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与归因..

合集下载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综述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综述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研究综述摘要: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主要有:海德的归因理论、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凯利的三维理论和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本文通过介绍以上四种代表理论,对社会认知归因理论的发展脉络、学术思想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作简要评析。

关键词:社会认知;归因理论;发展脉络Abstract:Attribu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area in social psychology. There are four representative theories of social cognition ,Heider’s Common sense psychology,Jones and Davis’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 , Kelley ‘s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attribution and Weiner’s Attribution Theory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history and academic studies via these four aspects and have a brief assessment.Keywords: social cognition; attribution theory;history一、引言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都是根据行为的原因解释行为的,这种解释在决定人们对行为的反应上发挥着重要原因。

正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来推断成绩波动的原因、社会通过了解杀人犯的成长经历来解释其丧心病狂的行为,每一个人都需要因果性解释来理解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并实行预测和控制。

归因理论研究始于20实际50年代,到70年代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从此广大社会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归因研究,归因理论及相关研究成为了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受人关注的一大焦点。

社会心理学PPT:社会认知与归因

社会心理学PPT:社会认知与归因
例子2: Jane上周末参加了反对妇女歧视的游行,请问
Jane更有可能是,1,一名护士,2,一名具有强烈女权 主义者精神的护士。
15
锚定与调整法则(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 人们以一个数字或数值为起始点并依据这个起始点进行调 整,但这种调整往往并不充分。
16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
22
基础比例信息(base rate information) 总体中不同类别的成员所占的相对比例的信息。给你 一张北京大学学生的照片,让你推断是哪个系的?你 会怎样推断?
23
24
3 社会认知与健康
社会认知与寂寞:只看到生活消极方面的人,更容易感 到寂寞,把他人看成难于相处的。 社会认知与焦虑:对情境的认知与控制可以避免焦虑 (Zimbardo,1981)。 社会认知与疾病:对事件的乐观解释可以避免疾病 (Seligman,1987)。
Kelley (1950)的研究
10
2 认知法则
便利法则(availability heuristic) 根据一件事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作出判断。医生们在 诊断病情时会使用便利法则。不同疾病进入其脑海的容 易程度,会影响他们的诊断。
Markus (1977)的研究
11
便利法则(availability heuristic)
17
8 x 7 x 6 x 5 x 4 x 3 x 2 x 1=?
18
实验材料
你认为一学期应该在购买教材、课本方 面花费多少钱? 人民币
根据已有调查,北大本科生认为一学期 应该在购买教材、课本方面花费是500元。 请问,你自己认为应该花多少? 人民币
19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知识点概述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知识点概述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知识点概述社会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人们如何感知、理解和解释社会环境中的信息,并且如何以此为基础进行社会行为和社会决策。

本文旨在概述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知识点。

一、社会认知理论的概念与发展社会认知理论指的是研究人们如何对社会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的理论。

它起源于认知心理学,是对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思维、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进行研究的领域。

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认知加工的视角向社会情境的视角转变,强调了社会信息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模型社会认知理论通常基于以下几个基本模型:1. 社会信息加工模型:人们对社会信息的加工过程包括感知、选择、解释和记忆等阶段。

其中,感知阶段是人们接收社会信息的起始点,选择阶段是在众多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过程,解释阶段是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记忆阶段是将信息存储在记忆中以便后续使用。

2. 触发与应用模型: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往往是由环境的触发和个体的认知应用之间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

环境的触发可以激发个体某种认知结构的应用,而个体的认知应用也会影响其对环境的解释和反应。

3. 平衡与一致性理论:平衡与一致性理论认为人们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中,追求内在的平衡和一致性。

当人们面临冲突和不一致的信息时,他们会通过调整自己的信念和态度来恢复平衡和一致。

4. 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研究人们如何解释和归因他人的行为。

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通常会将原因归因于个体特质、情境因素或行为后果等。

三、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观点与研究领域社会认知理论包含了许多重要观点与研究领域,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方向:1. 社会知觉:研究人们如何对他人进行认知和评价。

社会知觉研究的内容包括人们对他人个性特质、情感状态和行为意图等方面的判断。

2. 自我知觉:研究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知觉研究的内容包括人们对自身特质、态度和行为的认知和解释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际互动、社会行为和群体动态的心理学分支。

它探讨了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行为如何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如何感知、记忆、解释和推断关于自己、他人和社会情境的信息。

●社会认知包括注意力、记忆、印象形成、归因(对事件的解释)、判断和决策等过程。

2.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是人们在对待社会信息时的系统性倾向,如选择性注意、确认偏误(只关注符合已有信仰的信息)等。

3.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看法,包括自尊、自我认同和自我效能感。

●社会心理学关注了自我概念如何受到社会比较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4.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指个体与某个社会群体或文化的归属感。

●社会认同可基于性别、种族、宗教、国籍等因素,影响着行为和态度。

5.社会影响:●社会影响研究了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包括从同伴、权威人物和社会群体等的影响。

●社会影响因素包括规范(社会行为的规则)和规范性(社会期望)。

6.群体动力:●群体动力是研究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领域,包括领导、合作、竞争、归属感和集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探讨了群体内部动力如何影响行为和决策。

7.冲突和合作:●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冲突和合作现象,包括竞争、冲突解决、合作和谈判等。

●这些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争端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

8.态度和行为:●社会心理学探讨了态度(对事物的评价)如何影响行为,以及行为如何改变态度。

●研究包括行为一致性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等。

9.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思考和行为,通常包括决策、判断、信仰等方面的群体动态。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群体思维的心理机制和影响。

10.社会变革:●社会心理学也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问题,如文化变迁、社会正义、偏见和歧视等。

●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

这些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社会动态,以及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

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

B 维纳的归因理论
1972年,Bernard Weiner在Heider的归因理论和 Atkinson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 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 影响。 Weiner认为,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 之一,在归因时人们还从另外一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 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两个维度互相独立,就象平面坐标系 中的X轴与Y轴一样。
C 自尊
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 价的重要维度。在心理学家看来,拥有自尊 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Baumeister总结出了个体提高自尊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 生活,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使 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学会向 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在自己某一方面 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
个人图式(Person schemas):指我们对某一特 殊个体的认知结构,比如我们对毛泽东就有一个个 人图式,这个图式的内容包括:有勇气、自信、百 折不挠等。
B 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Self-schema):指人们对自己所 形成的认知结构,它与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联 系。你可能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乐 于助人,这些都是你自我图式的内容。
3.社会认知
分类与图式
在认知他人的时候,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 立的个体,而总是立即并自动地将之归到某一类 当中,这个过程就是分类,它是自发的、立即的。
图式(Schema)是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 知现象,它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 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
A 个人图式
A 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
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 象被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中最重要、最有力 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 Osgood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第一印象中我们评价 他人的三个维度是: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行为和思维的科学。

它旨在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如何被社会和文化因素塑造和影响。

社会心理学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态度、归因、偏见、社会认知、群体行为、亲社会行为及社会影响等。

以下是对一些社会心理学名词的解释。

1.态度(Attitude)态度是个体对于人、事或物的评价或评判。

它是一种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来表达的态度倾向。

态度形成和变化受到个体的自我感知、社会影响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2.归因(Attribution)归因是个体对于他人行为或事件原因的解释。

归因理论分为内因归因和外因归因。

内因归因认为行为结果源于个体内部的特征和能力,而外因归因则认为行为结果是由外界环境和情境因素所致。

3.偏见(Prejudice)偏见是个体对于某一特定群体或个体持有的负面态度或刻板印象。

这种偏见可能是基于种族、性别、年龄、宗教等身份特征,对于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4.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和社交情境的认知过程。

它包括个体的社会观察、社会记忆、社会知觉和社会自我概念等方面。

社会认知在个体的行为和情感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群体行为(Group Behavior)群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参与和表现出的行为。

群体行为受到集体认同、社会规范、集体目标和群体动力等因素的影响。

群体行为可能包括合作、竞争、领导、群体决策等。

6.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亲社会行为指个体为了帮助他人或社会群体而进行的积极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捐款、志愿工作、亲社会行为等,旨在促进社会团结和融洽。

7.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社会影响指个体被他人或社会环境所影响而改变他们的态度、信念和行为。

社会影响可以通过群体压力、权威认同、社会规范和信息传播等途径实现。

以上是对社会心理学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社会认知(二) 归因 - 欢迎光临北航经管学院!

社会认知(二) 归因 - 欢迎光临北航经管学院!

17
反事实思维



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在心理上改变 过去的某些环节,以便想象事情可能有所不同。 功败垂成,“要是……,那我可能就会……” 在心理上对结果进行改变越容易发生,对结果的情绪 反应就越强。 银牌获得者和铜牌获得者谁更快乐? 反事实思维是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心理模拟。构成了 我们幸运感的基础。绝大多数人对已做的事情的悔恨 比对没有做的事情的悔恨要小。

人们关于自己和社会世界的信念会保持下去,即使知道 支持这些信念的证据是虚假的也会如此。 先入为主信念 一旦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就很难再让他们否 定这条错误信息。

喜欢冒险的人是优秀的消防队员?


我们越是想极力证明自己的理论和解释是正确的,就对 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越封闭。纠正信念固着:解释相反 的观点。 实验:猜遗嘱
11
我们在社会认知中是如何运用图式的?
(5)图式的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人们对其他人产生一个预期,这个预期会影响 他们如何对待他人,这种对待方式又导致那个 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一致,使得这一 预期成为现实。
12
6
社会知觉的特点
4、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善于运用图式。

自动化思维最核心的特点:运用图式(Schemas)

什么是图式?



心理模板、脚本 信息组织,认知架构 解释新情况

图式是一种类别化的信息加工 图式导致刻板印象(stereotype)
7
我们在社会知觉中是如何运用图式的?
(1)图式填充信息的空白:运用内隐人格理论

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知觉与归因

--存贮推理



没有




寻找相应

的图式

创造新图式



图式找到了吗?

2024/6/22
(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动机与兴趣影响个体对认知对象的选择 。
(三)认知者的情绪
积极情绪
积极评价
消极情绪
2024/6/22
消极评价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 印象是指个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印象形成是一种过程,包含对客体的识
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表里一致) 4.投人所好。(表里不一)
2024/6/22
第三单元 归因
一、归因的概念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
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类一种
普遍需要。
2024/6/22
二、行为原因的分类
1、内因与外因: 2、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人格特征、
能力、任务难度、工作性质是稳定的。 情绪、温度、气候是变化的。 3、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智力、 工作难度是不可控原因。努力程度、情 绪是可控的原因。
2024/6/22
(一)内归因与外归因
2024/6/22
外归因:归因为外部条件
内归因:归因为个人特征 如人格、品。质,、动机、
努力程度等
如背景、机遇、他人影响、 任务难度等是。
2024/6/22
社会知觉的范围:
(一)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1.面部表情 2.身段表情 3.言语表情 (二)对他人人格的知觉 (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四)对行为原因的认知

社会认知、归因

社会认知、归因
民主的 天真的 乐观的 友善的 热情的 进取的 坦率的 喜欢夸耀的 爱冒险的 慷慨的 有科学精神的 活跃的 实际的 * 爱好和平的
日本人
善模仿的 爱国的 尚武的 进取的 有野心的 有礼貌的 小气的 耐劳的 狡猾的 勇敢的 国家主义的 有经济头脑的 投机分子 自私的 残酷的
俄国人
狡猾的 欺诈的 有野心的 残酷的 不择手段的 唯物的 野蛮的 战争分子 冷漠的 投机分子 暴露的 善于外交的 国家主义的 自私的 耐劳的
常见案例
案 例 二
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在媒体上爆出 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而事实上我们 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银幕 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那圈“月晕”, 它真实地人格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仅仅 是推断的。
常见案例
案 例 三
在七十年代的电影中,当一个留着长发, 蓄着胡子,戴着墨镜的人物一出现,通 常会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好人,肯定是一 个坏蛋; 吃水果的朋友,也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 觉,爱买黄皮桔子而不乐意买青皮桔子, 尽管这两种桔子一样甜,一样好吃。
现实中应用
针对社会认知与归因理论 浅析两岸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点
自由
民主 一党专制
大陆 地区 台湾 地区
前卫
爱国 法律 政策 传统
牵扯政治问题部分过于敏感 就到这了☺ 就到这了☺
研究调查 台湾大学生对各地区人的刻板印象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美国人
理论基础
•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的激励理 论之一,归因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 被观察者的行为,对环境加以控制和对行 为加以激励或控制,而对被观察者的行为 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因果解释和推论。 因果解释和推论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通过研究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人们是如何感知、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的。

本文将介绍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应用领域。

一、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社会认知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它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旨在揭示个体是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

与传统的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同,社会认知理论更关注个体的意识和心理过程。

二、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1. 认知结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构建了一种认知结构,包括知觉、记忆、知识和信念等组成要素。

这些认知结构会影响人们对社会信息的感知和理解。

2.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社会环境和个体经验的影响,可以影响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3. 归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对事件或行为原因的归因过程。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个体特质,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环境因素。

通过研究归因过程,可以揭示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解释方式和认知偏差。

4. 期望理论:期望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行为选择受到对结果的期望和个体对结果的价值评估的影响。

通过期望理论,可以理解人们对不同行为选项的选择和决策过程。

三、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领域1. 教育领域:社会认知理论的概念和原理可以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例如,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归因方式,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

2. 人际关系和沟通:社会认知理论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人际关系和沟通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和行为模式。

研究社会认知理论可以提高人们对他人行为的理解与同理心,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与维护。

3. 市场营销:社会认知理论对于市场营销和广告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了解消费者的认知结构和期望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认知(二)归因资料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认知(二)归因资料
❖ 非动机性偏差(中性事件):
基本规律错误:观察者往往过高估计他人行为的内在 个人特征,而忽视情境因素。
行为者——观察者偏差:行为者对自己归因时常常做 外归因,而对别人则做内归因
时间因素:随时间迁移情境因素会更重要
❖ 动机性偏差(利益事件)——自利偏差
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内在因素,失败归因为外在因素将别人 的成功归因为外在因素,失败归因为内在因素。
稳定性
内在性
可控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 不可控
+
+
+
+
++Fra bibliotek+
+
+
+
+
+
+
+
+
+
+
+
凯利归因理论图解
条件
一致性 一贯性 区别性
归因
1
高:全班 高:小红 高:小红 刺激物:
语文分数 一向语文 其他课程 语文是难
都低
分数低 分数都高 学的科目
2
低:全班 高:小红 低:小红 人:小红
语文分数 一向语文 其他课程 是个不会
都高
分数低 分数也低 学习的人
3
低:全班 低:小红 高:小红 情境:小
语文分数 一向语文 其他课程 红这次是
都高
分数高 分数也高 偶然失手
归因的原则
❖ 扩大原则:一个人的行为越是非角色行为、不利于自己的行 为,我们越是将它归因为内在因素。
❖ 折扣原则:一种特殊原因导致的结果会因为有其他可能的原 因的存在而使得这一原因的重要程度被打折扣。
❖ 非共同效果原则:入选方案中与未入选方案可能导致的结果 中不同的部分会成为归因时考虑的因素。

(优选)社会认知归因

(优选)社会认知归因
所谓三个范畴,即(1)客观刺激物(存在);(2)行动人 (人);(3)所处关系或情境(时间和形态)。
(1)区别性:即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他刺激做出相同 反应(针对客观刺激物)
例如,教师甲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只批评了A,而没有 批评其他学生,那么,这个行为就是区别性高的。
(2)一贯性:即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 同一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针对情境),即行动者的行 为是否稳定持久。如果在其他的时间和情境下也有同样 的行为,那么一贯性高,否则一贯性低。
一贯性
归因
1
低:她总对小丑 低:别人很少 高:她总是 人:玛丽
们发笑
发笑
对他发笑 (86%)
2
高:她没对别的 高:每个人都 高:她总是 刺激物:小丑
小丑发过笑
发笑
对他发笑 (61%)
3
高:她没对别的 低:别人很少 低:她以前 情境/环境
小丑发过笑
发笑
几乎没对他 (72%)
笑过
玛丽在看小丑表演时大笑起来
(优选)社会认知归因
一、归因理论
(一)何谓归因 归因(attribution) ,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判断过
程,它指的是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 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换言之, 归因就是对自己或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作 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外在行为表现意指通过感官可以直接观察 到的行为表现,包括一个人的某种行为活动及其存在 状态。 归因是人的社会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对 自己或他人进行进一步认知和分析的开始。 不同的归因对于人的认知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常踩她的 很少踩她

的脚
琼的舞伴 琼的舞伴
常踩她的 很少踩她

6社会认知与人际交往中的归因

6社会认知与人际交往中的归因

* 排除原则
它是指如果内外因某一方面的原因足以解释事件,我们就可以 排除另一方面的归因。
归因问题
2 . 阿伯拉姆森的归因风格理论
• 抑郁型 :
* 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之上,把 积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之上; * 常常从消极的方面去解释生活和理解他人。
• 乐观型 :
社会认知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评价者 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 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象一个发光物体对周 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
特质描述 人格的社会融洽性 职业地位 称职的丈夫(妻子) 称职的父母 社会幸福及职业幸福 总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吸引人者 65.39 2.25 1.70 3.54 6.37 11.60 2.17 中等者 62.42 2.02 0.71 4.55 6.34 1.60 1.82 不吸引人者 56.31 1.70 0.39 3.91 5.28 8.83 1.52
社会认知
框架效应
对相同信息的不同表征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 果,这就是“框架效应”。
“框架”形成的原因:
角度不同 经验不同
“困惑人们的不是事物,而是看待事物的方式。”
社会认知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
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 身材、容貌等,而对后来接触到的细节不太 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 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
归因问题
3.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 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 * 行动者 * 对象/刺激物 * 环境背景 • 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 * 一致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 * 一贯性信息:这个人经常如此吗? * 独特性信息:是否此人只对这一对象以这种方式 反应,而不对其它事物作同样的反应?

简述社会认知法则

简述社会认知法则

简述社会认知法则
社会认知法则是指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人行为、预测他人行为和自我调节行为,所形成的一套认知规则和原则。

社会认知法则涉及到个体对他人和自己的感知、判断、推理和解释等认知过程。

常见的社会认知法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直觉与第一印象:人们通常会在初次接触时,基于个人直觉和第一印象来对他人做出判断和预测。

2. 归因倾向:人们倾向于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个人特质或内在因素,而忽视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3. 信念确认:人们常常更倾向于接受与自己原有信念相符的信息,而对不符的信息表现出抵触。

4. 社会归类:人们倾向于根据个体的社会类别和身份特征来判断其行为,比如种族、性别、职业等。

5. 期望效应:人们的期望和预期会影响对他人行为的感知和解释。

6. 权威影响:人们更容易接受来自有权威地位的人或群体的观点和意见。

7. 动机推断:人们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动机和意图来推测他人的
行为,并以此来解释他人的行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社会认知法则,这些法则在社会互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和自己,并预测和调节人际关系。

然而,这些法则也可能导致认知偏见和误解,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慎重对待,保持客观和审慎的态度。

第4章 社会认知-归因

第4章 社会认知-归因

在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业管 理及临床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30/2019 6
1、朴素心理学家理论(海德内外归因理论)
每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1958) 海德将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高区别性 区别性
汤姆并不是老踩其他舞伴的脚
低区别性
汤姆也踩其他舞伴的脚
高一贯性
一贯性 汤姆几乎总是踩琼的 脚
低一贯性
过去汤姆从不踩琼的 脚
高一贯性
汤姆几乎总是踩琼 的脚 高一致 性 琼的舞 伴常踩 她的脚
低一贯性
过去汤姆从不踩琼的 脚
高一致性 低一致性
一致性 琼的舞伴 琼的舞伴 常踩她的 很少踩她 脚 的脚
3、凯利的三维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H.H.Kelley,1971)对上述理
论进行了补充。 凯利指出,经验总是反复产生的,每次的经验总是有 着相似之处。假如我们拥有关于事件的多重信息,我 们就会利用协变原则来进行归因。 协变是指观察到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中所共同出现的 东西。 人们在进行因果归属时需从主、客观领域中的三个范 畴去着手。 所谓三个范畴,即(1)客观刺激物(存在);(2)行动人 (人);(3)所处关系或情境(时间和形态)。
得不到一贯性、一致性、区别性的全部信息,也 不会进行如此科学、复杂的分析。
3/30/2019
13
(五)对归因理论的评价
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2、有助于推断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个性 差异; 3、有助于预测个体可能的学习行为; 4、仅仅归因难以完全符合实际。
3/30/2019
(五)社会常模
社会常模被人们视为归因的线索,是成人最常用的来推论能力水平的

社会学第十二讲 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学第十二讲 社会知觉与归因

(三)刻板印象和定型
● 刻板印象的定义: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 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版印象。 ● 定型的定义:对某一群体成员特征的认知,带有价值 倾向的概括化印象即是定型。如,一个男性与一个从未见过 面的女性约会。他听说她是一位老派的女性并相信这一点, 于是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位传统的正规的绅士,按老派规矩行 事。他的行为举止使得那位女性也按老派规矩行事。 “相 亲才会赢”节目 ● 刻板印象与定型的作用: ■ 积极作用:使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 消极作用:容易形成偏见。如,导致过分简单化, 甚至造成错误;夸大群体间的差异,如夸大男女间的差异, 忽视男人之间或女人之间也有很大差异;还往往导致偏见和 歧视,如种族偏见、性别偏见、年龄偏见等。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一、印象及其形成的概念
●定义:
■印象:存留在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的认
知客体的形象。电视节目“印象某地”之系列 ■印象形成:个体首次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 照个体已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等, 明确它对个体的意义以使个体的行为获得明确定 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 如,怀孕家庭里贴 了很多漂亮宝宝的照片,据说是为了赏心悦目, 有利于生出健康、漂亮的宝贝。
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 动机: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
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二、动机过程
需要
心理紧张
动机
行动
(四)中心品质模式
●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
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
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
■ ■
中心特征:处于知觉中心
边缘特征:处于知觉边缘 如:爱整洁的和工于心计的人。 ■ 从外表判断人格特征不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的概念
印象管理的作用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17
(一)、印象管理的概念


也叫印象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 与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 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 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印象形成对认知者来说是信息输入,是形成对 他人的印象,印象管理是信息输出,是对他人 的印象形成过程施加影响。

在印象形成中,个体所获得的信息 总是认知对象的各个具体特征,但 个体最终形成的印象并不停留在各 种具体特征上面,而是在把各种具 体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 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一个 总体印象。
12
(一)加法模式(累加值)
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 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 个体被肯定评价的特征越多,强度 越大,给人的印象越好;个体被消 极评价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给 人的印象越差。
18
(二)印象管理的作用

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 式。
19
(三)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 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投人所好
20
第三单元 归因(attribution)

一、 概念 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 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3
四、归因原则
不变性 折扣 协变

24
(一) 不变性原则
海德的归因理论(F.Heider,1958)
——朴素心理学思想(常识心理学) ——行为的两种原因: 个人原因和情境原因 ——推论的不变性(恒常)原则:
在行为结果中反复起作用的那些因素是该 结果的原因。
25
(二)折扣原则
凯利,Kelly,1972
3
埃克曼和普利森的实验:
4
l.看过头部照片的人,大多数对这个人给予较好的评价,诸如开
朗。有人情味、友好、热情。好人、正直等等。 2.看到颈部以下照片的人,大多数给予否定的评价,诸如紧张、 神经质、迷糊。有心计。令人担忧等等。 3.看到全身照片的人,则评价为有活力、易变、机敏等等。

从实际情况来看,看到颈部以下照片的人的评价最正确,看出

13
(二)平均模式(平均值)
有些人在总体印象形成上并不是
简单的把他人的多种特征的评价 分值累加,而是将各种特征的分 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 高低来形成对他人好或不好的印 象。
14
(三)加权平均模式(加权平均)

许多人在对他人总体印象形成上,不仅 考虑积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 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对 他人的总体印象不是根据简单的平均结 果,而是根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 权重,然后将权重于各种特征的强度相 乘,最后加以平均。
15
(四)中心品质模式(重要品质)

在印象形成过程上,人们往往忽略 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 征,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 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一般 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最接近于大多 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 情况。
16
四、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9
(二)光环效应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 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 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好似 一个光环,使其他的品质也因此罩上类 似的色彩 以偏概全
10
(三)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 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有时会产生偏见
11
三、印象形成中的整合模式
如果一种结果存在一种以上的原因时,
人们将其归结于某一特定原因引起某一
特定结果时就会打折扣
26
(三)协变原则
凯利的三维理论(H.H.Kelley,1967) 行为的三种原因:

客体、主体、情境。
归因的三种信息:
特异(区别)性信息:他对其他人如此吗?
一致性信息:他经常如此吗? 共同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

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类的一
种普遍需要
21
二、行为原因的分类
内(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外
(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因; 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22
三、控制点理论(罗特)
20世纪50、60年代提出,
认为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 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 的解释,有内控与外控者。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印象形成的效应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印象管理(印象整饰)
6
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


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 知客体的形象。 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 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 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 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
第三节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知觉
印象形成与整饰 归因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基本概念
指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对他人、群体或行
为原因的知觉是人际知觉。

2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认知者的经验(图式) 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认知者的情绪
7
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光环(晕轮)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
8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 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首因效应:最初获得的信息影响比 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 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三种归因判断:
27
(玛丽为什么发笑,请根据三维理论 进行归因判断)
条件 1 特异性 高:她并非 对每个人发 笑。 低:他经常 对所有演员 发笑。 高:她并非 对任何其他 演员笑。 一致性 高:她经常 对这个演员 发笑。 高:她经常 对这个演员 发笑。 低:她过去 几乎未曾对 他笑过。 共同性 高:每个在 场 的 人 也 笑。 低:几乎没 有 其 他 人 笑。 低:几乎没 有 其 他 人 笑。 归因 刺 激 演员 61% 个人: 玛丽 86% 情境 72%
了这个人在说谎。而看到头部照片的人,则被巧妙地拖进了圈 尤其是脚部,接着是手,而脸上最难看出。不管是什么人,当 他撒谎或拥有某种秘密时,多少都会陷入良心的谴责或不安, 最易显露其内心的地方则是一般人最不注意的身体下半部。
5
套。据此埃克曼提出撒谎人的本来面目在其下半身最容易显露,
第二单元
印象 印象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