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铁路站场设计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
@TONGJI UNIVERSITY^《站场与枢纽》项目设计报告项目名称K站比例尺图?成员学院(系)专业交通运输完成日期2010年12月 19日&、'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及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 列流图如下:乙甲10+20+4+310+20+4+310+20+4+310+20+4+32.确定车站配置图/1)车站类型的确定 双线横列式2)区段站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机务段、货场、车辆段位于站对右,站修所位与站对并 第二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1. 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 1)到发线数量列车换算对数:10×+20×1+4×2+3×2=39(对)$设置6条到发线 2)客运设备设计上、下行各1条到发线;由于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应设置地道 3)机车走行线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
每昼夜机车经过机车走行线的次数:20+4+3+20+4+3+2+2=58>36 应设置1条机车走行线 4)机待线;在站对左位置,即无机务段一端,采用尽头式,有效长为45m 5)机车出入段线机车每昼夜出入段次数:10+20+4×2+3×2+10+20+4×2+3×2+2×2+2×2×2=100>60应设置出、入段线各1条 6)调车线上行、下行、本站作业车停留线、其它车辆停留线各1条 设置4条调车线 7)牵出线 (有调列车每昼夜经牵出线调车次数:4+3+4+3+4+3+4+3=28>7 设置2条牵出线:左右两端各1条 2. 咽喉设计1 )按照平行进路的要求设计道岔右端:列车到、列车发、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左端: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2)在满足平等进路要求的基础上,绘制详图,到发线、调车线符合要求 4)检查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渡线道岔的布置有无多余,修改后计算坐标 【5)计算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 ①确定线间距离旅列+直通+区段+摘挂车场间及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距为m站内正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隔开布置,线间距未加宽②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按书中要求确定各道岔号数查表确定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③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查表确定警冲标至道岔中心的距离查表确定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考虑辙叉号码、线路间距、曲线半径、道岔的顺向或逆向、有无轨道绝缘及信号机的基本宽度(380mm)等因素④确定个别线路连接尺寸平行错移,查表求解坐标值⑤计算车站咽喉的长度左端:右端:⑦确定车站全长L 全=l左咽+l效+l右咽=++850=<1950符合要求3. 车站比例尺平面图(比例尺1:1000)见附图(略去中部直线部分)第三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1.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1)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利用率计算法)?3)计算到发线总占用时间T=n中t中+ n`中t`中+n解t解+n机t机+Σt固+Σt其他=2184任务书中没有提及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在此省去4)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K=(T-Σt固)/(1440M-Σt固)(1-r空)K1=K2=}5)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N ⅰ=nⅰ/K分别按方向别到发场别计算]到发线Ⅱ的通过能力:+++=列全站到发线的通过能力:+=列(2)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1)绘制咽喉区道岔分组图(详见附图)3)按方向别计算咽喉道岔组的通过能力A方向货物列车发车能力:N货发A=+=N接=+=列N发=+=列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计算未对B端咽喉进行计算,但根据一般同类型车站的情况来看,咽喉区的受控点主要在机务段一端,因此,这样的求解方法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也是可以采信的。
交通工程铁路站场设计方案
交通工程铁路站场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铁路站场作为铁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集散、交汇和组织铁路列车运行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铁路客货运量的增加,以及对铁路运输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的需求,铁路站场的设计也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
本设计方案将以某大型城市的新铁路站场设计为例,介绍铁路站场设计的一般流程和关键要点。
二、地理位置及现状本设计方案所涉及的城市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座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型城市,其铁路交通系统日益发展。
目前市区内的铁路站场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为此需要新建一个现代化、高效的铁路站场。
三、站场规模及功能布局本设计的新铁路站场为一座综合性铁路交通枢纽,将担负客运、货运、调度、停靠、检修等多项功能。
规划占地2000亩,共设8个站台,每个站台配有4条股道,能够满足大型列车同时进出站需求。
同时,还规划有多个货物装卸站和专用货物检修区,以便快速高效地实现货物运输和检修。
四、站场设施及设备配置1. 客运站台:设计3个岛式站台和2个侧式站台,每个站台均设有自动售票机、候车亭、洗手间等基础设施,并配备自动扶梯和无障碍通道,以方便乘客快速便捷地进出站。
2. 货运站台:设计3个货物装卸站和1个专用货物检修站,每个站台均设有专业的货物堆放和运输设备,以保证货物运输的高效进行。
3. 调度中心及信号系统:设置一座现代化的调度指挥中心,配备全自动信号系统和列车调度设备,以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和有序。
五、建筑设计及环境布置1. 站房建筑:设计一座现代化的铁路站房,包含候车室、售票大厅、商业区等功能区域,同时配备大型LED屏幕,为乘客提供列车信息和行程提示。
2. 绿化景观:在站场周边布置大面积的绿化景观,并设置休息座椅和遮阳棚,以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3. 道路交通:设置多条宽敞的道路和通道,以便乘客及货物快速进出站。
六、安全管理及紧急应对措施1. 安全设施:设置大量的防护栏杆、报警设备和监控摄像头,以保障站场内的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和资源损失。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铁路货场平面图设计 毕业论文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系二零零七年五月二十二日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专业交通运输系主任朱昌锋批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铁路货场平面图设计设计人:李世卿完成时间:2007年5月22日指导教师:朱昌锋答疑教师:朱昌锋一、设计要求1.课程设计应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货运规程》和《铁路工程技术规程》的基本要求,以正确的设计思想,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完成指定的课程设计任务;2.对核心部分进行细致地调查研究与分析,提出合理的方案,并做必要的理论探讨;3.设计应有说明书和必要的计算及图表;4.由于设计中,很多数据处理的计算具有重复性,因此建议用编程的方法,计算有关数据;5.最后用CAD绘制设计出的货场平面图。
二、设计背景货运站是以办理货运作业为主的车站,而货场是铁路货运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运输服务社会的窗口。
铁路货场办理的货物种类繁多、作业性质复杂,一项作业可能需要多个部门来完成,铁路运输设备除机车、车辆外,其他固定设备(如贮藏设备、搬运设备、装卸设备等)都集中在货场内,因此,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布置货场,强化货场内各项作业的标准,保证货场内各项设备的数量与质量,提高货场作业能力,整顿货场货运作业秩序,确保经济效益,是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设计的原始资料1.车站及其邻接区段路网示意图(附件一);2.车站货场平面图(附件二);3.车站按货物品类别、年度到发量、中转量、货车静载重和不均衡系数(附件三);4.车站主要货物品类别的流量与流向表(附件四);5.其他有关资料。
四、设计内容1.问题的提出以某货运站货场为背景,本着新建、改建或扩建的思想,简要分析该货运站货场目前的实际情况。
主要包括:(1)该站的地理位置;(2)枢纽内的位置;(3)主要办理的货物种类;(4)年到发量;(5)货场的装卸;(6)存贮设备等情况。
2.以货运有关规章及背景站的有关资料:主要数据源包括:(1)货物品类;(2)货运量(到达量、发送量、中转量);以上述有关数据为依据,在全面掌握货场内各项作业系统的基础上,分析该货运站货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从宏观上提出一种能保证货场作业质量的场地、装卸设备布置和使用方案,尽量提高货场的作业能力(要有一定的依据)。
站场设计
A
B
C
本站
计
A
6+25+0+0
3+10+0+0
1+0+0+5
10+35+0+5
B
6+18+0+0
0+5+0+0
0+0+3+0
6+23+3+0
C
3+17+0+0
0+3+0+0
0+0+2+0
3+20+2+0
本站
1+0+0+5
0+0+3+0
0+0+2+0
1+0+5+5
计
10+35+0+5
6+28+3+0
按上面分组方法,A端咽喉区有4项平行作业:3、4、5道接来自A方向的车、机车出段、机车入段和调车。B端咽喉区有3项平行作业:1道发去往B方向的车,机车出入段和调车。
2.6
《站规》规定,用于侧向接发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其他线路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9号。则
五、主要参考文献
《交通港站选址与设计》杨涛兰州大学出版社
《铁路站场及枢纽》刘其斌马桂贞中国铁道出版社
审核批准意见
系主任(签字)年 月 日
一.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
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长度相适应。由原始资料得知站坪长度为2200米,单线铁路,按照表1中要求,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故该车站类型应为横列式。
2.4
一般来说,单线铁路区段站的货场应设于站房同侧,为了平衡两端咽喉区的负荷,货场设在A端。货场在站房同侧靠近城镇方便货物搬运,同时避免了铁路与公路的交叉干扰;虽然存在货车取送作业与正线的交叉干扰,但本站取送车次数每昼夜两次比较少,可以利用正线的空闲时间。
2.5
由于原始资料未提及有车辆的定期检修业务,所以不配备车辆段。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运输姓名学号成绩指导老师201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交通运输课程名称: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目录一、要求 (1)二、车站概况 (1)1.车站平面图(见附件二) (1)2.车场 (1)3.货物作业地点及取送作业方法 (1)4.调车机车运用情况 (2)5.列车编组计划(见附件四) (2)6.旅客列车到发时刻。
(2)7.各方向列车牵引定数及计长 (3)8.各项作业时间标准: (3)9.交班要求 (4)三、编制资料 (4)1.接班时的情况 (4)2.车站班计划(见附件六) (5)3.到达解体及转解列车的编组内容(见附件七) (5)4.货场、专用线取送作业计划 (5)四、编制步骤 (5)五、作业结果 (6)附件一兰州西站技术作业表 (8)附件二车站平面图 (9)附件三调车场线路固定用途表 (10)附件四列车编组计划 (11)附件五接班时调车场的结存情况 (13)附件六车站班计划表 (15)附件七待解车列、到达列车及转解车列的编组顺序表 (17)总结 (24)参考文献 (26)一、要求按车站调度员指挥车站作业的要求绘制车站技术作业表,(见附件一)制定阶段计划。
二、车站概况1.车站平面图(见附件二)2.车场本站为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布置。
到达场11股道,1~4道办理上行到达及转场;5~8道上、下行到达;9~11道下行到达,超限货物列车接入1,3,5,7,9,11道。
7~11道为办理接入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的线路,1~6道禁止通行电力机车及牵引的列车。
出发场17股道,其中X VⅡ道为下行正线。
1道为机车走行线;2道上行到发兼转场;3~7道上行到发;8道为第一牵出线(二调),9道第二牵出线(三调);10~13道办理下行出发,14~16道下行到发。
1~6道、10~16道相邻两线仅限一股道办理超限货物列车,6~10,16~17道间相邻两线可以同时办理超限货物列车。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阐明书**: ***学号: 3616专业: 交通运送班级: 10级交运7班学院: 交通运送与物流学院****: ***12月第一章绪论车站旳性质、设备及重要任务本站为区段站一、其设备为1.客运业务设备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及横越线路设备。
2.货运业务设备货场及其有关设备(装卸线、存车线、货品站台、仓库、雨棚、堆放场及装卸机械)3.运转设备①供旅客列车使用旳运转设备——旅客列车到发线、客车车底停留线(必要时);②供货品列车使用旳运转设备——货品列车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有时设小能力驼峰)、机走线及机待线等。
二、其重要任务是:–为邻接旳铁路区段供应及整备机车或更换机车乘务组;–为无改编中转货品列车办理规定旳技术作业;–办理一定数量旳列车解编作业及客、货运业务;在设备条件具有时, 还进行机车、车辆旳检修业务。
第二章车站基本状况确定第一节站型选择区段站布置图旳选择必须适合一定旳车流数量、性质和特点及地形条件, 结合城镇规划等原因, 通过方案比较, 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旳图形, 以保证一定阶段内车站能力与运送需求相适应。
在选择过程中, 应力争到达每一阶段旳工程造价最省、运行支出至少、投资效果良好旳基本目旳。
1)根据上述区段站布置图旳分析原则, 可得到本站宜采用横列式布置图, 理由有如下几点:2)本站设计无地形条件限制, 不受地形影响;本区段站每日旅客列车队数相对较少, 故上下行客货列车旳到发进路交叉不是很严重;3.采用此布置图, 可使车站布置紧凑, 站坪长度短, 占地少, 设备集中, 投资少, 管理以便, 车站定员少;4、对于部分改编中转列车旳甩挂作业较为以便, 适应地形能力强, 有深入发展旳空间;第二节第三方向引入本站为枢纽区段站, 有A.B.C三个引入方向, 由于衔接方向引入不一样旳调车系统而引起旳, 因此在各衔接方向之间交流旳车流量一定期, 减少折角车流旳措施重要是寻求两系统间互换车流最小旳进站线路布置方案, 本站设计根据折角车流最小旳原则考虑引入方向(只计算旅客和直通货品列车由设计任务书中所给旳列流表, 进行折角车流旳计算:A—B车流量大小为:5+11+5+9=30A—C车流量大小为:3+5+3+7=18B—C车流量大小为:3+5=8根据以上各衔接方向旳车流量大小比较得知: 确定B—C为折角车流, 其引入端为本站右端, 如下图所示:第三节 编制D 站车流图和列流表 列流图第三章 车站设备配置第一节 客运设备配置 一、 站房位置旅客站房设在城镇同侧, 以以便旅客进出站。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铁路站场及枢纽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功能布局和运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铁路站场及枢纽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作用,了解不同类型站场及枢纽的特点。
3. 学生能够了解铁路站场及枢纽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站场及枢纽设施的配置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铁路站场及枢纽的运输组织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铁路站场及枢纽进行初步规划设计,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站场及枢纽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对铁路运输行业的认识,培养其从事相关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 通过对铁路站场及枢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具备人文关怀的精神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运输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铁路站场及枢纽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铁路运输专业高职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铁路基础知识,对铁路站场及枢纽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铁路站场及枢纽相关岗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铁路站场及枢纽概述- 章节内容:铁路站场及枢纽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进度安排:2课时2. 铁路站场及枢纽的运输组织- 章节内容:站场及枢纽的运输组织原理、作业流程和调度方法- 进度安排:4课时3. 铁路站场及枢纽规划设计- 章节内容:规划设计原则、设施配置要求、站场及枢纽布局方法- 进度安排:4课时4. 铁路站场及枢纽案例分析- 章节内容:国内外典型铁路站场及枢纽案例介绍与分析- 进度安排:2课时5. 铁路站场及枢纽实践操作- 章节内容:站场及枢纽设施认识、模拟操作、规划设计实践- 进度安排:4课时6. 小组讨论与汇报- 章节内容:分组讨论、规划设计方案、成果汇报与评价- 进度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项目概述铁路站场及枢纽是铁路运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本课程设计将要求学生设计一个铁路站场及枢纽,并使用模拟软件进行仿真。
项目要求:•设计一个具有站前、车站、站后三个功能区的铁路站场•车站内包括至少两个站台,配备停靠、换乘和出发的功能•书写详细的站场设计规划书,包括选址、站场分布、轨道布置等•使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设计的可行性•详细记录设计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完整的课程报告站场设计规划书站场选址本站场位于城市的东南部,紧邻市绕城高速公路,方便乘客前往。
通过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相接即可实现与市区的快速连接。
功能区划分本站场将分为站前、车站、站后三个区域。
站前区是指以站场为中心,往外500米的范围,主要包括车站周边的道路、停车场、公交站等设施。
在本设计中,站前区包括:•候车厅:面积60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等候候车,配备餐厅、商店等生活设施•停车场:面积4000平方米,可容纳200辆汽车和50辆自行车,配备充电设施和保安监控•公交站:面积200平方米,可容纳5辆公交车,方便乘客前往市区各个区域车站区车站区是指站场内的主体区域,包括停车轨道、站台、货物区和配套设施等。
在本设计中,车站区包括:•站台:共有两个站台,长度分别为400米和300米,宽度为5米,其中一个站台设置换乘功能•停车轨道:共有5条停车轨道,可容纳15节客车同时停靠,其中3条轨道为直通轨道,2条为缓冲轨道•货物区:货物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用于装载和卸载货物,配备货物起重机和升降设备•配套设施:包括洗手间、安检口、售票处等站后区是指离开车站区域后,向外延伸的铁路轨道区。
在本设计中,站后区包括:•联络线:连接站站区和站后区的轨道,用于过路调车和列车编组等操作•立交桥: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于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交叉,需要建造跨越高速公路的立交桥轨道布置及信号系统本站场的轨道布置包括停车轨道、联络线和立交桥等。
铁路站场课程设计的要求
铁路站场课程设计的要求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铁路站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够了解铁路站场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以及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
3. 学生能够掌握铁路站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要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铁路站场的布局和设施配置,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铁路站场方案,并展示其设计过程和成果。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铁路站场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站场及交通运输事业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相关领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站场设计原理与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铁路站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设计方法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铁路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铁路站场基本概念:介绍铁路站场的定义、分类及功能,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铁路站场布局设计原则:讲解铁路站场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等,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铁路站场设施及设备:分析铁路站场的主要设施和设备,包括站房、站台、轨道、信号系统等,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4. 铁路站场设计方法与步骤:详细介绍铁路站场设计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参考教材第三章。
5. 铁路站场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铁路站场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和优缺点,参考教材第四章。
6. 铁路站场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铁路站场方案,参考教材第五章。
铁路站场教学课程设计论文(全文)
铁路站场教学课程设计论文(全文)一、引言2010年起,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按照卓越工程师专业标准进行培养,国家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从事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既要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涉及铁路工程与运输组织学两门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侧重于技能训练,要求加强课程的实验与实践环节。
《站场课程设计》正是继《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理论课程之后的实践性环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站场与枢纽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的实践训练,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
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课程设计环节教学的改革,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站场的设计和分析过程中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掌握站场规划与设计的新技术、新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站场课程设计》已经形成了双线、单线枢纽区段站设计的不同情景设置。
区段站课程设计的教学基本要求是:(1)根据给定的资料,选定站型,确定主要设备的位置;(2)计算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机走线及中间站台等设备的数量;(3)设计车站两端咽喉,绘制非比例尺详图;(4)计算坐标,推算到发线、调车线有效长;(5)绘制1∶1000比例尺详图;(6)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
以上课程设计内容的覆盖面较广,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发现仍存在如下问题。
1.对铁路运输组织的作业流程掌握不全面。
车站咽喉设计是车站设计的关键,由于对车站的主要作业流程没有深入理解,造成车站咽喉设计中存在较多的不足,对平行进路的设置不够合理、灵活。
2.对铁路站场设计规范和标准的理解不深。
【运输】战场设计
【关键字】运输交通运输学院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学院交通运输班级交通运输1003班姓名周虎学号 2 0 1 0 0 0 2 3 2成绩指导老师郝群茹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交通运输课程名称:铁路站场及枢纽指导教师(签名):郝群茹专业班级:交通运输1003班学生姓名:周虎学号 2 0 1 0 0 0 2 3 2目录第1章站场布置及几何位置1.1 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的要求原设计图站为单线中间站,共有一条正线,三条到发线,一条货物线和一条牵出线,1、II、3道既可以接发货物列车可以接发旅客列车,4道只能接发货物列车,5道为货物线,6道为牵出线。
各线路的有效长分别为:925m、m、949m、850m、850m、253m、200m。
正线进站信号机采用高柱信号机,出站信号机采用的高柱信号机,各到发线均采用矮柱信号机。
在车站3道和II道有400*4*0.3的中间站台,车站站同左的位置设置一个120*12*1.1的货场。
1.2 确定设计线间距在车站线间距一方面要保证行车安全及车站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作业的安全和便利,另外一方面要考虑通行超限货物列车和在两线之间装设行车设备的需要。
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机车车辆限界,建筑限界,超限货物最大装载限界,设置在相邻线路间有关设备的计算宽度,在相邻线路间办理作业的性质。
1道和II道之间属于正线与到发线之间无列检作业线间距设置为5米;II道和3道之间也属于正线和到发线之间但是中间考虑设置旅客站台,宽度为4米,因此:线间距=1.750+4+1.750=7.5m,3道和4道是到发线之间,线间距取5米。
5道和II道之间由于有装卸作业,故取线间距为15m,6道和II道之间有高柱信号机,所以线间距为5.3m。
1.3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进站信号机应设在进站线路最外方道岔尖端或警冲标不少于50米的地点,进站信号机是用来防护车站以及进入车站的相关条件。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10127Z11
课程名称: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Course Project of Railway Station and Terminal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1周/1
先修课程:铁路站场及枢纽等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李海鹰.铁路站场及枢纽.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为交通运输专业必修课,是《铁路站场及枢纽》后续课程设计。
通过对区段站新建设计,使学生掌握站场设计的基本步骤、站场设计的技术条件,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各科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提高计算机绘图的水平,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或从事交通运输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绘制车站1:2000的比例尺平面图;
2、编写设计说明书(包含所有计算过程和设计的体会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为期一周的设计,熟练掌握Autocad或其他专业绘图软件的使用,对所学专业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通过能力需要和小组其他同学探讨、共同完成,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铁路交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铁路站场和枢纽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交通需求。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 站场规划和设计:学生将学习如何规划和设计不同类型的铁路站场,包括客运站、货运站、中转站等。
他们将学习如何考虑人流、货流以及不同类型列车的需求,以最大化站场的效益和安全性。
2. 枢纽布局和设计:学生将学习如何规划和设计铁路枢纽,包括交通枢纽、物流枢纽等。
他们将学习如何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连接,优化货物和乘客的流动,提高枢纽的运行效率。
3. 运营管理: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铁路站场和枢纽的运营。
他们将学习如何制定运营计划、调度列车、管理人员和设备,并处理紧急情况和故障。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如何应对日常运营中的挑战和问题。
4. 可持续发展: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管理可持续的铁路站场和枢纽。
他们将学习如何考虑环保因素,并采取措施降低能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如何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拥堵和排放。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门课程还应包括实地考察和实验。
学生可以参观不同类型的铁路站场和枢纽,了解实际运营情况,并进行模拟实验,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这门课程还可以与其他相关课程结合,如铁道工程、交通规划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铁路交通系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并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
总之,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应旨在培养学生对铁路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综合能力。
这门课程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满足未来铁路交通发展的需求。
火车站站场设计课程设计
火车站站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车站站场的功能布局、流线组织和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火车站站场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如站台长度、宽度、高度等。
3. 引导学生了解火车站站场设计中所涉及的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和环境艺术等学科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火车站站场设计案例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就火车站站场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SketchUp等)进行火车站站场设计的初步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火车站站场设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火车站站场设计对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火车站站场设计中的绿色环保、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既符合教学实际,又与教材内容紧密关联,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火车站站场设计基本原理:介绍火车站站场的功能布局、流线组织、空间设计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2. 火车站站场设计规范与技术要求:讲解火车站站场设计的相关规范、技术要求及安全标准,如站台长度、宽度、高度等,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3. 火车站站场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火车站站场设计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启示,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4. 火车站站场设计实践: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火车站站场设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6章内容。
5. 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展示,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周:火车站站场设计基本原理学习;第2周:火车站站场设计规范与技术要求学习;第3周:国内外火车站站场设计案例分析;第4周:火车站站场设计实践,包括方案构思、草图绘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第5周: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设计方案讨论、修改和完善。
铁路站场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题目:中间站设计专业:铁道运输年级:姓名:学号: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绪论1.1设计目的1.2设计资料第二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要求确定站型确定客运设备旅客站房布置旅客站台布置跨线设备确定货运设备仓库货物站台堆放场确定到发线数量及位置货场平面计算货场布置图种类中间站货场布置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确定道岔辙叉号数绘制车站平面示意图第三章平面设计确定设计线间距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坐标计算线路有效长定义线路有效长计算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道岔数量确定确定铺轨长度第四章CAD绘制彭山站布置详图第1章绪论设计目的计的题目为中间站设计,即根据所给的中间站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现有的车站布置图。
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学会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
按照设计要求,找出原有设计中不合理和不优的地方进行更改。
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即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搜集的资料分析原有设计图的优点与缺点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重新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来完成中间站的设计。
包括各类线路,各个道岔的号数和布置,信号机的布置,警冲标的布置,轨道绝缘的设置。
使新设计的中间站能够满足客货运量的要求已经车站各项作业的要求,最后用CAD绘制出车站的详图,独立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工作。
设计资料本次课程设计为彭山站,车站中心坐标为成昆线K076K+884处。
上行方向衔接青龙场站,区间里程为,下行方向衔接太和站,区间里程为。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
TONGJI UNIVERSITY《站场与枢纽》项目设计报告项目名称K站比例尺图成员学院(系)专业交通运输完成日期2010年12月19日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及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 列流图如下:乙甲10+20+4+310+20+4+310+20+4+310+20+4+32.确定车站配置图1)车站类型的确定 双线横列式2)区段站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机务段、货场、车辆段位于站对右,站修所位与站对并 第二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1. 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 1)到发线数量列车换算对数:10×0.5+20×1+4×2+3×2=39(对) 设置6条到发线 2)客运设备设计上、下行各1条到发线;由于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应设置地道 3)机车走行线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
每昼夜机车经过机车走行线的次数:20+4+3+20+4+3+2+2=58>36 应设置1条机车走行线 4)机待线在站对左位置,即无机务段一端,采用尽头式,有效长为45m 5)机车出入段线机车每昼夜出入段次数:10+20+4×2+3×2+10+20+4×2+3×2+2×2+2×2×2=100>60应设置出、入段线各1条 6)调车线上行、下行、本站作业车停留线、其它车辆停留线各1条 设置4条调车线 7)牵出线有调列车每昼夜经牵出线调车次数:4+3+4+3+4+3+4+3=28>7 设置2条牵出线:左右两端各1条 2. 咽喉设计1 )按照平行进路的要求设计道岔右端:列车到、列车发、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左端: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2)在满足平等进路要求的基础上,绘制详图,到发线、调车线符合要求 4)检查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渡线道岔的布置有无多余,修改后计算坐标5)计算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 ①确定线间距离车场间及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距为6.5m站内正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隔开布置,线间距未加宽②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旅列+直通+区段+摘挂按书中要求确定各道岔号数查表确定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③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查表确定警冲标至道岔中心的距离查表确定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考虑辙叉号码、线路间距、曲线半径、道岔的顺向或逆向、有无轨道绝缘及信号机的基本宽度(380mm)等因素④确定个别线路连接尺寸平行错移,查表求解坐标值⑤计算车站咽喉的长度左端:569.916m右端:500.436m⑦确定车站全长L 全=l左咽+l效+l右咽=569.916+500.436+850=1920.35<1950符合要求3. 车站比例尺平面图(比例尺1:1000)见附图(略去中部直线部分)第三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1.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 (1)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利用率计算法)1)到发线固定使用方案3)计算到发线总占用时间T=n 中t 中+ n`中t`中+n 解t 解+n 机t 机+Σt 固+Σt 其他=2184任务书中没有提及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在此省去 4)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K=(T-Σt 固)/(1440M-Σt 固)(1-r 空) K1=0.45 K2=0.635)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 N ⅰ=n ⅰ/K分别按方向别到发场别计算到发线Ⅱ的通过能力:11.1+33.3+33.3+11.1=88.8列全站到发线的通过能力:84.3+88.8=173.1列(2)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1)绘制咽喉区道岔分组图(详见附图)3)按方向别计算咽喉道岔组的通过能力A方向货物列车发车能力:N货发A=64.5+21.2=85.7N接=55.5+46.6=102.1列N发=34.5+24.4=58.9列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计算未对B端咽喉进行计算,但根据一般同类型车站的情况来看,咽喉区的受控点主要在机务段一端,因此,这样的求解方法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也是可以采信的。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到发线固定使用方案
到发场占用时间计算表
按方向别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表
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
咽喉区道岔分组
A端咽喉道岔组占用时间
咽喉通过能力计算表
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铁路站场及枢纽 区段站课程设计
组员:徐少军 崔立浩 苏慧敏 赵子暄
1.原始资料分析 2.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3.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4.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1.原始资料分析 2.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3.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4.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车站配置图
1.原始资料分析 2.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3.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4.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铁路站场课程设计
铁路站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铁路站场的概念、分类及功能,掌握铁路站场的基本构成要素。
2. 使学生了解铁路站场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掌握铁路站场布局的基本原则。
3. 帮助学生掌握铁路站场设施设备的名称、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铁路站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绘制铁路站场平面图的能力,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简单的站场设计。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站场及铁路运输事业的热爱,激发学生投身相关领域工作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铁路站场安全的重要性,形成遵守铁路运输规章制度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铁路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运输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铁路站场的基本概念,掌握铁路站场的设计原则和操作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为铁路运输专业中职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铁路基础知识,对铁路站场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铁路站场概述- 站场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 铁路站场的基本构成要素- 铁路站场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2. 铁路站场布局原则- 站场布局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站场布局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典型铁路站场布局案例分析3. 铁路站场设施设备- 站场内各种设施的名称、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站场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铁路站场设施设备的更新与发展趋势4. 铁路站场设计与绘图- 铁路站场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铁路站场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简单铁路站场设计实践操作5. 铁路站场安全与管理- 铁路站场安全的重要性- 铁路站场安全管理措施- 铁路站场应急预案与救援演练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铁路站场概述第二周:铁路站场布局原则第三周:铁路站场设施设备第四周:铁路站场设计与绘图第五周:铁路站场安全与管理教材章节及内容关联:《铁路运输设备》第三章:铁路站场及枢纽《铁路运输组织》第四章:铁路站场布局与调度《铁路运输安全》第五章:铁路站场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铁路站场的基本概念、布局原则、设施设备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交通运输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运输姓名学号成绩指导老师201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交通运输课程名称: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目录五、作业结果..................................................................................................................................... (6)一、要求按车站调度员指挥车站作业的要求绘制车站技术作业表,(见附件一)制定阶段计划。
二、车站概况1.车站平面图(见附件二)2.车场本站为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布置。
到达场11股道,1~4道办理上行到达及转场;5~8道上、下行到达;9~11道下行到达,超限货物列车接入1,3,5,7,9,11道。
7~11道为办理接入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的线路,1~6道禁止通行电力机车及牵引的列车。
出发场17股道,其中X VⅡ道为下行正线。
1道为机车走行线;2道上行到发兼转场;3~7道上行到发;8道为第一牵出线(二调),9道第二牵出线(三调);10~13道办理下行出发,14~16道下行到发。
1~6道、10~16道相邻两线仅限一股道办理超限货物列车,6~10,16~17道间相邻两线可以同时办理超限货物列车。
无调中转列车上行接入出发场2~7道,下行接入出发场14~16道。
出发场1、15、16道为办理接发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的线路,2~7道东端设有接触网可办理电力牵引列车的始发。
调车场32股道,1~16道为上行场,17~32道为下行场。
驼峰头部设有禁溜线1(北)和禁溜线2(南)分别用于临时存放上、下行禁止溜放和禁止过峰车辆,这些车辆在适当时机由调机经迂回线送入调车场1道,32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学院站场与枢纽课程设计学院交通运输班级运输08.2班姓名学号********* 成绩指导老师2011年7 月13 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交通运输课程名称:战场与枢纽设计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运输08.2班学生姓名:刘胜祥学号: 200800150一、课程设计题目区段站设计二、课程设计的目的1、综合运用区段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有关专业理论知识;2、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掌握车站的设计、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技能;3、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工作量要求等)(一)原始数据1、车站在线路上的位置及衔接方向2、运量A B C 本站计A 6+25+0+0 3+10+0+0 1+0+0+5 10+35+0+5B 6+18+0+0 0+5+0+0 0+0+3+0 6+23+3+0C 3+17+0+0 0+3+0+0 0+0+2+0 3+20+2+0本站1+0+0+5 0+0+3+0 0+0+2+0 1+0+5+5计10+35+0+5 6+28+3+0 3+15+2+0 1+0+5+5注:客+直+区段+摘挂3、主要计算条件(1)单线铁路Ⅰ级干线引言作为交通运输专业最终要的一门专业课之一,对站场枢纽的设计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在设计区段站的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请教老师和同学,使得整个设计方案不出错误和尽量少出错误。
站场内的各种设备的相对布置位置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站专业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从细节下手,从重点位置解剖,使得整个站场布置紧凑,分工明显。
在设计的过程中,计算量相对较大,再仔细检查的基础上,还要反复核对线路布置的合理性。
目录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一、原始资料的分析1、车站类型的选择由原始数据可以知道,该车站为一个单线区段站。
一共有三个引入方向,其中的A、B为干线方向,C为支线方向。
与该车站的邻接的城镇为与下行的左侧,故应该首先考虑把站舍设置在线路下行左侧。
该车站的地理位置是位于距该方向里程计算起点797.3Km,站坪位置处,有一个1700m长的平坡,应该让车站的中心位于该平坡的中心位置,保证良好的作业条件。
左端有一个4%0下行进站下坡,右边有一个6%0下行出站下坡。
车站的设计形式一共与偶横列式,纵列式,以及客货纵列式三种。
由于该车站的客车只占所有通过或到达的总数的16%左右,首先应该排除客货纵列式这种客运量比较大的布置形式,其次,由于站坪比较短,若选择纵列式布置,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车站的设备,最后选择相对合适的横列式车站。
2、第三方向的引入C方向的引入AC间的列流为:旅客3+3=6通过10+17=27BC间的列流为:旅客0+0=0通过5+3=8为了使C方向引入车站后,使通过的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顺向通过本站,C方向应该从B方向引入,这样C方向从B方向引入后形成的BC间折角车流较少,如果从A 方向引入后,则形成的AC间折角车流较大。
因此从B方向引入较为有利。
3、各种设备的选定(1)、到发线由于是单线车站,故所有的到发线都应设置成双向的形式,其数量确定如下:根据已知资料:A方向发出:10+35+0+5接入A方向:10+35+0+5NA=10×0.5+35×1+0×2+5×2=50 (对)B方向发出:6+23+3+0接入B方向:6+28+3+0NB=6×0.5+25.5×1+3×2+0×2=34.5 (对)C方向发出:3+20+2+0接入C方向:3+15+2+0NC=3×0.5+17.5×1+2×2+0×2=23 (对)0.5N=0.5×(NA+NB+NC)=0.5×(50+34.5+23)=53.75 (对)根据计算,查《交通港站及枢纽设计》(主编:杨涛)表4—5可得到发线数量为8条。
(2)机车走行线本站为三方向均采用肩回运转交路的横列式区段站,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该站机务段设在站对右的位置,从 A 方向到达本站的货物列车机车需要经过机车走行线入段,往B、C方向出发的货物列车机车需要经过机车走行线出段,B 端调车机车每昼夜需要入段整备,其出入段需要经过机车走行线。
每昼夜有机车经由机车走行线的次数为:()又36<84<100+++=355*22284所以设一条机车走行线,由于机务段位于站对右,所以设于到发场与调车场之间。
(2)机车出入段线是机务段与到发场之间的联络线路,机车出入段线一般设出、入段线各一条。
当出入段机车每昼夜不足60次时,可缓设一条+++++=>计算得:355*2355*22*22*2*210260由计算可知:机车出段入线各1条,共2条。
(3)调车线因为该区段站衔接A、B、C三个方向,则需3条,外加本站作业车停留线1条,待修车和其他车辆停留线以及危险品线路共设1条,所以可设调车线5条。
(5)牵出线每昼夜实际解编作业量为N=0+5+0+5+0+5+0+5=20>7,所以牵出线应设2条,左右两端各设1条,考虑A方向端设有机务段,为平衡咽喉能力将次要牵出线设A方向端,其有效长度是与到发线有效长度等长的850m。
,将主要牵出线设在B方向端,其有效长度也是与到发线有效等长的850m,由于设置了货场,应该在去货场的转线的位置设置一条长度为200m的牵出线。
(6)客运设备旅客列车到发线每方向应不少于一股,以保证各个方向的旅客列车同时到发,所以设2条客运列车到发线,其有效长按货物列车到发线长计算,紧靠站台设置。
使用中也可用于接发货物列车。
旅客站台除基本站台外,还应设中间站台,其中基本站台采用550×12×0.5的设计形式,而中间站台采用550×10×0.3的设计形式。
由于上下旅客较多,横越设备考虑采用。
(7)车辆段对于区段站来说,一般都应该配置一个车辆段。
其位置选在站对左。
(8)货场该站的货物列车占到66.15%,可以考虑在站同右的位置设置一个中等规模的货场。
(9)机待线设置机车走行线以后,就应该设置一条机待线,由于首先考虑了把机务段设置在了左边,故机待线应设置在站场的右端。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采用的是尽头式机待线。
由于站坪较短,在确定机待线的有效长时,选择了再困那条件下的牵引机车长度加10m,最后确定为21+10=31m.(10)驼峰驼峰的种类很多,有机械化驼峰和自动化驼峰之分,还有小能力驼峰和大能力驼峰之分。
由于该区段站大部分是无改变车流,只有小部分在车站进行改变,故可以在车站的右边设计一个小能力的简易的机械化驼峰。
(11)调车线调车线一共设置5条,三个衔接方向各设置一条,外加本站作业车停留线1条,待修车和他车辆停留线以及危险品线路共设置1条,所以可设调车线5条二、车站的详图的分析(1)线间距的确定 由车站详图可以知道,其中线间距为:1,5S m ∏=,S Ⅱ3=13.5m ,s 3,4=5m ,4,5 5.0S m =,5,6 5.0S m =,6,7 5.0S m =,7,8 5.0S m =,s8,9=5m, 9,10 5.0S m =,10.11 6.5S m =, 11,12 5.0S m =,s 12,13=5m ,14,13 5.0S m =,14,15 5.0S m =。
其中,左侧牵出线与机车入段线之间的距离为6.5m ,右侧牵出线与C 方向的到发线的距离为6.5m 。
(2)辙叉号数的确定该区段站共设61个道岔,其中:12号道岔有:25,27,29,31,33,37,36,34,36其余的全部是9号道岔。
(3)线路的使用情况:其中Ⅱ二股道为正线,1,3股道为双向客货共线。
6股道为机车走行线。
3,4,5,,7,8,9,10均为双向货物列车到发线。
10-15股道为调车线。
将左边的1号道岔定位坐标为0.000的点,右边的2号道岔定位坐标为0.000的点。
平行作业数量的确定:左端咽喉:A方向发(到),机车出段,机车入段,牵出线转场;共4个平行做也。
右段咽喉B方向到(发) C方向到(发)机车出入段,调车作业;共4个平行作业。
线路相对位置的计算过程1、曲线要素的计算各线路间都需采用有效的连接方式使两线路间建立起来联系以方便列车或车列按其目的行驶,则在本区段站中各线路大多采用普通终端连接方式,其连接曲线的选择如下表3-2与表3-3,包括各连接曲线的四要素:L,T,R,2、岔心位置的确定(1)左边岔心位置的确定(2)右边岔心位置的确定:5、警冲标的位置(1)左侧警冲标位置表:(2)右侧警冲标的位置6、合理性验算1、验算15,19,23,21,11的闭合回路的最小岔间距。
9151113192123L 11,21=33.396,X 21,23=45,L 15,19=33.396,L 19,23=45.276 X 11,23= L 11,21+X 21,23=78.396 X 15,23=,L 15,19 +L 19,23=78.672由于X 15,23> X 11,23,故要在11和21号岔心间加长 X 15,23- X 11,23=0.2762、验算31,35,37之间的岔间距。
29272531353729到37之间的实际岔心距为:L 29,37=13.5/sin α12=162.563若按最小岔心距取:L 29,31=60.208,L 31,35=36.950,L 35,37=36.370,得到如下结果, L 29,37 =133.528,故应在35,37之间再加上L 29,37- L 29,37 =29.035 。
3、验算12,10,14之间的最小岔心距。
141012424644首先可以确定12到14之间的最小岔心距, L 12,10=5/sin α=45.276, L 10,14=33.936 故L 12,14=79.212而12到14之间的实际岔心距为 L 12,14=11.5/sin α=104.136故应该在10与12之间加上L 12,14- L 12,14=24.924最后可以确定10与12之间的实际岔心距为:45.276+24.924=70.2 3、验算18,34,36,32,30,24,22这个回路之间的最小岔心距。
3236343024161820262216由最小岔心距可以确定:L 22,24=33.396, L 24,30=45, L 30,32=33.396,L 32,36=60 L 18,34=40.059,X 34,36=60由此可知,X 18,36= L 18,34+ X 34,36=100.059 X 22,36= L 22,24+ L 24,30+ L 30,32 +L 32,36=126.792因为X 18,36< X 22,36,所以我么应该在18与34之间增加26.733.注:8,9,10股道左端,13,14,15股道右端的连接方式验算过程与此相同(均满足要求)不再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