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框架_基于四种_关联性_的分析
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需要关注全球治理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03
大国关系调整与国际秩序重塑
大国关系的调整和国际秩序的重塑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
,IPPE范式需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IPPE范式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性分析
IPPE范式的理论优势与局限性
IPPE范式在解释国际政治经济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建构主义范式
强调观念、文化和认同等概念, 认为国际社会是由共有观念和文 化构成的,国家间可以通过交流 和互动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 。
范式转换与学科发展
范式转换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范式也在不断转换。从现实主义范式到自由主义 范式,再到建构主义范式,反映了学科研究视角和方法的不断拓展和创新。
建构主义视角下国际合作与共赢
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建构主义认为国际合作是可能的,因为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互动和交流来增进相互了解和 信任,从而形成共同利益和目标。同时,国际社会中的规范和文化也可以促进国家之间
的合作。
共赢的实现途径
建构主义强调共赢是国际合作的目标,而实现共赢需要行为体之间的平等协商和相互尊 重。通过加强国际机制的建设和改革,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共赢,实现国际体系
范式分类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基本假设,可以将范式分为现实主 义范式、自由主义范式和建构主义范式等。
不同范式下国际政治经济学观点比较
现实主义范式
强调权力、利益和安全等概念, 认为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国家间存在竞争和冲突,国际合 作难以实现。
自由主义范式
强调相互依赖、自由贸易和全球 化等概念,认为国家间可以通过 合作实现共赢,推动全球经济发 展。
国际关系学学习总结分析国际的理论框架
国际关系学学习总结分析国际的理论框架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这些关系的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国际关系学的理论框架是我们理解和分析国际事务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国际关系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国际关系学的现实主义理论框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
现实主义主张国际关系是基于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竞争的,强调国家的利益至上并奉行权力政治。
根据现实主义理论,国家追求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国际体系是由国家之间的力量平衡所构建的。
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在分析国家行为和解释国际冲突时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是另一个重要的国际关系学理论框架。
自由主义强调以合作和相互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并主张通过国际组织和规则来管理国家之间的冲突。
在自由主义的观点中,经济合作、民主价值观和人权保护是促进国际和平与繁荣的关键。
自由主义的理论框架对于理解国际组织的作用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构造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的另一种理论框架。
构造主义认为国际关系是由社会和文化观念所塑造的。
根据构造主义理论,国际体系和国家行为是由国家之间共享的意义和认知所决定的。
此外,构造主义强调非国家行为者的影响力,如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
这个理论框架突出了观念和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
最后,依赖理论也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依赖理论主张不同国家之间的发展和繁荣程度取决于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依赖理论重点关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强调经济和资源的依赖性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该理论框架提供了关于经济全球化和发展不平等问题的重要视角。
总结起来,国际关系学的理论框架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构造主义和依赖理论。
每种理论框架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国际关系的本质和演变。
在实际研究和分析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和背景选择适当的理论框架。
理解和熟悉这些理论框架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国际事务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政治经济,高中政治,人教版思维导图
国际与世界各具特色的国家国家基本常识国家性质统治阶级决定国家性质民主与专政区别民主鲜明阶级性,服务于统治阶级,实现国家职能专政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服从国家本质all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它阶级的专政联系相互依存国体与政体区别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是国家管理形式联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一定政体服务于一定国体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联邦制。
是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议会与总统 共和制不同点权力中心议会总统政府产生办法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由总统任命,对。
政党上台关键议会多数席位总统竞选胜出国家元首,议会,政府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对政府不信任政府集体辞职政府首脑提请议会重选政府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总统行驶权利议会不负政策责任,因政策不和也不能投信任票议会不能让政府和总统辞职,总统无权解散议会元首地位虚位,没实权有实权,既是元首又是首脑相同点议会和元首都由选举产生,all元首有任期资本国家的管理形式,由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维护资本主义利益三权分立生产资料私有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议会制不同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而服务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产阶级私有财产。
权力主体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人民的利益权力主体是人民议会是协调资本阶级内部矛盾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以金钱为后盾议员不对选民负责 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实质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维护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资产阶级掌权,维护实现资产阶级利益体现国体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权力运行效果国家机关 协调高效相互扯皮 效率低下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为决定多种原因 综合作用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主权国家国家共同利益 合作基础利益对立 国家冲突我国核心利益内容国家主权 统一 领土完整 安全(宏观)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中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微观)为什么维护国家利益 出发落脚点 主权国家是维护人民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要与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怎样维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国家实力。
国际政治经济学 内容概要
国际政治经济学内容概要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的经济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信息)的跨国流动对国际体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内部政治结构和过程的影响,反之亦然。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议题主要是两个:(1)国内政治与世界经济(单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2)国际体系(国际机制/制度的设计和谈判)。
问题领域分为三类:一类是全球层面的问题,包括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跨国生产、全球化等问题;一类是区域层面的问题,包括区域化(如欧洲区域、亚洲区域化)、联盟经济等;一类是国家层面的问题,包括发展问题、转型问题、经济安全问题、国家竞争力问题。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自然涉及三种关联性:一是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联性;二是国内要素和国际要素的关联性;三是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关联性。
IPE三个主流思想体系自由主义主要观点重视市场力量。
从市场出发观察民族国家。
人是一种经济动物,贸易、买卖和交换是人的天性。
市场是为了满足和发展这种天性而产生的,所以它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活力的人类组织形式,占据左右一切的地位。
国际关系的发展是市场进化的历史,就是现代市场从西北欧逐步向全球扩展的过程。
当前的世界体系是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塑造的,而不是西方国家凭借武力或经济优势地位制造和维持的。
改变世界面貌的主要是经济力量、技术力量和组织(制度)力量。
市场力量占上风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经济人以理性选择为基础,能够忽略相对获益的不均衡,重视绝对获益。
基本假设(信条):1)市场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可以自动校正波动,实现自我平衡。
2)市场活动的参与者根本利益是协调一致的。
自由主义者声称每个人尽可以追求自己的私利,而大家的行动自然可以导致效益最大化,是经济全面增长,使社火在整体上富裕。
3)经济增长的自然规律是渐进、连续、线性的。
就是说,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经济力量将根据人口、资源的投入持续稳定地增长。
代表学说:相互依存理论,贸易和平与民主和平理论,国际机制理论。
构建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框架_基于四种_关联性_的分析
) 6)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利益和制度 ) 以及研究路 径 (理性选择或公共选择 )上基本趋于一致, 所以,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 出现了从以往的范式 之争 ( paradigm d ispute)向问题之辩 ( issue debate)的 转向。基于国际学术界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学在核心 概念和研究路径上的共识, 我们可以说, 国际政治经 济学在西方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相对完整知识框架的 学科。
) 8)
二 / 要素流动 0与 /单位层次 0 之关联性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中, 有两个问题不容 忽视: 一个是要素流动, 另一个是单位层次。只关注 经济要素 (货 物、资 本、技 术、劳 动力和 生产 )的 流 动, 那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而 只关注行为体的 / 单位 0 (国内政治制度、国家 )层次 的分析, 那是传统政治学关注的焦点。
» R obert O. K eohan e and Joseph S. Nye, Jr. , Power and In terd e2 pendence: World P ol itics in Transition, L ittle, B rown: Brown and C om pa2 ny, 1977.
但国际政治经济学又不是国际经济学, 这主要 有两个原因: 其一, 国际经济学假设世界市场是完全 市场, 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更是如此, 而现实中的世 界市场是不完全的, 国际经济学不能解释世界市场 中存在的诸如 / 联盟经济 0现象。国际政治经济学 正是立足于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的这一 现实基础之 上, 主张对这种不完全市场的原因以及结果进行政 治学研究。其二, 国际经济学假设维护世界市场的 制度因素 (如国家、霸权 )是可以忽略的或者是外在 的, 但在现实中, 世界市场是创造出来的, 在世界市 场创造过程中, 国家以及制度是作为一个内在变量 参与其中的, 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家在参与 世界市场的创造过程中是如何分配利益的以及这种 分配对国家内部政治结构和过程的影响。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笔记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及研究路径第一节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提出,探讨了资本主义的本质、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经济危机等问题。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不可避免,最终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 继承和发展:包括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认为中国等落后国家需要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认为中国需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发展- 新马克思主义: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如全球化、金融化、信息化等。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在不断演化的过程中,其内在矛盾依然存在,甚至更加尖锐。
- 依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处于依附地位,受到发达国家的剥削和控制。
他们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内向型发展策略,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三、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分析- 古典现实主义:以摩根索为代表,强调国家利益、权力斗争和均势。
他们认为国际政治的本质是权力政治,国家追求权力和利益是国际政治的核心动力。
- 新现实主义:以沃尔兹为代表,关注国际体系结构、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他们认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和国家的自助性导致了安全困境,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是国际政治的主要特征。
四、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分析- 古典自由主义:以亚当·斯密为代表,主张自由市场、自由贸易、私有制和民主政治。
他们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 新自由主义: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强调市场原教旨主义、政府作用最小化、全球经济一体化。
他们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节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一、国内政治与对外经济政策- 研究国内政治如何影响对外经济政策,如贸易政策、汇率政策等。
高中政治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框架
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框架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国际关系理论: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和解释。
2.国际政治体系:包括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和后冷战时期的多极格局,以及不同国际政治体系对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3.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全球治理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4.国际政治经济: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变化。
5.国际发展合作:包括发展援助、南北合作、全球性发展议程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不同国家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说,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框架涵盖了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体系、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发展合作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政治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框架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框架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框架学习政治经济学,其重点就是先把握好其名词解释,因为定义的理解是学习一门学科的根本,只有先理解,才能有效记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政治经济学知识归纳一、公有制的范围?公有制经济地位及其体现?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公有制地位)(1)范围: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指混合所有制经济整体。
(2)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②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居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但是,在市场经济中,二者是作为平等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
(3)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①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③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二、国有经济的地位?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1)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国际政治经济学讲义
《国际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国际关系学院毅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国际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首先出现的新兴学科,而且是跨越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它主要研究世界体系中的经济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信息)的跨国流动对国际体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部政治结构和过程的影响,反之亦然。
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从研究议题上看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全球层面的问题,包括国际贸易体系、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跨国生产(跨国直接投资)、国际环境、国际秩序(资本主义体系)以及全球化;一类是区域层面的问题,包括区域化、国家联盟经济;一类是国家层面的问题,包括发展问题、转型问题,经济安全问题、国家竞争力问题等。
本课程跨越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边缘和交叉研究方法,注重政治和经济相结合,在教学上旨在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形成与演化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框架,明晰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权力与财富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提倡综合视角和使用多元方法的研究特色,注重分析性和描述性相结合;同时注重从国际关系中的现实问题出发,注重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培养既懂政治又明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教学容与课程安排在课程安排上,本课从导论、式及专题三个方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进行介绍。
导论部分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学科发展过程、研究议题及研究方法;式部分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解释和分析国家政治体系与国际经济体系的关系;专题部分则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具体问题领域进行分析,使学生对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与市场、权力与财富的关系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课程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讲导论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含义;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它的建立与发展对国际关系理论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一、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界定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霸权衰退”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式的确立2、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转向四、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在中国阅读材料:*王正毅:《超越“吉尔平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1990年代以来IPE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载《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2期,第22-39页。
国际政治分析技巧
国际政治分析技巧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国际政治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和理解的重要议题。
国际政治分析技巧在这个背景下变得尤为重要,这篇文章将就国际政治分析的关键技巧进行探讨。
1. 分析框架的建立在进行国际政治分析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分析框架来指导我们的思考和研究。
分析框架可以包括国际体系、国家利益、国际组织等因素,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
2. 趋势和模式的把握在进行国际政治分析时,我们应该关注并把握各种趋势和模式。
这些趋势和模式可以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现象和规律,如国家间的博弈、力量平衡和合作等。
通过对趋势和模式的把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的演变过程。
3. 多元化视角的运用国际政治的分析需要运用多元化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
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视角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理论和观点,如建构主义、文化视角和批判理论等,来深入分析和解读事件的多重层面含义。
4. 情报收集和验证作为国际政治分析者,我们需要积极收集情报信息,并对其进行验证和分析。
情报来源可以包括媒体报道、政府发布的信息和专业研究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干扰。
5. 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国际政治分析中,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以客观、中立的立场来进行分析,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的判断。
同时,我们应该善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不断修正和改进自己的分析方法。
6. 评估和预测的能力对于国际政治分析者来说,评估和预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局势,为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做出合理的预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预测有时是不准确的,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
7.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国际政治分析往往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运用。
团队合作可以带来不同角度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从而得出更全面和准确的分析结论。
因此,与其他专业人士的合作和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结论:国际政治分析技巧对于理解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问题至关重要。
政治经济学框架
政治经济学框架
政治经济学框架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它涵盖了政治系统、经济制度、政府角色、市场机制等多个方面。
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体制:研究不同政治体制对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例如,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可能在经济增长、财富分配、社会福利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2. 经济制度:研究不同经济制度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例如,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间的比较研究,探讨私有财产权、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等制度安排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作用。
3. 政府角色:研究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职能,包括提供公共产品、监管市场、调节经济周期、实施经济政策等。
政府的干预和政策选择可能对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4. 社会福利:研究政治经济制度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包括财富分配、贫富差距、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研究着眼于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5. 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各个国家间经济合作、竞争和冲突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国际经济秩序、国际贸易政策、国际金融体系等都是研究的重点。
政治经济学框架为我们理解和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研究这些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共政策等问题。
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范式理论,以期理解并阐释这一学科领域的核心思想和研究方法。
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问,其研究焦点在于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权力分配和资源配置。
本文将从范式的角度出发,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主要流派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价。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范式”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将详细阐述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理论框架,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分析这些理论框架如何构建各自的研究范式。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各种范式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它们如何解释和预测国际政治经济现象,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深入分析和比较,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论框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同时,本文也期待能够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推动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述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主要探讨的是政治与经济在国际关系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这一学科的形成,既是全球化浪潮下国际关系日益复杂的反映,也是对现实世界中政治与经济交织现象的深入剖析。
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国家为主体,以国际政治关系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规律及其内在的政治逻辑。
它突破了传统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学科界限,将两者有机结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分析工具。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中,政治与经济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关系。
政治因素通过制定国际规则、构建国际制度等方式,对经济关系进行引导和调控而经济因素则通过资源分配、利益博弈等途径,对政治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这种相互影响使得国际政治经济学在理解国际关系时,更具全面性和深刻性。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国际经济体系、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关系等多个方面。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框架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框架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包括许多方面的知识框架。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概念和框架:1.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简称IPE):这是一种研究国际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国家、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行为和决策,以及这些行为和决策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依存和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不断增加,形成了一个更加紧密的国际体系。
3. 世界贸易组织(WTO):WTO是处理全球贸易规则和争议的组织。
它通过推动自由贸易来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
4. 区域贸易协定(RTAs):RTAs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达成的协议,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这些协定通常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规则等领域。
5. 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是各国之间进行货币交易和资金流动的体系。
它包括全球各大金融机构、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
6. 主权财富基金(SWFs):主权财富基金是由国家控制的投资基金,用于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和财富。
这些基金通常投资于全球各地的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领域。
7. 跨国公司(MNCs):跨国公司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的企业。
它们通常拥有多个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在不同国家进行生产和销售。
8.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OECD是一个由发达国家组成的政府间组织,旨在促进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
它通过推动自由贸易、投资、技术转移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以上只是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框架中的一部分。
实际上,这个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
政治学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学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国际政治经济学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探索国际关系中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点。
一、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际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理解国际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力量分配与冲突的根源。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1. 政治现实主义理论政治现实主义关注国家之间的利益追求和权力竞争,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是基于国家利益和实力的推动。
2. 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强调国际贸易、经济合作和国际组织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合作与互助可以实现国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3. 依赖理论依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和外部依赖的制约,主张通过自主发展和南南合作来摆脱经济上的依赖关系。
4. 极权主义理论极权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关注资本主义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张通过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来实现经济独立与解放。
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1. 全球化全球化指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国际互动和交流的加深和扩大,加速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整合与互联互通。
2.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与流通,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多边主义多边主义是指国际关系中多个国家通过合作、协商和共同行动来解决问题和维护共同利益的理念和实践。
4.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在两个或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企业,对国际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5. 发展政治经济学发展政治经济学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挑战。
四、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 全球经济治理全球经济治理指国际组织和国家之间如何协调和管理全球经济事务,如国际货币体系、贸易规则和金融监管等问题。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国家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促进经济合作,加强经济联系和一体化的过程。
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谱系
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谱系从英国女学者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1970年发表《国际经济与国际关系:相互忽略的案例》一文算起,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已年届不惑。
从最开始作为一种用政治与经济相结合分析国际关系的呼吁,中间经历了经济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的对话、著作论文的发表,再到英国、美国大学设置硕士课程、博士项目,发展到现在,国际政治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各国的大学十分重视的学科。
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经济学也成为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看待世界政治的一种重要方法,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国内与国际相互关联,将是全球化时代政策制定的重要议题。
20XX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本杰明·科恩(Benjamin.J.Cohen)教授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思想史》,展现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内容与日渐扩展的影响力,成为认识这一学科的指南。
实际上,科恩在出版本书以前就已经在欧美学术界发表描述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面貌的文章,引起大西洋两岸巨大的反响。
20XX年,科恩在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会(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Society,简称IPES)发表第一篇探讨这一话题的文章,该文20XX年以《大西洋分歧》为题发表在英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评论》杂志上。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科恩明确提出了日后被广泛接受的“美国学派”(American School)与“英国学派”(British Sch001)的划分。
尽管此前已经有学者论及英美大学在国际政治经济学授课上的差异,也有学者在20XX年提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英国学派和《国际组织》学派(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chool),但都比不上科恩概括的命题吸引人。
因此,不妨把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国别差异称为“科恩命题”。
20XX年《国际政治经济:学科思想史》一书出版之后,欧美学术界对“科恩命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争论异常激烈。
第四单元国际组织(单元复习)-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1)
联合国
二十国集团
(二)课标要求 备考策略
4.1 阐释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评析联合 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世界贸易组织、世界 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4.2 识别主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评价区域性国际组织在 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三)考点整合·精讲点拨
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
(一)构建体系·理清线索
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
欧盟
发达国家构成
1.含义
2.地位
一
3.类型
般
4.一般机构 5.主要特征 6.一般作用
常 识
国
际
区
组
域
织
性
世界性
亚太经合组织 亚投行 东盟 非盟 上海合作组织 金砖国家
发达和发展中 国家共同构成
发展中国家构成
(3)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
践行多边主义
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 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是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 展的先驱。
6、全面推进联合国改革
(1)是什么:核心问题是安理会改革,具体包括新增安理会成员类 别、否决权、安理会规模以及工作方法。 (2)为什么: A.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 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 B.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3)怎么做: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遵循《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4)国际组织是国家、地区之间的组织 , 两个以上国家、 地区的政府、团体或公民才能建立国际组织。
一种_国际政治_国内政治_关联的分析框架_基于韩国政治发展的研究_王菲易
第21卷第4期太平洋学报Vol.21,No.42013年4月PACIFIC JOURNALApril 2013一种“国际政治-国内政治”关联的分析框架———基于韩国政治发展的研究王菲易1(1.上海海关学院,上海201204)摘要:韩国在政治发展的道路上,有两条路径贯穿始终:一条是通过移植西方民主制来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化;另一条是威权政府通过政治自由化来缓解国家所承受的国际和国内压力。
本文旨在运用“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的分析范式,对影响韩国政治发展中的国际和国内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构建“国际-国内”关联的分析框架。
本文认为,国内政治是国际体系中的国内政治,一国的政治发展是国际和国内两个层次互动的结果,必须把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的互动视为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并置于国际体系背景下进行全面审视。
关键词:韩国;政治发展;国际政治-国内政治中图分类号:D73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049(2013)04-0001-12收稿日期:2013-01-22;修订日期:2013-03-20。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主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2012EZZ001);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研究中心年度课题“民主转型国家比较研究”(CCPDS -FudanNDKT12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菲易(1983—),女,上海人,上海海关学院管理系讲师,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政治。
在第三波民主化的浪潮中,韩国被列为成功转型的典范,因为韩国是在朝鲜半岛南北分裂的情况下,以渐进、和平和有效的方式,实现了政治发展的目标。
分裂国家的现状不必然会阻碍民主转型,但却会加深转型过程的复杂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仰赖国际因素的支持,例如多边或双边军事协定的保证。
尽管学者们在研究韩国民主化时,经常有国际环境、国际背景等方面的论述,但大都没有对影响韩国政治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进行互动分析,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论述非常有限,不可避免地出现孤立看待韩国政治发展的问题。
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逻辑框架
(5)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第三世界的崛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 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第三,大批发展 中国家加入联合国, 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 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很大的 变化.第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它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世界经 济的面貌,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 2.南北关系 南北关系: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 二战后的南北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 它的根本特征是南北双方不公平, 不合 理,不平等的关系.南北矛盾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之问的矛盾. 冷战后南北关系的特点: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第二,南北经济矛盾 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第四,区域 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 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和表现: 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 特别是南北经济 差距日益扩大.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 经济霸权. 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第一,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 秩序.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 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 3.南南合作 含义: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关系即南南关系,相互间的合作即南南合作. 新特点: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 化.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 意义:第一,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第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促 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第三,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壮大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于提高 它们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很重大的意义. 主要形式:区域性的经济合作,贸易合作,货币金融合作,技术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文是作者为承担 / 普通 高等教 育 - 十 一五 . 国 家级 规划教 材 0和 / 国家级精品课程 5国际 政治经济学 6 0而完成的 5国际 政治经 济学通论 6 (即将出版 )的/ 前言 0部分。
) 6)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利益和制度 ) 以及研究路 径 (理性选择或公共选择 )上基本趋于一致, 所以,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 出现了从以往的范式 之争 ( paradigm d ispute)向问题之辩 ( issue debate)的 转向。基于国际学术界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学在核心 概念和研究路径上的共识, 我们可以说, 国际政治经 济学在西方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相对完整知识框架的 学科。
一 /定义 0与 / 研究议题 0 之关联性
在中国学术界, 国际政治经济学通常被定义为 国际经济的政治化或国际政治的经济化, 笔者认为 这种定义不是很准确, 也很模糊。如果将国际政治 经济学定义为 / 国际政治的经济化或国际经济的政 治化 0, 那就必须回答一个关键问题, 国际政治如何 经济化或国际经济如何政治化以及经济化或政治化 到何种程度?
¼ R ichard Cooper, The Econ om ics of In terd epend ence, New York: Colum b ia Un ivers ity Press, 1968.
½ Charles K indleberger, The World in D epression, 1929 - 1939, London: The Pengu in Press, 1973.
尽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定义直到今天仍然处在 争论之中, º但经过 40年的努力, 国际学术界逐渐 形成一个学术共同体, 其标志之一就是于 2006年成 立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会 ( In ternational Politica l Econ2 omy Society)。» 在笔者看来, 如果要给国际政治经 济学下一个定义的话, 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国际政治 经济学主要 研究国 际体系中 的经 济要素 ( 包括资 本、技术、劳动 力以及 信息 )的 跨国 流动对 国际体 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内部政治结构 和过程的影响, 反之亦然。
» R obert O. K eohan e and Joseph S. Nye, Jr. , Power and In terd e2 pendence: World P ol itics in Transition, L ittle, B rown: Brown and C om pa2 ny, 1977.
¿ Imm anuel W allerstein, The M od ern World - System, Vol. I: C api ta list Ag ricu lture and th eOrig ins of theE uropean World - Economy in the Six teen th C en tury, New York, London: A cadem ic Press, 1974.
国际政治经济学
构建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的 知识框架*
) ) ) 基于四种 /关联性 0的分析
王正毅
=内容提要 > 与国际政治经济学在西方近 40年的发展相比,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虽然取得了进步, 但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导致这种差距的一个核心问题是, 国际政治经济学作 为一门学科, 在中国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框 架, 应该主要涉及如下四种关联性: 定义与研究议题的关联性、要素流动与单位层次的关联性、实 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联性、国际体系与中国经验的关联性。
这种定义自然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议题分 为三类: 第一类是全球层面的问题, 包括国际金融与 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生产 (跨国直接投资 )、国 际环境、国际秩序 (资本主义体系 ) 以及全球化; 第 二类是区域层面的问题, 包括区域化 (诸如欧洲区 域化、亚洲区域化等 )、国家联盟经济 (诸如美日联 盟 ); 第三类是国家层面的问题, 包括发展问题、转 型问题和国家竞争力问题。
¾ R al P reb isch, Th eE conom icDevelopm en t of La tin Am erica and Its P rincipal Problem s, N ew York: Lake Success, U nited N at ion s Depart2 m en t of E conom ic A ffairs, 1950.
何评估日益重要的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超越政治和军事要素构筑的 / 高级政治 0来思考国 际关系, 其中, 罗伯特 # 基欧汉 ( Robert O. K eohane) 和约瑟夫 # 奈 ( Joseph S. Nye, Jr. ) 于 1977 年出版 的 5权力与相互依存 6»成为这一研究议题的经典, 将过去被称为 / 低级政治 0的经济要素纳入国际关 系的研究之中, 之后, 国际关系的研究从国际政治拓 宽为真正的国际关系研究。
¹ H an s J. M orgen thau, P ol itics Am ong Na tions: Th e Strugg le for P ower and P eace, N ew Y ork: A lfred A. Knop ,f 1948.
º K enneth N. W altz, Th eory of In ternational Poli tics, R ead ing, MA. : Add ison- W esley Press, 1979.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 要素流动 0与 /单位层次 0 之关联性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中, 有两个问题不容 忽视: 一个是要素流动, 另一个是单位层次。只关注 经济要素 (货 物、资 本、技 术、劳 动力和 生产 )的 流 动, 那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而 只关注行为体的 / 单位 0 (国内政治制度、国家 )层次 的分析, 那是传统政治学关注的焦点。
但国际政治经济学又不是国际经济学, 这主要 有两个原因: 其一, 国际经济学假设世界市场是完全 市场, 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更是如此, 而现实中的世 界市场是不完全的, 国际经济学不能解释世界市场 中存在的诸如 / 联盟经济 0现象。国际政治经济学 正是立足于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的这一 现实基础之 上, 主张对这种不完全市场的原因以及结果进行政 治学研究。其二, 国际经济学假设维护世界市场的 制度因素 (如国家、霸权 )是可以忽略的或者是外在 的, 但在现实中, 世界市场是创造出来的, 在世界市 场创造过程中, 国家以及制度是作为一个内在变量 参与其中的, 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家在参与 世界市场的创造过程中是如何分配利益的以及这种 分配对国家内部政治结构和过程的影响。
2009年第 2期
研究日益深入。但相对于国际政治经济学在西方的 发展和成熟,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专 业化仍有很大差距, 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国际政治经 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远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 框架。
在笔者看来, 从一般理论 ( general theory)的高 度总结国际政治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 同时通过总 结中国的经验寻求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与中 国经验的关联性, 是中国学者构建一个完整的国际 政治经济学知识框架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正是 基于这种考虑, 笔者认为, 构建一个完整的国际政治 经济学知识框架, 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 主要涉及四 种关联性: 定义与研究议题的关联性、要素流动与单 位层次的关联性、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联性、国 际体系与中国经验的关联性。
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兴起于 20世纪 70年代的 国际关系学界。从 20世纪 40年代到 60年代, 由于 冷战和两极国际体系的现实, 国际关系的研究主要 立足于政治和军事要素, 所以, 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 在学术界和大学里通常被称为国际政治, 即国际关 系就是国际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核心就是军事, 即 / 高级政治 0。这期间, 汉斯 # 摩根索 (H ans J. Mor2 genthau)于 1948年出版的 5国家间 政治: 权力斗争 与和平 6¹开启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政治现实主义 的先 河, 之后, 肯 尼 思 # 华 尔 兹于 1979 年出 版的 5国际政治理论 6º将国际政治研究从理论和体系的 角度推向一个高峰。 20世纪 70 年代以后, 随着布 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以及美国霸权受到的挑战, 在 国际政治学界出现了一个重要研究议题, 那就是如
如果基于这两个标准来回顾国际政治经济学在 西方近 40年的发展, 我们可以发现, 国际政治经济 学虽然产生于 20世纪 70年代, 但在 20世纪 70~ 80 年代的 / 第一代 0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那里, 虽然他 们都在寻求政治 (国家 )和经济 (市场 )的关联性, 但 他们对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 研究路径并没有形成共识, 从而出现了激烈的 / 范 式之争 0和路径之争 (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马克思 主义 )。但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 经过 / 第 二代 0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的努力, 学者们在国际
) 7)
构建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框架
以上简短的学术历史回顾给我们的启发是, 20 世纪 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兴起, 主要是因为经济要素在现实的国际体 系中日益重 要, 而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们则力图寻求政治和经 济的关联性, 所以, 他 们非常重视经济 学的知识积 累。这种努力一直持续到 20世纪 90 年代, 即使对 于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 / 第二代 0国际政治经济 学学者来说, 他们的研究成果也主要是吸收了经济 学的知识。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