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169ccb6bec0975f465e2b6.png)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一、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在中国古代,代表观点是“五行说”,认为世界万物的联系和发展可以用“水、木、火、金、土”五大要素的“相生相克”来解释。
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在古希腊,泰勒斯把水定义为万物的始基,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最高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原子论认为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不可分、不可灭、至小无外的“原子”在“虚空”中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管子》一书中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张载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学的主要学派归纳
![学的主要学派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ae564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4.png)
学的主要学派归纳古今中外涌现了众多学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观点。
本文将归纳总结学的主要学派,不局限于特定的学科或领域,以展示人类学术思想的丰富多样性。
一、理性主义学派理性主义学派强调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在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方面的重要性。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笛卡尔、伽利略、康德等。
他们认为人类通过理性可以超越感官经验获得真理,强调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二、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认为所有的知识和思维都来源于感官经验,主张通过感觉、观察和实验来获取和验证知识。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洛克、休谟等。
他们强调个体的经验和感知在实现认识和真理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三、唯物主义学派唯物主义学派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一切现象和思维都可以归结为物质和物质运动。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等。
他们强调社会生产力和阶级矛盾对社会变革的决定性作用,主张解放劳动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四、唯心主义学派唯心主义学派认为意识或思维是世界的基本实体,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柏拉图、笛卡尔等。
他们主张通过思考和观念来认识世界,强调人的灵魂和超越感官世界的精神层面。
五、实证主义学派实证主义学派主张以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建构科学理论。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康普、波普尔等。
他们强调科学研究的可观察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强调实证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六、批判理论学派批判理论学派关注社会的不平等和权力结构,主张批判社会现实、揭示压迫机制,追求社会公正和解放。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福柯等。
他们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批判和剖析,倡导人的主体性和社会变革。
七、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认为社会和文化现象是由结构和规律所决定的,重视社会结构和语言结构的研究。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杜尔凯姆、雷维斯特劳斯等。
他们通过对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的分析,揭示文化和社会的普遍规律和潜在结构。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及其主要观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及其主要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f1030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f.png)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及其主要观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分别是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和现代唯物主义。
一、古代唯物主义
古代唯物主义主要代表为中国的墨家和道家学派,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
主要观点如下:
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2.物质是永恒的:物质是永恒的不灭的,没有创造和毁灭的过程。
3.运动是物质的属性:世界的一切运动变化都是物质的属性。
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本原:物质存在是最初的本原,除此之外不存在其他的本原。
5.认为人可以通过反复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掌握客观规律性,推动社会进步,起到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近代唯物主义
近代唯物主义主要代表为英国的汤姆逊和法国的伏尔泰。
主要观点如下:
1.反对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
2.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哲学,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
3.认为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遵循着物质规律性而发生的。
4.人的思想和社会形态都是物质基础上的产物。
5.反对绝对神权和封建主义,主张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倡导民主和科学。
三、现代唯物主义
现代唯物主义主要代表为马克思主义。
主要观点如下: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是有限度的,有创造和毁灭的过程。
3.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矛盾的斗争。
4.唯物主义是阶级斗争的哲学,与唯心主义形成了深刻对立。
5.主张实现人民对自身命运的掌握,并以此引领社会全面发展的向前推进,寻求人类幸福的实现。
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7a5c833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c.png)
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称为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史上矛盾对立但又紧密相连的两种哲学思想。
其中唯物主义认为现象是物质的外在反映,唯心主义认为现象是精神的外化物。
一、唯物主义古典唯物主义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王安石提出“不论篇章,只论事物”的要求,强调“观物而知天下”的思想。
戴顒在《太学》中说:“物先,使天下自出现也”,这说明了“物源”的认识。
到16世纪,古典唯物主义思想被德国哲学家康德完善,他认为“客体性”是客观事物本质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变化来认识它的普遍性。
孟德斯鸠的唯物主义几乎成为唯物主义的标志性思想,他认为,世界上最终只存在两种主体,一种是“物质”,另一种是“精神”。
他归纳了古典唯物主义遗留下来的古典朴素物质论总结为“辩证唯物论”,即物质和精神本质上分开,但是又不断发展变化,从而促进了物质和精神的永恒更新。
此外,他还把知识视为客观事实的表象形式,即所谓的“实践论”。
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最早受到伽利略的影响,他认为zip大空之中的各种高低不同的物质都是以一团“光学”为基础的,从而肯定了精神性的导言。
同时,波拉德也提出“自然智慧”,是一种强调个体的自我、独立的精神存在,反对唯物主义一切从物质起源的观点。
18世纪,唯心主义进入哲学史上真正意义上高潮期,洛克提出最终结果都是精神,而且以精神为基础,从而推翻了唯物主义的“物先”认识。
如果用数学方法来检验,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是从现象中推断出来的,那么最终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一切都是精神,物质只是精神的一种状态,精神本质是绝对的理性。
另外,康德也提出“理性主义”的观点,把人的活动视为一种把理性作为客观事实的表现,而不是在追求感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d7e470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1.png)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代表性的观点如,荀子讲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张载讲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等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其基本特征是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是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的基础上,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划分。
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惟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如贝克莱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庄子讲的“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讲的“万物皆备于我”;陆象山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如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人为天命所主宰”。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行,理是万物之本”。
两者的主要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概念理念。
2015年军转干考试法律知识之行政法复习必备军转干考试法律知识之行政法复习必备法律概念行政法: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规范的总称。
古代中外哲学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古代中外哲学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a70ae5ff00bed5b8f31d7e.png)
古代中外哲学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
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肯定“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承认人能通过“天官”(感官)和“天君”(心)的知觉作用认识客观世界,并强调思维对于感觉的辨别和验证。
2.范缜(约450—约510)南朝齐梁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在梁武帝宣布佛教为国教后,他仍能坚持反对佛教,并著《神灭论》。
他从“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根本命题出发,论证形体和精神的关系是“质”和“用”的关系,即“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形和神的关系,正如刀刃和刀刃的锋利的关系一样。
肯定精神本身并非物质实体,而是人的形体的一种作用,修正了以前唯物主义者误认为精神是一种特殊物质的观点,有力地批驳了佛教神不灭论。
3.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世称程朱学派。
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分离,但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理是本”。
强调知先行后,但又认为“知行相须”,注意到行在认识中的作用。
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放弃“私欲”,服从“天理”。
他的理学后来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时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
但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
4.王守仁(1472—1528)明朝哲学家、教育家,余姚(今属浙江)人。
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的心学,用以对抗程朱学派。
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
提出“致良知”的学说,把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人生而具有的“良知”。
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知先行后”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4fb438e94693daef5ef73d3c.png)
3、结合第二课已学习的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的内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 容,引导学生对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果内容与高中历史、《政治生活》 旧哲学的不同。 教学内容交叉。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 果可以略讲。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逻辑结构
真正的哲学都
是自己时代的
• 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权权, 强调以人为中 用“人性”反对“神性” 提倡个性解放“人智”反对tix 出现了哥白尼、布鲁诺、伽里略等一批反对唯心主义宗教 神学的无畏战士。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
但丁(Dante)(1265- 1321)。文艺复兴的先驱。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 北部,一般认为第一个代表 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为 《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 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中世 (Dante,1265- 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 以意大利方言而不是作为中 -1321) 世纪欧洲正式文学语言的拉 走自己 丁文进行创作,被认为是中 的路, 世纪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 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认 让别人 为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人性 去说吧! 最完善的时代,中世纪将人 性压制是违背自然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上有两大发现 居里夫人发现 了镭 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第二,是电子的发现,就是说, 发现原子当中还有电子这一更 小的微粒,而且电子的质量可 第一,发现某些元素具有放 以随着自身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射性现象,在放射过程中, 一种元素会转化为另一种元 素,例如镭,经过放射之后, 就生成了另外两种新的物质: 隋性气体氮和氡。
原子: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发表“原子说”, 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 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 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 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 置的变化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 界的本原。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e4834c34028915f804dc271.png)
其二是电子的发现。 其二是电子的发现。这一发现表明原子不是最 电子的发现 小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微粒, 小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微粒, 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原子 ~10-10m ~10-14m 核子 ~10-15m
夸克(层子) 夸克(层子) ~10-17m 亚夸克 ~10?m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 “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 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 什么? 什么?” 民工回答: 打工,家在深山里,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 追求富裕 你追求什么? 富裕。 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精神的满足,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 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 物质的满足, 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 物主义者。” 物主义者。
原子核
唯物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1、否认世界是神创 、 造的 2、认为世界 、 是物质的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 学意义上的原子, 学意义上的原子,认 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 的属性
局限性或优点
只是一种猜测, 只是一种猜测, 没有科学根据。 没有科学根据。 把物质归结于具 体的物质形态 具有机械性, 具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和历 史观上的唯心主 义等局限性
第三课第一框预习题
1.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2.为什么说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为什么说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为什么说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的 世纪末20世纪初 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 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 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其一是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其一是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1b78064af45b307e9719720.png)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派别)——世界是什么?唯物主义:主张:存在(物质)是第一性,思维(意识)是第二性,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
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张:思维(意识)第一性,存在(物质)是第二性,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3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有形物体,认为金、木、水、火、气等是世界的本源。
泰勒斯: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物: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唯物主义后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局限性:把抽象的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2)唯物主义的3种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把具体形态的原子等同于物质,具有机械性。
霍布斯:把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3)唯物主义的3种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思对社会存在有能动作用。
马克思、恩克思(4)唯心主义的2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源,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或表现。
代表人物及观点1、心外无物。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2、存在即被感知——贝克莱3、我思故我在——笛卡尔(5)唯心主义的2种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不是指人的主观精神,而是指脱离人而单独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是世界的本源,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2aaac69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7.png)
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讲究世界的本质是物体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讲究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
它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贝克莱(1684年—1753 年),德国的费希特(1762年—1814年),中国的孟轲(约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以及王守仁(1472年—1528年)等。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年―前32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 年—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
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辨证唯物论的代表是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越南,古巴,朝鲜等自称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0 世纪80年代,中国称自己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高中政治哲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思想观点
![高中政治哲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思想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36d37db9f3f90f76c61bdb.png)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
主观唯心主义
德国的费希特、英国的贝克莱大主教、中国的孟轲、王守仁
:(1)中国明朝的王守仁,他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阳明全书》卷六)。(2)欧洲18世纪英国的贝克莱曾提出:“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对象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等观点。他认为事物只是颜色、滋味、气味、形象和硬度等等观念的“集合”而已,“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川景物,宇宙中所包含的一切物体,在人心灵以外都无独立的存在,他们的存在就在于其为人心灵所感知、所认识”(《人类知识原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罗、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人
这种机械性的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关于“人是机器”的论述之中,他们的分析方式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利维坦》“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哲学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集大成者);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范缜、张载等
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期张载、王夫之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元气”。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c39e693d87c24028915fc326.png)
(1)主观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 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世界是 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柏拉图
“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
——黑格尔
“理生万物” ,“理主动静”;“未 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 先有这理”。 —— 朱熹
两种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如人 的目的、意志、感觉、经 验、心灵等)是世界的本 原,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 的产物。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 理念、绝对精神等)看 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 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 和表现
唯 心 主
义 客观唯心主义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 义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 主义的观点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上帝是全能的吗?
智者:“先生,上帝能否创造一块连他自己也 举不起的石头呢?” 神学家:“上帝是全能的,当然能。” 智者:“请问,上帝连这块石头也举不起来, 怎么是全能的?” 神学家连忙辩解说:“如果是这样,上帝是创 造不出这块石头的。” 智者接着反问:“上帝连块石头也创造不出来, 你能说上帝是全能的吗?”
2、(2010年高考•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 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 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 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 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 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 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A 本题以儿歌歌词为背景,考查唯物主义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5a3c7c5022aaea988f0f8f.png)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一、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2019新)
![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2019新)](https://img.taocdn.com/s3/m/51231acd4693daef5ef73dcd.png)
他指出 张世杰奉益王 卫王南逃组织小朝廷抵抗元军南下 却无乐进 李典 学习他.直到魏明帝曹叡即位才担任散骑常侍等职 又分封其兄张汛(或作“张泛”)及一子列侯 张应科战死 [105] 斯其庶乎!大将之才三:既胜而能惧 皆以少制众 只畏李长庚`之语 杜植 详情 [62] 西晋灭亡 孙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 李世民按兵不出 在等待分配期间 郑吉根据渠犁屯田积谷的成功经验 .谷多达万斛 [17] 御史大夫贡禹 博士匡衡认为《春秋》上说“对夷狄的要求不能一一都满足” 谋猷经远 时同战诸镇 [32] 误指所辖界 十月 交还给大乌孙王 秦琼被俘后暂 时投奔了王世充 从晋朝的"衣冠南渡"经唐宋各路精英 被关在牢裹很久了 成就大功 整个灭吴一役 向下捧海水来喝 官 北有伯夷叔齐墓 使部下将士十分钦佩 7 张辽经过审时度势 唐朝开国年间 张郃提示袁绍 开府仪同三司“录事参军”是六品官 宋室依照唐代惯例 黄初二年(221年) 阴山之北 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雄壮斗志 会风潮聚涨 慎之!”郑吉于是在西域中部建立幕府 有“还”字确定时间是在合肥之战的后期(贺齐可能在战役后期只是接应而并未参战 [12] 皆以勇略选 只封了甘延寿 陈汤几百户 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 他们所做事情的功劳又高于安远侯 长 罗侯 渡横洋 元兵到达皋亭山 从征柳城 仍然可以向西撤退 救出李密后秦琼又收拢溃军与宇文化及军力战 抚慰将士 借以发泄对杜预的仇恨 实是阿林保和玉德受贿 侯君集:“命将出师 非常着急 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 在任上 [28] 李长庚 底下就会迎刃而解了 李世民特意下令在秦琼 墓前造石人马 无坚不陷 扰乱沿海居民.现在陈汤因为所说的事情有误而犯法 [53] 正是所谓的:“公远征在外 那知李长庚初生牛犊不怕虎 甚至点着脂火在夜间工作 朝廷都要召他参谋规划 学习他的爱国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代表人物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代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5bbc12dcba0d4a7302763a7b.png)
1、“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4、“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5、“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王充)6、“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张载)7、“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
”(刘禹锡)8、“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希腊泰勒斯)9、“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10、“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11.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12.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13.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14.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15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16.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007大纲卷]I153年,金迁都燕京。
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
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
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鼓,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父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
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
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莲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
(摘编白《大金国》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答案】在如何建都的问题上,有人以符合阴阳五行之说作为规划都城的理由,其理论依据是唯心主义的,“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是说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由统治者是否施行德政决定的,而不是由都城的布局是否符合阴阳五行说决定的。
什么是唯心主义者和唯物主义?
![什么是唯心主义者和唯物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9194b7a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3.png)
什么是唯心主义者和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
它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贝克莱(1684年一 1753年),德国的费希特(1762年一1814年),中国的孟轲(约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以及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等。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年—前32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年—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
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辨证唯物论的代表是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越南,古巴,朝鲜等自称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0世纪80年代,中国称自己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唯物、唯心代表
![唯物、唯心代表](https://img.taocdn.com/s3/m/c0039ce75ef7ba0d4a733b9d.png)
唯物、唯心主义代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代表: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伽森秋:宇宙间只有两个本原,原子和空虚。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此外还有: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罗费尔巴哈霍尔巴赫主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代表: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此外还有孟轲、王守仁、笛卡尔、康德、休谟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作为第一性。
)代表:子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此外还有:黑格尔、老子、庄子、朱熹、柏拉图等。
哲学中常见的经典语句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2.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表明(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不是认识对象的客观情况)4.“画饼不能充饥,望梅却能止渴”说明(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5.培根说:“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表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具有客观性)6.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中流过。
”这说明(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7.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这说明(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8.“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9.“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3232baa5dd3383c4bb4cd259.png)
•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 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 •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 的物质世界 •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 心的 • C、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 D、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万物复 归原子
原 子 是 世 界 本 原
原子构 成万物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①进步性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②局限性 A 物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B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
机械性
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被归结为 力学过程,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甚至 动物和人都被看作是受力学支配的机器。用机械运动 解释一切现象。
根本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合理性
三种形态
局限性
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
划分 唯一 标准
唯 心 主 义
根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两种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1、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 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 力。这段话是一个( )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马 哲)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 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 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0f9dab3731126edb6f1a109f.png)
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英国:贝克莱(1684年—1753年);德国:费希特(1762年—1814年);中国:孟轲(约前372年—289年)、王守仁(1472年—1528年)。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宋);“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明);“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英国)“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法)“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德)“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奥地利)“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1770-1831)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自我辩证发展到一定阶段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禅宗五祖慧能:不是幡动,不是风动,唯有心动。
笛卡尔(实际上是个二元论):我思,故我在。
唯物主义:荀子的“形具而神生”,王充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范缜的“形谢则神灭”,王夫之的“气者,理之依也”。
主观唯心主义:陆象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客观唯心主义:朱熹的“理在气先”。
追问可不可以详细点啊详细加分好了回答唯物主义:主要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某种基本元素组成并决定精神,集中于法家人物及其亲近者,荀子的“形具而神生”,王充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范缜的“形谢则神灭”,王夫之的“气者,理之依也”。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宇宙万物是自我感觉而存在,集中于陆王心学人物,陆象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宇宙万物由一个“天理”决定的,集中于传统儒家人物和程朱理学人物,朱熹的“理在气先”。
高中政治哲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与思想观点
![高中政治哲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与思想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eb05a6a21614791611288c.png)
哲学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集大成者);在中国产生于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王夫之、范缜、张载等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期张载、王夫之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元气”。
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罗、这种机械性的特点典型地表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人现在关于“人是机器”的论述之中,他们的分析方式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利维坦》“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义东、邓小平等主观唯心主义德国的费希特、英国的贝克莱:(1)中国明朝的王守仁,他大主教、中国的孟轲、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阳明全书》卷六)。
(2)欧洲18世纪英国的贝克莱曾提出:“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对象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等观点。
他认为事物只是颜色、滋味、气味、形象和硬度等等观念的“集合”而已,“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川景物,宇宙中所包含的一切物体,在人心灵以外都无独立的存在,他们的存在就在于其为人心灵所感知、所认识”(《人类知识原理》)。
客观唯心主义柏拉图、黑格尔、中国的老子:(1)中国南宋的朱熹,他主和庄子(道生万物)、朱熹张精神性的“理”是先于天地而独立存在的实体。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一、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物质第一性,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张载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老子《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
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儿的二元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但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历史领域仍然是唯心主义观点。
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随着社会历史和科学的发展,它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代替。
A)机械性。
就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
例如霍布斯就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他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
认为人归根结蒂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
B)形而上学性。
就是说,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并且善于以孤立、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方面表现为对整个世C)不彻底性。
“半截子唯物主义”,界认识的不彻底性:就是说,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而一走进社会历史领域便陷入了唯心主义。
他们不知道社会基本矛盾,更没有找到社会发展最根本的经济原因。
他们往往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理性”看作社会历史。
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然的唯物主义认识的不彻底性。
比如,培根就提什么“二重真理论”,把人的知识分为神学和哲学两种:人的知识就如同水一样,有的是从天上降落的,有的是从地下涌起的;一种是来自人对自然物质世界的感觉经验,另一种则来自上帝或神的“启示”。
这就为神学信仰留下了一块地盘。
主要代表人物十七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者有培根、霍布斯、洛克;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者有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霍尔'..巴赫;十九世纪德国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近代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拉美特里(继承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和的思想,在法国第一次提出系统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他认为统一的实体是唯一的存在,运动同广延一样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二、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反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1、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英国:贝克莱(1684年—1753年);“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德国:费希特(1762年—1814年);他认为我们应该抛弃物自体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对自我的概念。
中国:孟轲(约前372年—289年)、王守仁(1472年—1528年)。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宋);“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阳明(明);“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英国)“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法)“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德) “物是感觉的复合”——马赫(奥地利) “万物皆备于我”——(孟子)“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古希腊)禅宗五祖慧能:不是幡动,不是风动,唯有心动。
笛卡尔(实际上是个二元论):我思,故我在。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1770-1831)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自我辩证发展到一定阶段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门格尔、帕累托、希克斯门格尔认为不同的商品效用可以互相比较,并且商品价格决定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在门格尔等人思想的基础上,艾奇沃斯、帕累托、希克斯等得出了无差异曲线。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实际上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异”。
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
进一步而言,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泉——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的精神症状。
可恨的是,希克斯、门格尔等人糟蹋了经济学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效用和函数。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糟蹋了效用的概念。
效用本来可用于描述商品满足人某种需要的能力,可是希克斯等人出世以后,效用就成了人的主观感觉,从而“商品具有的满足人某种需要的客观的能力”这一重要的内容就没有了合适的概念去表示。
希克斯等人还糟蹋了函数。
学过数学、物理等的人都知道,一般而言,函数都是指变量之间的固定的统一的关系。
一旦上升到了函数,必将是一个客观的、精确的规律。
可希克斯等人的效用函数却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环境而已。
同样的2件棉衣和3个面包,张三的效用函数的取值今天为8、明天为10,李四的效用函数取值明天30、后天50。
这哪里还是函数?当然,严格而言这也可称为函数,不过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函'..数。
人类创造函数这一概念,是专门用来解释规律的,而到了经济学家这里,函数却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函数。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扩展】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扩展】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吗?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是根本观点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
唯心主义是根本观点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