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加热温度范围的确定

合集下载

常用钢的临界温度热加工及热处理工艺参数

常用钢的临界温度热加工及热处理工艺参数

常用钢的临界温度热加工及热处理工艺参数常用钢材的临界温度1.低碳钢:低碳钢的临界温度大约在723℃左右。

2.中碳钢:中碳钢的临界温度在723-900℃之间。

3.高碳钢:高碳钢的临界温度超过900℃。

热加工温度范围1.锻造:一般情况下,低碳钢的锻造温度范围为1000-1250℃,中碳钢的锻造温度范围为900-1100℃,高碳钢的锻造温度范围为800-1000℃。

2.滚轧:常见钢材的滚轧温度范围较宽,一般在800-1200℃之间。

3.淬火:淬火温度取决于钢材的合金成分和硬度要求等因素,一般在800-950℃之间。

4.高温热处理:高温热处理的温度范围较大,低碳钢的回火温度可以低至150℃,而高碳钢的回火温度一般在250-600℃之间。

1.淬火:淬火是通过加热钢材至适当的温度后迅速冷却,使其产生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的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介质等。

一般来说,加热温度越高,冷却速度越快,得到的马氏体含量越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也就越大。

冷却介质通常使用水、盐水、油等,选择冷却介质要根据钢材的合金成分和所需硬度来确定。

2.回火:回火是指在淬火后加热钢材至适当温度后冷却,通过改变钢材的组织结构来调整其硬度和强度。

回火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和冷却速度等。

回火温度一般低于淬火温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回火温度来控制钢材的硬度和韧性。

回火时间越长,回火效果越明显。

冷却速度可以选择自然冷却或控制冷却,根据钢材的要求来确定。

总结常用钢材的临界温度、热加工温度范围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于钢材的制造和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控制临界温度和选择适当的热加工温度范围,可以保证钢材的质量和性能。

而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则可以调节钢材的硬度、韧性和强度等性能,满足特定的使用需求。

因此,了解和掌握常用钢材的临界温度、热加工温度范围和热处理工艺参数是进行钢材生产和应用的基础。

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

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

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参数应该定长江挖掘机厂1前言淬火是强化材料最有效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其工艺参数的选择直截了当碍事着材料的性能。

这就要求热处理工作者不断创新,先进工艺,有效地发扬出材料的潜力,节约能源,落低生产本钞票。

本文简述了钢的淬回火工艺参数应该定及量化依据。

2淬火加热温度按常规工艺,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3+〔30~50℃〕;共析和过共析钢为Ac1+〔30~50℃〕;合金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常选用Ac1〔或Ac3〕+〔50~100℃〕;高合金钢含有大量高熔点碳化物,要增大奥氏体化程度,淬火加热温度更高,有些已抵达接近熔点的程度。

为了抵达钢所要求的不同性能,淬火加热温度正在向高或低两个方面开发。

亚温淬火确实是根基将淬火温度落至Ac3点以下5~10℃的α+γ两相区,在维持大约10%~15%未溶铁素体状态进行淬火,在保证强度及较高硬度的同时,塑性、韧性得到改善,淬火变形或开裂明显减少,回火脆性也有所减弱。

现已作为一种新的成熟工艺已获得国内外热处理工作者的共识。

此外,还有人发现[1],以40Cr钢为代表的亚共析钢在Ac3点处有硬化峰出现,此温度淬火不仅可获得最高的硬度,且各项力学性能也为最正确值,掌握得当能充分发扬钢的潜力。

与其相反,提高某些钢的淬火温度也可获得预想不到的结果。

如热模具钢5CrMnMo、5CrNiMo钢的淬火温度由传统的860℃提高至920℃〔高出30~80℃〕[2],加速了碳化物的溶解,增加了马氏体中的合金含量,组织均匀。

能够获得大量的高位错马氏体,断裂韧度大大提高,红硬性更为优异,其使用寿命成倍提高。

又如,H13钢淬火温度由1050℃提高至1100℃时,奥氏体晶粒并不明显长大,由于碳化物溶解加速,奥氏体中含碳及合金元素增多,其结果使δb、δ0.2〔室温和500℃〕及热疲乏性能提高,有利于延长H13钢的模具使用寿命[3]。

随着对亚共析钢所要求的性能而异,其淬火温度的选择有特别大的灵活性。

轧钢钢坯加热温度范围的确定

轧钢钢坯加热温度范围的确定

钢坯加热温度范围的制定摘要:钢的加热对于钢材质量、产量、能耗以及机械寿命等都直接相关,采取正确的加热温度可以提高钢的塑性,降低热加工时的变形抗力按时为轧制机械提供加热质量优良的钢坯,以保证轧制优质、高产低耗。

反之,如果加热不当则可能会造成过热过烧、加热不均等缺陷,严重影响钢材的质量,同时会使设备磨损增加动力的消耗。

由此可见加热温度范围制定的重要性。

为此我们应当掌握加热工艺的基本知识,参考铁碳相图、塑性图、及变形抗力图等资料,分析不同因素对加热温度的影响才能综合确定以便能够正确制定钢的加热温度,尽量防止加热缺陷的产生。

以便获得良好的钢材质量和组织性能。

关键词:加热温度加热工艺奥氏体合金元素前言随着钢材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市场对钢材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为了获得良好的钢材表面质量和组织性能,对加热工艺、热处理工艺及加热温度制定的研究和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钢坯的加热温度1.1钢坯加热温度的概念钢的加热温度就是指钢料在炉内加热终了出炉时钢料表面的温度。

1.2 钢坯加热的目的(1)提高钢的塑性,以降低钢在热加工时的变形抗力,从而减少轧制中轧辊的磨损和断辊等机械设备事故。

(2)使钢锭内外温度均匀,初轧前在均热炉中对钢锭的加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缩小表面和中心的温差,以避免由于温度过大而造成成品的严重缺陷和废品。

(3)改变金属的结晶组织或消除加工时所形成的内应力。

轧材成品经过加热退火或常化等热处理过程后可以等到所要求的金相组织,从而使成材的机械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有时钢锭在浇铸过程中会带来组织缺陷:比如高速钢中组织的偏析,通过高温下长时间保温后,就可以消除或减轻这类缺陷。

1.3钢坯的最高加热温度、最低加热温度根据终轧温度再考虑到钢在出炉和加工过程的热损失及工艺要求,便可确定钢的最低加热温度。

确定最高加热温度按照固相线以下100~150℃而定。

下表1为碳钢的最高加热温度(Tm)和理论过烧温度T与含碳量间的值,其间大致关系如表1:Tm=0.95T℃表11.4不同钢种的加热温度1.4.1优质碳素结构钢对优质结构碳素钢选择加热温度时,除参考铁碳平衡相图外还要考虑钢表面脱碳问题,为了不至使脱碳层超出规定的标准,应适当降低一些加热温度。

45钢的淬火加热温度

45钢的淬火加热温度

45钢的淬火加热温度淬火是现代工业加工中常用的一种热处理方式,通过在加热后迅速冷却金属材料,使其在结晶组织上获得一定的变化,以达到增强材料硬度和强度的目的。

在进行淬火加工时,选定合适的加热温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就为大家详细介绍45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45钢是一种碳素结构钢,含碳量在0.42%~0.50%之间,属于中碳钢。

在钢的淬火加热过程中,合适的加热温度是非常重要的,过高或过低的加热温度都会导致淬火效果的降低。

一般来说,45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800℃~850℃,具体温度取决于钢的组成、结构和形状等因素。

(1)钢的含碳量钢的含碳量是影响淬火加热温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45钢这类中碳钢而言,其含碳量较高,在淬火加热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使其达到淬火的最佳效果。

(2)钢的成分除了碳元素外,钢材中还含有其他合金元素,这些元素对淬火加热温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钢中含有较多的铬、钼等合金元素时,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淬火,以保证其硬度和强度的提升。

(3)钢的组织结构钢材的组织结构也是影响淬火加热温度的一个因素。

如果钢中的晶粒较粗,需要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才能够保证淬火效果;而当钢材组织结构较为致密时,较低的温度就能得到期望的淬火效果。

(4)钢材的形状和尺寸钢材的形状和尺寸也是影响淬火加热温度的因素之一。

大批量钢材需要较高的温度进行淬火才能保证时间一致;而对于局部热处理而言,会根据需要的部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加热和淬火。

综上所述,45钢的淬火加热温度是一个相对具有可塑性的概念,取决于钢的组成、结构和形状等多种因素。

在进行淬火前,需要根据具体材料情况选取最优的淬火加热温度,以保证钢的硬度和强度的提升。

钢加热温度范围的确定

钢加热温度范围的确定

一、钢热轧加热温度范围的确定:1)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始锻温度是钢或合金在加热炉内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

终锻温度是保证在结束锻造之前钢仍具有足够的塑性,以及锻件在锻后获得再结晶组织。

例如:45钢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分别为1200℃和800℃。

也就是说在800℃~1200℃温度范围内进行锻造出的锻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2)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①开轧温度一般说来,从防止加热的过热、过烧、脱碳等缺陷产生的可能性考虑,对于碳素钢加热最高温度常低于NJE50-100℃;开轧温度低于固相线NJE100-150℃。

这是由于考虑输送距离造成的温降,则比加热温度还要低一些。

②终轧温度对亚共析钢(ω(C)(0.8%)来说,终轧温度不得低于GS线,即略高于GS线50-100℃,以便在终轧之后迅速冷却到相变温度,获得细致、均匀的晶粒组织。

否则会使金属内部纤维组织更加严重,导致钢材的物理和力学性能产生不均匀或方向性。

对过共析钢(ω(C):0.8%-1.7%)终轧温度要求不得低于SK线,一般略高于SK线100-150℃。

这是因为过共析钢热轧温度范围窄,即奥氏体区较窄,完全在单相状态下轧制是不可能的。

开轧温度是第一道的轧制温度,一般比加热温度低50~100℃。

开轧温度的上限取决于钢的允许加热温度,下限主要受终轧温度的限制,钢件在轧制过程中一般应保持单相奥氏体组织。

终轧温度是指终轧生产的终了温度。

一般情况下,亚共析钢的终轧温度应当高于A C3线50~100℃。

过共析钢的终轧温度在A cm~A1线之间。

终轧温度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很大,终轧温度越高,晶粒集聚长大的倾向越大,奥氏体的晶粒越粗大,钢的机械性能越低。

所以终轧温度也不能太高,最好在850℃左右,不要超过900℃,也不要低于700℃。

3)温度方案的确定通常按钢坯含碳量不同分别来规定它们的加(均)热温度即最高控制炉温和出炉温度。

①含碳量C≤O.3%的低碳钢,最高控制炉温为1380℃,出炉温度为1180~1220℃;②含碳量0.3%<C≤0.6%的中碳钢及低碳合金钢,最高控制炉温1350℃,出炉温度为1150~1200℃;③含碳量C>0.6%的高碳钢和中碳合金钢,最高控制炉温1320℃,出炉温度为1100~1150℃。

轧钢加热温度范围的制定

轧钢加热温度范围的制定

轧钢加热温度范围的制定摘要:加热炉在轧钢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的任务是按轧机节奏将钢坯加热到轧钢工艺要求的温度,并且在保证优质、高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燃料消耗、减少加热缺陷。

随着轧钢生产地大型化、连续化,轧钢工艺技术、设备地发展与产品品种增加、质量升级,以及对加热炉高产、优质、低耗地要求不断提高,加热炉的温度控制越来越受到轧钢生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主要针对加热温度以及加热缺陷、如何预防进行阐述。

可根据加热的品种和产量灵活调整各段的温度。

提高炉内温度均匀性、减少氧化烧损、保护环境的效果。

关键词:加热温度、加热缺陷、合金元素影响前言:热轧生产中,必须将金属锭或坯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范围,使它具有一定的塑性,才能轧制。

目前我国的一些轧钢厂,生产上的薄弱环节常常出在加热炉温度上,因此学习与掌握好加热温度范围制定的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1金属的加热温度1.1金属加热温度的定义金属的加热温度指金属加热完毕出炉时的表面温度。

1.2金属加热的目的(1)提高金属的塑性人们一般认为.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是,加热温度愈高,金属的塑性就愈好。

其实不然,当变形条件相同时,变形金属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结构不同,温度对塑性的影响也不同。

温度对碳素钢塑性的影响曲线叫碳索钢塑性曲线。

图1中Ⅰ、Ⅱ、Ⅲ、Ⅳ表示塑性降低区域(凹谷);1、2、3表示塑性增高的区域(凸峰)。

Ⅰ区中钢的塑性很小,在200℃时几乎没有塑性;Ⅱ区(200~400℃)—“蓝脆”区中,钢的强度高而塑性低;Ⅲ区(800~950)℃为相变温度区又称“热脆”区,钢在该区常常是,一个相的塑性较好,另一个相的塑性较差;Ⅳ区接近于钢的熔化温度,钢在该区加热时易发生过热或过烧现象,这时钢的塑性较低。

图1(2)使金属锭或坯内外温度均匀(3)改变金属的结晶组织金属的加热质量直接影响到轧制的质量、产量、能源消耗及轧机寿命。

正确的加热工艺可以提高金属塑性,降低热加工时的变形抗力,按时为轧机提供加热质量优良的锭或坯,保证轧机生产顺利进行。

钢的热处理要点

钢的热处理要点

1.3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工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还可以作为消除毛坯〔如铸件、锻件等〕中缺陷,改善其工艺性能,为后续工序作组织准备。

钢的热处理种类很多,根据加热和冷却方法不同,大致分类如下: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在Fe-Fe3C相图中,共析钢加热超过PSK线〔A1〕时,其组织完全转变为奥氏体。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必须加热到GS线〔A3〕和ES线〔Acm〕以上才能全部转变为奥氏体。

相图中的平衡临界点A1、A3、Acm是碳钢在极缓慢地加热或冷却情况下测定的。

但在实际生产中,加热和冷却并不是极其缓慢的。

加热转变在平衡临界点以上进行,冷却转变在平衡临界点以下进行。

加热和冷却速度越大,其偏离平衡临界点也越大。

为了区别于平衡临界点,通常将实际加热时各临界点标为Ac1、Ac3、Accm;实际冷却时各临界点标为Ar1、Ar3、Arcm,任何成分的碳钢加热到相变点Ac1以上都会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通常把这种转变过程称为奥氏体化。

1.奥氏体的形成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由珠光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第一阶段是奥氏体的形核与长大,第二阶段是剩余渗碳体的溶解,第三阶段是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过程与共析钢根本相同,不同处在于亚共析钢、过共析钢在Ac1稍上温度时,还分别有铁素体、二次渗碳体未变化。

所以,它们的完全奥氏体化温度应分别为Ac3、Accm以上。

2.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影响因素钢在加热时,奥氏体的晶粒大小直接影响到热处理后钢的性能。

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细小,冷却后组织也细小;反之,组织那么粗大。

钢材晶粒细化,既能有效地提高强度,又能明显提高塑性和韧性,这是其它强化方法所不及的。

〔1〕奥氏体晶粒度晶粒度是表示晶粒大小的一种量度。

(2〕、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因素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A晶粒粗大。

肉眼判断钢材加热温度的方法

肉眼判断钢材加热温度的方法

肉眼判断钢材加热温度的方法不是太准确,我以前写过,颜色这东西光说不行,要看了才知道大体是,在600度左右开始稍微显现红色700度橘红800度红900度红色泛黄1000度红色泛白这样说肯定不准确,最好有机会亲自体会一下这只适合于某一种钢材吧(估计是常用的碳钢)?不同材质的钢材在相同温度下火色是不同的呢——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焰色。

钢材加热温度与颜色的关系钢材温度与颜色的关系1893年维恩研究了最大波长λmax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即λmaxT=2898µm•K,故可依火光颜色(即:光的波长)判断其温度。

经验显示:暗红色600℃、红色900℃、橙黄色1100℃、黄色1300℃、淡黄1400℃、黄白1500℃、亮白(微黄)1600℃日油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有一种感温试纸,可以买一些贴到加热的金属上,这个试纸是随温度的变化显示颜色的,可以根据该部位试纸的变色情况来判断该部位的温度,同时记录该部位金属的变色情况,以此作成比色卡供你自己使用。

钢铁加热火色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火色温度℃暗褐色520——580暗红色580——650暗樱色650——750樱红色750——780淡樱红色780——800淡红色800——830桔黄微红830——850淡枯色880——1050黄色1050——1150淡黄色1150——1250黄白色1250——1300亮白色1300——1350碳钢回火色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回火色温度℃浅黄色200黄白色220金黄色240黄紫色260深紫色280蓝色300深蓝色320蓝灰色340蓝灰浅白色370黑红色400黑色460暗黑色500看这个很需要经验。

白天与晚上就不同。

:lol测温仪有时候也不是很省心的。

不是太准确。

火焰温度和实物温度有着差异。

1893年维恩研究了最大波长λmax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即λmaxT=2898µm·K,故可依火光颜色(即:光的波长)判断其温度。

经验显示:暗红色600℃、红色900℃、橙黄色110 0℃、黄色1300℃、淡黄1400℃、黄白1500℃、亮白(微黄)1600℃。

1-钢的加热工艺

1-钢的加热工艺

一.钢的加热工艺1。

为什么钢在轧制或锻造前必须进行加热?钢经过加热,性质会变得比较柔软,具有较大的塑性和较低的强度,容易延伸和变形。

钢对外力的抵抗能力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减弱。

如以常温为标准,那么800C时它将减为常温的30%,1000C时减为20%,1100C 时减为14%,而1200C时减为4%左右.所以为了易于进行轧制或锻造,对钢进行加热是十分必须的,加热温度一般以1100~1200C为宜。

轧制经过加热的钢锭和钢坯可以提高轧机产量、减少电耗、减少轧辊的磨损。

2. 对钢的加热有哪些要求?钢的加热是整个热加工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加热操作的好坏对产品质量、数量、节约能源及设备的安全均有重要影响。

因此,钢的加热应当满足下列要求:a)加热温度应该达到规定的温度,且不产生过热和过烧;b)坯料的加热温度应沿长度、宽度和整个断面均匀一致;c)钢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氧化烧损应最少.3. 什么叫加热温度差,钢加热的允许温差应该是多少,温度差过大有什么不好?加热温度差是指加热终了时在钢锭或钢坯断面上存在的温度不均匀性.要求钢锭或钢坯在加热终了时沿整个断面温度完全均匀一致是比较困难的。

在保证产品质量和轧制顺利的前提下,允许存在一定的温度差。

允许温差以坯料断面每米厚度(或直径)所具有的温度差来表示.对于一般轧机,温度差不大于150~300℃/m;对于无缝钢管穿孔,温度差应不大于80~100℃/m 。

对加热温度低和变形抗力较大的坯料,允许的加热温差应取下限。

钢锭或钢坯的加热温度差一般情况下无法捡检,通常只能通过坯料钻孔试验制订合理的加热制度来保证。

但利用先进技术,可以通过建立加热炉数学模型计算出在炉钢坯的截面温度差并在计算机里实时显示出来。

产生加热温度差太大的主要原因是加热速度太快和均热时间太短,应该延长加热时间和均热时间。

4。

什么叫钢的加热制度?在钢的加热过程中,炉子操作必须遵守的各种规定总称为加热制度.钢的加热制度的内容包括坯料加热温度、断面允许的温度差、各阶段允许的加热速度、温度制度和加热时间等。

45钢热处理规范

45钢热处理规范

45钢热处理工艺规范45号钢由于其综合机械性能好、调质处理后其硬度可控制的范围宽。

钢的热处理是指通过钢在固态下的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钢的内部组织,从而改变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1. 淬火45号钢的奥氏体稳定性差,加热后需快速淬火冷却才能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

同时,45号钢的导热性良好,淬火时不需预热而直接人炉加热。

加热温度820℃一860℃温度高低的选择,视工件具体情况确定,比如重要工件,要求变形严格的选用下限温度,碱浴、硝盐浴分级时选用偏高温度,而较大工件调质时,为提高淬透深度和心部性能,选用840℃-860℃的温度等。

将加热好的零件先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约冷却至600℃左右,迅速转移至32号机油中冷却至室温,水中冷却的目的是不使过冷奥金黄色体发生珠光体转变,降低组织应力,接近理想的冷却速度,从而不致于零件淬裂。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取上限的。

偏高的淬火温度可以使工件加热速度加快,表面氧化减少,且能提高工效。

为使工件的奥氏体均匀化,就需要足够的保温时间,一般为1min/mm,如果实际装炉量大,就需适当延长保温时间。

不然,可能会出现因加热不均匀造成硬度不足的现象。

但保温时间过长,也会也出现晶粒粗大,氧化脱碳严重的弊病,影响淬火质量。

我们认为,如装炉量大,加热保温时间需延长1/5。

.因为45钢淬透性低,故应采用冷却速度大的10%盐水溶液,45号钢水淬容易有软点的.。

水温要小于30°。

工件入水后,应该淬透,但不是冷透,如果工件在盐水中冷透,就有可能使工件开裂,这是因为当工件冷却到180℃左右时,奥氏体迅速转变为马氏体造成过大的组织应力所致。

因此,当淬火工件快冷到该温度区域,就应采取缓冷的方法。

由于出水温度难以掌握,须凭经验操作,当水中的工件抖动停止,即可出水空冷(如能油冷更好)。

另外,工件入水宜动不宜静,应按照工件的几何形状,作规则运动。

静止的冷却介质加上静止的工件,导致硬度不均匀,应力不均匀而使工件变形大,甚至开裂。

热处理四把火温度

热处理四把火温度

热处理四把火温度
在热处理中,有四把火的概念,它们分别是正火、退火、淬火和回火。

以下是它们各自温度范围的简要介绍:
1. 正火:将钢板加热至一定温度(890-950℃),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其目的是去除钢板的内应力,并改善其韧性。

2. 退火:将钢板加热到适当的温度,根据钢板的尺寸厚度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

退火的温度根据不同的钢种和用途而不同,通常在600-900℃范围内。

3. 淬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700-92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放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

淬火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4. 回火:将钢板加热至一定温度(650-700℃),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稳定组织,提高钢的韧性和塑性,以及消除淬火过程中的内应力。

这四把火的温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根据具体的材料和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经验公式确定钢的热处理温度

经验公式确定钢的热处理温度

经验公式确定钢的热处理温度钢的热处理⼯艺设计经验公式------------根据经验公式确定热处理的保温温度------------1钢的热处理1.1正⽕加热时间加热时间t=KD (1)式中t为加热时间(s);D使⼯件有效厚度(mm);K是加热时间系数(s/mm)。

K值的经验数据见表1。

表1 K值的经验数据1.2 正⽕加热温度根据钢的相变临界点选择正⽕加热温度+(100~150℃)(2)低碳钢:T=Ac3中碳钢:T=Ac+(50~100℃)(3)3+(30~50℃)(4)⾼碳钢:T=ACm亚共析钢:T=Ac+(30~80℃)(5)3共析钢及过共析钢:T=A+(30~50℃)(6)Cm1.3淬⽕加热时间为了估算⽅便起见,计算淬⽕加热时间多采⽤下列经验公式:t=a· K ·D︱ (不经预热) (7)t=(a+b)· K ·D︱(经⼀次预热) (8)t=(a+b+c)· K ·D︱(经⼆次预热) (9)式中t—加热时间(min);a—到达淬⽕温度的加热系数(min/mm);b—到达预热温度的加热系数(min/mm);c—到达⼆次预热温度的加热系数(min/mm);K—装炉修正系数;D︱--⼯件的有效厚度(mm)。

在⼀般的加热条件下,采⽤箱式炉进⾏加热时,碳素钢及合⾦钢a多采⽤1~1.5min/mm;b为1.5~2min/mm(⾼速钢及合⾦钢⼀次预热a=0.5~0.3;b=2.5~3.6;⼆次预热a=0.5~0.3;b=1.5~2.5;c=0.8~1.1),若在箱式炉中进⾏快速加热时,当炉温较淬⽕加热温度⾼出100~150℃时,系数a 约为1.5~20秒/毫⽶,系数b 不⽤另加。

若⽤盐浴加热,则所需时间,应较箱式炉中加热时间少五分之⼀(经预热)⾄三分之⼀(不经预热)左右。

⼯件装炉修正系数K 的经验值如表2:表2 ⼯件装炉修正系数K1.4 淬⽕加热温度按常规⼯艺, 亚共析钢的淬⽕加热温度为Ac 3+(30~50℃);(10)共析和过共析钢为Ac 1+(30~50℃);(11)合⾦钢的淬⽕加热温度常选⽤Ac 1(或Ac 3)+(50~100℃)(12) 1.5 回⽕加热时间对于中温或⾼温回⽕的⼯件,回⽕时间是指均匀透烧所⽤的时间,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t=aD+b (13)式中t —回⽕保温时间(min );D —⼯件有效尺⼨;(mm );a —加热系数(min/mm );b —附加时间,⼀般为10~20分钟。

钢的热处理回火温度的选择和确定

钢的热处理回火温度的选择和确定

工件回火后,硬度主要取决于回火温度,而回火温度的选择和确定主要取决于工件使用性能、技术要求、钢种及淬火状态。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回火温度区间来具体介绍一下回火温度选择与回火温度的确定。

1、低温回火低温回火主要是指温度低于250℃的回火,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工具、量具的回火。

一般工具、量具要求硬度高、耐磨、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此外,如滚动轴承,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求有高的接触疲劳强度,从而有高的使用寿命。

对这些工、量具和机器零件一般均用碳素工具钢或者低合金工具钢制造,淬火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2)精密量具和高精度配合的结构零件在淬火后进行120—150℃回火。

目的是稳定组织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内应力,从而使尺寸稳定。

为了消除加工应力,多次研磨,还要多次回火。

这种低温回火,常被称作时效。

(3)低碳马氏体的低温回火。

低碳位错型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经低温回火后,可以减少内应力,进一步提高强度和塑性。

因此,低碳钢淬火以获得板条(位错型)马氏体为目的,淬火后均经低温回火。

(4)渗碳钢淬火回火。

渗碳淬火工件要求表面具有高碳钢性能和心部具有低碳马氏体的性能,这两种情况都要求低温回火,一般回火温度不超过200℃。

这样,其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2、中温回火中温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组织,主要用于处理弹簧钢。

中温回火相当于一般碳钢及低合金钢回火的第三阶段温度区。

此时,碳化物已经开始聚集,基体也开始恢复,第二类内应力趋于基本消失,因而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又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

3、高温回火高温回火温度区间一般大于500℃,主要有以下几类:(1)调质处理。

淬火加高温回火,以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

这种处理成为调质处理,主要用于中碳碳素结构钢或低于合金结构钢以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一般调质处理的回火温度选在600℃以上。

(2)二次硬化型钢的回火。

对于一些具有二次硬化作用的高合金,如高速钢等,在淬火以后,需要利用高温回火来获得二次硬化的效果。

钢加热温度范围的确定

钢加热温度范围的确定

一、钢热轧加热温度范围得确定:1)始锻温度与终锻温度始锻温度就是钢或合金在加热炉内允许得最高加热温度。

终锻温度就是保证在结束锻造之前钢仍具有足够得塑性,以及锻件在锻后获得再结晶组织。

例如:45钢得始锻温度与终锻温度分别为1200℃与800℃。

也就就是说在800℃~1200℃温度范围内进行锻造出得锻件有良好得机械性能。

2)开轧温度与终轧温度①开轧温度一般说来,从防止加热得过热、过烧、脱碳等缺陷产生得可能性考虑,对于碳素钢加热最高温度常低于NJE50100℃;开轧温度低于固相线NJE100150℃。

这就是由于考虑输送距离造成得温降,则比加热温度还要低一些。

②终轧温度对亚共析钢(ω(C)(0、8%)来说,终轧温度不得低于GS线,即略高于GS线50100℃,以便在终轧之后迅速冷却到相变温度,获得细致、均匀得晶粒组织。

否则会使金属内部纤维组织更加严重,导致钢材得物理与力学性能产生不均匀或方向性。

对过共析钢(ω(C):0、8%1、7%)终轧温度要求不得低于SK线,一般略高于SK线100150℃。

这就是因为过共析钢热轧温度范围窄,即奥氏体区较窄,完全在单相状态下轧制就是不可能得。

开轧温度就是第一道得轧制温度,一般比加热温度低50~100℃。

开轧温度得上限取决于钢得允许加热温度,下限主要受终轧温度得限制,钢件在轧制过程中一般应保持单相奥氏体组织。

终轧温度就是指终轧生产得终了温度。

一般情况下,亚共析钢得终轧温度应当高于A C3线50~100℃。

过共析钢得终轧温度在A cm~A1线之间。

终轧温度对钢得组织与性能影响很大,终轧温度越高,晶粒集聚长大得倾向越大,奥氏体得晶粒越粗大,钢得机械性能越低。

所以终轧温度也不能太高,最好在850℃左右,不要超过900℃,也不要低于700℃。

3)温度方案得确定通常按钢坯含碳量不同分别来规定它们得加(均)热温度即最高控制炉温与出炉温度。

①含碳量C≤O.3%得低碳钢,最高控制炉温为1380℃,出炉温度为1180~1220℃;②含碳量0.3%<C≤0.6%得中碳钢及低碳合金钢,最高控制炉温1350℃,出炉温度为1150~1200℃;③含碳量C>0.6%得高碳钢与中碳合金钢,最高控制炉温1320℃,出炉温度为1100~1150℃。

30mnb4热处理

30mnb4热处理

30mnb4热处理
30MnB4是一种中碳钢,通常用于制造高强度的零件和构件。

对30MnB4钢进行热处理可以改善其机械性能和耐磨性。

热处理通常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首先是加热阶段,将30MnB4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范围,通常是在850°C至900°C之间。

这个温度范围有助于使钢中的晶粒得到均匀的再结晶,从而提高其塑性和韧性。

然后是保温阶段,保持30MnB4钢在加热温度下足够的时间,以确保材料中的碳元素充分溶解,从而形成均匀的奥氏体组织。

最后是冷却阶段,通过快速冷却(通常是在水或油中),使
30MnB4钢迅速冷却至室温。

这种快速冷却有助于形成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通过这样的热处理过程,30MnB4钢可以获得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要求高强度和耐磨性的零件和构件的制造。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热处理之前,应该对具体的30MnB4钢材料进行详细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和参数确定,以确保获得期望的性能。

等温退火的温度范围

等温退火的温度范围

等温退火的温度范围等温退火是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一种方法,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最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的目的。

不同金属材料的等温退火温度范围各不相同,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金属材料的等温退火温度范围。

1. 碳钢等温退火温度范围:碳钢是指含有较低含碳量的钢材,一般在0.08%~0.50%的范围内。

碳钢的等温退火温度范围一般为700℃~750℃。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碳钢的晶粒会逐渐长大,同时减少杂质的含量,从而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碳钢经过等温退火处理后,可以改善其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2. 不锈钢等温退火温度范围: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耐腐蚀性能的钢材,一般由铁、铬、镍等元素组成。

不锈钢的等温退火温度范围较广,一般为850℃~950℃。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不锈钢的晶粒会细化,晶界清晰,从而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和力学性能。

不锈钢经过等温退火处理后,可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降低材料的硬度和脆性。

3. 铝合金等温退火温度范围:铝合金是以铝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材料,常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铝合金的等温退火温度范围一般为300℃~500℃。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铝合金的晶粒会细化,晶界清晰,从而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铝合金经过等温退火处理后,可以改善其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减少材料的应力和变形。

4. 钛合金等温退火温度范围:钛合金是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良好耐腐蚀性能的金属材料,常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

钛合金的等温退火温度范围一般为600℃~800℃。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钛合金的晶粒会逐渐长大,同时减少杂质的含量,从而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钛合金经过等温退火处理后,可以改善其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减少材料的应力和变形。

总结:等温退火是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加热保温,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

不同金属材料的等温退火温度范围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合适的退火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钢热轧加热温度范围的确定:
1)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
始锻温度是钢或合金在加热炉内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

终锻温度是保证在结束锻造之前钢仍具有足够的塑性,以及锻件在锻后获得再结晶组织。

例如:45钢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分别为1200℃和800℃。

也就是
说在800℃~1200℃温度范围内进行锻造出的锻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2)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
①开轧温度
一般说来,从防止加热的过热、过烧、脱碳等缺陷产生的可能性考虑,对于碳素钢加热最高温度常低于NJE50-100℃;开轧温度低于固相线NJE100-150℃。

这是由于考虑输送距离造成的温降,则比
加热温度还要低一些。

②终轧温度
对亚共析钢(ω(C)(0.8%)来说,终轧温度不得低于GS线,即略高于GS线50-100℃,以便在终轧之后迅速冷却到相变温度,获得细致、均匀的晶粒组织。

否则会使金属内部纤维组织更加严重,导致钢材的物理和力学性能产生不均匀或方向性。

对过共析钢(ω(C):0.8%-1.7%)终轧温度要求不得低于SK线,一般略高于SK线100-150℃。

这是因为过共析钢热轧温度范围窄,即奥氏体区较窄,完全在单相
状态下轧制是不可能的。


℃。

~100开轧温度是第一道的轧制温度,一般比加热温度低50下限主要受终轧温度的限开轧温度的上限取决于钢的允许加热温度,制,钢件在轧制过程中一般应保持单相奥氏体组织。

终轧温度是指终轧生产的终了温度。

一般情况下,亚共析钢的
终轧温度应当高于A线50~100℃。

过共析钢的终轧温度在A~cmC3A
线之间。

终轧温度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很大,终轧温度越高,晶1
粒集聚长大的倾向越大,奥氏体的晶粒越粗大,钢的机械性能越低。

所以终轧温度也不能太高,最好在850℃左右,不要超过900℃,也
不要低于700℃。

3)温度方案的确定
通常按钢坯含碳量不同分别来规定它们的加(均)热温度即最高控制
炉温和出炉温度。

①含碳量C≤O.3%的低碳钢,最高控制炉温为1380℃,出炉温度为1180~1220℃;②含碳量0.3%<C≤0.6%的中碳钢及低碳合金钢,最高控制炉温1350℃,出炉温度为1150~1200℃;③含碳量C>0.6%的高碳钢和中碳合金钢,最高控制炉温1320℃,出炉温度为1100~1150℃。

以上说的是不同的钢种所允许的最高控制温度和钢坯出炉温度,然而在现实生产中,我们不可能将温度控制的这么高,其一考虑节能,其二考虑温度太高很容易出现氧化烧损过热过烧等加热缺陷,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钢坯的加热温度范围。

按钢种的不同具体的加热温度和加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下表:
钢种加热温度注意事项
℃/ 1000~1150 普通低碳钢
高碳钢在高温下很容易脱碳、必须注意避免1000~1150
普通高碳钢镍、铬含量高的钢,热导率差,加热时间要比碳钢延长
0.5~1倍
奥氏体不锈钢燃烧产物中的硫与钢中的镍生产低熔点的NiS,加工时(含耐热钢) 1150~1220
易出现裂纹,应使用低硫燃料
变形抗力大,需高温加热高温下生成一部分铁素体,加热温度范围窄,应均匀加热高温下长时间过热则晶粒长大铁素体和马氏变形抗力比奥氏体不锈钢小,加热温度和碳素钢差不多
体不锈钢 1150~1180
低碳高铬钢温度在1050℃以上易过热,影响正常轧制含钨高速钢加工温度范
围窄,应充分均匀加热
高速钢 1150~1200 高温下很容易过热和脱碳,必须注意避免
热导率差,加热时间比碳素钢延长两倍以上轴承钢、弹簧 1150~1180 必须严格避免脱碳,高温段快速加热钢温度过低则轧辊孔型磨损加快
高磷高硫易切轧件端部温度偏低则易于出现裂纹,因而要求均匀加热
1100~1200
削钢
复合易切削钢 1150~1220
上面的温度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应该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加热炉为推钢式还是步进式,轧机的承受能力等)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温度规范才是关键,现实中各厂的温度规范也是不尽相同。

例如:某厂优质碳素结构钢45钢、50钢的生产工艺规范为:
①冷装炉:连铸拉出铸坯后,铸坯应在高温下立即堆垛,空冷72小时(热天)或48小时(冷天)后再移动(转运或直接装炉)。

热装炉:铸坯装炉的坯表面温度应高于650℃。

冷坯如需切割,则切割后应尽快组织进加热炉,原则上不超过8小时。

,最8-10min/cm②加热温度要求:预热段的温度≤850℃,加热速度.高加热温度≤1280℃,
③控制温度℃
钢种均热段第二加热段第一加热段预热段
45、50 1220~1270 1150~1250 950~1150 ≤850
④开轧温度:1050~1150℃
⑤成品下冷床的温度应120℃,剪切温度≤200℃,防止出现蓝边。

二、圆钢剪切时出现断面缺陷分析原因及预防
通过观察我厂生产的圆钢断面缺陷有毛刺、蹦口、中心凹坑及裂纹,大规格的断面质量不很稳定。

⑴端部出现舌头状毛刺得原因:①剪切刀片间隙过大,钢材在剪切时产生滑移,带出舌头状毛刺,刀片间隙参照表一;②钢材剪切温度过高,部分钢材在剪切出现舌头时,可通过降温到200℃以下避免。

⑵剪切端部蹦口,在剪切部分多元合金钢材时,钢材端部产生蹦口。

主要原因为:①刀片孔型设计不合理;②刀片材质不适合剪切多元合金钢;③钢材剪切温度过低,在蓝脆区(200~350℃)进行剪切,应该避开这个温度区域,控制在350℃以上剪切。

⑶剪切裂纹
主部分钢材端部产生径向裂纹。

㎜的圆钢时,40在剪切规格大于
要原因是合金钢尤其为多元合金钢这样碳当量高的钢种在剪切后应
力集中加上冷却速度过快,产生应力裂纹,钢材温度在250℃~320℃时并且钢材堆在风口端部很容易产生裂纹,一厂生产的轴承钢应该就是这种原因。

对于碳结钢应该是钢的材质的问题,偏析、夹杂或带状组织,这些缺陷在轧制后没有消除,在剪切受力之后就会产生裂纹。

轧制过程中变形量过大也能出现裂纹,就是压缩比大。

三、表面裂纹(皮下裂纹)的分析及预防
(1)钢坯有裂缝或皮下气泡、非金属夹杂物,经轧制破裂暴露。

(2)加热温度不均匀,温度过低(控制终轧温度尤为关键),轧件在轧制时各部延伸与宽展不一致。

(3)轧制过程中变形量过大也容易产生裂纹。

(4)加热速度过快、炉尾温度过高(内裂纹)或轧制后冷却不当(外裂纹),易形成裂纹,此种情况多发生在高碳钢和低合金钢上。

轧制特种钢加热温度上也很重要,加热炉重点要做的就是保证任何一钢种加热温度的均匀,减少温差,控制头尾内外温差在50℃以内,有时候很长时间待轧时出钢槽内的头两支钢头尾温度较低,这是控温时炉门吸冷风造成的,在操作时做到提前升温,尽量避免;严格控制高碳钢和低合金钢的预热段的温度,避免入炉升温太快,造成钢坯的内应力过大;出钢速度快时及时提高加热段的温度(多供应煤气量)使加热速度提高,以便在均热段提高钢坯的均匀性;长时间待轧时严格遵守升降温制度,减少氧化烧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