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级药剂学实验思考题及处方分析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黑龙江大学2011级药剂学实验思考题及处方分析

黑龙江大学2011级药剂学实验思考题及处方分析
药剂学实验二思考题
1、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几种?实验室常用哪种方法?优点是什么?鱼肝油乳剂制备属于哪类制备方法?
解: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和机械法。实验室常用干胶法和湿胶法。优点是适宜小剂量制备。干胶法系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应注意容器的干燥。湿胶法则是胶粉先与水进行混合。鱼肝油乳剂属于干胶法。
2、为什么制备乳剂是经常要将阿拉伯胶和西黄蓍胶合用?为什么含有阿拉伯胶的乳剂不宜作外用制剂?
实验八
处方分析:吲哚美辛(主药)茶碱(助溶剂)乙二胺(助溶剂)烟酰胺(助溶剂)聚山梨酯-20(增溶剂)聚山梨酯-80(增溶剂)薄荷油(主药)
思考题
1、由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影响水中难溶性药物増溶的主要因素。
解:增溶剂,助溶剂,温度。
2、由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乙二胺、烟酰胺、对茶碱助溶的可能机理。
解:乙二胺和烟酰胺作为助溶剂与茶碱形成氨茶碱复合物,溶解度由1:20提高为1:5。
6、有哪些方法可判断乳剂类型?
解:稀释法和染色法。
药剂学实验一思考题
1、通过本实验总结制备比较稳定的混悬型液体药剂所需条件及可采取的措施。
解:1.尽量减少微粒半径,将药物粉碎得愈细愈好。2.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减少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
2、分析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实验五
处方分析
1、水杨酸(主药)液状石蜡(基质)凡士林(基质)
2、水杨酸(主药)硬脂酸(油相)单硬脂酸甘油酯(油相)白凡士林(油相)羊毛脂(油相)液状石蜡(油相)三乙醇胺(与硬脂酸反应生成有机胺皂作为乳化剂)蒸馏水(溶媒)
3、水杨酸(主药)单硬脂酸甘油酯(油相)石蜡(油相)液状石蜡(重质)(油相)白凡士林(油相)司盘80(油相)OP乳化剂(乳化剂)氯甲酚(防腐剂)蒸馏水(溶媒)

药剂学教学教案模板及范文

药剂学教学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 了解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操作。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素质目标:-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 药剂学的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难点:- 复杂药剂制备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

- 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药剂学?药剂学在医药领域的作用是什么?2. 引导学生回顾药物的基本知识,为药剂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1.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药剂学,阐述其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 介绍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如药物制剂、辅料、处方等。

2. 药剂学的实验操作:- 讲解实验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 展示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3. 药剂学实验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实验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实验操作1.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一个实验项目。

2. 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规范。

3. 实验观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报告撰写1. 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2. 强调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课后作业1. 阅读药剂学相关教材,加深对药剂学知识的理解。

2. 完成课后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掌握情况如何。

2. 学生反思:对药剂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以及对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范文药剂学实验: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过程。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演示文稿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演示文稿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演示文稿尊敬的评委、各位专家、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份药剂学实验报告的精华版演示文稿。

首先,我将简要介绍一下药剂学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药物候选物、药物递送系统等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药物的制备、性质和应用等问题。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制剂成分对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其次,我将简要介绍一下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我们选取了不同成分的制剂,并将它们与同一种药物进行比较。

首先,我们通过合适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制剂的样品。

然后,我们对不同制剂的样品进行了溶解度和稳定性的测试。

最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讨论。

接下来是实验结果的展示。

我们列出了不同制剂的样品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数据,并通过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各个制剂之间的差异。

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我们发现不同制剂成分对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这一结果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药物制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我们从药物溶解度和稳定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各个制剂成分对药物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改进措施。

我们还与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和验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提供了一种对药剂学问题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结果。

这些结果对我们理解药物制剂的性质和优化药物递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本次实验也为我们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药剂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感谢大家的聆听!这就是我为大家呈现的药剂学实验报告的精华版演示文稿。

谢谢!。

药剂学实验报告范文

药剂学实验报告范文

药剂学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复方氨酚糖浆来了解药物配制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并加深对于药剂学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复方氨酚糖浆是一种多组分的药物配方,主要包含氨酚、苯海拉明和糖浆等成分。

氨酚具有中枢镇痛作用,苯海拉明具有抗组胺作用,而糖浆则是作为药物的载体。

本实验的目的是调整复方氨酚糖浆的质量和配方,以达到药物稳定性和疗效的要求。

三、实验步骤:1.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氨酚、苯海拉明、糖浆、测量容器、称量器、搅拌器、溶剂、玻璃容器、药瓶等。

2.按照配方比例将氨酚、苯海拉明和糖浆称量,分别放入玻璃容器中。

3.使用搅拌器将氨酚、苯海拉明和糖浆充分搅拌均匀,直至形成均一的混合溶液。

4.将混合溶液过滤,并收集清澈的液体。

5.取样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溶解度、浓度等指标。

6.清洗器材,封闭药瓶。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经过实验操作,成功制备了复方氨酚糖浆。

所得样品外观清澈透明,无颗粒或沉淀物,满足药物的质量要求。

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氨酚和苯海拉明在糖浆中溶解良好,浓度检测结果也符合药物质量标准。

五、实验讨论与分析:本实验制备的复方氨酚糖浆为常见的治疗感冒和发热症状的药物配方。

氨酚具有较强的镇痛功效,苯海拉明对于鼻塞和过敏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而糖浆则是作为药物的载体,使其更易于服用。

通过本次实验的制备过程,我们了解到药物配制中质量和配方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药物的质量稳定性。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制备复方氨酚糖浆,加深了对于药剂学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药剂学的配制过程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的质量和配方,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

在今后的药物配制实践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配方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质量检测和数据处理,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七、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学到了药剂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我对于药物制剂的配制过程和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doc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doc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处方】甘油8.0g无水碳酸钠0.2g硬脂酸0.8g蒸馏水1.0ml,2、制法:取无水碳酸钠与蒸馏水共置于蒸发皿中搅拌溶解后,加入甘油,在沸水浴上加热,缓缓加入锉细的硬脂酸,随加随搅拌,反应停止后溶液呈澄明状,倾入涂有液体石蜡(润滑剂)的栓模中,冷凝,脱模即得。

作用:缓泻药,治疗便秘。

3、处方与工艺分析(1)2R-COOH+Na2CO3→2R-COONa+CO2↑+H2O(皂化反应)钠肥皂(R-COONa)的刺激性与甘油的较高渗透压增加肠蠕动而呈泻下效果。

,(2)优良的甘油栓应为透明而有适宜的硬度,达到此要求的关键是:a、皂化必须完全,否则留有未皂化的硬脂酸,成品透明度及弹性均差,最好在115℃下进行皂化反应,若在水浴上进行,需时在2h或以上,为保证皂化完全,处方中碱的用量比理论值高;b、水分的含量不宜过多,因钠皂在水中呈胶体溶液,水分过多使成品发生浑浊;c、为保证栓剂的适宜硬度,钠皂的含量为每100g甘油中含9.4—10.4g;d、灌模前先将栓模预热(例如80℃),然后倾入热溶液,使栓剂缓缓冷却,如冷却过快,成品的硬度,弹性和透明度均受影响。

,四、思考题1、常见的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有哪些?2、栓剂制备什么情况下需计算置换价?3、为什么栓剂要测定融变时限?五、实验报告书写要求同“软膏剂”中“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三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片重差异、崩解度、溶出度等)。

3、熟悉片剂的常用辅料与用量。

4、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指导1、片剂的含义: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2、片剂的制备方法片剂的制备方法按制备工艺分类为两大类或四小类:制粒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法。

直接压片法:直接粉末(结晶)压片法;半干式颗粒压片法。

,3、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图主药+辅料(填充剂或吸收剂、崩解剂)→粉碎→过筛→混合均匀的粉料→加润湿剂或粘合剂→软材→过筛→湿颗粒→干燥→干颗粒(测定含量,水分)→整粒后加润滑剂(外加崩解剂)→混合→压片。

药剂学思考题

药剂学思考题

药剂学思考题《药剂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是什么?2.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3.简述药物剂型的重要性4.简述药物剂型的各分类方法的优缺点?5.药典的定义和性质6.什么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7.什么是GMP与GLP第二章液体制剂1.液体制剂的按分散系统如何分类?2.液体制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3.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4.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有哪些?5.简写溶液剂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6.糖浆剂概念及制备方法7.芳香水剂、酊剂、醑剂、甘油剂的概念8.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过程有哪些?9.混悬剂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0.何为絮凝,加入絮凝剂的意义何在?11.乳剂和混悬剂的特点是什么?12.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13.用stoke’s公式描述影响沉降的因素,并说明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具有哪些作用?14.说明多相分散液体制剂混悬剂物理不稳定性的表现及其解决方法?15.简述混悬剂中常用的稳定剂及在制剂中的作用。

16.混悬剂的质量评定17.乳剂的类型、组成、特点18.乳化剂的种类19.乳剂中药物加入方法20.如何选择乳化剂?21.影响乳化的因素.22.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23.乳剂的物理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24.复合型乳剂的类型制备25.乳剂的质量评定有哪些?26.简述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些?27.简述助溶和增溶的区别?28.简述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29.增加溶解速度的方法。

30.什么是胶束?形成胶束有何意义?31.表面活性剂分哪几类,在药剂中主要有哪几个作用?第三章注射剂1.注射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2.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3.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的区别?4.热源的定义及组成是什么?5.热原的性质有哪些?6.简述污染热原的途径有哪些?7.简述安瓶注射剂生产的工艺流程。

8.制备安瓶的玻璃有几种?各适合于什么性质的药液?9.某一弱酸性易氧化的药物,若制备成注射剂,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①注射剂制备过程中哪些生产环节需要在洁净区完成,洁净区洁净度级别一般规定为多少级?②应采用何种玻璃的容器?③制备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药物氧化?10.输液按规定的灭菌条件灭菌后,为什么还会出现染菌现象?11.输液常出现澄明度问题,简述微粒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药剂学实验报告详解演示文稿

药剂学实验报告详解演示文稿

药剂学实验报告详解演示文稿(引言)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向大家演示的是一份药剂学实验报告详解。

本次实验我们选取了其中一种药物的小鼠体内药物代谢实验作为研究对象。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实验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正文)1.实验背景在药剂学研究中,了解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的代谢可以影响其活性、毒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等方面。

因此,研究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对于药物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小鼠体内代谢实验,了解药物在小鼠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

通过分析药物的代谢通路和代谢产物,研究药物的代谢动力学。

3.实验方法-选取适宜的小鼠作为实验动物,确定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给药后,收集一定时间内小鼠的血液和尿液样品。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等仪器分析样品中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浓度。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参数。

4.实验结果根据测定的数据,我们得出了药物的代谢速率常数、半衰期、清除率等代谢动力学参数。

同时,我们还得到了药物在小鼠体内的代谢通路和代谢产物。

通过分析代谢产物的结构和特性,我们得出了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生成路径。

5.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药物的代谢过程进行进一步讨论。

例如,我们可以探究药物的主要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生成机制,以及这些代谢产物对于药物的功效和毒性的影响。

进一步了解药物的代谢过程可以为药物的剂量设计和药物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研究了其中一种药物在小鼠体内的代谢过程,并得出了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和代谢产物的生成路径。

这些结果对于药物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研究药物的代谢过程有助于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对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致谢)最后,我要感谢实验组的组员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合作和努力,感谢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1)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1)
思考题、作业:
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与表观溶解度有何不同?如何求弱酸性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2.药物的真实分配系数与表观分配系数有何区别,能否求得真实分配系数?
3.测定药物的溶解度与分配系数时应当考虑哪些主要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结果、结论及讨论、思考题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10)
2.通过液状石蜡微囊的制备,进一步理解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基本原理。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1)
授课题目: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液体制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影响液体制剂质量的因素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讲授提纲:制备溶液型液体制剂
重点:1.不同稳定剂对混悬剂的稳定作用。
2.设备:见《药剂学实验》
思考题、作业:
1.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加入方法有几种?
2.影响药物从软膏基质中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3.软膏中药物释放试验中,半透膜选择有何要求?
4.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结果、结论及讨论、思考题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9)
(一)休止角的测定
(二)流出速度的测定
教具与设备要求:
1.原辅料、试剂:自制阿司匹林片、羟丙甲纤维素、防潮性欧巴代
2.设备:见《药剂学实验》
思考题、作业:
1.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助流剂的机制时什么?助流剂量过多会影响流动性的原因是什么?
3.硬脂酸镁是润滑剂,与助流剂的作用机制有什么不同?
2.熟悉影响粉体流动性的因素(形状、颗粒大小、助流剂种类和含量)。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一、目的要求(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3)了解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和包装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甘草、朱砂三、实验内容[处方]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制法]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

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总结甘草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粉碎好多次,由于后面还有别的同学等着粉碎,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粉碎成标准要求的细度。

因此,后面的研磨过程,并不是很成功,制出的益元散中可以明显看出甘草粗末。

一、目的要求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2.药材: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白酒、白糖三、实验内容[处方]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
置换价测定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甘油、无水碳酸钠、硬脂酸、蒸馏水、液体石蜡、药勺、玻璃棒、称量纸。 2、设备与仪器 蒸发皿、水浴锅、栓剂模具、药物天平、量筒(10ml)、电炉。 (二)实验部分 1、甘油栓 【处方】 甘油 8.0g 无水碳酸钠 0.2g 硬脂酸 0.8g 蒸馏水 1.0ml
水溶性基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且易洗除,能耐高温不易霉败。多数情况下此类基质中药物的释放也较快。但由于其较强的吸水性且没有阻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故用于皮肤常有刺激感,且久用可引起皮肤脱水干燥感。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此类基质制备软膏。
制备软膏剂的方法主要有研磨法、熔融法和乳化法,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选用适宜方法。
1
2
M=kt1/2
k值的大小反映了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的快慢,k值越大,释放越快。
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可通过测定软膏中药物穿过无屏障性能的半透膜(玻璃纸)到达接受介质(如水)的速度评定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一般遵循Higuch公式,即药物的累积释放量M与时间t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04
03
01
02
取油相成分(十六醇、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置于蒸发皿中,置水浴上加热至70-80℃使其熔化。
取水相成分(三乙醇胺、月桂醇硫酸钠、甘油、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置于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并置水浴上加热至70-80℃。
在不断搅拌下将水相以细流状加入油相中,在水浴上继续保持恒温并搅拌几分钟,然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至基质稍冷时加入香精。
H2=DT 式中,H—扩散距离(mm),D—扩散系数(mm2/h),T—扩散时间(h),以H2对T作图,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即为D。D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的大小。

(完整word版)药剂学处方分析

(完整word版)药剂学处方分析

处方剖析及工艺设计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剖析处方)[ 处方 ]肾上腺素1g主药依地酸二钠金属离子络合剂1mol/L 盐酸适当pH调理剂氯化钠8g等渗调理剂焦亚硫酸钠1g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溶剂制法:将氯化钠、焦亚硫酸钠、依地酸二钠溶于通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适当注射用水中。

另取少许注射用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加盐酸搅匀后,加肾上腺素搅拌使完整溶解。

将两液归并,以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注射用水加至全量。

用盐酸(1mol/L )或氢氧化钠( 1mol/L )调整 pH 值至。

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过滤,分装于安瓿中,安瓿空间填补二氧化碳或氮气,封口。

以100℃流通蒸汽灭菌15 分钟即得。

2.布洛芬片剂:(每片)[ 处方 ]布洛芬乳糖PVP乙醇 (70%)低代替羟丙甲纤维素硬脂酸镁制法:将布洛芬、乳糖、低代替羟丙甲纤维素混淆平均,另将PVP溶解于适当乙醇中作粘合剂,将该粘合剂与前述混淆物搅拌平均制备软材,过筛,制颗粒,干燥,整粒,将硬脂酸镁加入干颗粒中,混淆平均后,压片,即得。

3.指出以下处方制成的制品属于什么种类的软膏基质,剖析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设计一种制备方法。

处方:①单硬脂酸甘油酯120g油相②硬脂酸200g油相,与三乙醇胺反响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化剂③白凡士林200g油相④液体白腊250g油相⑤甘油100g保湿剂,水相⑥十二烷基硫酸钠1g乳化剂⑦三乙醇胺5g与硬脂酸反响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化剂⑧羟苯乙酯防腐剂⑨蒸馏水加至2000g水相制法:将①②③④混淆后,加热至80℃,另将⑤⑥⑦⑧⑨混淆后,加热至80℃,将以上两种混淆液在80℃左右混淆,搅拌平均后,冷却至室温,即得。

4、处方剖析:复方乙酰水杨酸片(1000 片)的制备处方乙酰水杨酸268g对乙酰氨基酚 136g咖啡因淀粉266g淀粉浆 (17%)滑石粉15g轻质液状白腊制法:①将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与约1/3 淀粉混匀,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②将晶型乙酰水杨酸与上述颗粒混淆,加入节余的淀粉(预干燥),混匀;③将吸附有液状石蜡的滑石粉与上述混淆物混匀,过12 目筛,压片即得。

实训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

实训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药剂学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技能和药品制备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本次实验涉及了溶液型、胶体型、散剂、混悬剂等不同类型的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的性质、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2)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3)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4)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

(5)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2. 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甘油胶体:将甘油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甘油胶体。

(2)明胶胶体:将明胶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明胶胶体。

3. 散剂的制备(1)益元散剂的制备: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粉碎成细粉,按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分包。

(2)散剂的等量递增法: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4. 混悬剂的制备(1)亲水药物与疏水药物的实验结果:分别对亲水药物和疏水药物进行实验,观察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2)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将炉甘石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炉甘石洗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增溶相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分析各组分的增溶效果。

(2)薄荷水:三种处方制备的薄荷水外观性状、pH、澄清度、嗅味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药剂学思考题

药剂学思考题
4、目前较常用的凝胶剂是哪种类型,其有何特点?
5、简述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6、计算题:某药物的可可豆脂置换价为0.5,纯可可豆脂栓剂每粒重2.0g,欲制成每粒含药0.4g的可可豆脂栓剂100粒,需加入多少可可豆脂?
第七章
1、简述气雾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2、简述气雾剂中药物经肺吸收的机理。
3、蠕变性质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第十五章
1、设计制剂的过程有哪些?
2、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有哪些?
3、新药制剂的研究与申报分几步?
第十六章
1、简述微型包囊、微囊化的含义、特点和应用。
2、简述微囊化的方法。
3、试述固体分散体技术中,采用水溶性载体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初速率,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原因。
4、试述β-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如果液体制剂在水中不稳定,可以选择哪些其他溶剂制成液体药剂。
2、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3、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4、在配制碘溶液时为何要加入碘化钾?
5、在制备芳香水剂时,为何加入滑石粉?
6、为什么ξ电位可以作为估计溶液稳定性的指标?
7、制备乳剂时为何选择适宜剂?
第十九章
1、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概况是什么?
2、蛋白质类药物能制成哪些制剂?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一般稳定化方法有什么?
第十二章
1、药物制剂中化学降解的途径有哪些?
2、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有什么?
3、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考察项目有哪些?
第十三章
1、粉体在制剂中的应用有什么?
2、粉体的性质有哪些?
3、粉体的密度有那些及相互间的区别?
第十四章
1、什么是流变学?流变学在药剂中有哪些应用?

药剂学实训报告答案

药剂学实训报告答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药剂学实训,了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液体制剂的制备、稳定性和质量评价等基本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科学,主要包括药物的剂型、制备、稳定性、质量评价等方面。

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液态形式存在的制剂,具有易于服用、吸收快、作用迅速等优点。

本实验主要涉及液体制剂的制备、稳定性和质量评价。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1. 液体制剂的制备(1)称取处方量药物,加入适量的溶剂,充分溶解。

(2)加入辅料,搅拌均匀。

(3)调整pH值,使其符合要求。

(4)过滤,去除杂质。

(5)灌装、封口。

2. 液体制剂的稳定性(1)考察温度、湿度、光照等对液体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2)测定液体制剂的降解速率常数,计算有效期。

3. 液体制剂的质量评价(1)测定液体制剂的pH值、外观、澄明度等。

(2)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3)测定液体制剂的含量、均匀度等。

四、实验结果1. 液体制剂的制备本次实验制备了薄荷水、复方碘溶液、胃蛋白酶合剂、甲酚皂溶液等液体制剂,均符合制备要求。

2. 液体制剂的稳定性(1)温度对薄荷水稳定性的影响:在25℃、40℃、60℃条件下,薄荷水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2、0.5、1.0,说明温度越高,降解速率越快。

(2)湿度对薄荷水稳定性的影响:在相对湿度为60%、80%、100%条件下,薄荷水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3、0.6、1.2,说明湿度越高,降解速率越快。

3. 液体制剂的质量评价(1)薄荷水:pH值为5.0,外观澄清,无杂质,微生物限度合格。

(2)复方碘溶液:外观澄清,无杂质,微生物限度合格。

(3)胃蛋白酶合剂:外观澄清,无杂质,微生物限度合格。

(4)甲酚皂溶液:外观澄清,无杂质,微生物限度合格。

五、讨论1. 液体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应注意药物溶解度、辅料选择、pH值调整等因素,以确保制剂质量。

2. 液体制剂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1)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1)
2.熟悉影响液体制剂质量的因素及其稳定措施。
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讲授提纲:制备溶液型液体制剂
重点:1.不同稳定剂对混悬剂的稳定作用。
2.电解质对混悬液的影响
难点:1.不同稳定剂对混悬剂的稳定作用。
2.电解质对混悬液的影响
基本内容:
(一)低份子溶液型液体制剂
1、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
2.设备:见《药剂学实验》
思考题、作业:
1.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加入方法有几种?
2.影响药物从软膏基质中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3.软膏中药物释放试验中,半透膜选择有何要求?
4.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结果、结论及讨论、思考题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9)
思考题、作业: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2.石灰搽剂的制备原理是什么?属于何种类型乳剂?
3.分析液体石蜡乳中各组分的作用。
4.干胶法与湿胶法的特点是什么?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论及讨论、思考题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4)
授课题目:
注射剂的制备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讲授提纲:制备片剂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重点:1.片剂制备过程中黏合剂配制、软材制备、颗粒制备、压片操作。
2.片剂四用仪测定崩解时限和硬度,脆碎度测定仪测定脆碎度、厚度测定仪测定片剂厚度的方法。
3.溶出度仪测定溶出度的方法。
难点:1.片剂制备过程中的黏合剂配制、软材制备、颗粒制备、压片操作。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汇编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汇编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汇编实验一:药品合成与纯度分析1. 什么是药品的合成?药品的合成是指在化学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原料药或中间体转化为最终药品的过程。

合成药品可以通过有机合成或生物合成来获得。

2. 为什么药品的纯度分析很重要?药品的纯度分析是评估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药品的纯度直接影响药品的药效和安全性。

高纯度的药品可以确保药品的疗效稳定且无毒副作用,而低纯度的药品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药品的纯度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进行分析?药品的纯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析:•薄层色谱法(TLC):通过比较待测样品与对照品的色谱图,观察斑点的相对位置和形态,判断待测样品的纯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利用液相色谱法对药品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检测峰的数目和高度来评估药品的纯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利用样品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比较吸收曲线来评估药品的纯度。

•熔点测定法:通过测量药品在加热过程中的熔点,判断其纯度。

高纯度的药品通常具有单一的熔点。

4. 在药剂学实验中,如何进行药品合成和纯度分析?在药剂学实验中,药品的合成通常分为以下步骤:1.设计反应方案:确定反应的反应物、溶剂、催化剂等。

2.反应操作:按照反应方案,将反应物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反应容器中,加热或者搅拌反应。

3.分离纯化:通过萃取、结晶、蒸馏等方法将药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4.干燥纯化:将分离得到的药品进行干燥,去除残余的溶剂和杂质,得到纯净的药品。

药品的纯度分析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样品:收集待测药品样品并准备好对照品。

2.选择分析方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纯度分析方法,如TLC、HPLC、UV-Vis等。

3.样品处理:根据选择的方法进行样品预处理,如稀释、提取等。

4.进行分析:按照方法要求进行样品分析,记录所得结果。

5.分析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药品的纯度。

药剂实验思考题答案

药剂实验思考题答案

药剂实验思考题答案药剂实验思考题答案【篇⼀:药剂学实验思考题】>思考题1.乳剂的制备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乳剂属于热⼒学不稳定的⾮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乳剂分层、絮凝、转相、破裂或酸败。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①乳化剂的性质;②乳化剂的⽤量,⼀般应控制在0.5%~10%;③分散相的浓度,⼀般宜在50%左右;④分散介质的黏度;⑤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般认为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70℃;⑥制备⽅法及乳化器械;⑦微⽣物的污染等。

2、⽯灰搽剂的制备原理是什么?属何种类型乳剂?由于乳剂中液滴具有很⼤的分散度,总表⾯积⼤,表⾯⾃由能很⾼,属于热⼒学不稳定体系,因此,除分散相和连续相外,还必需加⼊乳化剂,并在⼀定机械⼒作⽤下制备乳剂。

乳化剂的作⽤机理是能显著降低油⽔两相之间的表⾯张⼒,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防⽌液滴合并。

3、分析液体⽯蜡乳处⽅中各组分的作⽤。

液体⽯蜡 60g 油相,调节稠度尼泊⾦⼄酯 1g 防腐剂蒸馏⽔4、⼲胶法和湿胶法的特点是什么?⼲胶法系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应注意容器的⼲燥。

湿胶法则是胶粉先与⽔进⾏混合。

但两法初乳中油、⽔、胶三者均应有⼀定⽐例,即:若⽤植物油,其⽐例为4:2:1,若⽤挥发油其⽐例为2:2:1,液状⽯蜡⽐例为3:2:1。

2.注射剂的制备1、影响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原料药材质量的优劣、提取⼯艺的选择、配伍不当、配药环境、溶液ph的改变、辅料的质量与配伍情况、灌封的⼯作状况、灭菌条件的影响、安瓿的质量和前处理、其它影响因素。

2、影响vc注射液质量的因素是什么?应如何控制⼯艺过程?维⽣素C⼜名抗坏⾎酸 ,它是⼀种⽔溶性维⽣素 ,主要⽤于预防和治疗因维⽣素C缺乏⽽致的各种坏⾎病。

维⽣素C注射液在⽣产中因配制⼯艺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常出现药液外观发黄 ,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影响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3、制备vc注射液时为什么要通⼊⼆氧化碳?不同可以吗?防⽌维⽣素c被氧化。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

实验1、混悬剂的制备1、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混悬剂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是物理稳定性,它主要与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微粒的长大、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等这些因素有关。

2、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如何使产品微粒更细小?答: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会有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因为樟脑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所致。

操作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

可以用“加液研磨法”和“水飞法”使产品微粒更细小。

3、混悬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答: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混悬剂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4、亲水性药物与疏水性药物在制备混悬液时有什么不同?答:亲水性药物:一般应先将药物粉碎到一定的细度,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入处方中的剩余液体至全量;而疏水性药物不易被水润湿,必须先加一定量的润湿剂与药物研匀后再加液体研磨混匀。

实验2、乳剂的制备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答:有: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用量,一般控制在0.5%~10%;分散相的浓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分散介质的黏度;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微生物的污染等。

2、如何判断乳剂的类型,鱼肝油乳、液状石蜡乳及石灰搽剂各属于什么类型?答:可用染色镜检法和稀释法判断,镜检法:将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分别涂在载玻片上,用苏丹红溶液(油溶性染料)和亚甲蓝溶液(水溶性染料)各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苏丹红均匀分散者为W/O型乳剂,亚甲蓝均匀分散者为O/W型乳剂)。

稀释法: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各一滴,再加入蒸馏水约5ml,振摇,翻转数次,观察混合情况,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能与水均匀混合者为O/W型乳剂,反之则为W/O型乳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
处方分析
1、水杨酸(主药)液状石蜡(基质)凡士林(基质)
2、水杨酸(主药)硬脂酸(油相)单硬脂酸甘油酯(油相)白凡士林(油相)羊毛脂(油相)液状石蜡(油相)三乙醇胺(与硬脂酸反应生成有机胺皂作为乳化剂)蒸馏水(溶媒)
3、水杨酸(主药)单硬脂酸甘油酯(油相)石蜡(油相)液状石蜡(重质)(油相)白凡士林(油相)司盘80(油相)OP乳化剂(乳化剂)氯甲酚(防腐剂)蒸馏水(溶媒)
药剂学实验二思考题
1、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几种?实验室常用哪种方法?优点是什么?鱼肝油乳剂制备属于哪类制备方法?
解: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和机械法。实验室常用干胶法和湿胶法。优点是适宜小剂量制备。干胶法系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应注意容器的干燥。湿胶法则是胶粉先与水进行混合。鱼肝油乳剂属于干胶法。
2、为什么制备乳剂是经常要将阿拉伯胶和西黄蓍胶合用?为什么含有阿拉伯胶的乳剂不宜作外用制剂?
4、水杨酸(主药)羧甲基纤维素钠(稳定剂)甘油(油相)苯甲酸钠(防腐剂)
思考题
1、W/O型乳剂基质处方中油相被乳化所需的HLB值为多少?混合乳化剂的HLB值为多少?该乳剂基质为什么是W/O型?
解:3~6;具体可以用公式计算;从外观和染色法、稀释法可以判断该乳剂的类型是W/O型。
2、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的加入方法有哪些?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
解: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1、原材料特性的符合性2、药用赋形剂的使用比例,辅料的不一致性3、不合理的配方关系4、不合理的混合工艺,制粒工艺5、压片时使用的模具及设备不佳6、不良的压片工艺过程7、不适宜的生产环境
处方分析:乙酰水杨酸(主药)淀粉(崩解剂)酒石酸(减少乙酰水杨酸的水解)10%淀粉糊(黏合剂)滑石粉(润滑剂)
实验三、四
处方分析:维生素C(主药)碳酸氢钠(pH调节剂)亚硫酸氢钠(抗氧剂)依地酸二钠(络合剂)注射用水(溶媒)
3、用于治疗大面积烧伤的软膏剂在制备时应注意什么?
解:1.制备过程中要做无菌处理,要做微生物限度检查;2.应注意将物料研磨细,保证均匀细腻,防止对皮肤的刺激;3.酸碱度适宜,减少对烧伤部位的刺激。
4、试说明各类软膏释药能力不同的原因?
解:基质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释放、穿透、吸收。软膏中药物的释放在乳剂型基质中最快(与基质具有表面活性有关),动物油脂中次之,植物油中又次之,烃类基质中最差。基质的组成若与皮脂分泌物相似,则利于某些药物穿透毛囊和皮脂腺。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对药物的释放虽快,但对药物的穿透作用影响不大,制成的软膏很难透皮吸收。基质的pH影响弱酸性与弱碱性药物穿透吸收,当基质pH小于弱酸性药物的pK a或大于弱碱性药物的pK a时,这些药物的分子形式显著地增加,脂溶性增大而利于穿透。基质中含有其他附加剂能影响药物的吸收,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油脂性基质中能增加药物的吸收,丙二醇与表面活性剂同用,能促进水溶性药物穿透毛囊;基质与皮肤的水合作用,能增加药物的穿透,烃类基质的闭塞性好,可引起较强的水合作用,W/O型乳剂基质次之,O/W型乳剂基质又次之,水溶性基质则几乎不能阻止水分蒸发。
解:阿拉伯胶单独使用往往会使形成的乳剂分层,所以常与西黄蓍胶等合用,有利于乳剂的稳定。因为阿拉伯胶黏度较大,附着在皮肤上会形成一层膜而导致不适感,所以不宜作外用制剂。
3、石灰搽剂的制备类型及形成乳剂的类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解:石油搽剂的制备类型是新生皂法,形成乳剂的类型是油包水型乳剂。原因是氢氧化钙与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等反应生成钙肥皂,由于是二价皂,所以形成的是油包水乳剂。
6、有哪些方法可判断乳剂类型?
解:稀释法和染色法。
药剂学实验一思考题
1、通过本实验总结制备比较稳定的混悬型液体药剂所需条件及可采取的措施。
解:1.尽量减少微粒半径,将药物粉碎得愈细愈好。2.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减少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
2、分析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解:炉甘石(主药)氧化锌(主药)甘油(润湿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助悬剂)三氯化铝(絮凝剂)吐温-80(稳定剂,形成电性保护膜)枸橼酸钠(反絮凝剂)水(溶媒)
药剂学实验六思考题
1、乙酰水杨酸片处方中为何要加入酒石酸?
解:因为乙酰水杨酸遇湿热不稳定,湿法制粒可加入酒石酸,以防乙酰水杨酸水解。
2、湿法制粒历史悠久,为什么至今还在应用?
解:湿法制成的颗粒经过表面润湿,具有颗粒质量好,外形美观、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型性好等优点,故虽历史悠久仍在应用。
3、制备中药浸膏片与制备化学药片有什么不同?
解:一般中药的剂量比较大,所以中药片的大小比化学药片大。中药通常容易吸潮,压片时会粘冲,所以加的辅料中需要增加一些改善流动性的辅料。中药由于成片后不容易崩解,所以辅料还有增加崩解剂。中药外观不好看,或味苦,需要包衣。主要是成分上不一样,中药片剂多是复方,成分复杂,不像一般化学药品成分明确且单一。
4、测定植物油乳化时所需HLB值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解:对于评价和选择恰当适合的乳化剂和稳定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也可以指导生产实践。
5、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解: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乳剂分层、絮凝、转相、破裂或酸败。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1.乳化剂的性质2.乳化剂的用量3.分散相的浓度4.分散介质的黏度5.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6.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7.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等
解:①药物不溶于基质时,必须将其粉碎成能通过六号筛的粉末。②药物可溶于基质时,油溶性药物溶解于液体油中,再与油脂性基质混匀,制成油脂性基质软膏剂。③半固体黏稠性药物如鱼石脂,有一定的极性,不易与凡士林混匀,可先与等量蓖麻油或羊毛脂混合后,再加入到凡士林等油脂性基质中。④处方中含有共熔成分时,如樟脑、薄荷脑、麝香草酚等可先研磨使其共熔后,再与基质混匀;单独使用时可少量适宜溶剂溶解,再加入基质中混匀,或溶于约40℃的基质中。⑤中药浸出物为液体时,可先浓缩至稠膏状后,再加入基质中,如为固体浸膏,则可加少量水或稀酵等研成糊状后,再与基质混匀。⑥受热易破坏,以减少破坏或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