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及翻译意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224ec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7.png)
【导语】诗词是中⽂独有的⼀种⽂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律⾓度来划分的。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希望帮助到您。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宋代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夜深篱落⼀灯明。
【译⽂】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不禁思念起⾃⼰的家乡。
(诗⼈)知道⼉童在捉蟋蟀,【《九⽉九忆⼭东兄弟》】 《九⽉九⽇忆⼭东兄弟》作者:王维(唐代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处,遍插茱萸少⼀⼈。
【译⽂】 我在异乡做客⼈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时总会思念起家乡。
虽然我⼈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
【《望天门⼭》】 《望天门⼭》作者:李⽩(唐代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
【译⽂】 天门⼭(似乎是由于⽔流的冲击⽽)从中间豁然断开,江⽔从断⼝奔涌⽽出。
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
两岸边的青⼭,相对着不断现出,(令⼈有两岸青⼭迎⾯扑来的感觉)。
我(仿佛乘坐)着⼀艘⼩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下。
【《饮湖上初晴后⾬》】 《饮湖上初晴后⾬》作者:苏轼(宋代诗⼈) ⽔光潋滟晴⽅好,⼭⾊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 在晴⽇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光。
风景秀丽;在阴⾬的天⽓⾥,⼭峦在细⾬中迷蒙⼀⽚,别有⼀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作美⼥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806f8ffd0a79563c1e727d.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efde15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0.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以下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 17 课《古诗三首》的翻译及其赏析:《望天门山》- 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翻译: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西边落日的地方悠悠驶来。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通过描绘江水、青山和小船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中断”、“东流”、“相对出”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门山的险峻和江水的浩荡。
整首诗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 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翻译: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时的不同景色,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潋滟”、“空蒙”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西湖的美丽和神秘。
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望洞庭》- 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翻译: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通过描绘湖水、秋月和君山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和”、“镜未磨”、“遥望”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的宁静和神秘。
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这三首诗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同时,这些诗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文(注音+译文)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文(注音+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d7eddca26925c52dc5bf0c.png)
所su ǒ 见ji àn清q īn ɡ 袁yu án 枚m éi牧m ù童t ón ɡ骑q í黄hu án ɡ牛ni ú,歌ɡē声sh ēn ɡ振zh èn 林l ín 樾yu è。
意y ì欲y ù 捕b ǔ鸣m ín ɡ蝉ch án ,忽h ū然r án 闭b ì口k ǒu 立l ì。
(1)所见:写诗人所看见的事物。
(2)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
这里是指放牛的娃娃。
(3)黄牛:牛的一种,毛多呈黄色,也有黑色或红棕色。
能耕地拉车,体型比水牛小。
一般分为蒙古牛、华北牛和华南牛三大类型。
(4)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5)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林。
樾,树荫。
(6)意欲:想要。
(7)鸣蝉:鸣叫的知了。
(8)闭口: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的意思。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山sh ān 行x ín ɡ唐t án ɡ 杜d ù牧m ù远yu ǎn 上sh àn ɡ寒h án 山sh ān 石sh í径j ìn ɡ斜xi é,白b ái 云y ún 生sh ēn ɡ处ch ù有y ǒu 人r én 家ji ā。
停t ín ɡ车ch ē坐zu ò爱ài 枫f ēn ɡ林l ín 晚w ǎn ,霜shu ān ɡ叶y è红h ón ɡ于y ú二èr 月yu è花hu ā。
⑴山行:在山中行走。
⑵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72e7f302768e9951e738fa.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及翻译意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及翻译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b382c511af1ffc4fff47ac30.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及翻译意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著名寺庙。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别样:格外,特别。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空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
毕竟是西湖的六月美景,特有的风光与别时不同。
一片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被阳光映照的荷花显得格外艳红。
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几回闻:人间很少听到。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篁:幽深的竹林。
幽,深。
篁,竹林。
深林:指“幽篁”。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相照:与“独坐”相应,是说,度左右晃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又是弹琴又是长嘯。
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将我相照。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告诉儿子。
元知: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死去后,什么都不是你的,什么事都和你无关。
但:只九州:代指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北定:向北方平定。
我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开:开掘;开通。
三年级小学生语文古诗词及翻译
![三年级小学生语文古诗词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cfa0a79e45c3b3567ec8bcc.png)
三一文库()/小学三年级
〔三年级小学生语文古诗词及翻译〕
【篇一】
《咏柳》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如同碧玉妆扮着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
千条万条绿色的丝带。
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
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剪裁出来的呢?这早春二月的
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
装点出锦绣大地。
《春日》作者:朱熹(宋代诗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第1页共3页
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
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篇二】
《乞巧》作者:林杰(唐代诗人)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翻译】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
来相会。
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
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篇三】
《嫦娥》作者:李商隐(唐代诗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翻译】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
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
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
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
23。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文注音+译文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文注音+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69c48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f.png)
所见q清9^^^^枚牧童骂/黄^牛,歌,声g振•明林樾。
意欲捕鸣g蝉n,忽然闭也立。
(1)所见:写诗人所看见的事物。
(2)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
这里是指放牛的娃娃。
(3)黄牛:牛的一种,毛多呈黄色,也有黑色或红棕色。
能耕地拉车,体型比水牛小。
一般分为蒙古牛、华北牛和华南牛三大类型。
(4)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5)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林。
樾,树荫。
(6)意欲:想要。
(7)鸣蝉:鸣叫的知了。
(8)闭口: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的意思。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瞭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s W x行9唐g杜牧y远ns上ng寒ns山n石径n9?斜白]云ns生^处^有^人nJ家t停g车坐爱就林晚n, sh霜ng叶红g于二月花。
⑴山行:在山中行走。
⑵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⑶生:在白云升腾的地方⑷坐:因为。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⑸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于:比。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鳄刘繁文宝9筮轼特尽1已无。
擎9雨盖,菊残猊宥傲处霜ng枝。
一年n野j景若须比,谩是。
橙助簧g橘绿时。
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啊!夜书所见ns^g yts 奶ow翁pg潇0潇0格叶蹩寒,声g, "t gs!t n g秋枫g粉客情%知宥儿黄挑。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及日积月累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及日积月累](https://img.taocdn.com/s3/m/cb9553a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f.png)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及日积月累一、古诗部分。
- 原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解析:- 你看啊,有个小牧童骑着大黄牛呢。
他一边骑着牛,一边唱歌,那歌声可响亮啦,把整个树林都震动了。
这小牧童正高兴地唱歌呢,突然他看到树上有只正在鸣叫的蝉。
他呀,一下子就闭上嘴巴,不唱歌了,站在那儿,估计是想悄悄地去捉那只蝉。
这诗就像一幅画,把小牧童天真活泼的样子写得特别生动。
- 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赏析:- 诗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往山上走,这小路一直通到远远的、云雾缭绕的山上呢。
在那白云飘出来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住。
走着走着,诗人停下车来,为啥呢?因为他太喜欢傍晚时候的枫林了。
你看啊,那些经霜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呢。
杜牧可真会发现美,一般人看到秋天可能就觉得很萧瑟,他却觉得秋天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美,这就是他独特的眼光。
- 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解析:- 荷花已经凋谢了,荷叶也没有了,就像没有了遮雨的伞一样。
菊花虽然也残败了,但是它的花枝还傲然挺立在寒霜之中呢。
苏轼这时候就对朋友刘景文说啦,你得记住一年当中最好的景色啊,就是橙子变黄、橘子变绿的时候。
这诗一方面是在写景,一方面也是在鼓励他的朋友呢,虽然人到中年可能就像荷尽菊残一样,但是还是有自己的价值,就像橙黄橘绿的时候也很美好。
- 原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赏析:- 风吹着梧桐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声音就像是在送着寒冷的气息呢。
江上吹来的秋风,让在外面的诗人心里涌起了思乡之情。
这时候啊,他知道有小孩子在夜里挑着蟋蟀玩呢,因为夜深了还能看到篱笆那儿有一盏灯亮着。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把那种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表现得很细腻。
二、日积月累部分。
1.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cc3f2addccda38366baf3c.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译文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96efc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c.png)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译文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包括《所见》、《山行》、《赠刘景文》等,以下是这些古诗的译文:
1. 《所见》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2. 《山行》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3. 《赠刘景文》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这些译文只是大概意思,可能不完全准确,建议查阅古诗书或咨询语文老师,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小学三年级上册、下册古诗及翻译
![小学三年级上册、下册古诗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75bae4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2.png)
小学三年级上册、下册古诗及翻译【导语】古体诗是诗歌文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下册古诗及翻译》,期望帮助到您。
【上册】上册:《夜书所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宋代诗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翻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由想念起自己的故乡。
(诗人)知道儿童在捉蟋蟀,夜深了,竹篱边有一盏明亮的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唐代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想念起故乡。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觉只少了我一人。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代诗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舟一片日边来。
【翻译】天门山(好像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
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
我(好像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宋代诗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翻译】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娟秀;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漫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下册】下册:《咏柳》《春日》《乞巧》《嫦娥》《咏柳》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注释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a5c8151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2.png)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注释
1. 山行:在山中行走。
2. 远上:登上远处的。
3.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 石径:石子的小路。
5.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深处;“生”可理解为产生,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动态,也更符合古诗的平仄要求,两种版本都有其合理性。
)
7. 坐:因为。
8.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9. 红于:比……更红,于:比。
1.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 擎:举,向上托。
4.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 菊残:菊花凋谢。
6. 犹:仍然。
7.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8.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9. 须记:一定要记住。
10. 正是:一作“最是”。
11.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1. 夜书所见:在夜里写下所见到的景象。
2. 萧萧:风声。
3. 梧叶:梧桐树叶。
4.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5. 挑:挑弄、引动。
6.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7. 篱落:篱笆。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加译文(9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加译文(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2b322271fe910ef12df8e1.png)
(一)所见清代: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意欲捕(bǔ)鸣蝉(chán),忽然闭口立。
译: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意欲捕(bǔ)鸣蝉(chán),忽然闭口立。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二)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fēng)林晚,霜(shuāng)叶红于二月花译: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生:产生,生出。
停车坐爱枫(fēng)林晚,霜(shuāng)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qíng)雨盖,菊残犹有傲(ào)霜(shuāng)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chéng)黄橘(jú)绿时。
译:荷尽已无擎(qíng)雨盖,菊残犹有傲(ào)霜(shuāng)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chéng)黄橘(jú)绿时。
(最是:正是)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译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b122b7b8f67c1cfad6b8bc.png)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译文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夜书所见书:写《夜书所见》:写自己夜间所见到的景象。
作者叶绍翁,南宋诗人,主要作品有《游园不值》《夜书所见》等。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诗句的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拨弄;促织:蟋蟀;篱落:篱笆。
诗句的意思:他忽然看见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的前两句写郁闷孤独之情,后两句描写的图景令诗人倍感亲切,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中心思想:《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重阳节。
忆:想念山东:华山以东,诗人的家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身在异乡,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的诗。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独自一人;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异客:在他乡作客。
逢:遇到佳节:美好的节日。
诗句的意思:我独自一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像重阳节这样的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句的意思: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作者唐代诗人王维,主要作品有《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使至塞上》等。
中心思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独在异乡,在重阳佳想起远方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体现出深深的思乡情怀。
望天门山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绵州昌隆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诗歌至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被后人誉为——“诗仙”。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看,往远处看。
开:断开,撞开。
至:到。
此:这里。
回:回旋。
诗句的意思: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5486a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e.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易错字:牧mù枚méi )①注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②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③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②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③赏析: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②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意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16528dc3bed5b9f3f80f1c0e.png)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
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元日》译文:
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迎来新的一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的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诗人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理想和乐观自信的感情。
《清明》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买酒消愁,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时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
我一个人客居他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时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带着茱萸,只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意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4c40e30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f.png)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意思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⑴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⑵,每逢佳节倍思亲⑶。
遥知兄弟登高处⑷,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家乡兄弟们登高的时候,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望天门山⑴天门中断楚江开⑵,碧水东流至此回⑶。
两岸青山相对出⑷,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⑴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⑵,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⑶。
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⑷,山色空蒙雨亦奇⑸。
欲把西湖比西子⑹,淡妆浓抹总相宜白话译文其一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其二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3-4]。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133fa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7.png)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导语】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别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期望帮助到您。
【《夜书所见》】《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宋代诗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由想念起自己的故乡。
(诗人)知道儿童在捉蟋蟀,【《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唐代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想念起故乡。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觉只少了我一人。
【《望天门山》】《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代诗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舟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好像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
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
我(好像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宋代诗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娟秀;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漫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及翻译意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著名寺庙。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别样:格外,特别。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空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
毕竟是西湖的六月美景,特有的风光与别时不同。
一片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
被阳光映照的荷花显得格外艳红。
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几回闻:人间很少听到。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篁:幽深的竹林。
幽,深。
篁,竹林。
深林:指“幽篁”。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相照:与“独坐”相应,是说,度左右晃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又是弹琴又是长嘯。
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将我相照。
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告诉儿子。
元知: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死去后,什么都不是你的,什
么事都和你无关。
但:只九州:代指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北定:向北方平定。
我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而感到悲伤。
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
2
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开:开掘;开通。
回:转变方向。
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鸟(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道:说。
莫:不要。
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
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名。
湖光:湖面的光芒。
两:指湖光和秋月。
相:相互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当没有一丝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盛放着的一枚小小的青色的螺。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也作春联。
鞭炮响转眼间一年已过,屠苏酒暖心房春风吹拂。
3
旭日升千门万户多明亮,人人用新桃符换旧桃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