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合集下载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2、汉朝:(1).频繁更换丞相; (2).内外朝制度的设立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中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外朝
汉武帝设“中(内)朝”牵制“外朝”示意
1、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2、汉朝:(1).频繁更换丞相; (2).内外朝制度的设立 3、唐朝:三省六部制;
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一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演进
一、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
•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 (二)君权和相权之争
(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
1.创立:秦始皇
2.特点: 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
3、理论基础:法家关于中央集权的思想为君主 专制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4、形成条件:秦的统一
行政
军事
①元朝基本上沿袭金宋旧制。 一省二院:中央设中书省(行政)、枢密 院(军事)、宣政院(宗教和西藏)、御史 台(监察)。 ②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一个特殊的机构, 它既是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机关,又直接统 领吐蕃的政务和军事。
皇帝
内阁
东厂、西厂、 锦衣卫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吏部:官吏考核和任免; 礼部:教育、外交、科举、礼仪风俗; 兵部:军队的募集与训练、边境的守卫、对外战 争;
刑部:最高司法机关;
户部:户籍、税收、国家财政、仓储、拨款、供 应等; 工部:建筑、水利、道路等。
活学活用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 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烦恼:忠奸难辨、后宫争宠、贪污腐败、地方造反解决:皇权VS相权、中央集权VS地方分权、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一、君主专制的强化(1)秦——汉初:三公九卿制(2)汉武帝:中外朝(3)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4)隋唐:三省六部制特点:(1)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

(2)“三省”分层决策,互相制衡。

(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但又制约皇权。

评价:积极:①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共同议政可减少决策失误。

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消极: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行政效率。

(5)二府三司制评价: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6)一省二院制(相权的反弹)(7)明:废丞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1)废除丞相的原因:1.明朝进行地方体制改革后,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2.丞相胡惟庸擅权专恣(直接因素)。

2)废除丞相的结果:积极: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加强和巩固了专制统治;消极: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3)内阁的形成和发展:1、明太祖:奠定基础——侍从顾问;2、明成祖:正式确立——参与机务;3、明宣宗:发展——票拟权;4、明神宗:全盛——部权尽归内阁;4)内阁的影响:(1)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宦官参政导致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局面。

(8)清:军机处1、起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密2、职能转变: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总揽军国大事。

3、地位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中枢机构。

上传下达,跪受笔录。

4、特点:①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②速:办事效率高③密:保密性强5、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达到顶峰;③标志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和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和强化

特点: 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渐削弱直至废除;
1、汉代:内外朝 内朝 尚 书 令


外朝 太 尉 卿
侍 中
常 侍
御 史 大 夫
丞 相 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汉承秦制
三省六部的运转机制
皇 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政务)
(起草政令) (审核政令) (执行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①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 督,提高了行政效率。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②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 了皇权。
朱元璋废丞相
★内容:
永久性废除丞相 六部直属皇帝
★评价: 彻底消除了皇权与相权间矛盾;
但造成政务集中繁杂; 也使皇权更趋于独裁
始设内阁
内阁制度的形成——中国专制政治晚期的新变化
明 内 阁 政 治 地 位 演 变 图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阁”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票 拟 权
侍 从 顾 问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 响?
•积极作用: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2)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促 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3)它保障了我国古代文明的持久性;使明清时
期产生了带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
消极作用:
(1)中国的官僚政治日益腐败;地方的政治 自主性和能动性被压制; (2)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成长;
• 22题(3)
(3)区别: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而韩非 子主张君子专制。 根源:明末清初,政治:君主专制统治日益 腐朽;经济: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反封建的早 期民主启蒙思想。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科举取士:才能 隋唐 九品中正:门第
世卿世禄:血缘 西周 选官制度
魏晋
军功授爵:军功
战国
汉朝
察举征辟:孝廉
选官 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实行 时间
依据 局限
先秦 世袭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门第
才德
隋唐至 明清 考试 成绩
被限定在 以官举士 成为世族把 八股取士 贵族范围 权操于上 持政权工具 束缚思想
5、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长官为 宰相,后设 参知政事 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枢密使 , 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构,长官为 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管理财政,长官为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财权。
二、丞相制度 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 请说出我国丞相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1、秦朝? 2、汉朝?
二、君权和相权
1、汉武帝设置“ 中朝 ”(或叫内朝),由皇帝的亲信 近臣组成,参与决策机要,削弱“外朝”的权力, 三公九卿 (外朝)变成执行机关。 2、三省六部制在 隋 建立, 唐 完善。 (1)中书省:执掌决策,负责 草拟 和颁布皇帝诏令; (2)门下省:掌 审议 ,负责审核政令; (3)尚书省:掌行政,负责 执行 政令; 三省长官都是 宰相 ,实际将丞相职权一分为三 。 3、实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 4、作用:三省六部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相互 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皇权。
B
3、(2011•广东文综卷13)隋唐以前,
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D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 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皇权加强; ——相权削弱; 延伸: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削弱相权?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法国
俄罗斯
法国是近代早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典型 代表。路易十四时期(1643-1715年 ),法国王权达到顶峰,形成了绝对 主义王权。路易十四自称为“太阳王 ”,独揽大权,对法国进行高度集权 的统治。
俄罗斯在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 位)和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 年在位)时期,君主专制政体得到强 化。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 强了中央集权,使俄罗斯成为一个强 大的军事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则进 一步巩固了君主专制政体,使俄罗斯 成为欧洲第一流的强国。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
发展
中世纪初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封臣对封君承担义务,封君则 保护封臣,这种制度为君主专制 政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教会的影响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具有极高 的权威和影响力,教会通过教义 、仪式等手段加强了对人们的思 想控制,也间接加强了君主的权 力。
商业与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中后期,商业和城市的兴 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 也为君主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来源 和支持力量,有利于君主专制政 体的巩固。
衰落过程与特点
君主权力的削弱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君主的实际权力 逐渐被削弱,议会等机构的权力得到增强。
01
政治制度的变革
许多国家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光 荣革命、法国的大革命等。
02
03
君主立宪制的出现
一些国家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 过宪法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 宪制,如英国、日本等。
奥地利
奥地利在哈布斯堡王朝时期(15261700年),君主专制政体得到发展。 该王朝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在欧洲 建立了广泛的政治联系和影响力,使 奥地利成为欧洲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同时,奥地利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和 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的稳定。

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化多样性和创新。
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强化民族认同
君主专制政体在民族地区实行因俗而治, 促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培养。
实行民族压迫
在某些情况下,君主专制政体会对少 数民族实行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制政体的推动下,各民族之 间的融合进程加速,形成了更为紧密 的民族关系。
宋朝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将行政、军事 和财政大权分别由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 司掌握,加强了君主的集权统治。
明朝时期设立内阁制度,作为皇帝的咨询 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进一步加强了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01
通过教育和文化手段,控制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维护君主的
权威。
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但容 易滋生腐败和暴政。
高度集权、君权神授、等级森严、思 想控制等。
君主专制政体的出现背景
经济基础
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
社会安定。
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来 巩固其经济和政治地位。
政治基础
随着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形成,地 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 日益尖锐,需要强化君权来维护国 家统一。
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严格的皇位继 承制度,确保了君主专制的稳定性。
三公九卿与郡县制度
秦朝设立了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推 行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成熟阶段
汉朝的巩固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 通过削藩、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 巩固了中央集权,使君主专制政
秦朝的焚书坑儒
02
秦始皇焚烧儒家经典,坑杀儒生,以实现思想的统一和强化君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
秀才看榜图
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该制 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1、世官制:先秦 (西周)
⑴含义: “世卿世禄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⑵特点: 官位世袭
⑶缺点: 贵族政治、来源限制
如何选拔官吏帮助自己管理天下?
如何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 中央,形成割据势力?
本课结构: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演 进 丞相制度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强 化
一、法令出一 ——皇帝制度 1、确立: 秦始皇 2、特点: 皇权至高无上 3、弊端: (1)君国关系:君主影响国 家,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国家。 (2)君臣关系:是“主子”和 “奴才”关系。 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后世称 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
君主专制政体的
演进与强化
君权与相权 选官制 皇帝的烦恼 度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监察
地方制度
亟待解决的问题:
制度
如何防止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如何加强对官吏的管理、监督?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材 材料一 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 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 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入选的。 材料二 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 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 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材料三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 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 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西汉: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州)刺史 明初至清末:都察院
积极:发挥监察功能,有利于皇权的维护和巩固 如何评价
消极:本质决定不能真正发挥其实际效能,只能成为加强皇权的工具。
皇帝的烦恼之三: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血缘 西周
科举取士:才能
隋唐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
魏晋
门第
特点:
战国
军功授爵:
军功
汉朝
察举征辟:
2、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 哪一幅是正确的?( )B




A. 年代
皇 权
C. 年代
B. 年代
皇 权
D. 年代
姓名 窦婴 许昌 田蚡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严青翟
赵周 石庆 公孙贺
刘屈氂 田千秋
离职原因 免职 免职 去世 免职 去世 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
下狱死 去世 下狱死
下狱9月 7年又6月 2年又4月 3年 2年又10 月 2年又7月 8年又3月 12年又2 月 1年又2月 2年
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汉初丞相权力很大,太后欲封侯,皇帝要先征求丞相的同意。
汉武帝是西汉历史上非常有 作为的一个帝王,在他执政 时期采取了许多强化君权的 措施。
一是频繁更换丞相
汉武帝在位54年间, 先后用相12人.其 中除4人在任上正 常死亡之外,有3人 被免职,2人畏罪自 杀,3人被下狱处死. 政府高层官员受到 严厉处置数量如此 之多,在历史上是 空前的.
皇帝
宋 太
(二府三司)

中央 “二府”


机构
中书门下
枢密院

职能 最高行政机构 官职及权利 长官行宰相职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好了歌
▪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 最怕地方造了反,身家性命也难保。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的确立
特点: (1)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集行政、立法、军事大权于一身,决策具有独断性与随意性; (3)官僚体制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原则,君臣实为主奴。
选官制度 实行时间
依据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世官制 先秦时期 贵族血统
察举制
科举制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时期
从才能、品德变成门第
考试成绩
特点
官位世袭,下层人士一般 没有参政机会(官职被限
定在贵族范围内)
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至 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九品中
正制
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破 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 局面,为中下层知识分子
二、君权与相权的斗争
1、过程: (1)汉武帝限制相权;
(频繁更换宰相,设中朝对抗外朝) (2)唐代分散相权;
(实行三省六部制,设政事堂) (3)宋代分割相权;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4)明朝废除宰相;
(权分六部,设内阁) 2、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提供了机会
知识拓展:科举制这种考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同时它也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效仿,请你分析下科 举制度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 积极影响 ▪ (1)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人才上升,以严格的考试方式进行选官,体现了公平公正的
精神; ▪ (2)保证了高素质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 ▪ (3) “学而优则仕”,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消极影响 ▪ (1)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家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读史感悟: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 什么问题? 什么问题?
二、选官制度的演进
1、世官制:贵族世袭官职 世官制: 2、察举制:官吏考察推举人才 察举制:
演变经过: 演变经过: 汉武帝时:诏令举贤, 汉武帝时:诏令举贤,策试贤良 魏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发展了的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发展了的察举制,最初 以德才为标准,区别高下分九等,后被门阀大族控制) 以德才为标准,区别高下分九等,后被门阀大族控制) 评价: 评价: 当时较完善,比世官制进步,但有其封闭性, 当时较完善,比世官制进步,但有其封闭性,后演变 为门阀大族控制官职、垄断权力的工具。 为门阀大族控制官职、垄断权力的工具。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一、君权与相权
1、演变经过 改变传统:频繁换相、 改变传统:频繁换相、多 人免职、 人免职、处死 西汉 创设中朝:
三省六部制
特点: 特点: 相权一分为三;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 相权一分为三;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 牵制,保证君权的独尊, 牵制,保证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度的重大创造。 度的重大创造。 中书省 皇 帝 尚书省 门下省 政事堂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户籍、土地、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决策 礼部 礼仪、科举 礼仪、 执行 兵部 军政 审议 刑部 刑狱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选择题1.(2017·北京海淀模拟)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

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

”这说明汉武帝时()A.内侍干政,威胁皇权B.崇尚黄老,清静无为C.倚重近臣,削弱相权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解析题干主旨反映了汉武帝倚重近臣,削弱相权,与威胁皇权和黄老无关,材料更多的涉及对近臣的倚重,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2.(2017·山东临沂模拟)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祎之批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指的是() A.尚书省与中书省 B.中书省与门下省C.门下省与尚书省D.尚书省与吏部解析三省六部制之下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担负起草、审议、执行的机构职能,政策的推行、官员人事任免等事由需要征得中书省、门下省的同意,才符合当时中央政府运转机制,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3.(2017·安徽淮南模拟)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

”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C.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D.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解析“(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即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文官”是士大夫的代表,担任地方长官,体现对地方权力的监督,故A项正确;世家大族在南朝时期逐渐消失,在唐代亦受到重创,故B项错误;“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所体现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是宋代强干弱枝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4.(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机构,名存实亡。

“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版][课件9]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版][课件9]

皇 帝
尚书省
门下省
政事堂
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加强皇权,又 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 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 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 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 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二、君权与相权—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 权不断加强
1.原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或丞相权力过大 威胁皇权); 2.措施:
汉朝:”中朝”和”外朝”;频繁的更换丞相;从身份低微的 人中选拔人才。 唐朝:三省六部制和政事堂会议。 宋朝: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 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地方密折奏事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决策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帝 外朝
执行机构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卿
太 尉
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全 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日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 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 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论政体》 1)从材料来看,唐太宗是如何看待设置丞相一事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朝前期和中期丞相选任渠道的变化 并分析原因 变化:由汉朝前期在列侯中选任丞相到汉武帝时在列侯之外选任丞 相
原因:列侯为相,位高权重,常与皇权发生矛盾;汉初所封列侯后 代大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
材料三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 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是朝。丞相以下……在内朝闻政事。 ――《汉书; 刘辅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共2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共27张PPT)

感受历史
唐太宗时,假设 国家要在关中一带 修建一项大型水利 工程,这项工程的 实施涉及众多机构, 按照制度规定其运 作程序应该是怎样 的呢?
中书省→门下省→皇帝 →尚书省→工部
(3)、宋代二府三司制
皇帝
宋 太
(二府三司)

中央 “二 府”
赵 匡
机构
中书门下
枢密院

职能 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军政机构
官职及权利 长官同平章事
——《日知录集释》
3、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 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 · 高明《琵琶记》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积极: 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监察制
3、明清沿用行省制度
(1)明代:省、府、县 (2)清代:省、道、府、县
• 评价: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 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 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朝代 秦朝 汉初 东汉 唐 宋 元 明 清
地方行政机构
必 要 时 可 以 报警。 给 电 脑 安 装 过滤软 件和绿 色软件 ,对网络 的不健 康的信 息如暴 力、色 情和非 法网站
进 行 过 滤 ,这 是保证 孩子能 有一个 健康的 网络环 境必须 做的。 帮 助 孩 子 制 定好每 天的学 习和生 活计划 ,什么该 做,什么 不该做 ,什么 时候做 什么,包 括 什 么 时 候 上网,都 应该纳 入计划 。监督 孩子严 格执行 计划,养 成习惯 ,帮助 孩子成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3、科举制 (1)创立于隋,完善发展于唐。 (2)评价: 积极: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②保证 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 风气的形成。④有利于公平公正,有一定的合理 性。( ①破除垄断、 ②保证来源、 ③读书风 尚、 ④公平) 消极:①考试科目和内容,不超出儒学经义范围, 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人多缺乏进取精 神和创造意识。②其实是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统 治集团,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 ①考试 科目和内容:儒家经典。 ②知识分子官僚化 )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从汉至元)

1271-1368
世祖秦始皇廿六年诏版 后统一中国,为了拨乱反正,便 于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一
方面销熔天下兵器;一方面 车同轨、书同文,同时还颁 布诏书,统一度量衡。其词
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 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 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人们把这种刻在铜版上的诏书, 就称之为“诏版”。该诏书反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监察制度) 1、演变: (1)秦: (2)汉: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刺史制度 地方:监御史(郡) 中央:御史大夫属下官员 (3)唐: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4)宋:提点刑狱司 专职监察刑狱。
(5)元: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案。 2、评价: 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 贪污腐败。 消极:监察体制实际效能有限,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 工具,不代表社会,贪赃枉法司空见惯。
刘彘(zhi)
汉武帝刘彻,汉景帝刘启 之子,公元前141年至前 87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 著名的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上承文景之业,在位期 间,对内进行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改 革;对外用兵,积极防御 北方匈奴族的侵略,并进 一步向外开疆拓土,成就 了一代盛世。在其统治时 期,是西汉军事、政治、 经济、文化的极盛期。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图文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图文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图文引言君主专制政体在历史上曾经是最为常见的政治形式之一,也曾在一些地区和国家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这种政治方式的演进和强化在历史上也产生了很多的变化和影响。

本文将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阐述这种政治方式的演进和强化,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君主专制政体源于古代国家的君主制度。

君主制度是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其核心是一个国家旗帜鲜明的君主。

在君主制度中,国家的权力由君主行使,君主对国家事务有最终决定权。

在这种制度中,君主的权威是无可置疑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主制度的性质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由于君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的权力,因此,在一些地方和时期,由君主行使权力的范围和力度非常大,形成了君主专制政体。

君主专制政体是一种极度集中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是君主的权力和权威。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君主的权力是无限的,完全不受其他政治力量的制约。

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君主专制政体随着历史的演进和不同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形式和特征都有所不同。

1.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悠久和具有特色的君主专制政体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政体一直盛行不衰,具有悠久和庞大的历史传统。

中国的君主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而“王权神授”的思想在中国的思想传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欧洲君主专制政体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在中世纪时期开始出现,主要是为了应对当时的战争和政治动荡。

在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是国家的最高元首,其权力极大,绝对的权威是世袭的。

这种政治制度在欧洲历史上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近代以后逐渐式微。

3. 俄罗斯君主专制政体俄罗斯的君主专制政体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俄罗斯历史上,斯柯比什泰特制度是一种很独特的政治制度,其核心在于政治权力的集中。

斯柯比什泰特制度可以被视为俄罗斯版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思考:唐代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异同?
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 制都体现了分权思想,唐朝分权目 的在于皇帝集权;近代美国政治制 度则体现了民主。
(2009· 江苏高考)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是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不可 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1)来源: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2)地位及职权:明朝的内阁是无法定地位 的皇帝助理机构,无决策权;西方的内阁是法 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有行政决策权。
(3)作用:明朝的内阁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 作用;西方的内阁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D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一)废除丞相制度
1.原因
(1)明太祖认为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 根源,妨碍皇帝行使权力(强化皇权)。 (2)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3)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 皇 明 祖 训 序 》
法无 凡 ,作 我 一聪 子 字明 孙 不, , 可乱 钦 改我 承 易已 朕 。成 命 之,

《 皇 明 祖 训 首 章 》
全时 奏 不 以 家劾 请 许 后 处奏 立 立 子 死, 者 丞 孙 。将 , 相 做 犯文,皇 人武臣帝 凌群下时 迟臣敢, ,即有并

— ·
2.废丞相后明朝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3.评价
(1)积极方面: 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消除了皇权与 相权的矛盾。 (2)消极方面:
(2013· 山东文综· 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 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A
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 中国建立的原因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民主政治
海洋文明(蓝色文明) 大陆文明(黄色文明)
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 的人参政议政,实行“布 衣宰相”。 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内外朝制度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皇 帝 外朝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武帝名臣严助、司马相如、东方朔、朱买臣等都是中朝官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源
(历史渊源)
封建家族、封建宗 主制度形成 秦吸取教训,加 强中央集权
思想根源
政 治 上 实 行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理论武器
请各位老师多多指 正,谢谢!
3、皇帝制度的特点:
(1)皇帝独尊 (2)皇权至上 (3)皇位世袭
4、皇帝制度的本质:
君主专制
即皇帝是帝制国 家政权的主宰和权 力中心
(二).三公九卿制
皇帝
中国两千年 来之政,秦政 也。 — 谭嗣同
御史大夫
丞 相
太尉
助理 军事 监察 确立了分权与制衡,权归皇帝的原则。
全 国 政务
汉代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C
(二)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 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促进文化繁荣、防 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消极影响: ①从目的看,它是为了维护渐趋衰落的封建制度和 “家天下”的皇族统治,具有历史的反动性。 ②从措施看,它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违背了时 代潮流,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 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之一。
D.清朝
C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 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 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 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 “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 ( ) A.协助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A
(二)内阁制度
1.背景: 丞相制度的废除,造成政务繁多。 2.形成与发展:
(2010年福建卷文综14)《朱子语类》云: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 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 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 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 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户部
礼部
户籍、土地、赋税
礼仪、科举
兵部 军政
刑部 刑狱
政事堂 议政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
影响:
①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 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均为 丞相,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标志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成熟。 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
加重皇帝政务负担,精力不够,影响办事效
率。
皇权缺少制约机制,社会兴衰完全维系在
皇帝身上,君主独裁专制强化,易滋生腐败。
(2013·山东基能·55)在中国古代, “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 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 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 改变始于( )
A.汉朝
C.明朝
B.唐朝
(2013重庆卷)《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 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 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 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 内阁
B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封建制度的衰落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 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 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 “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 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C
宋朝:二府三司制
皇帝
财政 三司 度 盐 户 支 铁 部 行政 中 书 门 下 军事
枢 密 院
1)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2007· 广东单科· 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 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 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明太祖(朱元璋):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 问,为内阁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明成祖(朱棣): 选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参与机密事务决策,正式确立。 明宣宗:票拟权 明神宗:侵夺六部职权。
3.性质: 不是法定决策机构,而是提供
顾问的咨询机构。(皇帝助理 机构)
4.作用: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5.中西内阁比较:
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 国建立的原因
一 什么是君主专制制度
1.君主专制制度的内涵 君主专制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 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 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 ,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表现在
皇权和相权之争上。 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趋势
从汉代开始,皇帝通过削弱、限制、分割宰相的权 力,不断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直至被取消。
地处三大洲之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原因
自( 大 然河 环流 域 境)
现实需要
(秦统一)
经济:封建地主 经济和小农经济 需要强 大的中 央政府 统一管 理,维 护统一
具有分散性 领土广阔 名族、人口众多 西周实行分封 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的实施导致周 天子权势削弱,诸侯 纷争,天下大乱 法家思想(中央集权理论)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现条件
公民 人文环境 独特的个性 自由的身份 荣誉感责任感 发达的商品经济 平等的观念 经济 城邦 社会环境 小国寡民 政治 独立自治
海外贸易 海外殖民 难以统一
希腊 自然环境
多山地,少平原
人多地少 地中海气候 适宜种经济作物 港汊密布
发达的奴隶制
文化的素养
繁荣的文化和教育
文化
文化融合
君主专制政体的 演进与强化
课程标准
1.列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 古代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及其演变趋势。
2.了解各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演变的具体措 施,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 展的影响。
3.认识中西政治文明的差别并分析中国形 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
一 什么是君主专制制度
二 专制主义制度的演进过程 ——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一)军机处
1.原因:①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
露军事机密而设置。 ②根本原因: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2.特点: 简、速、密;地处内廷,决策封闭。
3.性质:
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跪受 笔录皇帝的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 大臣去执行。
4.评价:
(1)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2)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发展到顶峰; (3)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决策具独断 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 循守旧之风;官僚机构膨胀,导致贪污腐化; (4)地方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二 专制主义制度的演进过程 ——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秦朝
三 公 九 卿 皇 帝 制 度
汉朝 隋唐 宋朝 明朝 清朝
( 三中 公外 九朝 卿) 三 省 六 部 制 二 府 三 司 废设 丞内 相阁 军 机 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