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与角北师大版教案
旋转与角-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旋转与角-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旋转是指物体绕某个点旋转一定角度的现象。
2.了解角是指物体所旋转过的弧度。
3.能够通过角度的大小,判断物体是否进行了旋转。
二、教学内容1.旋转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2.角的基本知识:包括角的定义、角的度量方式、角的大小比较等方面的知识。
3.旋转与角的关系:通过一些实例、图形,引导学生理解旋转和角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旋转的概念与术语1.(引入)以自己在教室内旋转为例,介绍旋转的概念。
画一张图,在黑板上,用箭头表示自己在教室中旋转的方向。
让学生看一看这幅图,你有没有旋转,旋转了多少度,这样其实就涉及到了旋转的概念。
2.(引入)涉及到旋转这个概念,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术语。
让学生先看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圆心O,围绕着它有一些点A、B、C、D……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着。
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点依次围绕O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照顾一下学生,告诉他们这些点是逆时针转动的。
同时,告诉学生,当我们把这些点连起来时,就形成了一个图形。
3.(总结)这幅图形,整体向左转一定的度数,这个转动的中心就是O点,而每个点旋转了同样的角度。
还有一些相关的术语,例如转角,代表的是围绕某个点旋转的两个射线之间的夹角;而转动的方向,是由旋转的角度决定的,如此一系列术语的介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和术语。
2. 角的基本知识1.(引入)通过第一步的学习,学生对于旋转的概念和相关的术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会注意到,每当进行旋转,都要涉及到相应的角度。
那么,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就要了解一些与角有关的基本知识。
2.(导入)先介绍一个问题,学生平时会去量尺子吗?量尺子的时候,会用到一个刻度单位,这个单位是什么?让学生回忆一下,有些学生肯定会说是厘米、毫米,但是还有一个常用的单位,它就是角度。
角度是用来量角的一个单位,常用的表示方法是°。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旋转与角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旋转与角(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旋转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旋转作图3. 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旋转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旋转作图。
2. 教学难点:旋转作图,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车转动、地球自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引出旋转的概念。
2. 探究旋转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旋转现象,感受旋转的基本性质。
(2)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基本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 学习旋转作图(1)教师示范旋转作图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旋转作图,巩固所学知识。
4. 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1)教师举例说明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制作玩具等。
(2)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旋转的意义、基本性质和旋转作图的方法。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旋转的意义、基本性质和旋转作图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学生对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的认识,提高他们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拓展1. 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尝试用旋转知识解释。
2. 设计一个旋转图案,并说明其设计思路。
七、板书设计1. 旋转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旋转作图3. 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八、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旋转与角》(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教案:《旋转与角》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版本:北师大版2023-2024学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定义,认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2. 培养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旋转的定义及性质2.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3. 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旋转的定义及性质,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的认识。
2. 教学难点: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车、电风扇等。
2. 提问:什么是旋转?旋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旋转的定义及性质(1)旋转的定义: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2)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变,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夹角相等。
2. 讲解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1)旋转中心:旋转时固定不变的点。
(2)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3)旋转角:旋转中心与旋转前后对应点连线所夹的角度。
3. 实例讲解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判断下列图形是否经过旋转得到,若是,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2. 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使其经过旋转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四)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旋转的定义及性质。
2. 强调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课后练习题:课本第36页第1、2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轴对称。
五、板书设计:《旋转与角》一、旋转的定义及性质二、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三、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定义及性质,认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通过实例讲解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旋转与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角的形成和变化,为后续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分类以及图形的旋转等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角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态思维能力。
2.教材内容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钟面上指针的转动、风车的旋转等,引出旋转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接着,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的过程,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它们的特征和与直角的关系。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旋转与角的认识。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已经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并且能够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
但对于角的形成过程以及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学生还没有系统的学习,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探究和理解。
2.认知能力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抽象概括和空间想象能力方面还相对较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帮助他们逐步建立空间观念,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学习特点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和探究问题。
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概念理解不清晰、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教师需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在钟面或三角尺等实物上找出不同的角,并能准确地判断角的类型。
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旋转活动,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旋转与角》说课设计三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旋转与角》说课设计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旋转与角》,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说课内容: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旋转与角》,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
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本科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仅依靠观察现有图形推出概念的方式,该静态观察为动态描述,通过旋转的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将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直观的区分开来,同时在旋转的过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本课教材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它是在学生自己旋转纸条的过程中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直观体验,感悟旋转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角的形状与大小不相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和辨认平角、周角。
2、经历认识平角与周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感知图形的旋转。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旋转操作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简单的说出他们的特征及构成。
教法学法: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旋转与角》(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旋转与角》(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旋转与角》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旋转的概念及其性质2. 角的概念及其分类3. 旋转与对应点、对应线段的关系4. 旋转与角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能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能分类说出各种角的名称。
3. 让学生理解旋转与对应点、对应线段的关系,能运用对应点、对应线段解决旋转问题。
4. 让学生理解旋转与角的关系,能运用旋转与角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旋转的性质,旋转与对应点、对应线段的关系,旋转与角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旋转的概念,角的概念,旋转与对应点、对应线段的关系,旋转与角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直尺、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风扇转动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风扇的运动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风扇的运动是旋转。
教师进而引入旋转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旋转的性质,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旋转的性质。
同时,教师利用黑板、粉笔、直尺、量角器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性质。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讲解角的概念: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角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各种角的名称。
同时,教师利用黑板、粉笔、直尺、量角器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角的概念。
5. 讲解旋转与对应点、对应线段的关系: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旋转与对应点、对应线段的关系,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旋转与对应点、对应线段的关系。
同时,教师利用黑板、粉笔、直尺、量角器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旋转与对应点、对应线段的关系。
6. 讲解旋转与角的关系: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旋转与角的关系,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旋转与角的关系。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9篇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4~p25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用辨认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点:掌握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辨认平角与周角,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拿出两枝笔。
转一转,说一说(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2)一人说一人转(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
(4)我们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条射线就是角的边。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一)认识平角和周角:(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
师:你能来旋转成一个平角或周角吗?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旋转的?1、学生动手操作2、指生讲述成角过程,师演示成角(二)平角和周角的特征观察平角有什么特征:(1)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2)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观察周角有什么特征:(1)两条边重合(2)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三、巩固应用。
(一)、试一试1、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
2、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
(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二)、练一练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三)、你知道吗(注意旋转中心)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
2、指针转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让学生说说指针在什么位置时,与指针在零点时构成了什么角。
可先画一画,再说一说。
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 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实验教科书上册第23页和第24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和辨认平角、周角。
旋转与角(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旋转与角(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知道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根据旋转的特征判断图形的变化。
3. 培养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旋转的概念2. 旋转的三要素3. 旋转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旋转的概念,旋转的三要素。
2. 教学难点:旋转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转动的风车、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旋转的概念。
2. 讲解旋转的概念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这个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称为旋转角度,转动的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或逆时针。
3. 讲解旋转的三要素(1)旋转中心:旋转中心是图形旋转的中心点,可以是图形内部的点,也可以是图形外部的点。
(2)旋转方向:旋转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或逆时针,取决于旋转的角度是正数还是负数。
(3)旋转角度:旋转角度是指图形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角度,通常用度数表示。
4. 演示旋转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旋转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概念和三要素。
5. 练习旋转的应用提供一些旋转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旋转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旋转地图等。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旋转的概念和三要素,并引导学生思考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旋转门、旋转楼梯等。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旋转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和三要素,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旋转的应用”。
这是因为在学生理解了旋转的概念和三要素之后,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4《旋转与角》(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旋转与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能够识别旋转现象,并能够运用旋转进行图形的变换。
2. 让学生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能够描述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旋转的意义:介绍旋转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旋转的意义。
2. 旋转的基本性质:介绍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和操作,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
3. 旋转的应用: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运用旋转进行图形的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旋转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旋转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确定,旋转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
2. 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旋转操作,观察和总结旋转的基本性质。
3. 问题驱动: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
2. 探究旋转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旋转操作,观察和总结旋转的基本性质。
3. 应用旋转知识: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运用旋转进行图形的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旋转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4. 家长评价: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旋转与角》(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旋转与角》(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旋转与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3页至95页,主要涉及“旋转”和“角”的概念。
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的性质以及如何绘制旋转后的图形。
同时,学生也将学习角的概念,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并能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能对图形进行旋转操作。
2. 掌握角的概念,能识别和比较锐角、直角和钝角。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旋转后图形的理解和绘制,以及角的概念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旋转的性质对图形进行操作,并能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几何画板、量角器、直尺、圆规。
2. 学具:学生每人一套几何画板、量角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电风扇,提问电风扇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2. 知识点讲解:a. 讲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示例演示如何对图形进行旋转操作。
b. 讲解角的概念,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定义和特征。
3. 例题讲解:a. 示例讲解如何绘制一个图形旋转后的位置。
b. 示例讲解如何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4.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旋转和角的概念。
b. 学生之间互相检查,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旋转的性质和角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旋转:定义:图形绕着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
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角: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绘制一个正方形,将其绕着一个固定点旋转90°,绘制旋转后的图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旋转与角|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旋转与角|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角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旋转来认识角的变化。
3.学生能够合理运用角的概念和旋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角的概念。
2.角的度量。
3.旋转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1.角的度量方法。
2.旋转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板书课题“旋转与角”,并以车轮滚动、花样滑冰等为例,引出旋转与角的概念。
2.讲解
(1)角的概念
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角,并解释了角的定义。
(2)角的度量
介绍角的度量方法,即用角度作单位。
(3)旋转
讲解旋转的性质及旋转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旋转与角的关系。
3.练习
(1)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在游戏、做题等活动中感受旋转与角的变化。
(2)角度测量
教师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度,并引导学生使用角度计算器或画图法来度量角度。
(3)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角的计算,确定角的大小和各种角的关系。
4.总结
进行课堂小结,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角的概念、度量方法和旋转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了运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增加课堂互动和趣味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4旋转与角-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4旋转与角-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了解旋转和角的基本概念,理解旋转和角的关系。
2.能够进行简单的旋转操作,描绘旋转图形。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旋转和角的概念。
2.旋转的基本操作和性质。
3.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旋转和角的关系。
2.能够准确地进行旋转操作和描绘旋转图形。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以旋转实物或图片为例,让学生自由讨论旋转相关的知识,以此引出旋转与角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
1.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介绍旋转中心、旋转角度等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
2.角的概念和属性:介绍角的定义、角度、顶点、对边等基本属性,让学生理解角的基本概念。
3.旋转与角的关系:讲解角的旋转和旋转的角度,让学生了解旋转与角度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练习
1.给出旋转的图形,让学生自己操作画出该图形旋转后的效果。
2.让学生自行设计并画出简单的旋转图形,进行旋转操作后,观察和分析新图形和原图形之间的差异。
第四步:总结
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简单总结旋转与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评估
1.让学生自由设计和操作多个旋转图形,以检验操作技能和对旋转图形的理解。
2.给学生布置旋转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角度和旋转操作的掌握程度。
教学注意点
1.在讲解旋转概念和操作时,要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在操作旋转图形时,要有明确的操作步骤和指引,以避免学生迷失方向。
3.利用示范、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 旋转与角|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 旋转与角|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旋转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探究旋转与角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旋转的概念2. 旋转与角的关系3. 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旋转的概念,旋转与角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等概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车转动、车轮滚动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3. 揭示课题:旋转与角。
(二)探究旋转的概念1.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现象。
2. 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特点:围绕一个点旋转,旋转前后形状、大小不变。
3. 给出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固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4. 强调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三)探究旋转与角的关系1. 让学生观察旋转过程中,旋转角度与旋转效果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总结:旋转角度越大,旋转效果越明显。
3. 给出旋转与角的定义:在旋转过程中,固定点与旋转点之间的线段叫做旋转轴,旋转轴与旋转后的位置所形成的角叫做旋转角。
4. 强调旋转角的特点:旋转角是一个固定值,与旋转方向无关。
(四)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1. 让学生举例说明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旋转在实际中有什么作用?3. 总结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如风车发电、汽车行驶等。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旋转的概念、旋转与角的关系。
2.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六)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完成课本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轴对称。
五、板书设计1. 旋转的概念2. 旋转与角的关系3. 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旋转的概念、旋转与角的关系。
《旋转与角》(教案+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旋转与角》(教案+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课型:综合实践课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课题:旋转与角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旋转与角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讨论,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旋转与角的概念难点:旋转方向的把握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旋转与角的概念,并举出生活中涉及到旋转与角的例子,让学生自己思考。
2. 归纳学生的思考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旋转与角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展示,讲解旋转的方向、角的度量单位、以及相关的术语。
2. 介绍旋转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通过示例进行理解和掌握旋转的具体方法。
三、体验活动(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位队长,其他组员为组员。
2. 分发纸片和透明文件夹,让学生利用纸片制作一些图形,在透明文件夹上,用透明胶条粘贴。
3. 放映PPT动画,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将纸片固定在透明文件夹上,如何让图形发生旋转。
4. 让学生根据PPT上的要求,操作放置在透明材料夹里的图形,进行旋转,并画出每次旋转后的新图形。
5. 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议。
四、讨论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旋转与角的基本概念、分类、方向和度量。
2. 强调学生在制作和操作自己的图形的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和技巧,巩固知识。
五、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课后用自己的话总结该课的知识点并用图形进行阐述。
2. 要求学生制作一个有关旋转或角的小实验,并在下节课展示。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教学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以及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旋转与角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通过展示幻灯片,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和相关术语,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了角的概念和相关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对旋转有了直观的认知和理解。
《旋转与角》(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旋转与角》(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旋转与角》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图形的变化》。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旋转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旋转的定义: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2. 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 旋转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将一个图形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新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旋转的定义和性质,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2. 难点:理解旋转的概念,能够将旋转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旋转演示仪、图形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玩具风车,让学生观察风车的运动。
提问:风车的运动是什么类型的图形变换?2. 自主探究:3.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并结合演示仪进行示范。
让学生明确旋转的概念和特点。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个正方形,绕其一个顶点旋转90度,求旋转后的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步骤性地解决例题,讲解旋转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教师巡回指导。
6. 巩固提高:出示巩固提高题目:一个长方形,绕其中心旋转180度,求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讲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旋转的定义: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例题:正方形绕顶点旋转90度。
巩固提高:长方形绕中心旋转180度。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第2题:一个三角形,绕其一边旋转60度,求旋转后的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第 4 课《旋转与角》,主要介绍旋转与角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角、周角,能够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旋转和旋转中心。
2. 能够初步认识平角、周角。
3. 能够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能够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难点: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基本的几何知识,如点、线、角等。
但是对于平角、周角的概念和应用还不是很熟悉,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旋转木马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旋转木马的运动,并提问:“你们有没有看过旋转木马,它是如何旋转的?”2.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旋转的概念,引导学生说出旋转的中心是什么。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旋转的概念。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1. 旋转的概念(1)教师出示旋转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旋转的概念,告诉学生旋转是指物体绕着一个点旋转,这个点叫做旋转中心。
(2)教师让学生观察旋转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说出旋转的中心在哪里,旋转的方向是什么。
(3)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亲身体验旋转,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旋转的概念。
2. 平角、周角的概念(1)教师出示平角、周角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平角、周角的概念,告诉学生平角是指两条直线相交,且相交的角度为 180 度的角;周角是指两条直线相交,且相交的角度为360 度的角。
(2)教师让学生观察示意图,引导学生说出示意图中的平角、周角。
(3)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亲身体验平角、周角,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
3. 生活中的平角、周角(1)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平角、周角。
《旋转与角》(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旋转与角》(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旋转与角》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旋转与角》这一章节。
我们将学习旋转的概念,了解旋转的性质,以及如何用角来描述旋转。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大家会对旋转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旋转的概念,知道旋转的性质。
2. 学会用角来描述旋转,并能进行简单的旋转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旋转的概念、性质及角的应用。
难点:理解旋转的性质,会用角来描述旋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旋转道具、角模型。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旋转道具,让大家观察它是如何旋转的。
请大家注意观察旋转的过程中,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2. 讲解旋转的概念通过观察旋转道具,我们来讲解旋转的概念。
旋转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3. 学习旋转的性质请大家打开学生用书,我们一起学习旋转的性质。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旋转前后,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都保持不变。
4. 讲解角的概念及应用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图形。
角的大小用度数来表示。
在旋转中,角可以用来描述旋转的大小。
5. 随堂练习请大家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例题讲解我给大家讲解一道例题,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旋转的性质和角的应用。
题目:一个正方形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求旋转后的图形。
解答:正方形旋转90度后,仍然是正方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都保持不变。
7. 板书设计旋转的概念、性质及角的应用。
8. 作业设计请大家完成练习本上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题目:1. 一个长方形沿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求旋转后的图形。
北师大版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旋转与角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旋转与角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北师大版旋转与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角。
2、在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中,认识平角和周角。
认识平角和周角。
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感受角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旋转操作中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描述他们的特征。
教具、学具:活动角学具、圆片、钟表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角,那你知道这些小动物的身后都藏着哪些角吗?这些叫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它的两条边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什么线?为什么?今天这节课如果让角动起来,旋转起来,觉得好玩吗?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旋转与角(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探究一: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师: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形成什么?(角)你们得到的角的大小一样吗?哪两个人来这儿比一比?(放在一起比一比)看清楚了吗?谁的大?教师也想和他比一比。
1:比他的小,再给老师一次机会,好吗?2:旋转成一样大的。
问学生,这次呢?(一样大)刚才我的开口小,我认输,但这次我的开口和他的一样大,比边,行吗?为什么不行?也就是说,比边没有任何意义。
3:谁来帮帮我,怎样才能赢?(抽生)4:从刚才的游戏中,你认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开口大小有关)具体是什么关系呢?(开口越大,角越大)能把刚才的综合在一起说说吗?在小组内与同伴说一说。
探究二:在操作中认识平角和周角。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名称。
比如我们刚出生时称我们为无知的幼年,背起书包走进校园时称我们为懵懂的.少年,将来有一天走进大学参加工作称我们为有志青年,老师这个年纪已快步入中年,爷爷奶奶是老年,那作为我们的好朋友角,它在旋转的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名称,想了解吗?好,现在拿出你的活动角自学课本22页活动二,看看你可以发现哪些角?完成学习指南(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四年级上《旋转与角》一课教学案例晋江市池店镇唐厝小学魏玉玲小学数学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美的艺术。
正像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的:“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
”数学知识中包含了许多种美,比如数学知识的简洁美,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美,数学知识的动态美和静态美……这些都是数学家的心灵智慧撞击所迸发出来的一种和谐、庄严、永恒的美。
数学知识这种内在的美丽,只有被我们教师挖掘、渲染、感受,才会体现出来。
要使我们的学生喜欢数学并对它保持浓厚的兴趣,就必须要使他们亲身感受的数学中的美,这种美的艺术能唤起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美产生非常愉悦的感受,这种感受会给学生力量,使学生喜欢数学,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和追求数学知识。
数学中处处充满着各种美,美的力量不可低估,但是这种数学知识的潜在的美,隐含的美,不是自发地表现出来,并且发挥作用的。
教师要努力挖掘它的美,渲染它的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享受数学的美。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带领学生去领略它的美,感受它的美,并且升华它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强烈愿望。
在《旋转与角》的这堂课中,老师真诚地牵着学生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跃进数学知识的海洋,共同融入这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极了。
现将本堂课的课堂教学实录如下,以供分析和反思,为继续研究怎样通过让学生享受数学的美,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一、教学内容认识平角、周角。
(课本第24-25页“旋转与角”)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通过教学活动,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体验到数学美极了。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教具:挂图(教师自己设计的图案),芭芘娃娃,活动角,大尺子,钟面模型。
学具:活动角,尺子,圆形纸片。
五、课堂实录(一)图案引入,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1 观察图案的组成。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欣赏)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而且还有不少和我们数学有关呢。
今天,蒋老师就请大家欣赏一幅我设计的装饰图案,你们觉得我设计得怎么样?美吗?(美)谢谢大家的鼓励,这幅图案不仅看起来很美,它还是由许多数学密码组成的,这些数学密码就是我们学过的图形,你能看出来吗?学生指出有锐角、直角和钝角,教师指名学生上前指出发现的角。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吗?原来这幅图就是由直角、锐角、钝角组成的,这些看似普通的角组成的图案美不美呀?(美)真是美极了!(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由他们喜欢的老师亲手设计的美丽图案,这本身就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再加上要寻找其中的数学密码,更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2 复习角的静态定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师:那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什么叫做角呢?我们以前认识过哪几种角?能不能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一下。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前面引出了角,紧接着复习角的定义和学过的几种角,过渡自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非常有效的铺垫。
)3 观察钟面,发现运动着的角。
师:刚才我们从一幅图案中发现了美丽的角,但是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变化,你也有信心寻找到数学密码吗?(有)(此时全班学生兴致盎然)(教师出示钟面模型,旋转上面的分针或时针,引导学生观察)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在时针和分针不停地旋转的过程中,它们组成了什么图形?寻找到这个数学密码的同学请举手。
生1:形成了角。
师:而且组成的角是像这幅图案上的角静止不动的吗?生1:不是,是不断变化的。
师:看来,生活中除了静态的角,还有这样不断变化的角,它也会和静止的角一样美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研究旋转变化中的角。
板书课题:旋转与角(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实物钟面模型引发学生发现除了静态的角以外,还有不断旋转变化的角,即动态的角。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操作活动,引出平角。
(1)师:请同学们拿出刚做好的活动角,固定其中的一条边,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角,有什么发现,与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动手操作,教师帮助指导。
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是在变化的,名称也随之变化。
(2)让学生说说活动结果。
(3)师:你能摆一个锐角吗?怎样验证它就是锐角?锐角和直角有什么关系?学生摆一个锐角,并用三角板验证。
(4)师:请你摆一个直角,并验证它是否是一个直角。
学生摆一个直角,并用三角板验证。
(5)师:你能摆一个比直角更大的角吗?教师指名学生上前展示所摆的角。
答案可能有:生1:我摆的是一个钝角,钝角比直角大。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生2:我有不同摆法,(上前展示)钝角继续旋转得到这个角,它比直角和钝角都大。
师:同学们看明白他是怎样旋转的吗?你们自己再转转看,又有什么发现呢?2、认识平角。
(1)认识平角的特征。
教师和学生一起旋转活动角,逐步得到平角。
师:现在活动角转成这样了,想一想,它跟前面的几个角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生1:它比前面几个角都大。
师:大家同意吗?(学生中有同意的,还有没有发表意见的)生2:角的两边是平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看出了它这么多特点,那这个角的两边平平的,成了一条直线,没有其它角那种尖的感觉,它到底是不是一个角呢?(此时:学生分成同意和不同意两种看法)师:先请不赞成的同学发表意见。
生1:它是一条直线,直线又不是角,所以不是角。
生2:它有顶点,又有边,怎么不是角?生3:而且它是由钝角旋转得到的。
师:现在明白了吧,这也是一个角,只不过它有点特殊,两边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能说它是一条直线吗?(不能)为什么?(因为它的两边刚好成一条直线)师:像这样的角数学上称它为平角,能理解吗?(板书:平角)生:能,因为它的两边是平的。
师:平角有什么特征呢?生1:它的两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生2:它有一个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平角的特征)(板书:有一个顶点,两边在同一条直线上)(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摆学过的锐角入手,在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平角,但教师不急于告知学生这样的角是平角,而是鼓励学生去怀疑“它是角吗?”,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角的已有经验去判断和讨论,最后肯定它是角,这样就使学生真正认识了平角,理解了平角的特征)(2)画平角。
师:我们认识了平角,想学会怎样画平角吗?(教师板演画平角,指出做上角的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半圆形的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并标出旋转的方向。
)(学生练习画平角,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画角的方法。
)3、认识周角。
(1)教师演示教具。
师:(把刚刚旋转得到平角的活动角继续旋转)现在我们接着转。
这个角比平角要怎样?(大)(旋转到两条边完全重合)那现在呢?它还是角吗?它是什么角?(根据前面判断平角的经验,这时基本上学生都认同这是一种角。
学生说出名称后,教师说明,这是周角。
板书:周角)师:它比平角怎样?(大)它是怎样形成的?生1: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的。
师:周角有什么特征呢?生2:它也有一个顶点。
生3:它的两边重合。
生4:它的两边是完全重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周角的特征)(板书:有一个顶点,两边完全重合)(2)学生用活动角旋转形成周角。
同桌之间摆一摆,互相说说周角的特征。
(设计意图:周角的认识是由教师演示得到的,所以这里安排了让学生旋转自己手中的活动角得到周角,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旋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周角是怎样形成的)(3)画周角。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画周角。
(教师板演画周角,指出周角的记号,从角的一边画一个圆圈,回到起始的位置,标上箭头符号,表示另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
)(学生画周角,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画法。
)(设计意图:平角和周角的画法不是本课的难点,同时它们的画法必须规范化,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先演示画法,再让学生画,在学生画的过程中教师细心检查指导,发现学生都掌握的很好,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4、小组互相摆一摆,说一说。
师:下面再请同桌两人一小组,互相演示旋转中形成的所有的角,并说说它们的特征,好吗?(学生小组活动时,教师更多地到学习比较困难的小组去了解他们操作的情况和说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旋转活动角依次得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使学生体会到在这里所有角的形成是通过旋转得到的,并且把以前学习的角和新认识的角合起来复习了一遍,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系统化。
)(三)巩固练习,逐步提高。
1、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用芭芘娃娃来演示芭蕾舞蹈演员“大跳”和“旋转一周”的动作,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中平角和周角的动态美。
(设计意图:教师用可爱的芭芘娃娃展现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平角和周角的动态美)(2)说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师:你能举例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角和周角吗?生1:电风扇的开关在旋转的过程中形成了平角。
师:怎样形成的能具体点说吗?生1:比如说旋转开关使它和原来的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生2:电风扇的扇叶旋转一周就形成了周角。
生3:我的直尺是折叠的,可以绕着中间这点旋转(学生旋转自己的直尺),就形成了一个平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画一画:师:请同学们在点子图上画出学过的五种角,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一下队。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2)指名一学生板演角的排列顺序。
(学生板书: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设计意图:在学生练习画角的同时,还要求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这是提高了对他们的要求,因为逐步提高难度的联系才能持续地激发学生挑战的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3、操作活动:折一折。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形纸片,对折两次,你发现了什么?(发现折成了一个直角),再展开一下,又发现:平角和直角的关系(1平角=2直角),接着再展开成原来的样子,又发现了什么?(通过集体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在课堂上的操作活动,因此在折一折的活动能够主动探索进而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四)课后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它们美吗?(美)原来我们数学也能这样美丽,希望同学们今后能仔细留心身边的事物,发现更多美极了的数学知识,好吗?……五、课后反思总的来说,学生在这节课上都以饱满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还受到了美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