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与心脏的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与心脏相通 心脏功能失调对足太阳膀胱经的影响 足太阳膀胱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疾病时足太阳膀胱经的异常表现
足太阳膀胱经的病理变化
第五章
常见病症及表现
头痛:足太阳 膀胱经不通畅, 导致头部气血 运行不畅,出
现头痛症状
腰痛:足太阳 膀胱经经过腰 部,不通畅会 导致腰部气血 运行不畅,出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足太阳膀胱经的日常调理建 议
第七章
饮食调理建议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身 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 瘦肉、蛋等
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 激性的食物
生活作息建议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 避免熬夜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身体得 到充分的休息
足太阳膀胱经概述
第二章
定义与位置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十二 经脉之一
起于目内眦,止于足小趾 外侧
循行部位包括头、项、背、 腰、臀、下肢后侧等
所属脏腑为膀胱,与肾相 表里
组成与功能
组成:足太阳 膀胱经是人体 十二经脉之一, 包括50个穴位
功能:主要功 能是运行气血, 联络脏腑,沟 通内外,贯穿
上下
作用:对人体 的各个部位都 有一定的调节
重要穴位与作用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角稍上 方凹陷处,有明目、养眼、 降血压的作用。
攒竹穴:位于眉头凹陷中, 有明目、缓解头痛、治疗眼 疾的作用。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 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有醒 脑开窍、安神定志、升阳举 陷的作用。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 棘突下,旁开1.5寸,有滋 阴补肾、利水消肿的作用。
推拿按摩的注意事 项和禁忌
足太阳膀胱经
督俞 【定位】:在背部,当 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主治】:①心痛,胸 闷。②胃痛,腹痛。③ 咳嗽,气喘。 【操作】:斜刺0.5— 0.8寸。 【配伍】:配合谷、足 三里主治胃痛。
膈俞 【定位】:第7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主治】:1. 呕吐、呃 逆、气喘、吐血等上逆 之证; 2. 贫血; 3. 隐疹,皮肤瘙痒; 4. 潮热、盗汗。 【操作】:斜刺0.5— 0.8寸。 【配伍】:配大椎、足 三里主治血虚; 配中脘、内关主治胃痛、 呃逆; 配肺俞、风门主治咳嗽。
肺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 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主治】:①发热,咳嗽, 咳血,盗汗,鼻塞。②毛 发脱落,痘,疹,疮,癣。 【操作】:斜刺0.5~0.8 寸深部为胸膜及肺脏,故 不宜深刺,以防引起气胸。 可灸。 【配伍】:肺俞穴配风门 穴治咳嗽喘;肺俞穴配合 谷穴、迎香穴治鼻疾。
厥阴俞 【定位】:在背部,当 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主治】:①心痛,心 悸。②咳嗽,胸闷。③ 牙痛。 【操作】:斜刺0.5~ 0.8寸。 【配伍】:配内关穴治 心痛、心悸。
玉枕 【定位】:在后头部, 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 寸,旁开1.3寸,平枕 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①头项痛, 目视不明。②鼻塞。 ③脚癣。 【操作】: 平刺0.3~ 0.5寸。 【配伍】:配大椎穴 治头项痛。
天柱 【定位】:在项部, 大筋(斜方肌)之外 缘后发际中,约当后 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主治】:①头晕, 目眩。②头痛,项强, 上方深刺。可酌 情使用灸法。 【配伍】
肝俞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1. 黄疸,胸胁 长痛,目疾; 2. 癫狂痫; 3. 脊背痛。 【操作】:斜刺0.5—0.8 寸。 【配伍】:配太冲主治胁 肋疼痛; 配肾俞、太溪主治健忘、 失眠; 配光明主治目昏。
足太阳膀胱经
7
14、厥阴俞 (BL14)背俞穴 [定位]正坐或俯卧。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1)心痛,心悸。 (2)胸闷,咳嗽。 (3)呕吐。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
肌。浅层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 伴行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深层有第四、五 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 支的分支或属支。
2 0
16、督俞
(BL16) [定位]正坐或俯卧,在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1)心痛。 (2)腹痛,腹胀,肠鸣,呃逆。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竖脊肌。浅层布
有第六、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伴行的动、静 脉。深层有第六、七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 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3
18、肝俞* (BL18)背
俞穴 [定位]正坐或俯卧位, 当第九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 (1)黄疸,胁痛,吐 血。 (2)目赤,目 视不明, 眩晕,夜盲。 (3)癫狂痫证,背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 可灸。
1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 一、足太阳经脉
•(一)经脉循行
•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 上额,交巅[1] 。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2]。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 项,循肩膊[3],挟脊[4]抵腰中,入循 膂[5],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 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 挟脊内,过髀枢[6] ,循髀外[7] 后廉下 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 后,循京骨[8] 至小指外侧。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配中府,为俞募配穴法,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作用,主治咳嗽。 配膏肓、三阴交,有补虚损清热作用,主治骨蒸,潮热,盗汗。 配曲池、血海、有祛风邪,和营血,化瘀滞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
更不能随意运动。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第4页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排毒通道
后背膀胱经是主要循行部位,分布着五脏 六腑背俞穴,能够说身体内任何疾病都与膀 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
❖ 什么是背俞穴?全部背俞穴都是十二脏腑精 气在背部输注之处,也都是脏腑疾病在背部 敏感反应点。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第5页
二、循行
❖ 足太阳膀胱经 ❖ 起于内眼角睛明穴,行于头颈后项背部,
配肾俞、太溪,有滋阴养血补肾作用,主治健忘,失眠。 配大椎、曲池,有清热泻火,安神定志作用,主治癫痫,精神分裂
症。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第21页
脾俞
❖ 脾俞:不思饮食找脾俞
❖ 作用:有健脾利湿,益气统血之功效,能促进消化
❖
吸收,治疗不思饮食,水肿,腹胀等脾胃虚弱等症。
❖ 部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穴旁开1.5寸
●配关元、三阴交,有调理下焦,活血调经作用,主治月经不调,带 下。
●配商丘,涌泉,有健脾补肾,暖胞宫作用,主治痛经不孕。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第27页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第28页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膀 胱 经 下 肢 穴
共18穴
第29页
委中
❖ 委中:腰背委中求 ❖ 作用:合穴,拍打委中对一切腰背疼痛和下肢痹痛效果极佳,
肠鸣腹泻。 配上巨虚、承山,有调肠腑清积热作用,主治便秘。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十、足太阳膀胱经(4-02:29:42)1、州都之官:膀胱(4-02:29:44)我们今天介绍足太阳膀胱经。
在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五行里面属火,膀胱是水。
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三焦是油网,泌也,是渗透的意思,水是渗透进去的。
还有一个是西方医学知道的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
我们在做酒的时候,第一次蒸馏起来的最好,蒸馏完第一次后,再蒸馏第二次,就是二锅头,就是比较差的酒。
大陆好的酒都是第一次蒸馏出来的,我们人身体上也蒸馏二次,身体上不会浪费一滴水。
每滴水都不浪费,这是正常人。
我们讲人纪,就是人身上的纪律。
肾脏呢?这是肾水,肾水是来自肺脏,肺的水下达到肾脏以后,因肾跟小肠靠在一起,水在上面,火在下面烧,肾的水就会气化,气化后会进入所谓命门的地方。
这个水很热,因为小肠不断的加热,水进入命门以后,水跟肾的营养,就顺着督脉,一路跑到脑部,这是第一次的气化,像大陆的茅台酒一样是很纯的酒,这是给脑袋用的。
蒸发了以后不是有残渣吗,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进入膀胱以后,还有好的营养在里面,会再气化第二次,所以水到了膀胱以后,会经第二次气化。
第二次气化以后,水就顺着三焦油网再进入肝脏。
进入肝脏,因肝是木,这就是为什么说水生木的原因了。
阴阳五行里面,水是木头的妈妈,水生木,相生是正常,就是母子的关系。
所以,一般别人讲中医就是水生木,没有透彻的了解它。
当第二次气化的水。
进入肝脏以后,会帮助肝脏的代谢。
代谢出来有废物,就进入胆,所以胆汁等于是肝脏排出去的大便浊物,排出去后再给身体里面消化再送给全身。
所以我们常常问病人啊,你小便什么颜色,回答“白的好像茅台”,这是不一样的病。
所以当在气化的时候,膀胱会膨胀。
常人,就是正常人,应该有400cc的量在膀胱里。
当水在膀胱里面累积时,由于膀胱是紧贴着小肠,所以这水被气化以后,整个尿液是全部顶在膀胱的上面,所以膀胱就像是热气球往上升的状态。
因为往上升,所以虽带着很多水,但却不重,正常人就不感觉到膀胱很重。
《足太阳膀胱经》课件
保持正确的坐、站、卧姿势,避免长 时间维持同一姿势,有助于减轻肌肉 紧张和疼痛。
合理饮食
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 、瑜伽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和耐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和维持身体健康 。
通过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起到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增 强免疫力、缓解疲劳等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与疾病的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与多种疾病有关,如感冒、头痛、腰痛等,通过刺激 相应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PART 02
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穴位
睛明穴
位于眼眶内角,能主治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
视物不明等。
足太阳膀胱经与疑难杂症的治疗
01
02
03
抑郁症
足太阳膀胱经与心相关, 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 位可以调节情绪,缓解抑 郁症症状。
失眠
失眠与心神不安有关,刺 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 可以安神定志,缓解失眠 症状。
肥胖症
肥胖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 关,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 的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 ,有助于减肥。
攒竹穴
位于眉头凹陷处,能主 治头痛、目眩、眉棱骨
痛等。
肺俞穴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 能主治咳嗽、气喘、咯
血等。
心俞穴
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 能主治心悸、心痛等。
足太阳膀胱经的次要穴位
01
02
03
04
膈俞穴
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能主治 呕吐、呃逆等。
肝俞穴
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能主治 胁痛、黄疸等。
7足太阳膀胱经
歌诀
5、心俞(心之背俞穴)
定位 操作 主治 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向脊柱侧斜刺0.5—0.8寸 (1)心及神志病: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等 (2)肺病:咳嗽、吐血 (3)盗汗、遗精 五六胸椎棘突,旁开寸五心俞; 心律失常癫狂,咳嗽盗汗遗精。
11
歌诀
6、膈俞(八会穴之血会)
定位 操作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肩胛下角对应) 向脊柱侧斜刺0.5—0.8寸
15
10、大肠俞(大肠之背俞穴)
定位 操作 主治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髂嵴最高点的连线 ) 向脊柱侧斜刺0.5—0.8寸 (1)局部病:腰腿痛; (2)胃肠病证:腹胀、腹痛、泄泻、便秘等 四五腰椎棘突间,旁开寸五大肠俞; 痢疾腹痛与便秘,腰背疼痛与坐骨。
16
歌诀
11、次髎
定位 操作 主治 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 直刺1—1.5寸 (1)妇科病:月经不调、带下、痛经 (2)泌尿生殖系:小便不利;遗精,阳痿 (3)局部:腰骶痛 (4)下肢痿痹。 次髎第二骶后孔,痛经带下经不调; 阳痿遗精尿不利,疝气腰痛下肢痿。
1、头痛、眉棱骨痛 2、眼疾:目视不明、流泪、眼睑膶动 3、呃逆 4、急性腰扭伤 歌诀 攒竹睛明上边,眉毛内端凹陷; 头痛三叉面瘫,呃逆失明结炎。
6
7
3、天柱 BL10
定位 操作 主治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 1、痛证: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 2、目鼻病:目痛,目视不明,鼻塞; 3、癫狂痫; 4、热病
22
歌诀
16、至阴(井穴)
定位 操作 主治 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1)胎位不正,难产 (2)头痛,目痛 (3)鼻塞,鼻衄 至阴脚趾外侧取,趾甲角旁韭叶宽; 胎位不正灸此穴,头痛目痛鼻塞衄。
67经络-8膀胱经讲解
40.委中* Wěizhōng(BL 40) 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主治】 ● 腰痛,下肢痿痹 ● 腹痛,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丹毒,瘾疹,皮肤瘙痒,疔疮 【操作】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41.附分 Fùfēn(BL 41) 手、足太阳交会穴 【定位】 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2.魄户 Pò hù(BL 42) 【定位】 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3.膏肓* Gāohuāng (BL 43) 【定位】 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4.神堂 Shé ntá ng (BL 44) 【定位】 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3.膏肓 * Gāohuāng (BL 43) 45.讠意 讠喜 Yìxǐ (BL 45) 【定位】 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3寸。 【定位】 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3寸。 ● 咳嗽,气喘,盗汗,肺痨 46【主治】 .膈关 Géguān (BL 46) ● 健忘,遗精 【定位】 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 3寸。 ● 羸瘦,虚劳 【操作】 斜刺0.5~0.8寸。
47.魂门 Hú nmé n(BL 47) 【定位】 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 寸。 48.阳纲 Yánggāng(BL 48) 【定位】 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 寸。
49.意舍 Yì shè (BL 49) 魂门 胆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阳纲 脾俞 3寸。 意舍 胃俞 50.胃仓 Wèicāng(BL 50) 胃仓 肓门 三焦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肾俞 志室 3寸。 51.肓门 Huāngmén(BL 51) 【定位】 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 寸。 52.志室* Zhì shì (BL 52) 【定位】 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 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 ● 腰脊强痛 【操作】 直刺0.5~1寸。
足太阳膀胱经
特点: 心俞:宁心安神 〔配伍〕 配伍〕 〔操作〕 操作〕
17
8.督俞 Dushu(BL16) 8.督俞 Dushu(BL16) 膈俞 Geshu(BL16) Geshu(BL16) 譩譆 Yixi(BL45) Yixi(BL45) 膈关 Geguan(BL46) Geguan(BL46) 〔定位〕 定位〕 〔主治〕 主治〕 共性:通络止痛 特点: 督俞:宽胸理气降逆
34
〔配伍〕 配伍〕 〔操作〕 操作〕 20.会阳 Huiyang(BL35) 20.会阳 Huiyang(BL35) 〔定位〕 定位〕 〔主治〕清热利湿,理气升阳 主治〕 〔配伍〕 配伍〕 〔操作〕 操作〕
35
21.承扶 Chengfu(BL36) 21.承扶 Chengfu(BL36) 殷门 Yinmen(BL37) Yinmen(BL37) 浮郄 Fuxi(BL38) Fuxi(BL38) 委阳 Weiyang(BL39)三焦下合穴 Weiyang(BL39)三焦下合穴 委中 Weizhong(BL40)合穴;膀胱下合穴 Weizhong(BL40)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 定位〕 〔主治〕 主治〕 共性:通络止痛
29
15.关元俞 Guanyuanshu(BL26) 15.关元俞 Guanyuanshu(BL26) 〔定位〕 定位〕 〔主治〕培补元气,调理下焦 主治〕 〔配伍〕 配伍〕 〔操作〕 操作〕
30
16.膀胱俞 Pangguangshu(BL28) 16.膀胱俞 Pangguangshu(BL28) 胞肓 Baohuang(BL53) Baohuang(BL53) 〔定位〕 定位〕 〔主治〕1.调理膀胱 主治〕1.调理膀胱 2.培补下元 2.培补下元 3.强腰健膝 3.强腰健膝 〔配伍〕 配伍〕 〔操作〕 操作〕
七、足太阳膀胱经
始終相信,這世間,相愛的原因有很多,但分開的理由只有一個--愛的還不夠。
人生有四個存摺:健康情感事業和金錢。
如果健康消失了,其他的存摺都會過期。
七、足太陽膀胱經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 aivang,BL.(一)經脈循行①起於目內眥(睛明),②上額,③交會於巔頂(百會,屬督脈);④巔頂部支脈:從頭頂到顳顬部;⑤巔頂部直行的脈:從頭頂人裏聯絡於腦,⑥回出分開下行項後,⑦沿著肩胛部內側,夾著脊柱,⑧到達腰部,⑨從脊旁肌肉進入體腔,⑩聯絡腎臟,11 屬於膀胱;12 腰部的支脈:向下通過臀部,13 進入腘窩中;14 後項的支脈:通過肩胛骨內緣直下,15 經過臀部(環跳,屬足少陽膽經)下行,16 沿著大腿後外側,17 與腰部下來的支脈會合於腘窩中,18 從此向下,通過腓腸肌,19 出於外踝的後面,20 沿著第5蹠骨粗隆,21 至小趾外側端(至陰),與足少陰經相接。
(二)主要病候小便不通,遺尿,癲狂,瘧疾,目痛,見風流淚,鼻塞多涕,鼻衄,頭痛,項、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後側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等。
(三)主治概要本經腧穴主治頭、目、項、背、腰、下肢部病證,神志病,以及背部各背俞穴和第二側線腧穴相關的臟腑、組織和器官的病證。
(四)腧穴(共67穴,左右134穴)1.睛明(BLl)[定位] 在目內眥角稍內上0.1寸凹陷處。
[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眶脂肪組織、內直肌;穴區內有滑車上神經及內眥動脈分支分佈,深層有面神經顳支和動眼神經、滑車上神經、滑車下神經及動脈經過。
[主治] 目赤腫痛,迎風流淚,胬肉攀睛,目翳,目視不明,近視,夜盲,色盲,目眩。
[配穴舉例] 配目窗、後溪、瞳子髎治目赤腫痛(《針灸資生經》);配合穀、四白治目生翳膜(《針灸大成》);配瞳子髎、攢竹、絲竹空、魚腰、四白、上星、陽白治夜盲症(《新針灸學》)。
[*作] 囑患者閉目,醫生左手輕推眼球向外固定,右手緩慢進針,緊靠眶緣直刺0,5-1.0寸(輕撚緩進得氣即止),不提插。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心俞
l 心俞:心悸胸翳心俞知 l 作用:行气活血,镇静安神 l 部位: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穴旁开1.5寸 l 治疗: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如心惊,气促,心动 过速,心绞痛 衰弱,失
眠多梦等 l 配伍:
l 配巨阙,为俞募配穴法,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心痛引背,冠心病, 心绞痛。
l 配神门、三阴交,有调心脾,宁心神的作用,主治健忘,失眠,惊悸, 梦遗。
膀胱经头部穴
共10穴
头部经穴——睛明
睛,指此穴内的气血 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
明,光明的意思。 按本穴能使眼睛明亮,
是治疗一切眼疾的主要穴位。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 [主治]①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 目眩、目翳、夜盲、色盲、近视。② [配伍]:●配合谷、风池,有清热疏风
主治结膜炎,目痒。 ●配肝俞、光明,有调肝养血
十二背俞
[定位]在背部,旁开1.5寸。 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平,十一脾 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六十八大小肠,
十九椎下取膀胱。
肺俞
l 肺俞:肺病哮喘找肺俞 l 作用:有调补肺气之功效 l 部位: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双侧旁开1.5寸 l 主治:肺经寒热诸症的伤风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肺痨、盗汗,咳血等,
故名。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①头痛、眉棱骨痛。
②口眼歪斜、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 [配伍]:
●配风池、合谷,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流 泪。
●配列缺、颊车,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面瘫,面肌痉挛。
膀 胱 经 背 部 穴
共39穴
风门(BL12) 交会穴(督脉、足太阳之会)
主治夜盲,色盲,近视,
治眼六穴:睛明 (膀胱经)攒竹(膀胱经),鱼腰( 胃经)丝疗法:持续点压或一松一压此穴1-2分钟,眼睛 会很快舒服,对缓解眼部疲劳很有效。
第七讲足太阳膀胱经篇
第七讲足太阳膀胱经篇膀胱经循经路线:是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中最长的一条经脉,从内眼眦的睛明穴,到脚小趾的至阴穴,共计有63个穴位。
膀胱经上的一些重要穴位是我们用来治疗督脉及脏腑包括其循行路线上的很多病症,比如象治疗脏腑病时选用的俞穴如心俞,肺俞,肝俞,胃俞等,也可以治疗因脏引起的情志病,象魄户,魂门,意舍,等等,著名的百病灸膏肓,膏肓穴就在厥阴俞旁开1.5寸的地方。
总之,膀胱经可以治疗泌尿系统,精神神经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运动方面的诸多病症,我们要学会如何找到膀胱经上的穴位及其其本应用。
昨天说到人体内水液的循环,因为膀胱也是水道的重要器官,所以今天还要就膀胱作为水道一部分再说一说。
昨天讲到膀胱里的水液来源有两个:1、是小肠经吸泌别清浊后,一部分浊水由小肠与大肠的接口处一小孔循三焦进入膀胱,一部分是肾的蒸腾汽化作用后的浊水顺输尿管进入膀胱。
那进入膀胱的水之后情况如何呢,进入膀胱的水并不是完全作为尿液排出。
2、最后的一次蒸腾汽化作用,就是还要吸收一部分清水,膀胱的汽化作用,温度来自小肠受心脏的移热,3、就是肾阳的温煦作用。
因我们成人的膀胱容积大约有300-500ML,为什么我们正常人是要膀胱快满后才有尿意,有的人却频频要去小便呢,这里就是靠这个小肠之热及肾阳的热蒸化作用。
当我们进入膀胱的水,受小肠及肾阳之热,会有一部分清水汽化,膀胱因此也会象受热吹气的气球一样膨胀,这样,膀胱里就上面一部分是汽,下面一部分是水,蒸腾的水汽一部分会循膀胱因热膨胀张开的毛孔升腾顺三焦进入肝脏,参与肝脏的生理活动,这也是解释水生木的理论之一,当水和汽储到快满了,膀胱里的压力增大,使人感觉到有尿意,就需要去排小便了。
当小肠之火衰微,肾阳也不足时,膀胱里的水不能正常蒸腾汽化,膀胱里的水就是温度较低的水,膀胱里的汽也少,那膀胱的升力不够,水就全部压在膀胱底部,导致尿意频频,且尿力不足,容易滴漏。
这也就是小孩子或年轻人因为肾阳心阳足,尿尿的时候尿可以有很大压力,年龄大了后,尿的压力就小了,尿不远,因为里面的汽少了,压力小了。
经络学-足太阳膀胱经
直刺0.5~1寸。
4.大杼 Dàzhù (BL11) 骨会,手 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Location 】
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
大杼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 肌→上后锯肌→颈夹肌→竖脊肌。 浅层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 内侧皮支和伴行的肋间后动、静 脉背侧支的内侧皮支。深层有第 一、二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 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 等结构。 【主治 Indications】 1. 咳嗽,发热。 2.颈项急,肩背痛。 【刺法 Method】 斜刺0.5~0.8寸。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 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 肌与筛骨眶板之间。浅层 布有三叉神经眼支的滑车 上神经,内眦动静脉的分 支或属支。深层有眼动、 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眼神 经的分支和动眼神经的分 支。
【主治 Indications】
1.近视,目赤肿痛,目视不明,迎风流泪,夜盲, 色盲。
2.急性腰痛。
【主治 Indications】
1.腰腿痛,下肢瘫痪。
2.痔疾。
【刺法 Method】
直刺1.5~2.5寸。
8.秩边* Zhìbiān (BL 54)
【定位Location 】
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 正中嵴旁开3寸。
秩边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臀中 肌→臀小肌。浅层布有臀中皮神 经和臀下皮神经。深层有臀上、 下动脉,臀上、下静脉,臀上、 下神经。
1.胎位不正,难产。 2.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刺法 Method】 浅刺0.1~0.5寸或点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
第七讲 足太阳膀胱经篇
第七讲足太阳膀胱经篇膀胱经循经路线:是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中最长的一条经脉,从内眼眦的睛明穴,到脚小趾的至阴穴,共计有63个穴位。
膀胱经上的一些重要穴位是我们用来治疗督脉及脏腑包括其循行路线上的很多病症,比如象治疗脏腑病时选用的俞穴如心俞,肺俞,肝俞,胃俞等,也可以治疗因脏引起的情志病,象魄户,魂门,意舍,等等,著名的百病灸膏肓,膏肓穴就在厥阴俞旁开1.5寸的地方。
总之,膀胱经可以治疗泌尿系统,精神神经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运动方面的诸多病症,我们要学会如何找到膀胱经上的穴位及其其本应用。
昨天说到人体内水液的循环,因为膀胱也是水道的重要器官,所以今天还要就膀胱作为水道一部分再说一说。
昨天讲到膀胱里的水液来源有两个:1、是小肠经吸泌别清浊后,一部分浊水由小肠与大肠的接口处一小孔循三焦进入膀胱,一部分是肾的蒸腾汽化作用后的浊水顺输尿管进入膀胱。
那进入膀胱的水之后情况如何呢,进入膀胱的水并不是完全作为尿液排出。
2、最后的一次蒸腾汽化作用,就是还要吸收一部分清水,膀胱的汽化作用,温度来自小肠受心脏的移热,3、就是肾阳的温煦作用。
因我们成人的膀胱容积大约有300-500ML,为什么我们正常人是要膀胱快满后才有尿意,有的人却频频要去小便呢,这里就是靠这个小肠之热及肾阳的热蒸化作用。
当我们进入膀胱的水,受小肠及肾阳之热,会有一部分清水汽化,膀胱因此也会象受热吹气的气球一样膨胀,这样,膀胱里就上面一部分是汽,下面一部分是水,蒸腾的水汽一部分会循膀胱因热膨胀张开的毛孔升腾顺三焦进入肝脏,参与肝脏的生理活动,这也是解释水生木的理论之一,当水和汽储到快满了,膀胱里的压力增大,使人感觉到有尿意,就需要去排小便了。
当小肠之火衰微,肾阳也不足时,膀胱里的水不能正常蒸腾汽化,膀胱里的水就是温度较低的水,膀胱里的汽也少,那膀胱的升力不够,水就全部压在膀胱底部,导致尿意频频,且尿力不足,容易滴漏。
这也就是小孩子或年轻人因为肾阳心阳足,尿尿的时候尿可以有很大压力,年龄大了后,尿的压力就小了,尿不远,因为里面的汽少了,压力小了。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足太阳膀胱经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脉,它贯穿全身,是十二经脉中最长的一条经脉,全长超过三十尺,包含着六十七个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起点为足外踝后方的大椎穴,由此向后上延伸至头颈、脊骨,再向下沿脊椎一直贯穿至尾骨。
在足上部则从第五趾外侧(外踝最普遍)循着旁边底部之肌腱上行,一直到胸锁乳突间的一条线上(第一肋骨的下缘),那便是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与脊髓有密切关系,其主要功能有:
1、通调全身阳气
足太阳膀胱经通过连接脊髓及全身,负责调节人体的阳气,使其运行通畅。
太阳膀胱经在身体周围负责循环正阳之气,以及负责调节排泄无意识情况中的气血。
2、治疗各种疾病
太阳膀胱经可治疗痈肿积聚、头痛、牙痛、面肌痉挛等病症,同时还能够改善脑神经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减轻给肾上腺的压力,降低信号压力和放松心脏血管等。
3、祛除疲劳
太阳膀胱经经络容易堵塞,使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疲劳等症状。
所以保持经络畅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强化脊椎伸展及松弛的肌肉运动来消除疲劳。
4、维护关节和肌肉健康
太阳膀胱经还可以帮助维护膝关节和肌肉的健康,尤其是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
总之,足太阳膀胱经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经脉之一。
通过保持经络畅通,可以使体内阳气运行通畅,从而有效的治疗各种疾病和祛除疲劳。
人们应该注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以保持足太阳膀胱经的健康和畅通。
足太阳膀胱经-中医本
足 太阳 膀胱经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 BL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目内眦,上额,循 头顶,夹督脉下项,分成两支, 沿脊柱旁开1.5寸及3寸、循大 腿后侧下行,汇合于腘窝正中, 沿小腿后侧、足外侧下行,在 小趾外侧端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体内:络肾,属膀胱,联络脑。
五脏俞
腧穴 定位
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心俞 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肝俞 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脾俞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肾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主治
刺灸方法
相应脏腑病 胸椎旁开背俞穴 证及有关组 斜刺0.5—0.8寸; 织器官病证 腰椎旁开背俞穴
(二)主治概要
➢脏腑病:背俞穴主治相应的脏腑和有关的 组织器官病证。
➢神志病:癫狂痫、失眠、健忘。 ➢经脉循行部位病证:头痛,目疾,项强,
背腰痛,下肢痿痹。
(三)本经腧穴
共67穴 腧穴数目最多 背俞穴为重点 重要腧穴 ➢肾俞、委中
➢睛明、攒竹、大杼、 肺俞、心俞、膈俞、 肝俞、脾俞、胃俞、 大肠俞、次髎、 承山、昆仑、至阴
经脉循行原文
➢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眦,上额,交巅。
➢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
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 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 胱。 ➢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 贯臀,入腘中。 ➢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 胛,挟脊内,过髀枢,循脾 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 小指外侧。
睛明穴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近治作用——目疾:近视、夜盲、视物
足太阳膀胱经
承山配穴
配环跳、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 用,主治腓肠肌痉挛,下肢痿痹。 配大肠俞、秩边,有理气清热,通调肠 腑的作用,主治便秘。
飞扬配穴
配百会、后溪,有醒脑开窍的作用;主 治癫狂,痫证。 配太溪,为原络配穴法,有清利头目, 滋阴养血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鼻 衄。
25、昆仑
(经穴)
26、申脉
(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 外踝下缘凹陷中 之间凹陷处。 主治: ①下肢痿痹 足跟肿痛 踝部肿痛 ②头痛 项强 鼻衄 癫狂痫 眩晕 ③难产 ③失眠 刺灸: 直刺0· 3~0· 5寸。可灸。 孕妇禁针。
昆仑配穴
配风池、后溪,有清头目安神志的作用, 主治头痛,惊痫。 配风市、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 用,主治下肢痿痹。
10胆俞
(胆的背俞穴)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 第十胸椎棘突下 旁开1· 5寸。 主治: 共性①胁痛 口苦 黄疸 ②脊背痛 ③目赤 夜盲 近视 目眩 ③咳喘 肺痨 ④癫狂痫 潮热 ⑤吐血 鼻衄 刺灸: 斜刺0· 5~0· 8寸。可灸。
肝俞配穴
配期门,为俞募配穴法,有清利肝胆湿 热的作用,主治肝炎,胆囊炎,胁痛。 配百会、太冲,有平肝潜阳,清热明目 的作用,主治头昏头痛,眩晕。 配肾俞、太溪,有滋阴养血补肾的作用, 主治健忘,失眠。 配大椎、曲池,有清热泻火,安神定志 的作用,主治癫痫,精神分裂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④ 治与骨有关的病症
大杼配穴
配夹脊、绝骨,有强筋骨,通经络,调 气血的作用,主治颈椎病。 配列缺、尺泽,有理肺止咳平喘的作用, 主治咳嗽,气喘。
足太阳膀胱经
【配伍】遗精、阳痿配关元; 肾虚腰痛配委中、太溪。
【操作】直刺0.5~1.0寸。
•秩邊
【定位】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取法】骶管裂孔旁开4橫指。 【作用】清利下焦,通经活络。 【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阴痛,痔疾。 【配伍】腰腿痛、下肢痿痹配环跳、委中、阳
陵泉; 痔疮配支沟、承山。
操作:直刺1.5~3寸。
2.小溲疾患:遗尿,小便频数,小便不 利。 3.妇科疾患:月经不调,白带。 4. 耳鸣耳聋,腰膝痠痛。 5. 洞泄不化,五更泄泻。 6. 咳喘少气。
【配伍】遗尿配京门;遗精配三阴交,关元; 带下,水肿配阴陵泉、三阴交。 耳鸣、耳聋配太溪、听宫。 腰痛配大肠俞、委中。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用灸法) 2.头痛,鼻塞,鼻衄,目痛。 【操作】浅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可 灸。(孕妇及习惯性流产者禁针刺)
足太阳膀胱经小结
1、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上额,循头顶,夹督脉 下项,分成两支,沿脊柱旁开1.5寸及3寸、 大腿后侧下行,汇合于腘窝正中,再沿小腿 后侧、足外侧下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睛明 BL1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功效】清热明目。 【主治】各种眼病,如近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
夜盲。 【配伍】眼底病配风池、光明。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配太阳、合谷。 夜盲配行间、合谷、角孙。
【操作】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
侧固定,针沿眼眶边缘缓缓刺入0.3~ 0.5寸,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出 针后按压3~5分钟,防止出血。若皮下 出血,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 禁灸。
2. 痔疾。 【操作】直刺1.5~2.5寸;可灸。
委中 BL40(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凡一百二十六穴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凡一百二十六穴至阴二穴在足小指端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阳脉之所出为井针入一分留五呼可灸二壮(铜人) 通谷二穴在足小指本节之前外侧陷中足太阳脉之所流为荣针入二分留五呼可灸三壮(铜人) 束骨二穴在足小指本节之后外侧陷中足太阳脉之所注为腧针入二分留五呼可灸三壮(铜人) 金门二穴一名关梁在足外踝下骨空陷中足太阳郄针入三分可灸三壮(铜人) 京骨二穴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按而取之足太阳脉之所过为原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铜人) 申脉二穴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际(铜人)○在外踝下五分(资生)○阳跷脉所生针入三分禁不可灸(铜人) 仆参二穴一名安邪在足后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针入三分可灸七壮(铜人) 昆仑二穴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铜人)○在跟骨上陷中细脉动应手(资生)○在外踝下一寸大筋下(资生)○足太阳脉之所行为经针入五分留十呼可灸五壮(灵枢) 付阳二穴在外踝二三寸飞阳下(铜人)○阳跷之郄太阳前少阳后筋骨间(纲目)○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三壮(铜人) 飞阳二穴一名厥阳在外踝上七寸骨后针入五分可灸三壮(铜人) 承山二穴一名鱼腹一名肠山一名肉柱在锐腨肠下分肉间陷中(铜人)○在腨股分肉间拱足举地一尺取之(入门)○在腿肚下分肉间(资生)○针入七分可灸五壮(铜人) 承筋二穴一名腨肠一名直肠在腨肠中央(铜人)○在胫后腨股中央从脚跟上七寸(入门)○可灸三壮禁不可灸(入门) 合阳二穴在膝约文中央下三寸(一云二寸)○在直委中下一寸(入门)○针入五分可灸五壮(铜人)委中二穴在腘中央约文中动脉陷中(铜人)○在膝腕内腘横纹中央动脉(入门)○委中者血郄也在腘中央可出血痼疹皆愈(资生)○在曲内两筋两骨中宛宛又云膝解后曲脚中背面取之(资生)○又于四畔紫脉上出血如藤块者不可出血血不止令人夭(纲目)○宜针入一寸半(一云五分)留七呼禁不可灸(纲目) 委阳二穴在承扶下六寸屈伸取之(铜人)○三焦下辅腧也在足太阳后出于腘中外廉两筋间(资生)○在膝腕横纹尖外廉两筋间委中外二寸屈伸取之(入门)○针入七分可灸三壮(铜人)○铜人云委阳在足太阳前少阳之后出于腘中外廉两筋间承扶下六寸此足太阳之别络手少阳经也以今经文考之当云一尺六寸又按经文取委阳者屈伸而索之取阳陵泉者正竖膝与之齐下至委阳之前取之是知委者曲也委中即两腘之中央委阳即曲之阳分约文之尽处两筋间推其分野则正当太阳少阳之间内外廉之界故曰太阳之前少阳之后腘中外廉也其穴正在约文两筋之间只正膝与之齐阳陵泉正对其穴当为一尺六寸无疑矣(纲目) 浮郄二穴在委阳上一寸展膝得之针入五分可灸三壮(铜人) 殷门二穴在承扶下六寸针入五分留七呼禁不可灸(铜人) 承扶二穴一名肉郄一名阴关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阴冲上约文中央(铜人)○在尻臀下阴股上横纹中(入门)针入五分禁不可灸(入门) 秩边二穴在第二十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针入五分可灸三壮(铜人)○挟脊四寸是除脊则各一寸半也大杼下诸穴皆当除脊骨一寸则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为正大凡脊骨广一寸当除之(资生) 胞肓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伏而取之针入五分可灸五七壮(铜人) 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针入五分可灸五壮(铜人) 肓门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又肋间与鸠尾相直针入五分可灸三十壮(铜人) 胃仓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针入五分可灸五七壮(铜人) 意舍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针入五分可灸五壮至百壮止(铜人) 阳纲二穴在第十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针入五分可灸五壮(铜人) 魂门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针入五分可灸五壮(铜人) 膈关二穴在第七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针入五分可灸五壮(铜人) 噫嘻二穴在肩膊内廉第六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以手重按之病者言噫嘻是穴也(铜人)○在膊内廉以手厌之令病人抱肘作噫嘻之声则指下动矣(入门)○针入六分留三呼泻五吸可灸二七壮至一百壮止(铜人) 神堂二穴在第五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针入三分可灸五壮(铜人) 膏肓腧二穴在第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取穴法详见下)可灸百壮至五百壮若能用心得正穴灸之无疾不愈(铜人)○千金方于诸穴治病各分主之独于膏肓三里涌泉特云治杂病盖是三穴无所不治也(资生) 魄户二穴一名魂户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铜人)○在三节外三寸(入门)○针入五分可灸五壮一云可灸七壮至百壮(纲目) 附分二穴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旁相去各三寸(铜人)○在第二节外三寸附项内廉陷中正坐取之(入门)○针入五分得气即泻日可灸七壮至百壮(铜人) 会阳二穴一名利机在阴尾骶骨两旁(铜人)○在阴尾骨外各开一寸半(入门)○针入八分可灸五壮(铜人) 下髎二穴在第四空挟脊陷中针入二寸留十呼可灸三壮(入门)○当见死人骸腰脊骨尽处有骨广如人面大而四穴分两行了然通透乃是八髎穴也中髎二穴在第三空挟脊陷中针入二寸留十呼可灸三壮(入门) 次髎二穴在第二空挟脊陷中针入二寸可灸三壮(入门) 上髎二穴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挟脊陷中(铜人)○在腰髁骨下第一空挟脊两旁陷中余三髎少斜上阔下狭针入一寸可灸七壮(入门) 白环腧二穴在第二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铜人)○取如腰户法挺杖伏地端身两手相重支额纵息令皮肤俱缓乃得其穴(纲目)○针入八分得气先泻后补禁不可灸(铜人) 中膂内腧二穴一名脊内腧在二十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挟脊起肉间伏而取之针入三分留十呼可灸三壮(铜人) 膀胱腧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铜人) 小肠腧二穴在第十八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铜人) 大肠腧二穴在第十六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铜人) 肾腧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与脐相对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随年为壮(铜人) 三焦腧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三壮(铜人) 胃腧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随年为壮数(铜人) 脾腧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七壮(铜人) 胆腧二穴在第十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针入五分可灸三壮(铜人) 肝腧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铜人) 膈腧二穴在第七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铜人) 心腧二穴在第五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禁不可灸(铜人) 厥阴腧二穴在第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可灸七壮(铜人) 肺腧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铜人)○肺腧与乳相对引绳度之(资生)○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是穴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一百壮止(铜人) 风门二穴一名热府在第二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五壮今附云若频刺泄诸阳热气背永不发痈疽(铜人) 大杼二穴在第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五分可灸七壮一云禁灸(铜人) 天柱二穴在挟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铜人)○在颈大筋外挟后发际陷中针入五分可灸三壮(入门) 玉枕二穴在络却后一寸五分挟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发际上三寸可灸三壮禁不可针(铜人) 络却二穴一名强阳又名脑盖在通天后一寸五分可灸三壮禁不可针(铜人) 通天二穴一名天伯在承光后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铜人) 承光二穴在五处后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禁不可灸(铜人) 五处二穴在上星旁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铜人) 曲差二穴入前发际在挟神庭旁一寸五分针入二分可灸三壮(铜人) 攒竹二穴一名始光一名光明一名圆柱在两眉头陷中针入一分留三呼泻五吸禁不可灸○宜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铜人) 睛明二穴一名泪孔在目内眦头外一分(铜人)○在目内眦红肉陷中(入门)○针入一寸五分留三呼禁不可灸(铜人)○明堂云针入一分半盖面部宜浅刺是一分半为正铜入误也(资生)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共六十三穴睛明在目下眦外一分宛宛中针一分半留六呼灸三壮甲乙经曰刺六分一日禁灸主治目痛视不明见风泪出胬肉攀睛白翳眦痒疳眼头痛目眩凡治雀目者可久留针然后速出之○治眼若未效并合谷光明不可缺(席弘赋)兼行间可治雀目汗气(百证赋)治胬肉(灵光赋) 攒竹在眉头陷中针一分留六呼不宜灸甲乙经灸三壮明堂用细三棱针针之宣泄热气眼目大明宜针三分出血主治目视KT KT(玉龙赋)兼三间可治目中漠漠(百证赋)脑昏目赤泻此(通玄赋) 曲差在距神庭旁一寸针二分灸三壮五壮主治目不明头痛鼻塞鼽衄臭涕顶巅痛身心烦热汗不出五处在曲差后五分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甲乙经曰不可灸主治脊强反折瘛疭颠疾头痛戴眼眩晕目视不明承光在五处后一寸针三分禁灸主治头风风眩呕吐心烦鼻塞不利目翳口通天在承光后一寸八分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主治头旋项痛不能转侧鼻塞偏风口疭恍惚青盲内暲○瘿气面肿灸五十壮(千金)能去鼻内无闻之苦(百证赋) 络却在通天后一寸五分针三分留五呼灸三壮一曰禁针主治头旋口喎鼻塞项肿瘿瘤内聤耳鸣玉枕在络却后一寸八分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一日禁针主治目痛如脱不能远视脑风头项痛鼻塞无闻○多汗寒热灸五十壮针三分(千金)连囟会疗头风(百证赋) 天柱在玉枕后二寸少去中行风府七分去风池六分针二分留六呼灸三壮一日针五分禁灸主治头旋脑痛鼻塞泪出项强肩背痛足不任身目瞑不欲视○连养老治目中KT KT又连束骨治项强多恶风(百证赋) 大杼在距中行陶道二寸微底二分针三分留七呼灸五壮七壮一日禁灸非大急不可灸也主治伤寒汗不出腰脊项背强痛不得卧喉痹烦满痎疟头痛咳嗽身热目眩癫疾筋挛瘛疭膝痛不可屈伸○凡针疟疾脉满大者针此并噫嘻穴出血随人肥瘦针之不以针委中风门立已○大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席弘赋) 风门在二椎下两旁各去脊中二寸针五分留七呼灸五壮主治伤寒头痛项强目瞑鼽嚏胸中热呕逆上气喘卧不安身热黄疸痈疽发背此穴能泻一身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疽疮疥等患○伤风咳嗽头痛鼻流清涕可灸十四壮及治头疼风眩鼻衄不止(神农经)上气短气咳逆胸背彻痛灸百壮(千金) 肺俞在三椎下去脊中各二寸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一云灸百壮素问曰针中肺三日死主治五劳传尸骨蒸肺风肺痿咳嗽呕吐上气喘满虚烦口干目眩肢满汗不出腰脊强痛背偻如龟寒热瘿气黄疸○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治同治咳嗽吐血唾红骨蒸虚劳可灸十四壮(神农经)治吐血唾血上气咳逆喉痹灸随年壮瘿肿上气短气灸百壮又盗汗寒热恶寒灸随年壮针五分又气短不语灸百壮又治水注口中涌水出灸肺俞及三阴交随年壮(千金)兼丰隆治痰嗽(玉龙赋)兼天突治咳嗽连声(百证赋)同陶道身柱膏肓治虚损五劳七伤紧要法(乾坤生意) 厥阴俞在四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针三分灸七壮主治咳逆牙痛心痛结胸呕吐烦闷○主胸中膈气积聚好吐灸随年壮(千金) 心俞在五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针三分留七呼主治偏风半身不随食噎积结寒热心气闷乱烦满恍惚心惊汗不出中风偃卧不得胃绝发痫悲泣呕吐咳血发狂健忘○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小儿气不足者数岁不能语可灸五壮艾炷如麦粒(神农经) 兼肾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玉龙赋)兼神道治风痫常发自宁(百证赋)治忧噎(捷径)一传主疗心虚遗精盗汗补之膈俞在七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一云灸至百壮主治心痛周痹膈胃寒痰暴痛心满气急吐食反胃痃癖五积气块血块咳逆四肢肿痛怠惰嗜卧骨蒸喉痹热病汗不出食不下腹胁胀满○此血会也诸血病者皆宜灸之如吐血衄血不已虚损昏晕血热妄行心肺二经呕血藏毒便血不止○HT不得食今日食明日吐灸百壮(千金) 肝俞在九椎下去脊中二寸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素问曰针中肝五日死主治气短咳血多怒胁肋满闷咳引两胁脊背急痛不得息转侧难反折上视惊狂鼽衄眩晕痛循眉头黄疸鼻酸热病后目中出泪眼目诸疾热痛生翳或热病瘥后因食五辛患目呕血或疝气筋痉相引转筋入腹○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治同○吐血酸削灸百壮又胸满心腹积聚疼痛灸百壮又气短不语灸百壮(千金)目昏血溢肝俞辨其虚实(玉龙赋)兼命门能使瞽者见秋毫(标幽赋)兼少泽可治攀睛(百证赋)一传治血痛项疬吐酸胆俞在十椎下去脊中二寸针五分留七呼灸三壮素问曰针中胆一日半死主治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心腹胀满口干若咽痛呕吐翻胃食不下骨蒸劳热目黄胸胁不能转侧○兼阳纲可治目黄(百证赋)○兼膈俞治劳噎(捷径) 胛俞在十一椎下去脊中各二寸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素问曰针中脾十日死主治痃癖积聚肋下满痎疟寒热黄疸腹胀痛吐食不食饮食不化或食饮倍多烦热嗜卧身日羸瘦泄痢善欠体重四肢不收○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食不消化泄痢不作肌肤胀满水肿灸随年壮三报之又尿血白浊虚劳灸百壮(千金)兼听宫能祛心下之悲凄又兼膀胱俞治脾虚谷食不消(百证赋)治思噎食噎(捷径)一传治水肿鼓胀气满泄泻年久不止及久年积块胀痛胃俞在十二椎下去脊中二寸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一日灸随年壮主治胃寒吐逆翻胃霍乱腹胀肢满肌肤疲瘦肠鸣腹痛不嗜脊痛筋挛小儿羸瘦食少不生肌肉及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脱肛肚疼不可忍艾炷如大麦○兼魂门治胃冷食不化(百证赋)一传治水肿鼓胀气膈不食泄泻年久不止多年积块三焦俞在十三椎下去脊中二寸针五分灸三壮一日三分五壮主治伤寒身热头痛吐逆肩背急腰脊强不得俯仰脏腑积聚胀满膈塞不通饮食不化羸瘦水谷不分腹痛下痢肠鸣目眩○少腹坚大如盘盂胸腹胀满饮食不消妇人症聚瘦瘠灸三焦俞百壮三报之仍灸气海百壮又主五脏六腑积聚心腹满腰脊痛吐逆寒热小便不利灸随年壮又治尿血灸百壮(千金) 肾俞在十四椎下去脊中二寸与脐平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一日灸以年为壮素问曰针中肾六日死主治虚劳羸瘦面目黄黑耳聋肾虚水脏久冷腰痛梦遗精滑脚膝拘急身热头重振寒心腹痛引少腹少气溺血便浊淫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阴中痛五劳七伤虚惫无力足寒如冰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男女久积气痛变成劳疾○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肾间风虚灸百壮又小便浊梦遗失精灸百壮又肾俞主五脏虚劳少腹弦急胀热灸五十壮老少减之若虚冷可百壮横三间寸灸之又消渴口干同腰目灸之又尿血灸百壮又百病水肿灸百壮(千金)兼命门治老人便多又兼心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玉龙赋)能泻尽腰股之痛(通玄赋)一传治色欲过度虚肿耳痛耳鸣大肠俞在十六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主治脊强不得俯仰腰痛腹胀绕脐切痛肠澼泻痢食不化大小便不利○胀满雷鸣灸百壮三报之(千金)治大便病(灵光赋) 小肠俞在十八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主治膀胱三焦津液少便赤不利淋沥遗尿小腹胀满短气五痔疼痛妇人带下○泄注五痢便脓血腹痛灸百壮又主三焦膀胱寒热津液赤白洞泄腰脊痛小水不利妇人带浊灸五十壮又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百壮横三间寸灸之(千金)治小便病(灵光赋) 膀胱俞在十九椎下去脊二寸伏而取之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一云七壮主治小便赤涩遗尿泄痢腰脊腹痛阴疮脚膝寒冷无力女子癥瘕○兼脾俞治脾虚谷食不消(百证赋) 中膂肉俞在二十椎下去脊中二寸夹脊起肉间伏而取之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主治肾虚消渴腰脊强痛不得俯仰肠冷赤白痢疝痛汗不出胁腹胀痛○兼陶道治岁热时行(百证赋)主腰痛夹脊膂上下按之从后项至此穴痛者灸之立愈(捷径) 白环俞在二十一椎去中脊二寸伏而取之针五分灸三壮甲乙经云针八分得气则泻泻讫多补之不可灸主治腰脊痛不得坐卧疝痛手足不仁二便不利温疟筋挛痹缩虚热闭塞○一云主治梦遗白浊肾虚腰痛先泻后补赤带泻之白带补之月经不调亦补之○兼委中治背连腰痛大验(百证赋) 上髎在阳关下五分去中行一寸外直小肠俞针三分留七呼灸七壮主治大小便不利呕逆腰膝冷痛寒热疟鼻衄妇人绝嗣阴中痒痛阴挺出赤白带下次髎在上髎下直膀胱俞针三分留七呼灸七壮一曰三壮主治大小便淋赤不利心下坚胀腰痛足清疝气下坠引阴痛不可忍肠鸣泄泻赤白带下中髎在次髎下直中膂俞针二分留十呼灸三壮主治五劳七伤二便不利腹胀飧泄妇人少子带下月经不调下髎在中髎下一寸二分针二分留十呼灸三壮一日针二寸主治肠鸣泄泻二便不利下血腰痛引小腹急痛女子淋浊不禁○湿热湿寒下髎定(百证赋) 会阳长强外开二寸针二分灸五壮一曰针八分主治腹中寒气泄泻肠澼便血久痔阳气虚乏阴汗湿附分在二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开三寸正坐取针三分灸五壮甲乙经作针八分主治肘臂不仁肩背拘急风客腠理颈痛不得回顾魄户在三椎下去脊各三寸半针五分灸五壮一日针三分灸百壮主治虚劳肺痿肩膊胸背连痛三尸走注项强喘逆烦满呕吐○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治虚劳发热可灸十四壮(神农经)兼膏肓治劳瘵传尸(百证赋)治体热劳嗽(标幽赋) 膏肓俞在四椎下五椎上去脊中各三寸半先令病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动乃从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依胛骨之际相去骨际如容侧指许按其中一间空处自觉牵引肩中是其穴也灸七七壮至百壮千壮灸后当灸足三里以引火实下主治百病无所不疗虚羸瘦损五劳七伤诸病梦遗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可灸二七至七七壮○兼魄户治劳瘵传尸(百证赋)治背脊痛风劳一切诸病(灵光赋)兼陶道身柱肺俞治虚损五劳七伤紧要之穴(乾坤生意) 神堂在五椎下去脊各三寸半针三分灸五壮主治腰脊强痛不可俯仰洒淅寒热胸腹满逆时噎噫嘻在肩膊内廉六椎下去脊各三寸半正坐取之针六分留七呼灸五壮一日二七壮至百壮主治大风热病汗不出劳损不得卧温疟久不愈胸腹胀闷气噎肩背胁肋痛急目痛咳逆鼻衄忌苋菜白酒○多汗疟病灸五十壮(千金) 膈关正七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开肩取之针五分灸五壮主治背痛恶寒脊强呕吐饮食不下胸中噎閟大小便不利○此亦血会治诸血病魂门在九椎下相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针五分灸三壮主治尸厥走注胸背连心痛食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黄赤○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兼胃俞治胃冷食难化(百证赋)筋挛骨痛者补此(标幽赋) 阳纲在十椎下去脊中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针五分灸三壮七壮主治肠痛食不下小便涩身热消渴目黄腹胀泄泻○兼胆俞治目黄(百证赋) 意舍在十一椎下去脊中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针五分灸七壮一云五十壮至百壮主治背痛腹胀大便泄小便黄呕吐恶风寒饮食不下消渴目黄○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兼中府能除胀满噎塞胸背胁痛恶寒呕吐(百证赋) 胃仓在十二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针五分灸五壮一云五十壮主治腹满水肿食不下恶寒背脊痛不可俯仰肓门在十三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又肋间陷中前与鸠尾相直正坐取之针五分灸三壮主治心下痛大便坚妇人乳痛有余志室在十四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针五分灸三壮七壮主治阴肿阴痛失精小便淋沥背脊强腰胁痛腹中坚满霍乱吐逆不食大便难○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胞肓在十九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伏而取之针五分灸五壮七壮主治腰脊痛恶寒小腹坚肠鸣大小便不利秩边在二十一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伏而取之针五分灸三壮主治腰痛五痔小便赤涩承扶在尻臀下股阴上约纹中针七分留七呼灸三壮甲乙经作针二寸主治腰脊相引如解久痔臀肿大便难胞寒小便不利殷门在承扶下五寸三分针七分留七呼灸三壮主治腰脊不可俯仰恶血流注外股肿浮郄在殷门下一寸三分针五分灸三壮主治霍乱转筋小腹膀胱热大肠结股外筋急髀枢不仁委阳在浮郄下一寸七分针七分留五呼灸三壮主治腰脊腋下肿痛不可俯仰引阴中不得小便胸满身热瘛疭颠疾小腹满飞尸遁注痿厥不仁○三焦下输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本输篇)兼天池穴腋肿针而速散(百证赋) 委中在腘中央约纹动脉陷中伏卧屈足取之针五分留七呼灸三壮一日禁灸春月勿令出血盖太阳合肾肾王于冬水衰于春故春无令出血主治大风眉发脱落太阳疟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然汗出难已头重转筋腰脊背痛半身不遂遗溺小腹坚风痹髀枢痛膝痛足软无力凡肾与膀胱实而腰痛者针出血妙虚者不宜针慎之○此穴主泻四肢之热委中者血郄也凡热病汗不出小便难衄血不止脊强反折瘛疭癫疾足热厥逆不得屈伸取其经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