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应该说,中国的现代化始于沿海和沿江的一些城市。因 为19世纪下半叶,中国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海上,外 国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和掠夺也是以船舰可到达的沿海和 沿江的通商口岸为据点。当时的上海、广州和武汉三个 城市的工厂数占全国工厂总数的60%左右。就中国成立 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集中在占全 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上海的工业总产值与 宁夏相比,前者竟是后者的292倍,这就说明,新中国 成立时,各省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就已非常突出,实际差 距就已十分悬殊,今天的差距只是昨天的继续和发展。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3)制度因素
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在《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 学分析》一书中指出:“制度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 是决定经济效率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因素。”邹东涛 更为直接地指出:制度是第一生产力,是推进生产力发 展的根本因素。可见,制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 中国自1978年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于各 地区体制转轨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在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中国不同地区的改革进 程差异很大。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平衡发展战略,各种投资
政策和财政支付转移明显地向边远和落后地区倾斜,然而效果不佳,付出的代价非 常大。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来了一个大转 变,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政策 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沿海地区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也迅速地拉大了沿海与内 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广东省为13626亿元,约相当于3 个湖南(4639亿元)或10个贵州(1365亿元)或35个青海(390亿元)。从人均地 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浙江为20147亿元,3倍于江西(6678元),4倍于甘肃, 5.6倍于贵州。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时的30年, 鉴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区域发展上,中国实行了 平衡发展战略,对内陆地区已进行了倾斜式的资金投入 和政策实施,使得内陆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 升,与1952年相比,1978年内陆地区固定资产原值占 全国的比重由28%上升到56.1%。工业总产值比重由 30.1%上升到39.1%。尽管如此,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 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1978年全国人均GNP为375 元,多数中西部省区的人均GNP都明显低于这一水平, 其中水平最低的贵州只有175元,而多数东部省区的人 均GNP都超过和接近这一水平,最高的上海为2498元。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 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 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 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 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 定性作用。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1978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施了不平衡的地区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在政策 上的体现是沿海地区已得到了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的优惠,给沿海 地区带来了明显的先发优势,抑制了内陆地区的发展积极性。自 1980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旨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政 策、法律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14个港口城市减征、 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暂行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法》等。这些带有严重政策倾斜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建国以来全面完 整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在经济特区对海外投资者 的政策优惠,包括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经营管理方 面的优惠政策。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一般说来,一个地区的非国有化程度越高,计划控制能力就越弱,市 场化程度也就越高。从表2-3可以看出,中国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的比重、 发展速度和市场化程度都明显高于内地。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又如价格体系改革。由于历史基础和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沿 海与内地的产业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沿海地区以制造业为主, 而内陆地区以资源开采业为主。这种状况导致了在区际产品交换中, 沿海地区输入能源原材料产品,输出加工制造品,而中西部地区输 入加工制造品,输出能源原材料产品。这种区域分工格局由于在 20世纪80年代价格体系维持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基础产品价格偏低 的不合理状况,导致了中西部地区的“价值双重流失”,一方面, 中西部地区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向东部地区出售能源和原材料产品;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又以高于其价值的价格购买东部地区的加工 制造品。相应地,东部地区在这种产品交换格局中取得了“双重利 润”。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此外,实行城乡不平等的制度,如严格的 城乡隔离的户籍管理制度,也造成城乡之间的 差距进一步拉开。
总之,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 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富裕, 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 一步扩大。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如前所述,中国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曾 以备战和平衡发展作为生产力布局的指导思想,致使沿 海地区因处于战略前沿而无法得到较快发展。1978年 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采取了不平衡发展战略,使沿海 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沿地带。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既邻近 港澳、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又有上海、广 州、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为依托,区位条件优越。中部 地区同样也有一些大城市作依托,但在地理区位上与东 部地区相比,其对外联系明显不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 地区虽也开通了一些对外贸易口岸,但由于与中国西部 接壤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无 力带动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另外,东部地区自然条件 较好,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有利于开展较大规模的经 济活动和产业布局,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特别是 西北地区干旱严重,生态恶化,土地贫瘠,经济和社会 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