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博《孔子诗论》简的编连(1).
上博藏简《孔子诗论》简序重排暨释读
上博藏簡《孔子詩論》簡序重排暨釋讀――以編繩位置作為竹簡排序的重要參考一、竹簡整理首先應注意的幾個方面:1、簡長2、簡端形狀3、編繩數目和位置4、總簡數5、各簡字數6、總字數7、字體8、內容9、特別之處二、《孔子詩論》的實際情況:1、簡長:55.5CM2、簡端形狀:上下簡端呈半圓狀3、編繩數目和位置:三道,編繩位置見下文附錄。
4、總簡數:完、殘簡共29支5、各簡字數:54-57字6、總字數:1006字7、字體:勻稱秀美8、內容:孔門論《詩》9、特別之處:(一)兩端留白簡7支。
(二)簡文句式有規律可循。
附錄:確定編繩位置,是竹簡整理和排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檢驗竹簡整理排序是否準確、合理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編繩位置:1、竹簡第一道編繩前,8至10字。
2、竹簡第一道編繩至第二道編繩之間18字至21字不等。
3、竹簡第二道編繩至第三道編繩之間18字至21字不等。
4、竹簡第三道編繩後,或8字,或9字。
5、以此推理,一般情況一支簡在52字至61字之間(如遇合文或重文情況,釋讀時會多出字數)。
就平均數而言,一支簡平均56字。
6、殘簡如有編繩痕記,並可判斷其屬於第幾道編繩,可據此推斷該簡前後殘缺字數。
上博藏簡《孔子詩論》簡序重排暨釋讀【說明】一、《孔子詩論》共有完、殘簡二十九支,簡號按照整理本稱之。
其中第二至第七號簡為留白簡;第一號簡上下端殘,根據上下文關係,也以留白簡視之。
二、以筆者所解釋,留白簡的意含是此竹書在抄寫時,所據底本之篇首篇末有殘簡。
根據此簡本書寫情況分析,其底本篇首至少有三支簡、篇末至少有四支簡於兩頭編繩處斷折,只剩中間一段。
此竹書當照原樣抄寫,原底本殘缺處,抄寫時作留白處理。
三、筆者以編繩位置為主要參照,判定殘簡前後可能缺字字數。
留白簡缺字為原缺字,以「□」表示之,竹書下葬後殘損之缺字,以「□」表示之。
四、缺字處,若能據前後文之義補出者,輒試補之。
1、□□□□□□【孔子】曰:詩,其猶平門歟?賤民而〖〗(冤)之,其用心也將何如?曰:《邦風》是也。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诗经》研究琐记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诗经》研究琐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诗经》研究琐记魏慈德提要本文对上海博物馆藏的《孔子诗》简提出几点看法,包括简的排序问题,认为今日对《孔子诗》简重排的学者中以学勤所排较合。
又指出第10至16简中,12,13简和11,16简,必须各自排在一起。
在引用《诗经》篇目方面,指出《孔子诗》有直引篇名者,也有称者,及截取诗以为名者。
其中还引用诗者,如《诗》中曾引〈宛丘〉,〈猗嗟〉,〈鳲鸠〉,〈文王〉,〈文〉,〈清庙〉,〈昊天有成命〉的诗,其中〈昊天有成命〉所引为《诗》,可推测《孔子诗》与《诗》的关系。
国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助教授魏慈德: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与《诗经》研究琐记48而在述诗旨方面,指出《孔子诗》〈兔罝〉,同於《韩诗》求贤之诗旨。
此外,还认为《诗》中有关孔子对《诗》的述,除於处标举「孔子曰」的地方外,以「吾」为开端的诗语也可视为孔子自称,内容包括16,24,20三简,所涉及〈葛蕈〉,〈甘棠〉,〈杕杜〉。
在错释字方面,指出《孔子诗》中多处把「也」字写成「已」形,可能是一种通用现象。
关键词《孔子诗》,《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诗经》《东华汉学》第二期,20045月49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诗经》研究琐记前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后,对於其中《孔子诗》部分学者们已经作少研究,基本上认为该篇是孔子弟子就孔子授诗内容的追记。
而管是早期有学者主张《诗》中的「孔子」要作「卜子」,1还是可否把这一篇《诗》视作一篇《古诗序》,2学者们也都有定。
然对於篇简的排方式,《诗》中所引《诗经》篇目及与齐韩三家和阜阳汉简《诗经》的1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第一简释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月),页123。
何琳仪〈沪简《诗》选释〉《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3月),页243。
《诗论》简的编联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关于《诗论》简的编联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杨春梅内容提要上博藏简《孔子诗论》,在整理者复原的文本之外,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编联。
与此相关的其它问题如关于留白简的认识和处理,《诗论》的体裁、性质的判断,类序的确定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激烈的争论。
关键词上博《诗论》简;编联;留白简在上博《诗论》简的研究中,竹简的编联、分章及文字的补缀、隶定、考释等问题自始至终都是探讨的热点,学者们在整理者的主张之外提出许多不同意见,甚至在某些问题上意见分歧很大。
由于竹简的编联、分章及文字的隶定、释读,涉及到对《诗论》体裁、性质、内涵及当时《诗经》类名、篇名序列与今传本之间的异同、孔门诗学思想传承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诗论》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属于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和当务之急,理所当然受到研究者高度重视。
对此,廖名春曾忠告说:“《诗论》简研究的当务之急是解决文献学存在的问题,只有在竹简的编联、文字的隶定、字词的释读、作者和作年的探讨等基础性问题解决之后,才能进行学术史的深入发掘,才能进行义理的探讨。
绕开这些问题,我们就是把七宝楼台建立在沙滩上。
”[1]下面,仅就《诗论》简的编联排序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错漏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教正。
一、编联和分章问题首先是整理者的意见。
《诗论》的整理者马承源对整理时的困难和方法有如下说明:“这29支简很多残断,有的文义不连贯,因为没有今本可资对照,简序的排列就相当困难,局部简据文义可以排列成序列,但有的简中间有缺失或断损过多,很难判定必然的合理序列。
而且没有发现篇题,虽然所整理的简文内容和书法相同,但原来也未必是连贯的一本,句读符不统一,可能分为若干编,由于残缺严重,只能分类整理,故名为《孔子诗论》。
”[2](P121)可见,整理者所排定的简序只有“局部”是“据文义”排列的,或许比较合理;另有一部分则因“中间有缺失或断损过多,很难判定必然的合理序列”。
因此,其“分类”和排序一方面带有很大的主观推测性质,另一方面也是姑且为之而已,并未以此为文本原貌。
上博简《孔子诗论》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上博简《孔子诗论》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中国古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孔子文化。
孔子诗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一致关注,其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上博简《孔子诗论》》是孔子诗论的一部重要文献,其研究也受到了学者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近代该文献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对其研究的深入及发展提出讨论。
一、《上博简《孔子诗论》》的研究现状《上博简《孔子诗论》》早在清朝就受到学者的关注,但当时所做的研究只能算上粗浅,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0世纪以来,该文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学者们从该文献中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与发现,在探讨孔子诗学思想方面也有所发展。
不过,现存的《上博简《孔子诗论》》版本有很大的争议性,使得学者们很难从中精确汲取具有持久性的结论。
在现有的版本中,有的来源疑点重大,有的内容缺失,这对其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上博简《孔子诗论》》的文献综述自清朝以来,学者们对《上博简《孔子诗论》》的研究就一直备受关注,并且有着丰富的文献来源。
其中,以《文史联钧》、《续法政纲》、《文献聚珍》等较为著名。
除此之外,《文史合集》是对《上博简《孔子诗论》》最详尽的研究,其中从孔子、荀子诗学知识的角度深入探讨,对其历史性的追溯也有着高超的造诣。
另外,《云谊联义》在研究内容上也有所突破,着重指出了孔子诗论体系的完整性。
三、结总之,《上博简《孔子诗论》》一直备受学者重视,其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该文献的研究多以《文史合集》、《云谊联义》为主,有关其历史性及系统性的探讨也有着高超的造诣。
不过,现存的《上博简《孔子诗论》》版本争议重重,学者们需要加强相关研究,以揭示其真实的历史性及文献价值。
论上博孔子诗论竹简留白问题
论上博《孔子诗论》竹简留白问题新出版《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的《孔子詩論》,第二簡至第七簡的上下兩端留白,這種形制前所未見,十分特殊。
整理者指出:簡的第一道編線之上和第三道編線之下都留白,文字寫在第一道編線之下、第三道編線之上,每簡大約三十八至四十三字。
這種上下端留白的簡相當特別,《詩論》其他的簡文完整者上下端都寫滿,因此這一部份得以與其他部份區分開來。
[1][1]整理者沒有說明所謂「留白」究竟有甚麼意義和「留白」是不是出於削除文字?但是,竹簡形制的復原直接影響整理工作的成敗,假设「留白」是當初抄寫者成心為之,則計算每簡的字數、通讀上下文、擬補缺字、重編簡序等工作都必須將「留白」計算在內,以整簡為準;反之,整理的方式與復原的結果都將大異其趣。
淺見以為:所謂「留白」,可能先寫後削,是削除文字所造成的,不是這批竹簡的原貌,更非先秦楚國簡牘形制的常態。
理由如下:第一,從《孔子詩論》大小兩種彩色圖版看來,竹簡「留白」處似乎比有字的部份要薄些。
[2][2]大伙儿明白,歷年出土的戰國楚竹簡一样比較薄,如《包山楚簡》厚度大約零點一至零點一五釐米。
[3][3]《孔子詩論》簡的厚度未見紀錄,估計相差不遠。
如此薄而細長的竹簡,上下兩端假设再刻意削薄,是完全不合實用的,等不到「韋編三絕」,恐怕先就「柔腸寸斷」了!因此,「留白」不可能是預留空白,而應當是抄寫之後才出現的狀況。
第二,這六枚竹簡雖有不同程度的殘損,幸亏第二簡大体完整,能够作為復原的依據。
第二簡的相關數據如下:「本簡長五十五點五釐米,上端弧形完整,下端弧形大体完整。
上端留白八點七釐米,下端留白八釐米,現存三十八字。
」假设以整簡長度減去上下兩端空白,得三十八點八釐米,存三十八字,約一釐米抄一字。
考慮合文與個別字的筆劃多寡,從寬估計,整簡字數當在五十五至六十之間。
各簡相關數據表列如下:簡號現存簡長上端長下端長現存字數255.5釐米(完整)8.7釐米(完整)8釐米(完整)38351釐米4.9釐米7.8釐米40(合文一)446.1釐米7.3釐米殘缺43547.5釐米8.5釐米殘缺38649.2釐米殘缺8釐米(完整)43(合文一)742釐米殘缺5.5釐米40(合文一)我們能够根據上表擬補缺字。
上博简孔子诗论
孔子诗论是孔子在《论语·博学篇》中提到的一种诗学理论。
孔子认为,诗歌应该具备“言志”的特点,即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能够感染他人。
以下是对孔子诗论的解读。
首先,孔子认为诗歌应该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论语·博学篇》中,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诗歌的要求。
他认为,诗歌应该是真实的感情和思想的表达,而不是虚伪的言辞。
诗歌应该能够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孔子强调诗歌应该具有感染力。
在《论语·博学篇》中,孔子说:“诗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诗歌的期望。
他认为,诗歌应该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美好情感,引导人们向善。
诗歌应该具有感染力,能够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变得更加善良和美好。
此外,孔子还强调诗歌的教育作用。
在《论语·博学篇》中,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这句话强调了诗歌对于培养人们的品德和修养的作用。
孔子认为,诗歌可以通过启迪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引导人们向善,培养人们的美德和道德修养。
因此,他鼓励人们学习和欣赏诗歌,以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总之,孔子诗论强调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感染力。
他认为,诗歌应该能够真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并能够感染读者,启迪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此外,他还强调了诗歌的教育作用,认为诗歌可以培养人们的美德和道德修养。
孔子的诗论对于我们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和鉴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欣赏孔子的诗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启示,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感染能力。
[转载]《孔丛子》“孔子论诗”与上博《诗论》
[转载]《孔丛⼦》“孔⼦论诗”与上博《诗论》原⽂地址:《孔丛⼦》“孔⼦论诗”与上博《诗论》作者:杨朝明在⼈们的期待中,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港抢救购回的⽵简,终于在2001年底开始与读者见⾯了【1】。
第⼀册中收录的⾸篇《诗论》因为关涉到《诗》学的传授⽽格外引⼈瞩⽬,学者们⽴即进⾏研究,⼤家各抒⼰见,就该篇的释⽂、简序、分章乃⾄在《诗》学史上的意义等问题进⾏了热烈的探讨,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但是,由于⽵简是从⾹港辗转购得,不同于郭店⽵简那样从墓中直接发掘得来,⽵简散乱损失在所难免,这给分辨编联带来了困难。
⼤家在《上海博物馆藏楚⽵书》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诗论》的排序与分章,纷纷提出⾃⼰的见解,但分歧依然较⼤。
不⾔⽽喻,对简⽂进⾏调整系联,确定章次,应当⾸重⽵简的⽂字与形制。
但复原简⽂毕竟是⼀项⼗分复杂的⼯作,应当综合运⽤各⽅⾯的学术信息,这有助于对⽵简⽂义的理解,以不致于在学术⽅向上有⼤的偏离,也有利于在学者们提供的众多的可能性中把握最⼤的可能性。
《诗论》现存诗篇,有54篇之多。
【2】《诗论》之外,现在我们看到的资料中,孔⼦、孔门弟⼦论诗的材料很多,其中与《诗论》相互对应的诗篇也有不少,这对研究《诗论》提供了较好条件。
《孔丛⼦·记义》中有⼀段孔⼦论诗的话,它就很可资与《诗论》⽐较研究。
这段话是:孔⼦读《诗》,及《⼩雅》,喟然⽽叹⽈:“吾于《周南》、《召南》,见周道之所以盛也。
于《柏⾈》,见匹夫执志之不可易也。
于《淇奥》,见学之可以为君⼦也。
于《考槃》,见遁世之⼠⽽不闷也。
于《⽊⽠》,见苞苴之礼⾏也。
于《缁⾐》,见好贤之⼼⾄也。
于《鸡鸣》,见古之君⼦不忘其敬也。
于《伐檀》,见贤者之先事后⾷也。
于《蟋蟀》,见陶唐俭德之⼤也。
于《下泉》,见乱世之思明君也。
于《七⽉》,见豳公之所以造周也。
于《东⼭》,见周公之先公⽽后私也。
于《狼跋》,见周公之远志所以为圣也。
于《⿅鸣》,见君⾂之有礼也。
于《彤⼸》,见有功之必报也。
读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
读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
《孔子诗论》札记,记录的是孔子的一次有关正统诗风的讲话。
孔子在《孔子诗论》中提出了“内外”的观念,即合理的诗歌应该既表达内心感受,又要体现出一定的礼仪道德。
在内容上,他提出诗句应该具有明确主旨;用字应该有音乐性,尽量用繁密辞藻;语言应该通俗易懂,不能有绝对词汇。
孔子还认为,好的诗歌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字,而且要有良好的情感,朝野政府应放弃意气,而要开始考虑百姓的利益。
在礼仪方面,诗人只有“虔诚敬仰,慎重养颜”,才能够获得荣耀。
孔子还呼吁诗人要有礼仪,不能贬低社会。
总之,《孔子诗论》札记记载了孔子对正统诗风的看法,也提出了对诗歌创作的要求,使诗歌创作者能够获得公正、良好的评价,从而激发更多的精神家园。
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编联排序的几个问题
关键 词 : 上博 简 ;诗 论 ;编联 ; 序 排
中 图 分 类 号 :2 9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 0 0 2 5 ( 0 2 0 — 0 10 I0 A 10—4 62 0 )50 6—8
在综 合 国力 的 提 升 以及 现 代 科 技 整 理 与 传 播
编 的《 博馆 藏 战 国楚 竹 书 研 究 》 于今 年 3月 由 上 也
包 括诗 学 、 史 文化 学 等广 泛 的学 理 研究 或 意 义 阐 历 释 。当然 两者 不 能 截然 分 开 , 但前 者 无 疑是 后 者 的
上 海 书店 出 版 。还 有很 多学 者 的大 作正 在 待 刊 、 待
气 象 。 《 论》 诗 自去 年底 出 版 以 来 , 半 年 的 工 夫 , 仅 有
后 与迟钝 形 成 了鲜 明的 对 比 。我想 , 天 没有 哪位 今 外 国的汉 学 家 胆 敢 说 出类 似 于 “ 敦煌 在 中 国 , 煌 敦 学 在 日本 ” 样 自负 的话 : 战 国楚 竹 书 在 中 国 , 这 “ 战
基 础 性 问 题 解 决 之 后 , 能 进 行 学 术 史 的 深 入 发 才 掘 , 能进 行 义 理 的 探 讨 。 基 于 这 样 的 考 虑 , 才 ” 本 文 主要 想 探 讨 涉及 《 论 》 联排 序 的 几个 文献学 诗 编 的 问题 , 以就 教 于方 家 。
的学 术研 讨 呈方 兴 未 艾之 势 , 华 大学 简 帛讲 读班 清
举 行 了二 十 多 次研 讨 会 , 京 大 学也 举 行 了 多次 简 南 帛暨 出 土文 献研 讨 会 。文 艺研 究 》 北 京语 言 文化 《 与 大学 今 年 1月 1 2日在 京 召开 “ 诗 论 》 先 秦诗 学 ” 《 与 的学 术研 讨 会 , 并迅 速 发 表一 组笔 谈 ( 2 0 见 0 2年第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
本人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所公布的这批资料和其中的许多问题虽然极感兴趣,但由於古文字修养欠缺,时间投入又有限,本文所谈只是研读《孔子诗论》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粗浅想法,尚未来得及作深入的考订,希望借此机会得到行家的批评指正。
寺第二简:“寺也,文王受命矣。
”“寺”周凤五读作“时”。
按,似可读作“诗”,郭店楚简《缁衣》:“寺员:誓(慎)而(尔)出话。
”“寺员”即“诗云”。
[1] 坪德第二简:“讼,坪德也,多言後。
”“坪德”周凤五、何琳仪、冯胜君等读作“旁德”。
按,马承源读为“平德”,应是,但将“平德”解释为“平成天下之德”,则有“增字解经”之嫌。
刘信芳谓:“……则‘平德’正乃天下歸往之德,其字用其平正義,又包涵有成德而天下歸往之義。
……西周時政权與神权合一,凡有大事,平而成之於宗廟,則《詩論》謂《頌》为‘平德’,字不可移。
”似也嫌迂曲。
“平德”与下文“盛德”相对,当指平常、普通之德,并无太多的深意。
尃观人谷安(焉)第三简:“邦风,其内(纳)物也,尃观人谷安(焉),大敛材安(焉)。
”或读“尃”字属上(如周凤五),作“其纳物也尃,观人谷安(焉),大敛材安(焉)”,恐非。
“某某(邦风,或雅、颂),某某也”乃《诗论》之固定句式,如第二简:“讼,坪德也,多言後。
”“大雅,盛德也。
”“人谷”马承源读作“人俗”,或谓当读作“人欲”。
应以後说为是。
“谷”读作“欲”,《诗论》中即有内证,如第九简“《黄鸟》则困而谷(欲)反其古也”,第十六简“见其美必谷(欲)反其本”。
又,《缁衣》篇有两处上博简作“谷”,而郭店简作“(上谷下心)”(欲),构成异文。
[2]《信阳楚简》一·0一八:“其谷能又弃也。
”何琳仪云:“谷疑读欲。
”[3]皆其证。
与第四简:“曰:‘《诗》其犹坪(平)门,与(并两戈)(贱)民而(左谷右兔)之,其用心也将何如?’”或读“与”字属上句,看作句末疑问语气词。
[4]恐非。
“门”字下原文有一小墨钉,是断句符号,可见“与”字不应属上读。
论上博《孔子诗论》简的编连.
论上博《孔子诗论》简的编连作者:曹建国 2010-12-192:13:45 来源:毕业论文网内容摘要:上博《诗论》简出版已一年有余,但简文的编连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试图从思想入手,结合形制、语言等特点,对《诗论》简进行编连。
由于《孔子诗论》(以下简称《诗论》)简属于先秦佚籍,又加之出土的时、地及出土时的叠压、堆放情况不明,且破损严重,所以给整理编连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马承源先生在整理时拿出十几种方案,可见其预留的空间也是很大的。
自《诗论》出版以来,学者们又提出了几种新的思路。
但时至今日,仍未形成一致的意见。
而简序的编连关系重大,如果说文字的释读是第一要素,则简序编连就是第二位的。
故本人不揣简陋,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为了便于说明,兹将简文依照马承源先生的排序,抄写如下。
文字释读综合各家之说,为求行文简便,不再一一注明,大体不出刘信芳先生的《孔子诗论述学》[1]。
如为个人浅见,则注明。
一、行此者,其有不王乎?▋孔子曰:诗亡隐志,乐亡隐情,言亡隐文[2]。
二、诗也,文王受命矣!▎颂,旁德也。
多言后,其乐安而迟,其歌绅而荡,┛其思深而远,至矣。
┛大雅,盛德也。
多言三、也。
多言难而怨怼者也,衰矣,少矣。
邦风,其纳物也溥,观人欲焉。
大敛材,其言文,其声善。
孔子曰:唯能夫四、曰:诗其犹旁门[3]。
▎与贱民而豫之,其用心也将何如?曰:邦风是也。
▎民有疲倦也,上下之不和者,其用心将何如?五、是也。
▎有成功者何如?曰:颂是也。
▋《清庙》,王德也。
▎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业。
▎“肃雝六、多士,秉文之德。
”吾敬之;《烈文》曰:“乍兢唯人”,“丕显唯德”,“於乎,前王不忘!”吾悦之;“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贵且显矣。
颂七、怀尔明德”。
曷?诚谓之也。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
”诚命之也。
▎信矣!┛孔子曰:此命也夫?┛文王虽欲也,得夫?此命也!八、《十月》善諀言;▎《雨无正》、▎《节南山》皆言上之衰也,王公耻之;《小旻》多疑心,言不中志也;《小宛》其言不恶,小有怨焉;▎《小弁》、《巧言》则言流人之害也;▎《伐木》九、实咎于其也;▎《天保》其得禄蔑疆矣,巽寡、德古也;┛《祈父》之责,亦有以也;┛《黄鸟》则困天,欲反其古也,多耻者其病之乎?《菁菁者莪》则以人益也;《裳裳者华》则十、《关雎》之攺;┛《梂木》之时;┛《汉广》之智;┛《鹊巢》之归;┛《甘棠》之褒;┛《绿衣》之思;《燕燕》之情。
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编联排序的几个问题
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编联排序的几个问题
张三夕
【期刊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41)005
【摘要】在对上博简<诗论>次序的编排中,不宜把29支简之间看作有非常严密而清晰的逻辑关系,应坚持形制优先的做法.竹简上的墨节可能是"章"而不是"篇"的隔离符号,它对判断第1支简的归属关系有重要意义.留白简的空白处原来可能没有字,可作为一个单元编联.要对竹书残缺的部分进行补字,必须根据形制来确定字数,用"句式法"和"篇名法"补字是有效的,但不能把这种方法扩大化或绝对化.
【总页数】8页(P61-68)
【作者】张三夕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9
【相关文献】
1.截点视域下“诗”学发展的会通与新变--以《易林》说诗与上博简《孔子诗论》的比较为中心 [J], 田胜利
2.上博简用曰编联刍议 [J], 王兰
3.从安大简与上博简合证《孔子诗论》"既曰天也"评的应是《鄘风·君子偕老》 [J], 季旭升
4.上博简《孔子诗论》孔子《诗》学思想再认识 [J], 刘承
5.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J], 陈丹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
讀上博簡《孔子詩論》札記《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出版後,已有多位學者著文討論[i]。
筆者在學習過程中,亦偶有心得,不揣譾陋,草成此文,以就教于方家。
一《孔子詩論》二號簡原書註釋者讀作:寺也,文王受命矣。
《訟(頌)》坪(平)德也,多言後。
其樂安而遲,其歌紳(壎)而(篪),其思深而遠,至矣!《大夏(雅)》盛德也,多言其中,“坪德”一詞,註釋者讀為“平德”,認爲是指周初文王、武王“平成天下之德”。
今案,所謂的“《訟(頌)》坪(平)德也”是與下文的“《大夏(雅)》盛德也”相對而言的,而“盛德”一詞我們無法確定其所指,那麽所謂“坪(平)德”似乎也應該明白得為泛稱。
而且將“平德”解為“平成天下之德”,也有增字解經之嫌。
在戰國楚文字中,“坪”字很常見(參看何琳儀師《戰國古文字典》831頁;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964~965頁),所从“平”字豎筆雖然也多彎曲向左,但均為一筆,與簡文此字顯然不同。
此字應分析為从土从旁,釋為“”,在簡文中讀為“旁”。
《說文》:“旁,溥也,从二闕,方聲。
”桂馥《義證》:“溥也者,本書‘溥,大也’,《釋詁》:‘溥,大也’。
《廣雅》:‘旁,大也’,《書·說命》‘旁招俊乂’傳云:‘廣招俊乂’,《周書·世俘解》‘旁生霸’孔注:‘旁,廣大也’。
”可見,“旁”字為廣大、周遍之意。
“旁德”是廣大、周遍之德,與“盛德”含義相近,而又有所區別。
李零先生雖然也將“旁德”釋為“平德”,但他認爲“簡文是說《頌》的配樂(器樂)超级舒緩,歌聲(聲樂)超级悠遠,……‘盛德’疑指比《頌》高亢”[ii],劉釗師懷疑“其歌紳而□”應讀為“其歌伸而延”[iii],從文意上看,都是很有道理的。
無論是“伸而延”還是簡文的“深而遠”,都與“旁”字廣大、周遍的含義相應。
“”字又見於《孔子詩論》第四號簡:曰詩其猶旁門,與賤民而□之,用心也將何如,曰《邦風》是也。
這裡的“旁”,我們懷疑應該讀為“坊”。
读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
读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孔子诗论》是《论语》中的一篇经典篇章,记录了孔子对于诗歌的看法和评价标准。
本文将以读书札记的形式,对《孔子诗论》进行解读与分析。
其中包括孔子的诗歌观点、诗歌的作用、诗歌的评价标准等方面。
首先,孔子提出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观点,即“诗三百篇,每一篇都是用来表达意蕴深远、无私无邪的思想。
”这种观点表明了孔子对于诗歌的高度评价,认为诗歌能够通过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其次,孔子提到了“诗可以舒怀”这一重要作用。
他认为,诗歌可以用来舒缓人的情绪,宣泄内心的怀抱。
正如《诗经》中所记录的那样,诗歌可以表达出人们的喜乐、悲伤、愤怒、思念等各种情感,使人们能够在诗歌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和宣泄的出口。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诗歌的言辞应该符合正直、真实、实用的标准。
他认为,一首好的诗歌应该具有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不应该使用过于华丽或夸张的修辞手法。
诗歌应该贴近生活、贴近人民,以实用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打动人心。
在《孔子诗论》中,孔子还提到了诗歌的审美标准。
他认为,一首好的诗歌应该具有和谐、均衡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歌的韵脚应该整齐流畅,表达内容的语气和情感的表达应该恰到好处。
孔子注重诗歌的整体美感,强调诗歌的整体结构和音韵的协调性。
另外,孔子还关注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社会意义。
他认为,一首好的诗歌应该能够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歌应该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思辨性,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孔子认为,诗歌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社会的反映。
最后,孔子在《孔子诗论》中也提到了对于诗歌的教育作用。
他认为,通过诗歌的学习和欣赏,人们能够培养情感和审美的能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诗歌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通过对《孔子诗论》的阅读和札记,我对于孔子对于诗歌的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诗教观的研究述评
204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诗教观的研究述评梁大伟 鞍山师范学院摘要:上博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的问世,不仅关系到孔子诗学思想的研究,而且也关系到整个《诗经》学以及中国诗学传统的研究。
诗教观,是《孔子诗论》研究非常重要的方面,众多研究者都对其说《诗》特征、与中国诗教传统的关系、从整体上或单就某方面研究《孔子诗论》诗教观等提出了价值可贵的观点。
关键词:上博简《孔子诗论》;诗教观;研究述评上博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自公布以来,成为简帛研究的焦点。
它的问世,不仅关系到孔子诗学思想的研究,而且也关系到整个《诗经》学以及中国诗学传统的研究。
为解决《诗经》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分歧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依据和研究空间,为《诗经》和中国诗学传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突破点,拓宽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领域,也为中国的文化、传统思想等方面的研究予以更为深厚的根基和底蕴。
一、关于说《诗》方式、特征方面的研究陈桐生在论文《〈孔子诗论〉的论诗特色》中将《孔子诗论》论诗归纳出四大特色,一是它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的说《诗》方法,但并未形成统一的稳定的说《诗》形式,在说《诗》方法上处于由先秦向汉代过渡的形态;二是高举孔子旗帜,继承孔子《诗》学思想;三是以思孟学派的性情学说论《诗》,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四是它从作品本身出发,而不是像汉代四家诗那样以史论《诗》。
陈桐生在另一篇文章中《<孔子诗论>说诗渊源考》指出:“《孔子诗论》解说了近60首《诗经》作品,作者在解说诗旨时参考并吸取了此前古籍中的说《诗》观点,在旁搜博采的基础上再出以已见,构筑起自己的《诗》学大厦。
”[1]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柯马丁(Martin Kern)在《说<诗>:<孔子诗论>之文理与义理》论文中指出:“《诗论》不是关于《诗经》的综论,也不能仅凭推测便将之系于古代中国的某位名入名下。
相反,它是一篇特殊的学校文本,是一种教学手段,用来教导如何释诗、用诗。
读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
读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孔子诗论》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记录了孔子对于诗歌创作和赏析的见解和观点,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学、探索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书中提到了孔子对于诗歌的定义。
他认为诗是一种含蓄而深刻的表达艺术,可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情感和思想。
孔子强调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应该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避免修饰繁杂的辞藻和华丽的形式。
其次,在谈到诗歌的创作时,孔子提出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观点。
这意味着诗歌创作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内心的沉静,思考后才能获得真正的灵感。
作者应该有稳定和平静的心态,才能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书中还描述了孔子对于诗歌赏析的态度。
他认为,赏析一首诗歌不仅仅是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更应该从中寻找人生的智慧和哲理。
诗歌应该具有教育和启迪作用,能够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品德和行为。
孔子经常引用古代诗歌来教导自己的学生,以此来启发他们对于道德和人生的思考。
与此同时,孔子在《孔子诗论》中也表达了对于诗人的期望。
他希望诗人能够通过诗歌表达对于社会的关怀和对于人民的爱,能够以自己的声音传递出真理和智慧。
孔子认为,诗歌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的成长。
最后,在《孔子诗论》中,孔子还批评了一些以诗为名却追求功利和虚荣的行为。
他认为,真正的诗人应该把个人利益放在次要的位置,而将社会和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诗歌应该用于传递真理和美善,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功名和荣誉。
总体来说,读完《孔子诗论》后,我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孔子的见解,我了解到诗歌是一种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教育和启迪人们的作用。
同时,诗人也应该以社会和民众的利益为重,用诗歌引导人们追求真理和美善。
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和赏析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上博《孔子诗论》简的编连(1)内容摘要:上博《诗论》简出版已一年有余,但简文的编连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试图从思想入手,结合形制、语言等特点,对《诗论》简进行编连。
由于《孔子诗论》(以下简称《诗论》)简属于先秦佚籍,又加之出土的时、地及出土时的叠压、堆放情况不明,且破损严重,所以给整理编连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马承源先生在整理时拿出十几种方案,可见其预留的空间也是很大的。
自《诗论》出版以来,学者们又提出了几种新的思路。
但时至今日,仍未形成一致的意见。
而简序的编连关系重大,如果说文字的释读是第一要素,则简序编连就是第二位的。
故本人不揣简陋,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为了便于说明,兹将简文依照马承源先生的排序,抄写如下。
文字释读综合各家之说,为求行文简便,不再一一注明,大体不出刘信芳先生的《孔子诗论述学》[1]。
如为个人浅见,则注明。
一、行此者,其有不王乎?▋孔子曰:诗亡隐志,乐亡隐情,言亡隐文[2]。
二、诗也,文王受命矣!▎颂,旁德也。
多言后,其乐安而迟,其歌绅而荡,┛其思深而远,至矣。
┛大雅,盛德也。
多言三、也。
多言难而怨怼者也,衰矣,少矣。
邦风,其纳物也溥,观人欲焉。
大敛材,其言文,其声善。
孔子曰:唯能夫四、曰:诗其犹旁门[3]。
▎与贱民而豫之,其用心也将何如?曰:邦风是也。
▎民有疲倦也,上下之不和者,其用心将何如?五、是也。
▎有成功者何如?曰:颂是也。
▋《清庙》,王德也。
▎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业。
▎“肃雝六、多士,秉文之德。
”吾敬之;《烈文》曰:“乍兢唯人”,“丕显唯德”,“於乎,前王不忘!”吾悦之;“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贵且显矣。
颂七、怀尔明德”。
曷?诚谓之也。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
”诚命之也。
▎信矣!┛孔子曰:此命也夫?┛文王虽欲也,得夫?此命也!八、《十月》善諀言;▎《雨无正》、▎《节南山》皆言上之衰也,王公耻之;《小旻》多疑心,言不中志也;《小宛》其言不恶,小有怨焉;▎《小弁》、《巧言》则言流人之害也;▎《伐木》九、实咎于其也;▎《天保》其得禄蔑疆矣,巽寡、德古也;┛《祈父》之责,亦有以也;┛《黄鸟》则困天,欲反其古也,多耻者其病之乎?《菁菁者莪》则以人益也;《裳裳者华》则十、《关雎》之攺;┛《梂木》之时;┛《汉广》之智;┛《鹊巢》之归;┛《甘棠》之褒;┛《绿衣》之思;《燕燕》之情。
┛盖曰动而偕贤于其初者。
┛《关雎》以色喻于礼,十一、情爱也。
▎《关雎》之攺,则其思益也;┛《梂木》之时,则以其禄也;▎《汉广》之智,则知不可得也;《鹊巢》之归,则离者十二、好,反纳于礼,不亦能攺乎?▎《梂木》福斯在君子,不十三、可得,不攻不可能,不亦知恒乎?▎《鹊巢》出以百两,不亦有离乎?┛《甘十四、两矣,▎其四章则喻矣。
┛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十五、及其人,敬爱其树,其褒厚矣!┛《甘棠》之爱,以召公十六、召公也;▎《绿衣》之忧,思古人也;▎《燕燕》之情,以其独也。
┛孔子曰:吾以《葛覃》得敬初之诗,民性固然。
▎见其美,必欲反其本。
夫《葛》之见歌也,则十七、《东方未明》有利词,▎《将中》之言不可不畏也,▎《扬之水》其爱妇悡,▎《采葛》之爱妇,十八、因木瓜之报,以愉其怨者也。
《杕杜》则情憙其至也。
▊十九、溺志,既曰天也,犹有怨言。
▎《木瓜》有藏愿而未得达也。
▎交二十、币帛之不可去也。
▎民性固然,其有隐志必有以抒也。
▎其言有所载而后纳,或前之而后交,人不可触也。
吾以《杕杜》得雀二十一、贵也;《藏大车》之嚣也,则以为不可如何?《湛露》之益也,其犹車它与?┛孔子曰:《宛丘》吾善之,▎《猗嗟》吾憙之,▎《鳲鳩》吾信之,▎《文王》吾美之,《清庙》二十二、之;《宛丘》曰:“洵有情,而亡望。
”吾善之;《猗嗟》曰:“四矢反,以御乱。
”吾憙之;▎《鳲鳩》曰:“其仪一兮,心如结也。
”吾信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吾美之;二十三、《鹿鸣》以乐始,而会以道;交见善而效,终乎不厌人。
▎《兔罝》其用人,则吾取二十四、以荏(?)菽(?)之古也。
▎后稷之见贵也,┛则以文武之德也。
┛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
┛民性固然,甚贵其人,必敬其位;悦其人,必好其所为。
恶其人者亦然。
二十五、《肠肠》小人,┛《有兔》不逢时,┛《大田》之卒章知言而有礼,┛《小明》不二十六、忠,▎《邶·柏舟》闷,▎《谷风》倍,▎《蓼莪》有孝志,▎《隰有苌楚》得而悔之也,▎二十七、如此,《可斯》雀之矣。
▎离其所爱,必曰:“吾奚舍之”,《宾赠》是也[4]。
▎孔子曰:《蟋蟀》知难,▎《中氏》君子,▎《北风》不绝人之怨,《子立》二十八、恶而不闵,《墙有茨》慎密不知言,▎《青蝇》知二十九、《卷耳》不知人,▎《涉溱》其绝,《芣苡》士,▎《角幡》妇,▎《河水》智,自上博《诗论》简公布以后,专家对马承源的编连提出异议,并给出了各自的编连,主要有李学勤先生《〈诗论〉简的编联与复原》(《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2期),李零先生的《上博楚简校读记(之一)》(《中华文史论丛》第68辑。
),廖名春先生《上博〈诗论〉的形制与编连》(《孔子研究》2002年第2期),姜广辉先生的《古〈诗序〉的复原方案》(《中国哲学》第24辑),濮茅左先生的《〈孔子诗论〉简序解析》、范毓周先生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的释文、简序与分章》、李锐先生的《〈孔子诗论〉简序调整刍议》、曹峰先生的《对〈孔子诗论〉第八简以后简序的再调整》。
(以上四文均见于《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5],依次为页9-50、页173-186、页192-198、页199-209)黄人二先生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6月)认为马承源的编连基本可行,不必另作编排。
此外胡平生先生的《做好〈诗论〉的编联与考释》(《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周凤五先生的《论上博〈孔子诗论〉竹简的留白问题》(《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页187-198)也就竹简的编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未作具体的编联。
我们将诸位先生的编连分列于下,以资比较。
有三点需要说明,即:以数字代替相应顺序的简文;不涉及具体分章,特殊处理另予注明;括号内的数字系补出的内容。
李学勤:10-14-12-13-15-11-16-24-20-27-19-18-8-9-17-25-26-23-28-29-21-22-6-7-2-3-4-5-1李零:其认为第14、15简应该合并。
1-19-20-18-11-16-10-12-13-14+15-24-27-29-28-25-26-17-8-9-23-21-22-6-4-5-7-2-3廖名春:其分为上下两篇。
篇甲1-8-9-10-14-12-13-15-11-16-24-20-19-18-27-29-26-28-17-25-23-21-22-(6)篇乙4-5-(21-22)-6-7-2-3姜广辉:4-5-1-10-14-12-13-15-11-16-24-20-27-23-19-18-17-25-26-28-29-8-9-21-22-6-7-2-3濮茅左:1-2-3-4-5-6-7-8-9-10-14-15-11-12-13-16-20-24-19-17-18-21-22-23-25-26-27-28-29范毓周:4-5-6-1-10-11-19-15-16-12-14-13-24-20-18-27-29-28-26-17-25-23-9-8-21-22-7-2-3李锐:10-14-12-13-15-11-16-24-20-19-18-9-21-22-23-27-25-8-28-29-26-17-4-5-6―7-2-3-1曹峰:其讨论仅限于第8简以后。
10-14-12-13-15-11-16-24-20-19-18-8-9-21-22-23-27-26-25-28-29-17二从以上所列的各家编连可以看出,诸家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先秦《诗》本,《风》、《雅》、《颂》的顺序;留白简的认定;通说《诗》旨与分篇讨论诗旨的简序安排。
关于先秦《诗》本的类序。
马承源认为是依照《讼》、《大夏》、《少夏》、《邦风》为序,濮茅左、黄人二、廖名春等同之。
李学勤则认为先秦《诗》本类序的编排与今本《诗经》同,用李氏自己的话说:“如果以上四组编排可以接受的话,《诗论》全篇始于论国风,其次风与小雅,继之以大雅与讼,以通说《诗》旨终结,确是有比较严密组织的著作”。
姜广辉、范毓周诸人同之。
对先秦《诗》本类序的认定,直接关系到第8、9两简与以第10简为首的一组讨论《风》诗的简之间的顺序安排。
由此又间接影响到第21简的处理,并进一步影响到第22、23简的安排。
留白简的认定。
《诗论》的第2简至第7简上下两端留白。
根据相对完整的第2简及下端完整的第6简推断,竹简上端留白8.7厘米,下端留白8厘米。
马承源在整理时也认为这部分简制特殊,应放在一起,和其他简区别开。
廖名春坚持认为留白与满写反映了简制的差异,表明第2简至第7简另有来源,二者自然应该分开,并单列一组。
曹峰、李锐与之同。
但对第1简如何处理,在承认留白简的学者之间有分歧。
第1简长22厘米,上下两端俱残,是属于留白简还是属于满写简?马承源虽然认为这种留白十分特别,和满写简应该分开,但在实际的编排中他将有可能属于满写简的第1简排在第2至第7简前面,从而可能造成事实上的混同。
廖名春认为第1简满写简,应上接《子羔》篇。
曹峰则持阙疑的态度,而未予编连。
李学勤、周凤五、姜广辉等人则不同意有所谓的“满写简”与“留白简”之别。
但对于竹简的留白,诸家又各有不同的解释。
李学勤认为所谓的留白是因为“文字灭脱,以致简面皱缩,且延伸程度不一”。
周凤五认为“所谓的留白可能是先写后削,是削除文字所造成的,不是这批竹简的原貌,更非先秦楚国简牍形制的常态”。
姜广辉则说:“留白简的真正意含,并不是所谓的‘诗序’,而是意味:‘此类是残简!’就是说,竹书抄写者所用的底本已经有残简,他大概知道竹简残缺的大致字数,因而在抄写时预留了一定的空白。
一是向读者提醒,这部分是残简;二是希望有朝一日找到完本,将缺字补齐。
如果这一分析不误,那么,这篇简文在当时已经是珍本,抄写者与简文作者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间隔”。
竹简的留白部分曾经削制,但削制之前是否写字,各家亦有分歧。
周凤五认为留白可能是先写后削,如将削去的字补出,可与第8简以后的简文协调起来,也就是说,他认为所谓的“留白简”与“满写简”原属一篇。
彭浩则认为:“竹简上下两端的留白部分是经过人工修削后产生的,因而比有字部分要薄许多”。
他推测:“《诗论》原是分三栏书写的,后因某种缘故将上下两栏刮去,只留存中栏。
其阅读次序是上栏-中栏-下栏,各栏均由左向右。
这种抄写方式不同于《诗论》的满写简,应是另一篇章,不应归入《诗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