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

合集下载

生物入侵机制

生物入侵机制

生物入侵机制生物入侵是指一种物种(称为入侵物种)从其原来的分布范围扩展到新的地理区域,并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过程。

生物入侵机制涉及到入侵物种的扩散、适应性、竞争、生殖和生态位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阐述生物入侵的机制。

一、扩散机制生物入侵的首要步骤是入侵物种的扩散。

入侵物种利用不同的机制和途径来扩展其分布范围。

其主要机制包括人类介导的传播、被动传播和主动传播。

1. 人类介导的传播人类经济活动是促进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类通过交通运输、贸易活动以及引入外来物种等方式,加速了物种间的扩散速度。

例如,人类通过船只、飞机等工具跨越国界,无意中将入侵物种的种子、孢子或幼虫带入新地区。

2. 被动传播被动传播是指入侵物种利用自然力或其他物种的运输来扩散自己。

例如,某些种子能够附着在动物的毛发或羽毛上进行传播;某些昆虫可以随风飘散到远处。

3. 主动传播主动传播是指入侵物种通过主动移动来达到扩散的目的。

例如,一些入侵植物通过生长茎、根茎或分枝的方式,不断向周围环境扩展自己的范围。

二、适应性机制适应性是入侵物种成功侵入新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

入侵物种通常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使其能够在新环境中存活并繁衍后代。

1. 快速繁殖相较于当地物种,入侵物种通常具有更快的繁殖速度。

它们能够迅速占领资源,使自己的数量快速增加,并增加与当地物种的竞争。

2. 广泛的适应性入侵物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忍受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生态位。

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从而在新环境中找到适合生存和繁衍的条件。

三、竞争机制生物入侵往往与当地物种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入侵物种通过竞争资源、将当地物种挤出生态位等方式,获得相对优势,从而压制或消除当地物种。

1. 资源竞争入侵物种与当地物种之间会争夺有限的资源,如食物、栖息地和水源等。

入侵物种通常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使其数量增加。

2. 功争生态位生态位是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角色和功能。

生物入侵的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生物入侵的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生物入侵的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物种入侵是指物种从原来没有生存的地区进入,并开始成为当地生态系统一部分。

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本地物种的替代、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地区经济的影响。

物种入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引进贸易:人类将外来物种带入本地,可能是由于商业、食物和观赏目的。

2、自然扩散:某些物种会自然扩散到未入侵过的地区。

3、人为开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会造成当地植物和动物的破坏,也会加快物种入侵的速度。

4、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改变当地的自然环境,从而改变原有物种的生态系统,也会加重或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

防止物种入侵的主要措施有:
1、引进检疫。

在超越本地的引进植物和动物时,必须对外来物种进行严格的检疫,以防它们带来伤害。

2、建立禁止区。

建立永久禁止区,可以防止当地物种替代,从而使当地物种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

3、保护环境。

人们应当建立和恢复自然保护区,以维护和保护本地的生态平衡。

4、减少污染。

减少对当地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质量的污染,可以有效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生态系统生物入侵与应对措施

生态系统生物入侵与应对措施

生态系统生物入侵与应对措施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生态系统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生物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繁殖、扩散和占领生态空间,对原生生物造成危害的过程。

入侵生物会与本地生物争夺生存资源,占据原有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链,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甚至会威胁人类健康。

生态系统生物入侵是生物多样性威胁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

二、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的影响1. 对生态系统的攻击入侵物种从而导致局部野生物种数量减少到灭绝。

2. 经济和社会影响入侵物种给农业、林业、渔业、园林、观赏、旅游等经济和社会领域造成负面影响;入侵物种还对维持科技等领域的正常运行造成威胁。

3. 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取代本地物种,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三、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的类型及特征1. 通用入侵物种通用入侵物种(General invasive species),指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竞争力的生物,种类较少,但能在全球范围内入侵,比如黑颈鹤、秃鹫、狼、鬣狗等。

2. 场地指定的入侵物种场地指定的入侵物种(Site-designated invasive species),指入侵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特征受到限制,比如蚊子草、沙漠前胡等。

四、应对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的措施1. 预防措施2. 早期检测和报告3. 管理措施4. 生态系统恢复五、结语生态系统生物入侵严重危害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我们应该重视其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它。

预防措施、早期检测和报告、管理措施和生态系统恢复是有效防止入侵物种的关键措施。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和政策制定,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和美好。

生物入侵的影响与防控

生物入侵的影响与防控

生物入侵的影响与防控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生物入侵成为一个全球性关注的问题。

生物入侵指的是原本不属于某一特定地区的生物种群迅速扩散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这种入侵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经济损失的发生,甚至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本文将探讨生物入侵的影响以及相关的防控措施。

一、生物入侵的影响1. 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入侵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入侵物种常常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和适应性,它们能够迅速蔓延并排挤原有物种,导致生态链的破裂。

例如,外来植物入侵后可能改变土壤结构,抑制本土植物生长,甚至对土壤湿度和气候产生影响。

2. 经济损失生物入侵对农业、林业和渔业等经济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入侵物种可能破坏农作物,导致农业产量的下降;它们也可能侵蚀森林资源,损害木材产业的发展。

此外,在旅游业中,生物入侵还会破坏景区的生态环境,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生物入侵有时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

一些入侵物种可能携带传染病原体,并成为疾病的媒介。

例如,蚊子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入侵的蚊种可能使得疟疾疫情扩大。

入侵物种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直接咬伤人类,对人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影响。

二、生物入侵的防控措施1. 早期预警与监测及早发现和监测入侵物种对于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监测系统,收集入侵物种的相关数据,并建立数据库,能够快速响应和部署防控行动。

同时,应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入侵物种的了解,并开展风险评估,以便更好地预防和管理其入侵的可能。

2. 打击入侵物种的渠道封堵入侵物种的传播途径至关重要。

加强边境及港口的卫生检疫,严格检查携带货物、旅客和运输工具,迅速发现并隔离携带入侵物种的物品。

此外,需要强化船舶和飞机排放物的监管,防止入侵物种通过排放物进入新的生态系统。

3. 生物入侵物种的管理和控制对已经入侵的物种,需要采取管理和控制措施。

常见的方法包括物理阻隔、化学方法和生物控制等。

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

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

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

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物种进入新的地理区域,并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生物控制则是通过引入其他物种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以恢复和保护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讨论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的概念、原因、影响和方法。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及原因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非本地物种进入新的地理区域并逐渐建立种群。

这些非本地物种可能是通过人为引入(如宠物、农作物等)、动物迁移、海洋生物扩散或空气传播等途径进入新的环境。

生物入侵物种通常具有强大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并对原生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生物入侵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物种的传播和扩散,使物种间的地理障碍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其次,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使许多生境发生了变化,为入侵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此外,人类活动如贸易、旅游和运输也促进了生物入侵的发生。

例如,船只通过国际航运将外来物种带入新的地理区域。

二、生物入侵的影响生物入侵对原生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许多影响。

首先,入侵物种竞争本地物种的资源,如食物、栖息地和光线等。

这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灭绝。

其次,入侵物种与原生物种的杂交也可能对遗传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入侵物种还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三、生物控制的方法为了应对生物入侵的影响,人们采取了一些生物控制的方法。

生物控制是一种通过引入其他物种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的策略。

这些控制方法可以分为生物学控制和生态学控制。

1. 生物学控制生物学控制是针对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进行控制。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引入入侵物种的天敌、寄生虫或病原体来控制其数量和繁殖力。

例如,在一些地区,引入特定的昆虫或微生物来控制入侵的植物物种,从而减少其种群数量。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防治策略
清除 当某一物种初到新地时,试图全面根除是可能的。 当某一物种初到新地时,试图全面根除是可能的。
这种手段虽然极端,但已经被南非的很多国家采用了。 这种手段虽然极端,但已经被南非的很多国家采用了。例 如世界范围内的鼠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80 80多个岛屿 如世界范围内的鼠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80多个岛屿 已经清除了老鼠。但大多数情况下,试图清除是行不通的。 已经清除了老鼠。但大多数情况下,试图清除是行不通的。 因为到目前为止, 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有效的早期预告 系统来报告入侵物种的到来, 系统来报告入侵物种的到来,很少有相应的专门小组执行 有效的根除计划。而且, 有效的根除计划。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完整的数据 系统来确定是否新引进了某一物种, 系统来确定是否新引进了某一物种,并且这一物种是否有 侵略性。然而, 侵略性。然而, 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发现及时, 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发现及时,立即采用有效手段和全 面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除入侵物种。 面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除入侵物种。所以这种措施在 实施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实施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自然入侵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 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 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 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 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 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 外来物种的入侵。 外来物种的入侵。 如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 如紫茎泽兰, 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我国的。 都是、 造成农林产品、 产值和品质的 下降. 下降.增加 农产品成本; 农产品成本;
二是对生物多样性 对人畜健康和 造成影响,特别是 贸易造成影响 侵占了本地物种的 生存空间,造成本 地物种死亡和濒危。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1.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并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2.生物入侵的模式有哪几类?1)自然入侵2)人类辅助入侵3)屏障去除后的入侵4)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5)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物种6)有意引入3.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最后能否成为入侵种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1)进入新环境的外来物种的自身特点①生态适应能力强②繁殖能力特强③传播能力强;2)该环境是否可被这个物种入侵①具有可利用的资源条件②缺乏自然控制机制③人类进入的频率高4生物入侵的理论假说有那几点并解说其要点1)多样性阻抗假说要点:结构简单的群落更容易被入侵,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物入侵越难2)天敌逃避假说要点:①天敌是植物种群的重要调节者;②天敌对本地种比对外来种有更大的抑制作用;③植物可以利用天敌调节作用的降低提高种群的增长.3)空生态位假说要点:生物阻力小4)资源机遇假说要点:有可利用资源,入侵种与本地种不存在强烈竞争。

5)干扰假说要点:干扰后创造了空生态位6)生态位机遇假说要点:外来入侵种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是多种机遇的综合协同或拮抗所造成的。

5导致当代世界物种灭绝和濒危的主要因素三大因素:1)外来入侵物种2)生态环境破坏3)砍伐或捕获6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的威胁:1)入侵种侵袭可使生物多样性丧失2)破坏景观生态的自然性与完整性3)竞争并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空间4)危害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7入侵模型:公式E=IS式中E——给定区域中外来种的数量;I——外来种引入的数量;S——外来种的存活率。

I=Ia+Ii式中Ia——偶然引入的外来种数量,如因自然扩散或环境污染不慎引入;Ii——有意引入的外来种数量,如因农业生产或园艺观赏的需要而有目的地引入。

S=SvShScSm式中Sv——外来种同土著种竞争灭绝后的存活率;Sh——因草食动物和病原体而灭绝后的外来种存活率;Sc——定居过程中因意外事件(如干旱等)而灭绝后的外来种存活率;Sm——不适应环境而灭绝后的外来物种存活率(如热带种释放到温带中、陆地种释放到水环境中、潮湿地区种释放到干旱环境中等的不适应性)8影响群落可侵入性的五大关键要素1)进化历史2)群落结构3)繁殖体压力4)干扰5)胁迫9简述我国外来入侵种几乎无处不在的表现1)涉及的面广。

生物入侵PPT课件

生物入侵PPT课件
但最应该警惕的是第一种情况!
8
• 外来生物在丰富了区域生物物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危害。生物入侵可在个体、遗传、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水平上产生影响, 造成物种濒危、灭绝, 生物多样性 丧失, 并严重影响原有生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统的结构和功能。
•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份,以及生物群落的结 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如引 自澳大利亚而入侵中国海南岛和 雷州半岛许多林场的外来物种薇甘菊,由 于这种植物能大量吸收土壤水分从而造成土壤极其干燥,对水土保持十分 不利。此外,薇甘菊还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曾一度严重 影响整个林场的生产与发展。
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 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 如紫茎泽兰(图一),薇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图二)都是靠自然因 素而入侵中国的。
5
• 2、无意引进
• 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 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 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生物入侵
1
章节
•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 • 二·生物入侵的渠道 • 三·生物入侵的生态影响及其危害的原因 • 四·生物入侵的对策 • 五·生物入侵案例 • 六·结语
2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
•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 侵入 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 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 的过程。
9
• 2、生物入侵的原因 • 学术界对外来种入侵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生物入侵 要经历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外来物种通过人们的活动,被 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一部分成功地扎下了根开始 生长,而有些就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建 立了根据地的物种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慢慢地开始利用其自身的优 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有效利用资源,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 • 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如:繁殖能力强, 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 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 占有了优势。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措施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非本地物种)通过人为或自然途径进入并定居在自然环境中,给原生态系统、生态经济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带来危害的过程。

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详细描述生物入侵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生物入侵的危害1.生态系统破坏:外来种资源竞争力强,出现优势种,而本来生态系统中的领域分布和生态平衡等会受到破坏,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2.物种多样性减少:许多外来物种往往取代了本地物种,造成物种多样性减少,土地逐渐贫瘠化,草原、森林、海洋等生态系统的生态稳定性也会被削弱。

3.经济损失:外来种带来的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恶化,农田、林区、草原等耕地、草地受到严重侵害,为农田、林区、草原等提供的经济服务质量下降,直接导致经济利益的损失。

4.卫生威胁:外来物种可能会攻击本地物种,对人类和动物构成威胁。

许多外来物种会带来疾病和病毒,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威胁。

二、防治措施1.减少人类中介:外来种的扩散与人类交通活动有密切关系,研究工作应以减少人类中介为切入点,通过加强船舶、车辆、机场及集散地的监管等手段,防止外来种的误入。

2.提高边境卫生检疫能力:海关应对进口物品进行检疫,并对携带动植物制品的旅客进行检查,关键就是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术能力,对观察收集到的潜在入侵生物指标早日做好防控工作。

3.加强生物监测和评估:对生物入侵的情况要及时的了解,了解入境物种是否具有入侵威胁或成为一种携带病害的传播媒介,因此,生物监测与评估是预防生物入侵的必要手段。

4.加强立法和执法:相关立法应重点加强外来生物管制;执法机构应加强协调,掌握进口商品、废弃品等携带生物物种的信息,及时开展排查工作,对被发现的入侵生物采取保护、清除等合理措施。

5.促进公众意识:要加强对生物入侵的宣传力度,加大公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大众自觉防范能力,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生物入侵的危害非常大,防治措施也应该不断更新。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控制措施生物入侵是指一种外来物种迁移到其非原生地区,并在该地方形成繁殖种群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称为入侵物种,其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竞争压力:入侵物种往往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能够迅速占据生活空间并与原生物种竞争资源,导致原生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2. 生物多样性下降:入侵物种侵占了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导致原生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这会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降低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 生态位的改变:入侵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会占据一定的生态位,改变了原生物种的生态位利用方式和互动关系。

这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利用发生扭曲,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 肆意繁殖:入侵物种往往在没有天敌的新环境中繁殖迅速,其种群数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这样的大量繁殖会耗竭生态系统的资源,加剧环境破坏。

二、控制生物入侵的措施1. 监测入侵物种:及时了解入侵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繁殖情况,可以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定期调查并评估入侵物种的威胁程度,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2. 生物安全检疫:加强对进出口货物和旅行者的生物安全检疫,阻止入侵物种的传播。

这包括检查和清除植物种子、土壤、木材和其他潜在的传播途径,确保不会携带入侵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

3. 物理防御措施:采取物理控制措施来减少入侵物种的扩散。

例如,建立防护网、栅栏或隔离设施,阻止入侵物种的迁移。

4. 生物控制方法:利用天敌、寄生物或疾病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

这些方法需要深入研究,确保对入侵物种有针对性的控制,而不会对原生物种产生负面影响。

5. 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入侵物种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参与控制措施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共识和行动。

结论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竞争压力、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位的改变以及肆意繁殖等。

生物入侵的机制与防范措施

生物入侵的机制与防范措施

生物入侵的机制与防范措施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速,物种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

大量的生物种类开始进入新的生态环境,其中一些新进入的物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这被称为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物种都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生物入侵的机制和防范措施展开讨论。

一、生物入侵的机制生物入侵是一种外来物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生物入侵的过程一般包括五个阶段,即接触、进入、建立、扩散和影响。

其中,接触和进入两个阶段是最关键的。

接触通常是指外来物种与目标生物种趋向重叠,而进入是指外来物种已经经过扩散的过程,成功侵入当地生态系统的过程。

除了这五个阶段,还有一些因素对于生物入侵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首先,生态环境的异质性会影响外来物种的建立和扩展。

异质性的生态环境比同质性的环境更容易为外来物种提供立足之地。

其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与生物入侵有关。

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更难被外来物种瓦解,而相对不稳定的系统则更容易被瓦解。

二、生物入侵的防范措施为了防止生物入侵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生物入侵。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1.立法和政策立法和相关政策是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手段之一。

国家、地方和区域都可以出台法规和文件来控制外来物种的传播,限制外来物种介入某些特定领域,以及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

这些法规和政策分为预防和打击两种,预防措施包括限制外来物种的导入和流传,遏制物种的传播路线等;打击措施包括建立生态捕捉和控制计划以及罚款等措施。

2.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预防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生物入侵带来的风险和危害,因此教育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政府可以使用社交媒体、公共广告、博物馆展览和科普奇观等多种渠道宣传防止生物入侵的知识。

对一些容易受到风险威胁的群体,如旅游者、拥有宠物、在污染区工作的人群等,应该特别加强教育。

3.限制运输路径限制运输路径是另一个重要的生物入侵控制措施。

生物入侵介绍

生物入侵介绍

外来种(alien species)或非本地种(nonindigenous species)是指因种种原因被 引入到非原生地的物种。可以具体理解 为“由于人类的活动或与人类有关的活 动致使其重新分布而出现在本来不存在 的地区或生态系统内的分类单元(包括 种子、卵、孢子或其他形式的能使种族 繁衍的生物材料)”。
返回
3.3.1 人类活动
生物入侵实际上是人类活动使物种克服地理屏障而实现 重新分布的过程,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的环境扰动都可能加 速外来种入侵。这些扰动包括陆地的大火、洪水、农业开 垦、牲畜放牧、湿地的水被排干、河流及湖泊的盐度或营 养水平的改变等。
3.3.2 全球变化
研究表明,全球性气候的变化(如空气中CO2浓度增加)可 能有利于迅速改变入侵种的分布区或使其具有适应不同环 境的能力;氮沉积增加、干扰改变和栖境斑块化增加等都可 能促进生物入侵的盛行。
4 生物入侵的危害
4.1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灾难性和难以预测的 4.2入侵种对人类及牲畜的健康影响也是很严重的 4.3生物入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是巨大的
5 主要入侵植物
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已对中国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经 济损失。中国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公布了首 批共16种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 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 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 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 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 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3.2.3 生物控制因素的丧失 由于长期地理隔离,世界各地均有原产的生物种
类,在本地种与其天敌长期的协同进化中,彼此相互 制约种群数量,使其所处的生态系统保持在动态平 衡状态。而许多入侵种以种子、孢子、卵或别的 休眠形式到达新的地点后,其在本地的竞争者、捕 食者、草食者和寄生者等并没有随之到达,长期共 存的天敌因素大幅度减少。这种“天敌缺乏”的 状况使得外来种生存空间较大,为其入侵创造了有 利的条件,导致建群种的种群数量大幅增加,最终爆 发成灾;而种群数量的骤增又加速了入侵种的入侵 速度。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关 系?
• 生物入侵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活动把这些物种带到了它们不应该出现的 地方。因此,我们称这些物种是“有害的”,实际上对这些物种而言是 不公平的,它们只是待错了地方,而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常常是人类的 一些对生态环境安全不负责任的活动。外来入侵物种的问题的关键是人 为问题。 1、有意引种 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专一到其自然分布范 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地或未经授权地)。如:水葫 芦:起初是以净化水源为目的而引进的。但因为环境适宜,繁殖太பைடு நூலகம்等 原因,对中国多处水源造成危害;福寿螺:起先作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 的食用螺类被引入广东,最后引入北京,全国大面积养殖,但是因为味 道掺杂腥味,被养殖者‘‘放生’’在国内水田、河流中,造成了一系 列危害。 2、无意引种 是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 围以外地地方,从而形成地非有意地引入。如:红火蚁。在二十世纪初 因检防疫上的疏失而入侵了美国南方,这原本不起眼的外来火蚁,却造 成美国在农业与环境卫生上非常重要的问题与经济上的损失。
紫茎泽兰造成的危害
• 1、破坏畜牧业生产 紫茎泽兰对畜牧生产的危害,表现为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 • 2、破坏农业生产 紫茎泽兰生活力强,适应性广, 化感作用强烈,易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 甚至发展为单一优势群落。 • 3、破坏本地植被群落结构、影响园林、旅游业景观 紫茎泽兰的生命力、竞争力及生态可塑性极强,能迅速压倒其它一年 生植物。它的植株能释放多种化感物质, 排挤其他植物生长,常常大片发 生,形成单优种群,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园林景观,影响林业生产。 • 4、危害人类健康 紫茎泽兰植株内含有芳香和辛辣化学物质和一些尚不清楚的有毒物质, 其花粉能引起人类过敏性疾病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通常也是遥远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

生物入侵对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威胁。

据分析,造成当地许多物种灭绝,从而使得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一位因素是生境的破坏和破碎化,第二个最重要的因素则是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所有物种都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平衡,造成了长期的威胁。

由于生物入侵是在全球的尺度上进行,因而它还有造成全球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均匀化的趋势。

[1]我国地域辽阔,栖息地类型繁多,生态系统多样,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很容易在我国找到适宜的生长繁殖地,这也使得我国较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

至2004年,通过调查共查明外来入侵物种283种,其中微生物19种,占中国外来入侵总种数的6.7%;水生植物18种,占总种数的6.4%;陆生植物170种,占总种数的60.0%;水生无脊椎动物25种,占总种数的8.8%;陆生无脊椎动物33种,占总种数的11.7%;两栖爬行类3种,占总种数的1.1%;鱼类10种,占总种数的3.5%;哺乳类5种,占总种数的1.8%。

[2] 至2010年,这个数据仍在快速增长着,总数已达到400多种,其中已造成严重危害的就有100多种。

我国每年因外来入侵生物造成的损失高达1198亿元。

下面我将例举一些我国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极其相应的治理方法。

一、凤眼莲(water hyacinth)凤眼莲俗称水葫芦,属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雨久花科。

20世纪初由美洲热带引入台湾地区,并于50年代作为猪饲料在南方各省大量引种。

[3~4]但是凤眼莲却逐渐成为了全世界的噩梦。

由于它的高强度蒸腾作用,使得生长着凤眼莲的河流湖泊等水量不断减少,面积也不断萎缩。

另外,对于那些在野外的凤眼莲,由于缺乏人类的管理,完全无序地自生自灭,大批凤眼莲死后沉入水底,遗体与泥沙搅和在一起,随着残体的腐败和大自然降解过程,原本被他们吸收走的碳、氮、磷,在凤眼莲体内兜了一圈后又被释放到水中。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一、什么是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 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 的现象。
二、生物入侵的原因
学术界对外来种入侵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大致可以 分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 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
三、生物入侵者特征
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 如:繁殖能力强,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 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后代存活的绝对 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 就占有了优势。同时,入侵生物在侵入的生态系统中 不存在天敌或者天敌的威胁性很小,对入侵种群的扩 张起不到抑制作用。
2.球形棕囊藻
棕囊藻,是一类具游泳单细胞和群体胶质囊两种生活形态的浮 游藻类,是海洋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浮游植物之一。今球形棕囊 藻在渤海至南海海域均有分布,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触目惊心。 1997年10月~1998年2月,我国东南沿海海域首次暴发大面积 球形棕囊藻赤潮,波及海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仅在广东 省饶平县拓林湾一带,渔业损失就达6000万元以上
谢谢大家!
6.美东笨蝗
美东笨蝗是美国东部的一种大型蝗虫。对美东笨蝗来 说,杀虫剂毫无作用,而且它们自身还能分泌有毒的 泡沫。2002年,一大群来自佛罗里达州大弯国家公园 的美东蝗虫群袭击了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地区,对当 地的植被造成很大的破坏。
八、主要缓解措施
1.加强立法规范,迅速制定外来生物入侵防治法,以法 律的形式来防止生物入侵是当务之急。 2.大力开展外来有害生物的研究工作 ,对外来有害生物 的生物学特性、入侵途径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为外 来有害生物的治理提供依据;同时加强疫情监测。 3.对症下药 ,就是根据已入侵生物的自身弱点,采取 类似“以暴制暴”的方法,或者可以从有害生物原产 地引进天敌的方法。 4.提公民防范意识 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是能否成功 防治生物入侵的关键举措。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水葫芦造成的生态 破坏和生物多样性 的丧失
凤眼莲( 水葫芦) 一旦入侵成功,常形成 漂浮植毡层,改变 水生生境,对生物群落 的物种组成产生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 到整个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凤眼莲大面积覆盖水面常使鱼类和底栖 动物生境破坏, 从而减少这类生物生存 的概率,水产品的品质和数量也受到 明 显影响
化学防治 水葫芦的化学治理具
有效果迅速的特点。 有些除草剂对水葫芦 的生长具有很好的抑 制效果。

水葫芦防治
所以一般都采用综合治理 因为单独应用任何一种防治方法都难以达到安
全、持续、快速 的防治效果,所以应发挥生物、 化学和机械防治的各自优 势 ,建 立 以 污 水 治 理 为 长 期 目 标 ,生 物 防 治 为 主 要 方 法 、 化 学 防治为补充、人工机械打捞为预备的水 葫芦综合治理方案。
如何防止生物入侵
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和检疫等措施,防止外来生物进入 一个国家或地区。 外来生物一旦进入了 一 个 新 的 国 家 或 地 区 ,就 要 趁 早 发 现 ,并 迅 速 采 取 行 动 ,努 力灭除它。 如果无法灭除,那么就应该采用各种防治措施将 它控制在一个预定的可接受 的阈值之下。
生物入侵的危害
生物入侵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危害经 济发展、 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而且外来入侵物种一旦有合适的生态环境就可 以定 居、扩散、大量繁殖并成为侵害物种, 将 严重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摧毁生态系 统, 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造成 农林产品产量下 降、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 引起严重的 经 济损失和生态破坏, 甚至导致环境污染, 危害人 畜健康, 威胁人类安全。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的含义 生物入侵的方式 生物入侵的危害 如何防止生物入侵

浅谈生物入侵

浅谈生物入侵

浅谈生物入侵【摘要】【关键字】一、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由原来的自然分布区域,因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活动,被引入并扩展到一个新的(通常也是遥远的)区域的外来种,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和维持,并且造成了一定生态灾难的过程,其常常有侵略、入寇之意。

①一些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的“生物移民”(也许是一种细菌、一种植物或者一种动物)来到异国他乡,由于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了湖泊、陆地,而“土著生物”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

这就是生物入侵。

②二、生物入侵过程及原因土著种(native species)是指分布在原生地的物种,即出现在其自然分布区及其自然传播范围内的物种、中或更低的分类单元。

①外来种(non-native species)是指那些借助人的作用而越过不可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离开原生长地而在新的栖息地生长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的的物种。

外来种有一些种类在新的栖息地发生爆炸性的生长,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造成了明显影响,导致当地物种多样性失调,往往失去控制,这些种类则成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

③外来种并非就是入侵种,他们在原产地一般都不是危害物种,有些甚至是当地濒危物种。

即外来种进入一个新的区域并转化为入侵种经历:引入→居留→扩散→造成危害生物入侵过程可表示如下外来种进入偶见种群消退,死亡建成种群未造成灾难非入侵种造成生态灾难入侵种生物入侵在整个转化过程中,只有很小一部分进入下一阶段,据“十数定律”(the tens rule)推算,入侵种只占区域外来种的千分之一左右。

①三、外来生物入侵原因分析“缺乏天敌是造成外来种扩张的重要原因,但其引入却绝大部分与人类有关。

生物入侵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把这些物种带到了它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

物种本身无所谓‘有害的'还是‘无害的',入侵种也只不过是呆错了地方,而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常常是人类的一些对生态环境安全不负责任的行为。

生物入侵的概念 人教版

生物入侵的概念 人教版

生物入侵的途径
1、人为有意引种 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 一半的种类是由于人为引种造成的。 2、无意间带入 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豚草);随进口农 产品和货物带入的(毒麦、假高粱、松材线 虫);随人类的旅游、建设过程带入(湿地松 粉蚧);随船只携带(一些水生或海产种类)。
3、自然扩散 外来入侵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凭借风 或动物的力量实现自然传播;也可以先 在周边国家归化,然后再通过风力、水 流、气流及动物等因素实现自然扩散。 4、动、植物园逃逸、人造物种的释放
生物入侵的概念
• 生物入侵( biological invasion): 生物 可以借助气流、风暴和海流等自然因素 或人为作用,将一些植物种子、昆虫、 微小生物及多种动物进入新的生态系统。 在适宜气候、丰富食物营养供应和缺乏 天敌抑制的条件下,得以迅速增殖,并 在新的生境下得以一代代繁衍,形成对 本地种的生存威胁。
• 有关外来种、入侵种的几个定义: ( 1 )本(当)地种( native species):分布 在原生地的物种。 (2)外来种或非本地种(alien species):因 种种原因被引入到非原生地的物种。 ( 3 )入侵种 (invasive species):在引入地建 立了庞大的种群,并向周围地区扩散,对新分 布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明显的损害 和影响的外来种。 (4)非入侵种(noninvasive species):在引入 地可以自我维持但不扩散的外来种。
生物入侵的机制
• 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1)外来物种成功入侵的几个主要阶段,从上 一个阶段转变到下一个阶段的成功率一般为 10%; (2)外来物种入侵成活后,有一个较长的滞后 阶段,之后才会爆发性扩展;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来物种扩散的主要手段是繁殖体的成功 传播; (4)外来物种的生存需要一个关键的最小面积, 如没有超过这个面积,就难以增殖扩散。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1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他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

因此,那些外来物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

而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一旦某种生物人为绝灭和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

2生物入侵的途径(1)自然入侵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如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我国的。

(2)无意入侵指在引种时, 随引入物种的植株、种子、繁殖材料、附带土壤、运输工具等一起被带入,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目前我国外来有害生物种类大部分是通过无意引入的方式入侵。

如我国公布的22种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松突圆蚧、蔗扁蛾、红棕象甲、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等6种有害生物入侵方式均为引种时的无意引入。

(3)有意入侵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

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

全世界大多数的有害生物都是通过这种渠道而被引入世界各国的。

在我国目前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有意引入的结果。

如原产北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后, 目前已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 在生长地与其他植物竞争养分、水分和空间,导致其他植物成片死亡, 仅在上海就导致30多种乡土植物物种的消亡,宛如一场生物浩劫。

3分类(1)入侵微生物:主要是指对农作物、林木及经济鱼虾类带来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未包括人类和家畜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入侵具有的特征:①生态适应能力强。

②繁殖能力强。

③传播能力强2.被入侵环境的特点:①具有可利用的资源条件。

②缺乏自然控制机制。

③人类进入频率高。

3.入侵潜力:外来种的特征之一,物种所有的内在入侵能力,受干扰程度以及物种抗干扰能力的影响,适应性强和耐受性强的有较大的入侵潜力。

4.繁殖压力:到达某一地区繁殖的数量,不同区域繁殖压力不同。

5.群落可入侵性:易受外来种攻击的程度,用于评价某群落或地区易遭受生物入侵的程度,又称“易感性”5.生物入侵与被入侵生物群落关系的理论假说:①多样性阻抗假说:结构简单的群落更容易入侵,比较简单的植物和动物,说达成的平衡更容易被打破。

②天地逃避假说:3个特点:a.天敌是植物群落的重要调节者、b.天敌对本地种比外来种有更大抑制作用、c.植物可以利用天敌调节作用的降低而提高种群的数量。

③空生态位假说:(4)资源机遇假说(5)干扰假说(6)生态位机遇假说。

6. 空生态位假说:物种对一个群落的入侵,其成功在于它占据了一个空生态位。

相反则会失败,因为所有的生态位都已经被占据了。

7. 资源机遇假说:一个植物群落的未被利用的资源量什么时候增加了,它就变得更易于被入侵了。

生物入侵的过程依赖于资源量,但欲达到入侵的成功,还需要有足够的入侵种的个体。

8. 干扰假说:人,或者人们驯化和迁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对环境造成突然的、剧烈的干扰,有可能促进入侵9. 生态位机遇假说:资源、天敌和物理环境这3个因素决定一个入侵者的增长率。

这3个因素都是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一个物种对这些因素的时空变化的反应如何,决定了它的入侵能力。

10.外来种容易侵入的区域(1)重要的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两侧(2)人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3)物种多样性低、生境简单的岛屿、水域等(4)受突发性自然干扰(火灾、洪水破坏)后的生境1水花生的生物入侵,蔓延特点:1.强大的繁殖功能2.较宽的生态位3.水域富营养化的影响2入侵的危害:1.破坏生态平衡(破坏水域中的水域多样性,eg云南滇池)2.堵塞航道,影响航运(承载人的能力强,不至于下沉)3.降低水流速度,影响防洪4.影响水产品产量和质量(鱼类因缺氧而死亡)5.滋生蚊虫,污染环境(消除不干净,会腐烂)3水葫芦的防治:1.物理防治措施,人工和机械打捞。

缺点:费用高,费时费力2.化学控制:除草剂:草甘膦,克天综,恶草灵,敌草快归,2,4-D缺点:使用除草剂后会腐烂,从而导致下沉,从而再次对水体产生污染。

4水葫芦的综合防治:1.速效性(使用除草剂,会见效快)2.持续性(使用除草剂后,再放入水葫芦象甲,效果会更好)3.安全性(除草剂的使用会使水葫芦产生抗性且投入量不要影响象甲的安全)4.经济性5.水葫芦的综合利用:1.饲料 2.蔬菜 3.家具 4.沼气 5.观赏6.指示物:水葫芦对砷特别敏感0.06mg/L,经过2.5小时,水葫芦叶片上会出现白色斑点,褪去绿色6.斑潜蝇的危险性的主要特点:1.寄生植物相当多(葫芦科,茄科,百合科,豆科)2.食量大,个体发育快,繁殖世代多,成灾迅速3.防治难度大:该虫对多种农药(有机磷类,有机氮类)有抗性4.危害:危害幼苗,蛀蚀叶片,伤口为其他病菌提供环境,出现潜道影响观赏价值。

7.斑潜蝇成灾的原因:1.高的生殖潜力,短的世代周期2.年度季节期有大量蔬菜,为扩散提供条件3.寄主范围广1、生物入侵:从原产地进入一个新的栖息地,通过定居,建群和扩散而逐渐占领该栖息地,具有负面影响的一种生态现象。

2、我国发布的第一批16种外来入侵种是哪些?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3、入侵生物的共性:(1)所有物种必须保持一定的数量;(2)具有扩张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适应性强。

4、生物入侵的影响:(1)正面效果。

可能造福人类:粮食供应、景观欣赏、生物防治和引发新的物种的进化。

(2)负面效应。

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危害经济发展。

5、生物入侵的途径:有意引入、无意引入、自然入侵。

6、外来入侵的控制方法:替代控制、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利用。

外来种:生物以自体移动,或经由贸易、运输、旅行等人类活动,无意或被有意的带离原栖息地,进入新的地域。

引进种:基于经济上的需要,为生物防治,经过评估后引入境内的物种。

入侵种:由于人类活动离原栖息地进入新的地域,顺利存活、繁殖后对原生种、环境、农业和人类造成伤害,进而威胁人类。

10、生物入侵的“十分之一”法则:Williamson认为每次转移的概率大约是10%(5%-20%)左右;即一个入侵种的形成是一个极小的概率事件;Baker特征(1)既可进行有性繁殖,也可进行无性繁殖;(2)从种子发育到性成熟时间短;(3).对环境异质性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容易被入侵的群落:(1)经常受到人类干扰或已经退化的生态环境;(2)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的生态环境;(3)缺乏自然控制机制的生态环境;22、中国外来种入侵的特点:容易形成入侵;涉及面积广;已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多;入侵物种类型多;无意引入多;有目的的引入多;入侵种的危害已经显现;在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引入大量外来物种;15、外来物种入侵的特征:(1)外来入侵种进入与扩散的途径及其危害形式复杂多样、难以防范。

(2)入侵行为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一旦达成入侵,往往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爆发之势,极难防范和监测。

(3)入侵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引入和逃逸期、种群建立期、停滞(或潜伏)期和扩散期。

(4)入侵范围广泛(涉及陆地和水体几乎所有地方); (5)入侵事实、后果及其影响可能长时间存在。

(6)入侵具有某种条件性或选择性特征,物种单一的、人为干扰严重的、退化的、有资源闲置的、缺乏自然控制机制的生态环境下,入侵成功的可能性较高,而生态完整性良好的生态系统较不易受到入侵。

16.喜旱莲子草生态适应①花部特征与花期雌蕊有不同程度的雌化现象,高峰期5—10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水生型开花。

②对盐的适应喜旱莲子草可以通过渗透调节而忍耐根际的盐度升高③对光的适应④对营养和水分无特殊选择贫瘠的土壤,重污染的水体都良好的生长⑤对低温的影响水生型的喜旱莲子草,对低温胁迫并不很敏感⑥喜旱莲子草的叶片,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旱生:表皮毛密集,角质层厚(与蒸腾有关)水生:表皮毛较少,角质层薄。

⑦茎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旱生型:机械组织发达,韧皮纤维量和厚度增加水生型:械组织相对较弱,相对较弱,向水生植物特点接近⑧化感作用17.防治策略分析①物理防除方法:人工进行植株收割,打捞,火烧。

缺点水体中易打捞干净,陆上困然,二次扩散易形成,投入的人工,时间较多清理较困然。

②化学防除方法:除草剂——草甘膦,使它隆,敌草腈缺点:会对其他周围植物有影响,形成污染。

③天敌昆虫生物防除方法:a喜旱莲子草叶甲是生物防治喜旱莲子草最有效的天敌昆虫b钻茎虫。

④替代控制——针对外来植物的生物控制方法。

核心: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和物种间的相互竞争现象用有经济活生态价值的植物取代外来入侵植物16、生物入侵是一个有序的生态学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引入和逃逸期、种群建立期、停滞(潜伏)期、扩散期;17.外来种的非适应性进化:①非适应性进化与自然选择无直接关系,它是由遗传或外来种奠基者的瓶颈效应所造成的②土著种的进化3杂交和基因渗透18.生物入侵进化的遗传基础:①快速进化的产生主要与两种背景有关a与建群有关b与集合种群的局域适应有关②加性遗传变异AGV3上位遗传变异,遗传漂变19.奠基者效应:遗传漂变的一种形式,由带有亲代群体中部分等位基因的少数个体重新建立新的群体,这个群体后来的数量虽然会增加,但因未与其他生物群体交配繁殖,彼此之间基因的差异性甚小20.外来种的适应性变化:①形态变化a个体大小的变化b新栖息地中天敌的缺乏c特殊器官的变化②生活史进化,由于自然选择不同,外来种在新栖息地中的变化(年龄,性成熟,繁殖)③生态位进化,新的种间作用关系和新栖息地生态位都促成了生态位改变,包括营养,空间生态位④行为上的变化,种内,种间的竞争,抵抗干扰的能力21.杂交促进物种进化的四个途径:①产生新的进化品质、②遗传变异、③杂交优势、④清楚遗传负荷22.加性遗传变异:环境与基因共同影响的的遗传变异。

索氏提取器粗提脂类物质一、实验目的1.掌握索氏提取法测定水花生地上部分中脂类物质的方法和原理2.熟悉索氏提取器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液—固萃取是利用溶剂对固体混合物中所需成分的溶解度大,对杂质的溶解度小来达到提取分离的目的。

索氏提取器的方法是利用溶剂的回流和虹吸原理,对固体混合物中所需成分进行连续提取。

当筒中回流下的溶剂的液面超过索氏提取器的虹吸管时,提取筒中的溶剂回流圆底烧瓶内,即发生虹吸现象。

反复几次,将试样中的脂类全部留在圆底烧瓶中,经蒸发去除溶剂,再称出烧瓶中残留物的质量,即为试样中脂肪含量。

三、实验材料无水乙醇;索氏提取器,电热恒温水浴(50~80℃),电热恒温烘箱(80~120℃),分析天平,玻璃干燥器,粉碎机,胶管四、方法与步骤1.样品制备:样品于100~105℃烘箱中烘干并磨碎,准确称量取10g试样于滤纸筒内,封好上口。

2.索氏提取器的准备:索氏提取器是由回流冷凝管、提取管、圆底烧瓶三部分组成,抽提脂类物质之前应将各部分洗涤干净并干燥,圆底烧瓶需烘干至恒量并称重。

3.抽提:将滤纸筒放入脂肪提取器的抽提筒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量的圆底烧瓶,并安装于加热炉上,放入2粒沸石,量取75%乙醇100ml,从抽提筒中倒入烧瓶,安装好索氏提取装置,加热使乙醇不断回流提取,一般5~7次,至提取筒中提取液颜色变得很浅为止,此时说明被提取物已大部分被提取,停止加热,冷却提取液。

拆除提取器(若筒中仍有少量提取液,倾斜使其全部倒入圆底烧瓶中),安装常压蒸馏装置,在提取液中放入一粒沸石,进行蒸馏,浓缩提取液并回收乙醇,至烧瓶中剩余约10~15ml提取液。

4.称量:取下圆底烧瓶,回收乙醇,待接受瓶内乙醇剩1~2ml时在水浴上蒸干,再于95~105℃干燥2h,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

五.计算脂肪(%)=(m2-m1)/m*100%m-----样品质量,gm1----接受瓶的瓶质量,gm2----接受瓶与样品的质量,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