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6篇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6篇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投影出示)14 5= 21 3=13 7=70 14=63 3=91 7=70 5= 63 21= 91 13=32 4= 12 6=15 8=128 4=72 6=120 8=128 32= 72 12= 120 15=(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生: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同学们能牢固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思考.(二)学习新课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说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34 8=272(元)使学生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单价数量=总价下面老师把(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 (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投影出示讨论题: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机会)生:已知“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列式:272 8=34(元)(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请同学思考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叙述出来.(学生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投影出示讨论题:(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生:已知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列式:979 34=8(个)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三)巩固反馈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列式:35 4=140(千米)(2)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式:140 35=4(时)(3)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列式:140 4=35(千米)(订正时,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列式:32 8=256(双)(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列式: 256 32=8(时)(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 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列式:256 8=32(双)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作业:看书第73页.小资料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 a=b或c b=a(a,b都不等于0).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篇2(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常见的量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常见的量教案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三单元“常见的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的概念,能够进行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的概念,能够进行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地面,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教室的地面面积。
2. 讲解面积单位的概念:介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让学生理解它们分别表示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米、1分米和1厘米的面积。
3. 演示面积单位换算: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剪刀剪出不同面积的正方形,并用胶水粘贴在练习本上,标注相应的面积单位。
5.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有关面积单位的例题,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分米,求它的面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有关面积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面积单位:平方米(m²):正方形边长为1米的面积平方分米(dm²):正方形边长为1分米的面积平方厘米(cm²):正方形边长为1厘米的面积换算关系: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是用来表示面积的单位。
2024常见的量说课稿范文
2024常见的量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的课程内容是《2024常见的量》。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常见的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质量、容积等量的基本概念和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常见量的概念和单位,掌握量的换算方法;②能力目标:能够进行常见量的单位换算,并能解决相关问题;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量的测量与换算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常见的量,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呈现法,实践操作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图片、图表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四、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我将使用图片展示不同对象的长度、质量、容积等常见量,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数量。
然后我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测量和表示这些量。
2、探究新知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使用尺子、天平、容器等工具去测量各种常见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然后我将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进行单位换算,如何将不同单位的量进行比较和计算。
3、巩固运用我将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和相关问题的解答。
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我将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应用。
4、总结回顾在课堂的最后,我将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所学的内容,并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
同时,我也会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板书设计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记忆性,我将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内容,突出重点。
板书内容如下:-常见的量长度、质量、容积-常见的单位米、千克、升-单位换算1米=100厘米1千克=1000克1升=1000毫升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024常见的量》的内容,提高他们的量的测量和换算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精品教案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第6课时常见的量【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1)常见单位:、(2)进率:1吨= 千克 1千克= 克(3)估一估。
①1只梨大约有克?1块橡皮大约有克?②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3.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
(2)进率:1年= 个月 1月有日、日、日或日1年= 天(闰年天) 1日= 时 1时= 分 1分= 秒4.人民币单位。
(1)人民币单位:元、角、分(2)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二、专项训练1.填空(1)3时20分=()分(2)2.6吨=()吨()千克(3)3080克=( )千克( )克(4)7立方分米8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升2.小结: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 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 进率。
四、课堂达标3. 判断(1)钟表上分针转动的速度是秒针的601。
( ) (2)如果1立方米的铁重7.8吨,那么1立方分米的铁重7.8千克。
( )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4)2008年在北京举行第29届奥运会,这一年第一季度有90天。
( )(5)一个水壶有2.5升水,它可装满10个250毫升的水杯。
( )四、课外拓展学习小提示:“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同学们,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相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启航,展开你自信和智慧的双翼,乘风踏浪,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收获无限风光吧!。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4 常见的量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4 常见的量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对于常见的量进行分类和归纳;2.能够辨认并解释量的名称与单位;3.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常见的量及其名称、单位的辨认;2.难点:快速而准确地辨认量的名称和单位。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苹果、梳子、纸张;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并问学生“苹果是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2)引导学生从苹果的重量、大小、形状等特征出发,探究“苹果的重量可以用什么来衡量?”以及“苹果与其他物品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可以描述?”;(3)由此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量”。
2. 新知讲解(1)教师放映PPT,依次讲解量的定义、“量”的分类、“量”的名称及其单位;(2)教师放映电子课本,讲解相关练习。
3. 自主学习(1)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并结合电子课本自主学习;(2)学生可以合作在纸张上练习,互相帮助。
4. 交流讨论(1)由1-2名同学上台展示练习成果,引发其他同学补充讨论;(2)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确保学生会应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作业请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际,查找能够列举五个与量有关的事例,并注明他们的名称与单位。
五、教学反思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和交流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展示机会。
同时,学生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对“量”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应该加强对知识点的针对性讲解和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参与度。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7.1.4常见的量(教案)
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7.1.4常见的量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长度、面积、体积等量的单位。
2.能够自如地进行各种量的转换。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量的概念。
教学重点
1.常见的量以及其单位。
2.各种量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对容积、重量等量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等量,并让学生感受和认识这些量。
2.引出本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常见量及其换算。
二、讲解常见量及其单位
1.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等常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教师出示量的换算表格,让学生可以自己查找或记忆。
三、练习常见量的换算
1.让学生在计算时使用量的换算表格进行计算。
2.将常见的量的换算练习变为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并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与掌握。
四、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1.教师出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进行量的转换并求解问题。
2.引导学生探究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学生反思
1.让学生分享学习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2.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量及其单位,会进行常见量的换算,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对本课进行适当扩展,加深所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复习的重要性。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对六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进行总复习,主要涉及常见的量这一部分内容。
一、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4.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5.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量及其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容易混淆。
2.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量的单位,能够熟练进行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量角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量,如身高、体重、房间面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量是如何表示的,使用了哪些单位。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关于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和人民币单位的知识,并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典型的例题,如长度单位的换算、面积单位的换算等,引导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解题,并解释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单位换算的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你熟悉的常见量的单位,并说明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举例说明如何将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从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
3. 爸爸体重70千克,妈妈体重58千克,请问他们的体重差是多少克?答案:1.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列出常见量的单位,并说明换算关系。
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的教学设计关于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的教学设计一、导入:1.这节课由我来给同学们上。
我站在这里,同学们对我以及我要给同学们上的这节课,一定有许多想知道的。
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呢?(每人只提一个问题)(学生提问,教师回答)2.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多,我就不一一回答了。
我今天的任务不是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对。
言归正传,据我了解,我们小学六年级现在已经普遍进入了复习阶段,你们已经开始复习了吗?(学生回答)3.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复习“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二、课堂复习。
1.其实在我们教室里就有一些常见的量,你能找到吗?(自己的'体重、身高、年龄,黑板的面积等)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哪些量?(学生回答)3.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量有:长度、面积、体积(包括容积)、质量、时间等。
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呢?谁知道?(按顺序说出来,这样就显得不乱了。
)4.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量以及各种量的计量单位、还有它们之间的进率整理一下,写在一张纸上,每小组只写一份就可以了。
(重点内容)……(教师巡视,提醒:速度要快一些)5.各小组整理完了吗?6.小组整理完后和附近的小组交换一下,看看别的小组是怎么整理的。
7.再交换回去,可以对自己小组的整理内容再做一下修改和补充。
8.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每小组汇报你们整理的一种量就可以了。
哪个小组先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依次板书:(标上进率)长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面积: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体积(容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质量:吨、千克、克时间:世纪、年、月、日、时、分、秒货币:元、角、分三、课堂练习。
1.刚才我们已经把学过的量进行了整理,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
说一说,怎么进行单位的改写?(提问)2.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看来都掌握的不错。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常见的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等常见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各种量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为日常生活中进行量的计算和估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这些量的换算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各种量及其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等常见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等常见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各种量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各种量。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对各种量的认识。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实物或图片,以及相关练习题。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制作食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单位,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常见的量(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P48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结合具体情景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引导学生整理和反思的复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常见的量”的复习,不断向学生渗透反思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结合具体情景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教具准备:课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识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反馈课前对“常见的量”的整理情况1、师:昨天老师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整理了我们知道的计量单位,现在请你们拿出你们的学习成果,四人小组合作整理出一份代表你们小组最高水平的作品来。
2、整理好的小组把自己组的作品到前面的展台前进行展示。
3、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量”的知识补充完善,并让学生了解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1000 10 10 10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00 10000 100 100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0 1000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升→毫升1 1000 100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100 12 30 24 60 60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10 10人民币:元→角→分二、做游戏,感悟计量单位的大小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这是数1,它后面藏着一个名称,请仔细观察我的动作,或者是语言,猜猜后面藏的单位是什么?教师先示范,学生当小老师1毫米、 1厘米、1分米、1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所占的空间两袋馒头约重1千克,成人心跳75次约1分钟,地球自转一周约是1天┅┅师:在游戏中,我们对这些计量单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常见的量》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常见的量》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常见的量》优秀教案,主要对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涉及的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常用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名数的互化、折扣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等知识进行总复习。
二.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对常用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正确进行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对于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折扣的计算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理解折扣的意义,能进行折扣的计算。
3.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4.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理解折扣的意义,能进行折扣的计算;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折扣的计算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对常用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名数互化、折扣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学生分组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如:什么是平方米?什么是平方分米?等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面积和体积的单位之间是如何进行换算的?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的例子,如: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等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的题目,如:2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3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等等。
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4.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计量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体积等常见量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计量单位换算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心,但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学习难度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动手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发展不均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计量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小组合作测量物体、制作计量工具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量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多元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课堂提问、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效果。
2.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1)填空题:补充完整计量单位或换算关系。
(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计量单位或换算方法。
(3)应用题:运用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量方法和解题思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常见量的计量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应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复习教案设计(精选3篇)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复习教案设计(精选3篇)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的量和量的单位。
2. 能够准确进行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3. 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不同物体的常见量及其单位。
2. 能够进行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复习常见的量和单位,同学们交互讨论解答问题。
2.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常见的量和单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物体的观察和测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量的概念。
四、巩固提高进行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课堂小结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各种常见量及其单位。
2. 掌握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2.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巩固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温习知识。
2.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梳理总结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
五、课堂小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掌握不好的地方进行强化训练。
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 理解常见的量和单位。
2. 掌握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巩固通过问题回答和练习题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入新知识。
3.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篇一: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量》复习课教案杨晓君2】常见的量杨晓君【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p87-p88的内容和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复习方法,培养系统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2)、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分清各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会改写名数,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王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
请看大屏幕。
(请一名同学读日记)今天是2009年2月29日。
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
然后就背起了2000千克重的书包,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师:你们笑什么?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为了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系列(苏教版)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系列(苏教版)教学内容:常见的量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量的概念,认识各种量的计量单位。
2. 能够掌握常见的量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
2. 常见的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各种量的应用及其相互换算。
2. 应用量处理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拓展实践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学生前序知识回顾,如“长度”、“质量”、“容量”等。
2. 引入新知识,如“时间”、“面积”、“速度”、“密度”等。
二、学习新知识:1. 时间计量单位:介绍时、分、秒的基本概念及其换算方法,并进行习题练习。
2. 长度计量单位:介绍米、厘米、分米、公里等计量单位,并进行相互转换。
3. 面积计量单位:介绍平方米、亩等计量单位,并进行换算。
4. 速度计量单位:介绍米每秒、千米每小时等计量单位,并进行习题练习。
5. 密度计量单位:介绍质量密度、体积密度等计量单位,并进行习题练习。
三、实际应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一些应用量的实际问题。
2.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拓展实践,并给予指导。
四、学生总结与归纳:1.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对量的认识。
2. 学生归纳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其相互转换方法。
3.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测,检验学习效果。
五、布置作业:1.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能力。
2. 布置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实践,并将实践过程及结果撰写成报告。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量的概念,掌握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其相互换算方法。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有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拓展实践,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可以邀请科普人员来校,进行有关量的科普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计量博物馆,了解各种计量器具的发展历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精品教案
苏教版⼩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精品教案《常见的量》精品教案修改⼀下。
答案:提问:在这篇⽇记中都出现了哪些计量单位呢?板书(时间、⼈民币、质量)这些都是⽣活中常见的量,这些量的计量单位,⼤家还记得吗?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常见的量。
【板书:常见的量】讲授新课⼀、整理与反思(⼀)梳理常见的长度、⾯积、体积(容积)单位及进率1、知识梳理师: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答案:长度、⾯积、质量、时间、⼈民币、体积(容积)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常⽤到的有哪些呢?哪位同学起来回答⼀下?答案:千⽶、⽶、分⽶、厘⽶、毫⽶师:你们是怎样记住它的长度的?(⽤⼿⽐划)师:在练习本上量出1毫⽶、1厘⽶、1分⽶的长度,说说你能得出他们之间的什么关系?学⽣思考学⽣回答学⽣回答学⽣思考学⽣回答采⽤例题讲解+知识梳理+练习的⽅式讲解本节课内容,有助于学⽣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回顾之前所学所有的常见的量,让1⽶呢?【教师在⿊板上⽤⽶尺量出1⽶的长度,得出1⽶=10分⽶。
】答案:1分⽶=10厘⽶;1厘⽶=10毫⽶1⽶=10分⽶师:你发现了什么呢?相邻长度单位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结论:师:今天,⼩马虎⼜遇到了⿇烦,你能帮帮他吗?师:⼀个正⽅形的边长是1分⽶,它的⾯积是多少呢?如果⽤平⽅厘⽶做单位呢?⼀个正⽅形的边长是1⽶,它的⾯积是多少呢?如果⽤平⽅分⽶做单位呢?答案:1平⽅分⽶100平⽅厘⽶1平⽅⽶100平⽅分⽶师:你发现了什么呢?相邻⾯积单位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结论:师:在棱长是1分⽶的正⽅体盒⼦中,摆1⽴⽅厘⽶的⼩正⽅体,每排正好摆⼏个?能摆出这样的多少排?⼀共能摆出多少层?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分⽶与⽴⽅厘⽶,升与毫升的什么结论?师⽣总结可以学⽣练习案师⽣总结学⽣思考学⽣回答学⽣印象更加深刻。
师:1分⽶=10厘⽶,1⽴⽅分⽶的正⽅体边长是1分⽶.1⽴⽅厘⽶的正⽅体边长是1厘⽶,每排正好摆10个,能摆出这样的10排,⼀共能摆10层,所以得出1⽴⽅分⽶=1000⽴⽅厘⽶,1升=1000毫升.答案:10 10 101⽴⽅分⽶=1000⽴⽅厘⽶;1升=1000毫升.师:你发现了什么呢?相邻体积(容积)单位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结论:师:好,现在我们⼀起来总结⼀下我们刚刚复习的关于长度、⾯积、体积(容积)单位的换算。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常见的量》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常见的量》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常见的量》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的进率,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应用合适的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以及量的简单计算。
2.学生在整理、应用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能说明对常见的量选择、分析、判断的理由,提高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常见的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有据思考、判断、分析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常见的量的归纳整理和应用。
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二、回顾整理1.小组整理。
提问: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板书:质量)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常用的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各有哪些?(板书:时间人民币)你能说说这些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关系吗?请先独立整理,再小组交流。
学生整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先完成填空,再集体校队。
追问:每年第一季度的天数怎样计算?四、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口答,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完整说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的时间时2019年6月16日18时55分。
3.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及结果,要求说明怎样想的。
说明:像这样计算载重量的问题,一般要按较大数量计算,求出物体最重可能有多少,和能承载的重量比较、判断。
五、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常见的量教案(5篇模版)
常见的量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常见的量教案《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正确认识质量单位,熟练掌握它们的运用。
2、通过复习能认识时间单位,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换算。
3、通过复习能认识人民币单位及其相互的换算。
4、通过复习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
学习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
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中国从一个体育大国逐渐成长为体育强国,我国优秀的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顽强拼搏,屡创佳绩,为国争光。
其中刘翔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他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世界跨栏史上第一人。
今天我们就以刘翔的事迹为例来复习《常见的量》。
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小黑板)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正确认识质量单位,熟练掌握它们的运用。
2、通过复习能认识时间单位,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换算。
3、通过复习能认识人民币单位及其相互的换算。
4、通过复习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
三、练一练。
(一)学生口述检测要求。
看书要认真,回忆要仔细,交流要虚心,做题要细心。
(二)出示检测题。
1、认真看教材48页“回顾与交流”内容。
(小黑板)圈出:上面的信息中的一些量,并想一想哪些是质量,哪些是时间,哪些是长度?2、在练习本上写一写你还知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进制是多少?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进制是多少?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进制分别是多少?(小黑板)(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板书,要按一定顺序写,改正时用彩色粉笔改。
)过渡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一道题一道题来做)3、想好单位之间的进制,完成教材48页的第一题。
4、认真观察,仔细算算小龙一天在校多长时间?(教材48页2题)5、看一看,算一算,填一填。
相信你最棒!完成教材48页3题。
四、议一议。
(一)同桌交换对改3-5题。
教师公布答案,以表扬鼓励为主。
(二)讨论。
(1)、同桌互相交流刚才练一练的题,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六年级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六年级数学《常见的量》教案六年级数学《常见的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
能熟练的进行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系统地回顾总结与反思,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
3、情感态度:通过系统地回顾总结与反思,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熟练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法学法:自主复习法、讨论法、练习法、合作复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出示课本中的信息,让学生自由阅读这些信息。
2、说说这些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质量单位?哪些是时间单位?哪些是人民币单位?(或者让学生把这些量进行分类)3、对于这些单位,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常见的量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引导学生复习常见的质量单位。
(1)说说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哪些?(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吨。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克、1千克、1吨的实际大小。
(3)说说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2、复习常见的时间单位。
(1)说说常见的时间单位有哪些?(2)说说这些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3、复习常见的人民币单位。
(1)说说常见的人民币单位有哪些?(2)说说常见的人民币的进率是多少?4、让学生根据回答,对这部分知识自己进行系统整理。
5、交流整理的结果。
形成下面的知识网络。
(1)常用质量单位:吨(t )千克(kg )克(g)(2)单位之间的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3)常用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的进率,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应用合适的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以
及量的简单计算。
2.学生在整理、应用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能说明对常见的量选择、分析、判断的理由,提高
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常见的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有据思考、判断、分析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
常见的量的归纳整理和应用。
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回顾整理
1.小组整理。
提问: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板书:质量)相邻单位之间的进
率各是多少?常用的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各有哪些?(板书:时间人
民币)你能说说这些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关系吗?请先独立整理,再小组交流。
学生整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1)提问:你知道质量单位的哪些知识?
(2)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时间单位?你知道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吗?说说你的认识。
提问:闰年有什么规律?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提问:我们认识了哪两种计时法,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
(3)提问:关于人民币的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生: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三、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直接填空。
集体反馈,指名说说分别填写了哪个单位,怎样想的。
指出:填写单位时,要先根据实际明确填写哪种量的单位,再根据具体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先填写在书上,再指名口答结果,选择2—3题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通过这题的练习,你对单位换算有了怎样的认识?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先完成填空,再集体校队。
追问:每年第一季度的天数怎样计算?
四、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口答,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完整说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的时间时2012年6月16日18时55分。
3.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及结果,要求说明怎样想的。
说明:像这样计算载重量的问题,一般要按较大数量计算,求出物体最重可能有多少,和能承载的重量比较、判断。
五、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看了六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量教案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