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认识初步-中考复习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认识初步-中考复习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知识网络结构图

重点题型总结及应用

题型一计算几何图形的数量

1.数直线条数

例1 已知n(n≥2)个点P1,P2,P3,…,P n在同一平面上,且其中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设S n 表示过这n个点中的任意2个点所作的所有直线的条数,显然,S2=1,S3=3,S4=6,S6=10,…,由此推断,S n= .

答案:

(1)

2

n n-

点拨

经过第一个点可以引出(n-1)条直线,经过第二个点可以新引出(n-2)条直线,经过第三个点可以新引出

(n-3)条直线,...,所以n个点一共可以引出S n= (n-1)+(n-2)+(n-3)+ (1)

(1)

2

n n-

条直线.

2.数线段条数

例2 如图4—4—1所示,C、D为线段AB上的任意两点,那么图中共有多少

条线段?

解: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去数线段条数,以A为一个端点的线段有3条:AC、AD、AB;以C为一个端点的新线段有2条:CD、CB;以D为一个端点的新线段有1条:DB.所以共有线段3+2+1=6(条).

点拨

线段的条数与线段上固定点(包括线段两个端点)的个数有密切联系,线段上有n

个点(包括线段两个端点)时,共有线段

(1)

2

n n-

条.

例3 小明在看书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一次聚会中,共有6人参加,如果每两人都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呢?小明通过认真思考得出了答案.为了解决一般问题,小明设计了下列图表进行探究:

参加人数2345…

握手示意图

握手次数12+1=33+2+1=64+3+2+

1=10

请你根据上面图表归纳出参加人数与握手次数之间关系的一般结论.

分析:本题研究的是握手次数问题,但可以将此问题转化成研究平面上的点构成线段的条数问题.这里把每个人看作一个点,根据图表中的信息,通过探究推理可得到问题的答案.

解:若有6人参加,则共握手15次.

结论:若有n(n≥2,且n为整数)人参加,则共握手(n-1)+(n-2)+(n-3)+…+4+3+2+1=

(1)

2

n n

(次).

点拨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具体计数问题。再进行探究.

3.数直线分平面的块数

例4 豆腐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食品,常被分割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小块出售.现请你用刀切豆腐,每次切三刀,能将豆腐切成多少块?

分析:这三刀可以随意切,不要拘泥于规范、常见切法.从不同的角度下手,得到的小块豆腐的块数可能不同.

解:如图4—4—2所示,能将豆腐切成4块、6块、7块或8块.

点拨

在截一个几何体之前应充分想象截面可能的形状,然后实际操作,在比较想象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的过程中,可以丰富我们的几何直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培养我们的空间观察能力.

题型二两角互补、互余定义及其性质的应用

例5 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是x°,则它的补角是(180-x)°.

由题意,得180-x=4 x,解得x=36.所以这个角是36°.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补角定义的应用,数学中利用方程、转化思想,可将“形”的问题转化为“数”的问题研究,从而简捷解决问题.

例6 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2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 )

A.30° B.60° C.90° D.150°

解析:本题是对余角、补角的综合考查,先根据这个角的补角是120°,求出这个角是60°,再求出它的余角是30°.答案:A

例7 根据补角的定义和余角的定义可知,10°的角的补角是170°,余角是80°;15°的角的补角是165°,余角是75°;32°的角的补角是148°,余角是58°.…. 观察以上各组数据,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请用任意角α代替题中的10°、15°、32°的角来说明你的结论.

解:结论为: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

说明:设任意角是α(0<α<90°),α的补角是180°-α,α的余角是90°-α,则 (180°-α)-(90°-α)=90°.

题型三角的有关运算

例8 如图4—4—3所示,AB和CD都是直线,∠AOE=90°,∠3°=∠FOD,

∠1=27°20′,求∠2、∠3的度数.

解:因为∠AOE=90°,

所以∠2=90°-∠1=90°-27°20′=62°40′.

又因为∠AOD=180°-∠1=152°40′,∠3=∠FOD,

所以∠3=1

2

∠AOD=76°20′.

所以上2=62°40′,∠3=76°20′.

例9 如图4—4—4所示,OB、OC是∠AOD内任意两条射线,OM平分∠AOB,ON平分∠COD,若∠MON=α,∠BOC=β,用α、β表示∠AOD.

解:因为∠MON=α,∠BOC=β,

所以∠BOM+∠CON=∠MON-∠BOC=α-β

又OM平分∠AOB,ON平分∠COD,

所以∠AOB+∠COD=2∠BOM+2∠CON

=2(∠BOM+∠CON)=2(α-β),

所以∠AOD=∠AOB+∠COD+∠BOC=2(α-β)+β=2α-β.

例10 (1)用度、分、秒表示54.12°.

(2)32°44′24″等于多少度?

(3)计算:133°22′43″÷3.

解:(1)因为0.12°=60′×0.12=7.2′,′=60″×0.2=12″,

所以54.12°=54°7′12″.

(2)因为24″=(1

60

)′×24=0.4′,44.4′=(

1

60

)°×44.4=0.74°,

所以32°44′24″=°.

(3)133°22′43″÷3=(132°+82′)÷3+43″÷3=44°+82′÷3+43″÷3

=44°+(81′+1′)÷3+43″÷3=44°+27′+1′÷3+43″÷3

=44°+27′+103″÷3≈44°+27′+3″=44°27′3″.

题型四钟表的时针与分针夹角问题

例11 15:25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构成的角是度.

解析:起始时刻定为15:00(下午3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构成的角是90°),终止时刻为15:25,从图4—4—5中可以看出分针从12转到5用了25分钟,转了6°×25=150°,时针转了0.5°×25=12.5°,所以15:25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构成的角为150°-90°- 12.5°=47.5°.答案:47.5

点拨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选择恰当的起始时刻,注意时针和分针同时在运动,并牢记时针每分钟转=o.530

60

=,

分针每分钟转360

60

=6°.

题型五图形的转化

例12 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