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关注生物圈 保护环境(一)教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物圈》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生物圈的定义、生物圈的构成、生物圈的作用和生物圈的保护。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圈的基本概念,认识生物圈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圈的定义、构成和作用,了解生物圈的保护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圈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圈的构成和作用。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定义、生物圈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生物圈模型。

2. 学具:生物圈学习手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环境,引出生物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圈的定义、构成和作用,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

3. 实践操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身边的生物圈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4.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圈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生物圈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圈的定义2. 生物圈的构成生物圈模型展示3. 生物圈的作用4. 生物圈的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圈的定义和构成。

(2)举例说明生物圈的作用。

(3)谈谈你对生物圈保护的看法。

答案:(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2)生物圈的作用:维持生物生存、促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

(3)生物圈保护: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圈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保护环境主题班会教案4篇

保护环境主题班会教案4篇
巢湖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安徽省中部,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它原为陆地,由于地表下沉,遂成巨浸。唐诗人罗隐《登巢湖圣姥庙》诗:“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沿湖地势平坦,河渠纵横,灌溉面积达328万亩,是安徽最富庶的地方。
洪 泽湖为苏北1800万亩农田和沿海盐碱土改良提供丰富的水资源。洪泽湖是由于黄河南徙而形成,湖水全赖东岸大堤作为屏障,湖底高出东部平原4.8米,成了 一个“悬湖”,一遇大水溃决,就出现“水浸高家堰,清江淮城不见面”的悲惨场景。建国后,兴建了三河闸、二河闸和入江水道等水利工程,使洪泽湖成为蓄洪、 灌溉、航运、发电和水产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有“日出斗金”的美誉。
课税法——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明文规定每只塑料袋付8美分税。商店每卖一个价值50里拉的塑料袋,要交100里拉的税。德国法律规定,对每个无法回收的容器征税30芬尼。
禁用法——美国近半数的州从1989年7月份起,就实行了“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上市。德国政府立法规定,自1993年1月份起,销售商必须免费回收使用过的所有包装,容器制品等。否则将以触犯“废弃包装材料法令”论处。
不论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焚烧或堆肥处理,都必须要有预处理。
预处理程序首先要求居民将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质、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分别装袋,然后,垃圾处理公司按垃圾分类收集和运送,分类处理和利用。
7、为了保证垃圾的处理,各个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
收费法——美国的西雅图市政府规定:每月每户居民运走四桶垃圾,交纳13.25美元费用,每增加一桶垃圾,加收费用9美元。这一规定实施后,西雅图市垃圾量一下减少了25%以上。
世界动物日:意大利传教士圣·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生物圈教案

生物圈教案

生物圈教案教案:生物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三章“我们生活的地球”,重点讲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要爱护和保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圈的概念,知道生物圈的范围和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

难点: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多样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生物圈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生物圈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地球,引出生物圈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讲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

3. 实例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生物圈中的实例,如森林、海洋、草原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圈的多样性。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爱护和保护生物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有关生物圈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生物圈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范围:生物圈包括森林、海洋、草原、湿地等各种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 举例说明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爱护和保护生物圈。

答案:1.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包括森林、海洋、草原、湿地等各种生态系统。

2. 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表现在生物圈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3. 爱护和保护生物圈的方法有很多,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植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要爱护和保护。

2024年七年级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生物的分类,第三节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并能对常见生物进行分类。

3. 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圈的概念。

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圈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

2. 学具:生物分类卡片、彩色笔、学习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物圈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生活的关系,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特征?”2. 生物的基本特征(10分钟)3. 生物的分类(15分钟)(1)教师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展示生物分类树状图。

(2)学生利用生物分类卡片,进行分类练习。

4. 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0分钟)(1)教师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圈的内涵。

(2)学生通过挂图,了解生物圈的范围及生物圈的组成。

(3)教师强调生物圈对生物和人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活需要营养2)能进行呼吸3)能排出废物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能生长和繁殖6)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2. 生物的分类1)植物2)动物3)微生物3. 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2)举例说明生物的分类方法。

(3)简述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答案:(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生物圈》教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同的家园

《生物圈》教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同的家园

《生物圈》教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同的家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生物学》中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节“生物圈”。

详细内容将围绕生物圈的定义、结构、功能以及生物圈对生物的保护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掌握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生物圈对生物的保护作用,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圈的结构、功能及保护作用。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对生物的保护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生物圈结构图、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地球仪,提出问题:“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那么生物圈是什么呢?它对我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功能及保护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生物圈现象,如森林、湖泊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生物圈结构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 生物圈的概念2. 生物圈的结构3. 生物圈的功能4. 生物圈的保护作用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生物圈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2. 答案:(1)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生物生存、繁衍和进行生命活动的区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2)生物圈的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

大气圈为生物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圈为生物提供水分;岩石圈和土壤圈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在讲解生物圈知识方面的不足,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物圈保护方面的新闻和资讯,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圈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圈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圈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生物教材第一章“生物与生物圈”的第三节“生物圈”。

详细内容包括生物圈的概念、结构以及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掌握生物圈的结构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索生物圈奥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圈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生物圈各层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圈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生物圈结构图、PPT。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物都生活在哪个区域,引出生物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圈的概念、结构,通过PPT展示生物圈的各层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举例说明生物圈各层对生物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圈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生物圈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圈的概念2. 生物圈的结构地球表层大气圈水圈陆地圈3. 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4. 生物圈的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圈的相关知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物圈概念和结构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圈保护的实际问题,组织课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附录:作业答案填空题:1.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圈等。

2. 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体现在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如空气、水分、食物等。

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属于生物圈的结构?(B)A. 生物的种类B. 大气圈C. 生物的食物链D. 生物的生存空间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

初中关注生物圈教学教案

初中关注生物圈教学教案

初中关注生物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使学生掌握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通过对生物圈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2. 生物圈中的生物及其生活习性3. 生物圈的生态环境保护4. 关爱地球、保护自然的意义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态环境保护。

2. 教学难点: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圈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圈的相关图像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圈的生态环境保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命现象。

2. 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介绍生物圈的定义、特点和范围。

3. 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及其生活习性:讲解各种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和适应环境。

4. 探讨生物圈的生态环境保护:分析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保护措施。

5. 总结与拓展:强调关爱地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圈范围的认识活动,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了解生物圈的具体范围。

2. 开展生物种类认识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生物圈中不同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3. 举行生态环境现状讨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环境的了解,共同探讨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生物圈概念和范围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生物圈中生物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认识。

3. 评估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以及对关爱地球、保护自然情感的培养。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结构。

(2)掌握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3)了解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及其相互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运用图像、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圈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结构。

(2)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3)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及其相互联系。

2. 教学难点:(1)生物圈的范围和结构。

(2)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材、教辅。

(2)相关图像、模型等教学资源。

(3)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生物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圈?(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生物圈的范围和结构。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利用模型、图像等教学资源,讲解生物圈的范围和结构。

(2)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4.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及其相互联系。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5. 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检测自己对生物圈知识的掌握。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课后作业1. 绘制生物圈的结构图,标注各生态系统的范围。

2. 写一篇关于生物圈的小论文,阐述生物圈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圈的举措。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3.1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教案1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3.1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教案1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学设计】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

它们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设计上,采用多媒体等手段,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分组讨论、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等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而且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学习和运用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也培养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能力。

最后,教师一定要强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环保责任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探讨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酸雨、温室效应、水污染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难点: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的数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搜集有关环境保护的图片,音乐“香格里拉”,Flash动画“拯救地球”等。

2.教师配制pH为4的硫酸溶液和pH为4的食醋酸溶液,及准备其他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收集雨水,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方案;搜集各种环境污染的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音乐容中尔甲演唱的“香格里拉”,教师和学生一起感受动听的乐曲和欣赏着青山、碧水、蓝天、白云、草原、野花与人构成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让学生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

接着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工业污染、森林被砍伐等。

分析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进行简要点评。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教案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了解地球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

3、列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了解现阶段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贡献。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提高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画图,完善推理能力。

3、能够反思人类的不当行为对环境的破坏,提出解决这些污染问题的见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深刻影响。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

2、树立以低碳环保为时尚的生活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列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

3、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1、绘制人口增长曲线。

2、酸雨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

课时计划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用醋酸代替酸雨做模拟酸雨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

2、收集数据资料,准备图片视频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配备不同酸性的溶液和PH试纸。

学生准备1、做模拟酸雨影响种子萌发的实验。

2、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自拍的街头一景:拥挤的人群、堵塞的汽车交通。

导言:当我们漫步街头想欣赏街头美景时,却往往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所淹没。

到处是拥堵的汽车,川流不息的人群。

可见城市人口数量在急剧增多。

二、新课教学(一)人口增长过快下面我们看一组数据:展示数据《中国人口增长趋势》,请同学们根据数据画出我国人口未来增长趋势图。

学生活动一: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师巡视指导。

把学生的曲线图用投影仪展示到屏幕上。

引导学生讨论:1、从曲线图看出,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2、按照现在的趋势,未来我国人口如何?学生讨论得出:我国人口数量增长较快,未来我国人口将呈爆炸式增长。

教师:我国虽然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的资源还是相当有限的。

尤其是土地贫乏,大大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设计意图:以我国人口数量之多和人均资源之少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认同,让学生意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教案:关注生物圈

初中生物教案:关注生物圈

初中生物教案:关注生物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使学生理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难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圈,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生态系统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讲解生物圈的范围,使学生了解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阐述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如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破坏生物圈的现象,并提出保护措施。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注生物圈,提高环保意识。

六、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思,评价学生对生物圈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

八、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1课时内完成。

九、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学生笔记本3. 相关课外阅读材料十、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圈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使学生理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使学生掌握生物圈的范围,明白生物圈包括哪些部分。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物圈的概念。

2. 生物圈的范围。

三、教学难点: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理解并掌握生物圈的范围。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圈的概念图,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的定义和范围。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生物圈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 分析范围:讲解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并通过图片展示各个圈层的特点。

4.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关于生物圈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提升:强调生物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物圈。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生物圈的范围图,并写一篇关于保护生物圈的小文章。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绘制生物圈范围图的准确性和创作保护生物圈文章的深度。

2.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生物圈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生物圈概念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课堂氛围。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差异化教学。

八、拓展活动: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圈的不同层次和生态环境。

活动可以包括参观公园、自然保护区或进行简单的野外生存技能训练。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概念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九、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生物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生物圈概念图、范围图和相关视频资料。

2024年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

2024年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

2024年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生物圈》,内容包括: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特点及保护生物圈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掌握生物圈的范围和特点,了解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物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特点。

难点:生物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哪些特点?2. 教学新课(1)生物圈的概念讲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2)生物圈的范围和特点讲解: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生物圈的特点是生物种类繁多,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3)保护生物圈的意义讲解: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生物圈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生物圈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圈的概念2.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水圈岩石圈3. 生物圈的特点4. 保护生物圈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生物圈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3)保护生物圈的意义是什么?2. 答案:(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其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2)生物圈的特点是生物种类繁多,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提供食物,动物通过呼吸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

3.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案

3.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案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年级:七年级班级: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会查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2.能选取多方面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4.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学习重点: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学习难点: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预习案阅读教材26—31页,完成: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和。

2、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把与对应生态系统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原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森林生态系统人的作用突出,且以农作物为主农田生态系统年降雨量少,以草本植物为主湿地生态系统以浮游植物为主,主要受光照、温度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植物种类少、数量少城市生态系统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多,蓄洪抗旱能力强(2)下列哪一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A 海洋生态系统B 农田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城市生态系统(3)沼泽是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典型()A 淡水生态系统B 湖泊生态系统C 池塘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4)下列哪一生态系统是信息的集散地()A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 沙漠生态系统C 城市生态系统D 河流生态系统行课案合作探究1.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生态系统是不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呢?2.生物圈Ⅱ号为什么失败?3.怎么善待我们的生物圈?4. 小明同学说:“我爸爸说他小时候,村边的小河里有许多鱼、虾,稻田中有不少黄鳝和泥鳅。

现在河里和稻田中几乎没有鱼、虾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1)请对上述情况作出假设:(2)你作这种假设的依据是检测案1.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 发展畜牧业B 改善生态环境C 发展生态旅游D 增大木材产量2.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下列从生态系统理论上说明这一点的是()A 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

初中关注生物圈教学教案

初中关注生物圈教学教案

初中关注生物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使学生掌握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2.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3.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 教学难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的内涵和外延。

2. 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影响。

3. 利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 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 分析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4.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影响。

5.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生物圈概念和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的掌握程度。

2.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通过问卷调查或小组访谈,收集学生对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方面的反馈,以评价教学目标实现的成效。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生物圈的图片、生态环境现状的图片等。

2. 案例资料:生态环境破坏的案例、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等。

3. 教学视频:关于生物圈、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视频资料。

4.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初中关注生物圈教学教案

初中关注生物圈教学教案

初中关注生物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特点;(2)掌握生物圈中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功能;(3)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生物圈的现状;(2)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探讨生物圈的保护措施;(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2)培养关爱生物圈,珍惜资源的意识;(3)提高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特点;2. 生物圈中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功能;3.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 生物圈的现状及保护措施;5. 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特点;(2)生物圈中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功能;(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1)生物圈的范围界定;(2)生态系统功能的深入理解;(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兴趣;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圈的保护措施及成效;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3. 实验材料:生物标本、实验仪器等;4. 环保活动策划:如校园绿化、垃圾分类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圈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圈中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及4.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初中关注生物圈教学教案

初中关注生物圈教学教案

初中关注生物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生物圈中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相互作用。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圈的构成和功能。

运用案例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个人的责任,形成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讲解生物圈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生存的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介绍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等。

2.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单位。

介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湿地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3. 生物圈的保护讲解生物圈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介绍保护生物圈的措施,如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并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生态系统案例,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生物圈保护的方法和自己的环保行动。

3.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校园绿化、垃圾分类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物圈概念、生态系统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生物圈保护的认识。

3. 课后实践:观察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圈》相关章节。

2. 课件:生物圈、生态系统图片和案例。

3. 视频资料:有关生物圈保护的纪录片或短片。

4. 实践活动材料:如植树工具、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

5. 网络资源:有关生物圈、生态系统的网站和文章。

《生态环境和生物圈》教案

《生态环境和生物圈》教案

一、教案概述《生态环境和生物圈》教案教学对象:初中生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认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能够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的兴趣。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的相关图像,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

2. 生物圈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保护措施。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的相关图像,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的关系。

2. 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认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 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提出的措施的可行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四、教学资源1. 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的相关图像。

2. 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的相关资料。

3. 网络资源: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的相关视频、文章等。

五、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生态环境调查,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2.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六、教学活动1. 生态环境探究:学生分组进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了解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为后续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 生物圈模型制作:学生分组制作生物圈模型,展示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3. 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学生分组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宣传册等,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和生物圈》教案

《生态环境和生物圈》教案

《生态环境和生物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态环境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3)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调查,分析周围生态环境的状况;(2)运用生态学原理,探讨生物圈内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2)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态环境的特点;(2)生物圈的范围;(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2)生物圈内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的定义、特点、生物圈的范围等基本概念;(2)调查法:组织学生观察和调查周围生态环境的状况;(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态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黑板:绘制生物圈的范围示意图;(3)实物模型:展示生态环境中的各种生物。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播放生态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状况;(2)提问:什么是生态环境?生物圈是什么?2. 讲解基本概念:(1)讲解生态环境的定义、特点;(2)讲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3)讲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观察和调查周围生态环境的状况;(2)引导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探讨生物圈内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4. 课堂讨论:(1)提问: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保护生态环境?(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基本概念;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圈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调查报告:评估学生对周围生态环境状况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生态环境和生物圈》教案

《生态环境和生物圈》教案

《生态环境和生物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认识生态环境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生物圈的范围,明白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概念及种类2. 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 生物圈的范围4. 生物圈的生态平衡5. 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态环境的概念、种类,生物圈的范围,生态平衡的意义。

难点: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的兴趣。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的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和生物圈。

2. 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3. 讲解生物圈的范围和生态平衡的意义。

4.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5. 讲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提出建议。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生态环境知识竞答目的:巩固学生对生态环境知识的掌握方式:小组间进行知识竞答,回答正确的小组得分内容:生态环境的种类、生物圈的范围等2. 活动二:生态环境主题演讲目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方式:学生分组进行主题演讲,其他学生做评委打分内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等七、教学评价1. 评价一:课堂问答目的:了解学生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知识的掌握情况方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内容:生态环境的概念、生物圈的范围等2. 评价二:实践活动报告目的: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动手操作能力方式:学生提交实践活动报告内容: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过程和成果八、教学拓展1. 拓展一:参观生态环境保护区目的: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环境的保护成果,增强保护意识方式:组织学生参观生态环境保护区内容:了解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2. 拓展二:开展校园环保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内容:实际行动,保护校园生态环境九、教学反思1. 反思一: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目的: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方式:教师自我反思和与同事交流内容: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意见2. 反思二: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教师自我反思和与同事交流内容: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十、教学资源1. 图片资源: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2. 视频资源: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的短视频,用于教学展示3. 参考书籍: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相关的书籍,用于教师备课和学生自学4. 网络资源: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相关的网站和文章,用于教师备课和学生自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1. 教学内容:生态环境的概念、种类,生物圈的范围,生态平衡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主备教师邓玉君参与教师邓玉君邓莉娟李平
审核人张春艳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2013年6月4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活动认识人口增长的趋势。

利用模拟酸雨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教学流程是:情景导入---引导探究---自主发现---总结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难点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的数量。

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方法通过讨论活动认识人口增长的趋势。

利用模拟酸雨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对环境问题产生共鸣。

准备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

2,人口增长与人口政策方面的材料。

3,环境污染材料,探究实验。

学生:相关信息资料。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工业污染、森林被砍伐等。

让学生分析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水污染树木非法砍伐白色污染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进行简要点评。

教师:环境的恶化,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来源于自然界,动物、植物、水等自然资源都是人类索取的对象,但是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它又能被多少人利用呢?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并阐释,明确重难点():
1、探讨世界和中国人口问题。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酸雨、温室效应、水污染等。

三、挑战新知识
(一)【知识链接】()
回忆旧知识,说出人体废物的排出及处理。

(二)【重难点学习】()
一、人口增长过快
活动一:学生讨论分析“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学生认真观察教科书图13-1,并结合教师提示分组讨论。

思考题:
(1)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如何?
(2)什么原因造成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3)人口增长过快,会给地球带来什么样的危机?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现在地球人口已经超过67亿,有专家预测到2026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到2050年时,世界人口将达到92亿。

照这样发展下去,地球总有一天会支撑不住的。

世界人口增长已经过快,那么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又是如何呢?
活动二:学生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根据教科书表13-1“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表”给出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讨论。

思考题:
a.从绘制的曲线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b.根据曲线图,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的人口数量。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讨论结束后,由部分小组代表出示自己绘制的曲线图,并解释曲线图所含的意义。

学生推测出我国人口在21世纪中叶即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24863万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了,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过快。

我国人口众多,位居世界第1位,那么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又怎样呢?
教师: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可是供给13亿人口来用,就显得贫乏多了。

不只是土地贫乏,而且其他资源也是如此。

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3/5,我国的人均水
资源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值的1/4。

这些数据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口太多,不管多么丰富的资源,人均占有量也都是贫乏的。

教师:不管是中国,还是全世界,如果人口继续膨胀,过多的人口对自然资源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就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压力,以致于不堪重负。

教师出示漫画“苦难的母亲”,学生动脑思考。

思考题:
(1)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
(2)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漫画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人类要从母亲(地球)那里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如果人口过多而且超过“母亲”的供应能力,不仅不能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还会带来教育、就业、住房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地球环境,才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控制人口的方法就是“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对我国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过快,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人口过多,给地球母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这种压力对她来说,已经支撑不住了。

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要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伸出我们友爱的双手,热爱它,拥抱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家园!
(三)【当堂检测】()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中的自我评价练习。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一、环境恶化:
人口增长过快
二、环境问题严峻
1.酸雨
2.臭氧层空洞
3.温室效应
4.水污染
5.噪声污染
6.农药、化肥污染
7.生活垃圾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严峻后果,在思考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在理性上认同其危害,在思想上同这种行为做斗争,并付诸实践行动。

教学中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多思考,而不是把重点防在对知识本身的掌握上,本节教学就突出了这一教学特色。

审查
意见签字: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