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
当今世界十大马克思主义流派
![当今世界十大马克思主义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8d73aa5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f.png)
一、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是柯恩(G·A·Kone)。
该学派起源于英国,是从英国分析哲学发展起来的,因此和现在盛行的分析哲学有联系。
这个学派一个重要之处是强调语言分析和语言应用,强调对概念的分析要精确,不能含糊。
他们主张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使马克思主义更加严谨准确。
在他们看来,马克思原著含义模糊,这是致使许多人漠视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这些人自称是没有垃圾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著经他们加工修改后,读起来非常清楚,但再也看不到马克思主义了。
他们都痛恨辩证法,而我本人非常喜欢辩证法,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学院派在社会学、哲学领域非常有影响。
二、解构马克思主义。
这一学派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相反,他们的所为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可疑,更加模糊。
其代表人物之一的雅克·德里昂(Jacque·Delian t)探讨的重点之一,就是寻找在社会生活中潜在的权力结构和揭示这种权力关系:一个群体压制另一个群体。
另一个代表人物米歇尔·富克(Michel·Forker此人已去世),对潜在的权力关系也很感兴趣,他把社会当成一个切片,探寻微观中潜在的权力关系。
在他看来,这种权力关系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中都存在,而人们又不重视,因而构成对人性的压抑。
他所关心的社会生活中的压制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压制相比,更加具体细致。
他不仅关心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压制,也对其它的社会压制感兴趣,如男人对女人、老师对学生的压制等。
他希望社会各个领域的被压制者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自己。
解构主义在文学作品中、女权运动、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中很有影响。
德里昂很强调他本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期末马克思知识总结
![期末马克思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a676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7.png)
期末马克思知识总结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门科学理论体系,它从历史、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维度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论证。
马克思主义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关键内容进行总结。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水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历史的剖析,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揭示了阶级斗争的本质和作用,为正确把握社会现象和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二、资本主义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和危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基础的社会形态,通过剥削工人阶级获取利润,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在无情地压迫和剥削劳动者。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社会不平等不断加剧。
同时,马克思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导致社会危机的必然性,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
三、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是历史上第一个彻底解放全人类的阶级。
在马克思的分析中,无产阶级作为被剥削和被压迫的阶级,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通过革命实现自己的解放。
无产阶级革命不仅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对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组织方法。
四、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了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财富,社会财富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理论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fa532e74afe04a1b071def0.png)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理论摘要: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诸多流派之一的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政治运动以及对马克思经典理论的阐述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虽然他们对于经典理论的阐述与分析不可避免的带有理想主义因素与资产阶级的局限,但依旧是一笔研究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状况的宝贵财富。
本文试图通过对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典论述,来说明他们对于生产力这一观念的思维框式。
关键词: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柯亨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1“分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针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精确性问题和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日益盛行的人本主义,以及黑格尔式的唯心主义、绝对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潮,站在科学主义角度,利用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的方法,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的一种新的论证和阐释。
它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美国家。
”相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侧重于实践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多是在理论层面的创新。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析学派自然也不例外。
比如,在对于经典理论概念,如“生产力”的分析上就凸显了这一特色。
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者那里,生产力不仅仅决定着生产关系,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发展前景。
对此,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产生了些许疑问:生产力真的就是这一切发展的决定者吗?或者说,真的存在着这样的决定者吗?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系列的经验、教训与规律。
但是,这样归纳来的结论与未来若干年后“总结”的经验、教训与规律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上的必然性。
其次,对于我们自身的考察,真的可能有一个明晰的判断吗?在没有任何中立者的情况下,我们用自己来考察自己,又如何能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呢。
尤其是经历了东欧剧变等一系列的挫折后,是否要坚持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是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虽然有的经典理论家回应道“人们不会因为一件好工具在某些场合失灵,而把它扔掉,尤其是在没有发现更好的工具的情况下。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未来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f123fcfdba0d4a7302763ad3.png)
、
中西方 马克 思主 义研 究 的不 同情况
佩 弗 介 绍 了西 方 马 克 思 主义 主 要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以及 相 关 交 叉 学 科 的研 究 情 况 , 同时 把 道 德 放 进 哲 学 里 进 行 了说 明 。因此 , 与罗 尔 斯 (onR ws一 样 在 西方 都 被 称 为道 德 政 他 Jh .a l) 治 学者 。佩 弗 说 , 西方 对 马 克思 主义 理论 的 研 究 与 你 们 介 绍 的 中国研究情况不 同, 因为美 国政 府不 会出钱资助学者们 的马克 思主义研究 , 倒是 更有可能 出钱 济 和 社会 生 活 实 行 了更 多 的控 制 , 新 自由主 而 义者 主 张 政 府 要 尽 量 减 少 对 经 济 和 生 活 的干 预 。 美 国 的人 民 在 中有 百 分 之 一 甚 至 不 到 百 分 之 一 的 人 、 者 中 大 约 有 百 分 之 十 学 的人相信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 马克思 主义 。 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不一样 , 你们所做 的 工作可能是历史学 家、 政治学家 与社 会学家们 的研 究对象 , 他们 中间有些人 可能
【 键 词 】 分析马克思主义; 关 社会主义 ; 市场 ; 实践 【 中图分类号 】 00 D —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 编号】 04 26 (00 1—080 10—7821 )000—3
罗 德 尼 ・ 弗 ( on yGP fr 1 5 生 于 美 国 ,9 5年 佩 R d e .e e)9 2年 i 18 获得亚利桑那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现为圣地亚哥大学 ( n e— U i r v syoSnDeo哲学 系教授 , i a i ) t f g 也是西方分 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 人 物 之 一 。从 2 纪 7 0世 0年代 末 就 开 始 在 《 学 与公共 事 务 》 哲 、 主 义 为 例 , 们 坚 持 世 界 上 所 有 国 家 的 行 为必 须 符 合 美 国 的 国 他 家利益 , 三个思想 库的研究影响美 国的对 内对外政策 。第一 有 个思想 库是美国新世纪项 目, 他们认为 2 世 纪是美 国的世 纪 , l 第 二 个 思想 库是 传 统 文 化 与 遗 产 研 究 院 , 三 个 思 想 库 是 凯 托 第 研究 所 , 们各有研究 的重点 和方 向, 他 但都 能左右美 国政府的 对 内对外政策。你们从事的研究相当于给中共决策提供 了思想 库 或 智 库 的作 用 , 国政 府 也 许 会 资 助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中 国的 发 美 展这类研究项 目。在 小布什政府上 台之前 , 美国新世纪项 目思 想 库 和 美 国传 统 文 化 与 遗 产 研 究 思 想 库 已 提 出 攻 打 伊 拉 克 的 计 划 。这 几 个 思 想 库 中 的 一 部 分 人 也 一 直 在 对 中 国进 行 研 究 : 面 对 中 国的 快 速 发 展 , 们 从 各 个 方 面 分 析 , 如 , 国 在 2 他 例 中 1 世 纪 会 不 会 超 越 美 国 ?还有 一小 部分 思 想 库 的人 一 直 研 究 怎 样 才 能 弱 化 中 国 。有 的 人提 出 了 激 进 的 弱 化 中 国的 措 施 , 如他 例 们主张 围绕 中国建满军事基地 , 因为前 苏联 分裂后的国家已建 有美 国的军事基地 , 这些新保守 主义分 子提 出要 把中国西部地 区从 中国本土分裂 出去 。这还 不是最激进的方案 , 国国防部 美 的一位前任副部长甚 至写过一 本书 , 出要 对中国采 取军 事行 提 动 。 方 案认 为 , 经 济 上 和 政 治 上 都 不 能 阻 止 中 国 的发 展 , 该 从 只 有 采 取 军 事 行 动 才 能 见效 。 还 曾说 不 仅 要 对 中国 采 取 常 规军 他
国内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国内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f61f6dc26fff705cc170a55.png)
第一种观点认为 , 分 析 的马克思 主义从 形式上 看是
分析哲学和马克思 主义研究结 合所 产生 的。 第 二 种 观 点认为 , 从 广义上说 ,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运用 了西 方的非 马克 思 主义 社 会 科 学 和 哲 学 中几 种 思 潮 的 思 维 方 法 ; 从 狭 义上 说 , 分 析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不仅 包括 分 析 哲 学 , 还 包 括 分析哲学方法在 内的 , 能够使 表述更 为精确 、 论证 更加严 谨 的方法 。 第 三种 观点认 为,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 由于 西方 马克思 主义 自身演化 的内在逻辑结果 。_ 4 2 . 分 析 的马 克 思 主义 的归 属 。 关 于分 析 的 马克 思 主 义 是 归 属 于 学 派 还 是 思 潮 , 国 内基 本 上 有 两 种 看 法 。 第一种看法认 为 , 分 析 的马克思 主义 都是用 分析 的 方 法来研究 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命 题 ; 这一 学派具 有稳定 的成 员 ; 他 们 不 仅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的 价 值 评 价 有 类 似 的 看法 , 而且在政治上也有相似的主张 。 第 二种 看法认 为 ,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只是一种思潮 。
关键词 :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 来源; 特征 ; 研 究内容 ; 评价
中 图分 类 号 : B 0 8 9 文献标识码 : A
分 析 的 马克 思 主 义 是 2 O世 纪 7 0年 代 在 西 方 国 家 , 主要 是 英 美 国家 兴 起 的 又 一 马 克 思 主 义 思 潮 。 … 国 内学 术界 对分 析 的 马 克 思 主 义研 究 始 于 8 0年 代 中后 期 , 直 至 1 9 9 2年余文烈 的《 分 析学 派的马 克思 主义》 一 书才对分 析 的 马克 思 主 义进 行 了全 面 的 介 绍 , 使 得 国 内 学 者 对 于 这一 思潮 有 了较 为全 面 的 了解 。本 文 全 面 梳 理 了 国 内 学 者就分析的马克思主 义的来 源 、 归属 、 特征 、 研 究 内容 以 及这一思潮的总体 评价等方面的理论 研究 。通过这 次梳 理有利于我们客观地掌握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解读 马克 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进步 与不 足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深 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 从 而 推 进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中 国 的 繁荣和发展 。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 归 属及 特 征 1 .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关于分析的马克 思主 义的来源 , 国 内主要 有三种 代 表性观点 。
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识
![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f80892114a7302768f99391e.png)
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识作者:杨彩英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5期【摘要】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国家的学术界和高校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学派注重用分析哲学的方法、逻辑的思维解说重要概念,对马克思文本和思想有“重建”意义,把哲学问题带入到英美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并引出分析哲学的方法,使英语世界中真正呈现出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分析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引言威廉姆·H·肖教授(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开创者之一)在2007年7月25-29日参加吉林大学的国际学术论坛中指出:“虽然当前看不到新的杰出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作品和理论家,但是这个学派作为作为英美哲学家研究马克思理论的最重要标志和品牌,被越来越多地广泛使用和讨论,甚至可以说是英美国家研究马克思理论的一大主流。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提出的问题如今仍然是研究的重点课题,许多内容出现在各个大学的哲学、教育学的专业课本里,由此可见,分析学派提出的这一理论并未过时,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现在仍然有研究和学习的价值。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作用1.对重要概念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解说,对马克思主义有“重构”作用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中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概念不清晰,论证缺乏严谨;二是在社会历史问题方面只有宏观的描述,缺乏微观的分析;三是一些理论是错误和过时的。
一方面的积极意义变现在: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中使传统马克思主义得一些过时的观点得到了更新,由于该学派重视对理论进行系统构建,让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得到了强化,尤其是对经典读本中的一些关键词的解读,让马克思的著作更加形象化和精炼化。
2.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哲学问题引入英美国家,促进了马克思学说的传播由于阶级立场的冲突,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中的传播一直受到阻碍,因此也就很少在学术界有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讨论。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改变了这一现状,它的提出者就是英、美等国的一些大学的知名教授,他们的著作和观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这个打开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进入西方国家的大门。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流派和观点总结1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流派和观点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51bfd9c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5.png)
辩证法 的历 险 1955
存在主 义是 一种人 道主 义》1946 辩证理 性批 判》1960
真正的人学
(意)科莱 马克思主义
蒂
和黑格真正的人学 ”即 存在主义来“医治”当前马的“贫血证”,把存 在主 义“并入”马,以“补充”马“不足”,使马“ 重新 发现人”,“探究人”。1.主张用存在主义的“存在” 第一性原理以补充或代替马的“物质第一性”学 说;
义”,反对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机构论观点, 赖希
倡导研究整个人类的全部物质文化和精神 F 弗洛姆 变化,尤其注重分析社会经济变化和社会
心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F 马尔库塞
1898-1979
著作 历史和 阶级 意识(1923)
马克思 主义 和哲学 (1923)
学术创见
黑格尔 与形 而学问题 1932 否定的 辩证 法 1966
学派 新黑 格尔 主义 的马 克思 主义
弗洛 伊德 的马 克思 主义
时间
(产生) 20 世纪 20 年代 (马克思主义 黑格尔化) (第一代批判 的马克思主 义) 重新解释马克 思主义。 (发展) 20 世纪 30 年代 (第二代批判 的马克思主 义)(法兰克福 学派) “补充”和“完 善”马克思主 义
使存在 主义 在某 些方 面与马 相“ 融合 ”的 倾向,自 50 年代起, 萨特尔 为了 与自 己激 进、左 倾的 政治 立场 相一致 ,在 理论 上表 示向马靠拢。
尽管马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但 F 梅劳·庞 马仍然患有“贫血症”,因为“人学的空 蒂 场”而停止和僵化了。从“主观性”入手, F 萨 特 从个人的具体生存状况入手,可以改变马 1905~80 的僵化状态。“主观性”指人的意识自主 性或自由意志。历唯只看到了认识由社会 环境造就的一面,因而还要补充人最终要 由自己的意识行为来造就的另一面。因此 历史的辩证法终究缘于个人的实践活动。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30320583c1ec5da50e27012.png)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
时间虽短,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西方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因为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故名。
他们主要认为资本主义宣扬理性主义和工业,而理性主义和工业却并非给人们带来好处,社会出现了技术危机,人们愈来愈受到科技异化的控制,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价值。
法兰克福学派把技术理性批判进一步引向了意识形态批判,这为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年代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主要有德国的马克斯·霍克海默、狄奥多·阿多诺、尤尔根·哈贝马斯,美籍德国犹太人艾里克·弗洛姆等。
二、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
该派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联系上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批判,通过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以这样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
这一流派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安德列·高兹,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出现的一种企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调和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
考研政治马哲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历程
![考研政治马哲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d88aa2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4.png)
考研政治马哲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着马克思主义运动和建设的哲学体系。
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把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其认识论的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其本体论基础,致力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考研政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非常重要,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其发展历程以及对我们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1. 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论为其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基础,具体表现为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没有非此即彼的“绝对意义”,而是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其中的“辩证法”是指矛盾着的相互联系的关系,辩证法概括了宇宙运动的总性质和本质规律,具有趋势性、进步性和科学性。
2. 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决定的。
马克思指出,“经济和政治、文化和道德,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之上建立的”。
3. 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斗争学说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的本质就是阶级斗争的演变。
每个时代的社会都有不同的阶级,这一阶级的利益代表着它自己所处的社会的方向。
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人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阶级斗争形式。
4. 人的本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能够实现人类本质的所有可能性,是基于社会关系的能力和选择。
社会制度是影响人的行为、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因素。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哲学基础阶段、中期的哲学研究阶段和晚期的马克思哲学阶段。
1. 早期的哲学基础阶段这一时期保罗·斯特劳斯、费尔巴哈、荷尔巴赫和杨格等人的哲学思想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考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64879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a.png)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由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革命家卡尔·马克思创立的。
它是一种关于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等。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规律,指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我们分析和认识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永远发展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内在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另外,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危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揭示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争取自身利益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最后,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和追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人类根本利益的最终归宿。
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等。
马原理知识点第一章
![马原理知识点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21877d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6.png)
马原理知识点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理论,它主要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人类的历史是一个朝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
2.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它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所获取的利润。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3.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4.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目标。
它主张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原则。
二、社会形态的演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特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
社会形态的演变是由社会矛盾的不断发展和解决推动的。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重点对象,其基本矛盾主要集中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上。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这种矛盾体现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雇佣工人追求工资最大化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了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反抗,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可能。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最终版)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199527cfc789eb172dc823.png)
生产力来解决匮乏问题。
⑶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是普遍的,它贯穿于作为一
个整体的人类历史,更进一步讲,贯穿每一遭受
匮乏的社会的历史。
㈡首要性命题
这一命题讲的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对 上层建筑在解释上的首要性。 现行的生产关系之所以会流行,其原因就在于它 们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现存的生产力水平决定
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将适应其水平,那种适应其水
平的生产关系因而就流行起来。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与此相同。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
一、推崇分析哲学的方法,反对辩证法。 ㈠坚持用分析哲学的方法重构马克思主义 ㈡反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辩证法 二、推崇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反对方法论的整体主义。 ㈠所有社会现象都必须通过对个人行为的分析来说明。 ㈡反对方法论的整体主义观点
二、消极方面
它的基本主张是错误的,它的大量具体结论也是站不住脚 的。
㈠在基本主张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的错误就 是反对辩证的思维方法。
㈡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明显的错误是提倡方法论的 个人主义。 ㈢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大量个别结论也有很多是站不住脚
的,尤其表现在他们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否定上。●
二、柯亨简介
柯亨:(1941~2009.8.5)世界著名的政治 哲学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 人物,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奇切利社会和政治 理论教授。主要著作有《卡尔· 马克思的历史理 论:一个辩护》、《历史,劳工和自由》等。他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开创并引领了分析的马克 思主义学派,而且,他还在当代政治哲学领域为 社会主义平等主义呐喊和辩护。
柯亨因此提出了三个问题: ①我们想要什么?即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形式的社会主义社 会? ②为什么我们想要这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究竟错在哪?社 会主义又对在哪? ③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今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工 人阶级已不是原来的工人阶级,或已不是过去认为的工人阶 级,这一事实对于实践意味着什么?” 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就产生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列主义的主旨及其概况
![马列主义的主旨及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5bfc0704a300a6c30c229fa9.png)
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恩格斯恩格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也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
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
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特色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特色精华是一样的,如:通过共产主义革命,采取暴力形式推翻资本主义的必要性的指南。
列宁从未用过列宁主义这个词,也从未把他的观点归入“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中。
不过,他的思想观点是从古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发展出来的,这种发展被布尔什维克视为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步,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5张)而被另一些人视为是相反的结果。
列宁去世后,他的思想体系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被迅速地定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时是“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很快就成为共产主义及世界各地共产党对这种思想体系的称呼。
斯大林在列宁去世后的五年内完成了其苏联权力的晋升之路。
与许多当代的革命者不同,斯大林并不为其思想成果注入一个特别的实体。
斯大林主义一词严格上说是指一种类型的政府和政党,而不是指主义(思想体系)本身。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25bfbdb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8.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思想史上一座重要的哲学丰碑。
它在世界哲学史上创造了新的理论前景和独特的历史地位,被誉为“世界哲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体系之一”。
它建立在对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深刻认识之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发展,并在社会历史领域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引发的,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所必然带来的。
从而建立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即“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唯物史观的根本特征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即认为历史发展是由物质力量的变革而引发的。
马克思曾说过:“历史是阶级斗争史。
”即每个历史时期都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而引发的,而阶级之间的斗争又是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而引发的。
只有客观地诠释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核心原则,它不仅提供了揭示事物本质的方法和找出普遍规律的方法,也能够显现出历史发展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的是一种理论的方法,它关注着事物内部的联系和过程,并从矛盾的对立面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强调对于矛盾的处理和人类对于矛盾的认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对于矛盾的处理方式体现着文化和思想的创新和创造。
通过分析和对矛盾的处理,人类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使其升级和进一步发展。
三、人类自由与解放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给予了人类极大的自由和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自由观念来源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类自由从实践中产生,也只有在实践中发展。
唯有克服各种制约和束缚,让人类自身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扬和展示,才会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四、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支之一。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c75e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a.png)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以下是该概论的主要内容: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进步。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的斗争推动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
4. 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最终目标。
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5.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性和实践性,要求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必须基于客观规律和实践经验,而不是主观意识和主观臆断。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6. 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都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援,同
时积极推动国际无产阶级团结和国际劳动者的联合斗争。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它的核心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
略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研究
![略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ce192d26f1aff00bed51ef8.png)
[ 关键 词 ] 克 思主 义伦理 学 ; 马 分析 的马克 思主 义 ; 史唯 物主 义 历 [ 中图分类号] 0 ; 09 [ B 3 B 8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08 86 (090 — 0 7 0 10 — 4620 )6 03 — 4
’
的是 , 中国学者开始 了具有 自身鲜明特色 的独立思考 ,
[ 基金项 教 育部人 文社 会科 学 重点研 究基 地 重大项 目 历 史唯 物主 义理 论性 质g . (07 D 208 阶段性 成 果 《 ) ̄} 20J 703 ) T - J
【 作者简介】 曲红梅(96 17一
哲 学研 究。
)女 , , 辽宁大连人 ,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讲师, 哲学博士, 主要从事伦理 学和马克思主义
义的勾连 因为对 “ 消极的必然性 ” 的推崇而在实 际上取 人类 受奴役 、 受剥 削的历史 , 到一种社 会空前 团结 、 达
消 了社会历 史的客 观决定性 , 从而消 解 了马克思哲学 个体 自由完满 实现 的理 想 , 也就 是共产 主义社会 。在
“ 已经 成 为 分 析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们 的 一 个 主 要讨 论 话
克思独 特思 想境界 的科学 , 由此判断他 早期 的人道 并
题 。 [P2 该说 , ”1 1应 1 l) ( 自上个世 纪 9 年代 以后 , 0 中国 的马 主 义思想是反科 学和 不成 熟的。6 年代兴盛 的南斯拉 0 克思主 义研究 已经进 入 了一 个全新 的时 期 : 大部 分学 夫 实践 派 试 图 对 上 述 两种 极 端 看 法 做 出融 合 。 他们 认
[ 摘
哲学社会 学院 , 吉林
长春
10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0 2
剖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最新范文
![剖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最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668551ec3a87c24128c445.png)
剖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起始于1978年出版的G.A.科亨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一书。
在这本著作中,科亨,一个有犹太共产主义者家庭背景的加拿大人,试图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科亨的这种尝试至少对两类人来说是荒谬的,其一,英语国家中黑格尔和阿尔都塞两大阵营里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们,他们一致认为牛津和剑桥分析哲学方法既保守又狭隘;其二,分析哲学家们,他们或者认为马克思不具有真正哲学意义上的重要性而对他不屑一顾,或者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学说看作是黑格尔的晦涩主义和幼稚的哲学错误的混合体。
然而,科亨确信能够运用普通语言哲学的方法来澄清和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理论,并且认为这种方法是对该理论进行真伪评价的必要前提。
在实现其方案的过程中,科亨坚决反对自普列汉诺夫以来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一致认同的观点,即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在方法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科亨认为,马克思创立了世界历史理论、阶级社会理论和革命理论--这些理论值得认真研究。
科亨研究工作所起的示范作用鼓舞和启发了其他研究者的类似工作,这些研究者大都是(但仅仅是)盎格鲁-撒克逊世界的学者:例如J.罗默(美国经济学家)、J.埃尔斯特(挪威哲学家)、E.O.赖特(美国社会学家)、范帕里斯(比利时政治哲学家)、普泽沃斯基(波兰政治哲学家)、布伦纳(美国历史学家)和其他一些人。
这些思想家组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学派:除了在极少的基本原则上保持一致,他们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激烈的争执。
然而,他们至少为自己能够清晰地阐明论点、观点,以及能够采用公开的批评和争论方式而自豪。
他们尽量避免使自己沉迷于那些经常被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使用的模糊策略。
由于这个原因,他们称自己的小组为”非胡说的马克思主义”(no-bullshitMarxism)(由于每年会议的日期,该小组正式称为”九月小组”)。
这个小组在”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特征:一些成员(最明显的是范帕里斯)从未声称过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a1ba0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e.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等。
下面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总结。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其最基本的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运动发展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反对片面、片段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认识,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反对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反对空想、主观的历史观。
再次,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其重要的社会理论。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对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认识,反对和谐主义的社会观,强调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的认识,反对改良主义的社会观。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其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应该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共同富裕的社会。
社会主义理论强调对社会制度的变革,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强调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
这些理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两项重要成果。
一个是分析马
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一个是市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这是
一个重大的思想进步。
众说周知,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以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国家,20世纪开始到二次大战后遍布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
但是自从恩格斯逝世后,经典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分化:一是正统方向,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方向,或者叫辩证唯物主义方向;一是非正统方向,即西方马克思主义方向,过去许多人也叫它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或唯心主义方向厂正统马克思主义主要继承了马克思的实践理念和实践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付诸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
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则主要在理论层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涉及的诸
多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各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或者说各种类型的马克思主义都站
在自己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解读,并在解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扬弃和创造,形
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理论和学说。
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针对经典马克思主义
自身的精确性问题和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日益盛行的人本主义,以及黑格尔式的唯
心主义、绝对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潮,站在科学主义角度,利用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的
方法,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一种新的论证和阐述。
它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
英美国家,体现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文化特征和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转换。
如果把
各国共产党使用暴力推翻旧政权的运动称为“武器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话,那么可
以从积极方面称“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发展了“文化批判”类型的马克思主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受益于或者产生于逻辑分析哲学,它的开辟者是英国逻辑分析家柯亨(G.A.Coher}。
以后在美国,有埃尔斯特<Jon.Elster)发起,创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探索者小组,其中就包括柯亨和当时已经崭露头角的著名学
者罗默<John E.Rome}、范帕里斯(CPhilippe.Van Parijs)普舍沃斯(Adam.Przeworski)、赖特<Eric Olin.Wright)等。
并公开表明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较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
拥有自己的原则和特征。
这就是他们认为不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仅限于历史
事件、社会现实、经验现象和模糊不清的自然语言或形而上学语言,而要不遗余力地
致力于抽象的原则,把理论命题程式化、逻辑化、规范化、模式化和简单化。
与此同时,又要寻找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得以确立和存在的微观论据。
从具体问题、具体
概念入手,为论证和评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奠定基础。
再一方面,他们还坚持主
张用非教条、非传统的方式来探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主张既要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连续性、本质性、革命性和整体性,又要看到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诸多挫折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提出的严重挑战。
在这种背景卜,当然会导
致马克思主义阵营发生分化:一种意见主张要回到马克思,恢复马克思的基本理论的本来面目,除掉那些利用权力强加给马克思的非马
克思主义。
与之相反的意见则主张历史的事实和经验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
错误,应该予以拒斥和摒弃。
而第三种意见则提出一种中庸调和的主张,认为现实与
马克思主义的冲突和矛盾,并不能证明是马克思主义的错,倒有可能是历史事实本身
存在的某种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继续付诸实践,进行尝试,接受检验。
第
四种意见则是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19世纪的社会科学,其粗糙性、局限性、一些细节上的错误以及某些基本原理的不准确性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总体上的合理性也是不能否定的。
因为现实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人们不可能
因为一件好工具在某些场合卜失灵,就把它扔掉,尤其在没有发现更好的工具的情况下。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工具存在着实践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实践能力、事件对象、时问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同一件工具在一位艺术大师手里,能够刻意
雕琢出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而在一个笨拙的生手那里,则可能一事无成。
正因为分
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关系持有一种辩证的认识,因此对于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观点都是认可的,并积极地去为其寻找论据。
具体
地说他们承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认可马克思给予精辟论述的有关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概念;相信存在一种将优越于现存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在这种社会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产生的劳动异化和不公正、不平等现象将得到克服。
因为他们所运用的东西就是
能够使人类的一般性认识达到科学和真理高度的数学、数理逻辑和模式建构等现代的
科学工具与方法。
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他们对于马克思的一些基本原理与命题,或是
为其进行辩护,或是加以修正,或是拓宽其外延,或是干脆予以否定。
为了系统探讨、评判、注释、论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们还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
三类研究对象:其一是方法论,这也是该学派宣称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微观基础”的基本方法论,其中包括功能解释的方法、理性选择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以及
部分人还保留的唯物辩证法。
其二是经验理论,这主要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阶级
观念、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理论,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新的分析
和认识。
其三是规范理论或道德理论,这包括劳动异化,社会异化、意识形态的异化、人本身的异化,以及经济剥削、阶级压迫、社会公正、民主制度等伦理哲学、政治哲
学和人道主义问题。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主张运用分析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他
们主要进行了两项工作,澄清概念、分析说明各种理论之问的关系不能自相矛盾。
然
而实际上,有许多马克思的分析者在破坏和瓦解马克思原有学说的同时,并没有像他
们许诺的那样,“澄清”出多少令人信服的、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
欧洲大陆
的海德格尔不知研究和说了些什么,有些分析学家是不介入政治的,他们对政治非常
保守。
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部分学者变得激进起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或社会主
义者。
他们中大概有10个人,形成了一个叫“九月团”的组织,柯亨、埃尔斯特和罗默是杰出的代表。
1978年柯亨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 A Defence)))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合理重建,还有学者对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研究,说明封建社会是怎样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他实际上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赖特既是重要的社会学家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主要研究阶级和阶级斗争。
他研究工作的主要部分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部分是依据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
还有一些学者包括我本人主要从马克思的道德政治哲学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到底有没有道德理论这一问题,多年来西方学者有
激烈的争论厂我认为马克思是一个反道德主义者但是有道德理论,而伍德(Allen. Wood)认为马克思主义与道德是不相容的。
罗尔斯在世时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采取中立的立场,但又倾向于资本主义。
他承认社会正义理论能够为社会主义提供辩护,这样的研究结果会导致市场社会主义。
在过去的三}一多年里,西方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马克思著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一工作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太大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