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1

合集下载

林地恢复整改实施方案

林地恢复整改实施方案

林地恢复整改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林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林地出现了退化、破坏等问题,急需进行恢复整改工作。

二、整改目标。

1. 恢复林地生态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2. 促进林地植被的恢复和生长,增加植被覆盖率;3. 提升林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4. 改善林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防止自然灾害发生。

三、实施方案。

1. 生态修复。

针对林地退化和破坏的情况,采取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源保护等措施,促进林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通过引种适宜的植被、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提高林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2. 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对林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等保护措施,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3. 水土保持工程。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梯田、植被覆盖、水土流失治理等措施,提高林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4. 管理与监测。

建立健全的林地恢复整改管理制度,加强对林地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四、预期效果。

通过上述实施方案的落实,预期能够实现以下效果:1. 林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生态功能得到提升;2. 林地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和生长,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3. 林地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提升,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4. 林地水土保持能力得到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五、总结。

林地恢复整改实施方案的落实,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高度重视,切实落实上述方案,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林地,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04森林植被恢复费项目实施方案

04森林植被恢复费项目实施方案

04森林植被恢复费项目实施方案第一篇:04森林植被恢复费项目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全县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纳雍县位于贵州西北部、毕节地区中南部,是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东经104°55′40″—105°38′04″,北纬26°30′16″—27°05′54″之间。

北抵毕节市,东北邻大方县,东南接织金县,南毗六枝特区,西与赫章、水城县接壤。

国土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

县内最高海拔2476.4米,最低海拔1052米,相对高差1424.4米。

山地面积占57.8%(25度以上的陡坡面积超过70%),丘陵面积占36%,山间坝地占6.2%。

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喀斯特面积占68.8%。

县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乌江流域的上游,主要河流有六仲河、三岔河,是乌江一级支流。

河流总长545.7公里,积水面积1776平方公里,流域面积63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8.1%;其中:三岔河积水面积67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2.5%。

气候属北亚热带低纬度高海拔温凉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4℃,年均日照时数1486.4小时,大于10℃年积温4062℃,无霜期226—267天,年平均降雨量1226毫米,相对湿度81%。

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暖湿共节的特点。

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冰雹、洪涝、干旱等。

主要岩性为石灰岩、白云岩、砂岩、页岩、泥岩、粘土岩、玄武岩等,其中砂岩、页岩、泥岩、粘土岩、玄武岩等非可溶性岩类占全县面积的30%,碳酸盐岩可溶性岩类的面积占70%。

成土母岩多以砂岩、页岩、碳酸岩、玄武岩为主,形成的土壤主要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

植被属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常绿与落叶混交林,原生植被多被破坏,由人工植被所替代。

常见树种有杉、桦木、云南松、华山松、柏木、毛白杨、响叶杨、山茶等100余种。

纳雍县矿藏丰富,已探明的地下资源有煤、铅锌、大理石、硫、铁、硅石、硫磺、铜、锑、钼、镍、锰、磷、重晶石、高岭土等。

森林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森林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森林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滨海县林果生产服务站我县2016-2017年度实施了盐连铁路和S348道路建设,涉及到林地6.4541公顷,在项目实施之前,我县严格按照征占用林地的相关手续及时申报审批,并及时上缴了相关费用。

2017年12月份,省财政厅、省林业局联合行文返还我县森林植被恢复资金66.15万元。

根据《绿色江苏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森林植被恢复费补助,专项用于林业部门组织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森林资源保护等,包括调查规划设计、整地、造林、抚育、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方面的支出。

现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制订森林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目的为了保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切实做到保总量,促增长,针对我县林业资源的现状和发展潜力,结合森林植被恢复的具体要求,需新植造林或恢复林地1-3倍以上,为此,我单位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新造林1000亩。

二、项目实施地点按照就近恢复林地的原则,宜在废黄河沿线的蚕种场造林100亩,主要树种为黄山栾树、桃树、桑树等。

在滨海港经济区三洪村造林900亩,主要栽植树种为榉树、黄山栾树和银杏等。

累计新增加造林面积1000亩。

三、资金分配方案按照项目使用范围和资金分配原则,调查规划设计费按5%计算,需经费3.3万元,整地、造林等经费80%计算,需经费52.92万元。

新造林的抚育、病虫害防治以及管护方面的费用按15%计算,需9.93万元。

新造林按照面积,每亩按照500元的标准补助,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的,给予具体造林单位适当以奖代补。

四、保障措施1、强化项目组织领导。

县林果站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业务指导、抚育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项目有组织的实施,保证项目建设成效。

2、建立项目验收档案。

项目建设做到有始有终,从规划到栽植以及管护责任的落实,全过程建立项目档案,保证造林有目的,树木有人栽,栽后有人管,管理出成效。

3、抓好资金使用监督管理。

森林保险绩效自评报告

森林保险绩效自评报告

森林保险绩效自评报告一、基本情况及自评结论 (一)项目资金安排情况主要用途:2018 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森林资源管护)19188.78(其中:指导性计划资金 135478.22 )万元,用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防火及林区治安、森林航空消防、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林业工作站和木材检查站服务能力建设、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及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科技创新、政策性森林保险省级财政保费补贴、森林公园建设、森林小镇建设、森林植被恢复费返拨市县、森林植被恢复费省统筹、森林植被恢复费省统筹项目用于部门预算、基建项目财政专项资金配套等方面项目支出。

扶持对象: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广东省境内(包括中直驻粤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林业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专业合作社等。

主要分配方式: :因素法、项目制、集体研究等。

资金的安排情况如下: 1.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项目 0 3000 万元。

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的防治。

其中:松材线虫病防治项目安排 1787万元,薇甘菊防治项目安排 1013 万元,集中采购应急防治药剂等安排 200 万元。

分配方法,按因素法进行分配。

2. 森林防火及林区治安 0 6000 万元。

根据 2018 年度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预算计划,省财政安排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森林资源培育及管护(森林防火及林区治安)项目经费共6000 万元,其中:3000 万元用于森林公安林区道路治安视频监控卡口系统建设;1000 万元用于营房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分为森林防火科研设备购置及防火标准化建设、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营房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装备建设 3 个方面,采用项目制的分配方法;2000 万元用于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和森林防火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其中:800 万元用于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1200 万元用于森林防火指挥调度中心建设。

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我国许多地区的自然植被遭受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改善和恢复受损的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决定实施植被恢复项目。

二、项目目标。

1. 恢复受损植被,通过植被恢复项目,恢复受损的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2. 保护生态多样性,通过植被恢复,保护和促进生态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提高土地生产力,恢复植被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选址和规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进行植被恢复的地区,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确定植被恢复的范围和目标。

2. 种植和绿化,选择当地适宜的植被种类,进行大面积的植被种植和绿化工作,恢复受损的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3. 生态修复,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

4. 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植被恢复管理体系,加强对恢复植被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植被恢复项目的长期效果。

5. 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植被恢复项目的认识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参与植被恢复的良好氛围。

四、项目预期效果。

1. 改善生态环境,植被恢复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改善受损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资源。

2. 促进生态旅游,恢复的植被将为当地的生态旅游业提供更好的资源支撑,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的生态环境将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 保护生物多样性,植被恢复项目将有助于保护和促进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五、项目实施计划。

1. 项目启动,确定项目实施的具体时间节点和启动流程。

2. 实施阶段,按照项目规划,分阶段实施植被恢复工作,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3. 监测评估,建立植被恢复项目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森林植被异地恢复方案

森林植被异地恢复方案

森林植被异地恢复方案一、项目背景森林植被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由于人类开发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全球范围内的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为了恢复和保护森林植被,对于原有被破坏的地方进行异地植被恢复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二、目标和目标群体1.目标:通过异地植被恢复,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

2.目标群体:受到森林破坏影响的地区和人们。

三、实施方案1.选址和调查选择恢复植被的地点,以考虑当地土壤、气候、水源以及已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原有植被的特点及其破坏原因,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2.树种选择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研究结果,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

要考虑到土壤肥力、湿度、阳光照射等因素,并选择植树能抵御病虫害侵袭、抗旱和耐受恶劣气候的树种。

3.植树计划根据调查数据和树种选取,制定植树计划。

根据不同树种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树木的间距和排列方式,保证树木的生长互不干扰。

4.土壤改良在植树前,对土壤进行改良工作。

对于肥力不足的土壤,增加有机物质和肥料的施加量;对于酸性土壤,进行中和处理;对于盐碱土壤,进行排盐。

5.植树和护树选择适当的时间植树,确保树木在生长季节能够获得足够的阳光和水分。

植树后,加强对树木的护理,及时除草、松土,加强施肥和灌溉工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6.定期监测在植树后,定期对植被进行监测,了解树木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7.环境保护在植被恢复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

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蚀、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发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对植被恢复地区的保护和管理,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预期成果1.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

通过植树计划的实施,预计森林植被面积将得到显著增加,提高地区的自然美观度。

2.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提供合适的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森林植被,可以提供各种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场所,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植被恢复实施方案

森林植被恢复实施方案

森林植被恢复实施方案在全球范围内,森林植被的破坏和减少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森林植被不仅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还对气候调节、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恢复和保护森林植被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提出一份森林植被恢复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目标与原则1. 目标:恢复和保护森林植被,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2. 原则:科学性、可持续性、全面性、参与性、透明性。

二、实施步骤1. 调查评估:对目标地区的森林植被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包括森林类型、植被状况、生物多样性、土壤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2. 制定规划: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森林植被恢复规划,明确恢复目标、恢复路径、恢复措施等内容。

3. 生态修复:采取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抚育管理、防火防病等方面的工作。

4.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增加。

5. 社区参与: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森林植被恢复工作,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森林的积极性。

6. 监测评估: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森林植被恢复工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关键措施1. 科学种树: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科学合理的植树造林工作。

2. 生态抚育:加强对已有森林植被的抚育管理,保持森林健康生长。

3. 防火防病:建立健全的森林防火和防病制度,减少森林火灾和疫病对植被的破坏。

4. 生态补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参与森林植被恢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生态补偿。

5. 政策支持:加大对森林植被恢复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为相关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持。

四、预期效果1. 森林覆盖率提高:通过实施森林植被恢复方案,预计目标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得到显著提高。

2. 生态环境改善:森林植被的恢复将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包括气候调节、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持等方面的效益。

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建设林草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建设林草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灾后重建⽣态修复建设林草植被恢复项⽬实施⽅案灾后重建⽣态修复建设林草植被恢复项⽬实施⽅案第⼀章项⽬提要1.1、项⽬名称某市某区灾后重建⽣态修复建设林草植被恢复项⽬(第⼀期)1.2、项⽬性质新建(恢复重建)1.3、项⽬主管部门某市某区林业局1.4、规划依据与原则1.4.1、规划依据1、?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2、?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3、?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作实施⽅案?(川府发电…2008?81号);4、?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5、?汶川特⼤地震灾害—四川省林业损失专项评估报告?(四川省林业厅2008年6⽉);6、?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态修复重建规划?(四川省林业厅2008年6⽉);7、?省林业厅在全省地震灾后林业恢复重建培训会上的讲话?8、?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9、?封⼭(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10、?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1995);11、?育苗技术规程?(GB/T6001-1999);12、?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DB51/T380-2003);13、?营造林⼯程建设项⽬⽂件组成及深度要求?(LY5141-1999);14、?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11607-2003);1.4.2、规划原则1、坚持科学规划、总体部署、依法重建、突出重点、确保急需、因地制宜,难易结合的原则;2、坚持尊重⾃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统筹兼顾,与推进⼯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态功能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2、坚持⽣态优先,⽣态、社会、经济三⼤效益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造、封并举,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以优良乡⼟树种为主,适当选⽤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营造混交林;5、采⽤先进实⽤的营造技术和科研成果,确保⼯程建设质量第⼀;1.5规划实施范围⽣态修复建设林草植被恢复项⽬,规划覆盖受灾区域东坝、⼤⽯、⼯农、河西、宝轮等17个镇办乡及国有森林管理和某经济开发区。

植被恢复方案【范本模板】

植被恢复方案【范本模板】

植被恢复方案1、路线影响区域植被本项目处于冀北山地区,受气候、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植被种类呈现多样性,植被分布见图6—1。

图6—1 路线影响区植被分布图注:15—油松林;17—桦木、山杨林;19—落叶砾林;22—山杏、虎榛子灌丛;25-荆条、酸枣灌丛及黄背草;26-榛子、照山白灌丛及苔草;29—荆条、酸枣、黄背草灌草丛。

山地地区受温暖季风和地貌的影响,水热条件较为优越,适于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但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的差异性较明显.山地区植被以白桦、山杨、栎林占优势,多为原来森林破坏后经过封育或天然更新发展起来的次生林,在人类经济活动集中的地方,森林遭到破坏,出现山杏、虎榛子等灌木丛。

在河岸阶地上的植被,有锦鸡儿、山楂、欧李等灌木,草本植物常见的有碱草、委陵菜等。

承德低山宽谷,其自然植被以灌木丛为主,灌木成分有荆条、酸枣、鼠李等,草本植物常见的有黄背草、草沙蚕等.2、绿化恢复植被对策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复杂,制约条件多,施工难度大,对自然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针对这些特点,按照建设旅游、环保、生态典型示范工程的要求:1、对路基边坡、取弃土场采用了工程防护与生物防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案;2、最大限度地采取生物防护措施,种植草、灌、木;客土绿化边坡;3、土方和风化岩石路段,采取了厚层机质、生态防护等措施。

4、对沿河路基重点采取工程防护,以防止因洪水而造成公路的毁坏和新的水土流失。

既绿化、美化了高速公路,又达到了保持水土的效果。

绿化是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交通量、人口分布等具体情况,在适当位置进行绿化,可以达到恢复植被、美化公路景观,使公路融入自然景观,达到工程与环境协调的目的.取弃土场:控制填土高度,尽量少占优质高产农田,减少取土数量。

合理设计纵断,尽量减少借方、弃方数量,取、弃土后做好平整和复垦,疏通排水渠道,尽可能防止水土流失。

开挖排水沟、修整路基边坡等土方应合理利用。

路线经过农田或经济林地路段,设置完整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使得路面雨水不直接进入农田。

森林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森林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森林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森林植被恢复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气候变化抑制、减灾预防、环境植物分布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资源综合调控等重要里程碑。

目前中国森林资源总量增加,但森林植被恢复速度却不能跟上,严重影响
着森林空间结构,13省的森林植被恢复率仅为35.8%,森林植被恢复程度
不及时、不深、不足的现象正常发生。

为此,特制定此森林植被恢复项目,以实现森林植被恢复,促进绿色
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
会福利改善等目标。

二、森林植被恢复方案
1.针对重点森林植被类型设定相应的恢复目标。

森林植被恢复项目要
根据当地生态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植被,以及分析出当地的森林植被结构,确定具体森林植被恢复的种类、密度和覆盖率目标,并确定森林植被恢复
过程中的植物类型和比例。

2.建立森林植被恢复项目组织机构。

建立森林植被恢复项目组织机构,明确组织机构各职能和职责分工,明确各级项目组织的管理和协调角色,
保证项目组织有效运行。

森林植被恢复实施方案

森林植被恢复实施方案

森林植被恢复实施方案森林植被的恢复实施方案背景: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和采伐,导致森林植被严重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了恢复森林植被,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确定恢复目标1. 恢复受损的森林植被,提高森林面积和植被覆盖率。

2. 促进物种多样性,恢复生物圈平衡。

3. 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采取适当的植树方式1.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阔叶树和针叶树品种。

2. 使用合适的种植技术和方法,保障种子和苗木的成活率,如地形整理、浇水和施肥等。

3. 注重种子来源的质量,选择来自本地的种子和苗木,以提高森林的原生性。

三、加强保护措施1. 设立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禁止采伐和砍伐。

2. 加强巡逻和监管,打击非法砍伐行为。

3. 宣传森林植被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提高土壤质量1. 实施森林土壤保育和改良技术,如水土保持、有机肥料的使用和退耕还林等。

2. 积极推行造林技术和植被修复项目,通过植被覆盖来减轻水土流失。

五、落实可持续管理1. 制定合理的砍伐和采伐计划,防止过度砍伐和滥采的现象。

2. 加强森林监测和考核,确保合规经营和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3. 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

六、促进科研和技术创新1. 加强对森林植被的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种植和保护技术。

2. 鼓励科技企业和高等学术机构参与森林植被的恢复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七、国际合作1. 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

2. 参与国际森林认证计划,提高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

总结:通过实施以上方案,可以有效恢复受损的森林植被。

这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还可以保护稀有濒危植物和动物物种,同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

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的森林管理和保护。

内蒙古自治区政策性森林保险综述

内蒙古自治区政策性森林保险综述

综合保险 条揿 》 《l J、J蒙 i『1j三、 森林保险灾 f。:=f;_二林、f 测
植被恢复僻 暂行办法 》等 .肜成 r ·恪奁 7 相衔接 、
划 院作 为第 力‘,脱场进 籼察定拟 .增 』JI_l rl
爵 f J}{了请赔 f f I玲公 一般青l5能,ff 5 受两 合,手动乐
f、『资 金达 I1.50亿 元 .氤接 01 f、f牢 超过 40%,保 费州赔 资金保障 _r灾 及H、fif lI币¨植 被 修
从 2()I6年 ,个区公 卡小I1l】, 乔 l 水林 险 金额每 … 500 州 刽 800元 ,灌 小 林 铒 }㈧ tl 300几 州 到 500元 ;』阿II^林中 .乔小林 险 额 每 r}I 600 州 划 90() £. 小林 每 r}{300元凋 刊 600元 .贤 统
公· J范争 力的重 嘤 措
,lk 、ll,特点 、森林灾宙特 、保险行 、I 特点 ,依据 《保
5.抓住保 险关键环节 ,公平合理定损理赔
险法 》 《农 、【 保险 条例 ,按照 “政府引 、I 场返
歧 策性 森林 险 l 作投 保力‘ 开重 定拟
作 、
i愿 、协 川推进”的 l J!lJ,存 允分州奁研究
针对性强 、· J’操作性强的政 策制度体 系.为姚范开展
森林保险提供 r乃‘法遵衙 雨1 J度 保障
币Il议戚性 森林 保险 款是恢 复森林 资源 、有效降 低
森林灾害频 率的匝 资金来源 人 安岭林 管 淼卡小
3.以积 极 的 手 段 创 新 提 升 保 障 能 力
保险办公搴 下没火灾 、病虫 鼠兔伏 :佃财务 3个
( )林 、l},卜管部 和l叫仃林、f 局作为代 投 保人 .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探讨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探讨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探讨森林保险是指保险公司为森林经营者提供的一种保险产品,用于保障森林遭受火灾、病虫害、自然灾害等损失时的经济补偿。

灾后治理是指在森林遭受自然灾害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修复和恢复。

植被恢复是灾后治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种植适宜的树种,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重建。

森林保险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森林保险能够有效减轻经营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自然灾害对森林经营者的经济造成巨大压力,森林保险的引入可以降低其经营风险,增加经营者对森林保护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森林保护工作的开展。

森林保险可以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

森林保险的设立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这有利于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保险可以促进森林灾后治理的开展。

森林保险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灾后治理工作的开展,加快受灾森林的修复和恢复,减轻灾后治理的负担。

森林保险还可以鼓励灾后治理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森林灾害应对能力。

森林保险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保护森林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保险的存在可以提高森林保护意识,引导人们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滥伐森林,从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森林保险,可以减轻经营者经济负担,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推动森林灾后治理的进行,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应该加大对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的重视和推广力度,为森林保护事业提供更大的保障和支持。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探讨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探讨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探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成为一种常态。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碳吸存功能和生态保护作用,但受灾的风险也变得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治理森林灾后,森林保险、灾后治理以及植被恢复等措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就森林保险在灾后治理以及植被恢复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森林保险的概念及作用森林保险是一种为了森林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所引发的经济损失而购买的一种保险形式。

它可以在森林生态遭受破坏后,提供经济支持,帮助森林及其生态系统尽快恢复。

森林保险的引入可以有效地为森林保护和灾后治理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从而加速森林的恢复和保护。

森林保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经济保障:森林保险可以为森林灾后提供经济保障,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生态系统,减少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2. 促进森林保护和管理:有了森林保险,森林管理者会更加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不仅可以促进森林的保护,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森林的灾害管理水平。

3. 提高社会对森林的关注:森林保险将森林保护的重点从单纯的生态保护拓展到了经济关注,这样有助于提高社会大众对森林的保护意识。

二、森林保险在灾后治理中的作用在森林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后,灾后治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森林保险在灾后治理中具有以下作用:1. 加快灾后恢复速度:有了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可以更快地得到资金支持,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生态系统。

2. 降低灾后经济压力:灾后的经济压力是非常巨大的,森林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经济压力,让受灾地区更快地走出困境。

3. 提升灾后治理水平:有了经济支持,灾后治理水平可以得到提升,更科学地进行灾后恢复工作。

三、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植被恢复是森林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植被恢复对森林保护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植被恢复可以帮助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探讨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探讨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探讨1. 引言1.1 森林保险在灾后治理中的重要性森林保险可以有效缓解灾后恢复和重建的资金压力。

森林灾害常常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砍伐成本、植被恢复费用、生态系统修复等,而这些费用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通过购买森林保险,可以在发生灾害后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赔偿,帮助森林及时恢复,并减轻相关部门和个人的经济负担。

森林保险可以提高森林管理者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对森林的保护意识。

有了保险的保障,森林所有者和管理者更有动力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森林灾害的发生。

他们将更加重视森林的管理和保护,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将森林保护好,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也才能获得保险公司的支持和帮助。

森林保险在灾后治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能够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帮助森林的恢复和重建,还可以促进森林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加强对森林的保护意识,从根本上提高森林的生存和发展质量。

森林保险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1.2 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森林遭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植被恢复可以帮助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森林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并减少森林受灾的风险。

植被恢复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生物多样性。

森林中的植被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森林破坏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

通过植被恢复,可以重新建立起原有的植被结构,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适合生存的环境,帮助它们恢复种群数量和多样性。

植被恢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森林植被的种植可以防止土壤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减少洪灾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植被的生长还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起到缓和作用。

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恢复森林植被,才能有效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珍贵的生物资源,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实现长期可持续的森林管理和利用。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探讨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探讨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探讨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保护森林不仅是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原因,森林的成灾和灾后治理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森林从事林业生产和经营的、森林火灾、病虫害、风雪等自然灾害等灾害因素均会对森林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重要影响。

森林保险在这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积极防范灾害、及时处置灾害、加强灾后治理等措施来保护森林资源,减轻森林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弥补灾后损失。

积极开展森林保险工作,可以起到很好的鼓励和支持作用,引导森林经营者和经济利益相关者加强森林保险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森林灾害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人为砍伐、燃放火烧、偷伐盗伐等因素,以及干旱、风雨刮倒、病虫害等自然因素。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森林灾害,需要采取不同的灾后治理和植被恢复方案。

例如,对于因人为因素引起的森林火灾,应该采取科学防火措施,加强人员防火意识建设,有效管控火源等;对于因自然因素引起的风雪,应该采取及时抢险措施,加强通信联络和调配救援队伍,维护道路通畅等。

在灾后治理工作中,应该重视植被恢复的工作,通过合理利用土壤保墒、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加强维护等措施,推动灾后生态恢复工作,减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发生。

具体来说,通过森林保险来开展灾后治理和植被恢复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保险公司作为社会公益性机构,具备组织和调配资金、人员和物资的能力,可以在森林灾害后及时向灾区输送救援力量和生活物资,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弥补灾后损失。

灾后治理和植被恢复需要耗费一定的资金和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灾民以及相关企业和组织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森林保险可以在事先预估灾后损失风险的基础上,为受灾企业和个人提供保险服务,在灾后发生损失时及时给予理赔,切实帮助解决经济困难。

九寨沟县 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宣传“8·8”九寨沟地震灾后植被修复工作

九寨沟县 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宣传“8·8”九寨沟地震灾后植被修复工作

九寨沟县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宣传“88”九寨沟地震灾后植
被修复工作
代金莉;贺捷
【期刊名称】《绿色天府》
【年(卷),期】2018(000)006
【摘要】“8·8”九寨沟地震灾后植被修复工作开展以来,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人民网、新华网、四川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九寨沟灾后生态恢复工作动态,为灾后生态修复工作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宣传灾后植被修复进展情况。

今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四川九寨沟县:灾后植被修复工程启动”为题.
【总页数】1页(P15-15)
【作者】代金莉;贺捷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9.24
【相关文献】
1.变灾后救济为“灾前”救助——山西省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承接民政部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纪实 [J], 蔡鹏
2.社交媒体时代灾后谣言传播中的快速辟谣研究——以九寨沟地震为例 [J], 何智莅;
3.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分析 [J], 李新春
4.九寨沟地震灾后植被恢复过程中树种筛选 [J], 张炜;陈永林;代金莉;贺维;吴世磊;苏宇;陈涤非;鄢武先;邓东周;黄春萍
5.灾后旅游地环境风险对旅游吸引力要素的溢出效应
——基于游客对九寨沟地震的感知视角 [J], 汪京强;郭茜雅;谢朝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木县2018年森林保险灾后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第一批虫灾一木镇部分)一木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2018年5月目录第1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2编制依据 (2)第2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2)第3章项目区受灾基本情况 (3)第4章项目实施内容及规模 (5)4.1项目实施内容 (5)4.2项目实施规模 (5)4.3面积测量方法、精度要求及GPS参数 (6)4.4防治小班林相图、面积和GPS点 (7)第5章主要防治措施 (16)5.1化学防治 (16)5.2人工综合防治 (16)5.3安全防护措施 (16)第6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17)6.1投资概算依据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7)6.2投资概算 (18)6.3资金来源 (20)第7章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21)7.1项目组织管理 (21)7.2保障措施 (21)附件 (23)1、森林保险虫灾鉴定报告2、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种植险/林木险定损清单及理赔明细表3、银行进账单4、森林保险灾害治理项目区位置图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业设计书项目名称:2018年一木县森林保险灾后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第一批虫灾一木镇部分)项目设计单位:一木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证书等级编号:等级—丙级编号—丙05-033设计编号:2018 -(980)队长:副队长:编写人员:设计人员:数据处理图表制作:设计审定:第1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2018年一木县森林保险灾后治理项目实施(第一批虫灾一木镇部分)1.1.2项目管理单位:一木县林业局1.1.3项目管理单位负责人:***1.1.4项目实施单位:一木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1.5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1.1.6项目实施地点:一木镇三木林班,涉及1、3、4、10、18小班,面积988999亩。

1.1.7项目实施内容和规模:实施内容:采取化学和人工方式防治杨潜叶跳象;防治规模:有害生物防治999999亩,其中:重度**亩,中度**亩。

1.1.8灾害种类:虫灾(杨潜叶跳象)1.1.9灾害防治方法:分为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1.1.10项目实施期限: 2018年5月-9月完成防治1.1.11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为29.43528万元,其中:人工费12.0144万元;药物费6.0072万元;车辆机械费7.05846万元;油料费2.2527万元;勘察调查设计费2.10252万元。

1.1.12资金来源:森林保险理赔资金。

1.2编制依据(1)《三木省森林综合保险条款(2015修正版)》(2)《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1681-2006)(3)《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林造发【2012】26号)(4)《三木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13】18号);(5)《关于通辽市公益林保险理赔资金使用的指导性意见》(通财金【2014】2号)。

第2章项目区基本情况一木镇位于****自治区***市一木县,一木镇是县政府所在地,是一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06年5月份苏木镇机构改革,原**镇、***苏木并入一木镇。

现辖53个嘎查村,8个社区,149个村民小组,有蒙古、汉、满、朝鲜、达斡尔、苗、锡伯等11个民族。

总户数18407户,全镇总人口7.2万人,其中居委会人口32215人,各嘎查村居住人口15501人;汉族10832人,占总人口数的22.7%,少数民族36884人,占总人口的77.3%。

第3章项目区受灾基本情况受灾区属于一木镇三木村林班,属公益林项目区,树种为杨树,灾害种类为虫灾(杨潜叶跳象);受灾总面积5521亩,受灾程度为中度以上,其中:中度3533亩,占受灾总面积的64%,重度1988亩,约占受灾总面积36%(详见下表1)。

表1 受灾面积调查表受灾区属于一木镇重点公益林项目区,总面积5521亩,树种为杨树,灾害种类为虫灾(杨潜叶跳象),受灾程度为中度3533亩,重度1988亩。

遭受杨潜叶跳象的树木会造成失叶的表现,造成树木生长量下降,严重危害能够造成树木死亡,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及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2018年5月7日,经过实地调查,一木县一木镇三木嘎查的杨树遭受杨潜叶跳象危害,受害林地面积5521亩,树种为杨树,地块属公益林。

经过随机调查,有虫株率平均达到70%,叶子受害率为45%--80%。

根据叶部害虫危害分级标准,一木镇三木嘎查林地受杨潜叶跳象危害,统计后中度危害面积为3533亩,重度危害面积为1988亩,受害面积合计为5521亩。

以上林地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否则将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牧民生产生活。

林木叶部害虫调查方法具体说明:1、野外踏查,随机选择路线通过调查的林地,观测林地基本情况,有无害虫危害等等。

2、发现虫情危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

标准地面积一般为3亩。

在标准地内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即“对角线抽样”“z字形抽样”等方法抽取30株树木作为标准株进行每木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50厘米枝条害虫数量,树叶受害率的调查。

叶部害虫分级标准见下表。

叶部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第4章项目实施内容及规模4.1项目实施内容采取化学和人工方式防治杨潜叶跳象,防治面积5221亩,其中:重度1988亩,约占防治面积64%,中度3533亩,约占防治面积36%(详见防治面积统计表)。

表2 防治面积统计表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采取化学防治和人工防治相结合防治杨潜叶跳象。

化学防治药剂采用烟碱苦参碱,利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均匀喷雾进行防治,药液浓度为1:800倍液,在害虫发生期(5月初到9月末)进行化学防治。

化学药物防治有效防治率设计达到90%以上。

人工防治杨潜叶跳象是在5月中旬-6月人工清除落地化蛹的叶苞,集中烧掉土埋。

4.2项目实施规模在一木镇三木村遭受严重虫灾的地块防治杨潜叶跳象5521亩。

灾害总面积为5521亩,防治面积5521亩,其中:重度1988亩,中度3533亩(详见上表2)。

4.3面积测量方法、精度要求及GPS参数1、调查时间:2018年5月。

2、调查方法:用GPS在精度许可范围内轨迹测得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在具有代表性地段机械设置标准地,然后调查森林病虫害发生程度。

3、精度要求:小班面积误差控制在5%之内;小班每公顷蓄积误差控制在5%之内;小班株数误差控制在5%之内,小数点后保留2位(面积保留4位)。

4、GPS参数:坐标系—WGS通用坐标系;地图基准—USR GRID,采用西安80坐标系,具体参数为:中央精度E123.0000,比例系数1,东西偏差假定值500000,南北偏差假定值0(以上为不变值);de=-108,df=0,Dx=-105,Dy=-58,Dz=-2.5。

电脑参数软件如下图:4.4防治小班林相图、面积和GPS点一木镇三木嘎查(林班)道东1、林相图航片图:4、小班防治面积2400亩(实际防治3204亩)。

2、航片图3、GPS点图GPS形状图道西1、林相图航片图:1小班1000亩(1932亩)、3小班1988亩(2596亩)、10小班50亩(95亩)、18小班83亩(132亩);小班防治面积(按理赔计算)3121亩。

2、航片图3、GPS点图:GPS形状图三木村防治理赔统计表第5章主要防治措施5.1化学防治采取化学药物防治措施,防治人员在灾害区开展虫情调查,利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进行林间药剂喷洒作业。

化学药物为烟碱苦参碱,用量800-1000倍液,作业次数2次/小班。

防治时间为5月下旬到9月均可以进行。

5.2人工综合防治5月中旬-6月老熟幼虫落地后人工扫除叶苞销毁。

5.3安全防护措施1、打药人员必须做好一切安全防护措施,配药、喷药时应戴手套、风镜、口罩、防护帽等标准的防护用品,穿长袖上衣、长裤和鞋、袜。

2、喷药应选在无风的晴天进行,阴雨天或高温炎热的中午不宜用药;有微风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头,顺风喷洒,风力超过4级时,停止喷药。

3、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开关接头、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药桶有无渗漏,以免漏药污染。

喷药过程中如发生堵塞时,应先用清水冲冼后再排除故障。

4、打药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将喷药设备清洁干净,连同剩余药剂一起放回安全指定地点。

垃圾要集中处理。

第6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6.1投资概算依据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6.1.1 投资概算依据根据《三木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13】18号)文件和一木县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投资概算。

6.1.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6.1.2.1中度防治亩投资39.2元/亩其中:1、人工费16元/亩2、药物费8元/亩3、车辆机械费9.4元/亩4、油料费3元/亩5、勘察调查设计费2.8元/亩6.1.2.2重度防治亩投资78.4元/亩其中:1、人工费32元/亩2、药物费16元/亩3、车辆机械费18.8元/亩4、油料费6元/亩5、勘察调查设计费5.6元/亩6.2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为29.43528万元,其中:人工费12.0144万元;药物费6.0072万元;车辆机械费7.05846万元;油料费2.2527万元;勘察调查设计费2.10252万元。

(详见下表)196.3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于森林保险理赔资金(详见: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种植险/林木险定损清单及理赔明细表)。

第7章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7.1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在一木县森林保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一木县林业局是项目管理单位,一木县林业工作站具体组织实施森林保险工作;一木县林业工作站负责森林灾害上报,协同保险公司现场勘定和面积核实测定,一木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负责编写实施方案,相关数据整理汇总上报、存档,负责组织检查验收和迎检工作等;一木县森林病虫害检疫站负责和保险公司查勘定损、虫害鉴定、具体组织实施,技术指导,一木县林业工作站、一木县森防站和一木县人保财险支公司组成验收小组对防治效果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单。

7.2保障措施7.2.1技术保障一木县林业工作站协同保险公司检查核实虫灾发生面积,一木县调查规划设计队编写灾害防治实施方案,一木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负责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组织专业人员实施森林病虫害灾害防治工作,一木县林业工作站一木县森防站和一木县人保财险支公司组成验收小组对防治效果进行验收。

7.2.2资金保障森林保险理赔金专款专用,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

一木县林业局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资金拨付:森林保险灾害治理实施方案经市级审核批准后可拨付60%理赔资金,县县验收合格后方可拨付剩余40%理赔资金。

7.2.3检查验收森林保险灾害治理防治完成后,由林业工作站协同一木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和一木县人保财险支公司,并尽可能的邀请通辽市林业工作站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有关专家对森林保险病虫害防治进行检查验收;一木县林业工作站负责对防治面积核实,一木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和一木县人保财险支公司负责对防治效果核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