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概论(PPT 53张)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PPT课件


控制力

影响力

பைடு நூலகம்

带动力
20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自然垄断的行业
国有经济 控制的行 业和领域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企业
21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 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 制实现形式。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 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一 定会更加多样化。
党的十三大,把私营、中外合资合作、 外商独资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 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党的十四大,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 共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方针。 党的十五大,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 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金融一条街 15
3、我国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18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公 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 ❖股份合作制:兼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为一体,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制度。 ❖承包、租赁、委托经营、兼并、收购、出售等, 是非公有和公有企业都可采用的。
19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 提高。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 作用。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 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多层次性,要求 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课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课件
2021/3/10
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概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21/3/10
3
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日 2021/3/10 13
附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 结构的变化-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年增长速度达 到2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个 体工商户由1978年的14万户发展到2001年底的2433 万户,注册资金3436亿元。私营企业从上个世纪80 年代末开始起步,1992年以后一直以15%以上的速 度增长,到2001年底已达到203万户,从业人员2714 万人,注册资本18212亿元。2000年个体工商户和私 营企业共纳税1177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9.3%。 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国国 内生产总值的30%,东部沿海省市更高达60%以上。 1992年到2001年,个体、私营经济新增就业人员 4774万人,2000年全国360万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中, 有250万人在个体、私营企业就业。 2021/3/10——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日
2021/3/10
6
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集体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 种公有制形式。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混合所有 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产权主体以控股、参 股等不同方式共同投资而组建的产权多元化法人企 业的经济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精品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精品PPT课件

(二)市场体系内涵:
商品市场
市 场 体 系
要素市场
农产品市场 工业消费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 房地产市场 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
下岗女工再就业
归国学子
第81届广交会
“菜篮子”工 程
六、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 革的中心环节
(一)这是由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 (二)这也是国有企业现状与整个国家 经济改革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所决定的。



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 业改革的方向
国有大中型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产权清 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摘自中共中央“十五”《建议》)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
公 司 制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产权清晰——实现了股东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
计划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计 政府调控 划
第二次调节 (宏观领域)
市场

价值规律
第一次调节 (微观领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相同点
区别点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则
所有制基础不同 分配制度不同 生产目的不同 宏观调控优势不同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与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充分发育的完善的市场机制。” ——江泽民
(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表明,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必 由之路
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归根到底要靠改 革。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突破影响 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经济发展课件PPT教学

中国经济发展课件PPT教学

中国经济发展课件PPT教学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我们准备了以下课件PPT,帮助您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中国经济的重要内容。

1. 中国经济发展概述
- 中国经济的历史背景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和规模
2. 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政策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 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推进过程
-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影响
3. 基础设施建设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服务业的快速增长
5.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 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优势 - 中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和政策扶持 - 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挑战6. 人口问题和人力资源开发
- 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 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
- 教育、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7. 外贸和对外经济合作
- 外贸发展的历程和重要性
- 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
- 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与贸易伙伴8.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 货币政策的执行和调控
- 金融市场和资本流动
9. 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
- 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
- 城乡发展差距和贫困问题
- 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中国经济发展课件PPT的主要内容概述。

通过这份课件,您将全面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政策、产业、人口、贸易和金融等。

希望这份课件能给您带来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经济的启发与帮助。

谢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同时 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参考的发展模式和思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创新发展理念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技术进步的加速,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 的主要驱动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创新产业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升级。
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
定进展,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逐渐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
03
改革开放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包括铁路、
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必要性
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遭遇了严重的困境,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 下,国际地位下降。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为了摆脱经济发展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 的政策,打开国门,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经济。
05
中国经济建设的未来展望与创新发展 路径
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正在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技术和服务业 转型,未来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品质。
内需拉动
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内需将成为经济 发展的重要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绿色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 的重要方向。
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同时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ppt课件

对控股公司比重则在提高。相对于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
股权的多元化更加明显。2002—2003年,国家股完全退
出的公司从23家增加到61家;无国家股的公司占全部上市
公司的比例从18.96%增加到23.5%,增加4.54个百分点;
国家一般性参股公司所占比例从12%增加到12.92%,增
加0.92个百分点;而国家控股公司所占比例则从69.04%
在用人方面全面享受和国有企业同样的待遇,2003年底,
非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城镇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达
66.3%。2002年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纷纷进行
“取消指标限制、实行准入制度”、“打破城乡界限,实
行城乡户口登记一体化”为核心内容的户籍制度改革,促
进了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劳动力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加快,
减少到63.58%,减少5.完4整版6pp个t课件百分点。
13
(二)经济主体更加自由化
4.企业的生产经营已按市场化运作。从筹资行为看,国有 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投入主要是通过自有资金、银行 贷款、发行债券或上市融资获得。2001-2003年,企业 在股市的股权融资从1,252.34亿元增至1,357.75亿元, 年均增长4.12%;企业债发行额从147亿元增至358亿元, 年均增长56.06%;银行贷款增加额从12,439.41亿元增 至27,702.30亿元,年均增长49.23%。2002年,国有 企业中的劣势企业退出工作继续推进,兼并破产核呆的重 点是军工、有色、煤炭、军队保障性企业,以及地方企业 中急需解决的关闭破产项目。2002年和2003年,国有企 业兼并破产项目分别为533户和3307户。对于一般竞争 性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国有股转让,鼓励非国有企业、 个人和境外投资者参与改组、改制,并被允许控股。通过 国有股权转让,许多国有企业(包括一些大型国有企业) 改制成了非国有控股的产权多元化企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课件

改革开放后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型
进入新时代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理论基础
01
0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03
西方经济学
04
比较经济学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模式
所有制模式
总结词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详细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同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并发 展,形成了一种具有包容性和韧性的所有制模式,既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
推动南南合作
中国通过援助项目和技术合作等方 式,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推动南南合作。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 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 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 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战 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 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发展壮 大。
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03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方案,致力于改革和完善全球治
理体系,提升全球治理的有效性。
对其他国家的启示和影响
提供发展模式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 路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模
式和思路。
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中国的发展经验启示其他国家应注 重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自身 发展能力。
3
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水平
中国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推动 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参考幻灯片

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参考幻灯片
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31
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 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 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 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 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 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 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 标志。
4
5
6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人均GDP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2000068 2010
7
本章概要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五个统筹与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的城市化战略
20
五个统筹与可持续发展
21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努力 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
区 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 个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 调。“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总体战略之四: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社会 主义的社会文明 总体战略之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5
总体战略之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实现产业结构高级 化。
16
总体战略之二
高度的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发展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在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进行的,改革开放是推 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节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改革与开放总是连在一起,改革促进开放,开放也倒逼改革,而且改革 本身也包含了开放。因此,改革与开放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把改革开放贯穿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而且把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把“全面 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
(四)开放发展 • 开放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在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开放的内涵更丰富,开放的层次更高。 (五)共享发展 •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
第四节 发展方法论
(三)转变发展方式着重点的转换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需影响巨大,为了 应付需求下滑,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八大把调整 需求结构也就是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首要战略任务 。扩大国内需求主要是大规模增加投资,为遏制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趋势起到了关键作用,但 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
十九大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和 发展目标,即在第二步目标实 现之后的“两步走”战略
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
叶,在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从 2020 年 到 2035 年 ,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基础上,再奋 斗 15年,基本 实现
15年,把我国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全面需要。

从供给方角度看,主要矛盾的表述由“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取代了“落后的社会生

产”,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做出的科学判断。

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概论

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概论


C、“真”与“伪”:我国城镇化速度是否过快?
(1)“大”与“小”问题:应优先发展“大城市” 还是重点建设“小城镇”?
(2)“城”与“乡”问题:如何看待和处理“城 镇化”与“新农村”的关系。
(3)“真”与“伪”问题:我国城市化是不是“伪城镇
一、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新型工 业化道路的基本释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1、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提出
• 2001年3月“十五计划”第一次提出:“实 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推进 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和市 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符合我 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 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 城镇体系”
选择; • 国际经济技术联系方式的选择
二、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 (一)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及历史背景
• 1、城镇化发展的利弊得失及未来的走向争 论。

A、“大”与“小”问题:应优先发展“大城市”还
是重点建设“小城镇”?
• B、“城”与“乡”问题:如何看待和处理“城镇化” 与“新农村”的关系。
统筹城乡
布局合理
节约土地
功能完善
以大带小
• 2、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方向:
• (1)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2)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 小城镇为基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
并举,逐渐形成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立 体式的城镇化网络。
• 3、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目的:
• 1、新民主主义的工业化道路设想
• 2、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选择
• 3、1956~1978 年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 从国情出发的探索和正确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生产组织特征 :
• 从生产组织形式看,工业 化是:
• 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和细 化、专业化协作程度不 断提高的过程; • 社会生产由以家庭为基础 的小生产向以企业为基础 的社会化大生产转变的过 程。
• (4)效率和收入 特征:
• 工业化是:
• 由低效率、低收入转
向高效率、高收入的
过程; • 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劳动生产率和经济 效益不断提高、人均 收入不断增加的过程 。
•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 • “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 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五条原则],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 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 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 十八大报告提出: •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突 出的是“新”:即城乡统筹、城乡一体、 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 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 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 •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 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 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化路子。 • 十七大报告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 •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 大变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 突出位置。
• (5)社会特征:
从整个社会的状态看 ,工业化是 • 由贫穷落后的农业社
会和文明向先进发达 的工业社会和文明、 再向更加发达繁荣的 后工业社会和文明转
变的过程;
• 是社会科学、文化、 教育、医疗卫生、艺 术、体育等等各项事 业不断发展的过程。
• 4、工业化道路的内容 • 工业化道路是对实现工业化的原则、方
• • • •
(三)工业化的内涵和衡量 1、 工业化的内涵 工业化英文名称:industrialization 定义: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 生产活动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
• 传统的工业化观点认为,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 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过程。
•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 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 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 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 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 农业比重:
• • 农业比重I=农业GDP/总GDP 农业比重II=农业劳动力/总劳动力
• 3、工业化的特征 • (1)技术进步特征:主要是由手工技术向
机械化转络化转变的过程。
(2)经济结构特征:工业化是以农业为
主向以工业为主、再向以服务业为主演变的过 程,而且是各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 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工业化也是农村人口 向城市人口转变即城市化的过程,而且是城市 化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 2、城市化的衡量 • 经济学界主要以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与总 人口的百分比及其变动来衡量城市化程度 高低和进程快慢。
• 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总数/人口总数(世界、 国家或地区)
• 3、城镇化道路的内容和选择
• 城市化或城镇化道路是指实现城市化的动 力、机制、原则和方式,所要解决的是怎 样实现城市化的问题。 • 城市化道路的内容: • 包括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城市化类型 的选择、城市化动力和实现机制的选择及 城市发展方式的选择。
经济其它部门, 这些部门的建立大大促进 了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科技文化 教育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社 会生产力。
• 第四、第三产业日益兴起与发展, 在GNP
中的比重日益提高, 以至成为GNP 总值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工业化率:工业化率I 工业化率II,
• • 工业化率I =工业GDP/总GDP 工业化率II=工业劳动力/总劳动力
一、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新型工 业化道路的基本释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1、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提出 • 2001年3月“十五计划”第一次提出:“实 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推进 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和市 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符合我 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 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 城镇体系”
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专题 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
引言: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的含 义和内容
• (一)基本含义: • 经济发展道路:是指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 确立的实现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 (二)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包含内容: •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 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 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 展。”十八大代表纷纷表示,党的十八大 报告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指明了方 向。
• 2、工业化的衡量
• 第一、现代工业产值在GNP( 工农业总产
值) 中所占比重大大超过农业产值所占比重
• 第二、 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工业内部
大量涌现新兴产业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 集型产业, 形成了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上的 完整的工业体系, 具有高度发达的工业生 产力。
• 第三、建立了用先进技术装备起来的国民
• (二)城市化的内涵和衡量
• 1、 城市化的内涵。 • 城市化或城镇化(Urbanization)是指 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 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 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 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双向过 程)
式和机制的统称。
• 具体来说,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