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量转换等;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包括杠杆、滑轮、齿轮等;3. 学生能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功的计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和模型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和处理数据,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力学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爱;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能够关注机械原理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功和能量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

2. 简单机械系统:讲解杠杆原理、滑轮组、齿轮组等简单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

3. 力学计算: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

5. 应用与创新:探讨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第一章:机械原理基本概念1.1 力的概念与分类1.2 力的作用效果1.3 功与能量第二章:简单机械系统2.1 杠杆原理2.2 滑轮组2.3 齿轮组第三章:力学计算3.1 力的合成与分解3.2 功的计算3.3 力的作用效果分析第四章:实践操作4.1 实验一:杠杆实验4.2 实验二:滑轮组实验4.3 实验三:齿轮组实验第五章:应用与创新5.1 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2 机械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5.3 创新设计探讨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压印刷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平压印刷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资料袋机械工程学院(系、部)2009 ~ 2010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职称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题目平压印刷机成绩起止日期2010 年7 月 2 日~2010 年7 月10 日目录清单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09 — 2010 学年第 2 学期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设计专业081 班级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平压印刷机完成期限:自2010 年7 月 2 日至2010 年7月10 共1周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二、设计任务进行平压印刷机的运动方案和传动系统设计确定平压印刷机的原理的和运动形式,绘制工作循环图;设计几种运动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对选定运动方案进行运动分析与综合,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进行机械动力性能分析与综合;三、设计工作量编写说明书一份及机构图一张。

进度安排起止日期工作内容主要参考资料指导教师(签字):2010 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平压印刷机起止日期:2010 年7 月 2 日至2010 年7 月10 日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机械工程学院(部)2010年07月10 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平压印刷机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时间:2010年7月目录一、平压印刷机的功能及设计要求 (3)二、工艺动作分解 (4)三、运动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5)四、设计方案一 (6)五、设计方案二(主方案) (7)六、动力传动分析 (11)七、动力系统参数 (12)八、运动循环图 (12)九、方案评价 (13)十、参考资料 (13)平压印刷机一:平压印刷机的功能及设计要求1.功能1)平压印刷机是一种简易印刷机,适用于印刷八开以下的印刷品。

2)工作原理:将油墨刷在固定的平面铅字版上,然后将装了白纸的平面印头紧密接触而完成一次印刷。

其工作过程犹如盖图章,平压印刷机中的“图章”是不动的,纸张贴近时完成印刷。

09年修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介绍PPT课件

09年修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介绍PPT课件

➢ 创新能力
➢ 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培养整理数据的能力、绘图能力、以 及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由此可见,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学生的一个重要的 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要求
(1)要有良好的学风及严格的纪律
➢ 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律要在教室内搞设计,以便教师进行指导。 上午:8:00-11:30; 下午:2:30-5:30
➢ 因此,要求每位同学都要按进度完成设计任务,要有整体观念。
➢ 每个方案组要有一个组长,组长要负起整个方案组的各项工作, 包括:分工、纪律、进度…等。
➢ 每个班由班长、学习委员负责分组,并交一份分组名单。
➢ 每个班分组时,剩下的人不足6个人时,把剩余的人分到各方案 组去。
三、参考资料
➢ 各种机械原理教材。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杨忠秀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6.动态静力分析
6.1 概念:动态静力分析-根据理论力学中所讲的达朗伯原理,将惯 性力视为一般外力加在构件上,仍可采用静力学方法对其进行受 力分析。这样的力分析称为动态静力分析。
➢ 惯性力 PI m as
m 构件的质量 as 构件质心s的加速度
➢ 惯性力偶矩 M I Js
Js 构件对于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 as 构件的角加速度
4. 作出机构的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边形
求出15个位置的a
n BA
,a
t BA
,aBA ,、2 ,aC2 ,aB 的数值,并列表表示。(表二)
5.用直角坐标作滑快B点的位移曲线 SB=SB() ,速度曲线 VB VB () 及加速度曲线
aB aB () 。(把以上2、3、4、5作在一张2号图纸上)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 = 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点的距离lOC=lOA(mm)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自动压片成型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自动压片成型机》

目录机械原理设计任务书 (3)第一章、选取设计方案 (8)1-1 方案的选取 (8)1-2 构件选取 (8)第二章、压片成形机设计示意图 (9)第三章.构件组合运动分析 (10)3-1 工艺动作分解 (10)3-2 工艺顺序 (10)第四章、各构件尺寸及计算方法 (11)4-1 各杆尺寸及计算方法 (11)4-2 凸轮尺寸及计算方法 (11)4-3 传动比设计 (13)方案评价 (14)参考文献 (14)致谢 (15)课程设计任务书2009 —2010 学年第2 学期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机工081 班级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15吨压片机的加压机构设计完成期限:自2010 年7 月 5 日至2010 年7 月11 日共 1 周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任务与主要技术参数压片机是将陶瓷干粉料压制成直径为34mm、厚度为5mm的圆形片坯。

其工艺过程是:(1) 干粉料均匀筛入团筒形型腔(图a);(2) 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时将粉料扑出(图b);(3) 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图c),并保压一段时间;(4) 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图d);(5) 料筛推出片坯(图e)其余设计参数是:冲头压力 15吨(150000N);生产率每分钟10片;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 10%;驱动电机 2.8kw,1450r/min二、设计工作量要求:对设计任务课题进行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根据工艺动作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进行执行机构选型,构思该机械运动方案,并进行的选择和评定,确定机械运动的总体方案,根据任务书中的技术参数,确定该机械传动系统的速比和变速机构,作出机构运动简图,对相关执行机构的具体尺度进行分析与设计。

要求有设计说明书一份,相关图纸一至两张。

(有条件的要求用三维动画表述)。

进度安排起止日期工作内容7.5-7.6 构思该机械运动方案7.7-7.9 运动分析及作图7.10-7.11 整理说明书与答辩主要参考资料[1]朱理.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200[2]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5-250指导教师:陈义庄2010 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王菊槐2010 年月日1 设计题目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形后脱离该位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含内容和排版简要说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含内容和排版简要说明)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学院:机电工程系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95 学号:20090201198学生:李哲指导老师:张虹丽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教务处2011年0 6月30 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评阅书题目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学生姓名李哲学号20090201198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答辩评语及成绩答辩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意见总成绩:室主任签名:年月日摘要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1-1a。

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

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 – 3 – 4 – 5 – 6 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常率。

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

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 – 9 – 10 – 11 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做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的前后各有一段约0.05H的空刀距离,图1-1b),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

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少电动机容量关键字:导杆机构、行程目录摘要 (III)1设计任务 (V)2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V I3 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6)3.1运动副反作用力分析 (6)3.2曲柄平衡力矩分析 (6)4 方案比较 (7)总结 (8)参考文献 (9)(目录自动生成,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目录,级别改完2级,然后按一级标题用加黑四号宋体,二级标题用小四宋体调整格式1设计任务1.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训练,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教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教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教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量、简单机械等。

2. 学生能运用公式计算力的合成、功的计算、机械效率等,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生活中常见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机械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实验。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提高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会尊重他人意见。

3. 学生通过学习机械原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对国家科技进步的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原理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机械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机械装置和科学实验充满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力与运动: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力与运动- 进度安排:2课时2. 功与能量:涉及功的计算、功率、机械能、能量守恒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功与能量- 进度安排:3课时3.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螺旋等,以及机械效率的计算。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简单机械- 进度安排:4课时4. 机械应用:生活中的机械装置、发明创造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应用- 进度安排:2课时5. 实践活动:设计简单机械装置、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等。

- 教材章节:各章节实践活动- 进度安排:3课时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书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机械设计基础A1课程设计任务书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姓名:崔高勇班级:08010112学号:0801011209设计题目:设计轧辊机工作辊和送料辊机构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目录一、设计课题—————————————————————————-3-二、原始数据和课题要求————————————————————-4-三、功能分析和工作原理————————————————————-4-四、工作辊机构、送料辊机构的选型———————————————-4-五、运动循环图及说明—————————————————————-4-六、设计方案及其评价—————————————————————-5-七、机械传动系统的速比和变速机构————————————————-7-八、尺寸确定—————————————————————————-7-九、基于UG的运动仿真及分析图表———————————————-8-十、参考资料————————————————————————-12-十一、课程设计体会——————————————————————-13-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一、设计课题设计一初轧机的轧辊机构。

设计一个初轧机的轧辊机构,下图给出轧辊机有关部件的工作情况。

图示轧机是由送料辊送进铸坯,由工作辊将铸坯轧制成一定尺寸的方形、矩形或圆形截面坯料的初轧轧机。

它在水平面内和铅垂面内各布置一对轧辊(图中只画了铅垂面内的一对轧辊)。

两对轧辊交替轧制。

轧机中工作辊中心M应沿轨迹mm运动,以适应轧制工作的需要。

坯料的截面形状由轧辊的形状来保证。

二、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根据轧制工艺,并考虑减轻设备的载荷对轧辊中心点M的轨迹可提出如下基本要求:(1) 在金属变形区末段,应是与轧制中心线平行的直线段,在此直线段内轧辊对轧件进行平整,以消除轧件表面因周期间歇轧制引起的波纹。

因此,希望该平整段L尽可能长些。

(2) 轧制是在铅垂面和水平面内交替进行的,当一个面内的一对轧辊在轧制时,另一面内的轧辊正处于空回行程中。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机械原理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设计的基本思维和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了解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认识机械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积极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机械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第二部分,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三部分,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机械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将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机械原理,实验设备将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几个方面。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进行评估。

作业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进行评估。

考试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考试的分数来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在每周的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共计16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分析;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机械运动方案设计(1)机构选型与组合:根据给定机械的工作要求,合理地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2)运动方案拟定:拟定多个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最后选定一个最佳方案;(3)机构运动分析: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4)机构力分析: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力分析,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5)机构优化设计:根据分析结果,对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机械的性能和效率。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1)封面:包括课程名称、设计题目、班级、姓名、学号、日期等信息;(2)目录:列出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及其页码;(3)前言:简要介绍设计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4)概述: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书、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等内容;(5)设计说明书正文:按照设计过程的顺序,依次介绍机构选型与组合、运动方案拟定、机构运动分析、机构力分析、机构优化设计等内容;(6)结论:总结设计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7)参考文献:列出设计中参考的文献资料。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和评价1.课程设计成果:根据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和质量,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2.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3.平时作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简单的机械设计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原理概述:介绍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元件、机械结构、机械系统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讲解力学、动力学、热力学等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守恒、功的计算、摩擦力等基本定律。

3.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设计原则、设计流程、设计规范等。

4.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如机械传动、机械控制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简单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其分析实际机械系统的效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3.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队协作的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机械原理部分,以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阶段,对机械原理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机械效率: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机械效率,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3. 动力与阻力:阐述动力、阻力的概念,分析二者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4. 能量转化与守恒:介绍能量在简单机械中的转化过程,强调能量守恒定律。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5. 创新设计:结合所学简单机械原理,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关联课本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原理(1)第二课时:简单机械原理(2)第三课时:机械效率第四课时:动力与阻力第五课时:能量转化与守恒第六课时: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简单机械原理(1)、(2)第二周:机械效率、动力与阻力第三周:能量转化与守恒、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章节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_2009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_2009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初步能力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设计则是机械原理课程重要的实践环节。

其基本目的是:(1)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并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加深;(2)使学生得到拟定运动方案的训练,并具有初步机械选型与组合以及确定传动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开发和创新机械产品的能力;(3)使学生对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与设计有一较完整的概念;(4)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表达、运用计算机和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一般分为以下几部分:(1)根据机械的工作要求,进行机构的选型和组合;(2)设计该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确定运动方案;(3)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其它常用机构、组合机构等)进行设计和分析;(4)拟定、绘制机构运动循环图;(5)设计飞轮;进行机械动力分析与设计。

第二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一、课程设计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开发和创新机械产品的能力,根据高等学校工科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其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机械方案的设计与选择;(2)机构运动的分析和设计;(3)机械动力的分析与设计。

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以及一定的综合性和完整性,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为:(1)一般包括三种基本机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和齿轮机构的分析和综合;(2)应具有多个执行机构的运动配合关系,包括运动循环图的分析和设计;(3)运动方案的选择和比较。

二、课程设计的方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一般分为图解法和解析法。

图解法是运用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用作图求解的方法求出其结果。

这种方法具有几何概念清晰、直观的特点,可定性用来检查解析计算的正确性。

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j

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j

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j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各种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初步设计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

2.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摩擦力、传动装置等。

3.机械原理的基本方法:分析机械结构、计算机械参数、设计机械零件等。

4.典型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发动机、减速器、泵、压缩机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机械原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直观地展示机械原理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009级)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009级)




















14
第三节 各执行构件间运动的协调配合和机械的 工作循环图
(1) 各执行构件运动的协调配合关系
一些机械中要求其各执行构件的运动必须准确协调 配合才能保证其工作的完成。它又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1)各执行构件动作的协调配合 有些机械要求其 执行构件在时间及运动位置的安排上必须准确协调配合。
5
设计说明书(正文)书写格式
计算及说明(设计内容) 结果与结论
装 订 线
约25mm
6
正文计算内容的大致组织顺序
1.机构运动方案设计
1.1工作机构类型的选择 1.1.1工作原理的选择,确定工艺动作(每题基本已给出,2~3工艺动作) 1.1.2工艺动作的分解 1.1.3执行机构方案拟定 1.1.4执行机构方案的定性筛选
15
第三节 各执行构件间运动的协调配合和机械的工
作循环图
(2) 机械的工作循环图 为了保证机械在工作时其各执行构件间动 作的协调配合关系,在设计机械时应编制出用 以表明机械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各执行构件运动 配合关系的工作循环图(也叫运动循环图)。
在编制工作循环图时,要从机械中选择一个构件作为定标件,用它的运动位置(转角或位移)作为确定其他执行 构件运动先后次序的基准。工作循环图通常有如下三种形式。
第2节 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
机械执行系统方案设计流程图 机械预期实现的功能
功能 原理
摩 流电 机材 擦 体磁 械料 光其 传 传传 推变 电它 动 动动 拉形 原原 原 原原 原原 理理 理 理理 理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新机械运动方案构思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对机构系统中各机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表达、运用计算机和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工程设计的观点,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和实用机构设计能力。

2 课程设计任务2.1 连杆机构的优化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机构的工作要求,对机构的机械运动简图进行尺度综合,并根据机构的工作要求进行运动分析,确定最佳设计参数。

要求根据设计任务,绘制必要的机构运动简图,编制计算设计计算的程序框图,并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2机械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要求根据给定的具体设计题目,按照给定的工作原理(一般包括多个工艺动作),按照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通过运动循环图的拟定、运动方案的评定、原动机、执行机构的选择,最终完成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题目见下表:3 设计内容及数据分配3.1 设计内容1、用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设计的铰链四杆机构两连架杆对应角位移关系近似实现函数:)21()lg(≤≤=x x y要求:设计计算对应三个结点(三对角位移i ϕ、i ψ)的铰链四杆机构。

绘表、统计同组同学的计算结果,并计算对应每个主动角i ϕ时的从动角i ψ的实际角位移i ψ',计算拟合误差SUM 。

分析如何利用拟合误差法确定同一组同学中的最佳设计方案。

编制用计算机设计计算和优化时的程序框图。

2、按最佳方案的210,,p p p 值绘出机构一个位置(按位置号第3行的结点号)时的机构运动简图,作该位置时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

3、用解析法计算机构一个位置(按位置号第3行的结点号)时摇杆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3.2 设计数据分配每个班级的设计数据分配:每位同学的机构位置分配表:注:位置号即结点i 取值(i=0时,为初位角,即0ϕ或0ψ),每班分4组。

分组情况表:4 设计计算过程4.1 求ϕ、ψ对应关系设计铰链四杆机构来实现给定函数时,首要的问题是要按一定的比例关系,把给定函数)(x f y =转化成两连架杆对应的角位移关系函数)(ϕψψ=,其中ϕ—主动杆角位移;ψ—从动杆角位移。

设给定函数)(x f y =的自变量变化范围为m x x x ≤≤0,对应函数)(x f y =的变化范围为m y y y ≤≤0。

并假定对应自变量x 的指定区间[]mx x ,0,主动构件和从动构件的转角区间分别为[][]m m ψψϕϕ,,,00。

得00y y y y x x x x m m m m --=--=--=--=ψψψψμϕϕϕϕμψϕϕμ—自变量x 与主动角ϕ比例因子;ψμ—函数值y 与从动角ψ的比例因子。

当m x x ,0已知,可求得m y y ,0。

因此只要选定ϕμ和ψμ,就能由上式求得m m ψϕ,;反之若选定m m ψϕ,则可由上式求得ϕμ和ψμ。

因而对应()i i y x ,,可求得[]ni x f x f x x i i i i ⋅⋅⋅=-+=-+=,3,2,1)()()(0000ψϕμψψμϕϕ (这里取: 8n =)自变量x 值可按下式选取:n i ni x x x x x m m i ⋅⋅⋅=⨯--++=3,2,1180212cos 2200)(n 为要求精确实现的结点数目。

(因为X 0已知,这里取: 8n =,求解X 1---X 8)这样就可以将相应的()i i y x ,换算为对应的i i ψϕ,值。

至此问题就转化为按两连架杆对应角位移设计四杆机构的问题。

4.2 根据两连架杆的对应角位移设计四杆机构建立直角坐标系Axy ,如上图所示:则,⎭⎬⎫=++=+i i i i i i c b a c d b a ψδϕψδϕsin sin sin cos cos cos 设,a dp a c n a b m ===,,代入上式得,⎭⎬⎫-=-+=i i i i i i n m n p m ϕψδϕψδsin sin sin cos cos cos上式两边平方后相加得()210cos cos cos p p p i i i i +-+=ϕψψϕ式中,pm n p p pnp n p 21,,222210-++=-== 在第0个位置,00,ψψϕϕ==i i在第i 个位置,i i i i ψψϕϕ==,()()()()⎭⎬⎫+-+=+-+=2102001000cos cos cos cos cos cos p p p p p p i i i i ϕψψϕϕψψϕ未知量:00210,,,,ϕψp p p , n 个方程,其有解条件为5≤n(1)已知两联架杆的5组对应的角位置,有精确解; (2)已知两联架杆的对应的角位置n>5,无精确解; (3)已知两联架杆的5组对应的角位置n<5,无穷多解;所以,如果00,ψϕ给定,则铰链四杆机构最多能精确实现两连架杆三组对应角位置,得()()()()⎪⎭⎪⎬⎫+-+=+-+=+-+=222120*********001000)cos()cos()cos(cos cos cos cos cos cos p p p p p p p p p ϕψψϕϕψψϕϕψψϕ 由以上三个线性方程组可解出210,,p p p 。

由210,,p p p 即可得各构件的相对长度p n m ,,。

再根据实际需要选定构件AB 的长度a 后,其他构件的长度便可确定。

4.3 计算实际角位移i ψ'根据计算所得210,,p p p ,将主动角位移iϕ代入下式()210cos cos cos p p p i i i i +-'+'=ϕψψϕ即可求得实际角位移i ψ'。

令()210cos cos cos )(p p p f i i i i i +-'+'+-='ϕψψϕψ求i ψ',使得0)(='i f ψ(参考牛顿切线法)。

牛顿切线法简介:设k x 是方程0)(=x f 的精确解*x 附近的猜测解,过点))(,(k k k x f x p 作切线,则切线方程))(()(k k k x x x f x f y -'+=,令y=0,则)()(1k k k k x f x f x x '-=+这样经过有限次的迭代即可求得符合误差要求的近似解。

要求计算误差:001.01≤-+kk x x (X 单位为弧度)4.4 求拟和误差20)(∑=-'=n i i i sum ψψ这里,n=8,表示共有9对对应角位移。

9对角位移,任取其中3对角位移,就能得到一个对应的机构尺寸方案,这样按照排列组合理论,设计方案有N=84种,sum 最小者为最优方案。

4.5 机构运动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参考教材。

5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题目(包括设计条件、要求等)题目:连杆机构优化设计2、目录(标题、页次)3、连杆机构的优化设计3.1 ϕ、ψ对应关系的求解3.2 根据两连架杆的对应角位移设计四杆机构3.3 实际角位移i ψ'的计算3.4 拟和误差的求解3.5 机构运动分析(解析法、图解法)注:解析法要说明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原理、详细步骤和计算过程,以及计算结果和分析。

图解法要有矢量方程的建立步骤和作图步骤及计算结果。

3.6 分析讨论注:分析说明解析法设计时确定最优方案的原理方法;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的优缺点。

4、机械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4.1 运动循环图的拟定4.2 运动方案的评定4.3 原动机、执行机构的选择4.4 机械运动方案简图5、总结6、参考资料6 课程设计期间考勤、卫生6.1 考勤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不准做与课程设计、学习无关的事情。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6.2 设计室卫生以班为单位,班长负责制,确保环境卫生。

一.糕点切片机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糕点先成型(如长方体、圆柱体等)经切片后再烘干。

糕点切片机要求实现两个执行动作;糕点的直线间歇移动和切刀的往复运动。

通过两者的动作配合进行切片。

改变直线间歇移动速度或每次间隔的输送距离,以满足糕点不同切片厚度的需要。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糕点厚度:10~20mm2)糕点切片长度(亦即切片的高)范围:5~80mm3)切刀切片时最大作用距离(亦即切片的宽度方向)300mm4)切刀工作节拍:40次/min5)生产阻力很小。

要求选用的机构简单、轻便、运动灵活可靠。

6)电动机可选用0.55kw(或0.75kw)、1390r/min。

3.设计方案提示1)切削速度较大时,切片刀口会整齐平滑,因此切刀运动方案的选择很关键,切口机构应力求简单适用,运动灵活和运动空间尺寸紧凑等。

2)直线间歇运动机构如何满足切片长度尺寸的变化要求,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调整机构必须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是采用调速方案,还是采用其它调整方案,均应对方案进行定性的分析比较。

3)间歇运动机构必须与切刀运动机构工作协调,即全部送进运动应在返回过程中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切口有一定的长度(即高度)输送运动必须在切刀完全脱离切口后方能开始进行,但输送机构的返回运动则可与切刀的工作行程运动在时间上有一段重叠,以利提高生产率,在设计机器工作循环图时,就应按上述要求来选择间歇运动机构的设计参数。

二.医用棉签卷棉机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医院用棉签日耗量很大,为了提高工效采用卷棉机代替手工制棉签。

棉签卷制过程可以仿照手工方式进行动作分解,亦可另行构想动作过程。

按手工方式进行动作分解后得到:1)送棉。

将条状棉通过机构作定时适量送入。

2)揪棉。

将条状棉压(卷)紧并揪棉,使之揪下定长得条棉。

3)送棉。

将签杆送至导棉槽上方与定长条棉接触。

4)卷棉。

签杆自转并沿导棉槽移动完成卷棉动作。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棉花。

条状脱脂棉,宽25-30mm,自然厚4~5mm。

2)签杆。

医院通用签杆,直径约3mm,杆长约70mm,卷棉部分约20~25mm。

3)生产率。

每分钟卷60支,每支卷取棉块长约20~25mm。

4)卷棉签机体积要小,重量轻,工作可靠,外形美观,成本低,卷出的棉签松紧适度。

3.设计方案提示1)送棉可采用两滚轮压紧棉条,对滚送进,送进方式可采用间歇运动,以实现定时定量送棉。

2)揪棉时应采用压棉和揪棉两个动作,压棉可采用凸轮机构推动推杆压紧棉条,为使自动调整压紧力中间可加一弹簧,揪棉可采用对滚爪轮在转动中揪断棉条。

3)送签可采用漏斗口均匀送出签杆,为避免签杆卡在漏斗口,可将漏斗作一定振动。

4)卷棉可将签杆送至导棉槽,并使签杆产生自转并移动而产生卷棉,如采用带槽的塑料带通过绕性传动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