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研要点整理

合集下载

考研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_提纲式_

考研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_提纲式_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提纲式)一、基本概况一)起止时间;(识记)二)都城:(识记)三)疆域:(识记)四)重要君主:(总结,见附文)二、政治状况一)制度(魏晋南北朝除外)1、官制(分为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1)先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略)2)秦汉:皇帝、三公诸卿、郡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皇帝独尊,大权总揽②丞相(行政,出将入相,万担)、太尉(军事,秦虚位,万担)、御史大夫(掌奏令、监察,副相,五千担)诸卿(分掌政务:奉常—礼仪,廷尉—刑法,典客—少数民族)[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君臣共治天下”、“有封驳、谏争之权”,能开府、有属官机构“十三曹”(长官的奉禄千担,相当于县令,而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台”六百担)。

隋朝前,权臣篡位史不绝书。

] ③郡县长官(郡守、县令/县长),皇帝直接任免;县下设乡、里。

刺史制度(行监察权,“州”作为监察区;东汉增加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变为“州、郡、县”三级制)3)隋唐三省六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①尚书省(执行,下辖六部)、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吏部(官员考选任免)、户部(户口、财税)、礼部(礼仪、教育)、兵部(军政)、工部(建设)、刑部(刑法) [六部长官为“尚书”]——独相→群相、分权制衡。

唐初左、右仆射(尚书省)及中书令、侍中(门下省)并为真宰相,左仆射居首;政事堂为宰相议政之处(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先设在门下省后设在中书省。

“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皇帝加授的,便于从中级官吏中选拔亲信以分相权,不受资历限制;后来尚书仆射也需加授后才能进政事堂议政、成为真宰相。

中唐始置枢密使,宦官为之。

4)宋朝两府三司、漕宪帅仓诸监司——铲除藩镇割据,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①中书门下(政事堂,“政府”,民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院(“枢府”,军政、调兵,枢密使)(集中军权、“强干弱枝”)、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财政,三司使“计相”)②(节度使成虚衔)知州由京遣(朝官)文官担任、通判牵制,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使、安抚使、提举常平使(且诸监司的路不一致、路没有单一的行政首长)——皇帝绝对专制、中央绝对集权的开端。

中国历史研究生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研究生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研究生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1. 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先秦诸子百家的兴起和代表性思想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国家分裂和战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农家等学派的兴起和代表人物及思想二、秦汉时期1. 秦朝政治制度和文化变革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中央集权制度秦代的农业、铁冶、货币和文字的统一标准化秦朝法律制度和思想文化2. 汉朝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文帝时期的丞相丁夫人与霍光的改革汉武帝的中央集权制度、开疆拓土和文化繁荣汉武帝的外交政策和对匈奴的战争三、三国时期1. 三国分裂和统一的历史背景东汉末年的内乱和农民起义曹操和刘备的斗争及孙权的崛起2.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曹操的政治理论和孙权的经济政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学术四、隋唐时期1. 隋朝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隋炀帝的统一战争和政治改革隋朝的工农业和文化教育2. 唐朝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唐太宗的统一战争和玄武门之变唐朝的对外扩张和对内举措五、宋元明清时期1. 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宋朝的科举制度和文化教育元朝的统一战争和蒙元政治体制明朝的海外贸易和儒学复兴清朝的对外扩张和社会稳定2. 文化变革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科技发明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的发展和成就儒家、道家、佛家、程朱理学等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影响六、近代史1. 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背景和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政治改革2.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史的民主化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七、现代史1.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统一战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2. 文化革命和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影响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成就总结:中国历史的研究,是了解中国文化和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变迁,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国古代史考研资料

中国古代史考研资料

中国古代史考研资料摘要:一、史前时代二、夏商西周三、春秋战国四、秦汉五、魏晋南北朝六、隋唐五代七、宋、辽、西夏、金、元八、明清(鸦片战争前)正文:中国古代史考研资料中国古代史是考研历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涵盖了从史前时代到清朝前期的时间段。

下面将分八个阶段来介绍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内容。

一、史前时代史前时代是中国古代史的起点,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仰韶文化等。

这个时期的人类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逐渐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

二、夏商西周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史的早期阶段,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逐渐由部落联盟向封建制度转变。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标志着中国古代史的正式开始。

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中期阶段,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联盟不断。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发展的高峰期。

四、秦汉秦汉是中国古代史的又一重要阶段,秦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而汉朝则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

这个时期的中国古代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五、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政治分裂、社会动荡。

然而,这个时期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后来的隋唐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隋唐五代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又一高峰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逐渐完善,国家实现了空前的繁荣与强大。

在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隋唐五代时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七、宋、辽、西夏、金、元宋、辽、西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后期阶段,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复杂多变,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

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而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孕育之中。

八、明清(鸦片战争前)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末期阶段,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逐渐僵化,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

然而,在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明清时期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考研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朝建都于夏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朝建都于殷墟,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迹可循的朝代。

周朝建都于镐京,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封建制度的朝代。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主要表现为:分封制逐渐演变为国家制度;列国相争,割据成为政治现实;孔子提出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成为儒家学说的基础。

3. 秦汉两代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县官府,实行苛捐杂税。

汉朝延续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推行县制郡国制安邑制,设立郡县官府,实行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

二、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民国时期的政治变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实行了共和制的政治体制。

然而,在历史上的各级政治实践中,这种政治形式的变革看似革新,但又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帝国制度的独裁体制。

2.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变革: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设立了国家机构和政府部门。

毛泽东时代,实行了大跃进和文革,形成了独裁专制的政治体制。

邓小平时代,推行了改革开放,加强了法制建设,加强了民主和法治建设。

三、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1. 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西周时期实行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长幼、朋友六义的伦理价值,实行世卿食官制和田制。

2. 秦汉时期的农业制度:秦汉时期实行了农业制度,推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推行属田制和井田制。

3. 分封制度的废除: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权衰弱,列国割据,封号日益庞大,分封制度呈现削弱趋势。

到了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改变了以往的封建制度,废除了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度。

四、现代中国的社会制度1. 民国时期的宗族政治:民国时期由于户籍制度独裁,建立了还乡负责制度,这种形式并未完全引入每个家庭,而是只限制了文化教育之家。

史纲知识点总结考研

史纲知识点总结考研

史纲知识点总结考研一、远古时期(公元前200万年-公元前3000年)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2. 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变迁3. 世界各地早期文明的兴起和发展4. 人类社会最早的经济生活和社会制度5. 原始宗教和原始神话二、古代史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476年)1. 世界各地最早的文明及其特点2. 汉谟法尔斯帝国、希腊、罗马帝国等古代文明的兴衰3. 古代东方文明的发展和传播4. 古代帝国的形成和发展5. 古代宗教和哲学的演变三、中世纪时期(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1. 欧洲中世纪的农业革命和商业繁荣2. 伊斯兰帝国、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兴起和发展3. 欧洲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权力4. 十字军东征、回教徒帝国和蒙古帝国的侵略5. 东方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四、近代史时期(公元1453年-公元1914年)1. 欧洲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2. 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和全球化3.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4. 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独立运动5. 世界大战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五、现代史时期(公元1914年-现在)1. 世界两次大战和国际秩序的变革2. 冷战和美苏两极对立3. 反殖民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4.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5.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革六、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总结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和演变2. 秦、汉、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3. 隋、唐、宋、元、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4.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名人和伟大事件5.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和专题研究七、中国近代史重要知识点总结1. 中国近代社会制度和变革2.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国共斗争4. 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5.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八、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互通1.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2.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3. 世界宗教和文化的传播和交融4. 现代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5. 世界文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九、历史思想方法论和历史研究技能1. 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2. 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事实的规律性3. 史学理论和历史文献的分析4. 历史研究的创新和突破5. 历史写作和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以上是史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考研有所帮助。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 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 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考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史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考研复习有所帮助。

一、先秦时期(一)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但有关夏朝的文献记载有限。

商朝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二)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统治的重要政治制度,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但要对周王承担一定的义务。

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贵族的等级和权力继承。

(三)井田制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周王将土地分给诸侯和臣下,受田者只有使用权,不得买卖和转让。

(四)春秋战国的变革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等先后称霸。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五)百家争鸣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多学派。

儒家的孔子主张“仁”和“礼”,孟子主张“仁政”;道家的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追求精神自由;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二、秦汉时期(一)秦朝的统一与制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等。

在政治制度上,推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二)汉武帝的统治汉武帝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政策。

(三)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四)东汉的兴衰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但后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考研史纲知识点总结

考研史纲知识点总结

考研史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史前时期史前时期是指人类还未创造文字,但已经有了石器、陶器等物质文明的时期。

中国史前时期可以追溯到约800万年前的“元谋人”,以及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骨山遗址等。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人类居住地点主要在洞穴、山洞中,食物以野味为主。

2. 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的最早的朝代,古代历史书记载了夏、商、西周三代。

夏代为三皇五帝之一颛顼所建,商代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期,商王在西周时被推翻,由武王所建立西周,正式确立封建制度。

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华夏族的分裂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很多,其中以孔子的活动、孟子的思想、老子的《道德经》、鬼谷子的兵法、韩非子的法家学派、庄子的思想等为代表。

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开始转变,农耕生产和手工业都得到了发展,商业贸易也开始起步。

4.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两汉时期分别指秦朝和汉朝。

秦朝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初步建立,统一国家,确立法家学派,秦始皇推行统一文字、形状、车轮等制度,统一货币。

5.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古代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明的发展和演变,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对于提高我们的历史知识水平,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功绩、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近现代史1. 清朝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清朝时期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但也有一些先进的改革措施。

例如,康熙、乾隆两位圣贤皇帝进行了屯田制度的推行和加强,推行了新政,对统治区域进行了改制。

2.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事件,也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的新阶段。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铁甲舰轰炸了中国的捕鱼屿,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打败,于1842年在南京签订了《南京条约》,而这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不幸事件。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点知识梳理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点知识梳理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点知识梳理一、古代史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中国古代史是指自公元前21世纪夏朝成立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的历史时期。

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科门类之一。

古代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史料研究、考古发掘、田野调查等。

其中,史料研究是最基础的方法,通过阅读、整理、研究古代文献、典籍,以及特定时期留下的各种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关古代社会、制度、思想等方面的信息。

二、先秦时代1. 夏、商、西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独立王朝,成立于公元前21世纪。

夏朝的社会制度以奴隶制为基础,国家政权从贵族手中夺取统治权,开始形成封建制度雏形。

商朝是夏朝的继承者,以商汤为首的商族推翻了夏朝,自立为商王朝。

商朝时期,奴隶制逐渐演化成封建制,贵族阶层享有特权地位,王室统治核心逐渐强化。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其建立在商朝的基础上。

期间出现了以周公为代表的贤臣,周天子在统治上以礼治为中心,树立儒家思想的基石。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时代的后半段,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割裂而混乱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多智多谋、争相称霸的各个国家,其中包括宋、楚、齐、秦、晋、燕、赵、韩等。

春秋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其学说形成了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诸子百家”之说。

战国时期,中国处于割据混乱的状态,孟子、荀子等儒家学派和墨子、草木子等其他学派的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繁荣时期的基石。

三、秦汉时代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政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

秦始皇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

此外,秦朝对于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方面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西汉西汉时期,中国的统一局面得以延续与巩固。

西汉的建立是以刘邦为首的汉族统治者推翻了秦朝,同时还实行了察举制、科举制等相对开明的政策。

考研中国史重点总结知识点

考研中国史重点总结知识点

考研中国史重点总结知识点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文明的萌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并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脉络。

在考研中国史的复习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 周代的建立和分封制度: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朝代,建立了分封制度,这个制度在中国史上持续了两千多年。

2. 儒家、道家和墨家的兴起:儒家、道家和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三大哲学流派,分别由孔子、老子和墨子创立。

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3. 诸子百家的思想纷争:在先秦时期,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思想流派,如法家、名家、兵家等,他们之间进行了激烈的学术争论。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统治体制和社会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时期。

以上这些知识点是先秦时期的重点内容,我们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考研中国史中取得好成绩。

二、秦汉时期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这两个朝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研中国史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和统一文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2. 汉朝的开创和繁荣:汉朝开创了封建制度,使得中国社会形成了基本的封建经济结构;汉武帝期间的繁荣,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3. 儒家思想的复兴和儒学成为正统: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复兴,成为了正统学术,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4. 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秦汉时期的重要知识点,我们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统治体制和社会经济都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研要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研要点整理

1、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工作者在我国境内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猿人遗存。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

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元谋人,是我国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目前仅发现属于同一个体的两颗上颌侧门齿化石,牙齿硕大、粗壮,较为原始。

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的蓝田人遗址。

距今约80万-65万年。

出土有残破头盖骨一具,上、下颌骨各一具,有牙齿十余枚。

其特征是眉脊骨特别粗壮,骨壁厚,前额低平,牙齿硕大,脑壳较厚,脑量较小。

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外形轮廓呈楔形,说明蓝田猿人的体质还比较原始。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遗址,是猿人阶段资料最丰富的遗址。

从1927年开始,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发现包括六个较完整的头盖骨在内的大量面骨、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化石,分属于四十多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是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什么特征?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如下特征:颅骨很厚,颅穹窿长而低,额骨偏平,后倾,眉骨粗大前突,下颌骨粗大而明显地向前突出,牙齿大而粗壮,肢骨骨壁较厚,髓腔较小。

1、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母系氏族制或母权制,是指世系按母方来确认和计算,成员死后财产归母方血缘家族继承的一种制度。

母系氏族公社有三个特点:(1)一个村落就是一个氏族。

考古工作者在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如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等处都发现了原始村落。

说明,母系氏族阶段的人们已经定居。

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标志,即图腾。

图腾相当于族徽,或为动物,或为植物,或为无生物。

此时姓氏也可能已经出现。

这些都反映出氏族公社的血缘性。

(2)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

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按性别、按年龄的自然分工,青壮年男子主要从事带有偶然性的狩猎、捕鱼和防御猛兽等活动,而妇女主要从事比较稳定的采集和原始农业,对氏族集团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族外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成员的世系和财产,只能按母方确定。

历史考研复习要点整理

历史考研复习要点整理

历史考研复习要点整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历史考研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包括封建的起源,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其次,考生需要熟悉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掌握各个时期的核心内容和特点,比如夏朝的“三均制度”、商朝的祭祀制度和周朝的分封制度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掌握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如秦始皇的集权制度、汉武帝的官制改革等。

二、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中国的思想文化是历史考研中的又一个重要考点。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各个思想家的代表性著作和主要思想观点。

例如,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孔子和他的《论语》、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他的《道德经》、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和他的《墨子》等。

此外,考生还需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考研复习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比如,战国时期的兵家、法家的兴起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件;又如西汉末年的王莽新朝和东汉的黄巾起义;还包括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之争、隋唐的统一和宋朝的北方和南方政权等历史事件。

四、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是历史考研中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作出准确的描述。

考生还需要了解其他重要的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如农业生产技术、水利工程、医药和中医、丝绸之路等。

五、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也是历史考研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活动,比如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的建立和疏勒城的外交事件、唐朝的使节活动、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和元朝的使者活动等。

同时,还需掌握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与蒙古、日本、朝鲜的交往等。

六、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最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也需要加以重视。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一、文章类型及关键词概述本文将针对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进行总结。

关键词包括:考研历史学、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文章类型为学术论文,旨在为准备考研历史学的考生提供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的复习指南。

二、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点,我们将按照时间顺序,对各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梳理。

1、夏商周时期(1)大禹治水:大禹是夏朝的建立者,因治水有功而获得崇高地位。

(2)商汤灭夏:商汤在夏朝末期领导商族崛起,最终灭夏。

(3)周武王克商: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

(4)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孔子、老子、墨子等众多思想家,以及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大国争霸的局面。

2、秦汉时期(1)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汉武帝刘彻:汉武帝推行察举制,选拔人才;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征战匈奴,维护国家安全。

(3)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在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4)光武中兴:东汉光武帝刘秀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家逐渐恢复元气。

3、魏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鼎立,出现了诸葛亮、曹操、刘备等著名人物。

(2)两晋时期:西晋统一中国,出现“竹林七贤”等文化名人;东晋时期有王羲之等书法家。

(3)南北朝时期:南朝有宋、齐、梁、陈四朝,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这一时期出现了《木兰辞》等著名文学作品。

4、隋唐五代时期(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

(2)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推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实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3)安史之乱:唐代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历史学考研必背知识点总结

历史学考研必背知识点总结

历史学考研必背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为春秋五霸、公输班之谋、孔子之言、鲁国之治、楚国之变、郑国之乱、宋国之乱、晋国之乱。

战国时期为白公、田恒之谋、苏秦、张仪外交、兵家学说、儒家学说、墨家学说、道家学说、法家学说、农商手工业的发展、货币经济的发展、郡县制的变革。

2.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战国、秦始皇的改革、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汉之际矛盾、秦始皇统一中国、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法制等。

汉武帝的战争外交、文景之治、西汉的经济、政治、农民起义、文学艺术、思想文化。

3.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魏、蜀、吴的形成、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社会。

汉朝灭亡、三国之乱、三国之后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社会。

4. 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经济。

唐朝的统一、唐朝的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经济。

5. 元明清时期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统治、元朝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经济。

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明朝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经济。

清朝的建立、清朝的统治、清朝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经济。

6. 近代史外患内乱、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国民政府的建立、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7. 当代史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代社会生活、当代文化思潮、中国对外关系、中国军事建设、中国外交政策。

二、世界史1. 古代世界古代古埃及文明、古代古希腊文明、古代古罗马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2. 中世纪世界拜占庭帝国、伊斯兰文明、欧洲封建制、欧洲文艺复兴、欧洲探险、欧洲殖民。

3. 近代世界北美殖民地、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俄国、日本和德国的近代史。

4. 20世纪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冷战时期的世界、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文化。

三、中国史和西方史的比较四、中西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使节、宗教、科学技术、医学、文学艺术、思想家。

历史313考研知识点总结

历史313考研知识点总结

历史313考研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史
1. 春秋战国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阶级分化和生产力的提高,这导致了国家、军队和思想的变革。

同时,春秋时期的典章制度得到了完善,成为战国时期的社会基本制度。

国家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完善。

2.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时期,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

在秦汉时期,社会变革非常迅速,尤其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革更是翻天覆地。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农学、艺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国家政权的动荡,社会经济的踌躇,文化艺术的辉煌。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佛教在中国传播最为广泛的时期。

4.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华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工整,经济发展迅猛,文化艺术尤其是诗文等方面发展极为迅速。

而且在唐宋时期,对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也使得中国文化得以传播到外国。

5.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均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而且在元明清时期,中国还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此外,在元明清时期,对外交流也日益频繁。

北京市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重点内容梳理

北京市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重点内容梳理

北京市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重点内容梳理一、中国古代史重点内容梳理1. 陶器时代:此时期主要以陶器的制作和使用为标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2. 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炎黄子孙的重要发展阶段。

3. 春秋战国:此时期中国出现了诸多思想家和学派的活动,如孔子、墨子等,而战国时期的各国相互争霸,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 秦汉时代: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而汉朝的刘邦、光武等皇帝则继承了秦朝的统一政权,并发展了科技、文化等方面。

5. 三国两晋南北朝:东汉末年,中国分裂为三国,而后在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分裂为南朝和北朝两大区域。

6. 隋唐五代: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唐朝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7. 宋元明清:这四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朝代,分别是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

二、世界史重点内容梳理1. 古代文明:指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如亚洲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2. 希腊罗马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是古代欧洲最为发达的文明,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文学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3. 中世纪文明:指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包括了欧洲的封建国家、封建领主和封建经济。

4.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在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兴起的一场大规模的文化运动,对欧洲的艺术、思想和科学有深刻影响。

5. 欧洲大航海时代:欧洲在15世纪到17世纪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海上探险,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和殖民地。

6. 工业革命: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先后发生的一系列从手工业向机器工业转变的革命。

7. 世界两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上是北京市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重点内容的梳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复习历史学要注重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一、先秦时期1. 夏朝(约前2070-前1600年)- 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由大禹建立。

-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主,实行世袭制。

2. 商朝(约前1600-前1046年)- 以殷墟(今河南安阳)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

- 商王实行中央集权,通过卜辞和祭祀与神灵沟通。

3. 西周(前1046-前771年)-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实行分封制。

- 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周代的礼乐文化。

4.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 春秋时期,诸侯割据,争霸不断。

-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国变法图强,如秦国的商鞅变法。

二、秦汉时期1. 秦朝(前221-前206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

2. 西汉(前206-8年)- 刘邦建立汉朝,推行郡国并行制。

-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开辟丝绸之路。

3. 新朝(8-23年)- 王莽篡汉自立,进行一系列改革,但最终失败。

4. 东汉(25-220年)- 刘秀建立,恢复汉室,但后期宦官专权,导致朝政腐败。

三、魏晋南北朝1. 三国(220-280年)- 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为政。

2. 晋朝(265-420年)- 西晋统一短暂,八王之乱后分裂为东晋和十六国。

3. 南北朝(420-589年)- 南朝宋、齐、梁、陈相继更迭,北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四、隋唐五代1. 隋朝(581-618年)- 隋文帝、隋炀帝两代,统一南北,开凿大运河。

2. 唐朝(618-907年)- 李渊建立,唐太宗、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

-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化繁荣,与外国交流频繁。

3. 五代十国(907-979年)- 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五代更替,地方割据。

五、宋辽金夏元1. 宋朝(960-1279年)- 北宋时期,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迅速。

- 南宋时期,面临金朝和蒙古的威胁,最终被元朝取代。

2. 辽朝(907-1125年)- 契丹族建立,统治中国东北和北方部分地区。

中国历史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学考研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其演变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组织以王室为中心,宗法制度为基础,地方政权相对稳定,社会生产力逐渐提高。

春秋时期政治进入分封割据阶段,社会经济剧变,农业生产、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商业兴起。

2. 战国时期的纷争与思想学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间的战国时期,统一的封建国家分裂为七个小国,故有七雄之称。

而思想家列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等都在这一时期活跃。

3.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其变化包括秦朝的统一、汉初政治制度的建立、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兴起、科举制度的开端等。

汉武帝时期出现过“封建武装”、“封建地主的崩溃”、“丞相权力的转移”等多个新政策,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25-220年的东汉时期,京师洛阳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富庶,农业、手工业繁荣。

东汉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形成政治动荡的深层原因。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其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上表现为封建专制统治,宗族权贵对政权的控制更加牢固;在经济上则是农业生产不断下降,手工业却有一定发展,商业也有所扩展,特别是南朝的城镇商业和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二、中国近代史1. 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清朝政治上实行的是在清朝的政治制度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变化,包括了清代政治上实行的新政治制度、改革开放、改革法律体系等等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抗争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抗争是指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中所发生的社会变革和抗争,包括了农民战争、武装抗争、官办企业的创设、侨民等等3. 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潮与社会运动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潮与社会运动是指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等等。

三、中国现代史1. 辛亥革命及各政治军事集团的斗争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革命,其伴随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军事集团的斗争,不同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等等。

2. 新文化运动及其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很重要的一个现象,这次运动改变了中国的文化,创造了新的文化形式,使得中国的文化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归纳考研历史知识

归纳考研历史知识

归纳考研历史知识考研历史知识归纳考研历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历史发展变迁的科学,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研历史知识,本文将对历史学科的核心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更加系统和全面地掌握所需知识。

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史纲要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和宋元明清。

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

2. 中国古代史名人与事件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科学家等,如孔子、毛泽东、曹操、郭沫若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如三国演义、洪秀全起义等,以加深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

二、近现代历史1. 近现代史的基本框架近代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胜利、抗战胜利到现代社会主义建设。

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李大钊等。

2.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近现代史充满了变革和动荡,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大事件,如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以及一些关键人物,如毛泽东、邓小平等。

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三、历史学研究方法与技巧1. 考研历史学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考研历史学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如文献阅读、历史考证、历史人物评价等。

同时,还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分析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2. 考试技巧与备考方法历史学科的考试需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和备考方法,如整理笔记、复习计划制定、模拟试题练习等。

通过科学的备考方法和针对性的练习,可以提高考生的考试成绩和应试能力。

本文对考研历史知识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给考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才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

江苏省考研历史学复习必备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江苏省考研历史学复习必备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江苏省考研历史学复习必备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古代史概述中国古代史是指自上古时代到清朝结束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对象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下面将分别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各个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二、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由夏禹建立。

夏朝的重要特点有三:一是奴隶制逐渐形成;二是行政区划逐渐完善;三是青铜器的出现。

三、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由商汤建立。

商朝的重要特点有三:一是祭祀活动的盛行;二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三是文字的出现,出现的文字主要是甲骨文。

四、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由周武王建立。

周朝的重要特点有三:一是国家政权进一步巩固,并采用分封制;二是分封制的出现和演变;三是逐渐形成的礼乐制度。

五、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期国家疆域的变革和百家争鸣的思想变革都十分显著。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特点有三:一是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张和变革;二是思想文化的繁荣和百家争鸣;三是兵器的革新和战争形态的变化。

六、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由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朝的重要特点有三:一是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二是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三是修筑万里长城。

七、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朝代,由刘邦建立。

汉朝的重要特点有三:一是实行科举制度;二是开展经济活动和丝绸之路的建立;三是出现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

八、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

三国时期的重要特点有三:一是魏、蜀、吴三国交织纷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二是文化的繁荣和散文的兴起;三是农业生产力的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工作者在我国境内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猿人遗存。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

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元谋人,是我国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目前仅发现属于同一个体的两颗上颌侧门齿化石,牙齿硕大、粗壮,较为原始。

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的蓝田人遗址。

距今约80万-65万年。

出土有残破头盖骨一具,上、下颌骨各一具,有牙齿十余枚。

其特征是眉脊骨特别粗壮,骨壁厚,前额低平,牙齿硕大,脑壳较厚,脑量较小。

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外形轮廓呈楔形,说明蓝田猿人的体质还比较原始。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遗址,是猿人阶段资料最丰富的遗址。

从1927年开始,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发现包括六个较完整的头盖骨在内的大量面骨、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化石,分属于四十多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是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什么特征?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如下特征:颅骨很厚,颅穹窿长而低,额骨偏平,后倾,眉骨粗大前突,下颌骨粗大而明显地向前突出,牙齿大而粗壮,肢骨骨壁较厚,髓腔较小。

1、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母系氏族制或母权制,是指世系按母方来确认和计算,成员死后财产归母方血缘家族继承的一种制度。

母系氏族公社有三个特点:(1)一个村落就是一个氏族。

考古工作者在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如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等处都发现了原始村落。

说明,母系氏族阶段的人们已经定居。

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标志,即图腾。

图腾相当于族徽,或为动物,或为植物,或为无生物。

此时姓氏也可能已经出现。

这些都反映出氏族公社的血缘性。

(2)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

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按性别、按年龄的自然分工,青壮年男子主要从事带有偶然性的狩猎、捕鱼和防御猛兽等活动,而妇女主要从事比较稳定的采集和原始农业,对氏族集团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族外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成员的世系和财产,只能按母方确定。

因此,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地位。

历史学家之所以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母系氏族公社”,就是这个缘故。

(3)氏族首领由公选产生,没有特权,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

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因而当时尚无私有观念。

氏族首领不脱离生产,氏族事务由大家决定。

仰韶文化村落中的大房子,可能就是氏族的会议厅。

文献记载:“神农无制令而民从”。

“刑法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商君书•画策》)。

这些记载,大概说得就是母系氏族全盛时期的状况。

2、我国有哪些重要的母系氏族公社文化遗存?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六千余处。

这些遗址,主要分展于六个文化系统:(1)裴里岗文化:中心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西北7.5公里处。

文化层不厚,主要有一些灰源墓葬和器物群。

同类文化在登封、郑县等地也有发现。

年代约在公元前5千年以前。

(2)磁山文化:首次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西南20公里的磁山,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华北平原最初被认识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有手制的陶器、琢制的磨盘等。

(3)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建国以来,已发现遗址千余处。

以陕西关中、河南大部、山西及河北南部为中心,远及甘肃青海东部、河套平原、河北北部及湖北西北部。

其中西安半坡遗址和陕县庙底沟遗址最为著名。

(4)河姆渡文化: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对河姆渡文化进行了两次发掘,确认这一文化主要分布于宁绍平原东部地区。

(5)马家窑文化:有遗址四百余处,东起泾、渭河上游,西至龙羊峡附近,北入宁夏清水河流域,南达四川地区。

因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窟而得名。

(6)马家浜文化:最初发现于浙江嘉兴马家浜,有苏州越城等十余处遗址。

1、父系氏族公社与母系氏族公社有何异同?相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原始社会的亲族集团,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们结成比较持久的、稳固的集团和进行集团间的联系的新的社会组织―氏族必然产生。

不同点:(1)文化遗存不同:母系氏族公社分为6个文化系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其次是河姆渡文化,父系氏族公社分为5个文化系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

(2)社会组织不同:母系氏族一个氏族是一个村落;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氏族公社里实行民族民主制,一切大事由氏族成员大会决定;子女的血统关系按母系计算世系,“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父系氏族公社中家庭成为氏族内重要单元;男子在社会生活居主导地位;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私有财产。

(3)婚姻制度不同:母系氏族流行对偶婚制度,父系氏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

男子凭着自己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必然要求按男系计算世系,按父系继承财产,从而打破了母权制的婚姻秩序改变了群婚形态下的对偶婚从妻居的传统,转变为从夫居,并且夫妻间建立起较为巩固和持久的结合,形成新的经济细胞。

这样对偶婚被一夫一妻制所取代。

2、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生产力的提高是原始社会解体的重要动力,而生产工具的发展又反映出生产力的提高。

中国远古人类已发明了弓箭,标枪等新型工具,这是旧时器时代生产力最高发展水平的标志,在此水平上,人类步入氏族社会。

在母系氏族时期各类农具的出现是母系氏族社会农业繁荣的标志。

另外原始手工业也有突出成就,包括编织,雕刻和制陶等,到了父系氏族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其标志是锄耕农业,快轮制陶工艺,纺织业的出现和治铜的萌芽。

生产力提高引起农业和手工业分工进一步发展。

由于社会劳动分工和产品交换,一些人能够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成为富裕的人,并利用已占有的财富奴役贫穷的人,这样出现了贫富差距,出现了剥削人的现象,也就出现了阶级、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1、夏文化的范畴如何?有哪些代表性遗址?夏文化的中心区域在豫西伊洛河流域和晋南涑汾河流域。

其中又以河南的洛阳平原以及登封、禹州一带和山西西南部汾水中下游一带为中心。

考古工作者曾在这一区域发现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之间的文化遗存。

其代表性遗址是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

从已发现的宫殿基址、青铜工具、兵器、礼器及墓葬特征来看,应属于夏代的文化遗存。

夏文化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仍以石、木、骨、角、蚌制品为主,但许多工具比以前的精良,金属的冶炼已经开始。

在夏文化遗址里,还发现有骨器制造作坊和陶窑遗址,出土的陶器在形制、纹饰和器物群的组合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征,既继承河南龙山文化的特点,又在某些方面不同于河南龙山文化,与商前期的二里岗文化也有一定的差别。

综合来看,偃师二里头文化出现了不少新的内涵,很可能反映了夏朝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2、简述武王伐纣的经过周文王死后,子发继位,是为武王。

周武王继位时,“殷之叛国”越来越多,商王朝内外交困,由周代商而王天下的形势已经形成。

在这样的形势下,周武王扩建都邑,在沣水东岸镐京,积极做灭商的准备。

经过几年的准备,武王九年,大会诸侯于孟津。

前来参加大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据说有八百之多。

在大会上,周武王举行了誓师仪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是一次“诸侯所由用命”的重要盟会。

从此。

众多的诸侯都听从周的指挥,灭商已有充分的把握。

在孟津之会以后不满两年,周武王便兴兵伐商。

武王亲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进军伐商。

还有由各地来会的诸侯军旅和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南方的部族军队。

大军从孟津渡河,沿河向东进军,于周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清晨到达殷郊牧野,周武王在此举行大战前的誓师。

商王纣仓忙出兵应战,“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

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

武王驰之,纣兵皆叛纣”。

战斗一开始商士便纷纷倒戈,商军溃败,商纣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亡。

这一年大约是公元前1045年。

1、简述商周王位继承制度。

商代的王位继承,基本上是父亡子继,辅以“兄终弟及”。

王位继承制度并不严格,故商代中期曾出现“弟子或争相代立的局面”。

到了康丁以后,商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才逐渐确立。

西周时随着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实行,王位继承制度趋于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

天子是法定继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长子,庶子即使比嫡子年长,也不能作为继位者,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商周王权是怎样发展的?首先,从观念上,商代称“王”,并非至尊的称号,只是表示统治者身份的称号,而周王又称“天子”,意即“天帝之子”。

周王在人们心目中地位至高无上,周王被视为天下的共主,这种观念的确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周王权的强化。

其次,从外部形式来看,商代方国林立,西周诸侯国众多,而商王的地位具有盟主的性质,商王对诸方国的权力是建立在方国联盟的基础上的,而商代的方国联盟又是松散的和不稳定的,因而商代的王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

而西周的诸侯国对国王室有多方面的从属关系,周天子对诸侯拥有广泛的权力,所以周王的权力远大于商王,控制天下的能力远在商王之上。

第三,从制度上说,商时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

而西周新封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地位至尊,又通过宗法礼制确立了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

这也说明王权得到了发展。

第四,从王位继承制度上,商代的王位继承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

这种方法使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的纷争,致使王国政局混乱,王权一度中衰。

而西周的王位继承是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制,这就从制度上完善了传子制,进一步明确了王位传承。

商周王位继承制度的变革,也反映了王权强化的趋势。

3、论述西周时的分封制。

所谓“分封”就是封邦建国:把天下划分为若干区域,分封给宗室子弟和功臣,让他们代表周王朝对这些地方进行直接统治。

西周前期曾进行过两次大分封。

第一次是在武王克商后,第二次是在周公东征后。

第二次大分封后,分封成为一种常规制度,直到西周中、晚期,王室还陆续分封过一些诸侯。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很多。

《吕氏春秋•观世》说:“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

”其中比较重要的诸侯国有卫、晋、鲁、燕、齐、宋等。

卫是武王之弟康叔的封国,都城朝歌,在今河南汲县之北。

晋是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国,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

鲁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都于奄(今山东曲阜)。

在西周的诸侯国中,鲁国是周礼最为完备的国家。

燕是召公奭的封国,都于蓟(今北京)。

召公奭系周初重臣,与周公旦、太公望并列为开国元勋。

周初分封时被封于燕,但他没有就封,而是派长子前去建国,自己仍然在室辅政。

齐是异姓功臣吕尚(太公望)的封国,都于营丘(今山东临淄)。

宋是异姓贵族微子启的封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