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版)
胆管结石伴有(或无)胆囊炎腹腔镜下手术临床路径与表单(2020年版)
![胆管结石伴有(或无)胆囊炎腹腔镜下手术临床路径与表单(2020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1ba21b6bec0975f465e2e2.png)
六、术前检查 (一)必需的检查项目: 1.三大常规、血型、大便潜血、血糖、血尿淀粉酶、血脂、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2.腹部 B 超、腹部 CT、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平片。 (二)根据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肿瘤标记物检查(含 CA19-9、CEA); 2.肺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 患者); 3.ERCP,MRCP/MRA。 七、抗菌药物选择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建议使用第二 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 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 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3.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 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 物。 八、手术 1.麻醉方式: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腹腔镜下手术,手术术式为胆囊切除+胆管切开 取石(包括胆道镜检查并碎石、取石)+胆总管 T 管引流术。 3.术中用药:麻醉药物,抗菌药物。
长期医嘱:
□ 普外科三级护理常规
□ 普外科二级护理
□ 低脂饮食
□ 低脂饮食
□ 术前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治疗情抗 □ 术前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治疗情抗菌药物
菌药物
□ 术前用药
□ 续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 术前医嘱:
□ 三大常规、血型、大便潜血、凝 □ 1)常规准备明日在气管内全麻腹腔镜下行◎胆
血功能、血电解质和肝功能、肾
□ 术中特殊用药带药
□ 备血
373
时间
主要 护理 工作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30fdbaed6294dd88d0d26b31.png)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K80.203)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10:K80.1/K80.2/K8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外科学(第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⒈胆绞痛、右上腹不适、隐痛,食后上腹部饱胀等、并牵涉到腰背部、右下胸、右背、右肩或右肩胛区等部位。
⒉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外科学(第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急诊手术:急性胆管炎。
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微创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203胆囊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尿淀粉酶、血型、RH血型因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腹部CT 、MRCP 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造影剂选择: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碘氟醇等)。
临床路径—急性胆囊炎(非手术)
![临床路径—急性胆囊炎(非手术)](https://img.taocdn.com/s3/m/3332d9eab8f67c1cfad6b8d9.png)
入院第 6 天
费用
1. 抗生素: 2、根据病情掌握液体量。 3. 液体量:
; ML;
1.观察病情及疼痛情况;2.输液治疗。
1.出院指导:饮食与活动指导。
低脂饮食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低脂饮食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一般 □好转 □良好 □恶化 □治 愈
白班:
小夜:
大夜:
白班:
小夜:
大夜:
白班:
小夜:
大夜:
白班:
小夜:
大夜:
入院第7 天 入院第 8 天 入院第 9 天 入院第 10 天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内 容 内 容 内 容 内 容 内 容 费用 费用 费用 费用 生命体征:T: P: R: BP: 生命体征:T: P: R: BP: 生命体征:T: P: R: BP: 生命体征:T: P: R: BP: 生命体征:T: P: R: BP: 一般状况:□差 □一般 □良好 一般状况:□差 □一般 □良好 一般状况:□差 □一般 □良好 一般状况:□差 □一般 □良好 一般状况:□差 □一般 □良好 全身重要脏器评估:□差□一般□良好 全身重要脏器评估:□差□一般□良好 全身重要脏器评估:□差□一般□良好 全身重要脏器评估:□差□一般□良好 全身重要脏器评估:□差□一般□良好 护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护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护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护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护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1、医师查房, 1、医生查房; 2.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情况. 2、体格检查; 4、完成病程记录。 4、完成病程记录。 5.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准备出院. 5、出院指导,出院带药。 6、完成出院病历、门诊病历。 月 1.血常规. 2.B超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https://img.taocdn.com/s3/m/78f05647f524ccbff02184cc.png)
□术后活动:去枕平卧6小时,协助改变立体及足部活动
□禁食、禁饮
□静脉采血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疼痛护理
□生活护理(一级护理)
□皮肤护理
□管道护理及指导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营养支持护理
□心理支持(患者及家属)
□体位与活动:协助翻身、取半坐或斜坡卧位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疼痛护理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腹部、肠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引流量和颜色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必要时予相关特殊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腹部、肠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引流量和颜色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必要时予相关特殊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伤口拆线
□明确是否符合出院标准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
出院证明书等。
□通知出入院处
□备血
主要
护理
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评估
□健康教育
□服药指导
□活动指导
□饮食指导:禁食禁饮
□静脉采血
□患者相关检查配合的指导
□心理支持
□静脉采血
□健康教育、服药指导
□饮食:术前禁食禁饮
□术前沐浴、更衣,取下假牙,饰物
□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前流程及注意事项
□备皮、配血、胃肠道准备等
□术前手术物品准备
□促进睡眠(环境、药物)
□康复指导
□出院指导
□办理出院手续
□复诊时间
□作息、饮食、活动
□服药指导
□日常保健
□清洁卫生
□疾病知识及后续治疗
□皮肤护理
□营养支持护理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1b2a1b3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e.png)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伴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ICD-10:K80.100x001),拟行保守治疗。
(二)诊断标准。
依据:《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急性胆道感染东京指南(2018版)》(TG18)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三)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K80.100x001);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 经临床评估暂时无需行内镜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14天。
(五)入院第1-3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凝血功能;(3)腹部超声、心电图。
2. 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的检查项目:(1)粪便常规+OB、血气分析、心肌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培养、胆汁培养;(2)腹部CT、MRCP、心脏彩超、肺部CT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急性胆道感染东京指南(2018版)》(TG18)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胆囊炎的内科保守治疗方案:1.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如禁食、镇痛、调整电解质、补液等);2.重度急性胆囊炎且具有高手术风险的患者可尽早或急诊行胆囊引流。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及《胆道外科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需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选择的抗生素种类为头孢类(第二、三、四代)、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硝基咪唑类,停药指征为:(1)体温正常72 h以上;(2)腹痛及腹部压痛、反跳痛等临床表现缓解或消失;(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4)PCT<0.05 μg/L;(5)Ⅲ级以上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重要器官功能恢复正常。
胁痛(急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胁痛(急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eac0c8fc4ffe473268ab5c.png)
胁痛(急性胆囊炎)入院标准:右上腹疼痛,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升高,超声或CT显示为急性胆囊炎表现。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的住院患者。
一、胁痛(急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胁痛(TCD 2019版:A17.33)。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胆囊炎(ICD-10编码:K81.0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7)”,具体如下:①右上腹急性疼痛;②情志不遂、饮食失节、感受外邪、虫石阻滞及劳伤过度是主要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8日本指南: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和严重程度分级(日本肝胆胰腺外科学会,2018年)”:A.炎症的局部体征:(1)Murphy’s征;(2)右上腹肿块/疼痛/压痛;B.炎症的全身反应:(1)发热;(2)CRP升高;(3)白细胞计数增加;C.影像学发现:急性胆囊炎影像学特征表现:胆囊壁增厚(≥4毫米),胆囊肿大(长轴≥8厘米,短轴≥4厘米),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周围液体积聚以及胆囊周围脂肪组织条索状阴影。
疑似诊断:A中一项+B中一项确定诊断:A中一项+B中一项+C2.证候诊断参照“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7)”。
胁痛(急性胆囊炎)临床常见证候:(1)胆腑郁热证:主症:①上腹持续灼痛或绞痛;②胁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痛引肩背。
次症:①晨起口苦;②时有恶心;③饭后呕吐;④身目黄染;⑤持续低热;⑥小便短赤;⑦大便秘结。
舌脉:①舌质红,苔黄或厚腻;②脉滑数。
(2)热毒炽盛证:主症:①持续高热;②右胁疼痛剧烈、拒按。
次症:①身目发黄,黄色鲜明;②大便秘结;③小便短赤;④烦躁不安。
舌脉:①舌质红绛,舌苔黄燥;②脉弦数。
证候诊断:具备主症2项和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7)”。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530fd7ac168884868762d6e9.png)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02 行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间断性右上腹或伴肩背部疼痛不适等2、体征:右上腹压痛阳性、叩击痛阳性、莫非氏征阳性等;3、辅助检查:肝胆胰脾彩超检查(必要时肝胆CT 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胆囊结石诊断明确,有胆囊切除的手术指证:2、无手术禁忌和麻醉禁忌证3、术前检查齐全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02 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许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3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便常规;3、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糖);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6、心电图;7、胸部X 片;8、肝胆胰脾彩超;9、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FP、CA199、CEA 等);(七)术前一般不需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72 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 天1、麻醉方式:全麻2、术中用药:麻醉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3、输血:必要时4、病理切片(九)术后住院恢复≤ 4 天1、复查的项目:血常规,肝胆胰腺脾彩超(必要时)2、术后用药;3、预防性用药:术后72 小时内停止使用静脉性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部无阳性体征。
2、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护理篇)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护理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dcd9eb0740be1e640e9ac2.png)
郑州人民医院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护理篇)郑州人民医院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护理篇)郑州人民医院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护理篇)郑州人民医院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护理篇)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4--5天(术后第1--2天)年月日护理记录护理处置A班P班N班停止吸氧、停止心电监护。
□是□否□是□否□是□否告知患者级别护理、体位及饮食指导。
执行医嘱用药、观察药物副作用。
□是□否□是□否□是□否术后宣教。
□是□否□是□否□是□否测量生命体征q4h。
□是□否□是□否□是□否检查切口敷料是否出血。
□有□无□有□无□有□无检查引流情况、挤压引流管q1h □有□无□有□无□有□无拔除尿管时间:__时__分□有□无□有□无□有□无自行解小便时间:__时__分□有□无□有□无□有□无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有□无□有□无□有□无切口疼痛评分分分分执行护士签名患者问题预期目标A班P班N班术后宣教能说出术后宣教的相关知识□无法完成□协助完成□自行完成□无法完成□协助完成□自行完成□无法完成□协助完成□自行完成卧位:自由体味早期床上活动□是□否□是□否□是□否饮食:普通饮食食欲逐渐恢复□是□否□是□否□是□否护士签名变异:□有□无变异原因:执行护士签名:其他护理记录执行护士签名:郑州人民医院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护理篇)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5-6天(术后第3-4天) 年月日护理记录护理处置A班P班N班普通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是□否□是□否□是□否换药□是□否□是□否□是□否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有□无□有□无□有□无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是□否□是□否□是□否测量生命体征q4h □是□否□是□否□是□否检查切口部位是否有出血q8h □有□无□有□无□有□无检查引流情况、挤压引流管q8h □有□无□有□无□有□无拔除伤口引流管时间:时分切口疼痛评分评分分评分分评分分护士签名变异:□有□无变异原因:执行护士签名:其他护理记录:执行护士签名:郑州人民医院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护理篇)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7天(术后第5天) 年月日护理记录护理处置A班P班N班普通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是□否□是□否□是□否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是□否□是□否□是□否测量生命体征□是□否□是□否□是□否换药彩超(胆囊或胆囊床是否有积液)检查伤口部位是否有出血q8h □有□无□有□无□有□无切口疼痛评分评分分评分分评分分护士签名变异原因:变异:□有□无执行护士签名:其他护理记录:郑州人民医院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护理篇)。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8a4444ea6294dd88d0d26b9c.png)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炎和结石(ICD-10:K81.004)(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右上腹痛、发热、胆囊点压痛或Murphy征阳性。
2.辅助检查(腹部超声)怀疑或提示胆囊炎和结石。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1.004胆囊炎和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2.解痉、镇痛3.抗菌治疗(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禁食、静脉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
2.解痉、镇痛:可使用阿托品、硝酸甘油、杜冷丁等。
3.抗菌治疗: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胆囊炎和结石的抗生素一般用至热退且平稳、腹部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后3-5天。
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通常选用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通常选用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六)标准住院日为5-7天(七)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入院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谱、血淀粉酶、血型、RH因子、凝血功能;(3)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4)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腹部CT等。
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胆道外科)
![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胆道外科)](https://img.taocdn.com/s3/m/ce192418bd64783e09122be9.png)
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胆囊炎(ICD-10:Q 81.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病史:右上腹疼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2、体征:肋脊点压痛、墨菲氏征(+);3、化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生化常规、肝胆BUS,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4、辅助检查:立位腹平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泌尿系BUS及KUB+IVP排除右肾结石;5、鉴别诊断:怀疑右肾结石、右侧输尿管结石请泌尿科会诊。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明确诊断急性胆囊炎者;向家属交待病情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可能的转归及诊疗计划;2、对于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可予以禁食、补液、抗炎解痉治疗;若不缓解,则加行胃肠减压,若仍无明显好转,则行PTGD术;合并肝功能异常,同时予以护肝治疗;3、对于高龄、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患者,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一并处理如心衰等内科疾病,必要时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请相关科室协诊;4、对于以上治疗措施疗效不佳,并且病情恶化(胆囊穿孔,腹膜刺激征),则行手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5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胆囊炎(ICD-10:Q81.0)疾病编码;2、除外需要手术治疗患者;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2、凝血4项、血型鉴定;3、住院生化;胰腺2项;尿淀粉酶4、免疫3规;乙肝两对半(根据患者意愿酌情选择)5、肝胆BUS;6、胸部正侧位片;7、心电图;8、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腹部立卧位片、泌尿系B超、妇科检查等。
胆囊临床路径
![胆囊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a4054f10ff00bed5b9f31ded.png)
一、手术指征:1、50岁以上患者,或发现患有胆囊结石超过5年。
与长时间的结石刺激胆囊粘膜会继发胆囊癌变有关。
2、合并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一旦胆囊炎急性发作,保守治疗成功的机会很小,而且病情进展迅速,出现胆囊坏疽,穿孔的比例远远高于普通人。
3、结石大于2cm的患者。
与胆囊的癌变关系密切。
4、瓷性胆囊。
与胆囊癌关系密切。
5、充满型胆囊结石。
因为即便不切除胆囊,胆囊也已经没有功能。
6、萎缩胆囊。
萎缩的胆囊不但没有功能,而且容易继发胆囊癌。
胆囊息肉手术:◎各种检查怀疑息肉恶变。
◎B超检查发现胆囊息肉外形变化较大呈菜花样或溃疡状。
◎B超检查发现胆囊息肉根部过粗、过宽、过深或侵入胆囊肌层。
◎胆囊息肉近期复查发现增长率忽然增高且增长速度大于5mm/月。
◎胆囊息肉大于12mm且合并多发性胆结石。
◎息肉体积大于12mm且长期胆囊炎症状正规消炎治疗30天无效者。
二、临床路径:1、入院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生化常规、受血者体检、血型鉴定、凝血常规、血尿淀粉酶测定、心电图、全胸片、腹部彩超或CT检查、(电子胃镜)术前准备:下达手术医嘱,备皮,(胃肠减压、导尿可选),术前针(阿托品、苯巴比妥钠),术前30分使用抗生素;术中:重症监护、气管插管、一次性全麻包、全身麻醉、麻醉中检测、手术费、腹腔镜加收、高频电刀加收、肠道冲洗袋、硅胶吸痰管、一次性电极、灭菌注射用水、3M透明敷料贴、静脉留置针、吸引器连接管、纳石灰、吸引瓶、钛夹、关节镜套、电刀必、负极板、二氧化碳、镇痛泵、术后镇痛、病理检查。
根据情况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术中麻醉用药:丙泊酚、氟马西林、舒芬太尼、新斯的明、琥珀胆碱、罗库溴铵、咪达唑伦、昂丹司琼、酒石酸布托啡诺、平衡液、生理盐水术后:术后心电监护(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吸氧、吸痰、胃肠减压、口腔护理、保留导尿、会阴擦洗、换药、术后用药(头孢呋辛钠或头孢西丁)、复查血常规、生化常规护理常规:普外科护理、普外科术后护理出院标准:患者一般情况可,无特殊不适主诉,切口缝线拆除。
卫生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
![卫生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0fb1af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c.png)
卫生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 1)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51. 23)(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 8月第 1版) 1. 病史:右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无黄疸、胰腺炎; 2. 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证实胆囊结石;必要时 MRCP。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 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 8月第 1版) 1. 明确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 2. 无明确手术禁忌证; 3.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 7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 K80. 1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3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141.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等; 3.腹部超声;必要时 MRCP; 4.有内科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
1.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2.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 30分钟; 3. 手术超过 3小时加用 1次; 4. 术后 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4 天 1. 麻醉方式:全麻; 2. 手术内固定物:不可吸收性钛夹或可吸收性生物夹; 3.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等; 4. 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直视手术临床路径与表单(2020年版)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直视手术临床路径与表单(2020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489cc5cf84b9d528ea7adb.png)
3.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 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 物。
348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2.腹部 B 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平片。 (二)根据病情可选择的检查: 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腹部 CT 等。 七、抗菌药物使用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建议使用第二
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 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住院第 1 天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 □ 开化验单以及检查单 □ 上级医师查房 □ 初步确定诊治方案和特殊检查项目 □ 病情评估 □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手术方式及
风险
住院第 2 天 (术前准备日) □ 上级医师查房 □ 住院医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术前小结 等 □ 完成术前总结(拟行手术方式、手术关键步 骤、术中注意事项等) □ 向患者及家属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含标本处置)、自费 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麻醉同意书或授 权委托书 □ 必要时预约 ICU
350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直视手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 K80.0)
直视下行胆囊切除术 (ICD-9-CM-3:51.22)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96e01f3126fff705cd170aa7.png)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02 行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间断性右上腹或伴肩背部疼痛不适等2、体征:右上腹压痛阳性、叩击痛阳性、莫非氏征阳性等;3、辅助检查:肝胆胰脾彩超检查(必要时肝胆CT 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胆囊结石诊断明确,有胆囊切除的手术指证:2、无手术禁忌和麻醉禁忌证3、术前检查齐全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W 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02 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许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3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便常规;3、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糖);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6、心电图;7、胸部X 片;8、肝胆胰脾彩超;9、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FP、CA199、CEA 等);(七)术前一般不需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w 72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 天1、麻醉方式:全麻2、术中用药:麻醉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3、输血:必要时4、病理切片(九)术后住院恢复w 4天1、复查的项目:血常规,肝胆胰腺脾彩超(必要时)2、术后用药;3、预防性用药:术后72 小时内停止使用静脉性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部无阳性体征。
2、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d4acf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3.png)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3.辅助检查:B超、CT或MR检查,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3)腹部超声;(4)心电图,胸部、腹部X线透视或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静脉注射: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2-3次;②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
痛,墨菲征(+);
3.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
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
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MRCP、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
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
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有
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
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
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
氧菌的药物。
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
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
药物。
3.严密观察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术后饮食指导。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2.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可进半流质饮食。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
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可门诊拆线。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相
关的诊断和治疗。
2.不同意手术患者,退出本路径。
3.术中发现肝胆管结石和(或)炎症、胆管癌、肝癌,
则进入相应路径。
4.有并发症(胆漏、出血等)的患者,则转入相应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