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 ppt课件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课件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36
➢ 药理作用: 1、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 2、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脑缺血,抗
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
3、抗炎,保肝。 4、镇静,镇痛,抗肿瘤。
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37
➢ 现代应用: 1、上消化道出血。 2、眼前房出血。 3、脑血栓。 4、高胆固醇血症。 5、肝炎。
29
➢ 现代应用: 1、冠心病。 2、糖尿病。 3、肿瘤。 4、慢性疲劳综合征(气阴两虚型)。 5、失眠症。 6、病毒性心肌炎。
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30
➢ 毒副作用:主要为心情兴奋、烦躁、激动、 忧虑、头痛、 眩晕、失眠,出现人格丧失
或精神错乱等类似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 刺激症状。有些人会出现畏寒、体温下降、 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有的会发生 过敏反应,上下肢呈现散在性大小不等的 水泡,瘙痒异常等症状。还有的会发生痛 经和经期延迟等等。
2/22/20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18
➢ 野山参——野生者。 ➢ 园参——人工栽培者。 ➢ 生晒参——洗净晒干。 ➢ 红参——蒸熟晒干或烘干。 ➢ 糖参——经沸水浸烫后,浸糖汁中,取出
晒干。
➢ 吉林参——产于吉林抚松,道地药材,质 量较好,产量最大。
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2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
➢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与用药 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中成 药和中药饮片引起的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的类型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 反应、依赖性、成瘾性、特异质反应、三 致作用等。
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不良反应概述》幻灯片
• 从病因学上分:由药物剂量、中药配伍和 药物依赖性引起的不良反响;
• 4、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 5、中药注射液中吐温80的含量可引起过敏反响。
• 中药不良反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对中药认识缺乏; • 2、炮制工艺机理阐述欠缺; • 3、制剂稳定性和重现性差; • 4、药物平安性评价体系不完善; • 5、药物临床使用不标准。
• 加强中药不良反响根底研究,需要做好以 下几方面:
• 临床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平安范围小、有效剂量和中毒剂 量接近,对药物的敏感性个体差异大,中毒病症不易确定, 毒性反响发生高。
• 含强心苷类中药:毛花洋地黄、紫花洋地黄、黄花夹竹桃、 铃兰、羊角拗、海葱等。
蟾酥
• 蟾酥,具有强心作用,主要成分有蟾酥甾二烯类、 强心甾烯蟾毒类、吲哚碱类、甾醇类以及肾上腺 素、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前两类 成分具有强心作用。
•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响主要指药物变 性和特异体质引起的不良反响,主要是变态反响 〔药物过敏反响〕。
• 3、与中药配伍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响是由发生配伍 禁忌及中医药配伍发生相互作用等引起。
中药不良反响的药学特点
• 中药不良反响起因: • 1、药材及资源方面:某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中
药饮片来源不标准;药材品种混杂。 • 2、制备工艺方面:药材炮制不当,制剂工艺不严
• 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响的原因:
• 1、中药所含成分复杂,某些有效成分溶解度小,经加热 灭菌或放置一段时间后,药液容易出现变色、浑浊、沉淀, 影响注射剂的生产、贮藏和使用。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医学PPT
在中毒初期,可以通过催吐和洗胃的方式清除体 内残留的有毒成分,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03 促进排泄
多饮水、利尿等措施可以促进体内有毒成分的排 泄,降低毒素在体内的浓度。
中药中毒的急救措施
01 呼吸困难时吸氧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吸氧,以维持正 常的氧气供应。
02 心跳骤停时心肺复苏
详细描述
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等,具有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便秘。然而,过量使用或 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腹泻不止,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利水渗湿药的毒副作用
总结词
利水渗湿药主要用于利尿消肿,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 紊乱、乏力等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泽泻等,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常用于 治疗水肿等症状。然而,过量使用或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电解 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引起乏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
如发现患者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 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03 抽搐时使用镇静剂
当患者出现抽搐症状时,可以使用适量的镇静剂 来缓解症状。
中药中毒的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使用中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上的用药剂 量,避免超量使用。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在联合使用中药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避免因相互作用导致中毒。
THANKS
感谢观看
温里药的毒副作用
总结词
温里药主要用于温中散寒,但过量使 用可能导致口干、口苦、心烦等不良 反应。
详细描述
温里药如附子、干姜等,具有温中散 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等症 状。然而,过量使用或长期服用可能 引起口干、口苦、心烦等不良反应。
理气药的毒副作用
第十一章中药不良反应
第五节 常见中药品种的不良反应 一、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 (一)香加皮 1.不良反应表现: ①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 ②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
2.可能的机制 3.中毒解救 ①甘草15g,绿豆30g,水煎服; ②心律失常,干姜6g,附子12g、甘草6g、葱 白2节,煎服,禁用钙剂、拟肾上腺素药; ③心动过缓:阿托品0.5~1mg;④呼吸困难: 山梗菜碱、尼可刹米。
(2)肝功能的改变,可有血清总胆红素升高、 转氨酶异常升高,甲、乙、丙、丁、戊肝炎病毒检 验全阴性,
(3)可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脂肪变性而 致的中毒性肝炎、急性亚急性黄色肝萎缩的表现。
2.中药引起肾损害的临床表现
中药引起的肾毒性临床表现各异,严重的可引 起肾功能衰竭。
第三节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一、药物和使用的因素 1.品种混乱 2.炮制不当:苍耳子(肝损伤)→炒黄去刺。 3.剂量过大:肉桂→血尿; 麻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率失常。
(一)含蟾酥的中成药
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麝香保心丸、梅花 点舌丸、麝香通心滴丸等。
(二)中毒机理
强心苷(蟾酥毒素),有洋地黄样作用,小剂 量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大剂量则使心脏停止于收 缩期。
(三)中毒表现
①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 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 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大汗虚脱、血压 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而死亡。
(二)中毒机理
含汞,属汞中毒。机体吸收后迅速弥散到各个 器官和组织,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三)中毒表现
①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中有金 属味,流涎,口腔粘膜充血,牙龈肿胀溃疡。
②泌尿系统:少尿、蛋白尿,严重者可发生急 性肾功能衰竭。
第11章 中药不良反应
第十一章中药不良反应第一节药品不良反应概念一、药物不良反应概念(一)药物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这一定义排除有意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和用药不当所致的不良反应,将其限定为伴随正常药物治疗的一种风险,便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
我国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二)中药不良反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患者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其内容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特异反应性、致癌作用等。
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既可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中成药。
广义的不良反应概念也应包括药品的质量或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伤害。
二、不良反应分类(一)病因学分类1.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使固有药理作用持续和增强。
其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
该类型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可预测性,个体易感性差异大,并受年龄、性别、病理状态等因素影响,一旦发生,后果十分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
如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苦杏仁,当大剂量服用时,脑部首先受到损害,呼吸中枢麻痹常为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如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和人体特异体质(指患者的特殊遗传素质)有关。
该类型与用药剂量无关,难以预测,经常规的毒理学筛选也很难发现,发生率虽较低,但危险性大,病死率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中药不良反应
副作用 毒性作用 过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 药物依赖性 致癌作用 致畸作用 致突变作用
校长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中药不良反应
副作用: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伴随治疗作用同 时,出现的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作用 毒性作用:药物引起人体生理生化的异常变化和 器官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 过敏反应:用药者经某种药物致敏后,再接触该 药时产生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造成组织损伤或 生理功能紊乱 特异质反应: 用药者在常用剂量下出现一些与 该药的药理作用无关,且与一般人群反应不同的 异常药物效应,多与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
1896
1920
1987
2006
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
我国应用中药防病治病已有数千年历史,与伤病 斗争过程中,人民对中药的功效及其毒副作用的 认识不断深化。 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书中根据中药的功能 和毒性,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 有补益作用,“无毒,可久服”;中品120种, 治病补虚,“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品125 种,专治病,“多毒,不可久服”。
中药不良反应
药不对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 则泻之。 不对症使用,将引起不良反应 《本草纲目》:用之得宜,皆有功力,用之失宜 ,参术亦能为害。
校长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中药不良反应
滥用药物 用药持续时间过长
校长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校长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中药不良反应
药物使用的问题 药物本身存在的问题 机体方面的因素
校长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中药不良反应
过量用药:资料表明,中药致不良反应的病例 60%以上由超剂量引起。
校长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不良反应例次 2 2 1 8 14 1 1 10 44 2 2 1 2
发生率(%) 33.33 14.29 2.44 1.54 1.53 1.10 0.94 0.82 3.34 0.40 0.39 0.31 0.30
校长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中药不良反应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所下的定义, 是指药物在常用剂量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 类疾病,或用于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时产生的非预 期反应。 A型和B型
+1 0 0 +2 -1 0 +1 0 0 +2 -1 0 -1 +2 0 -1 +1 0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校长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校长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注射剂名称 鸦胆子油注射液 灯盏花素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 复方单参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 华蟾素注射液 醒脑静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液 盐酸川芎嗪住沈阳 黄芪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鱼腥草注射液
中药不良反应
总使用例次 6 14 41 520 917 91 106 1216 1310 504 511 318 67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药不良反应
药物配伍不当
校长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化学成分 中药品种混淆造成错用误用 药材质量问题 炮制或煎煮不当
校长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中药不良反应
性别因素 一般情况下妇女对药物不良反应较为敏感 年龄因素 老人及婴幼儿 生理,病理状况 个体差异 “生物学差异”现象
校长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中药不良反应
项目
是 否 不清
该反应在既往是否有结论性报告 该反应是否在应用可疑药物后发生 停药或给特定的抗拮药后该反应是否改善 再次给药后该反应是否再出现 是否有其他原因可以单独引起该反应 给安慰剂后该反应是否出现 在血液或其他体液内是否测出可疑药物中毒的浓度 可疑药物剂量的增减是否使该反应加重或减轻 病人过去暴露于相同或类似药物是否发生类似反应 该不良事件是否由任何客观证据所证实 ≥9: 肯定 5~8 :很可能 1~4: 可能 ≤0:可疑
校长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中药不良反应
药物依赖性: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 精神状态 致癌作用:有些药物长期应用后,引起机体某些 器官,组织,细胞的过度增殖,形成良性或恶性 肿瘤 致畸作用:某些药物经孕妇服用,透过胎盘直接 或间接告饶胎儿的生长发育,引起婴儿先天性畸 形 致突变作用: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基因突然或 根本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