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国汉字演变)

合集下载

汉字的演变及特点研究报告

汉字的演变及特点研究报告

汉字的演变及特点研究报告一、引言汉字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书写系统之一,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

本报告将探讨汉字的演变和特点,并分析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二、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汉字起源于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取材于实物形象,象形文字是汉字最早的形式。

2. 发展:经过演化,汉字逐渐转变为象征和抽象表意符号。

后来,出现了许多合体字和会意字,形成了复杂的汉字体系。

三、汉字的演变1. 音旁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汉字的音旁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古代汉语的语音变化。

2. 形体的变化:汉字的形态也经历了多次变化,从古代的象形字,到篆书、隶书、楷书和草书等不同字体风格的发展。

四、汉字的特点1. 多音字特点:许多汉字具有多种不同的发音,这是因为汉字在汉语演化过程中保留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特点。

例如,“国”字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读音。

2. 复杂字形特点:相比于其他文字系统,汉字的字形更加复杂,需要较长时间去学习和掌握。

3. 丰富内涵特点:汉字的意义丰富深沉,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文化意义,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心灵。

五、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系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六、汉字对全球的影响汉字不仅影响着中国,还对全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和篆刻技艺享誉世界,许多国家也开始学习和研究汉字,使得汉字的影响力更加广泛。

七、结论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具有复杂的字形和多音字的特点。

汉字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对全球文化产生了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汉字,传承汉字文化的宝贵财富。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及发展详解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及发展详解


所谓“描绘”,是指以富有真实感的图象来表达 词义。这是就方法而言。 L· R· 帕默尔《语言学概论》:“汉字实际上是一种 程式化了的,简化了的图画系统。” 所谓“事物”,这是就对象而言,事物可照着 画其轮廓或特征,可见它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具体 名词。
眉 文字分析要点:



1.指出造字法(六书); 2.指出形体构造;
大汶口文化(山东莒县,距今4500-5000年) 陶器符号:
(一)古文字
1.甲骨文(商朝,距今3300年左右,1899年在河 南安阳小屯村发现) 又称“卜辞”。










2.金文(周朝,距今3000年左右)又称“钟鼎文”



3.六国古文(春秋战国时期) 4.大篆(战国时期秦国)又称“籀文” 5.小篆(秦朝)
清代小学家戴震将“六书”归为“四体二用”。他说: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 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即认为前四者是造字法,后 二者是用字法。被后世学者广泛接受。
《周礼· 地官· 保氏》:保氏教国子“以六艺: 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
班固 周礼·保氏注 郑众 周礼·保氏注
3.指出本义。
古文字 形

造字法 形体构造
象形 象形
象形
本义
酉 行

象酒坛之形 酒坛 象道路之形 路
象头之形 头
2.指事 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用纯粹符号成字 在象形字上加符号成字




朱 亦 腋
本:木下曰本。从木,-在其下。徐锴曰: “-记其处也,本、末、朱同义。”

古代汉语的演变和发展

古代汉语的演变和发展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古代汉语是指从先秦时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语形式。

这一时期的古代汉语在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奠定了后世汉语的基础。

古代汉语的演变主要受到政治、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先秦时代,由于封建社会的存在,古代汉语的发展较为缓慢。

古代汉语的词汇比较简单,多以单音节词为主。

语法结构也相对简单,以专名结构为主,缺乏明确的语法规则。

随着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建立,古代汉语开始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汉朝时期,古代汉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

与先秦时期相比,汉代的古代汉语词汇大量增加,多音词的使用也开始增多。

汉朝对外交流的增加,使得古代汉语吸收了大量外来词汇,丰富了词汇体系。

在语法方面,古代汉语开始出现了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为后世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汉语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古代汉语受到了多种语言的影响,如北方方言、南方方言、外来语等。

受到多种方言的影响,古代汉语的音韵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音韵和声调。

同时,由于佛教的传入,许多外来词汇开始被汉语吸纳,并融入到古代汉语的词汇体系中。

古代汉语的演变和发展离不开文字的推动。

古代汉字的发展和演化对古代汉语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甲骨文、金文到隶书、楷书,古代汉字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文字变化也带动了古代汉语语音的变化,使得古代汉语的发音方式逐渐趋于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古代汉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后世汉语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汉语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对汉语的认识和理解。

今天的汉语已经成为一种现代语言,而古代汉语则是我们理解和研究汉语的重要基础。

在汉语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应当重视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尊重和传承汉语的丰富历史和文化。

中国语言发展的发展历程

中国语言发展的发展历程

中国语言发展的发展历程中国语言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汉字文字系统。

下面将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中国语言的发展历程。

1. 古代汉字文字(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1840年):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是古代汉字文字,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等不同的阶段。

古代汉字文字是主要的书写系统,记录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2. 古代汉语(公元前3世纪-公元14世纪):古代汉语是以汉字为基础的口语形式。

在古代,中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不同地区的方言逐渐演化并形成了不同的古代汉语方言体系,如古汉语北方方言和古汉语南方方言等。

3. 中古汉语(公元9世纪-公元14世纪):中古汉语是古代汉语进一步发展演化的阶段。

随着唐朝和宋朝的兴起,中原地区的方言成为中古汉语的主要基础,并逐渐形成了官方语言的规范。

中古汉语的发展也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如佛教经典的汉译对汉语的词汇和语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近代白话文(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期,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运动,其中包括了对汉字文化的改革。

在这一时期,一些学者开始提倡使用白话文进行写作和交流,以促进汉语的现代化。

这对中国语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帮助形成了现代标准汉语。

5. 现代标准汉语(20世纪初至今):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语言改革和标准化措施。

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北方方言的官话成为了中国的共同语言,并在教育、媒体和政府中广泛使用。

现代标准汉语的规范化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语言的统一和普及。

总结来说,中国语言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代汉字文字、古代汉语、中古汉语、近代白话文和现代标准汉语等阶段。

这些阶段的发展与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密不可分,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和语言的影响。

如今,中国语言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在国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汉语的三个发展阶段

古代汉语的三个发展阶段

古代汉语的三个发展阶段古代汉语是指距今两千年之前至十七世纪末期的汉语,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潜在意义。

本文将对古代汉语三个发展阶段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阶段:古汉语(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古汉语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统一中国开始,到公元220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

具有代表性的古汉语著作有《诗经》、《尚书》、《春秋》、《礼记》和《周礼》等。

古汉语的特点是音韵、语法和词汇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在古汉语时期,汉字的书写和发展达到顶峰,基本上形成了现代汉字的形态。

在发音方面,古汉语的声调数量较少,一般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个声调。

而且古汉语的语音系统比现代汉语要简化。

在语法方面,古汉语的文言语法体系十分严谨,语法范式基本上稳定,而且语法规律的变化相对较少。

在词汇方面,古汉语的词汇量和词义含义都较为固定,表面上的易变性仅仅是因为不同作家和地区供用的各自古汉语文本所需的单词和用法存在一定的区别。

总体而言,对于现今的中文来说,古汉语语言体系和讲话规则都非常陌生,但其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却一直都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和象征。

第二阶段:中古汉语(公元581年-公元1368年)中古汉语发展起始于隋朝,而结束于元朝。

在中古汉语时期,汉语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如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中古汉语和古汉语之间的区分。

在发音方面,中古汉语开始出现语音的变异,如增加了一些声调和声韵变化。

在语法方面,中古汉语的文言语法体系开始走向灵活和简化,出现了标点符号和声助词的使用。

在词汇方面,中古汉语的词汇量和词义含义有所增加和变化,出现了一些新词和用法,如“朝”、“晚”、“策马长板”。

总的来说,中古汉语在句法和词汇上开始出现一些变化,尤其是在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语言元素的区分上的细化。

中古汉语的变化也使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和哲学的著作出现了一种新的质感和风格。

古代汉语词汇演变情况

古代汉语词汇演变情况

古代漢語詞‎匯演變情況‎:一、古今词义没‎有变化。

如:人手口梦日月等。

占少数,二、古今词义变‎化。

1、词义扩大。

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切较‎大的江水和‎河流。

“‎皮”原指鸟兽身‎上剥下的皮‎,现泛指事物‎的表面。

2、词义缩小。

“子”,原为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女,现专指儿子‎。

”丈人“,原指一般年‎长的人,今指岳父。

3、词义转移。

如”走…,古代指跑,今指步行。

“去”古指离开某‎地,今指到某地‎去。

4、感情色彩变‎化。

如“爪牙”原指勇士、武将,今指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

“卑鄙”原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之品质恶‎劣。

5、名称说法改‎变。

如“目”,今改称眼睛‎;“足”今称为脚。

6、词义弱化。

原来的“很”,就是凶狠的‎“狠”;“普遍”原为无一例‎外,现在是例外‎不多。

7、词义的消亡‎。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古代的‎词语逐渐消‎亡,如“朕”“寡人”之类。

8、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如“耳”——耳朵;“眉”——眉毛;“鼻”——鼻子;“敌”——敌人等。

另外,学习古汉语‎还要注意两‎种语言现象‎:1、偏义复词:昼夜勤作息‎,强调“作”,“息”作陪衬。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只取“远”的意思,“近”作陪衬。

2、同形异义。

因古汉语单‎音词多,有时两个单‎音词连在一‎起跟今天的‎某个词正好‎同形,其实,它还是两个‎词,这就是同形‎异义。

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妻,妻子;子,子女。

不同今天单‎指男子的配‎偶。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其代词,它;实,果实。

合起来是“他的果实”。

另外还有一‎种其实就是‎词义转移。

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殷勤,文中为关切‎、问候;今指热情、周到。

再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何苦”。

文中为哪怕‎、怕什么、怎怕,没有今天不‎值得做,犯不着的意‎思。

學習古代漢‎語的詞匯方‎法:古汉语词汇‎是古汉语词‎的总和。

词是造句时‎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00536古代汉语

00536古代汉语

00536《古代汉语》自考学习笔记绪论1、汉语发展四个时期:(一)上古汉语:秦汉以前的汉语(二)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代的汉语(三)近古汉语:宋代至民国(四)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2、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所使用并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分为,文言和古白话。

3、文言的两大特点:超方言性和仿古性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1、世界文字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

汉字属于构意文字。

2、许慎作《说文解字》。

3、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4、象形:“象形者,書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象形字也有表示实物性质或状态的,作形容词。

5、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为数最少。

6、会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两种类型:形合会意字、义合会意字。

7、形声:“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最早是增加声符构成,后是增加义符构成8转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非结构类型。

9、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非結構類型各类型例字:10、古文字时期汉字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秦系小篆。

小篆以后,汉字进入今文字时期。

11、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成熟于汉代。

字体扁方平整,布局稳重匀称。

笔画鼠头燕尾,有波势挑法。

12、楷书萌芽于东汉,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隋唐。

文选译文1)夫子至于是邦也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

(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2)贫而无谄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与演变

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与演变

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与演变古代汉语是指汉语历史上从秦朝至明朝时期的语言形态。

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演变非常复杂,而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汉语逐渐形成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言形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与演变进行探讨。

一、语音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较为简单,主要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古代汉语中存在六个声调,在唐宋时期日渐趋于四声。

而到了明清时期,则逐渐出现了拼音与注音符号的使用,也逐渐发展出现代汉语的声调系统。

二、词汇古代汉语主要的语言特点在于其词汇的繁多和发展。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了多个时期的变革,这些变革给汉语词汇带来了多样化和丰富性。

同时,古代汉语中的字、词的发音和用法也随着时间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汉语的古代阶段,汉字的创造热潮空前高涨。

古代汉字大量产生,而且在后期出现了繁体字和简化字,这些均使古代汉语的词汇更加复杂和丰富。

通过对先秦两汉时期和唐宋时期的文献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汉语的语言形态和词汇使用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三、句法古代汉语的句法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尤其是在语序和修饰手段上的差异很大。

在古代汉语中,句法结构相对简单,但却充满着古风古韵和诗意。

由于古代汉语的词汇与构造方式较为特别,其句法表达方式也常常显得与现代汉语截然不同。

四、文学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基础。

从古早的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与经典小说,这些文学作品都注重体现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演变。

在古代小说、诗歌、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汉语形态的演变,并且在演变的同时,古代汉语本身也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总结综合来看,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与演变是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

从语音、词汇、句法到文学,都表现出了其丰富和多样性。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演变历程和文化传承。

虽然现代汉语已经与古代汉语有较大差异,但通过了解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演变,我们可以对于它的文化内涵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大学古代汉语课件:汉字形体的演变

大学古代汉语课件:汉字形体的演变

(先秦文字)(古文字) (秦以后文字)(今文字)
小篆是古文字的最终形式,隶
书是今文字的开端。
汉字两次重大形体演变:
小篆---隶书,隶书---楷书Biblioteka 甲骨文 (殷商时期)

殷周文字

金文 (两周时期)
秦以前文字

六国古文

战国文字
籀文

石鼓文

秦国文字 诅楚文

小篆

(秦统一后文字)
1、甲骨文(殷商时代的文字) 甲骨文是我国迄已经发现的、最早
第二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目前为止,我国最早的成系统 的汉字——甲骨文。
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大致可 以以秦为界,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秦以前文字和秦以后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六国古文 籀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

秦以前文字
秦 秦以后文字
的成系统的汉字。
(1)全称 “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 文
(2)别名。 A、贞卜文字或贞骨卜辞。 B、殷虚文字或殷虚书契。 C、契文或契刻文字。
(3)甲骨文的特点。
A、具有浓重的象形性。许多甲骨文类似于 图画。
B、异体字繁多。如:“羊”有: 种形体
等多
C、有的字采用的偏旁不固定,也有的偏旁 相同,但位置不固定。如:

古代汉语上(5)——六书

古代汉语上(5)——六书

1、象形 (1)许慎对“象形”的解释:“象形者,画成 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2)概念 :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 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3)方法: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 (4)对象:有实体可以描绘的事物,主要是名 词。 (5)文字特征:独体,从中不能分出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字形。
Hale Waihona Puke 汉字的性质• 世界上的文字体系可 以分为表意文字和拼 音文字两大类。 •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 文字,埃及圣书字, 美洲玛雅文也是一种 表意文字。 • 有人根据形声字的音 义兼表,认为汉字是 意音文字。这种看法 是片面的。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
大篆 六国古文
小篆
行书
章草 隶书 楷书
会意-涉
返回本章目录
会意-艺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藝 埶 艺
本义: 种植
返回本章目录
会意-益
返回本章目录
会意-逐
返回本章目录
4.形声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创造汉字。





四、形声字的结构与汉字部首
• 汉字以形声字居多。《说文解字》收字 9353个,形声字占80%以上。 • 形声字的结构:需要了解哪部分是形, 哪部分是声。 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一般位置(左形 右声) 2. 形符和声符位置的反常情况、形符和声 符位置的特殊情况
文字图画与图画文字的区别
• 文字图画是通过画面 表达画者的思想意图 ,文字画,还只是画,不 是文字,因为它没有 跟语言发生直接的对 应关系,它没有固定 的读音.图画文字是 文字的雏形,它与跟 有声语言发生直接的 联系,它记录了语言 中词的声音和意义。

汉语的演变与发展历程

汉语的演变与发展历程

汉语的演变与发展历程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它的演变与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汉字。

汉语的演变始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时期,这是最早的汉字形状记录。

甲骨文是刻在龟壳和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了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祭祀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逐渐演变成了金文,这是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形状更加规整,也更加美观。

在古代,汉字的发展与书法的兴起密不可分。

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将各地的文字统一为一种标准的字体,这就是小篆。

小篆是一种刻画复杂的字体,但它的规范性使得文字的传播更加便捷。

然而,由于小篆繁琐的笔画和形状,使得书写和阅读变得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字的简化开始出现。

汉字的简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次出现和发展。

最早的简化是在东汉时期,由于纸张的普及和写字工具的改进,人们开始使用隶书,这是一种比小篆更加简化的字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隶书逐渐演变成了楷书,这是一种书写流畅、笔画简化的字体,成为了现代汉字的基础。

随着汉字的简化,汉语的读音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古代汉语的发音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

古代汉语的发音更接近于梵语和古代西方语言,而现代汉语的发音则更接近于现代西方语言。

这是因为汉语的发音受到了外来语言的影响,如蒙古语、满语和外来文字的影响。

汉语的发展还受到了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不同的王朝和统治者对汉字的使用和发展有不同的观点和政策。

在某些时期,汉字的使用被限制,而在其他时期,汉字的使用被鼓励和推广。

这些政策的变化导致了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多样化。

在现代,汉字的发展受到了科技的影响。

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开始使用拼音输入法和手写输入法来输入汉字。

这使得汉字的输入更加方便和快捷,也改变了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和使用习惯。

总的来说,汉语的演变与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

从甲骨文到楷书,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汉字和汉语的形态和发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也展示了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的魅力和韧性。

古代汉语(中国汉字演变)

古代汉语(中国汉字演变)
故次之以補。 引伸爲凡相益之偁。 从衣。甫聲。博古切。五部。
小篆
拼音:zhēn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钅
笔顺:撇横横横折横竖
鍼,所以缝也。 ——《说文》。字亦作针。
挫鍼治繲,足以糊口。 ——《庄子·人间世》 若当针,不过一二处。 ——《三国志·华陀传》 月小看针暗,云开见缕明。 ——陈叔宝《七夕宴玄圃诗》
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拼音:qiē qiè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刀
笔顺:横折折撇
楷 体
小 篆
说文解字: 刌也。从刀七聲。千結切 刌也。二字雙聲同義。古文 禮刌肺。今文刌爲切。引伸 爲迫切。又爲一切。俗讀七 計切。師古曰。一切者,權 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 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
楷 体
拼音:yìng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石
笔顺:横撇竖折横横竖折横横撇捺
山原川泽,土有硬软。——《通典》 十日一放,令其陆梁舒展,令马硬实 也。——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
小篆
楷体
小篆 楷体
拼音:hú 汉字机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犭
甲骨文 笔顺:撇折撇撇撇折捺捺
一切。
小篆 拼音:biàn pián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说文解字 安也。人有不便,更之。
从人更。房連切 古與平辨通用。如史記便章百姓。古 文尙書作平。今文尙書作辨。毛詩平 平左右。左傳作便蕃左右。人有不 。 之。故从人 。此會意。房連切。亦
去聲。古音葢在十一部。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亻
笔顺:撇竖横竖折横横撇捺
蜂目而豺声。——《汉书·文元传》 蜜为液,蜂则阳物也。——《论衡·言毒》

古代汉语的发展

古代汉语的发展

古代汉语的发展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汉语也经历了不少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汉语的起源、传播及演变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古代汉语的起源古代汉语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最早出现于商代末期和西周初期的甲骨文中。

甲骨文是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用来记录贡品、祭祀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汉语逐渐演变为一种书面和口语语言,同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典籍,如《诗经》、《论语》、《道德经》等。

这些典籍成为了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后来的文化、思想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古代汉语的传播古代汉语的传播主要是由汉族的迁徙和交往所带来的。

在秦汉时期,中国的疆域逐渐扩大,同时大量各民族迁徙来华,这些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也相应地与古代汉语融合。

此外,中国与周边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古代汉语的传播。

例如与印度交流,汉语与梵语之间产生了许多交流,而且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和注释也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古代汉语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汉语也经历了许多的演变。

首先是汉字的变化,由于人们的使用和书写习惯的不同,汉字在形状、书写方式上也发生了变化,例如文化大革命时期新发现的“楷书汉简”就记录了古代的游牧民族所用的大篆书法。

其次是汉字的发音,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的发音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唐宋以后,南方方言的影响使得北方话和南方话的差异更为明显。

例如南方讲的“吃饭”发音为“chǐfàn”,而北方则为“chīfàn”。

最后是汉语的词汇和语法。

随着历史的进程,汉语的词汇和语法也越来越丰富。

例如在唐宋时期,汉语的文学风格达到了顶峰,创造了许多著名的诗歌和文言文,而到了明清时期,白话文的运用,则成为了时代的特色。

总之,古代汉语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化和变革后,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汉语。

汉语不仅是中国广大民众使用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各国学习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

中国字演变过程模板

中国字演变过程模板

中国字的演变过程
中国字,又称为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到后来的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中国字的演变过程充满了深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甲骨文与金文
在遥远的商周时期,人们用尖锐的器具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文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甲骨文。

它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字。

金文则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人们在青铜器上铸造文字,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一种艺术和工艺。

二、小篆与隶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文字进行了规范化改革,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小篆”。

小篆的特点是线条均匀、字形整齐。

随后,隶书的出现让汉字书写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使汉字书写变得更为便捷。

三、楷书、行书与草书
到了汉代,楷书逐渐兴起,它的字形端正、笔画清晰,成为了现代汉字的基础。

与此同时,行书和草书也在民间流传开来。

行书的特点是流畅自然,而草书则更加强调笔画的连贯和气势的磅礴。

这两种书写方式虽然不像楷书那样规范,但却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四、印刷字体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宋体、仿宋体、黑体等印刷字体应运而生。

这些字体规整、清晰,适合在书籍、报纸等印刷品上使用。

总结:中国字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历史。

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每一种字体都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同时,中国字的演变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汉字的结构

汉字的结构

4. 汉字的部首 (1)部首与意符: 部首与意符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部首的对象 是所有汉字,而意符是与声符相对的,其对象 只是形声字。所有的字都可以归入某一部首, 不管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还是形声字, 而只有形声字才有意符。
(2)文字学原则部首和检字法原则部首 所谓文字学原则部首,是指根据文字学原则 即“六书”而确定的部首,所谓检字法原则 部首,是指根据书写习惯而确定的部首。 文字学原则部首的具体操作原则是:象形字, 整个字作为部首;形声字一定以意符为部首, 而不管在什么部位;指事字或以整个字作部 首,或以用作烘托的象形字作部首;会意字 一般以会合成意的比较重要的部分作部首。
(2)形声字的特殊结构 声符或意符挤占一角
形占一角:腾、颖、颍、裁、栽、修、脩、倏、佞、 疆…… 声占一角:旗、施、徒、徙……
省形和省声
省形 星,从晶省,生声;考,从老省,丂声 釜,从金省,父声;亭,从高省,丁声 省声: 毫,从毛,高省声。 童,从辛,重省声。 炊,从火,吹省声。
2. 形声字的意符 形声字的意符与造字时的意义应该是有联系 的,这种联系从意义的清晰度看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意符的意义与整个字的意义相 同,这种情况比较少,如“趋”、“到”、 “船”、“爹”等。第二个层次是意符的意 义只是初始义的意义范畴,这种情况占了形 声字的绝大多数。
汉字的结构
古代汉语
一、汉字的形体演变
(一)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大篆和 小篆 甲骨文: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战国文字:包括六国古文和秦国文字;六国古文是指 秦以外齐、燕、楚、魏、韩、赵等各诸侯国的文字; 秦国文字主要有大篆和小篆;秦大篆保存至今的有籒 文、石鼓文和诅楚文。

对古代汉语的认识

对古代汉语的认识

对古代汉语的认识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时期使用的汉语,时间跨度非常广泛,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都可以归为古代汉语的范畴。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变化。

下面我将详细展开对古代汉语的认识。

1. 演变历程:古代汉语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主要包括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

古汉语是指先秦时期的汉语,其特点是古朴简练、语法结构相对简单。

中古汉语是指唐宋元明时期的汉语,已经接近现代汉语,语法变得更加复杂,词汇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近代汉语是指明清以后的汉语,更接近现代汉语的形式。

2. 文字形式:古代汉语的文字形式主要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使用的是古代的字形和字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字形发生了变化,有些字的用法和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见到许多古代汉字的形式和用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正确理解。

3. 语法特点: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与现代汉语有一些区别。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常使用主谓宾的基本句式。

句子的语序较为自由,通常通过词序和上下文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古代汉语的动词形式和语气助词的使用也有一些特点,比如使用古汉语的"者"、"乎"、"耳"等语气助词。

4. 词汇和表达方式: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

古代汉语中存在许多古词古义,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意义发生了变化。

古代汉语中也有许多典故和成语,这些成语在古代文献和作品中被广泛使用。

5. 文学价值:古代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在古代文献、诗词、古代小说和历史记录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代汉语的美妙表达和丰富的意境。

古代文人通过运用古代汉语的技巧和特点,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化贡献了宝贵的遗产。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面貌。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及意义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及意义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及意义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语言文字的演变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古代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主要有两类:口语和书写体。

口语是人们日常交流时使用的语言,而书写体则是人们书写时使用的文字。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及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古代汉语的语音古代汉语的语音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音节的数量和发音方式上。

古代汉语的音节比现代汉语要少,音调也更加复杂。

古代汉语的音调有四个:平、上、去、入,每个音调对应着不同的发音方式和抑扬顿挫。

二、古代汉字的发展古代汉字的发展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多个阶段。

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出现于商朝时期,主要用于卜辞和记事。

金文是商周时期的一种汉字形式,主要用于铭文和刻石。

篆文是秦汉时期的一种汉字形式,主要用于印章和书法。

隶书是汉代的一种汉字形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标准化的书写体。

楷书是隶书的变体,是现代汉字的书写体。

三、古代汉字的意义古代汉字的意义与其形式息息相关,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故事。

例如,“人”字形似两个人正面相对,表示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木”字形似一棵树,表示与森林和自然环境的相关性;“山”字形似一座山峰,表示对自然山水的崇敬和敬重。

这些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表现形式。

四、古代汉字对文化的影响古代汉字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历史、思想的载体。

古代汉字不仅包含了文字本身的意义,还承载着人们对于文化和历史的记忆,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例如,“天”字代表着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而“道”字则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

总之,古代汉语和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汉语和汉字的历史演变及其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古汉语的历史演变

古汉语的历史演变

古汉语的历史演变古汉语是指中国古代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它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汉语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最终演变成了现代汉语的形态。

本文将从古汉语的起源、发展阶段和主要变化等方面,探讨古汉语的历史演变。

古汉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晚期的甲骨文时期。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它记录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祭祀活动。

这些甲骨文中的文字,反映了当时人们所使用的语言,被认为是古汉语的起源。

随着周朝的建立,古汉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对古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朝时期,古汉语逐渐从方言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一种统一的书面语言,即古文。

古文在古代文献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比如《诗经》和《尚书》等,这些文献记录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文化。

到了秦朝时期,古汉语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古代汉字的标准字形和读音。

秦朝统一了中国各地的文字和度量衡,统一了文字的书写和发音规范。

这对于古汉语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古汉语逐渐成为中国的共同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汉语逐渐走向了中古汉语的阶段。

中古汉语是指从公元6世纪到14世纪的汉语阶段,它是古汉语演变的中间阶段。

在这个阶段,古汉语的语法结构、词汇和发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古汉语时期,佛教的传入对古汉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梵文词汇被汉语所吸收,丰富了古汉语的词汇量。

到了明清时期,古汉语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的形态。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古代汉语发展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时期,古汉语的语法和词汇逐渐趋于稳定,并且与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有很多相似之处。

同时,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对古汉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红楼梦》和《西游记》等文学巨著,它们使用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得古汉语得以保留和传承。

总结起来,古汉语的历史演变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化。

古代汉语中汉字的演变发展及当代的运用

古代汉语中汉字的演变发展及当代的运用

古代汉语中汉字的演变发展及当代的运用荼阳上黔陌栗内容摘要: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

我国的汉字大体经历了6000多年的变化,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大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汉字的发展包括性质上、体态上、形体上、职能上的变化。

文字是一种符号体系,汉字则是用于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从图画向符号的转变是汉字必经的也是最重要的历程。

无论从文字的产生、形成和性质看,汉语选择了汉字,汉字也适合着汉语,这条根本原则是不变的。

在当今社会,汉字,作文我们传承文明的载体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文字发展字形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的发展气势磅礴,主要表现在文字与语言当中。

人类长期只有口语,用文字记录口语形成的书面语历史很短。

“统的语言成为人和禽兽分离的重要工具,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使人类能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1]人类记录思想、交流思想的符号,它于一万年前“农业化”开始以后萌芽,随着人类由野蛮向文明过渡,是由先人们在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经过了无数年月的不断创造和改进而形成的。

作为一名中国人,汉字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在当今社会,汉字,作文我们传承文明的载体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汉字是世界上自源文字体系中历史悠久且沿用至今的古老的文字体系。

目前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己经是公认的体系成熟的文字,在此后的几千年里,汉字系统不断的发展完善,沿用至今。

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大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前一阶段始于商代终于秦代,后一阶段于始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

[2]古文字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带有一定的图画痕迹,象形意味比较浓,采用线条化的笔道、还没形成汉字的“笔画”。

古文字阶段汉字字形情况是错综复杂的,但总的来说,是其象形、象意特征逐渐退化和符号化,实际上也就是独体字和基本偏旁的不断规范化和趋向统一的过程。

约公元前十四世纪的商代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 骨 文
拼音:bài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贝 笔顺:竖折撇捺撇横撇捺
说文解字 (会意。从贝,从攴。攴( pū),甲骨文 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 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 “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 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 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 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 “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 坏,搞坏) 小篆
楷 体
小篆 拼音:zhēn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钅 笔顺:撇横横横折横竖
鍼,所以缝也。 ——《说文》。字亦作针。 挫鍼治繲,足以糊口。 ——《庄子·人间世》 若当针,不过一二处。 ——《三国志·华陀传》 月小看针暗,云开见缕明。 ——陈叔宝《七夕宴玄圃诗》
楷体
拼音:gēn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木
小 篆
楷 体
说文解字: 刌也。从刀七聲。千結切 刌也。二字雙聲同義。古文 禮刌肺。今文刌爲切。引伸 爲迫切。又爲一切。俗讀七 計切。師古曰。一切者,權 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 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 一切。
小篆 拼音:biàn pián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亻 笔顺:撇竖横竖折横横撇捺
說文解字注 邕读(曹娥碑),能手摸其文读之。 ——《后汉书·蔡邕传》
楷体
拼音:bào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扌 笔顺:横竖横折竖折捺
小 篆
楷 体
说文解字: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 左边象刑具形,即“帇 ( niâ)”。右象手按人使之 跽跪意,即“阜”,读 fǔ。组 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 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說文解字 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 也。从口从牛。《易》曰: “僮牛之告。”凡告之屬皆从 告。古奧切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 “牛”,牛触人, 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楷 体
拼音:wǔ 汉字结构:全包围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止 笔顺:横横竖横竖横折捺
說文解字注 (会意。从止,从戈。 据甲骨文,人持戈行 进,表示要动武。本 义:勇猛;猛烈) 同本 义 [valiant] 小篆
楷体
拼音:jiǎ jià
汉字结构:左中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亻 笔顺:撇竖折横竖横横折横折捺
小 篆
说文解字: 非眞也。从人叚聲。一曰至 也。《虞書》曰:“假于上 下。”古疋切。又,古頟切
楷 体
甲骨文
说文解字 山獸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 凡虎之屬皆从虎。 虝,古文虎。 ,亦古文虎。呼古切 金文
金 文
小篆
拼音:yīn 汉字结构:全包围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口 笔顺:竖折横撇捺横
說文解字注 (会意。从囗( wãi) 大。大,人。甲骨文 字形,象人在车席子 上。本义:“茵”的 本字,坐垫,车垫) 小篆
楷体
甲 骨 文
拼音:wãi
w âi
汉字机构:单一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丶
笔顺:捺撇折捺
说文解字 安也。人有不便,更之。 从人更。房連切 古與平辨通用。如史記便章百姓。古 文尙書作平。今文尙書作辨。毛詩平 平左右。左傳作便蕃左右。人有不 。 之。故从人 。此會意。房連切。亦 去聲。古音葢在十一部。
楷体
拼音:guǒ 汉字结构:嵌套结构 造字法:象形字 部首:木 甲骨文
金 文
笔顺:竖折横横横竖撇捺
楷体
拼音:jiâ 汉字机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小篆
部首:亻
笔顺:撇竖横竖竖横竖折横横
說文解字注 假也。从人昔聲。資昔切
楷体
拼音: bǔ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衤 笔顺:捺折竖撇捺竖捺
小 篆
说文解字: 完衣也。旣袒則宜補之。 故次之以補。 引伸爲凡相益之偁。 从衣。甫聲。博古切。五部。
金 文
拼音:xiào 汉字机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子
笔顺:横竖横撇折竖横
小篆
說文解字注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 子承老也。呼教切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 奉养和服从父母)
楷体
拼音:xiān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亻 笔顺:撇竖竖折竖
小 篆
楷 体
说文解字: (会意。本作“僊”。右边的 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 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 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 在高处。本义:仙人)
拼音:
汉字结构:半包围结构
造字法:象形字 部首:虍 笔顺:竖横折撇横折撇折 小篆 楷体
拼音:wēi 汉字结构:半包围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女
金 文
笔顺:横撇横折撇横折撇捺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姑也。从女从戌。漢律曰:“婦 告威姑。”於非切〖注〗徐鍇曰: “土盛於戌,土陰之主也,故从 戌。” 〖注〗 ,古文。 楷 体
楷体
拼音:jiù 汉字机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小篆
部首:攵
笔顺:横竖捺横撇捺捺撇横撇捺
說文解字注: 止也。論語。子謂冉有曰。女 弗能救與。馬曰。救猶止也。 (形声。从攴( pū),轻轻敲击,求 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楷体
拼音:qiē qiâ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刀 笔顺:横折折撇
说文解字 木實也。上文言果多矣。故總釋 之。引伸假借爲誠實勇敢之偁。 從木。 果形在木之上。謂田也。 古火切。十七部。 楷 体
小 篆
拼音:chōng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儿 笔顺:捺横折捺撇折
說文解字注 小篆 長也。高也。廣韵 曰。美也。塞也。 行也。滿也。从儿。 育省聲。三部與九 部合音也。昌終切。 九部。 楷体
造字法:象形字 部首:爪 笔顺:撇撇竖捺 楷体 小篆
拼音:xià hâ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口 小 篆
笔顺:竖折横横竖捺
先生造此等言语,意欲吓编吾马。 ——《二刻拍案惊奇》 楷 体
拼音:ēn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心 笔顺:竖折横撇捺横捺折捺捺
說文解字注 惠也。从心因聲。 烏痕切因亦聲。 依韵會訂。 烏 切。十三部。 小篆
楷 体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脅也。从肉。旁聲。步光切。十部。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四】【肉部】 膀脅也。从肉 聲。髈,膀或从骨。 步光切 小篆 拼音:bǎ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月 笔顺:撇折横横捺横捺 撇捺折捺横折撇 楷体
拼音:qīng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虫 小 篆
小篆 拼音:chí
说文解字 徐行也。从辵犀聲。《詩》曰:“行 道遲遲。” ,遲或从 。遟,籒文遲 从屖。直尼切
汉字结构:半包围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辶 笔顺:折横撇捺捺折捺 楷体
拼音:cùn 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造字法:指事字 部首:寸
小 篆
笔顺:横竖捺
說文解字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 “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 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 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 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 楷 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 体 简称“寸”)
说文解字 與也。从寸持物對人。方遇切〖注〗 臣鉉等曰:寸,手也。 (会意。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 手的动作有关。意思是:以手持物交 付给别人。本义:给予)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亻 笔顺:撇竖横竖捺 楷体
拼音:gào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口
小 篆
笔顺:撇横竖横竖折横
小 篆
拼音:xún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寸 笔顺:折横横横竖捺 度 舒传 是 为寻度 尋 寻 肘八 寻 寻长人 绎 舒《知尺《是 。也之 理 两大寻曰诗尺 。两 也 肱戴。寻 。 周臂 。 也礼 。鲁 官为 颂 《 之寻《 《。记 小 方 法八说 閟 言 度尺文 尔 主 宫 一 广也》 雅 言 》 》 》 》 。。 。 —— · —— : ·
楷体
说文解字 無爲也。从心白聲。 匹白切。又,葩亞切 小篆 拼音:pà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忄 笔顺:捺捺竖撇竖折横横 楷体
拼音:jiān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土 小 篆
笔顺:竖竖折捺横竖横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剛也。从臤从土。古賢切
楷 体
拼音:yìng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石 笔顺:横撇竖折横横竖折横横撇捺
小 篆
笔顺:横竖撇捺折横横折撇捺
說文解字 木株也。從木。 聲。 古痕切。十三部。 楷 体
拼音:fǔ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扌 笔顺:横竖横横横撇折
说文解字: 安也。从手無聲。一曰循也。 古文从辵、亡。芳武切。
小篆
楷体
拼音:mō 汉字机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小篆
部首:扌
笔顺:横竖横横竖竖竖折横横横撇捺
,
,
金文
——
——
——
,
·
,
小篆 楷 体
拼音: kàng 汉字机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小篆
部首:扌
笔顺:横竖横捺横撇折
說文解字注: 扞也。从手亢聲。 杭,抗或从木。 苦浪切〖注〗臣鉉等曰:今 俗作胡郎切。
楷体
拼音:dǎn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月 笔顺:撇折横横竖折横横横
小 篆
小篆
楷体
拼音:mì 汉字机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小篆
部首:虫
笔顺:捺捺折捺折捺撇捺竖折横竖横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