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植物生理学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期末复习3第3章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及参考答案+重点

植物生理学期末复习3第3章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及参考答案+重点

植物生理学期末复习3第3章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及参考答案+重点第 3 章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矿质营养2.灰分元素3.必需元素4.大量元素5.微量元素6.有利元素7.水培法8.砂培法9.气栽法10.营养膜技术11.离子的被动吸收12.离子的主动吸收13.单盐毒害 14.离子对抗 15.平衡溶液 16.生理酸性盐 17.生理碱性盐18.生理中性盐 19.胞饮作用 20.叶片营养 21.诱导酶 22.可再利用元素23.生物固氮 24.易化扩散 25.通道蛋白 26.载体蛋白 27.转运蛋白 28.植物营养临界期 29.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30.缺素症二、缩写符号翻译1.AFS2.Fd3.Fe-EDTA4.NiR5.NR6.WFP7.GOGAT8.GS9.GDH 10..NFT 11.PCT 12.FAD二、填空题1.在植物细胞内钙主要分布在中。

2.土壤溶液的pH对于植物根系吸收盐分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阳离子的吸收随pH的增大而;阴离子的吸收则随pH的增大而。

3.所谓肥料三要素是指、和三种营养元素。

4.参与光合作用水的光解反应的矿质元素是、和。

5.参与吲哚乙酸代谢的两个矿质元素是和。

6.在植物体内充当氨的解毒形式、运输形式、临时贮藏形式的两种化合物是和。

7.在植物体内促进糖运输的矿质元素是、和。

8.亚硝酸还原酶的两个辅基分别是和。

9.硝酸还原酶的三个辅基分别是、和。

10.植物体缺钼往往同时还出现缺症状。

11.对硝酸还原酶而言,NO3 - 既是又是。

12.应用膜片-钳位技术现已了解到质膜上存在的离子通道有、和等离子通道。

13.作为固氮酶结构组成的两个金属元素为和。

14.离子跨膜转移是由膜两侧的梯度和梯度共同决定的。

15.促进植物授粉、受精作用的矿质元素是。

16.以镍为金属辅基的酶是。

17.驱动离子跨膜主动转运的能量形式是和。

18.盐生植物的灰分含量最高,可达植物干重的。

19.植物体内的元素种类很多,已发现种,其中植物必需矿质元素有种。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返回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能
H2O
光解 吸收
色素分子
O2 [H] 酶
供能
2C3


CO2
多种酶 定 C5

ATP


(CH2O)
ADP+Pi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水的光解:H2O 光解 2[H]+1/2 O2

CO2的固定: CO2+C5 2C3
光合磷酸化:ADP+Pi+能量 酶
ATP
C3化合物还原:2 C3
光系统(PSII)
PSII的颗粒大,直径约17.5 nm,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的叠合部分。
➢ 晶体结构中的PSII为一个二聚体,二聚体的两个 单体呈准二次旋转对称。PSII单体具有36个跨膜α螺旋,其中D1和D2各5个,CP43和CP47各6个, Cytb559的α亚基和β亚基各自形成一个跨膜α-螺旋。 D1和D2蛋白与Cytb559的α和β亚基一起组成PSII 反应中心,是进行原初电荷分离和电子传递反应 的机构,CP47和CP43的主要功能是接受LHCII的 激发能量并传递到反应中心。
是否需光 需光 不一定,但受光促进 不一定,但受光促进
不同层次和时间上的光合作用
第二节 原初反应
➢ 原初反应 是指从光合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到引起 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 它包括: 光物理-光能的吸收、传递
光化学-有电子得失
原初反应特点 1) 速度非常快,10-12s∽10-9s内完成; 2) 与温度无关,(77K,液氮温度)(2K,液氦温度); 3) 量子效率接近1
表1 光合作用中各种能量转变情况

能量转变 光能 电能 活跃的化学能 稳定的化学能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3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3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理学习题⼤全——第3章植物的光合作⽤第三章光合作⽤⼀. 名词解释光合作⽤(photosynthesis):绿⾊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氧化碳和⽔,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

光合⾊素(photosynthetic pigment):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吸收光能并将其光合作⽤的⾊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素、藻胆素等。

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反映某种物质吸收光波的光谱。

荧光现象(fluorescence phenomenon):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在反射光下呈红⾊,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现象。

磷光现象(phosphorescence phenomenon):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的光。

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光合作⽤单位(photosynthetic unit):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光合作⽤的最⼩结构单位。

作⽤中⼼⾊素(reaction center pigment):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

聚光⾊素(light harvesting pigment ):指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中⼼⾊素的⾊素分⼦。

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

光反应(light reactio):光合作⽤中需要光的反应过程,是⼀系列光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的光解、电⼦传递及同化⼒的形成。

暗反应(dark reaction):指光合作⽤中不需要光的反应过程,是⼀系列酶促反应过程,包括CO2的固定、还原及碳⽔化合物的形成。

光系统(photosystem,PS):由不同的中⼼⾊素和⼀些天线⾊素、电⼦供体和电⼦受体组成的蛋⽩⾊素复合体,其中PS Ⅰ的中⼼⾊素为叶绿素a P700,PS Ⅱ的中⼼⾊素为叶绿素a P680。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二单线态
第一单线态
(10-8-10-9 s) 10-2 S
(第一三单线态)
10-2 s
Figure. 3-8
荧光与磷光:
三、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与环境的关系

1)、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5-氨基酮戊
谷氨酸(α酮戊二酸) 酸(ALA)
2 个
胆色素原 4个 阶段I
-4NH3
尿卟啉 原III
-4CO2
厌氧环境
第四节 光合作用的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光反应的过程并不都需要光,而暗反应 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酶活性也受光的调节。
整个光合作用可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① 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即光化 学反应)。

②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将电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过
程。 ③ 碳同化过程;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第一、二两个步骤基本属于光反应,第三个步骤属于暗反应。
粪卟啉原III
在有氧条件下,粪卟啉原III再脱羧、脱氢、氧化形
成原卟啉 Ⅸ。
阶段II
Fe Mg
亚铁血红素 Mg- 原卟啉 Ⅸ
一个羧基被 甲基酯化
叶绿醇 叶绿素a 被红光还原 叶绿酸酯a 原叶绿酸酯
谷氨酸或 酮戊二酸
δ-氨基酮酸 (ALA)
胆色素原
原卟啉 IX
叶绿酸酯a
原叶绿酸酯
叶绿素b
Figure 3-9
2、电镜下: 被膜(envelope membrane) 外膜
内膜
有控制代谢物质进出叶绿体的功能
基质(stroma) 成分:可溶性蛋白质和其他代谢活性物 质,有固定CO2能力。 嗜锇滴:在基质中有一类易与锇酸结合的颗粒较嗜锇 滴—脂类滴,其主要成分是亲脂性的醌类物质。功能: 脂类仓库。 类囊体 (thylakoid) 由许多片层组成的片层系统,每个 片层是由自身闭合的薄片组成,呈压扁了的包囊装,称 类囊体。

植物生理学题库(含答案)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题库(含答案)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题库(含答案)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名词解释1、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2、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CO2和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2的过程。

3、荧光现象:指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这种现象就叫荧光现象。

4、磷光现象: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

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5、光反应:光合作用的全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叶绿素直接依赖于光能所进行的一系列反应,称光反应,其主要产物是分子态氧,同时生成用于二氧化碳还原的同化力,即ATP和NADPH。

6、碳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组成部分,它是不需要光就能进行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7、光合链:亦称光合电子传递链、Z—链、Z图式。

它包括质体醌、细胞色素等。

当然还包括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反应中心,其作用是传递将水在光氧化时所产生的电子,最终传送给NADP+。

8、光合磷酸化:指叶绿体在光下把有机磷和ADP转为A 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9、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

10、景天科酸代谢:植物体在晚上的有机酸含量十分高,而糖类含量下降;白天则相反,有机酸下降,而糖分增多,这种有机物酸合成日变化的代谢类型,称为景天科酸代谢。

11、光合速率:指光照条件下,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释放O2的量)12、光补偿点:指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13、光饱和现象:光合作用是一个光化学现象,其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这种趋势在一定范围的内呈正相关的。

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的增加逐渐变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植物的光合速率就不会继续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光饱和现象。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名词解释1. C3途径2. C4途径3. 光系统4. 反应中心5. 原初反应6. 荧光现象7. 红降现象8. 量子产额9. 爱默生效应10. PQ循环11. 光合色素12. 光合作用13. 光合单位14. 反应中心色素15. 聚光色素16. 解偶联剂17. 光合磷酸化18. 光呼吸19. 光补偿点20. CO2补偿点21. 光饱和点22. 光能利用率23. 光合速率二、缩写符号翻译1. Fe-S2. PSI3. PSII4. OAA5. CAM6. NADP+7. Fd 8. PEPCase 9. RuBPO10. P680、P700 11. PQ 12. PEP13. PGA 14. Pheo 15. RuBP16. RubisC(RuBPC) 17. Rubisco(RuBPCO) 18.TP三、填空题1. 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在中进行的,光反应是在中进行的。

2. 在光合电子传送中最终电子供体是,最终电子受体是。

3.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当形成后,光能便转化成了活跃的化学能;当形成后,光能便转化成了稳定的化学能。

4. 叶绿体色素提取掖液在反射光下观察呈色,在透射光下观察呈色。

5. P700的原初电子供体是,原初电子受体是。

6.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功能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类囊体亦称为。

7. 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于。

8. 与水光解有关的矿质元素为。

9. 和两种物质被称为同化能力。

10. 光的波长越长,光子所持有的能量越。

11. 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有两个:一个在,另一个在。

12. 光合磷酸化有三种类型:、、。

13. 根据C4化合物和催化脱羧反应的酶不同,可将C4途径分为三种类型:、、。

14. 一般来说,正常叶子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为;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为。

15. 光合作用中,淀粉的形成是在中,蔗糖的形成是在中。

16. C4植物的C3途径是在中进行的;C3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中进行的。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其反应方程式为:6CO2+6H2O+光能→C6H12O6+6O2光合作用是植物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它不仅是植物能够生存和生长的基础,还能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通过光合色素和叶绿体等生理结构,具有高效和专一性的特点。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能捕获和光化学反应、以及碳固定和假单胞菌循环。

在光能捕获和光化学反应阶段,植物的光合色素(如叶绿素)能够捕获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内,主要以叶绿体膜的光合作用单位,光系统(PSI和PSII)为中心。

光系统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太阳光,并将其能量传递给反应中心,激发电子。

通过光合色素的电子传递链,电子在PSII和PSI之间进行转移,最终转移到还原辅酶NADP+上,形成还原辅酶NADPH。

在碳固定和假单胞菌循环阶段,植物利用还原辅酶NADPH和ATP的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化合物。

这个过程称为Calvin循环,也叫柠檬酸循环。

Calvin循环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碳固定、还原和再生。

首先,二氧化碳与从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核酮糖五磷酸(RuBP)结合,形成不稳定的六碳中间体。

然后,该中间体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其分解为两个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醇醛(3-PGA)。

最后,3-PGA经过一系列的加氢还原反应和磷酸化反应,合成出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的饱和点后,光合速率趋于稳定。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复杂的。

在适宜温度下,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为反应速率加快。

然而,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因为高温会破坏光系统和酶的结构。

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速率越快。

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节植物的气孔进行的。

植物生理学之 第三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生理学之 第三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三章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名词解释1.呼吸作用2.有氧呼吸3.无氧呼吸4.呼吸跃变5.氧化磷酸化6.P/O 7.无氧呼吸消失点8.抗氰呼吸9.糖酵解10.三羧酸循环11.磷酸戊糖途径12.巴斯德效应13.末端氧化酶14.温度系数15.呼吸链16.氧化磷酸化17.伤呼吸18.呼吸效率19.呼吸商20.呼吸速率.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1. EMP2. FAD3. DHAP4. GSSC5. FMA6. GAC7.Cyt8. GAS9. HMP 10. FP11. UQ 12. PPP 13. TCA14.GAP 15. DNP三、填空题1.呼吸作用的糖酵解是在细胞的进行的,磷酸戊糖途径是在细胞的进行,三羧酸循环是在进行。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是______,它们开始走的共同途径是______。

3. 植物组织衰老时,磷酸戊糖支路在呼吸代谢途径中所占比例。

4.一分子的葡萄糖经过糖酵解净产生______个A TP。

5. 植物呼吸代谢多样性表现在、和。

6. 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之间有一个重要区别,即氧化还原的辅酶不同,糖酵解是______,而戊糖磷酸途径是______。

7.呼吸商为1.0时,说明被氧化为,呼吸商<1.0时,被氧化物为,大于1.0时,被氧化物为。

8. 调节控制糖酵解过程的反应速度时,催化三个主要控制反应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

糖酵解的酶系定位于______内,三羧酸循环酶系定位于______内,呼吸链的组分定位于______。

9. 酚氧化酶是一种含______的氧化酶,存在于______,______内。

这种酶在制茶中有重要作用,在制绿茶时要立即杀青,防止______,避免______产生,保持茶气清香。

10. 产生丙酮酸的糖酵解过程是______与______的共同途径。

11. 无氧呼吸的特征是______,底物氧化降解______,大部分底物仍是______,因而释放______少。

【植物生理学】第3章 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3章  光合作用

这一错误的假设是如何被纠正的呢?
(1)细菌光合作用
1930年,Stanford大学 Niel
细菌光合作用:
CO2 + H2S
CH2O + S
植物光合作用:
CO2 + H2O
CH2O + O2
三、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2)希尔反应和希尔氧化剂;
4Fe3++2H2O
4Fe2++4H++O 2
希尔氧化剂
秋天叶片呈现黄色、红色。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条件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色素 (1)光照 黄化 度
(3)矿质元素 缺绿病 分
(5)O2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理
能量 变化
光能
电能
活跃的 化学能
稳定的 化学能
能量 物质
转变 过程
反应 部位
量子
电子
原初反应 电子传递
ATP NADPH2
碳水化 合物等
光合磷酸化 碳同化
光 合 链 的 特 点
光合链的特点
①电子传递链主要由光合膜上的 PSⅡ、Cytb6/f、PSI三个复 合体串联组成。
②电子传递有二处是逆电势梯度,这种逆电势梯度的“上坡” 电子传递均由聚光色素复合体吸收光能后推动,而其余电 子传递都是顺电势梯度进行的。
③水的氧化与PS Ⅱ 电子传递有关,NADP+的还原与 PSI电子 传递有关。
• 光系统Ⅱ (photosystem Ⅱ,简称PSⅡ)的颗粒较大,直径为17.5nm, 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的叠合部分。
• 两者的组成成分有所不同。
(二)光合电子传递体及其功能 1. PSⅡ (1)PSII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生理学理论(第一章到第三章)

植物生理学理论(第一章到第三章)

植物生理学理论(第一章到第三章)植物生理学理论总结归纳第一篇植物的物质产生和光能利用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水分生理包括水分的吸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水分的排出等3个过程。

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一、植物的含水量1、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2、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含水量也不同;3、在同一植株种,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的含水量的差异也甚大。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1、水分在植物细胞内通常呈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1)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不参与代谢作用,但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2)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参与各种代谢作用,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则植物代谢越旺盛)①由于自由水含量多少不同,所以细胞质亲水胶体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含水较多的溶胶(sol);另一种含水较少的凝胶(gel)2、水分子距离胶粒越近,吸附力越强;相反,则吸附力越弱。

3、自由水/束缚水低→凝胶耐旱自由水/束缚水高→溶胶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中的反应物质3、水分的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3中方式:扩散、集流、和渗透作用一、扩散:这是一种自发过程,指由于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扩散是物质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二、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

水分集流与溶质浓度梯度无关。

●水孔蛋白的作用:水分在细胞内的运输;水分长距离运输;调整细胞内的渗透压。

三、渗透作用: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而移动的现象。

渗透作用水势梯度儿移动。

1、水势的公式:ΨW=μW-μ0W/V W=△μW/V W2、水势=水的化学势/水的偏摩尔体积=N·m·mol-1/m3·mol-1=N·m-2=Pa3、溶液越浓,水势越低。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_植物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_植物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_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是植物通过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可以分为光依赖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光依赖反应,也称为光能转化反应。

在这一阶段,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捕获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植物叶绿素主要吸收蓝光和红光,在吸收光能的过程中,电子跃迁激发到较高的能级,形成激发态的植物叶绿素。

在光系统II中,激发态的叶绿素通过光解水作用释放电子,产生氧气和高能电子。

这些电子被传递到光系统I中,通过电子传递链的过程产生足够的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氧气通过植物的气孔释放到外界,为植物提供氧气。

第二阶段是暗反应,也称为光独立反应。

在这一阶段,植物利用光能转化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

这个过程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的光合体内。

在暗反应中,植物通过卡尔文循环合成葡萄糖。

该循环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固定CO2、还原和再生。

首先,植物将甲酸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六碳分子,并通过还原过程将其分解成两个三碳分子。

然后,这些三碳分子在还原过程中转化为葡萄糖,并重新生成甲酸。

整个循环循环进行,不断合成葡萄糖。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通过暗反应中的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其储存为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可以被植物利用为能量和营养物质,也可以用于生长和发育。

总的来说,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学中的重要过程,通过光能转化产生化学能,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

这个过程不仅为植物提供了能量和营养物质,也为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深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意义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色素 第三节 光合作用机理 第四节 光呼吸 第五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第六节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第七节 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本章重点、难点及复习思考题
1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意义 一 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 光合作用的意义
2
一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CO2和水,
9
◆ 叶绿素分子结构 ◇ chla是叶绿酸的酯。叶 绿酸是双羧酸,其中一个羧 基被甲醇所酯化,另一个被 植醇所酯化。
10
◇ Chla与chlb结构区别 chla第二个吡咯环上一个甲基(-CH3)被醛基(-
CHO)所取代,即为chlb .
11
◇ 叶绿素分子头部
▽ 4个吡咯环组成的卟啉环, 由4个甲烯基(=CH-)连成大的卟 啉环;
15
3 色素的功能
◆ 叶绿素chla和chlb都能吸收光能,少数chla 具光化学活性,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 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能、光保护,保护叶绿色 分子避免其在强光下的光氧化。
16
4 色素的光学特性
◆ 光合作用可利用的光:400 -700nm. ◇光子(photon)或光量子(quantum): 光是一
存在形式:色素蛋白复合体(pigment protein
complex)
2 结构和性质 (1) 叶绿素(chlorophyll): ◆ 叶绿素a (chla)、叶绿素b(chlb).
8
◆ 主要理化性质 ◇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 丙酮、乙醚、氯仿等。 ◇ chla 呈蓝绿色,chlb 呈黄绿色。
黄化现象:缺乏某些条件而影响叶绿素合 成,使叶子发黄的现象.

李合生植物生理学第三章矿质营养

李合生植物生理学第三章矿质营养

的动 力学 饱和 效应
关于载体的作用方式,这里介绍扩散方式和变构方式
1.扩散方式 离子
CIC
P
AC
P
ATP
磷酸 激酶 ADP
携带离子的载体 磷酸基团
CIC
IC
P
线 粒 体
IC 未活化载体
AC 活化载体
磷酸 脂酶
Pi



细胞质
图 载体运输离子通过质膜示意图
2
变 构 方 式
A.ATP和底物靠近变构酶; B.ATP和底物与变构酶结合; C.由 于ATP效应物的作用,构象转换,变构酶由状态1转变为状态2, 底物就被运送到膜另一侧;D.ATP转变为ADP;E.ADP不适于变构 部位,脱离变构酶,底物也释放出来,变构酶就恢复为状态1。
吸 收 溶 质 量
转入水中

正常条件

抑制呼吸 转入水中
时间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的方式
被动吸收
简单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吸收(主要方式) 胞饮作用
一、被动吸收
指由于扩散作用或其他物理过程而进行的 溶质吸收,不需要代谢能量,故又称非代 谢性吸收。
被动吸收特点: 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 进行,不需提供能量
氮、磷、钾三种元素植物需求量大,而土壤中往往 缺乏此三种元素,所以被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4、硫 硫酸根离子---含硫氨基酸。 (1).生理作用 (2).缺乏
硫不足时,幼叶先表现失绿症状,叶呈黄白易脱落。 硫过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甜菜叶
5、钙
Ca2+----植物体内的钙有呈离子状态,有呈盐形式, 有与有机物结合。
2、载体
膜上的内在蛋 白,载体上有 专一的结合部 位,被运转的 物质必需与结 合部位结合, 载体才能将其 运到膜的另一 侧,所以载体 也叫透过酶。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呼吸作用(respiration):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将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通常称为发酵(fermentation)。

4. 呼吸跃变(respiratory climacteric):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突然增高,然后又迅速下降的现象。

呼吸跃变的产生与外界温度和果实内乙烯的释放密切相关。

呼吸跃变是果实进入完熟的一种特征,在果实贮藏和运输中,重要的问题是降低温度,抑制果实中乙烯的产生,推迟呼吸跃变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的强度,延迟果实的完熟。

5.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在线粒体内膜上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分子氧生成水,并偶联ADP和Pi生成ATP的过程。

它是需氧生物生物氧化生成ATP的主要方式。

6. P/O:磷氧比,氧化磷酸化的活力指标,指每吸收一个氧原子所能酯化的无机磷的数目,即有几个无机磷与ADP形成了ATP。

呼吸链中两个质子和两个电子从NADH+H+开始传至氧生成水,一般可形成3分子的ATP,其P/O比为3。

7. 无氧呼吸消失点(anaerobic respiration extinction point):无氧呼吸停止进行的最低氧浓度(10%左右)称为无氧呼吸消失点。

8.抗氰呼吸(cyanide resistant respiration) :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一部分呼吸。

抗氰呼吸可以在某些条件下与电子传递主路交替运行,因此,这一呼吸支路又称为交替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营养元素
叶绿素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营养元素。
氮和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锰、铜、锌等则在叶绿素 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催化功能或其它间接作用。
因此,缺少这些元素时都会引起缺绿症,其中尤以氮的影响 最大,因而叶色的深浅可作为衡量植株体内氮素水平高低的 标志。
缺N 缺N CK
萝卜缺N的植株老叶发黄
四、叶绿素的形成
1.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合成叶绿素分子中的吡咯环的起始物质是5-氨基酮戊 酸(ALA),在高等植物中ALA由谷氨酸转化而来。 (1)2分子ALA脱水缩合形成1分子具有吡咯环的胆色素原; (2)4分子胆色素原缩合形成原卟啉Ⅸ;
(3)Mg-原卟啉Ⅸ形成原叶绿酸酯;
(4)经光还原,D环上接受NADPH提供的H,形成叶绿酸酯a; (5)D环上的丙酸为20个C的牻牛儿基牛牻牛儿基焦磷酸酯化, 后者由NADPH提供H还原成叶绿醇,这样就形成了叶绿素a。 叶绿素b则是由叶绿素a氧化形成的。
第三章 光合作用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生物
自养生物:利用外 界的无机物作为原 料合成有机物质。 自己制造食物。包 括植物和光合细菌。
异养生物:从已经 存在的有机物中获 得营养,从食物中 获得能量。
第一节
光合作用概述
一、定义及公式 1 定义: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 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由前质体发育而来。 在光照下合成叶绿素, 使前质体发育成叶绿体。
3.分布
4.运动
1.发育 2.形态
3.分布 4.运动
扁平椭圆形, 每个细胞中叶 绿体的大小与 数目依植物种 类、组织类型 以及发育阶段 而异。 一个叶肉细 胞中约有20至 数百个叶绿体, 其长3~6μm, 厚2~3μm。
水稻叶绿体
玉米叶绿体
2 公式:CO2
+
* 光 H2O 叶绿体
(CH2O)+ O2*
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1 环境保护:空气净化器,保持CO2和O2的 平衡。释放出5.35千亿吨氧气/年 被称为 “环保天使”。
干旱沙漠化
冰川融解
2 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是合成有机物 的绿色工厂。约合成5千亿吨/年 有机物 被称为“绿色工厂”。 3 蓄积太阳能:能量转换站 将3.2×1021J/y的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获得能量、食物和氧 气的根本途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 要的化学反应”。
1.类囊体膜上主要含有四类蛋白复合体, 即 、 、 、和 。由 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称 类囊体膜为 膜。
PSI复合体, PSⅡ复合体,Cytb6/f复合体,ATPase复合体,光合
2.叶绿素对光最强的吸收区有两处:波长640~660nm 的 光部分和430~450nm的 光部分。叶绿 素对 光的吸收最少。 红,蓝紫,绿 3.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带在400~500nm的 光区,它 们基本不吸收 光,从而呈现黄色。 蓝紫,黄
类胡萝卜素 是黄色??
连续双峰 400-500nm
叶绿素吸收光谱:
有两个强吸收峰区 640~660nm的红光 430~450nm的蓝紫光 对橙光、黄光吸收较少, 尤以对绿光的吸收最少。 叶绿素a在红光区的吸收峰比叶绿素b的高,蓝紫光区的吸 收峰则比叶绿素b的低。 阳生植物叶片的叶绿素a/b比值约为3∶1,阴生植物的叶绿 素a/b比值约为2.3∶1。
• 因为植物中Chl:类胡萝卜素=3:1,Chl含量 更高,绿色强于黄色,所以叶子是绿色的。
思考二:
• 为什么秋天或植物受害时,叶子是黄色的而不 是绿色的?
• 因为衰老和受害时,Chl更为敏感,首先受损, 绿色消失,呈现出黄色。
三、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1 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两个吸收峰430-450nm蓝紫光区 640-660nm红光区 叶绿素是绿 色??
1 双层膜:内膜为选择性 屏障。 2 基质:CO2同化;淀粉 形成 3 基粒:由类囊体垛叠而 成的绿色颗粒。 • 基质类囊体:(基质片层) 连接两个基粒的类囊体。
类囊体分为二类: 基质类囊体 又称基质片 层,伸展在基质中彼此不 重叠; 基粒类囊体 或称基粒 片层,可自身或与基质类 囊体重叠,组成基粒。 堆叠区 片层与片层互相 接触的部分, 非堆叠区 片层与片层非 互相接触的部分。
光合有两个反应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能吸收 CO2同化
光合作用的总过程
光 光反应
NADPH ATP NADP+ ADP+Pi
暗反应:
CO2
糖类
第二节
叶绿体及光合色素
叶绿体(chloroplast)是光合作用最 重要的细胞器。它分布在叶肉细胞的细胞 质中。
被膜
基质(间质)
叶绿体
类囊体(片层)
1.发育 2.形态
2.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1)光 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 从原叶绿素酸酯转变为叶绿酸酯需 要光,而光过强,叶绿素又会受光氧 化而破坏。 黑暗中生长的幼苗呈黄白色,遮光 或埋在土中的茎叶也呈黄白色。这种 因缺乏某些条件而影响叶绿素形成, 使叶子发黄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 黑暗使植物黄化的原理常被应用于 蔬菜生产中,如韭黄、软化药芹、白 芦笋、豆芽菜、葱白、蒜白、大白菜 等生产。
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 的吸收光谱
类胡萝卜素吸收带 在400~500nm的蓝 紫光区 基本不吸收黄光, 从而呈现黄色。
2 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
下呈红色的现象。 磷光现象:叶绿素溶液照光后,去掉光源,还能继续 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的现象。 叶绿素之所以具有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是受光激 发的结果。
实验二:
• 1782年,瑞士人有化学分析的方法弄清了光合的反 应物是CO2和H2O,产物是糖和O2。但认为糖是CO2 的简单聚合:
n(CO2) C C C C
实验三:
• 1905年,Blackman研究光合效率与光强和温 度的关系时,对光合过程是否一直需要光产生 了疑问。也使人们对CO2的同化方式有了全新 的认识。
1.发育
2.形态 3.分布 4.运动
叶肉细胞中 的叶绿体较 多分布在与 空气接触的 质膜旁,有 利于叶绿体 同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
叶绿体
棉叶栅栏细胞
叶绿体随光照的方向和强度而运动
1.发育
2.形态 3.分布
4.运动
侧 视 图
俯 视 图
随原生质环流运动 随光照的方向和强度而运动。
一、叶绿体的结构
4.光合细胞是在 内合成淀粉的。. A A.叶绿体的基质 B.过氧化物体 C.线粒体 D.细胞质
铜代叶绿素反应
卟啉环中的镁可被H+所 置换。当为H+所置换后,即 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 去镁叶绿素中的H+再被 Cu2+取代,就形成铜代叶绿 素,颜色比原来的叶绿素更 鲜艳稳定。 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 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标本。
向叶绿素溶液 中放入两滴5 %盐酸摇匀, 溶液颜色的变 为褐色,形成 去镁叶绿素。
• • • • • • 水 蛋白质 脂质 色素 无机盐 核苷酸
二、光合色素
在光合作用的反应中吸收光能的色素称为光合色素。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高等 植物
藻胆素 —— 藻类
一般来说,叶片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约为3∶1; 共同特点:分子内具有许多共轭双键,能捕获光能,捕 获光能能在分子间传递。
1 叶绿素:lorophyll,Chl
类囊体片层堆叠的生理意义:
1.膜的堆叠意味着捕获光能机构高度密集,更有效地 收集光能。 2.膜系统常是酶排列的支架,膜的堆叠易构成代谢的 连接带,使代谢高效地进行。 3.类囊体片层堆叠成基粒是高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膜 结构,它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类囊体膜上的蛋白复合体:
蛋白复合体:由多种亚基、多种成分组成的复合
实验四:
光 合 效 率
强光
低光
温 度
• 1 低光时,温度再高光 合效率也不增加。说明光 是必须的。 • 2 强光下,温度升高, 光合加快,说明在高光强 下,温度是光合的限制因 素,也说明光合作用涉及 酶促反应(暗反应); • 3 温度相同时,随光照 增强,光合加快,特别是 在低温时,光照增强,光 合加快,说明光合作用中 存在与温度无关的反应, 也就是非酶促反应。(光 反应)
a.分类
Chla:蓝绿色,大部分用于捕光,少部 分用于转化光能 Chlb:黄绿色,全部用于捕光
b.结构:四个吡咯环围绕镁形成卟啉环的头部,亲水,位于
光合膜的外表面,还有一个叶绿醇形成的尾部,亲脂,插入 光合膜内部(见书61页)
光合色素种类
Mg--卟啉环结构图
卟啉环由四个吡咯环与四 个甲烯基(-CH=)连接而成。 卟啉环的中央络合着一个镁 原子,镁偏向带正电荷,与 其相联的氮原子带负电荷, 因而“头部”有极性。
三、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实验一: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 斯特利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 小白鼠分 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 里,蜡烛不久就熄灭 了,小白 鼠很快也死去了。 他把两盆植物分别放 到两 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 能够长 时间地活着,蜡烛没有 熄灭,小鼠活动正常。 植物可以在光下净化“坏 了”的空气 光合作用
(2) 温度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一 系列酶促反应,受温度 影响。 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 约2℃,最适温度约30℃, 受冻的油菜 最高温度约40℃ 。 秋天叶子变黄和早春寒潮过后秧苗变白,都与低温 抑制叶绿素形成有关。 高温下叶绿素分解大于合成,因而夏天绿叶蔬菜存放 不到一天就变黄;相反,温度较低时,叶绿素解体慢, 这也是低温保鲜的原因之一.
体。
主要有四类:即光系统Ⅰ(PSI)、光系统Ⅱ
(PSⅡ)、Cytb6/f复合体和ATP酶复合体(ATPa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