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白鹤梁”
文化遗产——白鹤梁题刻
目然而却永不熄灭的光芒。”
——专题片《白鹤梁石刻大观》前言
3、利用与保护
3.2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
在长江白鹤粱题刻的原址上建立水下博物馆的 “无压容器”方案,在白鹤梁外修建一个钢筋 混凝土“罩体”,与长江水隔离。“罩体”内 是充满过滤后的长江水。这样,“罩体”基本 处于水压平衡的状态,同时又能防止江水长年
宋 韩震题记
白鹤时鸣
清康熙 董维祺石鱼
3、利用与保护
3.1十年生死之路
长江三峡工程: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意味着白鹤梁将永远淹 没在30余米的水下。
泥沙自然掩埋保护方案:让白鹤梁水下淹没自然保护,在岸上建立博物馆,把白鹤梁题刻以:112/的比例复制陈列其中。 “黄真理方案”:运用现代技术对白鹤梁题刻进行修复和加固,使它能在江底长久留存。而在白鹤梁近旁高程1662米 至1756米的变动回水区选择一个地点.把按1:1比例原样复制的白鹤梁碑林放置其上。当库水达到飞65米时复制的白鹤 梁隐没在水里;当库水降到145米复制的白鹤梁又会现身。 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葛修润“无压容器”概念保护,2003年2月13日开始实施。 “当你有幸畅游长江,醉心于波光潋滟的涪陵江域时,别忘了,还有一块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江低静静地发出不甚炫
切可靠的科学依据。石鱼水标和现代水文站测量水位升降的原理相同。这
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和聪明才智的体现。
2、主要特征
2.2文学艺术价值——水下碑林
100多段文字题刻共三万多字,题刻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记述石鱼出
水的枯水现象和枯水程度;二是就石鱼出水现象与本年或来年农业丰收的
关系发表议论和感言;三是来观看石鱼人们的题名。 书法:篆、隶、行、草、楷诸体皆备,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 (公权)欧(阳询)各派书体并呈。例如,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元府 庚辰涪翁来”七个字。 雕刻:18尾石刻“石鱼”,有立体浮雕1尾、浅浮雕2尾、平面线雕15尾,反 复论证了“石鱼现,果大稳”的历史事实。
国宝“白鹤梁”
国宝“白鹤梁”“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题刻位于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水库区涪陵城北长江中。
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我国人民用刻石鱼的方式将历年来的枯水位镌刻在白鹤梁岩壁面上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即将建成。
由于白鹤梁位于三峡水库库底,2009年以后她将永远不能再见天日。
为了保护好白鹤梁这一瑰宝,使她能够继续与国内和国际参观者见面,根据本文作者的建议方案,经国家批准,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目前水下部分的主体工程已经抢修完成,其它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一、白鹤梁古水文题刻概况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我国人民用刻石鱼的方式将历年来的枯水位镌刻在白鹤梁岩壁面上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故而白鹤梁题刻被人们视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因早年白鹤聚集梁上而得名。
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所属涪陵城北江心,距乌江与长江汇合处约1km,是一道天然石梁,长约1600m,宽约25m,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
白鹤梁梁脊标高为140m,比长江最高洪水位低约30m。
白鹤梁分上、中、下三段,题刻集中在长约220m的中段石梁上,特别是中段东区。
白鹤梁的岩面是较平整的浅色薄层砂岩,以14.5°的倾角北向长江主航道,为题刻提供了良好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白鹤梁有文字题刻165段,三万余字,其中唐代1段,宋代98段,元代5段,明代16段,清代24段,民国14段,年代不详者7段。
石鱼雕刻18尾,其中立体浮雕1尾,浅浮雕2尾,平面线雕15尾。
此外,尚有线雕白鹤1只,观音3尊。
这些题刻与浮雕分布于不同位置、没于冬季常年库水位线以下,只有在水位很枯的年份的冬季,江水枯竭时才显露水面。
据统计,每3、5年才能露出一次。
我国祖先刻石鱼作为水位标记,每当江水退石鱼现时,就预兆丰收年景来临,即“石鱼出水兆丰年”。
历代的人们将石鱼出水的时间,石鱼距水位线之间的尺度,观察者的姓名,以及石鱼显现时的情景用诗词、题文等形式刻记在石梁上。
白鹤梁
白鹤梁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负责你们今天讲解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敏,首先感谢和欢迎大家进行本次旅游,在开始此次游览之前,我想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白鹤梁。
白鹤梁,是位于长江上游重庆直辖市涪陵城北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长1600m,宽约15m,白鹤梁,古称巴子梁,关于其名称的来历,一说因为白鹤群聚集梁上而得名白鹤梁,还有一说是因为相传唐朝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先去。
白鹤梁便以此得名。
白鹤梁常年伏没水中,只有在冬春交替之际,长江进入枯水期,。
白鹤梁之所以被称为奇观,是因为它有重要的科学和文化价值,至今为止,仍保留着许多历代的石刻,始刻与唐,石梁上共有题刻165段,多出自名家之手,汇集文学,书法,艺术,绘画,石刻为一体,可谓历代名家书法之大成。
因此,白鹤梁有“水下碑林”之誉。
石鱼是古代水文观测标志,石刻文字题记是古代水文观测的记录。
其题刻,图像断断续续地记录了1200余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的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所以自古就有“石鱼出水兆丰年”的说法。
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于是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位于淹没水位线下的白鹤梁题刻将永远沉没于江底。
为了保护好这一水下瑰宝,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建造水下博物馆,2003年2月开工,2007年底竣工。
该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
水下博物馆的保护罩体工程设计名“穹顶”,位于题刻正上方,呈椭圆形将整个题刻平面覆盖。
水下保护罩体墙外设有游人参观通道,游客可由岸上经钢制廊道乘自动扶梯进入水下保护体内,分三种方式参观:透过廊道玻璃观看,通过水下摄像头观看和身穿潜水服潜水观看。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景区了,希望游客朋友们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财物,看管好自己的小孩。
白鹤梁题刻内容
白鹤梁题刻内容
白鹤梁是位于中国四川省的一个风景名胜区,以其险峻的悬崖和古老的题刻而
闻名于世。
在白鹤梁上,分布着许多历代名人的题刻,这些题刻记录了古人的心情、智慧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
白鹤梁上的题刻内容多样,涵盖了诗词、文章、书法等各种形式。
其中最著名
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的《白鹤梁》题刻,该题刻以其雄浑有力的笔触和深刻的意境而著称于世。
米芾在《白鹤梁》题刻中写道:“白鹤梁,崔嵬巍峨。
氤氲炊烟,瑞气吞吐。
千峰万壑,崖谷幽深。
鲤鱼跃龙门,神女倾丹穴。
凝睇宸游,晴丽冠世。
梁川扬威,烟柳含烟。
古木垂丹,苍翠河川。
流觞群仙,悠然梦寐。
”
除了米芾的《白鹤梁》题刻外,白鹤梁上还有许多其他名人的题刻,如唐代诗
人王昌龄的《题白鹤梁》、清代书法家郑板桥的《白鹤梁诗》等。
这些题刻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怀,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白鹤梁的题刻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些题刻,
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智慧,也可以领略到白鹤梁这一美丽景区的独特魅力。
每一处题刻都是历史的见证,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欣赏。
愿我们能够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白鹤梁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12年第02期白鹤梁,是位于长江上游重庆直辖市涪陵城北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
处北纬29度43分,东经107度24分。
全长1600米,宽10--15米,自西向东延伸,呈一字形与江流平行。
水位标高137.81米,梁脊高出最低水位2米,低于最高水位30米。
距长江南岸100米;东临长江与乌江的汇合处。
由于常年受江水冲刷,石梁形成上、中、下三段。
被誉为“长江一绝、中国一绝、世界一绝“的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主要分布在220米长的中段上。
1980年,白鹤梁成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白鹤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这个诗化的名字缘何而来,虽然众说纷纭,但都与一个叫尔朱通微的人有关。
相传,在北魏时,尔朱通微不愿与篡夺皇位的族兄尔朱荣合流,弃家学道,道成,号尔朱真人。
尔朱炼丹售市,至合州(今合川),价傲太守。
太守怒,将尔朱囚笼抛江。
竹笼不沉,却顺江而下,至涪州白鹤云集之石梁,遇一名白石之渔人举网而得之。
尔朱时正酣睡,渔人久呼不应,击磬方苏,遂为至交。
渔人仍然轻舟布网,尔朱继续修真炼丹;晚则曲膝相对清谈,倦则抵足揽江入梦。
竹笛渔歌,铜磬经文,各得其趣,两情甚笃。
一日,尔朱取丹与白石渔人佐酒畅饮,醉后,乘白鹤化仙而去。
白鹤梁便以此得名。
传说是优美动人的。
白鹤梁称谓的演变,书志所载,略有不同:北魏郦道元著>记述:白鹤梁,尔朱真人修炼于此,后乘鹤仙去。
南宋祝穆著>记述:州(涪陵)西一里白鹤滩,尔朱真人冲举之处。
皆言尔朱真人“仙去”,“冲举”之处为“白鹤滩”。
乐史编著的北宋地理总志>记载:开宝四年,黔南上言:江(长江)心有石鱼见,上有古记云:广德元年二月,大江水退,石鱼见……王象之编著的南宋地理总志>记蠛:在涪陵县下,江心有双鱼,刻石上……据此,白鹤梁也曾有过“涪陵石鱼”的称谓。
清同治版>在白鹤梁条目下注释:尔朱真人浮江而下,渔人有白石者举网得之,击磬方醒,遂于梁前修炼,后乘白鹤仙去,故名。
白鹤梁优秀导游词范文
白鹤梁优秀导游词范文瀚江水中的岩砂质自然石梁。
石梁全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共有题刻165段,石鱼18尾,观音两尊,白鹤一双,主要分布在长为220米的中段石梁上。
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
题刻常年没于水下,只有冬春季节江水枯落时才露出水面。
不过,由于三峡高位蓄水,为防止白鹤梁从今以后沉没水中,所以在20xx年2月开头修建水下博物馆用来爱护题刻,水下博物馆于20xx年年底竣工。
白鹤梁,故称巴子梁。
关于其名称的来历,一说是由于白鹤群聚集在梁上而得名,还有一说是相传唐代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来得道,乘鹤西去,故名白鹤梁。
梁上石刻常年没于水下,只有在冬春季节江水枯落时才露出水面。
古代人以刻石鱼作为枯水水标。
每当江水退、石鱼见,就意味着一个少雨的枯水周期已经过去,丰收年景即将来临,因此又有“石鱼出,兆丰年”之说。
白鹤梁共记载了自唐朝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资料。
石刻鱼中最闻名的为唐代所见鱼和清代重镐双鱼,并作为原始枯水水标,经现代勘测:“唐代所见鱼的腹高相当于涪陵水文站历年最低水位的平均值;清代双鲤鱼眼高大体上等于川江航运部门涪陵地区的水位零点”。
经1200多年的历代沿用,古代先民通过长期对枯水周期的熟悉、观看并把握枯水变化规律的结果,而石鱼水标每三五年小露一次,十年大枯一次,六百年为一个极枯水位级。
不少细心的人将石鱼出水时间,观鱼者的姓名、籍贯和石鱼露出江面到枯水线距离用尺量测出来,刻在石梁上,日积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极其宝贵的水文记录。
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座以“石鱼”作为枯水标志的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题刻还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
梁上题刻纵横交叉,篆、隶、行、楷、草皆备,颜、柳、苏、黄俱全,还有少数民族文字题刻,题刻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
以北宋闻名文学家、书法家、大诗人黄庭坚的题名最为宝贵,除此之外还有朱昂、吴革、晁公武、刘忠顺、庞恭孙、刘师文、王士祯等700余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题记,汇合文学、书法、绘画、题刻艺术为一体,可谓集历代名家书法之大成,素有“水中碑林”之誉。
白鹤梁
白鹤梁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
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
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
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
白鹤梁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峡工程建成后,白鹤梁将被淹没,国家已于1993年立项,拟将其建为大型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上的石鱼石刻,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又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来为世所重视。
它既是长江枯水位的历史记录,又有“石鱼出水兆丰年”和“年年有余(鱼)”之意。
因此,古人在白鹤梁上刻有“枯水季节,若石鱼出水面,则兆年丰千年如许”的石刻题记。
白鹤梁在涪陵城北靠近南岸,长江与乌江汇合口上游约一公里处的水间,有一道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砂石梁。
此梁洪水时隐没在水中,枯水时露出水面,水越枯,露越多。
这就是名扬中外,被誉为世界水文奇观的“白鹤梁题刻”,1988年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阻澜隔浪的屏障,使距南岸100米内的江水,除洪水季节外,平时水波不兴,明彻如镜,故有“鉴湖”之称。
从前涪陵城的八个景观中,有“鉴湖渔笛”、“白鹤时鸣”两景,就因此处常有渔舟活动,白鹤栖息于石梁而得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述:“白鹤滩,尔朱真人修炼于此,乘鹤仙去。
”民间传说一个名叫尔朱的道人,炼丹出售,因要价太高,得罪了合州(今重庆合川)太守,太守令人将尔朱囚入竹笼,抛入江中,顺流而下,至涪州(今涪陵)白鹤云集的石梁,被渔人救起,两人结为好友,一日饮酒醉后,尔朱乘白鹤化仙而去。
白鹤梁题刻的历史和价值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的长江中一道与该段长江河道大致平行的天然石梁上,距乌江与长江交汇处约1千米(图一)。
白鹤梁的梁脊标高140米,仅比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3米,却比最高洪水位低约30米,因而几乎长年淹没于江中,难见踪影,只在冬春之交水位较低时,才部分露出江面。
在多年一遇的水位极低的年份,石梁露出水面的高度可至3米。
不同枯水年份的最低水位有所不同,古人注意到了这种枯水水位线在石梁上的变化,采用在朝向长江的石梁倾斜面雕刻鱼和文字标识枯水水位的办法将其记录。
平时没入江水中的石鱼和石刻在枯水年份露出水面的现象引起了历代文人和游客的注意,他们在白鹤梁的石鱼水标旁刻下了大量吟咏诗文或游记题名,这些石刻吸引了当地民众在枯水时节前往观看,从而成为涪陵当地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
最近,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受白鹤梁题刻遗产所在地政府委托,开始着手编制白鹤梁题刻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
在编写文本的过程中,发现过去的著录和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里主要就白鹤梁题刻的历史和价值进行简要的考证和评估。
一白鹤梁题刻的历史和原貌在涪陵旧城北面龙王沱附近的长江之中,有一道从长江南岸伸入长江的山梁。
石梁长约1600米,从西向东与江岸大致平行地向下游延伸,梁脊南北两侧距长江两岸分别约100米和400米,梁的东端距乌江汇入长江处约1000米。
石梁的北侧是比较坚硬的砂岩斜坡状石面,该斜坡石面以14~18°的坡度一直向长江江心延伸,其宽度可达40米,外侧的最大深度约125.7米左右。
这道石面的斜坡在长江极度枯水时实际上白鹤梁题刻的历史和价值孙华陈元棪(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摘要:白鹤梁题刻见诸记录的共183则而非通常所说的174则。
白鹤梁水文题刻的石鱼标识不早于唐,题刻可以划分为唐、两宋、元明清、近现代四个阶段。
唐广德题刻是广德二年非广德元年,已消失的“称斗”石刻为唐大顺元年镌刻,大量南宋早期题刻反映了中原人士流入四川地区的历史背景。
白鹤梁
白鹤梁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白鹤梁景观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
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1988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1 名字由来白鹤梁,这个诗化的名字缘何而来,虽然众说纷纭,但都与一个叫尔朱通微的人有关。
相传,在北魏时,尔朱通微不愿与篡夺皇位的族兄尔朱荣合流,弃家学道,道成,号尔朱真人。
尔朱炼丹售市,至合州,价傲太守。
太守怒,将尔朱囚笼抛江。
竹笼不沉,却顺江而下,至涪州白鹤云集之石梁,遇一名白石之渔人举网而得之。
尔朱时正酣睡,渔人久呼不应,击磬方苏,遂为至交。
渔人仍然轻舟布网,尔朱继续修真炼丹;晚则曲膝相对清谈,倦则抵足揽江入梦。
竹笛渔歌,铜磬经文,各得其趣,两情甚笃。
一日,尔朱取丹与白石渔人佐酒畅饮,醉后,乘白鹤化仙而去。
白鹤梁便以此得名。
2 地理位置在重庆境内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古巴国故都涪陵。
古时称为地处北纬29°43′,东经107°24′。
全长1600米,宽10到15米,自西向东延伸,呈一字形与江流平行。
水位标高137·81米,梁脊高出最低水位2米,低于最高水位30米。
距长江南岸100米,东临长江与乌江的汇合处。
从唐至今逾1200余年的文字题刻170余段就镌刻于其上,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白鹤梁题刻。
3 历史沿革白鹤梁题刻始刻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前,现存题刻165段,3万余字,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其中涉及水文价值的题刻有108段,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处以刻石鱼为“水标”,并观测记录水文的古代水文站。
比1865年我国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文站的水位观测记录要早1100多年,故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
白鹤梁资料
白鹤梁资料白鹤梁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
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
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
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
...白鹤梁位于涪陵区城北江江块约1600米宽16米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水面相传唐尔朱真修炼,道,乘鹤仙,故名石梁刻自唐广德(763)至代石刻题记164段其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作水文标志者3尾题刻、图像断续记录1200余间72份历史枯水位情况研究江游枯水规律、航运及产等均重史料价值1974巴黎召际水文工作议代表团《涪陵石鱼题刻》题向提交报告白鹤梁科价值遂世界公认白鹤梁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墨客众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较高艺术价值故水石铭美誉白鹤梁已定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峡工程建白鹤梁淹没家已于1993立项拟其建型水博物馆白鹤梁石鱼石刻着重要科研史料价值独特艺术价值历世所重视既江枯水位历史记录石鱼水兆丰余(鱼)意,古白鹤梁刻枯水季节若石鱼水面,则兆丰千许石刻题记白鹤梁涪陵城北靠近南岸江与乌江汇合口游约公处水间道约1600米宽约15米砂石梁梁洪水隐没水枯水露水面水越枯露越名扬外誉世界水文奇观白鹤梁题刻1988务院颁布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鹤梁形道阻澜隔浪屏障使距南岸100米内江水除洪水季节外平水波兴明彻镜故鉴湖称前涪陵城八景观鉴湖渔笛、白鹤鸣两景处渔舟白鹤栖息于石梁名北魏郦道《水经注》记述:白鹤滩尔朱真修炼于乘鹤仙民间传说名叫尔朱道炼丹售要价太高罪合州(今重庆合川)太守太守令尔朱囚入竹笼抛入江顺流至涪州(今涪陵)白鹤云集石梁渔救起两结友饮酒醉尔朱乘白鹤化仙便白鹤梁由由于受江水浪潮冲刷石梁形三段誉水碑林白鹤梁题刻主要布220米段据考察逐段编号登记白鹤梁共题刻174段姓名考者300余留唐、宋、、明、清及近代、现代1200余史迹特别点缀碑林18尾石鱼唐代刻鱼鱼腹高程推算历代确定尺寸记录低于137.86m题记共15段其唐代1段、宋代8段、代2段、明代2段、清代2段白鹤梁所记载1200枯水水文情况忠实记录唐朝广德(公763)1200余间74枯水份水位系统反映江游枯水代水位演化规律白鹤梁题刻堪称江古代水文站说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水利专家据研究推算江枯水水位洪水发周期江水利资源发利用特别葛洲坝水利工程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工兴建提确切靠科依据见白鹤梁题刻科价值高令敬佩古铭刻石鱼水标现代水文站测量水位升降原理相同用固定水标系统观测江河水位变化至今足百历史早1200前唐代白鹤梁镌刻石鱼起测量水位变化作用我劳民伟创举聪明才智体现白鹤梁题刻仅历史价值科价值且较高文艺术价值说书、艺、文三绝美胜收100段文字题刻共三万字既古今官员文墨客手迹名见经传名氏题字所刻字体篆、隶、行、草、楷诸体皆备虞(世南)、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各派书体并呈北宋诗书家黄庭坚府庚辰涪翁(黄庭坚贬涪州自号涪翁)七字笔笔凝炼洒脱雄健格外引注目各派书家题刻遒劲刚健隽秀飘逸纤细秀丽古朴厚重各特色线雕白鹤昂首独立振翅欲飞潇洒豪放形象逼真线雕鲤鱼前前者口含莲花者口含灵芝呈溯江游姿势泼尾围绕石鱼水光丰民谣反复论证石鱼现稔历史事实题刻提同看明代涪州守黄寿诗云:平鸾凤见石没亦丰;乎见石亦凶明严某诗则认石鱼随没民安即丰明代张献刘永良等联句观点更深:鱼节用丰难丰;鱼没知节用凶未必凶造化存乎丰凶岂踪神官俭且廉同些颇水平意境新颖哲理诗强调节俭官清廉重要性读给启迪发深思。
白鹤梁题刻内容
白鹤梁题刻内容
白鹤梁题刻内容:讲述了白鹤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背景。
白鹤梁是位于重庆的一座古老的峡谷,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而著名。
这道题刻以石刻形式保存在白鹤梁的石壁上,字迹清晰可辨。
题刻的内容首先描述了白鹤梁独特的地貌景观。
它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奇峰峭壁,峻峭险峻的悬崖峭壁,以及蜿蜒曲折的江水。
白鹤梁的山水交织,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接下来,题刻中提及了白鹤梁的历史意义。
它提到,白鹤梁作为长江上一处重
要的天然屏障,在古代扮演着重要的军事和交通作用。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人们在这里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碑刻和题记,其中包括这道题刻。
此外,题刻还记录了一些与白鹤梁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其中一段描述了一群白
鹤在白鹤梁上翱翔的场景,它们的翅膀在阳光下闪耀着美丽的光芒。
这个故事寓意着白鹤梁的宁静和祥和。
总结起来,白鹤梁题刻内容详细描述了这个地方的壮丽景色和丰富历史背景。
它让人们了解到白鹤梁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吸引了许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和研究。
这道题刻作为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白鹤梁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白鹤梁资料
白鹤梁资料白鹤梁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
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
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
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
...白鹤梁位于涪陵区城北江江块约1600米宽16米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水面相传唐尔朱真修炼,道,乘鹤仙,故名石梁刻自唐广德(763)至代石刻题记164段其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作水文标志者3尾题刻、图像断续记录1200余间72份历史枯水位情况研究江游枯水规律、航运及产等均重史料价值1974巴黎召际水文工作议代表团《涪陵石鱼题刻》题向提交报告白鹤梁科价值遂世界公认白鹤梁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墨客众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较高艺术价值故水石铭美誉白鹤梁已定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峡工程建白鹤梁淹没家已于1993立项拟其建型水博物馆白鹤梁石鱼石刻着重要科研史料价值独特艺术价值历世所重视既江枯水位历史记录石鱼水兆丰余(鱼)意,古白鹤梁刻枯水季节若石鱼水面,则兆丰千许石刻题记白鹤梁涪陵城北靠近南岸江与乌江汇合口游约公处水间道约1600米宽约15米砂石梁梁洪水隐没水枯水露水面水越枯露越名扬外誉世界水文奇观白鹤梁题刻1988务院颁布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鹤梁形道阻澜隔浪屏障使距南岸100米内江水除洪水季节外平水波兴明彻镜故鉴湖称前涪陵城八景观鉴湖渔笛、白鹤鸣两景处渔舟白鹤栖息于石梁名北魏郦道《水经注》记述:白鹤滩尔朱真修炼于乘鹤仙民间传说名叫尔朱道炼丹售要价太高罪合州(今重庆合川)太守太守令尔朱囚入竹笼抛入江顺流至涪州(今涪陵)白鹤云集石梁渔救起两结友饮酒醉尔朱乘白鹤化仙便白鹤梁由由于受江水浪潮冲刷石梁形三段誉水碑林白鹤梁题刻主要布220米段据考察逐段编号登记白鹤梁共题刻174段姓名考者300余留唐、宋、、明、清及近代、现代1200余史迹特别点缀碑林18尾石鱼唐代刻鱼鱼腹高程推算历代确定尺寸记录低于137.86m题记共15段其唐代1段、宋代8段、代2段、明代2段、清代2段白鹤梁所记载1200枯水水文情况忠实记录唐朝广德(公763)1200余间74枯水份水位系统反映江游枯水代水位演化规律白鹤梁题刻堪称江古代水文站说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水利专家据研究推算江枯水水位洪水发周期江水利资源发利用特别葛洲坝水利工程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工兴建提确切靠科依据见白鹤梁题刻科价值高令敬佩古铭刻石鱼水标现代水文站测量水位升降原理相同用固定水标系统观测江河水位变化至今足百历史早1200前唐代白鹤梁镌刻石鱼起测量水位变化作用我劳民伟创举聪明才智体现白鹤梁题刻仅历史价值科价值且较高文艺术价值说书、艺、文三绝美胜收100段文字题刻共三万字既古今官员文墨客手迹名见经传名氏题字所刻字体篆、隶、行、草、楷诸体皆备虞(世南)、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各派书体并呈北宋诗书家黄庭坚府庚辰涪翁(黄庭坚贬涪州自号涪翁)七字笔笔凝炼洒脱雄健格外引注目各派书家题刻遒劲刚健隽秀飘逸纤细秀丽古朴厚重各特色线雕白鹤昂首独立振翅欲飞潇洒豪放形象逼真线雕鲤鱼前前者口含莲花者口含灵芝呈溯江游姿势泼尾围绕石鱼水光丰民谣反复论证石鱼现稔历史事实题刻提同看明代涪州守黄寿诗云:平鸾凤见石没亦丰;乎见石亦凶明严某诗则认石鱼随没民安即丰明代张献刘永良等联句观点更深:鱼节用丰难丰;鱼没知节用凶未必凶造化存乎丰凶岂踪神官俭且廉同些颇水平意境新颖哲理诗强调节俭官清廉重要性读给启迪发深思。
白鹤梁题刻赏析
白鹤梁题刻赏析白鹤梁,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是一处自然风光秀丽的景点,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
在这片美丽的山水之间,隐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其中就包括了许多题刻。
这些题刻,记录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白鹤梁题刻进行赏析,探寻其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白鹤梁题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这里就是一处著名的道教圣地。
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都会来到这里,留下自己的诗文或题刻,以表达对这片美丽山水的赞美和向往。
因此,白鹤梁上留下了大量的题刻,这些题刻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历史的见证。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唐代的题刻。
在白鹤梁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壁,上面刻满了唐代文人的诗篇。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白的《登白鹤梁》。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白鹤梁后的壮丽景色和自己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这首诗以其豪放的笔墨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白鹤梁上最为著名的题刻之一,也是唐代诗歌的杰作之一。
除了李白的诗篇,白鹤梁上还有许多其他文人的题刻,比如杜甫、王之涣、刘禹锡等等。
这些题刻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价值,更是历史的见证。
通过这些题刻,我们可以窥见唐代文人的风采和情感,也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因此,白鹤梁的题刻对于研究唐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唐代的题刻,白鹤梁上还有许多其他历史时期的题刻,比如宋代、元代、明代等等。
这些题刻虽然在数量上不及唐代,但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上却同样不可忽视。
比如宋代的题刻中,有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比如米芾、黄庭坚等。
他们的题刻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水准,更是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这些题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书法的发展和特点,也可以品味到当时文人的风采和情感。
在白鹤梁上,还有一些元代和明代的题刻,这些题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比如元代的题刻中,有许多关于佛教和道教的题刻,这些题刻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宗教风貌和文化传统。
而明代的题刻则更多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状况,比如一些皇帝的题词和官员的题字。
白鹤梁遗产类别
白鹤梁遗产类别
白鹤梁是中国四川省泸州市的一处重要文化遗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遗产的类别划分,白鹤梁属于文化遗产类别,具体来说是建筑遗产和历史建筑遗产。
白鹤梁是一座古代桥梁建筑,建于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木拱桥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跨径木拱桥。
这座古桥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展示了古代中国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
因此,白鹤梁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被认定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知识
关于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知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鹤梁景区内,是一个独特而神秘的水下博物馆。
它的建设灵感来自于三峡工程蓄水后,被水淹没的古代白鹤梁遗址。
水下博物馆于2002年开放,是中国第一个水下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水下文物保护展示项目之一。
白鹤梁是一座古老的山脉,因其形状像一只飞翔的白鹤而得名。
在蓄水前,白鹤梁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白鹤梁被淹没在长江的水下,只留下了一座座岩石峰林露出水面,成为了人们探索的对象。
水下博物馆位于白鹤梁的深水区域,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博物馆内展示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包括陶瓷器、青铜器、玉器、石器等,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各个历史时期。
这些文物都是在三峡库区蓄水前从白鹤梁遗址中抢救出来的,保存状态较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水下博物馆采用了先进的保护措施。
首先,博物馆内的展品都采用了特殊的防水材料包裹,以防止水分侵蚀。
其次,博物馆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都进行了严格控制,以确保文物的保存。
此外,水下博物馆还设置了专门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展品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工作人员会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除了文物展示,水下博物馆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参观项目和活动。
游客可以参观水下博物馆的展览,近距离欣赏那些沉睡在水下的古代文物。
此外,博物馆还设有水下考古实验室,供专业人员进行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
游客还可以参加水下考古体验活动,亲身感受考古学家的工作。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开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三峡库区水下遗址的机会。
通过参观博物馆,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白鹤梁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水下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水下博物馆也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一个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它通过展示水下文物,向人们展示了三峡库区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千古绝唱白鹤梁
quot千古绝唱———白鹤梁李世权重庆市涪陵区文联重庆摘要quot白鹤梁题刻是中华民族的一座水底丰碑一帧山水画轴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不愧为千古绝唱关键词quot白鹤梁涪陵题刻艺术丰碑中图分类号amp’文献标识码amp文章编号amp-quot./0-quot-亻卒一段江中石梁一部神秘天书。
千年山水长卷万古龙阙华章。
一白鹤梁位于重庆以东公里的涪陵城外长江之中枯水时节距北岸多米离南岸多米。
这是一道多米长、余米宽的天然石梁由西向东呈一字形与江岸平行延伸起于荔枝园坡岸止于龙王嘴江心。
梁脊高于最低水位1米低于最高水位quot多米。
江水极枯的冬末春初才能露出水面多数年份只露出石梁背脊。
它象一条顺江而下的巨龙藏头露尾时隐时现。
要目睹白鹤梁全貌欣赏到那些诡谲而神奇的题刻一般是十年一遇。
在滔滔东去的大江面前让人真正体会到可遇不可求的幸运和无奈。
南宋绍兴年间任涪州郡守的孙仁宅在白鹤梁上留有一段题刻云“涪陵江心石上昔人刻鱼四尾旁有唐识云水涸至其下岁则大稔隐见不常盖有官此至终更而不得观者。
绍兴庚申/公元0元春乙未忽报其出闻之欣然庶几有年矣。
邀林琪来观从游者八人……”南宋乾道三年/公元0涪州郡守赵彦球在白鹤梁上题有“石鱼不出十有八年矣。
乾道丁亥玉牒赵彦球摄守是邦鱼复出。
是岁元日大晴人日亦如之率僚属……遂观石鱼水痕尤瘦石刻宛然……”古人认为白鹤梁石鱼的浮现是祥瑞之兆“白鹤绕梁留胜迹石鱼出水兆丰年”。
地方官吏则认为是为官贤明、政绩卓著的表现因而往往率众登临留下题刻。
于是去者已去来者又来或怀石、或颂今、或记事、或抒情千年积累遂成洋洋大观。
白鹤梁由中侏罗纪下沙庙组青紫砂岩构成梁面岩层以2度倾角由南至北渐次没入江中。
岩面较光洁便于题刻石质极坚硬不易剥蚀。
硕长的石梁在亿万年的洪波巨浪冲涮淘洗下被江水的自然伟力切割成上、中、下三段白鹤梁上的题刻精品绝大多数遗存在中段上。
因其独特的文化载体和隐于江中的自然保存方式成为举世无双的历史文化孤本。
涪陵白鹤梁
涪陵白鹤梁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下午好!享用完重庆地方特色的风味餐后,今天我们下午将去到的是水下白鹤梁题刻。
游客朋友们,在游览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为大家先介绍一下它基本概况,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水库区上游重庆市涪陵区城北的长江江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景区,它自西向东延伸,与江流平行,呈14.5度向江心倾斜,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每年12月到翌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
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得道后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徳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14尾,其中作为水文标志者3尾,计3万字。
题刻、图像断断续续记录了1200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上有黄庭坚、朱熹等历代文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还有浅浮雕、深浮雕、线雕、花边等,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其水下碑文之多,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水位上涨,白鹤梁题刻将永沉江底。
为了让后人能欣赏这一文物,同时也为了保护好这一文化瑰宝,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投入2亿元建设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该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
水下博物馆就是在白鹤梁原址上修建一个保护壳体,该保护壳体工程设计名为“穹顶”,位于题刻的正上方,呈椭圆形将整个题刻平面覆盖。
大家可以选择三种方式参观白鹤梁,首先,我们可以下到带有参观窗的水下通道,透过玻璃舷窗欣赏白鹤梁题刻;其次,大家也可以在陈列馆内,根据自己的需要,操作摄像头,通过电脑屏幕,从不同角度近距离观赏白鹤梁;同时,少数专业人士,还可以通过潜水的方式参观白鹤梁。
葛修润保护白鹤梁的原理
葛修润保护白鹤梁的原理1 背景介绍白鹤梁被国家列为保护区,是葛修润自然保护区和被称为天然水景休闲度假中心的多功能景观空间。
它位于葛修润位于贵州省九龙江省西部的边境上,是中国脊椎勺的重要景观特征。
此外,它也是脊椎勺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和活动空间。
葛修润保护白鹤梁的目的在于恢复和促进脊椎勺植物的生态环境,对生态系统和景观恢复有重要作用。
2 葛修润保护白鹤梁的措施(1)动物保护:长期以来,葛修润重视动物保护,以保护白鹤梁的脊椎勺物种。
包括衡蛙、青蛙、早蛙、昆虫、蝴蝶、鹰类、松鼠等多种动物,已成为葛修润自然保护区很重要的一部分。
为此,已经在白鹤梁周围设置了动物保护区,严格实施进入管制,把白鹤梁保护得最好。
(2)植物保护:葛修润采用植物保育、补充、和恢复措施,严格控制植物捕捉,保护白鹤梁脊椎勺植物资源。
此外,还开展植物园资源护林,鼓励当地居民进行人工造林活动,为白鹤梁恢复破坏的植被提供了帮助。
3 保护白鹤梁的成果(1)生态环境恢复:葛修润保护白鹤梁的措施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生态环境已经得到恢复,这里的山水精美,夜色绮丽,处处可见着壮观的景观。
(2)植物多样性提高:白鹤梁脊椎勺植物种群已经得到恢复,生态平衡也有了很大改善,植物的多样性也在不断增加,它们成为白鹤梁脊椎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葛修润保护白鹤梁未来展望葛修润保护白鹤梁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吸引了大量游客到达这里。
将来,这里可能会发展成一个具有各种自然资源的自然综合教育中心,并发展成葛修润农村景观的核心区域。
葛修润还将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出色的环境,发展各种景观,如园林、湿地、草原、山峦等,为游客提供完善的休闲活动。
它也可以成为研究生态和人文地理的宝贵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宝“白鹤梁”“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题刻位于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水库区涪陵城北长江中。
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我国人民用刻石鱼的方式将历年来的枯水位镌刻在白鹤梁岩壁面上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即将建成。
由于白鹤梁位于三峡水库库底,2009年以后她将永远不能再见天日。
为了保护好白鹤梁这一瑰宝,使她能够继续与国内和国际参观者见面,根据本文作者的建议方案,经国家批准,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目前水下部分的主体工程已经抢修完成,其它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一、白鹤梁古水文题刻概况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我国人民用刻石鱼的方式将历年来的枯水位镌刻在白鹤梁岩壁面上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故而白鹤梁题刻被人们视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因早年白鹤聚集梁上而得名。
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所属涪陵城北江心,距乌江与长江汇合处约1km,是一道天然石梁,长约1600m,宽约25m,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
白鹤梁梁脊标高为140m,比长江最高洪水位低约30m。
白鹤梁分上、中、下三段,题刻集中在长约220m的中段石梁上,特别是中段东区。
白鹤梁的岩面是较平整的浅色薄层砂岩,以14.5°的倾角北向长江主航道,为题刻提供了良好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白鹤梁有文字题刻165段,三万余字,其中唐代1段,宋代98段,元代5段,明代16段,清代24段,民国14段,年代不详者7段。
石鱼雕刻18尾,其中立体浮雕1尾,浅浮雕2尾,平面线雕15尾。
此外,尚有线雕白鹤1只,观音3尊。
这些题刻与浮雕分布于不同位置、没于冬季常年库水位线以下,只有在水位很枯的年份的冬季,江水枯竭时才显露水面。
据统计,每3、5年才能露出一次。
我国祖先刻石鱼作为水位标记,每当江水退石鱼现时,就预兆丰收年景来临,即“石鱼出水兆丰年”。
历代的人们将石鱼出水的时间,石鱼距水位线之间的尺度,观察者的姓名,以及石鱼显现时的情景用诗词、题文等形式刻记在石梁上。
二、白鹤梁的地理位置白鹤梁古水文题刻位于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库区之内(参见图1)。
涪陵市地处乌江入长江口,素为川东重要商埠,是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交流中心。
涪陵市居住有汉、土家、苗、回、蒙古等民族,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
在两千余处文物古迹中,以白鹤梁题刻最为有名,是长江三峡水库淹没区内最早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白鹤梁古水文题刻的科学价值白鹤梁上所刻石鱼,实际上是前人用来记录江水水位最枯的标志,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极好的实物佐证,具有很好的科学价值。
唐广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以前,白鹤梁上刻有石鱼两尾,现存一尾,长六十厘米,并有隶书“石鱼”二字。
该鱼刻究竟早在广德元年何时有待继续考证。
清康熙二十四年,涪州牧肖星拱命重刻双鲤石鱼来替代唐鱼,其下题有“重镌双鱼记”(参见图2)。
据考证,双鱼鱼眼相当于川江航道部门当地水尺零点,而唐鱼腹相当于涪陵地区现代水文站历年枯水位的平均值。
根据石鱼及有关题记,我们的先人记录有1200年来的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留下极其珍贵的水文资料,图2给出的是最珍贵的一处石鱼水标。
古代水文站资料表明,这1200百多年来长江的最枯水位发生在宋朝绍兴十年(即公元1140年),当时是“水去鱼下十尺”。
上述古水文资料对研究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内河航运、农田灌溉、桥梁建设、城市供水等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设计葛洲坝电站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时都参考了这些水文资料。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会议上,我国代表介绍了白鹤梁题刻古代水文站的情况,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极大兴趣。
可以说白鹤梁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枯水位水文题刻。
埃及尼罗河中虽有类似的水文石刻题记,但数量及延续时间远逊于白鹤梁。
四、白鹤梁古水文题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自唐迄今,历代文人雅士、官吏商贾,过往涪陵,值石鱼出水,治舟来白鹤梁上,驻足流连,吟诗作赋,题铭江心,姓名可考者300余人,史有传者如黄庭坚、朱昂、秦九韶、刘甲、黄寿、王士桢等人。
题记囊括了各派书法,文字有汉字、蒙文,书法篆、隶、行、草、楷皆备,风格颜、柳、欧、苏具全。
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谪居涪州时所书“元符庚辰涪翁来”题铭,寥寥数字,永留心态气宇(参见图3)。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孙海所题“白鹤梁”(97cm×47cm),镌刻点划有神、结构端庄,内含奔放,气势纵横(参见图6)。
白鹤梁以其水下碑文之多、历史之悠久、水情记录之翔实、题记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姿多彩,与长江及环境之混成一体,堪称一大水下奇观,称为“水下碑林”也不为其过。
五、长江三峡工程和白鹤梁古水文题刻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自1992年动工兴建,2009年将完工建成,历时17年。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力发电工程、双线五级船闸航道工程。
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的三峡大水库长达600余公里,尾水达重庆市,图7是三峡回水示意图。
从图7可以看出,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的白鹤梁位于涪陵区段的水库库底,永无见天日之时。
根据科学实验得知,大概在三峡工程完工后的30年左右,白鹤梁古水文题刻将葬身在三峡水库的淤泥之中。
六、多年来研究过的保护白鹤梁方案和评述自1994年以来由国家主管部门组织对白鹤梁的保护方案作过大规模深入研究,为了节省篇幅,这里只简要介绍两种典型的保护方案。
第一种方案为天津大学提出的“水晶宫”方案。
方案建议建造水下保护壳将主要的题刻罩起来。
这个水下保护壳采用双层拱壳,尺度为20m×120m,壳体内无水,为了防渗、阻漏、保护基岩,沿基础进行帷幕灌浆,设有过江通道。
这个方案的特点是:人可以进入到白鹤梁古水文题刻处,直接观赏。
但众所周知,这样大的壳体将承受40余米水头的高压,实质上是一种“压力容器”。
壳体尺度大,作用荷载大,内部是“大通仓”,壳体一旦在某处有损伤或开裂将导致整仓溃坏,无可挽救,人员将无可幸免。
另外,帷幕施工过程可能危及白鹤梁题刻安全,因为是在薄砂岩上的镌刻。
即使建成帷幕,由于内外的压力差很大,总是会有地下水渗流场,地下水会从层状岩体的层间出露渗漏,导致白鹤梁被毁的可能性极大。
此外,价格昂贵,施工周期长,也将对航运造成严重影响。
虽作了方案研究并经多次会议讨论,“水晶宫”方案在1998年被彻底否定,但随之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似乎修建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的路是一条“绝路”。
第二类方案可概括为“就地保护,异地陈展”方案。
这类方案的所谓“就地保护”实质就是“就地淤埋”。
这种方案认为,在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与经济条件下只宜采取水下泥沙淹没自然保护(预先对水文题刻采用局部加固和保护措施),以便将来在经济与施工技术等条件有了长足的进步,且具有开发价值时,也就是经过一二百年后由我们的子孙后代再去挖掘出来使它的原始风貌重现于世人面前。
方案的另一部分是在防汛堤消落区某一高程上用模拟材料按1∶1的尺度复建白鹤梁(模型)陈列馆,以期再现白鹤梁的某些景观。
这样保护方案等于我国向全世界无声地宣布,目前我们没有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在水下原址去保护白鹤梁,只好将她“土埋”了,这必将在国际和国内对伟大的三峡工程和我国的文保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定会遭到国内外一些人士的责备和嘲笑。
我们的子孙也不一定会对“一二百年后再去挖掘”之说领情。
因为这期间它们将无法亲睹这国之瑰宝。
何况经过长时期泥沙淤埋过的白鹤梁古水文题刻是否会安全无损也无科学定论。
建一些假文物去展览似乎也不符合文物保护工作的原则。
但由于时间紧急,三峡水库蓄水在即,而且又没有新的合理的保护方案在各次全国性会议上提出过,2001年2月,国家在涪陵召开的评审会似乎事先已确定要按这个方案实施,并要求作有关的工程设计。
七、具有创新性的保护白鹤梁古水文题刻方案之提出本人非常偶然地参加了2001年2月的涪陵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本人第一次知道各种保护方案及其演变过程。
对会议要采取的方案,本人有颇多疑虑。
我白天开会,晚上一直考虑有否新方案可以更好地保护白鹤梁?一种新的方法逐步形成了。
在会议通过采用“就地保护,异地陈展”方案后,经大会组织者同意,本人补充发言,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压容器”概念的新的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方案,经讨论获得了全体评委一致赞同,会议建议有关部门对此新方案能予以认真研究和考虑。
八、“无压容器”原址水下保护白鹤梁古水文题刻方案的成立、批准和开工上述新方案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研究,在半年后,即2001年9月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文物局及重庆市政府同意,由本文作者负责,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长江设计院)配合,用三个月时间编制相关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2年3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修改稿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正式批准后,立即进行工程设计。
设计工作由长江设计院负责,本文作者任设计院该项目的顾问并兼任投资方重庆市峡江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的顾问。
由于此项工程的复杂性,设计单位还邀请了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上海交大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所、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武昌造船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重庆西南水科所、重庆交通学院等单位分工开展了九项专题研究,这九项专题研究名称如下:(1)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以下简称水下保护工程)对流态、流势影响的实验研究;(2)水下保护工程三维非线性结构分析;(3)水下交通廊道(沉管方案)专题研究;(4)水下保护工程参观廊道设计的专题研究;(5)水下照明及CCD遥控观测系统;(6)水下保护工程内外压平衡和滤清的循环水系统;(7)水下保护工程安全健康监测系统;(8)水下保护工程施工方法研究;(9)航道航运问题研究。
2002年10月总体设计完成,同年十二月工程设计和概算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2003年2月13日,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正式开工。
A 标段由青岛海军某工程部队承担,主要做部分围堰浇筑清基和炸礁等工作,是为B标段主体工程做准备的。
三峡水库拟定的调度方案对工程进度有严重影响。
原先拟定的调度方案如下:2003年~2007年汛期,坝前运行水位为135m;2007年汛后~2009年汛期,三峡水库按156-135-145方案运行;2009年汛后,三峡水库具备蓄水至175m,达到最终规模运行的条件,坝前水位按175-145-156方案调度。
由于电力之急需,经中央批准上述方案2005年已修改为在2006年汛后三峡水库按156-135-145方案运行,即提前一年蓄水到156米水平。
这样一来,我们水下主体工程修建就少了整整一个枯水季,即少了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底一个枯水季。
因此B标段施工我们就面临着“背水一战”的严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