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是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每个人分到的数量相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表内除法”相呼应,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能够将平均分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引导发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平均分的过程。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没有参加过分东西的活动?比如分水果、分糖果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均分。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并提出问题:如果要把这些东西平均分给你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分?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平均分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五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一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2.学会运用平均分.3.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4.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5.初步认识〝平均分〞6.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三.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四.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二).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三).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写下板书:平均分(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四).平均分1. 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 完成课本第_页的做一做,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六.教学结束: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请同学们写出来.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二教学内容:课本P_~_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探究例11.各小组动手操作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二)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三)教学例2: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A把_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 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_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_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2. 完成课本第_页的做一做,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3.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三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_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_个○卡片.2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新课1.例1,引入〝平均分〞.谈话: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_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3.尝试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_页例2提出: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2.练习三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3.练习三的第3题.(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hellip; hellip;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四《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平均分在本单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们都要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最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我精心设计练习,从基础题 mdash; mdash;感受〝平均分〞,到提高题 mdash; mdash;辨析〝平均分〞,最后回归生活 mdash; mdash;升华〝平均分〞.40分钟的课堂转眼结束了,师生在民主.活泼地气氛中学习着.成长着.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五在《平均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让学生自由地分,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展示出了好几种不同的分法.为了从中引出平均分,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哪种分法呢?为什么?很多学生马上就把是平均分的分法找出来了.学生说了自己的理由,与平均分的概念相去不远,我马上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归纳出了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让生再次观察黑板上的分法,汇报交流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2.注重知识的二次利用.学生经过一次实际操作,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再进行〝分橘子〞,大多数已能独立完成这一任务,学生提出了很多平均分的方法,需要师生共同探究方法的最优化.在后面的闯关游戏.巩固练习中,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把不是平均分的改成平均分,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3.渗透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闯关游戏.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四关,通过〝判一判〞.〝填一填〞.〝画一画〞.〝圈一圈,分一分〞形式多样的习题,既考查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培养孩子多方位思考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把物体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把生活和数学相联系,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认识除法,才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除法解决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除法解决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3.
(1)36里面有( 6 )个6。
(2)20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4 )个。
4.
(1)一个中国结上需要6个 编好了5个 ,已经 ? ,需要多少个
6×5=30(个)或5×6=30(个) (2)编好的18个 能做几个左边的中
国结? 18÷6=3(个)
5.
5 6 15 5 6 6 5
易错点
表内除法(一)
用除法解决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教材习题
1.学校买来14个 (1)每个班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14÷2=7(个)
(2)平均分给7个班,每个班分几个? 14÷7=2(个)
2. (1)8个 ,一个大门贴2个,一共可以贴几
个大门?
8÷2=4(个)
(2)8个 ,用去2个,还剩几个?
8-2=6(个)
2.(1)做一条装饰链要用6个
可以做几条装饰链? 24÷6=4(装饰链,已经做了6条,还剩多少条没做? 24-6=18(条) 答:还剩18条没做。 辨析:第(2)题应用减法,不要误用成除法。
提升点 通过乘除法对比,进一步理解乘除法
的意义 3.下面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吉祥物候选名单之一。
(1)每行摆6个,5行一共摆了几个吉祥物?
5×6=30(个)
答:5行一共摆了30个吉祥物。
(2)30个吉祥物,每6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30÷6=5(行)
答:可以摆5行。
(3)30个吉祥物,摆5行,平均每行摆几个?
30÷5=6(个)
答:平均每行摆6个。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
1.理解平均数背后的数学原理。

2.解决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平均数的概念,并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2. 学习
1.利用教材提供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3. 操练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平均数的题目。

2.分组讨论,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4. 总结
让学生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平均数的重要性。

四、课堂反馈
通过个别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
错误。

五、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

2.搜集自己生活中的数据,计算平均数,并写下解题过程。

六、教学评价
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节课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知识。

2.2 平均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2.2 平均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2.2 平均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平均分,即把一些数或一些物体平均地分成若干份。

学生需要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意义。

2.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具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糖果,提问:如何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班上的同学?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二、探究1. 教师出示一些小石子,提问:如何把这些小石子平均分成三份?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平均分的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方法,并进行板书。

三、实践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是否为平均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一、导入- 平均分的概念二、探究- 平均分的方法三、实践- 平均分的判断四、总结- 平均分的意义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均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平均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平均分(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平均分”,选自《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将一组数平均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配的方法,能够将一组数平均分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2. 掌握平均分配的方法,能够将一组数平均分配。

3. 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具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组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数平均分配。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通过教具模型演示平均分配的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一组数平均分配,并讨论如何确保分配的公平性。

4. 小组分享: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实践操作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 应用拓展: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板书设计1. 板书平均分2. 板书内容:- 平均分的概念- 平均分配的方法- 平均分的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2. 实践作业: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个重点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图片和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将总数分成相等的份数,每份的数量相同。

2.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

3.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分一分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3.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小棒等,用于分一分和展示平均分的过程。

2.学具: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小物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课件:制作一些情景图片和动画,用于展示和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景图片或者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分水果的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

《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平均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67页至第69页的“平均分”概念及其应用。

内容包括:1. 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 学习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3. 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直观地感知和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除法求平均分。

2. 教学重点:掌握平均分的意义,能够运用除法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实物物品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实物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物品(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过程。

2. 概念讲解(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解释平均分的意义和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理解求平均分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b.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关于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b. 各小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平均分”的定义、求平均分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笔和纸画出一种情景,表示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答案:略a. 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b. 有18个糖果,要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答案:a. 12 ÷ 3 = 4,每个人分到4个苹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第1课时认识平均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第1课时认识平均分

2 表内除法(一)
第 1 课 时 认识平均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
情景导入
孩子们,你们三兄弟 把这6块糖果分了吧!
情景导入
不公平, 不公平!
情景导入
分 得 同 样 多
探索新知
认识平均分
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快来看看吧!
你能将这些糖分成3份吗? 请你用手中的学具来分一分。
探索新知
2. 你会把8 朵小花平均分吗?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
(答案不唯一)把8 朵小花平 均分成2 份,每份4 朵。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 了哪些知识点?
课堂总结
平均分的含义: 1.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很公平,体现人人平等。
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对应练习。
补充作业 请完成相关习题。
有几种不同 的分法?
观察同学们分的结果,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探索新知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提示: 只要有一份与其他不是同样多,就不叫平
均分。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的。
探索新知 归纳总结:
平均分的含义: 1.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很公平,体现人人平等。
探索新知
小试牛刀
1. 6 个 分给3 个人,可以怎么分?画一画,填一填。 (1)请接着分完,画一画。
画一画略
探索新知
(2)(1)中哪一种分法最公平?在( )里画“√”。
()
()
(3)每份分得( 同样多 ),叫( 平均)分。
()
当堂检测
1. 一共有( 9 )把琵琶(pípa),每( 3 )把一份, 平均分成了( 3 )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学会如何平均分物品。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除法运算,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受到物品数量和分配方式的影响,对平均分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分配方式不均匀时如何平均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课件、实物物品、计时器。

2.场地准备: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分水果,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提问: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每个人?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如,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教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尝试解决不同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不同人数的问题。

如,有15个橘子,要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橘子?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方法,并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如,有8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需要用到平均分?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尝试解决问题。

平均分的概念(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的概念(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的概念(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概念”。

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学生能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掌握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棒。

2. 学具:学生自备剪刀、彩纸、胶水、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配给同学们。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PPT展示几个平均分配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共同特点。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组内成员。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配的方法,并进行讲解和演示。

6.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8.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板书平均分的概念2. 板书内容:- 平均分的含义- 平均分配的方法- 实践操作案例- 课堂练习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2. 提升作业: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价值观。

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二单元《平均分》。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平均分。

2. 学会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将一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

3. 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尤其是“平均”的意义。

2. 学会平均分的方法,尤其是如何将一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

3. 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具模型。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解释“平均”的意义,并通过教具模型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一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并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方法。

4. 应用练习:通过教学视频展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提醒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平均分》2. 板书内容: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的应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平均分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些平均分的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应用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和指导。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人教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运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均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12个彩色小球来模拟平均分配的过程,演示平均分的基本原理。
二、核心素养目标
《平均分》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使其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通过除法运算表达平均分的数学关系。
2.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其能够运用平均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比较和推理。
3.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通过实物操作和图形辅助,形象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比我预想的要活跃。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引导讨论和启发思考方面,我还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可以提出更多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他们在分享成果时,也能够将所学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但我认为,在讨论过程中,我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平均分的多种应用场景,提升数学应用和团队协作能力。
5.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方法。
-除法运算:通过除法计算平均分的结果,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必背知识点 易错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必背知识点 易错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
《表内除法》必背知识点+易错题
1、平均分的含义:
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易错题:判断对错:一共有8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2个。

(×)原因:没有说明是平均分,所以不一定有几个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 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 人,每人分多少本?
24÷6=4(本)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 本练习本,每人4 本,能分给多少人?
24÷4=6(人)。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一、平均分的概念。

1. 定义。

- 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平均分是指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例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这里就是平均分,因为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苹果数量是一样多的。

2. 与非平均分的区别。

- 非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比如把10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一个小朋友分3个,一个小朋友分4个,一个小朋友分3个,这就不是平均分,因为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苹果数量不相同。

二、平均分的方法。

1. 按指定份数平均分。

- 操作方法:例如要把12个糖果平均分成3份。

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分,先每份放1个,再每份放1个,直到分完。

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12÷3 = 4,即每份是4个糖果。

- 例题: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解答:18÷6 = 3(个),所以每份是3个橘子。

2.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 操作方法:比如有20个小棒,每5个一份,可以5个5个地数,数出有这样的4份。

也可以用除法计算,20÷5 = 4(份)。

- 例题:15个气球,每3个一束,可以扎成几束?- 解答:15÷3 = 5(束),可以扎成5束。

三、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

1.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 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例如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写成除法算式是8÷2 = 4。

这里8是被除数,表示要分的总数,也就是8个苹果;2是除数,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也就是2个小朋友;4是商,表示每份的个数,也就是每个小朋友分得4个苹果。

2. 用除法解决平均分问题。

- 只要是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例如:有24朵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 解答:24÷4 = 6(朵),每个花瓶插6朵花。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简单的乘除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或人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同。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平均分的概念。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同学。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平均分的例子,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份有几个苹果。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平均分的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然后把准备好的物品交给组长,让组长把物品平均分给组员。

平均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人教版

平均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人教版

平均分(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平均分”概念。

通过实例,学生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会如何将一组数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

我们将使用具体的物品,如水果、糖果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

2. 学会使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1.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抽象的平均分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

2. 对于除法的运算,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练习和指导。

教具学具准备1. 水果、糖果等可以分配的物品。

2. 白板和笔。

3. 平均分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引入:使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将12个糖果平均分给4个孩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解释平均分的含义,如何使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平均分的练习题,巩固他们的理解。

4. 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将2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孩子。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定义和含义。

2. 如何使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3. 平均分的练习题和答案。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平均分的练习题。

2. 让学生自己想一个平均分的例子,并计算结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去发现平均分的规律。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整体来说,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较好,但在除法的运算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

同时,我也会加强对除法的运算的指导,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在“教学难点”部分,我们指出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抽象的平均分概念,以及对于除法的运算可能需要额外的练习和指导。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1、内容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课时《平均分〔1〕》,教材第7页至9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2、地位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场,也是今后学习分数的根底,是较关键的数学概念。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根底上的,要打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

3、编排的特点〔1〕在比照与活动中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例1中通过创设“分一分”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通过不同的分物情况,使学生在比照中获得对“平均分”的直观认识。

再通过小结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同时关注分的结果。

教材在主题图的设计中,即突出表达了学生对平均分物过程的参与性,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平均分的结果。

例2那么呈现了在生活中两种平均分物的情况之一:等分,教材即重视平均分的过程与方法,又突出平均分的结果。

〔3〕注重用数学语言描绘平均分,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

让学生边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可以不断加深平均分在学生脑海中相应表象,从而为建立除法概念打下根底。

教材在例题和多个练习的设计中,都在:“分一分”“摆一摆”或“圈一圈”的活动后,增加了“填一填”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用语言描绘平均分的过程。

这样编排,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为用语言表达除法算式的含义和运用除法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说明选择算法的根据都作了充足的准备。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与理论操作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进展平均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和用数学语言表述的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数学思想:浸透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篇1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一、教材简析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

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

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

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平均分(1)
1. 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重点)
2. 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进行平均分。 (难点)
二(1)班明天要 去参观科技园, 请同学们帮他们 把东西分一分。
知识点 平均分的含义 1 把分成
请大家观察一下,并说一 说你最喜欢哪一种分糖果 平均分
3.我会填。
一共有(12 )个蘑菇,每( 4 )个一份, 平均分成了( )3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
一共有( 6 )个气球, 每( 2 )个一份,平均 分成了( 3 )份。
一共有(18)个 , 每 ( 6 )个一份,平均分 成了( 3 )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
样多,叫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
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
(3)如果一个小朋友分 3 个,另一个 小朋友分( 3 )个。 (4)上面的几种分法中,第( 三 )种 分法是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
4. 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


2.
一共有( 16 )片枫叶,每( 4 )片一 份,平均分成了( 4 )份。
1.(选自教材P11 T1)把8根 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 ) ( √) ( )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
2.把6个面包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1)如果一个小朋友分 1 个,另一个 小朋友分( 5 )个。 (2)如果一个小朋友分 2 个,另一个 小朋友分( 4 )个。
1块 1块 4块 每份分得的数量 不相同
1块 2块 3块 2块 2块 2块 每份分得的数量相同
像这种分糖果方法,每份分得同样多, 叫平均分。 每份分得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
知识提炼
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叫平均分。
小试牛刀 (选自教材P8 做一做)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