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7.2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1947.6——1948.9
0
1947年6月
战略决战 三
1948年秋
大 战
国民党 解放军
1948.9——1949.1役
4.三大战役: (1)三大战役之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经过 锦州、长春、沈阳 结果 解放东北全境
关门打狗
辽沈战役形势图 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 军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
(刘邓大军) (3)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战略进攻的序幕。
“蒋介石两个拳头一伸, 胸膛就露 出来了。我们要对准胸膛插上一刀, 插入他们的心脏”
——毛泽东
武汉
南京
2.背景:
人民解放军经过
连续作战,歼灭国民
党军队200多万,迫
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 守沈阳、北平、徐州 等孤城,战略决战时
430 万人
机已经成熟。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3)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参战部队 经过
东北人民解放军与 华北人民解放军
北平、天津、张家口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北平和平解放
结果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三大战役之淮海战役
时间 指挥者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 粟裕、谭震林
参战部队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
经过
徐州为中心
结果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 广大地区 歼敌改编敌人数最多
民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 时空观念:能够准确把握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3. 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辨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 历史解释:能够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2. 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些图片,如解放军战士、战争场景等,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解放战争是如何走向胜利的?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新课教学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展示土地改革的相关图片和史料,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土地改革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三大战役分别介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主要战果等。
播放三大战役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战役的激烈程度和重大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渡江战役讲述渡江战役的背景和经过,强调其重要性。
展示渡江战役的图片和史料,让学生了解战役的规模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5张PPT)
3、意义:
翻身农民送子参军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材料一: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批斗地主
材料二:冀南、冀东、渤海地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贫雇农均获得了大量土地
财使产农。村至的194土9年地6占月有,状解放况区发约生有了1亿根农本民性分变得化3.。75亿亩土地。
材料三: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 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破路队等随军组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 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群众在丈量土地
农民分到牲畜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 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傅作义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平津战役的胜利,使 华北全境基本解部 队
地点
歼敌 人数
辽沈战 1948、9 林彪 罗荣 东北人民
役
—11 桓
解放军
锦州 长春 沈阳
47万
140天歼灭和改编154万 淮海战
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于是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瓮中捉鳖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时间
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期末单元复习课件
5.[2018•衡阳中考]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形象地比喻: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
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地拖住,
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是指( A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孟良崮战役
6.[2018•东营中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
C.重庆
D.延安
2.[2018•达州由中此考可]“排愿除所A、有C的、人D从三这个张选照项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 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 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
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B )
A.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蒋介石阴谋发动
(4)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
内战
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比较西安谈判和重庆谈判
项目 事件
西安谈判
重庆谈判
中共代表
周恩来等
毛泽东、周恩来等
结果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 共抗日等条件
签署“双十协定”
落实情况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 定”,发动全面内战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共一大、全面内战爆发、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
... 各种不同的派别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这个国家。《新 青年》派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希望,1921年夏,他们成立了中 国共产党,(后来)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他虽然遵循马克
思和列宁的学说,但主张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在1946年爆发的内战中,共产党得到了千百万农民的支持,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得到人民的支持,为其后三大战役及解放南京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大战役及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教材主要写军事斗争,但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需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无论是知识层次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应的有些加强了,且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时期,好奇心强,所以课堂上应该着重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但本课需要学生思考、概括的问题难度较大,需教师多引导。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的作用;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回顾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历程(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回顾总结近代的土地政策:①太平天国运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②井冈山时期:打土豪,分田地③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汇第23课内战爆发1、重庆谈判时间、地点:1945年,重庆。
双方目的: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共产党:真和谈,揭骗局,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结果:①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②1946年,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3、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战略战术①、首先是对中原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②、被粉碎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4、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斗争策略:①、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②、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战果:①、粉碎了国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bian),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P111材料研读】:材料中大家为什么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答: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愿望。
6、【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1】(1)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应对?答: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
(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答: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7、【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2】运用具体史实,说说解放区军民是如何进行自卫反击的?必背知识点的4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是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解放战争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的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解放战争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艰辛历程,认识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对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意义以及与抗日战争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特点、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和意义,认识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和意义。
2.难点:解放战争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解放战争的艰辛历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解放战争与抗日战争的异同,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地图、数据等,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解放战争的历史视频,便于学生直观了解战争历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局势,引导学生思考解放战争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解放战争的背景,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地图,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起因。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测试题含解析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 国共两党重庆谈判B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 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2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A 锦州解放B 徐州解放C 南京解放D 北平解放3 毛泽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是下列哪次战役()A 渡江战役B 辽沈战役C 淮海战役D 平津战役4 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
这座城市是()A 北平B 南京C 武汉D 上海5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是()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 打土豪,分田地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 要和平,争民主6 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A 北伐战争B 十年内战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7 毛泽东的诗篇中,反映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实施渡江战役的历史事件是()A 黄洋界上炮声隆,我自岿然不动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D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8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战争”是指()A 护国战争B 北伐战争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9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 挺进大别山B 辽沈战役C 百万雄狮过长江D 横扫大西南10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淮海战役B 台儿庄战役C 平型关大捷D 渡江战役11 《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挖蒋根”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 材料二:
(2)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
材料三: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 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 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 值得!”
地改革
意义:①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 参军参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人力、物力保障。
战略反攻开始标志: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七届二中全 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 进京赶考(迎接胜利,准备建国)
渡江战役。 南京 国民政府。
1、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军参军农 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 军支援前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 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蒋介石
C、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房屋等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材料一:对于土地改革的意义,刘少奇曾深情的指出:“我们这里 农民翻了身,我们脚跟站得更稳了。这样,就将使我们与蒋介石在力量 对比上发生根本的变化,我们有一万万五千人,群众自动参战,人力、 财力、物力是无穷的。”
材料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陈毅 材料三:国民政府滥发货币,国统区经济陷于崩溃。100元法币在 1937年可买两头牛;1945年可买两个鸡蛋;1946年可买1/6块肥皂;1947 年可买一只煤球;1948年可买1/500两大米。 材料四:中共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例如在解放北平时未放一枪一 炮,“接受和平改编”是战略决战期间新闻报纸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汇。 Q:依据材料,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素材)
辽沈战役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
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1。
同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
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东北人民欢聚解放东北。
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
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
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
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
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又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
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法把国民党军关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
194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先摧毁东北国民党反动军队。
好处是,第一,东北野战军兵力大大优于敌人,打歼灭战比较容易成功。
第二,东北野战军若拿下东北,可以以东北工业支持其余解放区部队。
第三,辽沈战役一旦胜利,东北野战军即可挥师入关,协助华北人民解放军一同对抗华北国民党部队,组织平津战役。
于是,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70万主力倾巢而下,攻克义县后包围了锦州。
蒋介石命令侯镜如兵团从葫芦岛出发东援锦州;廖耀湘出沈阳西进黑山一带驰援锦州。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A4原卷版)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选拔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江苏中考真题)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C.“还我河山,守士抗战”D.“要和平,争民主"2.(2021·福建九年级其他模拟)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毛评东先生来了!无疑同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B.表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C.顺应了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D.标志着国共就联合政府建立达成共识3.(2021·广东九年级其他模拟)1945年8月25日,《新华日报》刊登了《一群女工致毛泽东同志的信》,文中表达了女工对和平与团结的渴望。
后又陆续刊登了国统区读者写的《建立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欢迎毛泽东先生》《农民的希望》等来信。
这说明当时()A.国统区人民憎恶国民党B.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C.国民党丧失了军心民心D.共产党掌握舆论主动权4.(2021·全国八年级)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下列最能体现这个战略思想的军事行动是A.三大战役,主力决战B.撤离延安,转战陕北C.在孟良崮消灭整编第七十四师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5.(2021·广西贵港市·九年级三模)“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用这句话可以概括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动撤退而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典型事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必背问答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必背问答题
地,直插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
(3)认识:
①险棋:刘邓大军自断后路,千里挺进,没有根据地的支持,在敌人虎口的中央进行突破。
②壮举:敢于向敌军心脏地区千里跃进,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不怕流血的革命精神,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③高明:支援了陕北、山东解放区的自卫反击,打破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开始了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
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答:(1)共产党方面: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作战方针;国统区人民爱国民主运动的有力地配合。
(2)国民党方面:发动内战,在政治上不得人心;国民党的腐败;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3.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经验及其体现分别是什么?
(1)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国民党统治腐败;有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经验及其体现
①经验:团结人民。
②体现: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战;领导人民解放战争。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新人教版
- 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新中国的成立,人民解放事业的重大进展,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等。
5. 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
- 英雄模范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
6.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成立的关系
-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成立的关系: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新中国的成立是解放战争的最终目标。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和观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4. 教学互动平台:通过教学互动平台,实现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5. 史料实证工具: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工具,如地图、图片、文献等,进行史料分析和论证,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5. 创新与实践素养: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如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素养。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爱国主义情怀和创新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5.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紧密相连,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 history学科素养。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测试试题(含答案)
C.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7. 1945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后,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社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A.占领上海国民党统治宣告结束B.美国已经放弃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14.下列符合下面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达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947年)
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解放北平D.解放南京
1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
10.“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下列事件与电文内容相关的是()
A.创办黄埔军校B.北伐战争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11.《大公报》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说明()
A.淮海战役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渡江战役
3.“1947年,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导致这一变化的是下图中的哪一历史事件( )
A.转战陕北歼强敌B.千里跃进大别山
C.大军合力战淮海D.百万雄师过大江
4.1949年4月,毛泽东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
29.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1小题每题3分共计63分)1.“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人战略进攻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 百万雄师过大江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 辽沈战役D.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答案】B【解析】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人战略进攻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我们总算熬出头了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让毛泽东生出此感慨的事件是()A. 平型关大捷B. 百团大战C. 挺进大别山D. 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据“我们总算熬出头了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可知让毛泽东生出此感慨的事件是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故选C3.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战役示意图这场战役()A.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 使北平和平解放C. 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D. 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答案】D【解析】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4.1947年土地改革的核心内容是()A. 抗捐抗税B. 减租减息C. 耕者有其田D. 实现土地公有【答案】C【解析】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C符合题意5.观察如图由图中信息我们可以推断该图反映的是()A.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 淮海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图中信息我们可以推断该图反映的是渡江战役6.下图中深色部分为二战结束后初期某国际组织成员国的分布示意图该国际组织的成立()A. 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B. 是马歇尔计划的延伸和发展C. 标志着冷战格局的正式形成D. 使世界步入多极化的快车道【答案】A【解析】略7.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转战陕北”“跃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等关键词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专题是()A. 国民革命B. 十年内战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答案】D【解析】“转战陕北”指的是 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继续指挥解放战争“挺进中原”指的是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战略性进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4月又发动渡江战役 4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以上事件都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故选D8.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A. 解决革命的方向和道路问题B. 讨论停战问题C. 消灭国民党反动派D.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 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9.1945年毛泽东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进行谈判的目的是为了()A. 参加政治协商会议B. 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C.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D.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答案】D【解析】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1945年毛泽东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进行谈判的目的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10.2009年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有学者诗云“一兵身后九夫保千里云沙双剑开军得民心鱼得水小车推出凯歌来”短短四句诗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A. 国民党政治腐败B. 解放军战术得当C. 美国断绝军事援助D. 人民群众的支持【答案】D【解析】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等而国民党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2009年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有学者诗云“一兵身后九夫保千里云沙双剑开军得民心鱼得水小车推出凯歌来”短短四句诗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人民群众的支持11.为了纪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张老师向同学们推荐观看的电影题材应该是()①《挺进大别山》②《西安事变》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A. ①②③B. ②④C. ③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①挺进大别山②《平津战役》和④《渡江战役》均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平津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大决战渡江战役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12.下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导致列强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开辟五口通商B.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 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导致列强在中国办厂增多故C正确开辟通商口岸指的是扩大通商不涉及列强办厂故排除AD项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与列强办厂无关故排除B项故选C13.1945年8月国民党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面商国家大计国共两党谈判的地点在()A. 成都B. 重庆C. 南京D. 武汉【答案】B【解析】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选项B符合题意14.下图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一幕发生在A. 北伐战争时期B.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5.“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城里去…这是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材料中“伟大的事变”是指()A. 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B.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C.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答案】C【解析】“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城里去…这是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材料中“伟大的事变”是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6.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适时调整土地政策下图土地政策调整后极大的进步性体现在()A. 实施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B. 动摇了封建统治和减轻了封建剥削C. 农村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 有利于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答案】D【解析】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图土地政策调整后极大的进步性体现在有利于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17.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的3年中烟台各县大批支前民工随军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以上信息表明了上述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A. 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B. 国民党统治腐败C. 人民群众积极拥护和支持D. 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烟台各县大批支前民工随军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盂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可知上述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人民群众积极拥护和支持故选C18.周恩来曾说过“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战争”文中省略部分的内容应是()A. 北伐B. 土地革命C. 抗日D. 人民解放【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战争”的“战争”指的是解放战争最小的司令部指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北伐和抗日战争不是毛泽东指挥的土地革命战争也称不上世界上最大的战争.故选D.19.据统计三大战役共动员支前民工880余万人次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在千里运输线上奔流着一支亘古罕见的支前大军材料表明人民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A. 解放军作战勇敢B. 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C. 民众的大力支援D. 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答案】C【解析】题干设问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根据材料“三大战役共动员支前民工880余万人次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在千里运输线上奔流着一支亘古罕见的支前大军”可知解放战争中人民为了支援前线付出了很多因而可以说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2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之间从合到分然后再合再分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A. 社会主要矛盾B. 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C.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 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答案】B【解析】由于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正是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的不同导致了国共两党之间关系的分与合故选B21.近现代的台湾经历了“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这一“历程”分别与下列哪些战争有关()①鸦片战争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近代台湾经历了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这一“历程”和鸦片战争是毫无关系的甲午中日战争导致割占抗日战争导致台湾回归到祖国的怀抱解放战争蒋介石失败逃离台湾导致了分离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22.(1)列举材料一中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取得的重要成果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前夕“周恩来亲历和谈”促成了哪一历史事件的和平解决?22.(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请列举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上展现材料二中“凝聚力”的战役各一例22.(3)材料三中“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解放战争”在战略决战阶段进行的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22.(4)综上所述针对国共两次合作你有何启示?【答案】成立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析】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取得的成就有建立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进行北伐战争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联蒋抗日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答案】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解析】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卢沟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敌后战场战役如百团大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歼灭日军7万多人 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答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辽沈【解析】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转折点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2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答案】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围绕合则两利国共两党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23.(1)根据以上年表的内容判断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表23.(2)以上活动中该人物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有什么标志性意义?23.(3)以上活动中“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23.(4)以上活动中该人物创作的这一著名诗篇与哪次战役有关?这次战役的重大成果是什么?23.(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这一人物身上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答案】毛泽东【解析】根据年表的内容“1919年5月响应五四运动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1924年1月以湖南代表的身份出席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其在湖南的工作以及在大会上的表现很受孙中山和国民党人的赏识和注意”“1949年4月创作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并结合所学这是毛泽东的年表【答案】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解析】据框表信息并结合所学以上活动中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由于辛亥革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民党以振兴国民党进而振兴国家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答案】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解析】据框表信息并结合所学以上活动中“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是指重庆谈判 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经过重庆谈判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使全国人民认清了蒋介石的真正面目向人民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赢得了人民信任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答案】渡江战役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解析】据框表信息并结合所学以上活动中该人物创作的这一著名诗篇与渡江战役有关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答案】忧国忧民、追求信念、奋发图强的精神嫉恶如仇的反抗精神高瞻远瞩的见识和宽广的胸怀等【解析】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忧国忧民、追求信念、奋发图强的精神嫉恶如仇的反抗精神高瞻远瞩的见识和宽广的胸怀等24.(1)材料一提供的内容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标志性意义?24.(2)材料二的史实在哪里发生的?说明了什么?24.(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的贡献24.(4)从材料四的四个素材中任选其一(《日本昭和史的最后证人张学良》除外)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的作用或意义示例答案素材书籍《日本昭和史的最后证人张学良》相关事件西安事变作用或意义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答案】(1)事件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意义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解析】(1)根据材料“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可知事件为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该事件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答案】(2)地点南京说明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解析】(2)根据材料“个城市约有三分之一被日本人纵火时至今日纵火事件还在继续不断发生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随处可见约有30万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可知该史实是南京大屠杀体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答案】(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人类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析】(3)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人类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答案】(4)素材电影《我的特一营》相关事件台儿庄战役作用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素材歌曲《再见了大别山》相关事件挺进大别山作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素材报刊新闻《毛泽东先生来了》相关事件重庆淡判作用为祖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解析】(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剩余的三个素材分别与台儿庄战役、挺进大别山、重庆谈判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事件与作用即可25.(1)中国近代史上(清朝末年)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主要的侵华战争?签订了哪几个主要的不平等条约?25.(2)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主要进行了哪几次救国活动?这几次救国活动分别是在哪些领域向西方学习?25.(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25.(4)中国共产党是于什么时候成立的?1924至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成立了什么军校?进行了什么战争?25.(5)1927至1937年间共产党领导了那几次武装起义?进行了一次长途跋涉称之为什么?在这次长途跋涉中召开了哪一次转折性会议?【答案】(1)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 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2)主要的救国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领域分别在技术领域、制度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向西方学习【解析】(2)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的救国活动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近代化的探索分别在技术、制度、思想文化领域向西方学习【答案】(3)开始标志 1919年的五四运动结束标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解析】(3)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答案】(4)时间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军校黄埔军校战争北伐战争【解析】(4)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取得的最大成果是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5)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跋涉长征。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体例单元主题历史要素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重庆谈判、全面内战、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南京解放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事,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二、单元教材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
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展开战略进攻,发起三大战役。
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三、单元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积累起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影视作品、书刊报纸、网络信息等资源渠道,已经对本单元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是,本单元内容比较琐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通过情境再现、问题引领、史实讲述和多样化资源的运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出的努力。
2.根据内战爆发时国共力量的对比等相关史事,认识战争初期敌强我弱的形势,分析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原因,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
3.通过有关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音资料,加深学生对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4.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认识到人民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知识概括 第7单元解放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概括第七单元解放战争1.重庆谈判(1)目的:国民党: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结果: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全面内战的爆发(1)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结果: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转战陕北(1)背景:1947年3月,国民党向延安发动突然袭击。
(2)中国共产党方针: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3)结果: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5.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随后其他战场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
(2)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
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2020年中考历史(通用版)一轮考点复习课件(共21张PPT)
四、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援的 原因
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 趋势,违背了中国人民的和平意愿,所以广大人民是不可能支持 支援国民党军队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所 进行的事业也是进步的、正义的。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解放 区实行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可 能与希望。所以,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支援人民 解放军是必然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大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土地法大纲》
7.[2019·湖南湘潭中考改编题]“1947 年 7 月至 9 月,解放战 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 攻”。这一变化的标志是( B )
A.重庆谈判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8.[2019·湖南岳阳]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 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是 指( A )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⑤台儿庄战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
B.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解放军作战英勇
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二、非选择题
12.填空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__和__平___和__民__主___。
(2)1947 年,西北野战军在__彭__德__怀___的指挥下,粉碎了敌人对
__陕__北___的重点进攻。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承派恩来到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 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惠然偕临,则 重要的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则赖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 国共两党重庆谈判B.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2.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A. 锦州解放B. 徐州解放 C. 南京解放 D. 北平解放3.毛泽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是下列哪次战役()A. 渡江战役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4.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
这座城市是()A. 北平B. 南京 C. 武汉 D. 上海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是()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 打土豪,分田地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 要和平,争民主6.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A. 北伐战争B. 十年内战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7.毛泽东的诗篇中,反映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实施渡江战役的历史事件是()A.黄洋界上炮声隆,我自岿然不动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8.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战争”是指()A. 护国战争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 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 百万雄狮过长江 D. 横扫大西南10.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淮海战役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渡江战役11.《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
”“为了歼灭这些敌人”所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A. 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 解放了东北全境C.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12.下图是三大战役中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哪个战役()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3.学习历史要求我们思考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
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4.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据此推断此诗创作于()A. 武昌起义期间B. 北伐战争期间 C. 抗日战争期间 D. 重庆谈判期间1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证淮海战役的有关史实,你认为他们应去()A. 徐州B. 扬州 C. 苏州 D. 郑州16.它“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这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根本改变,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它是()A.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B.千里跃进大别山C.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7.1945年,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
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渴望和平,争取民主18.《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
”“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A. 解放了东北全境B.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C. 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19.历史知识结构图示,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
下面的示意图(图2)最有助于我们了解的是()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C.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2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发生在()A.北伐战争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1.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对这一“壮举”的意义表述不恰当的是()A.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B.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C. 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缓解了解放区军事压力D. 对战局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22.下列四位都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们既参加了南昌起义,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 C. 朱德 D. 贺龙二、材料分析题23.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请阅读以下诗词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暴动》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在起义失败后,他率军建立了哪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在“远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性会议是什么?红军“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解放战争中的哪一战役的辉煌战果?今天的北京在当年又是通过哪一战役实现解放的?(4)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由国民党领导中国革命失败,到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的胜利,你有何感想?24.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
以下几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 28岁: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 1927年 34岁:9月,在湘赣边领导起义。
10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三 1935年 42岁: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四 1945年 52岁:8月,重庆,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五 1949年 56岁: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他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3)材料四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4)与材料五相关的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该继承这位历史人物的哪些优良品质?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
以下三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材料一:1921年28岁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1935年42岁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1945年52岁8月,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四:1949年56岁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什么?(2)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请你简要评价这次会议。
(3)材料三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4)与材料四相关战役的重大战役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掌握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也标志这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本题难度不大。
3.【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万雄师过大江,可以判断这是指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攻占南京,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是指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懂诗歌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学生还要掌握渡江战役的时间和意义。
4.【答案】B【解析】【分析】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条约《南京条约》;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B项南京,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
5.【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ABC都是抗日战前和抗日战争期间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点评】知道重庆谈判的时间、结果及影响。
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的图片内容分别是:大转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转折事件,共产党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是三大决战的内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A项北伐战争和图片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十年内和图片内容无关战,不符合题意。
C项抗日战争和图片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解放战争符合题意,图片“大转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都是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的史实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7.【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发生在1928年,是指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黄洋界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