鸟集》泰戈5、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鲁藜《泥土》6、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

(林希《土》7、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8、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深刻段0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荀子·天论》中的一句话。

它道出了一个真理:世界有其特定的内在的规律,它不为人的意志改变。

古今中外,无数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客观世界规律的客观性。

适应,就是摸清这种规律,利用这种规律,做生活的强者。

(《勇当适者》深刻段02:真理无须打扮,哪怕写在枯黄的纸张上,描摹在贫瘠的沙土中,甚至变成粗俗的谚语,它也会生辉。

谬俣,即使被刻上佛的银盘,铸入宫殿的金鼎,甚至冒充神的启示,也是黯然无光的。

(《真理与谬误》深刻段03: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

(《英雄与光明》深刻段04:鲁迅先生早年在某中学讲话时就说过:“天才的出现,不仅需要天才的种子,而且更需要适宜天才生长的土壤。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成才与否,不仅与他的主观努力有关,而且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诸葛亮成为“千古人龙”,没有刘玄德三顾茅庐是不可设想的;曹雪芹登上中国古典文学的顶峰,没有青少年时期的良好的文学熏陶是不可能的;爱迪生是成功了,但没有书和支持他的母亲也是不能实现的;还有华罗庚,假若他不是生在南方的小镇而是生长在长白山密林独家村的话……所以,我们分析成才的因素时,既要看到主观因素,又要看到客观条件,否则,不是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就是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思辨类作文写作示例(10篇范文)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思辨类作文写作示例(10篇范文)

七十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劳动的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劳动的收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劳动的情趣……劳动是充实而美丽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生活需耕耘,劳动创万物从混沌未开化的原始走来,到农耕文明,电气时代,人们劳动不止,从未停息。

在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我们应以劳动为荣,通过劳动,创造万物,启发自我,普惠众生。

充实而美丽,是劳动的至高境界。

劳动可以是“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劳动可以是“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劳动也可以是“带月荷锄归”的情趣。

劳动,是歌德口中“最好的药”。

它不仅是温饱生活中“必须”进行的义务,更是人生旅运中“必需”执行的职责。

唯有劳动,才能创生一切,在劳动中,我们体悟辛劳带来的充实,感知回馈带来的喜悦。

劳动,是人类在一个集体中,“必须”尽到的责任,劳动并非是狭义上的体力劳动,也非一个工作,它是一种途径,一种形式。

通过劳动,我们完善自我人格,丰满自我灵魂。

且看何泽慧于文革期间劳动不息,以准时的敲钟声开启充实的一天;又见广井政昭执着于制作,最终诠释何为工匠精神。

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劳动不息,竭其所能,尽其责任,成为任公先生口中的”第一等人物“,在给他人带来益处的同时,也磨炼了自我,成就了自我。

劳动过程中,辛苦常伴,但也正是这辛苦使最终的收获更为激动人心。

劳动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唯有劳动,社会发展才能向前推进。

但劳动带来的收获并不是最大的宝藏,于劳动之中体悟快乐,感受劳动的情趣,方能感受其美丽和充实。

“采菊东离下”,是陶渊明耕耘豆苗时的情趣;“诗歌是陡峭的另一面”,是外卖小哥王计兵于奔波生活偶然得出的体会;“我写故我在”,育儿嫂范雨来于忙碌中感悟写作的乐趣:劳动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的灵感。

劳动不是流水线上的机械操作,它带有劳动者的主观性,驱动力,将劳动视作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命体验,我们才能感知到其情趣所在,感受其美丽所在。

高考作文思辨范文素材

高考作文思辨范文素材

高考作文思辨范文素材思辨范文素材:1. 科技与人文关系: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众多问题。

例如,人们对于科技的过度依赖可能会削弱人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还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真实的沟通和交流。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人文教育,培养人们的思辨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使科技和人文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2. 教育与竞争:现在的教育系统普遍存在太重视竞争的问题,这导致了学生过于注重分数而忽视了真正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应该改变教育的目标,让教育真正成为为学生的人生奠基的工具,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高分。

3. 社交网络与孤独:社交网络的兴起使人们的社交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人们往往在网络上建立虚幻的好友关系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这导致了人们的孤独感增加。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与人真实地交流和相互支持,以减少孤独感。

4. 健康与生活方式: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普遍存在不健康的问题,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久坐不动、饮食结构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各种健康问题的出现,如近视、肥胖、心理压力等。

为了改善健康状况,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科学用眼等。

5.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常常存在矛盾。

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应该寻找经济与环境的平衡点,采取环保措施,同时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6. 科学与伦理: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众多福利,但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开始探讨人类基因工程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科学伦理的教育,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的道德和伦理原则。

7. 媒体与舆论导向: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它对舆论的影响力巨大。

但是,某些媒体可能存在偏颇的报道和舆论导向,制造了信息的不对等和误导。

高考作文素材及有思辨性的文段

高考作文素材及有思辨性的文段

高考作文素材及有思辨性的文段1. 生物多样性保护素材: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侵蚀日益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同时,生物多样性的消失也会对人类带来严重的影响。

文段: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个人也应当从自身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类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2. 教育公平素材:在当前的社会中,教育资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学生甚至无法接受基本的教育,而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则可以享受顶尖的教育资源,这导致了教育公平的严重问题。

文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也需要建立公正的教育评价机制,避免某些学生因家庭背景而无法接受公平的评价。

此外,我们个人也应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3. 文化交流素材:文化交流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必需品。

它可以加深相互了解和联系,并提高文化多样性和和谐共存。

文段: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来增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

展览和文化节日是最明显的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吸引不同国家和地区来参加。

同时,政府也可以提供资金鼓励跨文化交流。

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前进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网络安全素材: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网络有助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不利用它的道德人可能会破坏网络安全。

文段: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加强信息安全教育,让人们意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也要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加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努力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繁荣的网络空间。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网络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护。

5. 城市化问题素材: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张,城市空间减少,城市管理问题也日益严重。

高中语文高考“哲理与思辨”主题作文典故素材(共8个)

高中语文高考“哲理与思辨”主题作文典故素材(共8个)

高考主题作文典故素材(哲理与思辨)1.商丘大木【出处】《庄子•人世间》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将隐芘其所藾。

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咶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

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

嗟乎,神人以此不材!”【释义】南伯子綦来到商那地方的一个山丘上游览,看到一棵大树,长得特别与众不同:可以将上千辆四匹马拉的大车集结在它下面遮荫。

子綦说:这是什么树呀?其材质一定很特殊吧?他抬头向上看它的枝桠,都弯弯扭扭的,不可以用来做房屋的栋梁;俯身向下看它的树干底部,则周围全是裂缝,不可以用来制作棺材;再舔舔它的叶子,觉得会使人口烂嘴伤;闻一闻它的气味,更感到会让人头昏脑胀三天都好不了。

于是子綦说:“这真是棵无用的树,难怪它长得大到如此地步。

啊,恐怕神人都没法给它派上用场!”【适用话题】有用与无用无用之用不同角度看问题【速用片段】南伯子綦看到的大树,无论是枝叶还是根基都称不上是优质木材,也正因为无用而长得如此高大,可以使千乘车马隐蔽在其树荫下。

这个故事,形象地揭示“有用”与“无用”的辩证法,“有用”和“无用”是相辅相成的,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我们不能鼠目寸光,只看一时人无用,而看不到长远的“有用”。

但是,在这个成功、金钱、权力、名位充斥的时代,这样短视的人何其之多。

在个人层面,功利化认识,功利化做人,结果成为扁平人,甚或空心人,信誉不佳,美誉不足,交不到真朋友,不会有大格局。

政府层面,功利化发展,为了眼前的税收和产值,破环环境,高耗资源,不顾子孙后代。

教育方面,功利化教育,对就业无用的不学,结果就是创新能力不足,人文素养欠缺,人格发育不健全,很多成为问题孩子。

可怕的功利观害人害己,误国误苍生。

2.枉学屠龙【出处】《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高中语文作文:“思辨性”主题万能分论点素材+优秀范文

高中语文作文:“思辨性”主题万能分论点素材+优秀范文

素材:“思辨性”主题万能分论点素材+优秀范文1.主题词:小我与大我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功成必定有我,未来路上,以我之凌云志勇担当奋斗强。

背负青天适南冥,挂云帆而济沧海。

功成不必在我,未来路上,以我之岂邀名、不图利忱奉献。

融入新时代,有我奋斗身,浮舟不惧沧海,立马笑傲昆仑;争做新青年,无我争功名,大人不驰空想,君子莫骛虚声。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责任是担当是境界。

2.主题词:“大德”与“小节”立身于世,矜细行以立大德。

大德之前,细行为谨:明礼知规遵制恪法,涵品养慧,立身立德。

立身于世,顾小让而成大行。

欲成大行,不纠结于枝节蔓叶,不牵绊于端倪肇始,敦化笃正,行稳致远。

处世需大德,志于大德以行稳;立身当细行,矜于细行以致远。

3.主题词:梦想与现实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所以我们要心怀梦想,感受生命之美丽。

但解决不了眼前的苟且,诗与远方永远遥不可及,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实,承担生命之责任。

没有梦想的希望与激励,我们难以在现实奋斗中明确方向、获取力量;没有现实的付出与前行,我们难以最终走上梦想之巅。

梦想是对现实的指引与激励,现实是对梦想的实践与实现。

4.主题词:德与才才如利剑,是一个人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必要条件。

德如良玉,是一个人修炼品质,成为大写之人的基本保证。

斩马杀敌,良玉不如铁,置于炉中,铁易销而玉不热。

才华是人的外在光芒,而德行是人的灵魂高度。

5.主题词:专与杂广纳百川终成海海之大,在于其“杂”,在于其能兼收并蓄,不局于一隅。

厚积微土方为山,山之高,在于其“专”,在于其能有的放矢,不散于旷原。

“专”是奋斗、是过程。

“杂”是积累,是条件。

我辈青年在自身发展之际,应笃志以求“专”,也应博学以求“杂”需谨记,广汇百川终成海,厚积微土方为山。

6.主题词:执着与变通只有执着的人生单调而清苦。

只有变通的人生摇摆而蹉跎。

执着是变通的前提,变通是执着的途径。

在生命的寒冬里,让我们把执着与变通结合起来。

2023高考作文素材积累:4大常考思辨主题优质素材

2023高考作文素材积累:4大常考思辨主题优质素材

个人与国家一、名言警句积累1、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2、我怀着比对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

——莎士比亚3、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科学家是属于国家的。

——巴斯德4、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肯尼迪5、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

——柏拉图6、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7、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苏步青8、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

——亚里士多德9、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毛泽东二、素材积累1.“中国诺贝尔”王泽山:一生以身许国:科研60余年,他不搞科研就会“犯瘾”;立志复兴中国火炸药,他80多岁仍奋战在科研一线,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出差;外出度假,他会和老伴“约法两章”——“你正常出去玩,我正常在房间工作”……他就是于2018年1月8日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

比炸药发明者诺贝尔晚出生约一个世纪的王泽山,因火炸药研究方面的贡献被称为“中国诺贝尔”。

王泽山之所以选择了冷门的火炸药专业,并且一干就是一辈子,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1935年,王泽山出生在东北,他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

“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是中国。

”“不做亡国奴,就必须有强大国防。

”父亲的话让王泽山从小就暗下决心报效祖国。

1954年夏天,王泽山以第一志愿报考了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校址在哈尔滨被简称为“哈军工”),并成为班上唯一一名自愿学习火炸药的学生。

64年时光飞逝,从翩翩少年到耄耋老人,王泽山强军报国的初心始终没变。

思辨摘抄好段

思辨摘抄好段

1. “思辨,如同明灯,照亮了我们探索世界的道路,使我们不再盲从,不再被表象所迷惑。

它教会我们独立思考,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一切,去寻找真理的光芒。

”2. “思辨的精神,就是对一切事物保持疑问和好奇,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而是勇敢地深入探索,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种精神,是推动人类知识进步的重要力量。

”3. “思辨是一种智慧,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各种偏见和谬误所左右。

它让我们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理解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世界。

”4. “思辨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鼓励我们勇于挑战权威,勇于质疑传统,勇于探索未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变革中不断创新,在挑战中不断超越。

”5. “思辨的过程往往充满艰辛和挫折,但正是这种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塑造了我们的品格和智慧。

思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6. “在思辨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真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

我们不应该被已有的知识和观念所束缚,而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新的思想和观念,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7. “思辨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困惑中找到答案。

它让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因为我们知道,只有通过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

”8. “思辨的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之一。

它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继续发扬思辨的精神,去探索更加广阔的天地,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思辨类作文素材积累揭穿“诈捐”事件不能总等网友曝 (1)对筹款“炫富”应严惩不贷 (2)用舆论让曾轶可道歉,不如用真相让曾轶可服输 (2)曾轶可挟影响力维的是“私权”还是“特权” (3)曾轶可,法律容不得半点侵犯和侮辱 (5)曾轶可“维权”事件,批评的焦点不应模糊 (6)地铁同车不同温,体现精细化服务 (7)同车不同温细节显温情 (7)垃圾分类难以推行只因居民素质差? (8)揭穿“诈捐”事件不能总等网友曝2019年06月20日 08:32:13来源:中国青年报5月初,杭州市萧山区一女子替父在水滴筹发起20万元的筹款,称父亲被确诊胃癌,此后不少网友转发、捐款。

6月中旬,有人发现该女子在社交平台晒出买跑车、出国旅游、购买奢侈品等情况。

水滴筹展开全面调查。

目前筹款人已删除社交平台上的“炫富”内容,承诺将已提取的8547元善款退还。

(《北京青年报》6月18日)在网络众筹平台向社会发起求助,在常人看来,总该是穷尽自身各种手段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选项。

父亲生病,要给治,那是子女的赡养、扶助义务。

一边买跑车、出国游、购买奢侈品,一边却把自身应尽的义务转嫁给他人和社会,实在说不过去。

隐藏真实财产情况求助筹款,被发现了,大多只是以道歉、退款收场;而若不被发现呢?就像这次涉事女子要是不在社交平台“炫富”,很可能就真金白银落袋为安,揩了爱心人士的油。

民政部等机构颁布的《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个人求助,平台“应当在显著位置向公众进行风险防范提示……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

”去年10月,爱心筹、轻松筹、水滴筹三家平台联合发布《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公约》,要求求助人就病人患病情况及个人、家庭财务情况(主要为工资收入、房产、车辆、金融资产等信息)作说明。

病人病情及所需医疗费用,尚可由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材料,由平台方进行形式审查,可要切实审核求助人及其家庭的财务情况,平台却是无此能力的。

求助人在网络众筹平台发起求助,是基于特定事由:家人患病而担负不起医疗费;而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予以捐款,也就是一种附义务赠与。

合同法规定:“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求助人义务之一,是证明病人确实患病;之二,就是说明真实财务状况,让渡财务信息隐私,以便平台进行切实调查审核。

当然,有人患病待治,刻不容缓,没必要等平台方的财务情况调查结束,才准启动筹款。

可以准许求助人发起求助后同步进行调查。

如果查出其涉嫌隐瞒真实情况,再追回善款不迟。

此外,有些人并非存心诈捐,虽然有房有车,但就是没有钱;也可由其作相应情况说明后,先行筹款,作为向爱心人士的借款;待腾出手来,变现相关资产后,再通过平台退还给爱心人士。

由求助人向平台出具财务查询委托书,再由平台做调查,貌似会加大平台运行成本。

但是,相比于一些人钻了网络筹款空子“诈捐”,相比于经网友曝光再退款的折腾,这种制度层面的查漏补缺,哪怕会加大平台运行成本,也是现实需要。

不能让一些诈捐事件的露馅,总是等着“网友曝”。

对筹款“炫富”应严惩不贷夏振彬2019年06月19日08:49 来源:广州日报又一场公益众筹引起广泛关注。

近日,杭州一女子称其父亲确诊胃癌,发起20万元筹款。

不少网友发现该女子曾在社交平台晒出买跑车、出国旅游、购买奢侈品等照片。

经网友举报后,众筹平台展开调查,目前筹款人已承诺将所筹善款如数奉还。

近年来,公益众筹争议不断。

众多“辣眼”案例此起彼伏,频频引来争端。

这些案例“剧情”相似,都是当事人寻求捐助,网友发现其“话说一半”,隐匿真实财产信息,然后道歉、退款,网友“作鸟兽散”。

应该说,这些案例都指向同一问题:什么人才有“资质”众筹?而这一问题,关系到一个关键词——公平。

从新闻不难看出,公众对于众筹的理解并不相同。

有人觉得不到山穷水尽,不能向他人伸手要钱;有人却觉得,为了保住现有的生活质量,可以脸皮厚一点。

那么,能否设置一个明确的门槛,比如达到什么样的“惨状”才能申请众筹?很难。

所以原则上说,每个人都有资格去申请,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获得社会帮助的平等机会。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信息要真实,要透明,要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

只有这样,公众才有真正意义上的选择权,才不至于有不信任甚至被愚弄之感。

而要做到这一点,一靠规则,对众筹者的信息公开义务进行再细化,对众筹平台的审核责任再明确;二靠技术,通过银行、社保、医保等信息联网,让众筹家庭的财产信息不再是一笔糊涂账。

此外,严惩也必不可少。

对于涉嫌欺诈、蒙骗者,要用好用足民事乃刑事手段,让筹款“炫富”式的案例少一点。

(夏振彬)用舆论让曾轶可道歉,不如用真相让曾轶可服输2019年06月19日 16:12:08来源:澎湃新闻网澎湃评论员西坡6月19日下午,曾轶可的微博道歉了——“我承认自己前两天言行失当,难以相信自己当时竟是如此情绪化。

在这里我向所有人致歉,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对当事警官当面说声对不起。

对于自己这一行为造成的影响,我愿以个人最大能力承担后果。

”短短几天,曾轶可在舆论场上的形象完成了大反转,从投诉维权的“受害者”变成了需要“承担后果”的“施害者”。

但是这桩风波显然还未结束。

一方面,许多批评者认为曾轶可迫于舆论压力才道歉,未必是真心的。

还有人继续呼吁法律对曾轶可严惩。

另一方面,事件的真相仍然不清晰,曾轶可的道歉也没有做事实层面的更正。

比如曾轶可之前的微博称,“机器显示通过,但该工作人员勒令摘帽子”“他不允许我退回去,把我叫进房间,开始录像教训”“一幅凶煞的嘴脸”等。

而北京边检发布的《情况通报》称,“(曾轶可)在进入自助查验通道后,民警提示其脱帽进行面向对比,曾某某不配合……民警依法对其进行人工复核,此时曾某某对民警爆粗口”。

曾轶可将民警说成“工作人员”固然不正确,“凶煞”之类描述也偏于情绪化,但是双方对事实经过的描述明显有偏差。

如果曾轶可所述属实,机器显示通过,但民警勒令摘帽子,那么民警此举是否合理合法是需要解释的。

当然,曾轶可的陈词不等于真相,所以需要基于证据的调查。

这起风波既然已经发酵成了公共事件,就不应该稀里糊涂开始,稀里糊涂结束。

曾轶可是一个艺人,也是一名公民。

她用情绪化的激烈语气在微博上维权,本意或许是想利用粉丝的力量“碾压”一名小小的“工作人员”,这种恃强凌弱的做法引发舆论反噬,可谓咎由自取。

但是公众情绪的满足不应该是事情的结束。

关心公众利益的人,都希望曾轶可是向真相低头,而不仅是向舆论低头。

假如曾轶可和其他演艺明星从这件事得出的教训只是关乎公关技巧,甚至得出“名人要低调,遇事别吭声”的结论,那显然是社会的损失。

明星也是公民,遇到不公也有维权的权利。

曾轶可示范了错误的维权方式,那么现在就有必要向公众解释清楚,何为正确的维权方式。

不妨把曾轶可机场风波当做一个标志性的案例。

正如当年高晓松酒驾之后拍了公益宣传片,假如曾轶可能够配合有关部门普及正当维权与恶意维权的区别,也算一种有意义的“承担后果”。

这就要求把事发经过进行还原,从“勒令摘帽子”到曾轶可事后发微博,把每个环节进行分解,辨明是是非非。

而最重要的证据无疑是冲突时的执法录像,曾轶可也提到了“开始录像教训”,若把视频公布出来,相信更能让曾轶可心服口服,而围观者也能得到更有益的启示。

曾轶可挟影响力维的是“私权”还是“特权”2019年06月20日 08:32:34来源:新京报评论6月17日,曾以一首《狮子座》成名的歌手曾轶可,在首都机场过自动查验通道时,与执法警察发生纠纷。

曾轶可将此事发布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并用九宫格图片曝光执法警察证件信息,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此事的关键细节还不够清楚。

曾轶可方面称,自己本来已经通过了自动查验,却被工作人员叫回来脱下帽子再查。

而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曾轶可在进入自助查验通道后,民警提示其脱帽进行面相比对,曾轶可不配合。

根据边检官方微博的通报,她“对民警爆粗口,两次近距离对民警拍照,干扰执法”。

综合相关信息,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第一个民警的态度至少有点不礼貌或者生硬,曾轶可的态度有些地方值得诟病。

利用影响力维权是曾轶可的权利目前,曾轶可已经删除了“指控”边检的微博,并新发一条微博表示道歉。

曾轶可发“曝光微博”的初衷,其实是想依靠自己的公共影响力进行维权。

尽管后来赶来的“领导”让曾轶可离开了,但曾轶可依然能够感觉到,在边检面前自己是弱者。

她也知道网络舆论的力量,想借助这种力量实现自己的诉求,或者只是简单发泄一下。

这种认识,某种意义上是值得肯定的。

过去十多年,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舆论的力量,在网上维权,这种权利意识的觉醒,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但和过往那些维权微博不同,曾轶可的维权,并没有带来一边倒的对边检的指责。

相反,有相当多的网友都对曾轶可提出了质疑。

人们指责她“挂素人”——利用自己的网络影响力攻击普通人。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根据相关法律,曾轶可有对执法过程进行拍照的权利,她在微博上控诉此事,并上传执法警察的证件,也是她享有的自由,并有一定的监督意味。

但部分网友并没有轻易站在她这边,也耐人寻味。

这类反转也表明,有些风向在变化——人们对公众人物包括明星的表达,有了更多超脱于“粉”或“无感”的判断。

明星因为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拥有自己的微博和公共发声平台,已经成为影响巨大的“个人媒体”。

对这种“个人媒体”的影响力,人们心怀警惕,不再简单相信发言者的一面之词。

边检执法者姓“公”,需要监督;作为明星的曾轶可有公共影响力,也需要监督。

本质上,对他们该有一体通用的监督尺度,这也需要公众对各方表达的传播声量,有更清晰的认知。

利用影响力维权是双刃剑利用影响力维权是曾轶可的权利,但能否正确行使权利,也会有舆论评判和基于事实判断的法律道德评析。

在此事中,舆论已内置了很多情绪,但至关重要的事情仍然是,具体冲突细节到底是怎样的。

是工作人员态度“冷漠”故意“刁难”,还是曾轶可确实边检不能过关?将这些细节公开,曾轶可的微博曝光如果是故意歪曲事实,那其实相当于有意刊发不实消息,她难免要承受相应的代价。

“真相”的另一面则是:在过边检通道的时候,曾轶可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公民,还是一个必须受到优待的“明星”?把自己的“遭遇”发到网上,这没什么错,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行维权,也可以理解。

只不过,越是有影响力的人物,越应该对自己的影响力报以警惕和自省之心。

要知道,利用影响力维权也是双刃剑,在扩大所谓“维权”音量的同时,也会将可能存在的不实情况带到公众视线下,接受严苛打量。

若有故意歪曲或者随意利用网民情绪之举,在迈出这一步之时,代价可能就已被标注。

如果将此事比作一堂“课”,那其最大的主题就是维权的边界。

但判断维权是否逾矩的关键依据还是事实,这点也有待更充分的细节还原去厘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