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7)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7)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7)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中考古诗词:送别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送别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送别诗)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答: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1、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2、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3分)1、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2、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三、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2、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分)1、(2分)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

2、(2分)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高中古诗词阅读】《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比较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比较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送别杜审言宋之问》《春夜别友人陈子昂》比较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送别杜审言宋之问》《春夜别友人陈子昂》比较阅读答案告别杜申艳① 宋志文病了,没有工作人员。

他旅行了数千英里。

江桥互不送行,蒋书元深情地追着孙楚②, 魏周挂曲平。

不幸的是,龙泉剑在凤城。

在一个春夜,我向我的朋友陈子昂告别。

银色的蜡烛吐出绿色的烟雾,金色的瓶子则是一场美丽的盛宴。

再见杜申艳①宋之问没有人生病,你可以旅行数千英里。

河流和桥梁互不相通,河流和树木也远非深情别路追孙楚②,船式起重机被压扁了。

不幸的是,龙泉剑在凤城。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掩藏大树,长河无晓。

洛阳路很长,这个会议在哪里。

【注】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许多学校引以为豪,缺乏“本土音乐”的声誉,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八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嗬”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钟)9.这两首诗都是告别诗。

这两首诗都真诚动人。

然而,它们在抒情方式上有自己的特点。

请结合这两首诗(6)中的对联简要分析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净光整8.叹息的意义叹息,叹息的遗憾离开,因为与知己的离别而惆怅;第二,老朋友被降职,官海起伏,令人伤心;第三,表达因生病不能亲自送别朋友的遗憾。

第四,把安慰和希望寄托在愤怒和不快乐的朋友身上。

(用一种情绪回答两种情绪)分,两种情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钟)9.宋诗的抒情性(一)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2(分钟)陈诗借景抒情(1高高的树荫遮住了西边低低的明月,汹涌的江河淹没在黎明之中,这表明时间催人离去,以及面对离别不放弃的感觉。

(2分)。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B.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C.诗歌颔联是说诗人跟朋友都要去外地做官,是值得高兴的事。

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泪洒衣裳。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谈谈你的理解。

2.古诗词欣赏(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两首诗都注重炼字。

甲诗首联中的“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景象雄伟;乙诗首联中的“________”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________”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共同构成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语文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B.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C.诗歌颔联是说诗人跟朋友都要去外地做官,是值得高兴的事。

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泪洒衣裳。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B.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C.诗歌颔联是说诗人跟朋友都要去外地做官,是值得高兴的事。

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泪洒衣裳。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诗经·蒹葭》,完成后面小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爱情诗。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表达效果的?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4.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宋之问唐诗《送别杜审言》赏析

宋之问唐诗《送别杜审言》赏析

《送别杜审言》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出了诗人因“卧病”不能将朋友送至渡口桥边,故感觉到江上远远烟树都含有他心中的不舍之情。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释】
杜审言:字必简,杜甫的祖父。

唐高宗咸亨进士。

武则天时任著作郎,膳部员外郎。

中宗复辟,因与张易之有交往,流放峰州。

人事:人世上各种事情。

嗟:叹息。

河桥:河上的桥梁,指送别处。

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处。


孙楚:西晋文学家,曾任冯翊(今陕西大荔)太守,诗赋名重一时。

杜审言被贬
吉州,从长安出发,要经过冯翊一带。

维舟:即“系舟”,停船。

屈平:即大诗人屈原,名平,遭谗被逐,自沉于汨罗江。

杜审言赴吉州路上,要经过屈原流浪过的湘江一带。

龙泉剑:神化的名剑。

传说晋人张华见牛、斗星间有紫气,后于丰城狱基土中掘出龙泉、太阿两把宝剑。

丰城:在今江西丰城,接近吉州。

这里以丰城代指友人贬所吉州。

【白话译文】
病卧在床停止了一切事情,慨叹你远行万里。

不到河桥上送你了,江边树木含着远离之情。

这番离别,你将经过冯翊、湘江一带,也正好缅怀孙楚、屈原等高贤们。

你终将会像那龙泉剑一样,在丰城将脱颖而出。

古诗词宋之问《送别杜审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宋之问《送别杜审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别杜审言①(唐)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③。

【注】①杜审言和宋之问都是初唐诗人,他们在政治、文学上志同道合。

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③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5.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中“万里行”“不相送”“远含情”等内容都与诗题中“送别”相呼应。

B.“卧病人事绝”一句写出了诗人因卧病对世事感到绝望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孤独伤感的感情基调。

C.诗歌颔联写出了诗人无法到河桥为友人送行,只能想象友人远去,唯有江边垂柳依依含情的情景。

D.本诗多处用典,孙楚、屈平、龙泉剑等典故的运用,寄寓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无限感慨之情。

16.有人评论说本诗“嗟君万里行”中“嗟”字用的好,“自然而又蕴藉”。

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嗟”字包含的多重情感。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心思专一的缘故。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哂笑子路。

(3)《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解释了男子对恋人赠物“爱屋及乌”式的反应。

15.B(“卧病人事绝”是指诗人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绝”不是“绝望”的意思,是“断绝”的意思。

)16.①对友人离别的惆怅之情。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

B.九,十句写董元达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乘舟而去,不知何时能归,深寓惜别之意。

C.诗歌最后两句表明将来一定会在大梁城中相见,到时董元达应该只有几间破屋,暗示董元达日后生活的穷迫。

D.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也包含了对董元达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惋惜之意。

(2)这首诗中的董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①,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②,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③。

【注】①三径: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

②金马门:汉代宫门。

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送别杜审言①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1.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2.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分)阅读答案1. 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

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

(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2. 宋诗用典抒情(1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2分)陈诗借景抒情(1分),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2分)《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共5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2分)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

(3分)答案:二、阅读(共45分)9.(2分)示例: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

10.(3分)采用拟人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依依不舍;体现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三」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解析1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解析1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B.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C.诗歌颔联是说诗人跟朋友都要去外地做官,是值得高兴的事。

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泪洒衣裳。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3.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每一节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8)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8)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8)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送杜审言》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送杜审言》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送杜审言》含答案诗歌鉴赏,回答问题。

送杜审言[唐]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1)请简述“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的句意。

(2)诗歌尾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析。

【答案】(1)我不能到河桥饯别相送,江边树相依偎远含别情。

(2)以龙泉剑的流落喻友人才学高超却怀才不遇,以龙泉宝剑的失而复得,暗指有朝一日,友人终会被有识之士发现,脱颖而出,再得起用,表达了诗人于愤懑不平中对友人的安慰与期待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翻译。

这首诗首句便营造出寂寥情绪;加上“君”竟要远行万里,更令人嗟叹。

诗人因“卧病”不能将朋友送至渡桥边,故感觉到江上远远烟树都含有他心中的不舍之情。

故翻译时注意添加主语“我”,江树:江边的树;含:含有。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根据颈联“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知,诗人围绕“嗟”字,既暗点友人杜审言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杜审言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杜审言的惋惜之情。

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

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

友人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

诗人借抚今思昔,感慨友人杜审言仕途坎坷,惋惜之情跃然纸上。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仍用典故,以“可惜”归结“嗟”字。

诗人用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暗示他会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负。

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B.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C.诗歌颔联是说诗人跟朋友都要去外地做官,是值得高兴的事。

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泪洒衣裳。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诗人感情有什么作用?(2)“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頂,一览众山小。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结合诗句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包含的思想感情。

(2)全诗紧扣“苦”字来写,请结合全诗分析,卖炭翁有哪些“苦”?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答案

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答案

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古诗词欣赏(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两首诗都注重炼字。

甲诗首联中的“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景象雄伟;乙诗首联中的“________”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________”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共同构成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3)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古诗鉴赏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含解析1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含解析1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含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B.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C.诗歌颔联是说诗人跟朋友都要去外地做官,是值得高兴的事。

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泪洒衣裳。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谈谈你的理解。

2.古诗阅读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3.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题含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题含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2.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这首诗一洗大多数送别诗的悲苦缠绵之态,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联具体分析。

5.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

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

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注释】①柳梢青:词牌名。

②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

③斜曛:夕阳斜照。

④阑:栏杆。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面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

6.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阅读答案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阅读答案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阅读答案《送别杜审言宋之问》阅读答案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 (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颔联寓情于景。

(1分)诗人卧病在床,只能想象送别的情景:河桥景色,一如平常,唯有那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

友人远去,江边垂柳依依含情,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不能相送的遗憾和依依惜别之情。

(3分)解析:抓住诗中意象,“桥”“柳”,分析作者情感,【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

①理解词句的意思。

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

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

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2)有版本将首联的“嗟”字作“闻”字,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不好。

高三语文大一轮3读3练:第9周周2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三语文大一轮3读3练:第9周周2 Word版含解析.docx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①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诗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其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作的颈联简要分析。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二月二日①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

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

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诗的颈联是怎样表现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霜钟”出自《山海经·中山经》中“(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根据郭璞所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诗人在这里使用“霜钟”的典故有什么作用?答:4.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客乡秋夜赵善庆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

隔嵯峨[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

注嵯峨:山高峻貌。

本曲最后三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两种加以赏析。

答: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由画溪三箬至合溪[注][清]余怀画舫随风入画溪,秋高天阔五峰低。

绿萝僧院孤烟外,红树人家小阁西。

箬水长清鱼可数,篁山将尽鸟空啼。

桃源不是无寻处,枫叶纷纷路转迷。

注画溪、三箬和合溪都在今浙江长兴县境内。

请从用典的角度对结尾一联作出赏析。

答: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阅读答案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颔联寓情于景。

(1分)诗人卧病在床,只能想象送别的情景:河桥景色,一如平常,唯有那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

友人远去,江
边垂柳依依含情,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不能相送的遗憾和依依惜别之情。

(3分)
解析:抓住诗中意象,“桥”“柳”,分析作者情感,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

①理解词句的意思。

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

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

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2)有版本将首联的“嗟”字作“闻”字,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不好。

一个“嗟”字,直抒胸臆,直贯篇末,饱含了复杂而强烈的感情。

(1分)一写与知己离别的怅惘惜别之情。

二为故人不得志而抒感伤之情。

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写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
和惋惜。

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闻”字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每点1分,共3分)。

解析:解答这类题:①解释“嗟”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诗词赏析】
杜审言和宋之问均是初唐诗人,又都致力于律诗的创作。

他们在文学上志同道合,在政治上也有许多一致的地方。

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这首诗情真意切,朴实自然,较之宋之问的某些应制诗,算是别具一格的了。

诗的前四句通俗晓畅,选词用字,不事雕饰,抒发感慨,委婉深沉。

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

当时,作者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怅倍增。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正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

“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
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

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

有的本子误作“闻”字,则肤浅刻露,索然无味了。

别离固已难堪,如能举杯饯行,面诉衷曲,亦可稍慰离怀;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

“河桥不相送”一语平平道来,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曲折起伏,波澜叠出。

第四句别开生面,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友人去远了,送行者亦已纷纷离开,河桥景色,一如平常,唯有那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历时既久而难以逝去。

这一笔表明作者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与第三句对照起来看,又是一层波澜。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这也体现了初期律诗创作中比较舒展自由的特色。

后四句接连用典。

此诗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

第三联用的是孙楚和屈平的典故。

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

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
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

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而眼下面临的却是一种逆境,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抚今思昔,能不感慨系之!“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结尾仍用典。

《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

’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

’即补焕丰城令。

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作者在此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进一步丰富了上联的寓意;但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末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宋之问在律诗的定型上有过重要贡献,但其创作并未完全摆脱六朝绮靡诗风的影响。

这首诗音韵和谐,对仗匀称,而又朴素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说是宋之问律诗中的佳作之一,代表了作者在这一诗体上所取得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