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胸廓出口综合征临床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胸廓出口综合症诊断与治疗PPT

胸廓出口综合症诊断与治疗PPT

胸痛:可采用非 甾体抗炎药、镇 痛药等药物治疗
呼吸困难:可采 用吸氧、呼吸机 等辅助呼吸治疗
心律失常:可采 用抗心律失常药 物治疗
神经损伤:可采 用神经营养药物、 康复训练等治疗
遵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和护理 按时服药: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手术风险:手术风险包括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技 巧
术后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调理: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运动康复:根据医生指导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弯腰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坚持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加强力量训练,如举重、哑铃、俯卧撑等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身体状况 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检查 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定义:胸廓出口综合症是一种 由于胸廓出口狭窄或压迫引起 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
发病机制:胸廓出口狭窄或压 迫导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 起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病因: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 外伤、肿瘤、炎症等。
临床表现:疼痛、麻木、无力、 肌肉萎缩等。
临床表现:胸痛、肩痛、手臂麻木、无力等 诊断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 鉴别诊断:颈椎病、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等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胸廓出口综合征资料汇总

胸廓出口综合征资料汇总

胸廓出口综合征资料汇总1、什么是胸廓出口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是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又名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综合征、胸小肌综合征、肋锁综合征、过度外展综合征等,是指胸廓上口出口处,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上肢血管、神经症状的总称。

本病是肩臂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2、胸廓出口综合征有哪些症状?根据神经、血管或两者是否受压及其程度表现各异。

据病史、局部体检、胸部和颈椎X线摄片和尺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神经源性的症状主要是压迫臂丛神经引起,较血管受压的症状更常见。

绝大多数患者疼痛和麻木感是主要的症状,运动无力和小鱼际肌及掌间肌萎缩约占10%。

症状通常出现在尺侧神经支配的前臂和手的内侧、第5手指和第4手指的侧面。

疼痛的通常发生在颈肩部,也可累及前臂和手。

疼痛和麻木的症状可因过度用力伴有上肢外展和颈部过伸体位时出现或加重。

体格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部分患者前臂和手的内侧感觉异常和麻木,小鱼际肌和掌间肌萎缩出现第4、第5手指挛缩。

在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上型,臂丛的C4、C5神经受到压迫,疼痛通常发生在三角肌和上臂的侧面。

疼痛的症状应除外由于颈椎间盘脱出产生的症状。

累及臂丛的C7、C8将引起正中神经在示指和中指的症状。

在胸廓出口综合征病症中由于颈肋可以产生C5、C6、C7、C8、T1受压的各种不同程度的症状。

在某些患者疼痛是不典型的,累及前胸部和肩周区域,甚至出现假性心绞痛的症状。

这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当尺神经传导速度低于48m/s时,强烈提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

而肩部、上肢、手部的症状通常可以提供诊断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线索。

动脉受压的症状包括上肢和手部皮肤冷、疼痛、无力或易于疲劳,疼痛的症状通常是弥漫性的。

部分患者出现雷诺现象,通常是单侧的,并且当上肢过度外展、头部旋转和手提重物引起。

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胸外科是外科的一个分支,主要负责胸腔内脏物的诊断、治疗以及手术操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胸外科治疗手段日益完善,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目前,许多常见疾病的症状都可以通过胸外科的手术治疗得到缓解。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胸外科常见疾病肺癌肺癌是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早期肺癌通常无明显症状,需要通过X线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具体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等个体差异进行确定。

胸膜肿瘤胸膜肿瘤常见症状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诊断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包括肺炎、结核、真菌感染等,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

诊断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检查。

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结核治疗、抗真菌治疗等。

支气管疾病支气管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症状为胸闷、咳嗽、呼吸困难。

诊断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案包括抗氧化剂治疗、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等。

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常见症状是胸闷、呼吸困难等,诊断可以通过胸部透视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治疗方案包括胸腔穿刺抽液和手术治疗等。

以上是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的内容,旨在提供对部分胸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和方法介绍。

由于个人情况存在差异,建议在诊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全部套用。

同时,也希望在医疗过程中,临床工作者能够做到专注、细心、负责,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

胸廓出口综合征疾病详解

胸廓出口综合征疾病详解

疾病名:胸廓出口综合征英文名:thoracic outlet syndrome缩写:TOS别名: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综合征;胸小肌综合征;肋锁综合征;过度外展综合征疾病代码:ICD:Q76.8概述: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是胸廓出口区重要的血管神经受压引起的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又名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综合征、胸小肌综合征、肋锁综合征、过度外展综合征等,是指胸廓上口出口处,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上肢血管、神经症状的总称。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臂及手的疼痛、麻木,甚则肌肉萎缩无力、手部青冷发紫、桡动脉搏动减弱等。

本病是肩臂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流行病学:青壮年较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2。

发病率为O.3%~O.7%,也有学者统计达1%~2%。

多数患者无明显外伤史。

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病因:1.西医病因(1)颈肋:第7 颈椎肋骨残存或横突过长。

(2)斜角肌三角间隙变窄。

(3)肋锁通道结构变异:第1 肋骨或锁骨的畸形、外生骨疣,以及外伤骨折、肱骨头脱位等。

(4)肩部外展时肋喙韧带或胸小肌腱后的神经,血管受卡压。

2.中医病因病机(1)气血瘀滞:由于前斜角肌附着部先天肥大,三角间隙狭小,或由于外伤引起前斜角肌肿胀,导致局部筋脉、经络受压,气机郁滞,血行瘀阻。

气滞与血淤为病,互为因果,始由气滞导致血淤或血淤导致气滞,终因瘀阻反碍气机,或气滞产生血淤,使疼痛加重。

(2)肝血亏虚:本病久治不愈,或脾胃虚弱,化生气血功能减退,以致肝血虚。

血虚则不能濡养筋脉,不能上荣头目,则眩晕、目花,血虚又易化燥生风,虚风内动,可见皮肤麻木不仁,筋挛拘急,瘛等表现。

(3)风邪侵筋:《诸病源候论·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候》说:“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胸廓出口综合征》课件

《胸廓出口综合征》课件
《胸廓出口综合征》PPT 课件
# 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重要的神经血管疾病,涉及胸廓出口区域的多 个结构,导致神经和血管的受压,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本课程将深入介绍 该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以及预后和预防措施。
简介
1 什么是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指胸廓出口区域的一组病理性狭窄和压迫症状。
预后和预防
1 预测因素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预后与 病因、病程、治疗方法和 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2 预后评估和注意点
对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进 行定期评估和随访,及时 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和病情变化。
3 预防措施
预防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主 要措施包括预防胸部创伤、 避免不合理的工作和生活 姿势等。
的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
国家XXX管理局,《胸廓出口综合征诊疗指 南》。
2 临床症状和表现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各异,包括肩、颈和上肢疼痛、感觉异常、无力,以及血管 症状如颈静脉压增高。
3 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病因多样,包括肌肉肥厚、骨骼异常、肿瘤压迫等,导致胸廓出口区 域结构受压。
诊断
1 诊断标准和方法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需 综合临床表现、神经电生 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 种手段。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理疗和 中药等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护理
1 护理原则和方法
护理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需遵循个体化的护理原则,包括疼痛控制、功能维护和心理支 持。
2 常见护理问题
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常出现术后疼痛、感染和术后并发症等护理问题,需要及时干预和 处理。
3 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家庭护理主要包括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和日常生活照料等,目的是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 质量。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
*导读:胸廓出口综合征是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

……
适应症:
适用于经过1~3个月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尺神经传导速度经过胸廓出口低于60m/s者;
血管造影显示锁骨下动脉和静脉明显狭窄受阻者;
局部剧痛或静脉受压症状显著者。

手术原则:
解除对血管神经束的骨性剪刀样压迫,必须截除第1肋骨全长和解除有关压迫因素,使臂丛和锁骨下动脉下移而又不产生畸形并发症。

手术方法:
腋下途径:
全麻或高位硬膜外麻醉,斜卧位,患肢抬高45°,抬举上肢后在腋毛下缘第3肋骨水平作长6~7cm横行切口;
在胸大肌和背阔肌间解剖至胸廓,在筋膜下向上分离至腋窝顶部,在第1肋骨上缘见到神经血管束;
抬举上肢使血管神经束离开第1肋骨,切断前斜角肌,切除第1肋骨和骨膜,前端至肋软骨,后端至横突,术毕检查骨残端有
无压迫臂丛;
此手术创伤较小,出血较少,但显露差,易造成第1肋骨切除不彻底。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胸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胸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各种检查术第一节胸腔穿刺术第二节胸腔闭式引流术第三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第四节纵隔镜检查第二章胸壁手术第一节先天性胸壁畸形矫正术一、漏斗胸矫正术二、鸡胸矫正术第二节胸廓出口综合征手术一、前斜角肌切断术二、颈肋切除术三、经腋下切口第1肋骨切除术第三节胸壁肿瘤切除,胸壁重建第四节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第五节胸膜剥脱术第六节肌瓣和大网膜填塞胸腔术第七节胸廓成形术第三章肺手术第一节肺切除术第二节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第三节肺尖部癌切除术第四节肺大疱切除术第五节肺减容手术第六节气管袖式切除术第七节肺包虫囊肿切除术第四章食管手术第一节经胸途径食管肌层切开术第二节食管憩室切除术一、咽食管憩室切除术(一)单纯环咽肌切开术(二)环咽肌切开及咽食管憩室切除术(三)延长的颈段食管肌层切开术二、食管中段憩室切除术三、膈上食管憩室切除术第三节Nissen胃底折叠术第四节Belsey 4号胃底折叠术第五节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第六节近端胃切除、食管 胃弓下吻合术第七节经胸全胃切除、食管 空肠吻合术第八节食管切除、食管 胃胸内吻合术第九节食管切除、食管 胃颈部吻合术第十节结肠代食管术第五章食管手术第一节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第二节肺叶切除术第三节淋巴结清扫术第四节CT引导下肺微小病灶V A TS切除术第五节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第六节单孔胸腔镜手术第六章其他手术第一节胸导管结扎术第二节先天性膈疝修补术一、先天性胸腹裂孔疝修补术二、先天性胸骨旁疝修补术第三节创伤性膈疝(膈肌破裂)修补术第四节膈肌膨出折叠术第五节胸腺切除术第六节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第七节纵隔食管囊肿切除术第一章各种检查术第一节胸腔穿刺术【适应证】1.有胸腔积液者,为明确其积液的性质或抽出胸腔积液以便检查肺部情况。

2.通过抽气、抽液、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气胸、血胸或血气胸。

3.缓解由于大量胸腔积液所致的呼吸困难。

4.向胸腔内注射抗肿瘤或促进胸膜粘连的药物。

【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

胸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胸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胸外科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临床诊疗指南: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胸外科涉及的疾病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肺部肿瘤、食管疾病、纵隔肿瘤等。

为了使胸外科医生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以下是一份简要的胸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步:明确诊断在胸外科临床诊疗中,明确诊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医生需要首先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初步确定患者的诊断。

例如,对于肺部肿瘤患者,医生需要通过CT、支气管镜等检查,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

第二步:制定治疗方案在明确诊断后,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肺部肿瘤患者,医生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第三步:实施治疗方案在制定好治疗方案后,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方案的具体内容、预期效果和可能的风险等。

在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医生开始实施治疗方案。

第四步:术后护理在完成手术治疗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术后护理。

例如,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等。

同时,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饮食指导,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第五步:随访观察在患者出院后,医生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复发或转移。

例如,对于肺部肿瘤患者,医生需要定期对其进行CT、支气管镜等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状况。

总之,胸外科临床诊疗指南旨在为胸外科医生提供一份实用的参考工具,使其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临床经验,灵活运用本指南,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们也希望广大胸外科医生能够根据实际工作反馈,不断对本指南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胸廓出口综合征评估及其治疗(转)

胸廓出口综合征评估及其治疗(转)

胸廓出口综合征评估及其治疗(转)TOS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常以上肢内侧缘疼痛,麻木,无力就诊,容易和颈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和腕管综合症混淆。

首先了解一下臂丛神经:臂丛神经由C5~T1发出,向下走形,走在前中斜角肌中间,继续往下走在锁骨下面第一肋骨的上面,继续往下走在胸小肌的下面。

临床上臂丛神经,锁骨下静脉和锁骨下动脉,在通过斜角肌间空间,肋锁空间,胸小肌下空间时受到压迫而产生神经血管的症状,称为胸廓出口综合症。

根据解剖,神经血管被卡压的有三个部位1、斜角肌空间前斜角肌起于C4-C6的横突至于第一肋骨的上面偏内侧后缘中斜角肌起于C2-C7的横突至于第一肋骨的外侧后斜角肌起于C5-C7的横突止于第二肋骨2、肋锁空间3、胸小肌空间胸小肌起于3-5肋止于喙突4、颈肋(少见)一般为C7畸形,横突变长,一般通过片子可以看出来TOS的机制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局部神经或血管受压导致水肿;其次过度使用,不良的习惯会导致头向前(上交叉综合征),肩膀下垂,胸部塌陷的姿势也是主要诱因;创伤临床诊断TOS缺乏诊断金标准,一般确诊依赖于详细的病史和物理检查评估,神经压迫主要以肢体未端麻木、刺痛、无力为主,血管症状手指肿胀、发青、苍白、冰冷、手与前臂感觉减少为主。

特殊检查与评估:1、锁骨上窝叩击试验(Moslege test):叩击患者锁骨上窝时,患者会感到上肢有麻感直至手部,这种为阳性表现。

Moslege test 也是区别颈神经跟型颈椎病(经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测试有压顶试验Spurlings test和臂丛牵拉试验)2、斜角肌牵拉试验(Adsons test):触摸患者的桡动脉,将患者的头转向待测试方向的肩膀,接着让患者头后仰,将患者肩膀外旋及其后伸,最后请患者深呼吸闭气,桡动脉脉搏消失为阳性体征3、ROOS test患者手臂外展至90º,肩关节外旋,肘关节屈曲90º,使手肘稍微位于冠状面的后方,让患者缓慢的做手部开握动作持续3min,患者无法维持手臂在这样的位置三分钟或感到缺血性疼痛或手臂沉重无力,觉得手部麻木或刺痛,则试验为阳性。

临床胸廓出口综合症解剖、病因及诊断治疗

临床胸廓出口综合症解剖、病因及诊断治疗

临床胸廓出口综合症解剖、病因及诊断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OS)通常是指臂丛神经与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出口,以及在胸小肌与肩胛喙突附着处受到卡压引起综合症状。

一、解剖胸廓出口上界为锁骨,下界为第一肋骨,前面为肋锁韧带,后面为斜角肌。

任何使胸廓出口的宽度以及深度减小的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受压。

这种压迫诱使患者产生相对应的临床症状(公众号:疼痛康复研究)。

前斜角肌的起点位于 C3~C6 颈椎横突的前结节,其肌纤维向前外下走行止于锁骨下动脉沟前方,于第一肋骨的前端上缘的前斜角肌结节;中斜角肌多起于颈椎横突后结节, 其肌纤维向下外止于第一肋上,锁骨下动脉沟的后外方。

第一肋骨与前、中斜角肌共同组成斜角肌间隙。

小斜角肌大多数起自 C7 横突,仅少数有部分纤维起自C6 横突,肌肉向外下走行,终止于第一肋骨的前斜角肌止点的后外侧,个别个体其止点尚可与前、中斜角肌的止点相融合。

锁骨与第一肋骨共同组成肋锁间隙。

胸小肌及肩胛骨喙突共同组成胸小肌间隙。

臂丛神经由 C5~T1 神经根发出,出椎间孔后向下走行,依次经过三个间隙,最后进入腋部。

这三个间隙分别为:前、中斜角肌组成的斜角肌间隙,肋锁间隙,胸小肌间隙。

经过斜角肌间隙时,位置在臂丛最下方的下干横跨第一肋。

锁骨下动、静脉于肋锁间隙处开始伴行于臂丛神经,与之共同穿过肋锁间隙及胸小肌间隙,共同进入腋部(公众号:疼痛康复研究)。

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走行的过程中,任何骨性及肌性结构均存在造成臂丛神经与锁骨下动、静脉卡压的可能性。

造成压迫的骨性结构变异可能有第七颈椎横突过长,颈肋,变异的第一肋骨,第一肋骨及锁骨骨折后的形成的骨痂。

可能造成压迫的软组织变异有很多种,包括:异常的纤维束带;前、中、小斜角肌的起止点交叉或过于靠近;肌腹痉挛、肥厚及增大;胸小肌止点处腱性组织异常增厚等;以上因素均可导致间隙狭窄。

有科学家详细描述了臂丛神经与锁骨下动、静脉易于发生卡压的三处部位,分别为:斜角肌间隙、肋锁间隙及胸小肌间隙。

2013年外科护理学指导:胸廓出口综合征

2013年外科护理学指导:胸廓出口综合征

【诊断】根据病史、局部体检、胸部和颈椎x线摄片和尺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应考虑颈椎疾病,臂丛或上肢周围神经疾病,血管疾病,心、肺、纵隔疾病。

疑有心绞痛病例需作心电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治疗措施】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一)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轻和初发病人,方法有:1.左或右锁骨上窝压痛区注射1%普鲁卡因5ml加氢化可的松1ml注入局部肌肉内,每周1次,3~5次为一疗程。

局部肌肉有劳损史者效果明显。

2.口服地塞米松、强的松和消炎痛等药物。

3.理疗:锁骨上窝采用透热疗法或碘离子透入。

4.肩带肌肉锻炼的体疗和颈部牵引等。

(二)手术治疗适用于经过1~3个月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尺神经传导速度经过胸廓出口低于60m/s者;血管造影显示锁骨下动脉和静脉明显狭窄受阻者;局部剧痛或静脉受压症状显著者。

手术原则是解除对血管神经束的骨性剪刀样压迫,必须截除第1肋骨全长和解除有关压迫因素,使臂丛和锁骨下动脉下移而又不产生畸形并发症。

手术途径有两种:(一)腋下途径全麻或高位硬膜外麻醉,斜卧位,患肢抬高45°,抬举上肢后在腋毛下缘第3肋骨水平作长6~7cm横行切口。

在胸大肌和背阔肌间解剖至胸廓,在筋膜下向上分离至腋窝顶部。

在第1肋骨上缘见到神经血管束。

抬举上肢使血管神经束离开第1肋骨,切断前斜角肌,切除第1肋骨和骨膜,前端至肋软骨,后端至横突,术毕检查骨残端有无压迫臂丛。

此手术创伤较小,出血较少,但显露差,易造成第1肋骨切除不彻底。

病人取斜侧卧位,上肢上举,切口至第三肋上面至腋毛下缘(二)肩胛旁途径全麻下侧卧位,患肢向上90°。

切口起自高位肩胛骨旁区,沿肩胛骨内方向下绕向腋部。

切断背阔肌,菱形肌和前锯肌。

将肩胛骨向上向外撑开,切断中斜角肌纤维,显露第1肋骨。

切除第2肋骨后段,增加对第1肋骨显露而对第2肋间神经起减压作用。

对颈椎侧凸或圆椎胸也起到扩大胸顶空隙作用。

胸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胸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胸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贲门失驰缓症第二章食管癌第三章肋骨骨折第四章肺大疱第五章肺癌第六章气胸第七章血胸第八章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式引流术第一章贲门失驰缓症贲门失驰缓症指食管约肌肉松弛障碍,导致食管功能性梗阻,临床上出现吞咽困难、反食、胸部不适或胸痛,严重时可有体重减轻。

其病因尚不清楚,已提出的可能病因有病毒感染,副交感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基因遗传因素。

精神刺激引起皮质精神障碍等。

【诊断】1、主要症状是间段性吞咽不畅、反食、胸痛。

吞咽困难时轻时重,轻时可以连续进餐,但可有胸骨后食物停滞或受阻感以及进食餐时间延长。

病程中吞咽困难不呈进行性发展。

随病程食管逐渐扩大,极度扩大的食管如胃一样,常存留大量食物及黏液。

严重食物潴留常合并食管炎。

少数患者长期贲门失迟缓症可继发食管癌。

2、多数患者合并反食,为未消化的食物,可发生在进食过程中或进食后不久。

同时夜间反流。

常含有不少黏液。

严重反食体重可明显下降,甚至出现明显不良。

3、约1/2的患者有胸痛,发生的原因由于食物通过障碍,引起食管扩张,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明显增高,以及食管体部出现高幅度的同步收缩。

4、患者还可以出现呼吸道症状,尤其是有夜间反流的患者,长伴有咳嗽、咳痰、气促及睡时有鼾声。

久病有经验的患者,往往在睡觉前利用改变体位,引流食管内容物,或大量饮水以利用食管内容物进入胃内。

5、贲门失驰症患者可并发食管炎、食管癌。

6、严重扩张时胸部X线像长显示纵隔增宽,并有气液平面。

食管钡餐造影检查,吞咽时钡剂顺利进入食管,上段有蠕动收缩,卧位时钡剂不再被推进。

立位时钡剂充盈食管,食管体部和远端明显扩张,呈鸟嘴样,严重者呈乙状样弯曲,但食管内光滑。

仔细检查,LES区不随吞咽出现松弛,呈间端开放,少量钡剂可流入胃腔,有时钡剂完全停留在LES之上,长时间不能进入胃内。

7、纤维内镜下食管体部扩张,或弯曲变形,其内可见存留未消化的食物和液体,无张力。

LES区持续关闭,推送镜子时虽有阻力,但不难进入胃里。

疑难探究胸廓出口综合征(TOS)

疑难探究胸廓出口综合征(TOS)

疑难探究胸廓出口综合征(TOS)论坛导读: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是指在胸廓出口处,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臂丛神经或锁骨下动脉或锁骨下静脉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上肢神经、血管症状的统称。

临床表现主要有肩、臂及手部出现疼痛,麻木,无力,甚至肌萎缩,手部发冷、清紫,桡动脉搏动减弱、消失等。

虽然对这类疾病的了解在不断加深,治疗也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及客观的诊断标准,对其诊治仍存在较大争议。

解剖胸廓出口是指锁骨和第1肋骨之间,锁骨上窝至腋窝之间的区域,包含了3个可能受到压迫的重要结构: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

压迫可发生在胸廓出口上的3个不同区域:斜角肌三角间隙、肋锁间隙、胸小肌后间隙。

斜角肌三角间隙由前方前斜角肌、后方中斜角肌和底部第1肋骨构成,它包含了臂丛的上、中、下干和锁骨下动脉。

该间隙是神经型TOS最常见的压迫部位。

斜角肌近端肌纤维完全包绕C5和C6神经根,两者相互交叉造成神经的动态压迫,最终出现上臂丛神经卡压症状。

肋锁间隙由前方的锁骨、锁骨下肌、肋喙韧带,后方的第1肋骨和前、中斜角肌,侧方的肩胛骨构成,它包含了臂丛的各个股、锁骨下动脉和静脉。

该间隙是动脉型TOS最常见的压迫部位,锁骨下动脉位于锁骨下静脉前方并且被臂丛的3个束包绕。

胸小肌后间隙位于喙突下方,它前方为胸小肌,后方为肩胛下肌,底部为第2~4肋骨,该间隙包含了臂丛的各个束、腋动脉和静脉。

病理生理TOS的病理生理归因于胸廓出口的独特解剖。

青少年脊柱的生长速度要快于上肢,造成了肩胛骨下沉,这使得胸廓出口区域的神经血管容易受到压迫。

这种认识对TOS病因的理解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它强调了该解剖区域本身就存在易压迫性。

目前认为,大多数TOS的病因是基于解剖因素上合并颈部损伤,损伤可以是单次的急性创伤,也可以是反复的慢性损伤,造成TOS的解剖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软组织性异常,约占70%;另一类是骨性异常,约占30%。

胸廓出口综合征(TOS)解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胸廓出口综合征(TOS)解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胸廓出口综合征(TOS)解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胸廓出口起于颈椎和纵隔上界至胸小肌外侧,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横贯其中,因此,当胸廓出口受压时,可引起上肢的一系列症状。

患者因胸廓出口内神经、血管受压而出现症状被称为胸廓出口综合征(T O S)。

根据受压结构的不同,可分为3种,即神经性T OS(臂丛神经受压),静脉性(锁骨下静脉受压),和动脉性TO S(锁骨下动脉受压)。

由于缺乏客观的报告规范和不一致的报告标准,TO S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知之甚少。

然而,TO S是一个重要的临床事件,因为它通常会影响年轻人,如果没有正确诊断和未经处理,可能会致残和丧失劳动力而对劳动群体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截至2008年,在美国进行的大约有2000-2500例患者由于T OS而行第一肋骨切除术,大部分在转诊中心由血管外科或胸外科医师进行。

虽然TO S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仔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影像学在识别潜在的病因及支持诊断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影像学也可以排除其他情况或对患者症状提供替代解释。

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影像学在T OS患者中的应用。

我们不仅关注T OS影像学的诊断作用,而且关注对胸廓出口减压手术术后的评估,复习需要及时认识的重要并发症。

我们的经验来自于从转诊中心大组T OS病人。

教学要点1.胸廓出口综合征根据受压结构的不同,可分为3种,即神经性TO S,静脉性,和动脉性T OS。

通过压迫穿过胸廓出口神经血管束组成而产生的症状是可变的,并且部分患者可能具有一个或多个这些结构受压。

2.虽然诊断的主要基础是病人所呈现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研究有助于确定诊断或者侵及部位和范围,异常解剖,评估导致患者症状的其他潜在原因,并且将病人的情况适当地分类为神经性T OS,动脉性T O S,或静脉TO S .3.需要认识到血管性T OS的诊断,不是单纯的通过辨别血管管径的位置变化来的。

通过横段面成像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患者均可以在胸廓出口有动脉和/或静脉的压迫。

肩关节特殊试验之胸廓出口综合征

肩关节特殊试验之胸廓出口综合征

肩关节特殊试验之胸廓出口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神经和血管的症状,或是仅有神经功能缺损,个别病例可见到动静脉血流受限的表现。

患者可能主诉肩部疲乏,游走的肩部疼痛或是肩部沉重感等会影响运动的速度与控制,特别是在手臂外展、外旋时。

因此,在诊断胸廓出口综合征应在排除其他原因的基础上。

实际上,神经源性体征在胸廓出口综合征中比较罕见。

本文主要介绍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特殊试验。

01Adson试验Adson maneuver检查者定位患者的桡动脉。

患者头偏向待检侧手臂方向。

患者伸头,检查者侧旋拉伸患者的肩部随后嘱患者做深呼吸并屏气。

如果脉搏消失则说明试验结果阳性。

02挺胸试验Military brace检查者先触诊患者桡动脉,然后将患者肩部向下、向后牵拉,脉搏消失则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颈肋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

该试验对主诉在背背包或穿厚重大衣时出现不适的病人特别适用。

03霍尔斯特德试验Halstead maneuver检查者找到患者桡动脉搏动,当患者颈部被过度牵引或头转向对侧时,检查者将被检查得上肢向下牵引。

若动脉搏动缺如或消失则提示为胸廓出口综合征阳性。

04Roos试验/抬臂加压试验Roos test/elevated arm stress test患者上臂外展90°,前臂旋前,屈肘90°,使肘部略比前额面靠后。

病人缓慢握拳,松开交替3min。

如果患者不能保持臂部在初始3min 或是臂部在3min之内出现缺血、疼痛、无力、沉重感、麻木或电击感等,为受累侧胸廓出口综合征阳性,轻微的疲劳和不适一般认为是阴性表现。

05抬举激发试验Provocative Elevation Test令患者平举双臂并快速张合双手15次,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双上肢出现疲劳、痉挛、麻木、血管供血不足及胸廓出口综合征时为阳性。

该试验是改良的Roos试验。

06Wright试验Wright Test检查者使患者上臂水平向侧面甚至,肘部屈曲90°,然后病人头转向对侧,检查者触诊桡动脉脉搏,观察在头转向对侧过程中桡动脉搏动是否消失,若消失,则为阳性。

胸外科胸廓出口综合征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胸外科胸廓出口综合征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胸外科胸廓出口综合征手术技术操作规范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首先应接受正规的物理治疗,包括颈部运动锻炼、伸展斜角肌、加强肩带肌的力量、纠正不良姿势等。

经保守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缓解或治愈。

大约10%患者无效而采用外科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前斜角肌切断术和第1肋切除术。

大多患者多采用两者联合切除,如有颈肋,一并切除。

(一)前斜角肌切断术【适应证】1.前斜角肌异常肥大、挛缩或其他病变压迫臂丛神经者。

2.经检查确定臂丛和(或)锁骨下血管受压迫是前斜角肌异常所致者。

3.臂丛或锁骨下血管受压迫症状重,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禁忌证】无绝对手术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1.术前准备除常规手术须进行血常规、生化、心电图检查外,术前Id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麻醉与体位(1)局麻或全身麻醉。

(2)取仰卧位,术侧肩垫高30°,头偏向健侧。

5.步骤(1)切口;在锁骨上1.5cm处做与锁骨平行的横切口。

(2)显露前斜角肌:切断颈阔肌,显露锁骨上神经和颈外静脉,将其牵开或切断;暴露胸锁乳突肌,暂时切断并向内侧牵开,钝性分离前斜角肌前方的脂肪组织,并结扎切断颈横动脉,显露出前斜角肌肌腱。

(3)切断前斜角肌:前斜角肌前方有膈神经,予以牵开。

前斜角肌的外侧是锁骨下动脉,可触及,分开前斜角肌与动脉之间的间隙,将前斜角肌切断并切除病变部分。

(4)缝合肌层及皮肤:肌层下安置橡皮引流条。

【注意事项】1.术中注意要点(1)前斜角肌腱部分要完全切除。

(2)术中仔细辨认解剖结构,避免损伤膈神经和锁骨下血管。

2.术后处理(1)术后第2天注意伤口引流,可拔除引流条。

(2)术后早期注意患肢功能锻炼。

(二)颈肋切除术【适应证】术前检查证实异常的颈肋是主要压迫原因。

【禁忌证】无绝对手术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1,术前准备同前斜角肌切断术。

2.麻醉与体位同前斜角肌切断术。

3.手术步骤(1)在锁骨上1.5cm处做与锁骨平行的横切口。

(2)显露颈肋并切除。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导读:胸廓出口综合征由上肢过度外展、锁骨或第1肋骨骨折、肋锁间隙缩小、斜角肌痉挛引起,多见于年高体弱、久病劳损、运动强度大的人。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下面编辑为大家介绍一下。

……胸廓出口综合征由上肢过度外展、锁骨或第1肋骨骨折、肋锁间隙缩小、斜角肌痉挛引起,多见于年高体弱、久病劳损、运动强度大的人。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下面编辑为大家介绍一下。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症状1.症状: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上肢疼痛和感觉异常症状,但由于受压组织不同,因此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

临床症状具体如下:(1)若患者因外伤或者其他原因发病,臂丛神经受压,会出现尺神经感觉减退、小鱼际肌萎缩、肌无力的临床症状;(2)若患者因上肢过度外展而发病,锁骨下动脉受压,则会出现手部无力、发凉的临床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活动会随着桡动脉搏动减弱而受限,受凉时症状也会加重;(3)若患者因上臂外展,肋锁间隙缩小,锁骨下动脉血栓形成,则会出现手指发麻、发冷、疼痛等严重的肢体远端血循环障碍症状。

2.体征:每个患者的体征都有所不同,病程长的患者,体征比较明显,体征有皮肤苍白,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病情短的患者,体征不明显,仅有皮肤苍白的体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理疗法、中药治疗法、西药治疗法、手术疗法等。

常用中药为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中药,比如桂枝加葛根汤、补阳还五汤,也可为桃仁、红花、桑枝等温经通络药。

常用西药有B族维生素、镇痛药、止痛要、普鲁卡因。

常用手术有颈肋切除术、第1肋骨切除术、前斜角肌下端肌腱附着处切断术。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相信大家已经知道。

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现骨干专栏的医生或者各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告知患者答案,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享受美好的愉快的生活。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竹下满;孟宪武
【期刊名称】《日本医学介绍》
【年(卷),期】1992(013)010
【摘要】一、诊断指征1.颈肩腕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TOS)属所谓颈肩腕综合征的范畴,是可并入颈椎疾患的一种代表性疾病,因此,在做TOS 诊断时,首先要同能出现从颈到肩腕或手指的疼痛、麻木、倦怠、有时发凉、水肿的颈肩腕综合征楣鉴别.先把颈肩腕部疼痛的部位作为大致区分的手段,通过询问病史,包括日常生活中何时出现症状加重,为了减轻疼痛所采取的对策,特别是与体位的关系,往往可能推断出来。

颈部疾患在做颈部运动时,TOS 在做持续抬举或持重物时,肩部疾患在肩部运动时都可使疼痛增加。

另外。

【总页数】1页(P459)
【作者】竹下满;孟宪武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50.5
【相关文献】
1.儿童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J], 米琨;农奔
2.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J], 王振捷;于洪泉;任华;鞠进;孙成孚
3.血肿肿块致肋锁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J], 林平;陈中;曹扬;邢进峰;施
铁军
4.磁共振臂丛神经成像在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J], 王俊;陈科汛;谢井文;谭四平;杨万章;但果
5.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探讨 [J], 方智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外科胸廓出口综合征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因胸廓上口的锁骨下血管和(或)臂丛神经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常见的压迫因素有:颈肋或横突过长、第1肋骨畸形、斜角肌变异或肥厚、锁骨分叉、硬化的动脉血管、骨质增生、颈根部外伤、肿大的淋巴结等。

锁骨下血管和臂丛神经经过颈腋管到达上肢。

在形成本病的过程中,第1肋骨是构成钳夹作用的重要因索。

第1肋骨较扁平,其外侧缘将颈腋管分成近侧段的斜角肌三角和肋锁间隙,其远侧段为腋段。

前斜角肌插入附着在第1肋骨的斜角肌结节,将肋锁间隙分成两部分,前面部分内有锁骨下静脉,后面部分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

远侧段是腋管,解剖结构有胸小肌、喙突、肱骨头。

该区域也是潜在的神经血管受压区。

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血管受压常发生在斜角肌三角、肋锁间隙、喙突下区域。

以女性为多见,多数为一侧。

【临床表现】
1.症状因受压神经或血管的不同,症状亦各异。

神经性症状较血管性症状常见。

95%患者有疼痛和感觉异常,表现为患侧颈、肩和臂的疼痛,尺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和麻木,上肢外展活动时症状加重,约10%的患者有上肢肌肉无
力和尺神经型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

血管受压较少见。

锁骨下动脉受压时,患肢可有发凉、怕冷、麻木、易疲劳、脉细或无脉。

锁骨下静脉受压患肢可有肿胀、手指僵硬、发绀。

2.体征上肢外展180度或患肩向下拉时,可出现神经血管受压表现。

尺神经分布区感觉异常。

【诊断要点】
1.病史、症状和体征。

2.颈胸X线照片可发现颈肋或第1肋骨异常。

3.肌电图检查测定尺神经传导速度,据此可判断臂丛神经受压的程度(正常尺神经传导速度均值为72m/s)。

4.临床试验Adson或斜角肌试验、肋锁骨试验(军姿)、过度外展试验可诱导出桡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并诱发患者产生症状,以此作出临床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
诊断明确后,经术前准备,针对病因择期手术治疗。

手术径路有后路、前路和腋路,腋路较常用。

手术方式包括第1肋骨切除、横突切除,及前斜角肌的离断。

术中注意预防神经粘连或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