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什么是张角定理
第5章 张角定理及应用
第5章 张角定理及应用【基础知识】张角定理 设A ,C ,B 顺次分别是平面内一点P 所引三条射线PA ,PC ,PB 上的点,线段AC ,CB对点P 的张角分别为α,β,且180αβ+<︒,则A ,C ,B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sin()PCαβ+=sin sin PB PAαβ+. 证明 如图5-1,A ,C ,B 三点共线ABP ACP CBP S S S ⇔=+△△△βαCBAP图5-1111sin()sin sin 222PA PB PA PC PC PB αβαβ⇔⋅⋅+=⋅⋅+⋅⋅ sin()sin sin PC PB PAαβαβ+⇔=+. 推论 在定理的条件下,且αβ=,即PC 平分APB ∠,则A ,C ,B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2cos PCα= 11PB PA+. 注 若规定角的绕向,逆时针方向为正,否则为负,则上述定理、推论中的点C 可表示在AB 的延长线上的情形.上述定理把平面几何和三角函数紧密相联,它给出了用三角法处理平面几何问题的一个颇为有用的公式.用它去解几何题,适当地配合三角形面积公式、正弦定理、三角公式、几何知识,可以大大简化解题步骤,众多的几何问题可以简捷地解决. 【典型例题与基本方法】1.恰当地选择共一端点的两线段对同一视点的两张角,是应用张角定理的关键例1 如图5-2,已知ABCD 为四边形,两组对边延长后得交点E ,F ,对角线BD EF ∥,AC 的延长线交EF 于G .求证:EG GF =. (1978年全国竞赛题)ββαGFEDCB A图5-2证明 以E 为视点,令BEC α=∠,CEG β=∠,分别对B ,C ,F ;A ,D ,F 及A ,C ,G 应用张角定理,得sin()sin sin EC EF EBαβαβ+=+, ① sin()sin sin ED EF EA αβαβ+=+, ② sin()sin sin EC EG EAαβαβ+=+.③又由BD EF ∥,有BDE β=∠,在△BED 中应用正弦定理,有sin()sin ED EBαββ+=. 由①+②-③-④,得2sin sin EF EGαα=, ∴ 2EF EG =,即EG GF =.例2 已知ABC △的顶点A ,B ,C 对应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E 为其内切圆圆心,AE 交BC于D .求证:AE b cED a +=. (1979年广东省竞赛题)证明 如图5-3,连BE 并延长交AC 于F ,令BAE α=∠,由于E 为内心,则EAF α=∠.以A 为视点,分别对B ,E ,F 及B ,D ,C 应用张角定理的推论,得FEDCBA图5-32cos 11AE AB AF α=+,2cos 11AD AB AC α=+. 上述两式相除,得()()AC AB AF AD AE AF AC AB +=+, 而1AD AE ED EDAE AE AE+==+, 从而 ()()AB AC AF ED AB CFAE AF AC AB AF AB AC-==⋅++. ①又BF 平分B ∠,则AB AF BC CF =,即AB BCAF CF=. 于是,由上式代入①式,得ED BC AE AB AC =+,故AE b cED a+=. 例3 如图5-4,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 ∠.在CD 上取一点E ,BE 与AC 相交于F ,延长DF 交BC 于G .求证:GAC EAC =∠∠. (1999年全国高中联赛题)(G ')GFEDCBA图5-4证明 作CAG CAE '=∠∠,交BC 于G '.只须证G ',F ,D 三点共线,设BAC CAD θ==∠∠,CAG CAE α'==∠∠.以A 为视点,分别对B ,F ,E ;B ,G ',C ;C ,E ,D 应用张角定理,有 ()sin sin sin AF AB AE θααθ+=+, ① sin sin sin()AG AB ACθαθα-=+', ② sin sin sin()AE AD AC θαθα-=+, ③由①-②+③式,得sin()sin sin AF AD AG θααθ+=+'. 又以A 为视点,对G ',F ,D 应用张角定理,知G ',F ,D 三点共线.由此,知G '与G 重合,故GAC EAC =∠∠.例4 如图5-5,已知AM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任作一直线顺次交AB ,AC ,AM 于P ,Q ,N .求证:AB AP ,AMAN,AC AQ 成等差数列.(1979年辽宁省竞赛题)θβαCBA MN PQ图5-5证明 令BAM α=∠,MAC β=∠,AMB θ=∠.以A 为视点,分别对P ,N ,Q 及B ,M ,C 应用张角定理,有sin()sin sin AN AP AQαββα+=+, ① sin()sin sin AM AB ACαββα+=+.②又在△ABM 和△AMC 中,由正弦定理,有 sin sin AB MB θα=,sin sin AC MC θβ=. 注意到MB MC =,上述两式相除得sin sin AC ABαβ=. 于是②式变为sin()2sin 2sin AM AB ACαββα+==. 由①式除以上式,得12AM AB AC AN AP AQ ⎛⎫=+ ⎪⎝⎭. 故AB AP ,AMAN,AC AQ 成等差数列.2.找准视点,寻找到与题设条件或结论有关的线段所在的三角形,是灵活应用张角定理的前提.例5 如图5-6,圆的割线PAB 通过圆心O ,自P 作圆的任一割线PCD 交圆于C ,D .又在圆上取一点E ,使BE BD =,连CE 交AB 于F .求证:211AB BP BF=+.BP图5-6证明 连AC ,BC ,令1ECB =∠∠,2BCD =∠∠,3ACE =∠∠,4ACP =∠∠,AC a =,BC b =. 由BE BD =,有12=∠∠.连BD ,由AE AD =,有34ABD ==∠∠∠.以C 为视点,考察线段AB ,BP ,BF 所在的三角形ABC △和△PBC ,分别应用张角定理,有 sin90sin 1sin 3CF a b︒=+∠∠, sin(904)sin 4sin90a b CP ︒+︒=+∠∠. 即 sin 1sin 3cos 3sin 3ab abCF b a b a ==++∠∠∠∠, cos 4sin 4cos 3sin 3ab abCP b a b a ==--∠∠∠∠. 由此,知cos 3sin 30b a ->∠∠. 在△CPB 中,由余弦定理,得122222cos(903)cos 3sin 3cos 3sin 3ab ab BP b b a b a ⎡⎤⎛⎫=+-⋅⋅︒+⎢⎥ ⎪--⎝⎭⎢⎥⎣⎦∠∠∠∠∠. 因034180<+<︒∠∠,则03490<=<︒∠∠,即cos 30>∠. 于是,()122222cos 3(cos 3sin 3)b a b BP b a 2⎡⎤⋅+⎢⎥==-⎢⎥⎣⎦∠∠∠ 同理,在CFP △中,有BF .又在Rt ABC △中,AB , 故211AB BP BF ==+. 注 此例结论表示AB 是BP 与BF 的调和平均,亦表示1PF 调和分割弦AB . 例6 (第一章例12)任意四边形ABCD 的一组对边BA 与CD 交于M ,过M 作割线交另一组对边所在直线于H 、L ,交对角线所在直线于H '、L '.求证:1111MH ML MH ML +=+''. 证明 如图5-7,MBL α=∠,CML β=∠,BMC αβ=+∠,L'H 'DCBA MH图5-7由张角定理得:sin()sin sin MH MD MAαβαβ+=+, ① sin()sin sin MH MC MA αβαβ+=+', ② sin()sin sin ML MD MA αβαβ+=+', ③ sin()sin sin ML MC MBαβαβ+=+.④由①+④-②-③得sin()sin()sin()sin()0MH ML MH ML αβαβαβαβ+++++--='',故1111MH ML MH HL +=+''. 注 此例也可运用线段的调和分割来证明,可参见第十一章例9.对于第十一章的例10,也可运用张角定理来证.请看下例:例7 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一组对边DA 、CB 延长线交P 点,过P 点任作直线PF 分别交圆于E 、F ,交AB 、CD 所在直线于N 、M ,求证:1111PE PF PN PM+=+. 证明 设APM α=∠,BPM β=∠,并分别取AD 、EF 、BC 中点R 、G 、H ,如图5-8,显然P 、R 、G 、H 和圆心O 五点共圆,由托勒密定理可知:PG RH RG PH PR GH ⋅=⋅+⋅.对△RGH 三边用正弦定理代入得:()sin sin sin PG PH PR αβαβ⋅+=⋅+⋅,两边乘2,即()sin()PE PF αβ++= ()()sin sin PB PC PA PD αβ+++.又PE PF PB PC PA PD ⋅=⋅=⋅,则11sin()PE PF αβ⎛⎫++= ⎪⎝⎭1111sin sin PB PC PA PD αβ⎛⎫⎛⎫+++ ⎪ ⎪⎝⎭⎝⎭.由张角定理:sin()sin sin PN PB PA αβαβ+=+,sin()sin sin PM PC PD αβαβ+=+,因此1111PE PF PN PM+=+. PFD图5-8当PF 与AB 、DC 的延长线相交同时与圆相交(或相切),如图5-9,例7仍然成立,证法相同.OPR MN K H GFE DCBA 图5-9当PF 与CA ,BD 相交或与它们的延长线相交,同时也与圆相交(或相切),例题7也成立,证法也相同.如图5-10,相切时11PE PF=.P图5-10例8 圆内接ABC △,切线C 点交BA 的延长线于P ,过P 任作直线交圆于E 、F ,交AC 、BC 分别于N 、M ,求证:1111PE PF PN PM+=+. 证明 设APM α=∠,MPC β=∠,并分别取AB 、EF 中点G 、H ,如图5-11,显然P 、G 、H 、C 和圆心O 五点共圆,由托勒密定理可知PH GC GH PC PG HC ⋅=⋅+⋅,对△GHC 三边用正弦定理代入得()sin sin sin PH PC PG αβαβ⋅+=⋅+⋅,两边乘2,即()sin()2sin PE PF PC αβα++=⋅⋅+()sin PA PB β+.因为2PE PF PC PA PB ⋅==⋅,从而11211sin()sin PE PF PC PA PB αβα⎛⎫⎛⎫++=++ ⎪ ⎪⎝⎭⎝⎭sin β.图5-11由张角定理,sin()sin sin PN PC PA αβαβ+=+,sin()sin sin PM PC PBαβαβ+=+. 因此1111PE PF PN PM+=+. 【解题思维策略分析】1.给出著名问题的一种新证法 例9(斯坦纳定理) 在ABC △中,BD ,CE 分别是ABC ∠,ACB ∠的平分线.若BD CE =,则AB AC =. 证明 如图5-12,令ABD DBC α==∠∠,BCE ACE β==∠∠,分别以B ,C 为视点,对ABC △应用张角定理的推论,有2cos 11BD AB BC α=+,2cos 11CE AC BCβ=+. βαβαED CBA图5-12亦有2cos 2cos AB BC AC BC BD CE AB BC AC BC αβ⋅⋅⋅⋅===++, 亦即()()cos cos AB AC BC AC AB BC βα+=+. 对上式应用分比定理,把cos cos βα-化为积,并变形可得 ()2sinsincos 22AC AB BC AB AC BC βαβαα++--=-⋅⋅⋅. ①显然,α,β,αβ±均只能为锐角. 若AB AC >,则①式左端为正,而右端为负,若AB AC <,则①式左端为负,而右端为正. 所以AB AC =.例10(蝴蝶定理) 已知M 是O 的弦AB 的中点,过M 任作两弦CD ,EF ,连CF ,DE 分别交AB 于G ,H ,则MH MG =. 证明 如图5-13,令AMF BME α==∠∠,BMD AMC β==∠∠.以M 为视点,对△M DE 和△MCF 分别应用张角定理,有G H 'C图5-13sin()sin sin MH ME MD αββα+=+, sin()sin sin MG MF MCαββα+=+. 上述两式相减,得()()11sin sin sin()MF ME MD MC MH MG ME MF MC MD βααβ⎛⎫+-=--- ⎪⋅⋅⎝⎭. 设P ,Q 分别是CD ,EF 的中点,由OM AB ⊥,有 22cos(90)2sin ,22cos(90)2sin .MD MC MP OM OM MF ME MQ OM OM ββαα-==⋅︒-=⋅⎧⎨-==⋅︒-=⋅⎩ 于是,()11sin 0MH MG αβ⎛⎫+-= ⎪⎝⎭.而180αβ+≠︒,知sin()0αβ+≠.故MH MG =.注 类似地应用张角定理,可证明如图5-8中的AG BH ''=. 2.获得线段倍分关系的一种途径例11 已知G 是ABC △的重心,过G 作直线分别交ABC △的两边AB ,AC 于E ,F .求证:2EG GF ≤.证明 如图5-14,作中线BGM ,CGN ,令MGF BGE α==∠∠,CGF NGE β==∠∠.βαGFECBAM N 图5-14以G 为视点,分别对△GCM ,△BGN 应用张角定理,有sin()sin sin GF MG GC αββα+=+,sin()EGαβ+=sin sin BG NGβα+. 注意到,2BG GM =,2GC NG =,则 sin()sin sin 2GF GM GNαββα+=+, ① sin()sin sin 2EG GM GN αββα+=+. ②①12⋅-②,得 ()113sin sin 024GF EG GN ααβ⎛⎫-⋅+=-⋅⎪⎝⎭≤. 而 ()()sin 0090αβαβ+><+<︒,故1102EG GF-≥,即2EG GF ≤.例12 如图5-15,平行四边形ABCD 中,在AB 边上取一点P ,使3AB AP =,在边AD 上取点Q ,使4AD AQ =,且PQ 交AC 于M .求证:7AC AM =. βαDCBAM OPQ 图5-15证明 连BD 交AC 于O ,则12AO AC =.令DAM α=∠,BAM β=∠,3AB a =,4AD b =.以A 为视点,分别对△APQ 和△ABD 应用张角定理,有 sin()sin sin sin sin b a AM a b abαβαβαβ+⋅+⋅=+=,sin()sin sin 4sin 3sin 3412b a AO a b ab αβαβαβ+⋅+⋅=+=. 因ADO ABO S S =△△,则4sin 3sin b a αβ⋅=⋅. 于是,4sin 3sin 6sin 212sin 12sin 9sin 12sin 7AM b a a AO b a a a αββαβββ⋅+⋅⋅===⋅+⋅⋅+⋅. 故7AC AM =.例13 如图5-16,筝形ABCD 中,AB AD =,BC DC =.经过AC 与BD 的交点O 任作两条直线,分别交AD 于E ,交BC 于F ,交AB 于G ,交CD 于H ,GF ,EH 分别交BD 于I ,J .求证:OI OJ =. (CMO -5试题)δγβαOIJ HGFE D CBA图5-16证明 令AOE α=∠,EOD β=∠,DOH γ=∠,COH δ=∠.由题设,知AC 垂直平分BD 于O ,以O 为视点,考虑分别在OJ ,OI 所在的三角形△FOH 及△GOF 中应用张角定理.但在△EOH 中,涉及OE ,OH ,于是,又在△AOD ,△COD 及△EOH 中分别应用张角定理,有sin90sin sin OE OD OA αβ︒=+,sin90sin sin OH OC OD γδ︒=+,sin()sin sin OJ OH OEβγβγ+=+. 由上述三式,有sin()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OJ OC OD OD OA βγβγβδγαγβ+⋅⋅⋅⋅=+++. 同理,在△AOB ,△COB 及△GOE 中分别应用张角定理,有 sin()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OI OC OB OB OA γβγβγαβδβγ+⋅⋅⋅⋅=+++. 注意到OD OB =,则有11OJ OI=,故OI OJ =. 例14 如图5-17,已知G 是ABC △的重心,过点G 任作一条直线l ,分别交边AB 、AC 于点D 、E ,若AD xAB =,AE y AC =,求证:11x y+为定值.l βαGFEDCBA图5-17证明 当点D 与点B 重合,即1x =时,E 为AC 之中点,即12y =,此时113x y +=,因此只需证明113x y+=即可. 如图,延长AG 交BC 于F ,则F 为BC 的中点,设BAF α=∠,FAC β=∠,由D ,G ,E 三点共线,可得sin()sin sin AG AE AD αβαβ+=+,因为23AG AF =,AD xAB =.AE yAC =,所以()3sin 2AF αβ+= sin sin yAC xAB αβ+,即sin()2sin 2sin 33AF yAC xAB αβαβ+=+①,由B ,F ,C 三点共线可得()sin sin sin AF AC ABαβαβ+=+②,①式减②式可得sin 2sin 211033AC y AB x αβ⎛⎫⎛⎫-+-= ⎪ ⎪⎝⎭⎝⎭,因为F 为BC 的中点,所以ABF AFC S S =△△,即11sin sin 22AF AB AF AC αβ⋅=⋅,即sin sin 0AC AB αβ=≠,所以2211033y x ⎛⎫⎛⎫-+-= ⎪ ⎪⎝⎭⎝⎭,即113x y +=.3.证明线段比例关系式的一种方法例15 如图5-18,已知AD ,AE 分别是ABC △的内外角平分线,点D 在BC 边上,点E 在BC 边的延长线上.求证:112BE CE DE+=. ααbaED CBA图5-18证明 设AD a =,AE b =,BAD DAC α==∠∠.以A 为视点,分别对△ADE 和△ABE 应用张角定理,得sin90sin sin(90)AC b a αα︒︒-=+,sin(90)sin90sin a AB b αα︒+︒=+. 于是 cos sin ab AC b a αα=+,cos sin abAB b a αα=-.在△ABE 中,由余弦定理,并注意cos 0α>,cos sin 0b a αα->(0AB >), 有BE ===.同理,在△ACE 中,求得CE =.而在Rt △ADE 中,DE = 故112BE CE DE +==. 注 112BE CE DE +=表示DE 是CE 与BE 的调和平均,亦表示DE 被B 、C 或BC 被D 、E 调和分割(即DB BEDC CE=). 用张角定理也可以证明如下调和分割问题:凸四边形ABDF 的两组对边延长相交于点C ,E ,直线AD 交BF 于M ,交CE 于点N ,则112AM AN AD +=或AM MDAN ND=. 事实上,如图5-19,令CAN α=∠,NAE β=∠,以A 为视点,分别对△ABF ,△ABE ,△ACF ,△ACE 应用张角定理,有FEDCBAM N图5-19sin()sin sin AM AF AB αβαβ+=+,sin()sin sin AD AE AB αβαβ+=+, sin()sin sin AD AF AC αβαβ+=+,sin()sin sin AN AE AC αβαβ+=+. 上述第一式与第四式相减后减去其余两式,得112sin()sin()AM AN AD αβαβ⎛⎫++=⋅+ ⎪⎝⎭. 而sin()0αβ+≠,故112AM AN AD+=. 或由2AD AD AM AN AM AN AM AN +==+得AM MDAN ND=.这个调和分割问题可以参见第九章中的性质2.例16 如图5-20设I ,H 分别为锐角ABC △的内心和垂心,点1B ,1C 分别为边AC ,AB 的中点.已知射线1B I 交边AB 于点2B (2B B ≠),射线1C I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2C ,22B C 与BC 相交于K ,1A 为△BHC 的外心.试证:A ,I ,1A 三点共线的充分必要条件是△2BKB 和△2CKK 的面积相等.(CMO -18试题)1B 2B 1C 1C 2C BAHK 图5-20证明 首先证明:2260BKB CKK S S BAC =⇔=︒△△∠.设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R ,连IC ,在△ACI 与ABC △中运用正弦定理,有1sin sin 2AI ACAIC C =∠∠ 14sin 12cos 2AC R B B ==⋅∠∠,即114sin sin 22AI R B C =⋅⋅∠∠. 又 11sin 2AB AC R B ==⋅∠. 在△12AB B 中,注意AI 平分A ∠,以A 为视点,在此三角形中应用张角定理的推论,有12cos 2AAI=∠ 1211AB AB +, 即有 21112cos sin 12211112cos cos cos sin 12222R B CAB A A B CAI AB ⋅⋅==⋅--∠∠∠∠∠∠ 112cos sin 221sin 2R B CA ⋅⋅=∠∠∠.同理,2112cos sin 221sin 2R C BAC A ⋅⋅=∠∠∠. 从而 222222BKB CKC ABC AB C S S S S AB AC AB AC =⇔=⇔⋅=⋅△△△△ 1111sin cos sin cos 2222sin sin 11sin sin 22C B B C C B A A ⋅⋅⇔⋅=⋅∠∠∠∠∠∠∠∠ 24sin 12A⇔=∠,注意到A ∠为三角形内角60BAC ⇔=︒∠. 其次,再证60BAC A =︒⇔∠,I ,1A 三点共线.连1BA ,1CA ,在△1ABA 和△1ACA 中分别应用正弦定理,有 1111sin sin A A A B ABA A AB =∠∠,1111sin sin A A AC ACA A AC=∠∠. 因I 为ABC △的内心,A ,I ,1A 共线111A AB A AC ABA ⇔=⇔∠∠∠与1ACA ∠均为锐角,1111sin sin ABA ACA ABA ACA =⇔≠∠∠∠∠(因AB AC ≠)时,111180,,,ABA ACA A B A C+=︒⇔∠∠四点共圆. 注意到1A 中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有()1360236021802BAC BHC A A =︒-=︒-︒-=∠∠∠∠,且118060BAC A BAC +=︒⇔=︒∠∠∠. 例17 如图5-21,设O ,I 分别是ABC △的外心和内心,AD 是BC 边上的高,I 在线段OD 上,求证:ABC △的外接圆半径R 等于BC 边上的旁切圆的半径a r .(1998年全国高中联赛题)证明 因BC 边上的旁切圆的半径4sincos cos 222a A B C r R =,故只需证明4sin cos cos 1222A B C⋅=即可. 由图,易得90OAC BAD B ==︒-∠∠,因为2A BAI CAI ==∠∠,所以()902ADAI OAI B ==-︒-∠∠ 902A B α=+-︒=,由于点D ,I ,O 共线,由张角定理可得sin 2sin sin AI AO AD ααα=+,即2cos 1AI AOα=+1AD ,即2sin 112A B AI AO AD ⎛⎫+ ⎪⎝⎭=+,其中AO R =,sin 2sin sin AD AB B R C B ==. 设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则csc2A AI r =,因为4sin sin sin 222A B C r R =,则4sin sin 22B CAI R =⋅,所以有2sin 1122sin sin 4sin sin 22A B B C R R B C R ⎛⎫+ ⎪⎝⎭=+,即4sin cos cos 2sin sin 1222A B C B B C ⎛⎫+=+ ⎪⎝⎭,即2sin 2A B ⎛⎫+ ⎪⎝⎭cos cos 2sin sin 122B C B C B C +-⎛⎫+=+ ⎪⎝⎭,即sin sin 2sin cos 2sin sin 2222A A A B C B B B C -⎛⎫⎛⎫+⋅++= ⎪ ⎪⎝⎭⎝⎭1+,即()3cos cos sin sin 2sin sin 12222B A C A B C B B A B C ++⎛⎫-+++-+=+ ⎪⎝⎭,cos cos cos()B C B C ++-= cos()cos()B C B C --+,即cos cos cos 0B C A +-=,即22coscos 2sin 10222B C B C A+-+-=,即2sincos 2sin cos 12222A B C A B C -+⋅+=,即4sin cos cos 1222A B C=. 14.证明三点共线的又一个工具例18 如图5-22,已知AB 是圆的直径,PA ,PC 是圆的切线,A ,C 为切点.作CD AB ⊥于D ,Q 为CD 的中点.求证:P ,Q ,B 三点共线.BAP图5-22证明 以C 为视点,考察线段PQ ,QB 所张的角的情形. 连AC ,BC ,则90ACB =︒∠,令PCA α=∠,则CBA ACD α==∠∠,令PC a =,易知2cos AC a α=⋅,cot 2cos cot BC AC a ααα=⋅=⋅⋅,2sin 2cos CD BC a αα=⋅=⋅,2cos CQ αα=⋅.所以2sin sin(90)cos 1cos cos PCB CQ CQ a a αααα︒+===⋅⋅∠, 2sin sin sin 2cos sin cos 2cos cot cos PCQ QCB CB CP a a a a ααααααα+=+=+⋅⋅∠∠22sin cos 1cos cos a a αααα+==⋅⋅.故sin sin sin PCB PCQ QCBCQ CB CP=+∠∠∠. 由张角定理,知P ,Q ,B 三点共线.例19 如图5-23,在线段AB 上取内分点M ,使AM BM ≤,分别以MA ,MB 为边,在AB 的同侧作正方形AMCD 和MBEF ,P 和Q 分别是这两个正方形的外接圆,两圆交于M ,N .求证:B ,C ,N 三点共线.(IMO -1试题)图5-23证明 连MD ,ME ,NE ,ND ,NM ,则90DNM ENM ==︒∠∠,则D ,N ,E 三点共线,注意454590DME =︒+︒=︒∠.设DMN NEM α==∠∠,P ,Q 的半径分别为1r ,2r ,则MC =,2MB =,12cos MN r α=⋅= 22sin r α⋅.对视点M,考察点B ,C ,N所在的三角形△MBN .由 22sin sin sin 902sin CMB CMN MN MB r α︒+=+=∠∠()2111sin cos sin cos sin cos 2cos 2cos r r αααααααα+⋅-+⋅==⋅11cos sin cos(45)22r r ααα+︒-===sin 9045sin NMBMCα︒+︒-==∠.应用张角定理,即知B ,C ,N 三点共线.例20 如图5-24,在ABC △中,令A α=∠,B β=∠,C γ=∠,且αβ>,AD ,BE ,CF 是它的三条垂线;AP ,BQ 是两条角平分线;I ,O 分别是它的内心和外心.证明:点D ,I ,E 共线当且仅当P ,O ,Q 共线,当且仅当O ,I ,F 共线.(IMO -38预选题或由1998年全国高中联赛题改编)IOFE DCBAP Q图5-24证明 由于外心O 有在ABC △内、外、边上三种情形,故须对α分三种情况讨论. (Ⅰ)当α为锐角时.设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R ,内切圆半径为,令BC a =,CA b =,AB c =,连CO ,CI ,则abCP b c=+,ab CQ a c =+,π2OCQ β=-∠,π2OCP α=-∠,cos CD b γ=⋅,cos CE a γ=⋅,sin 2r CI γ=,OCI ICF =∠∠ π22γβ=--(或π22γα+-),π2OCF βγ=--∠(或2πγα+-). 以C 为视点,分别考察△PCQ ,△DCE ,△OCF ,并应用张角定理.P ,O ,Q 共线sin sin sin OCP OCQOC CQ CP γ⇔=+∠∠ []sin ()cos ()cos ab R a c b c γαβ⇔⋅=+⋅++⋅[]224sin sin sin sin 2sin 22sin (cos cos )R R αβγαβγαβ⇔⋅⋅⋅=+++2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2sin (cos cos )]R R αβγαβγαβ⇔++=+++sin 22sin (cos cos )cos cos cos γγαβγαβ⇔=+⇔=+.D ,I ,E 共线()sinsinsin 22sin cos ab r a b CI CD CEγγγγγ⇔=+⇔⋅=+ ()cos ()()(1cos )cos r a b c r a b a b c γγγ⇔++⋅=+⇔+-=⋅(sin sin )(1cos )sin cos αβγγγ⇔+-=⋅22cos cos2sin sin cos 222γαβγγγ-⇔⋅⋅=⋅2sincoscos cos cos cos 22γαβγγαβ-⇔⋅=⇔=+. O ,I ,F 共线sin sin sin OCF OCI ICFCI CF CO⇔=+∠∠∠ ()cos cos sin 2222sin sin 22sin sin CI CI a R R γγβββγγββαβ⎛⎫⎛⎫++ ⎪ ⎪+⎛⎫⎝⎭⎝⎭⇔=+⇔+=+ ⎪⋅⋅⎝⎭2sinsin sin sin22rr R R γγαβ+⋅⋅⋅⋅(注意π22γβ+≠,4sin sin sin 222r R αβγ=⋅⋅) 12sin 4sin sin 2222cos cos 22γαββαβ⎛⎫⇔+=+⋅ ⎪⎝⎭⋅4sin cos cos 12sin sin 222γαββαβ⎛⎫⇔+⋅⋅=+⋅ ⎪⎝⎭sin sin sin sin 22222222222αβγβγααβγαβββ⎛⎫⎛⎫⎛⎫⎛⎫⇔+++++-++++-+ ⎪ ⎪ ⎪ ⎪⎝⎭⎝⎭⎝⎭⎝⎭1cos()cos()αβαβ=+--+cos cos 1cos()1cos()cos cos cos cos βααβαβγγαβ⇔+++-=+-+⇔=+. 因此,D ,I ,E 共线⇔P ,O ,Q 共线⇔O ,I ,F 共线.(Ⅱ)当α为钝角时,注意π2OCP α=-∠,依照(Ⅰ)类似证明. (Ⅲ)当α为直角时,易证点D ,I ,E 共线当且仅当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 ,O ,Q 共线当且仅当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O ,I ,F 共线当且仅当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综合即证. 注 在ABC △中,可证得:cos cos cos C A B =+∠∠∠,当且仅当ABC △的外接圆半径等于AB 边上的旁切圆半径.因此本例题还等价于ABC △的外接圆半径等于AB 边上的旁切圆半径,此为例17即1998年全国高中联赛平面几何题结论.5.注意张角定理与斯特瓦尔特定理的等价性例21 如图5-25,设B ,P ,C 依次分别为从A 点引出的三条射线AB ,AP ,AC 上的点.线段BP ,PC 对点A 的张角分别为α,β,且180αβ+<︒,则B ,P ,C 三点共线的下述两个充要条件等价:βαCBA EF P 图5-25(Ⅰ)sin()sin sin AP AC ABαβαβ+=+(张角定理); (Ⅱ)222AB PC AC BP AP BC BP PC BC ⋅+⋅=⋅+⋅⋅(斯特瓦尔特定理). 证明sin()sin sin sin()sin sin AB AC AP AB AP AC AP AC ABαβαβαβαβ+=+⇔⋅⋅+=⋅⋅+⋅⋅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AB AC AB AC AP AB AP AC αβαβαβ⇔⋅⋅⋅+⋅⋅⋅=⋅⋅+⋅⋅.作BE ⊥射线AP 于E ,作CF ⊥射线AP 于F ,则 sin sin AB BE BP k BPAC CF PC k PCαβ⋅⋅===⋅⋅ cos cos AC k BP AB k PC AP k BP AP k PC AP k BC βα⇔⋅⋅⋅+⋅⋅⋅=⋅⋅+⋅⋅=⋅⋅222222222AC AP PC AB AP BP AP AC BP AP AB PC AP BC AC AP AB AP +-+-⇔⋅⋅⋅+⋅⋅⋅=⋅⋅⋅222AB PC AC BP AP BC BP PC BC ⇔⋅+⋅=⋅+⋅⋅.【模拟实战】习题A1.在矩形ABCD 中,AB a =,BC b =,M 为BC 中点,DE ⊥射线AM 于E ,求DE 之长.(用a ,b 表示)2.ABC △中,AB AC =,AD 为BC 边上的高,AD 的中点为M ,CM 的延长线交AB 于K .求证:3AB AK =.3.已知AC AB ⊥,BD AB ⊥,AD 和BC 相交于点E ,EF AB ⊥于F .又AC p =,BD q =,EF r =,AF m =,FB n =.求证:111p q r+=. 4.梯形ABCD (AB DC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P ,过P 作梯形下底的平行线交两腰AD 于M ,BC 于N .求证:PM PN =.5.设XOY ∠的平分线上任一点为P ,过P 作两条任意直线AB ,CD ,分别交OX ,OY 于A ,C ,B ,D .求证:OC OA BD OB OD AC ⋅⋅=⋅⋅.6.直线l 的同侧有三个相邻的等边三角形△ADE ,△AFG ,ABC △,且G ,A ,B 都在直线l 上.设这三个三角形的边长依次为b ,c ,a ,连GD 交AE 于N ,连BN 交AC 于L .求证:abcAl ab bc ac =++.7.在O 中,过弦GH 的中点M 作弦AB ,CD ,令AMG α=∠,CMG β=∠.求证:sin sin MB MAMC MDαβ-=-. 8.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CD 边上取一点P ,使12CP PD =∶∶,在对角线上取一点Q ,使13CQ QA =∶∶.求证:B ,Q ,P 三点共线. 习题B1.已知四边形ABCD 两组对边的延长线分别交于K ,L .过K ,L 作直线,对角线AC ,BD 之延长线分别交KL 于G ,F .求证:1KF ,1KL ,1KG 成等差数列.2.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C AB >.求证:B ∠的平分线BD 小于C ∠的平分线CE .3.在O 内,直径AOB ⊥半径OC ,O '与OB ,OC 相切于D ,E ,并与O 内切于F .求证:A ,E ,F 三点共线.4.在Rt ABC △中,90ACB =︒∠,CD AB ⊥于D ,△ADC 和△CDB 的内心分别为1O ,2O ,12O O 与CD 交于K .求证:111BC AC CK+=. 5.设P 为ABC △内任一点,顶点A ,B ,C 与P 的连线分别与BC ,CA ,AB 交于点D ,E ,F .P '为△DEF 周界上任一点,过P '作PD ,PE ,PF 的平行线分别与BC ,CA ,AB 交于D ',E ',F '.证明:在比值P D PD '',P E PE '',P F PF ''中必有一个等于另两个的和.。
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基本定理
高中数学联赛二试讲义(组编)平面几何1.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广义勾股定理)(1)锐角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之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中的一边和另一边在这边上的射影乘积的两倍. (2)钝角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加上这两边中的一边与另一边在这边上的射影乘积的两倍. 2. 射影定理(欧几里得定理)3. 中线定理(巴布斯定理)设△ABC 的边BC 的中点为P ,则有)(22222BP AP AC AB +=+;中线长:222222a c b m a -+=.4. 垂线定理:2222BD BC AD AC CD AB -=-⇔⊥.高线长:C b B c A abcc p b p a p p a h a sin sin sin ))()((2===---=. 5. 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如△ABC 中,AD 平分∠BAC ,则AC AB DC BD =;(外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长:2cos 2)(2Ac b bc a p bcp c b t a +=-+=(其中p 为周长一半). 6. 正弦定理:R C c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7. 余弦定理:C ab b a c cos 2222-+=.8. 张角定理:ABDAC AC BAD AD BAC ∠+∠=∠sin sin sin .9. 斯特瓦尔特(Stewart )定理:设已知△ABC 及其底边上B 、C 两点间的一点D ,则有AB 2·DC +AC 2·BD -AD 2·BC =BC ·DC ·BD .10. 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圆外角如何转化?) 11.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夹弧所对的圆周角.12. 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垂径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13. 布拉美古塔(Brahmagupta )定理: 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C ⊥BD ,自对角线的交点P 向一边作垂线,其延长线必平分对边.14. 点到圆的幂:设P 为⊙O 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PO =d ,⊙O 的半径为r ,则d 2-r 2就是点P 对于⊙O 的幂.过P任作一直线与⊙O 交于点A 、B ,则P A·PB = |d 2-r 2|.“到两圆等幂的点的轨迹是与此二圆的连心线垂直的一条直线,如果此二圆相交,则该轨迹是此二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这个结论.这条直线称为两圆的“根轴”.三个圆两两的根轴如果不互相平行,则它们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三圆的“根心”.三个圆的根心对于三个圆等幂.当三个圆两两相交时,三条公共弦(就是两两的根轴)所在直线交于一点.15. 托勒密(Ptolemy )定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线之积等于两组对边乘积之和,即AC ·BD =AB ·CD +AD ·BC ,(逆命题成立) .(广义托勒密定理)AB ·CD +AD ·BC ≥AC ·BD .16. 蝴蝶定理:AB 是⊙O 的弦,M 是其中点,弦CD 、EF 经过点M ,CF 、DE 交AB 于P 、Q ,求证:MP =QM . 17. 费马点:定理1等边三角形外接圆上一点,到该三角形较近两顶点距离之和等于到另一顶点的距离;不在等边三角形外接圆上的点,到该三角形两顶点距离之和大于到另一点的距离.定理2 三角形每一内角都小于120°时,在三角形内必存在一点,它对三条边所张的角都是120°,该点到三顶点距离和达到最小,称为“费马点”,当三角形有一内角不小于120°时,此角的顶点即为费马点.18. 拿破仑三角形:在任意△ABC 的外侧,分别作等边△ABD 、△BCE 、△CAF ,则AE 、AB 、CD 三线共点,并且AE=BF =CD ,这个命题称为拿破仑定理. 以△ABC 的三条边分别向外作等边△ABD 、△BCE 、△CAF ,它们的外接圆⊙C 1 、⊙A 1 、⊙B 1的圆心构成的△——外拿破仑的三角形,⊙C 1 、⊙A 1 、⊙B 1三圆共点,外拿破仑三角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条边分别向△ABC 的内侧作等边△ABD 、△BCE 、△CAF ,它们的外接圆⊙C 2 、⊙A 2 、⊙B 2的圆心构成的△——内拿破仑三角形,⊙C 2 、⊙A 2 、⊙B 2三圆共点,内拿破仑三角形也是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两个拿破仑三角形还具有相同的中心.19. 九点圆(Nine point round 或欧拉圆或费尔巴赫圆):三角形中,三边中心、从各顶点向其对边所引垂线的垂足,以及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九个点在同一个圆上,九点圆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例如: (1)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半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之半; (2)九点圆的圆心在欧拉线上,且恰为垂心与外心连线的中点;(3)三角形的九点圆与三角形的内切圆,三个旁切圆均相切〔费尔巴哈定理〕.20. 欧拉(Euler )线:三角形的外心、重心、九点圆圆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欧拉线)上.21. 欧拉(Euler )公式: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 ,内切圆半径为r ,外心与内心的距离为d ,则d 2=R 2-2Rr . 22. 锐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的和等于外心到各边距离的和.23. 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并且各中线被这个点分成2:1的两部分;)3,3(C B A C B A y y y x x x G ++++重心性质:(1)设G 为△ABC 的重心,连结AG 并延长交BC 于D ,则D 为BC 的中点,则1:2:=GD AG ;(2)设G 为△ABC 的重心,则ABC AC G BC G ABGS S S S ∆∆∆∆===31;(3)设G 为△ABC 的重心,过G 作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过G 作PF ∥AC 交AB 于P ,交BC于F ,过G 作HK ∥AB 交AC 于K ,交BC 于H ,则2;32=++===ABKHCA FP BC DE AB KH CA FP BC DE ; (4)设G 为△ABC 的重心,则①222222333GC AB GB CA GA BC+=+=+;②)(31222222CA BC AB GC GB GA ++=++;③22222223PG GC GB GA PC PB PA +++=++(P 为△ABC 内任意一点);④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是重心,即222GC GB GA ++最小;⑤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是重心;反之亦然(即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则G 为△ABC 的重心).24. 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B A yC cy B b y A a C B A x C c x B b x A a H CB AC B A ++++++++垂心性质:(1)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2)垂心H 关于△ABC 的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 的外接圆上;(3)△ABC 的垂心为H ,则△ABC ,△ABH ,△BCH ,△ACH 的外接圆是等圆;(4)设O ,H 分别为△ABC 的外心和垂心,则HCA BCO ABH CBO HAC BAO ∠=∠∠=∠∠=∠,,.25. 内心: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的交点—内接圆圆心,即内心到三角形各边距离相等;),(cb a cy by ayc b a cx bx ax I CB AC B A ++++++++内心性质:(1)设I 为△ABC 的内心,则I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反之亦然;(2)设I 为△ABC 的内心,则C AIB B AIC A BIC∠+︒=∠∠+︒=∠∠+︒=∠2190,2190,2190; (3)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与其外接圆的交点到另两顶点的距离与到内心的距离相等;反之,若A ∠平分线交△ABC外接圆于点K ,I 为线段AK 上的点且满足KI=KB ,则I 为△ABC 的内心; (4)设I 为△ABC 的内心,,,,c AB b AC a BC ===A ∠平分线交BC 于D ,交△ABC 外接圆于点K ,则acb KD IK KI AK ID AI +===; (5)设I 为△ABC 的内心,,,,c AB b AC a BC ===I 在AB AC BC ,,上的射影分别为F E D ,,,内切圆半径为r ,令)(21c b a p ++=,则①pr S ABC =∆;②c p CD CE b p BF BD a p AF AE -==-==-==;;;③CI BI AI p abcr ⋅⋅⋅=.26. 外心:三角形的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圆心,即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CB A Cy By AyC B A Cx Bx Ax O CB AC B A ++++++++外心性质:(1)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2)设O 为△ABC 的外心,则A BOC ∠=∠2或A BOC ∠-︒=∠2360;(3)∆=S abc R 4;(4)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27. 旁心:一内角平分线与两外角平分线交点——旁切圆圆心;设△ABC 的三边,,,c AB b AC a BC ===令)(21c b a p ++=,分别与AB AC BC ,,外侧相切的旁切圆圆心记为C B A I I I ,,,其半径分别记为C B A r r r ,,.旁心性质:(1),21,2190A C BI C BI A C BI C B A ∠=∠=∠∠-︒=∠(对于顶角B ,C 也有类似的式子);(2))(21C A I I I C B A ∠+∠=∠;(3)设A AI 的连线交△ABC 的外接圆于D ,则DC DB DI A==(对于C B CI BI ,有同样的结论);(4)△ABC 是△I A I B I C 的垂足三角形,且△I A I B I C 的外接圆半径'R 等于△ABC 的直径为2R . 28. 三角形面积公式:C B A R R abc C ab ah S a ABCsin sin sin 24sin 21212====∆)cot cot (cot 4222C B A c b a ++++=))()((c p b p a p p pr ---==,其中a h 表示BC 边上的高,R 为外接圆半径,r 为内切圆半径,)(21c b a p ++=. 29. 三角形中内切圆,旁切圆和外接圆半径的相互关系:;2sin 2cos 2cos 4,2cos 2sin 2cos 4,2cos 2cos 2sin 4;2sin 2sin 2sin4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 .1111;2tan2tan ,2tan 2tan ,2tan 2tan r r r r B A r r C A r r C B r r c b a c b a=++===30. 梅涅劳斯(Menelaus )定理:设△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和一条不经过它们任一顶点的直线的交点分别为P 、Q 、R 则有1=⋅⋅RBARQA CQ PC BP .(逆定理也成立) 31. 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1:设△ABC 的∠A 的外角平分线交边CA 于Q ,∠C 的平分线交边AB 于R ,∠B 的平分线交边CA 于Q ,则P 、Q 、R 三点共线.32. 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2:过任意△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作它的外接圆的切线,分别和BC 、CA 、AB 的延长线交于点P 、Q 、R ,则P 、Q 、R 三点共线.33. 塞瓦(Ceva )定理:设X 、Y 、Z 分别为△ABC 的边BC 、CA 、AB 上的一点,则AX 、BY 、CZ 所在直线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AZ ZB ·BX XC ·CYYA=1. 34. 塞瓦定理的应用定理:设平行于△ABC 的边BC 的直线与两边AB 、AC 的交点分别是D 、E ,又设BE 和CD 交于S ,则AS 一定过边BC 的中点M . 35.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略)36.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定理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交于一点.37.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定理2:设△ABC 的内切圆和边BC 、CA 、AB 分别相切于点R 、S 、T ,则AR 、BS 、CT交于一点.38. 西摩松(Simson )定理:从△ABC 的外接圆上任意一点P 向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作垂线,设其垂足分别是D 、E 、R ,则D 、E 、R 共线,(这条直线叫西摩松线Simson line ). 39. 西摩松定理的逆定理:(略)40. 关于西摩松线的定理1:△ABC 的外接圆的两个端点P 、Q 关于该三角形的西摩松线互相垂直,其交点在九点圆上. 41. 关于西摩松线的定理2(安宁定理):在一个圆周上有4点,以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再作其余一点的关于该三角形的西摩松线,这些西摩松线交于一点.42. 史坦纳定理:设△ABC 的垂心为H ,其外接圆的任意点P ,这时关于△ABC 的点P 的西摩松线通过线段PH 的中心. 43. 史坦纳定理的应用定理:△ABC 的外接圆上的一点P 的关于边BC 、CA 、AB 的对称点和△ABC 的垂心H 同在一条(与西摩松线平行的)直线上.这条直线被叫做点P 关于△ABC 的镜象线.44. 牛顿定理1:四边形两条对边的延长线的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和两条对角线的中点,三点共线.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牛顿线.45. 牛顿定理2:圆外切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中点,及该圆的圆心,三点共线.46. 笛沙格定理1:平面上有两个三角形△ABC 、△DEF ,设它们的对应顶点(A 和D 、B 和E 、C 和F )的连线交于一点,这时如果对应边或其延长线相交,则这三个交点共线.47. 笛沙格定理2:相异平面上有两个三角形△ABC 、△DEF ,设它们的对应顶点(A 和D 、B 和E 、C 和F )的连线交于一点,这时如果对应边或其延长线相交,则这三个交点共线.48. 波朗杰、腾下定理:设△ABC 的外接圆上的三点为P 、Q 、R ,则P 、Q 、R 关于△ABC 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弧AP +弧BQ +弧CR =0(mod2π) .49. 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1:设P 、Q 、R 为△ABC 的外接圆上的三点,若P 、Q 、R 关于△ABC 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则A 、B 、C 三点关于△PQR 的的西摩松线交于与前相同的一点.50. 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2:在推论1中,三条西摩松线的交点是A 、B 、C 、P 、Q 、R 六点任取三点所作的三角形的垂心和其余三点所作的三角形的垂心的连线段的中点.51. 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3:考查△ABC 的外接圆上的一点P 的关于△ABC 的西摩松线,如设QR 为垂直于这条西摩松线该外接圆的弦,则三点P 、Q 、R 的关于△ABC 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52. 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4:从△ABC 的顶点向边BC 、CA 、AB 引垂线,设垂足分别是D 、E 、F ,且设边BC 、CA 、AB 的中点分别是L 、M 、N ,则D 、E 、F 、L 、M 、N 六点在同一个圆上,这时L 、M 、N 点关于关于△ABC 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53. 卡诺定理:通过△ABC 的外接圆的一点P ,引与△ABC 的三边BC 、CA 、AB 分别成同向的等角的直线PD 、PE 、PF ,与三边的交点分别是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54. 奥倍尔定理:通过△ABC 的三个顶点引互相平行的三条直线,设它们与△ABC 的外接圆的交点分别是L 、M 、N ,在△ABC 的外接圆上取一点P ,则PL 、PM 、PN 与△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55. 清宫定理:设P 、Q 为△ABC 的外接圆的异于A 、B 、C 的两点,P 点的关于三边BC 、CA 、AB 的对称点分别是U 、V 、W ,这时,QU 、QV 、QW 和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 56. 他拿定理:设P 、Q 为关于△ABC 的外接圆的一对反点,点P 的关于三边BC 、CA 、AB 的对称点分别是U 、V 、W ,这时,如果QU 、QV 、QW 和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反点:P 、Q 分别为圆O 的半径OC 和其延长线的两点,如果OC 2=OQ ×OP 则称P 、Q 两点关于圆O 互为反点) 57. 朗古来定理:在同一圆周上有A 1、B 1、C 1、D 1四点,以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在圆周取一点P ,作P 点的关于这4个三角形的西摩松线,再从P 向这4条西摩松线引垂线,则四个垂足在同一条直线上.58. 从三角形各边的中点,向这条边所对的顶点处的外接圆的切线引垂线,这些垂线交于该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圆心. 59. 一个圆周上有n 个点,从其中任意n -1个点的重心,向该圆周的在其余一点处的切线所引的垂线都交于一点. 60. 康托尔定理1:一个圆周上有n 个点,从其中任意n -2个点的重心向余下两点的连线所引的垂线共点.61. 康托尔定理2:一个圆周上有A 、B 、C 、D 四点及M 、N 两点,则M 和N 点关于四个三角形△BCD 、△CDA 、△DAB 、△ABC 中的每一个的两条西摩松线的交点在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M 、N 两点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线. 62. 康托尔定理3:一个圆周上有A 、B 、C 、D 四点及M 、N 、L 三点,则M 、N 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线、L 、N 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线、M 、L 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M 、N 、L 三点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点.63. 康托尔定理4:一个圆周上有A 、B 、C 、D 、E 五点及M 、N 、L 三点,则M 、N 、L 三点关于四边形BCDE 、CDEA 、DEAB 、EABC 中的每一个康托尔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M 、N 、L 三点关于五边形A 、B 、C 、D 、E 的康托尔线.64. 费尔巴赫定理:三角形的九点圆与内切圆和旁切圆相切.65. 莫利定理: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三等分,靠近某边的两条三分角线相得到一个交点,则这样的三个交点可以构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常被称作莫利正三角形.66. 布利安松定理:连结外切于圆的六边形ABCDEF 相对的顶点A 和D 、B 和E 、C 和F ,则这三线共点.67. 帕斯卡(Paskal )定理:圆内接六边形ABCDEF 相对的边AB 和DE 、BC 和EF 、CD 和FA 的(或延长线的)交点共线.68. 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 )定理: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为定比m :n (值不为1)的点P ,位于将线段AB 分成m :n 的内分点C 和外分点D 为直径两端点的定圆周上.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69. 库立奇*大上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圆周上有四点,过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九点圆圆心都在同一圆周上,我们把过这四个九点圆圆心的圆叫做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70. 密格尔(Miquel )点: 若AE 、AF 、ED 、FB 四条直线相交于A 、B 、C 、D 、E 、F 六点,构成四个三角形,它们是△ABF 、△AED 、△BCE 、△DCF ,则这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这个点称为密格尔点.71. 葛尔刚(Gergonne )点:△ABC 的内切圆分别切边AB 、BC 、CA 于点D 、E 、F ,则AE 、BF 、CD 三线共点,这个点称为葛尔刚点.72. 欧拉关于垂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O 是三角形的外心,M 是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点,过M 向三边作垂线,三个垂足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其公式: 222AB C D 4||R d R S S EF -=∆∆.平面几何的意义就个人经验而言,我相信人的智力懵懂的大门获得开悟往往缘于一些不经意的偶然事件.罗素说过:“一个人越是研究几何学,就越能看出它们是多么值得赞赏.”我想罗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平面几何曾经救了他一命的缘故.天知道是什么缘故,这个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鬼迷心窍,想要自杀来结束自己那份下层社会人家的孩子巴望一辈子都够不到的幸福生活.在上吊或者抹脖子之前,头戴假发的小子想到做最后一件事情,那就是了解一下平面几何到底有多大迷人的魅力.而这个魅力是之前他的哥哥向他吹嘘的.估计他的哥哥将平面几何与人生的意义搅和在一起向他做了推介,不然万念俱灰的的头脑怎么会在离开之前想到去做最后的光顾?而罗素真的一下被迷住了,厌世的念头因为沉湎于平面几何而被淡化,最后竟被遗忘了.罗素毕竟是罗素.平面几何对于我的意义只是发掘了一个成绩本来不错的中学生的潜力,为我解开了智力上的扭结;而在罗素那里,这门知识从一开始就使这个未来的伟大的怀疑论者显露了执拗的本性.他反对不加考察就接受平面几何的公理,在与哥哥的反复争论之后,只是他的哥哥使他确信不可能用其他的方法一步步由这样的公理来构建庞大的平面几何的体系的以后,他才同意接受这些公理.公元前334年,年轻的亚历山大从马其顿麾师东进,短短的时间就建立了一个从尼罗河到印度河的庞大帝国.随着他的征服,希腊文明传播到了东方,开始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即“希腊化时代”,这时希腊文明的中心也从希腊本土转移到了东方,准确地说,是从雅典转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正是在这个城市,诞生了“希腊化时代”最为杰出的科学成就,其中就包括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因为他的成就,平面几何也被叫作“欧氏几何”.“欧氏几何”以它无与伦比的完美体系一直被视为演绎知识的典范,哲学史家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古代希腊文化的结晶.它由人类理性不可辩驳的几个极其简单的“自明性公理”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演绎出一连串的定理,这些在结构上紧密依存的定理和作为基础的几个公理一起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世间事物的简洁之美无出其右.★费马点: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曾提出关于三角形的一个有趣问题:在三角形所在平面上,求一点,使该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人们称这个点为“费马点”.这是一个历史名题,近几年仍有不少文献对此介绍.★拿破仑三角形:读了这个题目,你一定觉得很奇怪.还有三角形用拿破仑这个名子来命名的呢!拿破仑与我们的几何图形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少年朋友知道拿破仑是法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大革命的领导者、法兰西共和国的缔造者,但对他任过炮兵军官,对与射击、测量有关的几何等知识素有研究,却知道得就不多了吧!史料记载,拿破仑攻占意大利之后,把意大利图书馆中有价值的文献,包括欧几里德的名著《几何原本》都送回了巴黎,他还对法国数学家提出了“如何用圆规将圆周四等分”的问题,被法国数学家曼彻罗尼所解决.据说拿破仑在统治法国之前,曾与法国大数学家拉格朗日及拉普拉斯一起讨论过数学问题.拿破仑在数学上的真知灼见竟使他们惊服,以至于他们向拿破仑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将军,我们最后有个请求,你来给大家上一次几何课吧!”你大概不会想到拿破仑还是这样一位有相当造诣的数学爱好者吧!不少几何史上有名的题目还和拿破仑有着关联,他曾经研究过的三角形称为“拿破仑三角形”,而且还是一个很有趣的三角形.在任意△ABC的外侧,分别作等边△ABD、△BCE、△CAF,则AE、AB、CD三线共点,并且AE=BF=CD,如下图.这个命题称为拿破仑定理.以△ABC的三条边分别向外作等边△ABD、△BCE、△CAF,它们的外接圆⊙、⊙、⊙、的圆心构成的△——外拿破仑的三角形.⊙、⊙、⊙三圆共点,外拿破仑三角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如下图.△ABC的三条边分别向△ABC的内侧作等边△ABD、△BCE、△CAF,它们的外接圆⊙、⊙、⊙的圆心构成的△——内拿破仑三角形⊙、⊙、⊙三圆共点,内拿破仑三角形也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如下图.由于外拿破仑三角形和内拿破仑三角形都是正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还具有相同的中心.少年朋友,你是否惊讶拿破仑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受异书籍、热爱知识的数学家呢?拿破仑定理、拿破仑三角形及其性质是否更让你非常惊讶、有趣呢?★欧拉圆: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和三个欧拉点〔连结三角形各顶点与垂心所得三线段的中点〕九点共圆〔通常称这个圆为九点圆〔nine -point circle 〕,或欧拉圆,费尔巴哈圆.九点圆是几何学史上的一个著名问题,最早提出九点圆的是英国的培亚敏.俾几〔Benjamin Beven 〕,问题发表在1804年的一本英国杂志上.第一个完全证明此定理的是法国数学家彭赛列〔1788-1867〕.也有说是1820-1821年间由法国数学家热而工〔1771-1859〕与彭赛列首先发表的.一位高中教师费尔巴哈〔1800-1834〕也曾研究了九点圆,他的证明发表在1822年的《直边三角形的一些特殊点的性质》一文里,文中费尔巴哈还获得了九点圆的一些重要性质〔如下列的性质3〕,故有人称九点圆为费尔巴哈圆. 九点圆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例如:1.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半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之半;2.九点圆的圆心在欧拉线上,且恰为垂心与外心连线的中点;3.三角形的九点圆与三角形的内切圆,三个旁切圆均相切〔费尔巴哈定理〕.数论一、数学竞赛中数论问题的基本内容 主要有8个定义、15条定理.定义1 (带余除法)给定整数,,0,a b b ≠如果有整数(),0q r r b ≤<满足a qb r =+,则q 和r 分别称为a 除以b 的商和余数.特别的,0r =时,则称a 被b 整除,记作b a ,或者说a 是b 的倍数,而b是a 的约数.定义2 (最小公倍数)非零整数12,,,n a a a 的最小公倍数是能被其中每一个()1i a i n ≤≤所整除的最小正整数,记作[]12,,,n a a a .定义 3 (最大公约数)设整数12,,,n a a a 中至少有一个不等于零,这n 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能整除其中每一个整数的最大正整数,记作()12,,,n a a a .定理1 对任意的正整数,有()[],,a b a b ab ⋅=.定义4 如果整数,a b 满足(),1a b =,则称a 与b 是互素的(以前也称为互质). 定义5 大于1且除1及其自身外没有别的正整数因子的正整数,称为素数(以前也称为质数).其余大于1的正整数称为合数;数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定理2 素数有无穷多个,2是唯一的偶素数.定义6 对于整数,,a b c ,且0c ≠,若()c a b -,则称,a b 关于模c 同余,记(mod )a b c ≡作若则称,a b关于模c 不同余,记作a(mod )b c .定理3 (整除的性质)设整数,,a b c 为非零整数,(1) 若c b ,b a ,则c a ; (2) 若c a ,则bc ab ;(3) 若c a ,c b ,则对任意整数,m n ,有c ma nb +;(4) 若(),1a b =,且a bc ,则a c ; (5) 若(),1a b =,且,a c b c ,则ab c(6) 若a 为素数,且abc ,则a b 或a c .定理4 (同余的性质)设,,,,a b c d m 为整数,0,m > (1) 若(mod )a b m ≡且(mod )b c m ≡,则(mod )a c m ≡;(2) 若(mod )a b m ≡且(mod )c d m ≡,则(mod )a c b d m +≡+且(mod )ac bd m ≡. (3) 若(mod )ab m ≡,则对任意的正整数n 有(mod )n n a b m =,且(mod )an bn mn ≡; (4) 若(mod )ab m ≡,且对非零整数k 有(,,)k a b m ,则mod a b m k k k ⎛⎫= ⎪⎝⎭. 定理5 设,a b 为整数,n 为正整数, (1) 若a b ≠,则()()n na b a b --;(2) 若a b ≠-,则()()2121n n a b a b --++; (3) 若ab ≠-,则()()22n na b a b +-.定义7 设n 为正整数,k 为大于2的正整数, 12,,,m a a a 是小于k 的非负整数,且10a >.若12121m m m m n a k a k a k a ---=++++,则称数12m a a a 为n 的k 进制表示.定理6 给定整数2k≥,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唯一的k 进制表示.定理7 任意一个正整数n 与它的十进制表示中的所有数字之和关于模9同余.定理8 (分解唯一性)每个大于1的正整数都可分解为素数的乘积,而且不计因数的顺序时,这种表示是唯一的 1212k a a a k n p p p =.定理9 若正整数n的素数分解式为1212,k a a a k n p p p =则n的约数的个数为()()()()12111k d n a a a =+++,n 的一切约数之和等于121212111111k a a a k k p p p p p p ---⋅⋅⋅---. 定义8 对任意实数x ,[]x 是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亦称[]x 为x 的整数部分,[][]1x x x ≤<+.定理10 在正整数!n 的素因子分解式中,素数p 作为因子出现的次数是23n n n p p p ⎡⎤⎡⎤⎡⎤+++⎢⎥⎢⎥⎢⎥⎣⎦⎣⎦⎣⎦定理11 如果素数p 不能整除整数a ,则()11p p a --.定理12 设p 为素数,对任意的整数a ,有()mod p a a p ≡.定理13 设正整数1212.k a a a k n p p p =,则不大于n 且与n 互素的正整数个数()n ϕ为()12111111k n n a a a ϕ⎛⎫⎛⎫⎛⎫=--- ⎪ ⎪⎪⎝⎭⎝⎭⎝⎭.定理14 整系数二元一次方程ax by c +=存在整数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c a b .定理15 若()00,x y 是整系数二元一次方程ax by c +=的一个整数解,则方程的一切整数解可以表示为00,.x x bt y y at =-⎧⎨=+⎩()t Z ∈ 二. 数学竞赛中数论问题的重点类型 主要出现8类问题.:1.奇数与偶数(奇偶分析法、01法);2.约数与倍数、素数与合数;3.平方数;4.整除;5.同余;6.不定方程;7.数论函数、[]x 高斯函数、()n φ欧拉函数;8.进位制(十进制、二进制). 三. 例题选讲例1 有100盏电灯,排成一横行,从左到右,我们给电灯编上号码1,2,…,99,100.每盏灯由一个拉线开关控制着.最初,电灯全是关着的.另外有100个学生,第一个学生走过来,把凡是号码为1的倍数的电灯的开关拉了一下;接着第2个学生走过来,把凡是号码为2的倍数的电灯的开关拉了一下;第3个学生走过来,把凡是号码为3的倍数的电灯的开关拉了一下,如此等等,最后那个学生走过来,把编号能被100整除的电灯的开关拉了一下,这样过去之后,问哪些灯是亮的?讲解 (1)直接计算100次记录,会眼花缭乱.(2)拉电灯的开关有什么规律:电灯编号包含的正约数(学生)才能拉、不是正约数(学生)不能拉,有几个正约数就被拉几次.(3)灯被拉的次数与亮不亮(开、关)有什么关系:灯被拉奇数次的亮!(4)哪些数有奇数个约数:平方数. (5)1~100中有哪些平方数:共10个:1,4,9,16,25,36,49,64,81,100.答案:编号为1,4,9,16,25,36,49,64,81,100共10个还亮. 例2 用[]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求122004366366366366⎡⎤⎡⎤⎡⎤⎡⎤+++⎢⎥⎢⎥⎢⎥⎢⎥⎣⎦⎣⎦⎣⎦⎢⎥⎢⎥⎢⎥⎣⎦.讲解 题目的内层有2004个高斯记号,外层1个高斯记号.关键是弄清[]x 的含义,进而弄清加法谁与谁加、除法谁与谁除:(1)分子是那些数相加,求出和来;由36651830200421963666⨯=<<=⨯,知分子是0~5的整数相加,弄清加数各有几个。
高中数学常用平面几何名定理
高中数学常用平面几何名定理定理1 Ptolemy定理托勒密(Ptolemy)定理四边形的两对边乘积之和等于其对角线乘积的充要条件是该四边形内接于一圆。
定理2 Ceva定理定理3 Menelaus定理定理4 蝴蝶定理定理内容:圆O中的弦PQ的中点M,任作两弦AB,CD,弦AD与BC分别交PQ于X,Y,则M为XY之中点。
定理5 张角定理在△ABC中,D是BC上的一点。
连结AD。
张角定理指出:sin∠BAD/AC+sin∠CAD/AB=sin∠BAC/AD定理6 Simon line西姆松(Simson)定理(西姆松线)从一点向三角形的三边所引垂线的垂足共线的充要条件是该点落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上。
定理7 Eular line:同一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三点共线,这条直线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且外心与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距离的一半定理8 到三角形三定点值和最小的点——费马点已知P为锐角△ABC内一点,当∠APB=∠BPC=∠CPA=120°时,PA+PB+PC的值最小,这个点P称为△ABC的费尔马点。
定理9 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是三角形的重心定理10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是三角形的重心在几何里,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是无大小的,是不可度量的,是无厚度的,通常画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0、勾股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是平面几何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国外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1、欧拉(Euler)线:同一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三点共线,这条直线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且外心与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距离的一半2、九点圆:任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条高线的垂足.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9点共圆,这个圆称为三角形的九点圆;其圆心为三角形外心与垂心所连线段的中点,其半径等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一半。
3、费尔马点:已知P为锐角△ABC内一点,当∠APB=∠BPC=∠CPA=120°时,PA+PB+PC的值最小,这个点P称为△ABC的费尔马点。
十大高中平面几何几何定理汇总及证明
高中平面几何定理汇总及证明1.共边比例定理有公共边AB的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分别是P、Q,AB与PQ的连线交于点M,则有以下比例式成立:△ PAB的面积:△ QAB的面积=PM:QM.证明:分如下四种情况,分别作三角形高,由相似三角形可证S△PAB=S△PAM-S△PMB=S△PAM/S△PMB-1×S△PMB=AM/BM-1×S△PMB等高底共线,面积比=底长比同理,S△QAB=AM/BM-1×S△QMB所以,S△PAB/S△QAB=S△PMB/S△QMB=PM/QM等高底共线,面积比=底长比定理得证特殊情况:当PB∥AQ时,易知△PAB与△QAB的高相等,从而S△PAB=S△QAB,反之,S△PAB=S△QAB,则PB∥AQ;2.正弦定理在任意一个平面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半径的2倍”,即a/sinA = b/sinB =c/sinC = 2r=Rr为外接圆半径,R为直径证明:现将△ABC,做其外接圆,设圆心为O;我们考虑∠C及其对边AB;设AB长度为c;若∠C为直角,则AB就是⊙O的直径,即c= 2r;∵特殊角正弦函数值∴若∠C为锐角或钝角,过B作直径BC`交⊙O于C`,连接C'A,显然BC'= 2r=R; 若∠C为锐角,则C'与C落于AB的同侧,此时∠C'=∠C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Rt△ABC'中有若∠C为钝角,则C'与C落于AB的异侧,BC的对边为a,此时∠C'=∠A,亦可推出;考虑同一个三角形内的三个角及三条边,同理,分别列式可得;3.分角定理在△ABC中,D是边BC上异于B,C或其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AD,则有BD/CD=sin∠BAD/sin∠CADAB/AC;证明:S△ABD/S△ACD=BD/CD………… 1.1S△ABD/S△ACD=1/2×AB×AD×sin∠BAD/1/2 ×AC×AD×sin∠CAD= sin∠BAD/sin∠CAD ×AB/AC…………1.2由1.1式和1.2式得BD/CD=sin∠BAD/sin∠CAD ×AB/A C4.张角定理在△ABC中,D是BC上的一点,连结AD;那么;证明:设∠1=∠BAD,∠2=∠CAD由分角定理,S△ABD/S△ABC=BD/BC=AD/ACsin∠1/sin∠BAC→ BD/BCsin∠BAC/AD=sin∠1/AC 1.1S△ACD/S△ABC=CD/BC=AD/ABsin∠2/sin∠BAC→ CD/BCsin∠BAC/AD=sin∠2/AB 1.21.1式+1.2式即得 sin∠1/AC+sin∠2/AB=sin∠BAC/AD5.帕普斯定理直线l1上依次有点A,B,C,直线l2上依次有点D,E,F,设AE,BD交于G,AF,DC交于I,BF,EC交于H,则G,I,H共线;6.蝴蝶定理设S为圆内弦AB的中点,过S作弦CF和DE;设CF和DE各相交AB于点M和N,则S 是MN的中点;证明:过O作OL⊥ED,OT⊥CF,垂足为L、T,连接ON,OM,OS,SL,ST,易明△ESD∽△CSF∴ES/CS=ED/FC根据垂径定理得:LD=ED/2,FT=FC/2∴ES/CS=EL/CT又∵∠E=∠C∴△ESL∽△CST∴∠SLN=∠STM∵S是AB的中点所以OS⊥AB∴∠OSN=∠OLN=90°∴O,S,N,L四点共圆,一中同长同理,O,T,M,S四点共圆∴∠STM=∠SOM,∠SLN=∠SON∴∠SON=∠SOM∵OS⊥AB∴MS=NS7.西姆松定理过三角形外接圆上异于三角形顶点的任意一点作三边或其延长线上的垂线,则三垂足共线;此线常称为西姆松线;证明:若L、M、N三点共线,连结BP,CP,则因PL⊥BC,PM⊥AC,PN⊥AB,有B、L、P、N和P、M、C、L分别四点共圆,有∠NBP = ∠NLP = ∠MLP= ∠MCP.故A、B、P、C四点共圆;若A、P、B、C四点共圆,则∠NBP= ∠MCP;因PL⊥BC,PM⊥AC,PN⊥AB,有B、L、P、N和P、M、C、L四点共圆,有∠NBP = ∠NLP= ∠MCP= ∠MLP.故L、M、N三点共线;西姆松逆定理:若一点在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上的射影共线,则该点在此三角形的外接圆上;证明:PM⊥AC,PN⊥AB ,所以A,M,N,P共圆8.清宫定理设P、Q为△ABC的外接圆上异于A、B、C的两点,P关于三边BC、CA、AB的对称点分别是U、V、W,且QU、QV、QW分别交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于D、E、F,则D、E、F在同一直线上.证明:A、B、P、C四点共圆,因此∠PCE=∠ABP点P和V关于CA对称所以∠PCV=2∠PCE又因为P和W关于AB对称,所以∠PBW=2∠ABP从这三个式子,有∠PCV=∠PBW另一方面,因为∠PCQ和∠PBQ都是弦PQ所对的圆周角,所以∠PCQ=∠PBQ两式相加,有∠PCV+∠PCQ=∠PBW+∠PBQ即∠QCV=∠QBW即△QCV和△QBW有一个顶角相等,因此但是,,所以同理,于是根据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D、E、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9.密克定理三圆定理:设三个圆C1, C2, C3交于一点O,而M, N, P分别是C1 和C2, C2和C3, C3和C1的另一交点;设A为C1的点,直线MA交C2于B,直线PA交C3于C;那么B, N, C这三点共线;逆定理:如果是三角形,M, N, P三点分别在边AB, BC, CA上,那么△AMP、△BMN、△CPN 的外接圆交于一点O;完全四线形定理如果ABCDEF是完全四线形,那么三角形的外接圆交于一点O,称为密克点;四圆定理设C1, C2,C3, C4为四个圆,A1和B1是C1和C2的交点,A2和B2是C2 和C3的交点,A3和B3是C3和C4的交点,A4和B4是C1和C4的交点;那么A1, A2, A3, A4四点共圆当且仅当B1, B2, B3, B4四点共圆;证明:在△ABC的BC,AC,AB边上分别取点W,M,N,对AMN,△BWN和△CWM分别作其外接圆,则这三个外接圆共点;该定理的证明很简单,利用“圆内接四边形对角和为180度”及其逆定理;现在已知U是和的公共点;连接UM和UN,∵四边形BNUW和四边形CMUW分别是和的内接四边形,∴∠UWB+∠UNB=∠UNB+∠UNA=180度∴∠UWB=∠UNA;同理∠UWB+∠UWC=∠UWC+∠UMC=180度∴∠UWB=∠UMC;∵∠UMC+∠UMA=180度∴∠UNA+∠UMA=180度,这正说明四边形ANUM是一个圆内接四边形,而该圆必是,U必在上;10.婆罗摩笈多定理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垂足为M;EF⊥BC,且M在EF上;那么F是A D 的中点;证明:∵AC⊥BD,ME⊥BC∴∠CBD=∠CME∵∠CBD=∠CAD,∠CME=∠AMF∴∠CAD=∠AMF∴AF=MF∵∠AMD=90°,同时∠MAD+∠MDA=90°∴∠FMD=∠FDM∴MF=DF,即F是AD中点逆定理:若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则一边中点与对角线交点的连线垂直于对边;证明:∵MA⊥MD,F是AD中点∴AF=MF∴∠CAD=∠AMF∵∠CAD=∠CBD,∠AMF=∠CME∴∠CBD=∠CME∵∠CME+∠BME=∠BMC=90°∴∠CBD+∠BME=90°∴EF⊥BC11.托勒密定理圆内接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的乘积两对角线所包矩形的面积等于两组对边乘积之和一组对边所包矩形的面积与另一组对边所包矩形的面积之和.圆内接四边形ABCD,求证:AC·BD=AB·CD+AD·BC.证明:过C作CP交BD于P,使∠1=∠2,又∠3=∠4,∴△ACD∽△BCP.得AC:BC=AD:BP,AC·BP=AD·BC ①;又∠ACB=∠DCP,∠5=∠6,∴△ACB∽△DCP.得AC:CD=AB:DP,AC·DP=AB·CD ②;①+②得ACBP+DP=AB·CD+AD·BC.即AC·BD=AB·CD+AD·BC.12.梅涅劳斯定理当直线交三边所在直线于点时,;证明:过点C作CP∥DF交AB于P,则两式相乘得梅涅劳斯逆定理:若有三点F、D、E分别在边三角形的三边AB、BC、CA或其延长线上,且满足AF/FB×BD/DC×CE/EA=1,则F、D、E三点共线;证明:先假设E、F、D三点不共线,直线DE与AB交于P;由梅涅劳斯定理的定理证明如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方法得:AP/PBBD/DCCE/EA=1;∵ AF/FBBD/DCCE/EA=1;∴ AP/PB=AF/FB ;∴ AP+PB/PB=AF+FB/FB ;∴ AB/PB=AB/FB ;∴ PB=FB;即P与F重合;∴ D、E、F三点共线;13.塞瓦定理在△ABC内任取一点O,延长AO、BO、CO分别交对边于D、E、F,则BD/DC×CE/EA×AF/FB=1;∵△ADC被直线BOE所截,∴CB/BDDO/OAAE/EC=1①∵△ABD被直线COF所截,∴BC/CDDO/OAAF/FB=1②②/①约分得:DB/CD×CE/EA×AF/FB=114.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如图Ⅰ,AB、CD为圆O的两条任意弦;相交于点P,连接AD、BC,由于∠B与∠D同为弧AC所对的圆周角,因此由圆周角定理知:∠B=∠D,同理∠A=∠C,所以;所以有:,即:;割线定理:如图Ⅱ,连接AD、BC;可知∠B=∠D,又因为∠P为公共角,所以有,同上证得;切割线定理:如图Ⅲ,连接AC、AD;∠PAC为切线PA与弦AC组成的弦切角,因此有∠PBC=∠D,又因为∠P为公共角,所以有,易证图Ⅳ,PA、PC均为切线,则∠PAO=∠PCO=90°,在直角三角形中:OC=OA=R,PO为公共边,因此;所以PA=PC,所以;综上可知,是普遍成立的;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度数;点对圆的幂P点对圆O的幂定义为点P在圆O内→P对圆O的幂为负数;点P在圆O外→P对圆O的幂为正数;点P在圆O上→P对圆O的幂为0;三角形五心:内心: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外心: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的相交点重心: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旁心:三角形的旁切圆与三角形的一边和其他两边的延长线相切的圆的圆心九点圆心: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和三个欧拉点〔连结三角形各顶点与垂心所得三线段的中点〕九点共圆的圆心15.根心定理三个两两不同心的圆,形成三条根轴,则必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1 三根轴两两平行;2 三根轴完全重合;3 三根轴两两相交,此时三根轴必汇于一点,该点称为三圆的根心;平面上任意三个圆,若这三个圆圆心不共线,则三条根轴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它们的根心;若三圆圆心共线,则三条根轴互相平行;根轴定义:A与B的根轴L1:到A与B的切线相等的点;B与C的根轴L2:到B与C的切线相等的点;证明设A、B、C三个圆,圆心不重合也不共线;考察L1与L2的交点P;因为P在L1上,所以:P到A的切线距离=P到B的切线距离;因为P在L2上,所以:P到B的切线距离=P到C的切线距离;所以:P到A的切线距离=P到B的切线距离=P到C的切线距离;也就是:P到A的切线距离=P到C的切线距离;所以:P在A与C的根轴上; 所以:三个根轴交于一点;16.鸡爪定理设△ABC的内心为I,∠A内的旁心为J,AI的延长线交三角形外接圆于K,则KI=KJ=KB=KC;证明:由内心和旁心的定义可知∠IBC=∠ABC/2,∠JBC=180°-∠ABC/2∴∠IBC+∠JBC=∠ABC/2+90°-∠ABC/2=90°=∠IBJ同理,∠ICJ=90°∵∠IBJ+∠ICJ=180°∴IBJC四点共圆,且IJ为圆的直径∵AK平分∠BAC∴KB=KC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又∵∠IBK=∠IBC+∠KBC=∠ABC/2+∠KAC=∠ABI+∠BAK=∠KIB∴KB=KI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逆定理可知K是IJ的中点∴KB=KI=KJ=KC逆定理:设△ABC中∠BAC的平分线交△ABC的外接圆于K;在AK及延长线上截取KI=KB=KJ,其中I在△ABC的内部,J在△ABC的外部;则I是△ABC的内心,J是△ABC 的旁心;证明:利用同一法可轻松证明该定理的逆定理;取△ABC的内心I'和旁心J’,根据定理有KB=KC=KI'=KJ'又∵KB=KI=KJ∴I和I'重合,J和J’重合即I和J分别是内心和旁心17.费尔巴哈定理三角形的九点圆与其内切圆以及三个旁切圆相切设△ABC的内心为I,九点圆的圆心为V;三边中点分别为L,M,N,内切圆与三边的切点分别是P,Q,R,三边上的垂足分别为D,E,F;不妨设AB>AC;假设⊙I与⊙V相切于点T,那么LT与⊙I相交,设另一个交点为S;过点S作⊙I的切线,分别交AB和BC于V,U,连接AU;又作两圆的公切线TX,使其与边AB位于LT的同侧;由假设知∠XTL=∠LDT而TX和SV都是⊙I的切线,且与弦ST所夹的圆弧相同,于是∠XTL=∠VST因此∠LDT=∠VST则∠UDT+∠UST=180°这就是说,S,T,D,U共圆;而这等价于:LU×LD=LS×LT又LP²=LS×LT故有LP²=LU×LD另一方面,T是公共的切点,自然在⊙V上,因此 L,D,T,N共圆,进而有∠LTD=∠LND由已导出的S,T,D,U共圆,得∠LTD=∠STD=180°-∠SUD=∠VUB=∠AVU-∠B而∠LND=∠NLB-∠NDB=∠ACB-∠NBD=∠C-∠B这里用了LN∥AC,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所以,就得到∠AVU=∠C注意到AV,AC,CU,UV均与⊙I相切,于是有∠AIR=∠AIQ∠UIS=∠UIP∠RIS=∠QIS三式相加,即知∠AIU=180°也即是说,A,I,U三点共线;另外,AV=AC,这可由△AIV≌△AIC得到;这说明,公切点T可如下得到:连接AI,并延长交BC于点U,过点U作⊙I的切线,切点为S,交AB于V,最后连接LS,其延长线与⊙I的交点即是所谓的公切点T;连接CV,与AU交于点K,则K是VC的中点;前面已得到:LP²=LU×LD而2LP=BL+LP-CL-LP=BP-CP=BR-CQ=BR+AR-CQ+AQ=AB-AC=AB-AV=BV即 LP=BV然而LK是△CBV的中位线于是 LK=BV因之 LP=LK故LK²=LU×LD由于以上推导均可逆转,因此我们只需证明:LK²=LU×LD;往证之这等价于:LK与圆KUD相切于是只需证:∠LKU=∠KDU再注意到 LK∥ABLK是△CBV的中位线,即有∠LKU=∠BAU又AU是角平分线,于是∠LKU=∠CAU=∠CAK于是又只需证:∠CAK=∠KDU即证:∠CAK+∠CDK=180°这即是证:A,C,D,K四点共圆由于 AK⊥KC易得,AD⊥DC所以 A,C,D,K确实共圆;这就证明了⊙I与⊙V内切;旁切圆的情形是类似的;证毕另略证:OI2=R2-2RrIH2=2r2-2Rr'OH2=R2-4Rr'其中r‘是垂心H的垂足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r是三角形ABC外接圆和内切圆半径FI2=1/2OI2+IH2-1/4OH2=1/2R-r2FI=1/2R-r这就证明了九点圆与内切圆内切九点圆半径为外接圆半径一半;F是九点圆圆心,I为内心18.莫利定理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三等分,靠近某边的两条三分角线相交得到一个交点,则这样的三个交点可以构成一个正三角形证明:设△ABC中,AQ,AR,BR,BP,CP,CQ为各角的三等分线,三边长为a,b,c,三内角为3α,3β,3γ,则α+β+γ=60°;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AF=csinβ/sinα+β;不失一般性,△ABC外接圆直径为1,则由正弦定理,知c=sin3γ,所以AF=sin3γsinβ/sin60°-γ= sinβsinγ3-4sin²γ/1/2√3cosγ-sinγ= 2sinβsinγ√3cosγ+sinγ= 4sinβsinγsin60°+γ.同理,AE=4sinβsinγsin60°+β∴AF:AE=4sinβsinγsin60°+γ:4sinβsinγsin60°+β=sin60°+γ:sin60°+β=sin∠AEF:sin∠AFE∴∠AEF=60°+γ,∠AFE=60°+β.同理得,∠CED=60°+α∠FED=180°-CED-AEF-α-γ=180°-60°-α-60°+α=60°∴△FED为正三角形19.拿破仑定理若以任意三角形的各边为底边向形外作底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则它们的中心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在△ABC的各边上向外各作等边△ABF,等边△ACD,等边△BCE;。
高中平面几何常用定理总结
(高中)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基本定理、基本性质)1.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广义勾股定理)(1)锐角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之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中的一边和另一边在这边上的射影乘积的两倍. (2)钝角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加上这两边中的一边与另一边在这边上的射影乘积的两倍.2.射影定理(欧几里得定理) 3. 中线定理(巴布斯定理)设△ABC 的边BC 的中点为P ,则有)(22222BP AP AC AB +=+; 中线长:222222a c b ma -+=. 4. 垂线定理:2222BD BC AD AC CD AB -=-⇔⊥. 高线长:Cb Bc A a bc c p b p a p p a h a sin sin sin ))()((2===---=. 5. 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如△ABC 中,AD 平分∠BAC ,则ACAB DC BD =;(外角平分线定理). 角平分线长:2cos 2)(2A c b bc a p bcp c b t a +=-+=(其中p 为周长一半). 6. 正弦定理: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7.余弦定理:C ab b a c cos 2222-+=. 8. 张角定理:AB DAC AC BAD AD BAC ∠+∠=∠sin sin sin . 9. 斯特瓦尔特(Stewart )定理:设已知△ABC 及其底边上B 、C 两点间的一点D ,则有AB 2·DC +AC 2·BD -AD 2·BC =BC ·DC ·BD .10. 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圆外角如何转化?)11.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夹弧所对的圆周角.12.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垂径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13.布拉美古塔(Brahmagupta)定理: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AC⊥BD,自对角线的交点P向一边作垂线,其延长线必平分对边.14.点到圆的幂:设P为⊙O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PO=d,⊙O的半径为r,则d2-r2就是点P对于⊙O的幂.过P任作一直线与⊙O交于点A、B,则PA·PB= |d2-r2|.“到两圆等幂的点的轨迹是与此二圆的连心线垂直的一条直线,如果此二圆相交,则该轨迹是此二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这个结论.这条直线称为两圆的“根轴”.三个圆两两的根轴如果不互相平行,则它们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三圆的“根心”.三个圆的根心对于三个圆等幂.当三个圆两两相交时,三条公共弦(就是两两的根轴)所在直线交于一点.15.托勒密(Ptolemy)定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线之积等于两组对边乘积之和,即AC·BD=AB·CD+AD·BC,(逆命题成立) .(广义托勒密定理)AB·CD+AD·BC≥AC·BD.16.蝴蝶定理:AB是⊙O的弦,M是其中点,弦CD、EF经过点M,CF、DE 交AB于P、Q,求证:MP=QM.17.费马点:定理1等边三角形外接圆上一点,到该三角形较近两顶点距离之和等于到另一顶点的距离;不在等边三角形外接圆上的点,到该三角形两顶点距离之和大于到另一点的距离.定理2三角形每一内角都小于120°时,在三角形内必存在一点,它对三条边所张的角都是120°,该点到三顶点距离和达到最小,称为“费马点”,当三角形有一内角不小于120°时,此角的顶点即为费马点.18.拿破仑三角形:在任意△ABC的外侧,分别作等边△ABD、△BCE、△CAF,则AE、AB、CD三线共点,并且AE=BF=CD,这个命题称为拿破仑定理.以△ABC的三条边分别向外作等边△ABD、△BCE、△CAF,它们的外接圆⊙C1、⊙A1、⊙B1的圆心构成的△——外拿破仑的三角形,⊙C1、⊙A1、⊙B1三圆共点,外拿破仑三角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ABC的三条边分别向△ABC的内侧作等边△ABD、△BCE、△CAF,它们的外接圆⊙C2、⊙A2、⊙B2的圆心构成的△——内拿破仑三角形,⊙C2、⊙A2、⊙B2三圆共点,内拿破仑三角形也是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两个拿破仑三角形还具有相同的中心.19.九点圆(Nine point round或欧拉圆或费尔巴赫圆):三角形中,三边中心、从各顶点向其对边所引垂线的垂足,以及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九个点在同一个圆上,九点圆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例如:(1)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半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之半;(2)九点圆的圆心在欧拉线上,且恰为垂心与外心连线的中点;(3)三角形的九点圆与三角形的内切圆,三个旁切圆均相切〔费尔巴哈定理〕.20.欧拉(Euler)线:三角形的外心、重心、九点圆圆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欧拉线)上.21. 欧拉(Euler )公式: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 ,内切圆半径为r ,外心与内心的距离为d ,则d 2=R 2-2Rr .22. 锐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的和等于外心到各边距离的和.23. 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并且各中线被这个点分成2:1的两部分;)3,3(C B A C B A y y y x x x G ++++ 重心性质:(1)设G 为△ABC 的重心,连结AG 并延长交BC 于D ,则D 为BC 的中点,则1:2:=GD AG ;(2)设G 为△ABC 的重心,则ABC AC G BC G ABG S S S S ∆∆∆∆===31; (3)设G 为△ABC 的重心,过G 作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过G 作PF ∥AC 交AB 于P ,交BC 于F ,过G 作HK ∥AB 交AC 于K ,交BC 于H ,则2;32=++===ABKH CA FP BC DE AB KH CA FP BC DE ; (4)设G 为△ABC 的重心,则①222222333GC AB GB CA GA BC +=+=+; ②)(31222222CA BC AB GC GB GA ++=++; ③22222223PG GC GB GA PC PB PA +++=++(P 为△ABC 内任意一点);④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是重心,即222GC GB GA ++最小;⑤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是重心;反之亦然(即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则G 为△ABC 的重心).24. 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c B b A a y C c y B b y A a C c B b A a x C c x B b x A a H C B A C B A ++++++++ 垂心性质:(1)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2)垂心H 关于△ABC 的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 的外接圆上;(3)△ABC 的垂心为H ,则△ABC ,△ABH ,△BCH ,△ACH 的外接圆是等圆;(4)设O ,H 分别为△ABC 的外心和垂心,则HCA BCO ABH CBO HAC BAO ∠=∠∠=∠∠=∠,,.25. 内心: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的交点—内接圆圆心,即内心到三角形各边距离相等;),(cb a cy by ayc b a cx bx ax I C B A C B A ++++++++ 内心性质:(1)设I 为△ABC 的内心,则I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反之亦然;(2)设I 为△ABC 的内心,则C AIB B AIC A BIC ∠+︒=∠∠+︒=∠∠+︒=∠2190,2190,2190; (3)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与其外接圆的交点到另两顶点的距离与到内心的距离相等;反之,若A ∠平分线交△ABC 外接圆于点K ,I 为线段AK上的点且满足KI=KB ,则I 为△ABC 的内心;(4)设I 为△ABC 的内心,,,,c AB b AC a BC === A ∠平分线交BC 于D ,交△ABC外接圆于点K ,则ac b KD IK KI AK ID AI +===; (5)设I 为△ABC 的内心,,,,c AB b AC a BC ===I 在AB AC BC ,,上的射影分别为F E D ,,,内切圆半径为r ,令)(21c b a p ++=,则①pr S ABC =∆;②c p CD CE b p BF BD a p AF AE -==-==-==;;;③CI BI AI p abcr ⋅⋅⋅=.26. 外心:三角形的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圆心,即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CB A Cy By AyC B A Cx Bx Ax O C B A C B A ++++++++ 外心性质:(1)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2)设O 为△ABC 的外心,则A BOC ∠=∠2或A BOC ∠-︒=∠2360;(3)∆=S abcR 4;(4)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27. 旁心:一内角平分线与两外角平分线交点——旁切圆圆心;设△ABC 的三边,,,c AB b AC a BC ===令)(21c b a p ++=,分别与AB AC BC ,,外侧相切的旁切圆圆心记为C B A I I I ,,,其半径分别记为C B A r r r ,,.旁心性质:(1),21,2190A C BI C BI A C BI C B A ∠=∠=∠∠-︒=∠(对于顶角B ,C 也有类似的式子);(2))(21C A I I I C B A ∠+∠=∠; (3)设A AI 的连线交△ABC 的外接圆于D ,则DC DB DI A ==(对于C B CI BI ,有同样的结论);(4)△ABC 是△I A I B I C 的垂足三角形,且△I A I B I C 的外接圆半径'R 等于△ABC 的直径为2R .28. 三角形面积公式:C B A R R abc C ab ah S a ABC sin sin sin 24sin 21212====∆)cot cot (cot 4222C B A c b a ++++= ))()((c p b p a p p pr ---==,其中a h 表示BC 边上的高,R 为外接圆半径,r 为内切圆半径,)(21c b a p ++=. 29. 三角形中内切圆,旁切圆和外接圆半径的相互关系:;2sin 2cos 2cos 4,2cos 2sin 2cos 4,2cos 2cos 2sin 4;2sin 2sin 2sin 4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 .1111;2tan 2tan ,2tan 2tan ,2tan 2tan r r r r r r r r r r c b a c b a =++=== 30. 梅涅劳斯(Menelaus )定理:设△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和一条不经过它们任一顶点的直线的交点分别为P 、Q 、R 则有 1=⋅⋅RBAR QA CQ PC BP .(逆定理也成立) 31. 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1:设△ABC 的∠A 的外角平分线交边CA 于Q ,∠C 的平分线交边AB 于R ,∠B 的平分线交边CA 于Q ,则P 、Q 、R 三点共线.32. 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2:过任意△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作它的外接圆的切线,分别和BC 、CA 、AB 的延长线交于点P 、Q 、R ,则P 、Q 、R 三点共线.33. 塞瓦(Ceva )定理:设X 、Y 、Z 分别为△ABC 的边BC 、CA 、AB 上的一点,则AX 、BY 、CZ 所在直线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AZ ZB ·BX XC ·CY YA=1. 34. 塞瓦定理的应用定理:设平行于△ABC 的边BC 的直线与两边AB 、AC 的交点分别是D、E,又设BE和CD交于S,则AS一定过边BC的中点M.35.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略)36.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定理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交于一点.37.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定理2:设△ABC的内切圆和边BC、CA、AB 分别相切于点R、S、T,则AR、BS、CT交于一点.38.西摩松(Simson)定理:从△ABC的外接圆上任意一点P向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作垂线,设其垂足分别是D、E、R,则D、E、R共线,(这条直线叫西摩松线Simson line).39.西摩松定理的逆定理:(略)40.关于西摩松线的定理1:△ABC的外接圆的两个端点P、Q关于该三角形的西摩松线互相垂直,其交点在九点圆上.41.关于西摩松线的定理2(安宁定理):在一个圆周上有4点,以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再作其余一点的关于该三角形的西摩松线,这些西摩松线交于一点.42.史坦纳定理:设△ABC的垂心为H,其外接圆的任意点P,这时关于△ABC 的点P的西摩松线通过线段PH的中心.43.史坦纳定理的应用定理:△ABC的外接圆上的一点P的关于边BC、CA、AB的对称点和△ABC的垂心H同在一条(与西摩松线平行的)直线上.这条直线被叫做点P关于△ABC的镜象线.44.牛顿定理1:四边形两条对边的延长线的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和两条对角线的中点,三点共线.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牛顿线.45.牛顿定理2:圆外切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中点,及该圆的圆心,三点共线.46.笛沙格定理1:平面上有两个三角形△ABC、△DEF,设它们的对应顶点(A和D、B和E、C和F)的连线交于一点,这时如果对应边或其延长线相交,则这三个交点共线.47.笛沙格定理2:相异平面上有两个三角形△ABC、△DEF,设它们的对应顶点(A和D、B和E、C和F)的连线交于一点,这时如果对应边或其延长线相交,则这三个交点共线.48.波朗杰、腾下定理:设△ABC的外接圆上的三点为P、Q、R,则P、Q、R关于△ABC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弧AP+弧BQ+弧CR=0(mod2 ) .49.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1:设P、Q、R为△ABC的外接圆上的三点,若P、Q、R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则A、B、C三点关于△PQR的的西摩松线交于与前相同的一点.50.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2:在推论1中,三条西摩松线的交点是A、B、C、P、Q、R六点任取三点所作的三角形的垂心和其余三点所作的三角形的垂心的连线段的中点.51.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3:考查△ABC的外接圆上的一点P的关于△ABC 的西摩松线,如设QR为垂直于这条西摩松线该外接圆的弦,则三点P、Q、R的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52.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4:从△ABC的顶点向边BC、CA、AB引垂线,设垂足分别是D、E、F,且设边BC、CA、AB的中点分别是L、M、N,则D、E、F、L、M、N六点在同一个圆上,这时L、M、N点关于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53.卡诺定理:通过△ABC的外接圆的一点P,引与△ABC的三边BC、CA、AB分别成同向的等角的直线PD、PE、PF,与三边的交点分别是D、E、F,则D、E、F三点共线.54.奥倍尔定理:通过△ABC的三个顶点引互相平行的三条直线,设它们与△ABC的外接圆的交点分别是L、M、N,在△ABC的外接圆上取一点P,则PL、PM、PN与△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E、F,则D、E、F三点共线.55.清宫定理:设P、Q为△ABC的外接圆的异于A、B、C的两点,P点的关于三边BC、CA、AB的对称点分别是U、V、W,这时,QU、QV、QW和边BC、CA、AB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E、F,则D、E、F三点共线.56.他拿定理:设P、Q为关于△ABC的外接圆的一对反点,点P的关于三边BC、CA、AB的对称点分别是U、V、W,这时,如果QU、QV、QW和边BC、CA、AB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E、F,则D、E、F三点共线.(反点:P、Q分别为圆O的半径OC和其延长线的两点,如果OC2=OQ×OP则称P、Q 两点关于圆O互为反点)57.朗古来定理:在同一圆周上有A1、B1、C1、D1四点,以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在圆周取一点P,作P点的关于这4个三角形的西摩松线,再从P向这4条西摩松线引垂线,则四个垂足在同一条直线上.58.从三角形各边的中点,向这条边所对的顶点处的外接圆的切线引垂线,这些垂线交于该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圆心.59.一个圆周上有n个点,从其中任意n-1个点的重心,向该圆周的在其余一点处的切线所引的垂线都交于一点.60.康托尔定理1:一个圆周上有n个点,从其中任意n-2个点的重心向余下两点的连线所引的垂线共点.61.康托尔定理2:一个圆周上有A、B、C、D四点及M、N两点,则M和N 点关于四个三角形△BCD、△CDA、△DAB、△ABC中的每一个的两条西摩松线的交点在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M、N两点关于四边形ABCD的康托尔线.62.康托尔定理3:一个圆周上有A、B、C、D四点及M、N、L三点,则M、N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的康托尔线、L、N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的康托尔线、M、L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的康托尔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M、N、L三点关于四边形ABCD的康托尔点.63.康托尔定理4:一个圆周上有A、B、C、D、E五点及M、N、L三点,则M、N、L三点关于四边形BCDE、CDEA、DEAB、EABC中的每一个康托尔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M、N、L三点关于五边形A、B、C、D、E的康托尔线.64.费尔巴赫定理:三角形的九点圆与内切圆和旁切圆相切.65.莫利定理: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三等分,靠近某边的两条三分角线相得到一个交点,则这样的三个交点可以构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常被称作莫利正三角形.66. 布利安松定理:连结外切于圆的六边形ABCDEF 相对的顶点A 和D 、B和E 、C 和F ,则这三线共点.67. 帕斯卡(Paskal )定理:圆内接六边形ABCDEF 相对的边AB 和DE 、BC和EF 、CD 和FA 的(或延长线的)交点共线.68. 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 )定理: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为定比m :n (值不为1)的点P ,位于将线段AB 分成m :n 的内分点C 和外分点D 为直径两端点的定圆周上.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69. 库立奇*大上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圆周上有四点,过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九点圆圆心都在同一圆周上,我们把过这四个九点圆圆心的圆叫做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70. 密格尔(Miquel )点: 若AE 、AF 、ED 、FB 四条直线相交于A 、B 、C 、D 、E 、F 六点,构成四个三角形,它们是△ABF 、△AED 、△BCE 、△DCF ,则这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这个点称为密格尔点.71. 葛尔刚(Gergonne )点:△ABC 的内切圆分别切边AB 、BC 、CA 于点D 、E 、F ,则AE 、BF 、CD 三线共点,这个点称为葛尔刚点.72. 欧拉关于垂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O 是三角形的外心,M 是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点,过M 向三边作垂线,三个垂足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其公式: 222AB C D 4||R d R S S EF -=∆∆.。
三角形的张角定理
三角形的张角定理
三角形的张角定理是三角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张角与另外两个角之间的关系。
这个定理对于解决三角形问题以及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三角形的张角定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证明。
定义:在三角形ABC中,D是BC边上的任一点,连接AD,则角BAD称为BC边上的张角。
定理:在三角形ABC中,若D是BC边上的任一点,则角BAD的补角等于AB边上的角CAD。
证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因此,我们有:
角BAC + 角ABC + 角ACB = 180度
又因为角BAD是角ABC的一个补角,所以:
角BAD = 180度- 角ABC
同时,角CAD是角ACB的一个补角,所以:
角CAD = 180度- 角ACB
根据上述两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到:
角BAD + 角CAD = 180度- 角ABC + 180度- 角ACB = 360度- (角ABC + 角ACB)
= 180度+ 角BAC
由此可知,角BAD的补角等于AB边上的角CAD。
结论:三角形的张角定理表明,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张角的补角等于另一边的补角。
这个定理可以用来解决一些涉及三角形内角关系的几何问题。
例如,可以利用该定理来寻找角度之间的关系,或者用于证明某些角度之间的关系。
这个定理不仅在几何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用于工程、物理学以及其他领域中的问题解决。
平面几何的26个定理
高一数学竞赛班二试讲义第1讲 平面几何中的26个定理班级 姓名一、知识点金1. 梅涅劳斯定理:若直线l 不经过ABC ∆的顶点,并且与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于,,P Q R ,则1BP CQ AR PC QA RB⋅⋅= 注: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用同一法证明)2. 塞瓦定理: 设,,P Q R 分别是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的点,若,,AP BQ CR 三线共点,则1BP CQ AR PC QA RB⋅⋅= 注:塞瓦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3. 托勒密定理:在四边形ABCD 中,有AB CD BC AD AC BD ⋅+⋅≥⋅,并且当且仅当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时,等式成立。
AB AE AC ADBC ED AC AD==⇒又4. 西姆松定理:若从ABC ∆外接圆上一点P 作,,BC AB CA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
西姆松定理的逆定理:从一点P 作,,BC AB CA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F 。
若,,D E F 三点共线,则点P 在ABC ∆的外接圆上。
5. 蝴蝶定理:圆O 中的弦PQ 的中点M ,过点M 任作两弦AB ,CD ,弦AD 与BC 分别交PQ 于X ,Y ,则M 为XY 之中点。
证明:过圆心O 作AD 与BC 的垂线,垂足为S 、T ,,OY ,OM ,SM ,MT 。
∴AM/CM=AD/BC∵AS=1/2AD,BT=1/2BC ∴AM/CM=AS/CT又∵∠A=∠C ∴△AMS∽△CMT∴∠MSX=∠MTY∴∠OMX+∠OSX=180°∴O,S ,X ,M同理,O ,T ,∴∠MTY=∠MOY,∠MSX=∠MOX∴∠MOX=∠MOY , ∵OM⊥PQ ∴XM=YM注:把圆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蝴蝶定理也成立6. 坎迪定理:设AB 是已知圆的弦,M 是AB 上一点,弦,CD EF 过点M ,连结,CF ED ,分别交AB 于,L N ,则1111LM MN AM MB-=-。
平面几何张角定理的证明
平面几何张角定理的证明平面几何中的张角定理是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两条平行线与一条横截线之间的夹角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张角定理的证明过程。
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在平面几何中,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直线。
而横截线是指与两条平行线相交的一条线。
在张角定理中,我们假设有两条平行线AB和CD,以及一条横截线EF。
为了证明张角定理,我们需要从几何基本定理出发,逐步推导得出结论。
首先,根据平行线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BE = ∠CDE 和∠BAF = ∠DCF,其中E和F分别为AB和CD上的任意一点。
接下来,我们需要利用一些角度关系和性质。
首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的和为180°。
因此,∠ABE + ∠BAF + ∠EAF = 180°。
同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EAF = ∠CDE。
将这两个等式代入前面的等式中,我们可以得到∠ABE + ∠BAF + ∠CDE = 180°。
接下来,我们需要利用角的对应角定理。
根据对应角定理,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相交,那么对应的两组对应角相等。
因此,∠ABE = ∠CDE 和∠BAF = ∠DCF。
将这两个等式代入前面的等式中,我们可以得到∠ABE + ∠BAF + ∠ABE = 180°。
进一步化简这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到2∠ABE + ∠BAF = 180°。
根据等角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将这个等式改写为cos(2∠ABE) = -cos(∠BAF)。
接下来,我们需要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
根据余弦函数的性质,cos(2∠ABE) = 2cos²(∠ABE) - 1,同时cos(∠BAF) = -cos(∠DCF)。
将这两个等式代入前面的等式中,我们可以得到2cos²(∠A BE) - 1 = -(-cos(∠DCF))。
继续化简这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到2cos²(∠ABE) - 1 = cos(∠DCF)。
高中数学专题复习 提优点3 爪形结构与分角定理、张角定理
知识拓展
即t+1-q+t 1B→A+nt++11A→C+mm-1C→B=0. 注意到B→A+A→C+C→B=0,且B→A,A→C,C→B两两方向不同, 故有 t+1-q+t 1=nt++11=mm-1. 由nt++11=mm-1可知 t=m(mn-+11)-1, 将其代入 t+1-q+t 1=mm-1,整理可得 qmn=1,即||FABF||·||BDDC||·||ECAE||=1.]
(2)延长 OP 与 AB 交于点 D,用 a、b 表示向量P→D.
由塞瓦定理得OMMA·ADDB·NBNO=1,即21·ADDB·31=1, ∴ADDB=23,下面只要求出 P 分 OD 的比即可. △OAD 被直线 MPB 所截,由梅涅劳斯定理,得OMMA·BADB·DPOP=1, 即12×35·DPOP=1,∴DPOP=65. ∴P→D=161O→D=16135O→A+25O→B=1585O→A+1525O→B.
1 2 3 4 5 6 7 8 9 10
训练1
(1)如图,在△ABC 中,点 O 是 BC 的中点,过点 O 的直线 分别交直线 AB,AC 于不同的两点 M,N,若A→B=mA→M,A→C
=nA→N,则 m+n 的值为___2_____.
因为 2A→O=A→B+A→C=mA→M+nA→N, 由于 M,O,N 三点共线,所以 m+n=2.
知识拓展
则有A→E=n+1 1A→C,B→F=q+1 1B→A,B→D=mm-1B→C,① 因为 D、E、F 三点共线, 所以(t+1)B→E=tB→F+B→D. 又因为B→E=B→A+A→E, 从而(t+1)B→A+(t+1)A→E=tB→F+B→D,② 当①代入②,可得(t+1)B→A+nt++11A→C=q+t 1B→A+mm-1B→C,
张角定理及应用
张角定理及应用张角定理是指:在三角形ABC中,如果点D是边AB上的一点,且AE是边AC 的平分线(E为BC的中点),则有AD^2 = AE·AB。
这个定理是根据相似三角形来推导的。
我们知道,如果一条直线与另外一条平行直线交截其中一条直线的部分,则交截部分上的两个线段的比例等于这两条直线在另一条直线上对应线段的比例。
在三角形ABC中,如果点D在边AB上,且点E是边AC的中点,则根据张角定理可知,AD^2与AE·AB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
具体来说,AD^2和AE·AB 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乘法关系,即AD^2 = AE·AB。
这个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几个与张角定理相关的应用:1. 求解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比例:根据张角定理,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线段的长度,来推导出未知线段的长度。
例如,如果已知一条边长和此边上的一个点到顶点的距离,我们可以通过张角定理来求解此点到另一顶点的距离。
2. 证明三角形内部的线段相等:如果我们已知两个线段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等长,并且这两个线段与此边上的一个顶点分别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那么根据张角定理我们就可以推导出这两个点到另一顶点的距离相等。
3. 探讨几何图形的对称性:通过应用张角定理,我们可以证明某些几何图形具有对称性。
例如,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如果我们在等腰边上选择两个互为中点的点,然后根据张角定理可以推导出这两个点到另一顶点的距离相等,从而证明此等腰三角形具有轴对称性。
4. 解决面积相关问题:通过张角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两个三角形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已知一个三角形和一条平行于其中一边的直线,根据张角定理可以推导出两个三角形的底边相等,进而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间的比例。
综上所述,张角定理是一个基于相似三角形的几何定理,它可以应用于求解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比例、证明线段相等、探讨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以及解决面积相关问题。
这个定理对于理解和分析各种几何问题都非常有用。
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基本定理基本性质
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基本定理、基本性质)1.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广义勾股定理)(1)锐角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之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中的一边和另一边在这边上的射影乘积的两倍. (2)钝角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加上这两边中的一边与另一边在这边上的射影乘积的两倍.2. 射影定理(欧几里得定理)3. 中线定理(巴布斯定理)设△ABC 的边BC 的中点为P ,则有)(22222BP AP AC AB +=+; 中线长:222222a c b m a -+=. 4. 垂线定理:2222BD BC AD AC CD AB -=-⇔⊥. 高线长:C b B c A abc c p b p a p p a h a sin sin sin ))()((2===---=. 5. 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如△ABC 中,AD 平分∠BAC ,则ACAB DC BD =;(外角平分线定理). 角平分线长:2cos 2)(2A c b bc a p bcp c b t a +=-+=(其中p 为周长一半). 6. 正弦定理: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7. 余弦定理:C ab b a c cos 2222-+=.8. 张角定理:ABDAC AC BAD AD BAC ∠+∠=∠sin sin sin .9. 斯特瓦尔特(Stewart )定理:设已知△ABC 及其底边上B 、C 两点间的一点D ,则有AB 2·DC +AC 2·BD -AD 2·BC =BC ·DC ·BD .10. 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圆外角如何转化?)11.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夹弧所对的圆周角.12. 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垂径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13. 布拉美古塔(Brahmagupta )定理: 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C ⊥BD ,自对角线的交点P 向一边作垂线,其延长线必平分对边.14. 点到圆的幂:设P 为⊙O 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PO =d ,⊙O 的半径为r ,则d 2-r 2就是点P 对于⊙O 的幂.过P 任作一直线与⊙O 交于点A 、B ,则P A·PB = |d 2-r 2|.“到两圆等幂的点的轨迹是与此二圆的连心线垂直的一条直线,如果此二圆相交,则该轨迹是此二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这个结论.这条直线称为两圆的“根轴”.三个圆两两的根轴如果不互相平行,则它们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三圆的“根心”.三个圆的根心对于三个圆等幂.当三个圆两两相交时,三条公共弦(就是两两的根轴)所在直线交于一点.15. 托勒密(Ptolemy )定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线之积等于两组对边乘积之和,即AC ·BD =AB ·CD +AD ·BC ,(逆命题成立) .(广义托勒密定理)AB ·CD +AD ·BC ≥AC ·BD .16. 蝴蝶定理:AB 是⊙O 的弦,M 是其中点,弦CD 、EF 经过点M ,CF 、DE 交AB 于P 、Q ,求证:MP =QM .17. 费马点:定理1等边三角形外接圆上一点,到该三角形较近两顶点距离之和等于到另一顶点的距离;不在等边三角形外接圆上的点,到该三角形两顶点距离之和大于到另一点的距离.定理2 三角形每一内角都小于120°时,在三角形内必存在一点,它对三条边所张的角都是120°,该点到三顶点距离和达到最小,称为“费马点”,当三角形有一内角不小于120°时,此角的顶点即为费马点.18. 拿破仑三角形:在任意△ABC 的外侧,分别作等边△ABD 、△BCE 、△CAF ,则AE 、AB 、CD 三线共点,并且AE=BF =CD ,这个命题称为拿破仑定理. 以△ABC 的三条边分别向外作等边△ABD 、△BCE 、△CAF ,它们的外接圆⊙C 1 、⊙A 1 、⊙B 1的圆心构成的△——外拿破仑的三角形,⊙C 1 、⊙A 1 、⊙B 1三圆共点,外拿破仑三角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条边分别向△ABC 的内侧作等边△ABD 、△BCE 、△CAF ,它们的外接圆⊙C 2 、⊙A 2 、⊙B 2的圆心构成的△——内拿破仑三角形,⊙C 2 、⊙A 2 、⊙B 2三圆共点,内拿破仑三角形也是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两个拿破仑三角形还具有相同的中心.19. 九点圆(Nine point round 或欧拉圆或费尔巴赫圆):三角形中,三边中心、从各顶点向其对边所引垂线的垂足,以及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九个点在同一个圆上,九点圆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例如:(1)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半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之半;(2)九点圆的圆心在欧拉线上,且恰为垂心与外心连线的中点;(3)三角形的九点圆与三角形的内切圆,三个旁切圆均相切〔费尔巴哈定理〕.20. 欧拉(Euler )线:三角形的外心、重心、九点圆圆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欧拉线)上.21. 欧拉(Euler )公式: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 ,内切圆半径为r ,外心与内心的距离为d ,则d 2=R 2-2Rr .22. 锐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的和等于外心到各边距离的和.23. 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并且各中线被这个点分成2:1的两部分;)3,3(C B A C B A y y y x x x G ++++ 重心性质:(1)设G 为△ABC 的重心,连结AG 并延长交BC 于D ,则D 为BC 的中点,则1:2:=GD AG ;(2)设G 为△ABC 的重心,则ABC AC G BC G ABG S S S S ∆∆∆∆===31; (3)设G 为△ABC 的重心,过G 作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过G 作PF ∥AC 交AB 于P ,交BC 于F ,过G 作HK ∥AB 交AC 于K ,交BC 于H ,则2;32=++===AB KH CA FP BC DE AB KH CA FP BC DE ; (4)设G 为△ABC 的重心,则①222222333GC AB GB CA GA BC+=+=+; ②)(31222222CA BC AB GC GB GA ++=++; ③22222223PG GC GB GA PC PB PA +++=++(P 为△ABC 内任意一点);④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是重心,即222GC GB GA ++最小; ⑤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是重心;反之亦然(即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则G 为△ABC 的重心). 24. 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B A yC c y B b y A a C B A x C c x B b x A a H C B A C B A ++++++++ 垂心性质:(1)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2)垂心H 关于△ABC 的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 的外接圆上;(3)△ABC 的垂心为H ,则△ABC ,△ABH ,△BCH ,△ACH 的外接圆是等圆;(4)设O ,H 分别为△ABC 的外心和垂心,则HCA BCO ABH CBO HAC BAO ∠=∠∠=∠∠=∠,,.25. 内心: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的交点—内接圆圆心,即内心到三角形各边距离相等;),(cb a cy by ayc b a cx bx ax I C B A C B A ++++++++ 内心性质:(1)设I 为△ABC 的内心,则I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反之亦然;(2)设I 为△ABC 的内心,则C AIB B AIC A BIC∠+︒=∠∠+︒=∠∠+︒=∠2190,2190,2190; (3)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与其外接圆的交点到另两顶点的距离与到内心的距离相等;反之,若A ∠平分线交△ABC 外接圆于点K ,I 为线段AK 上的点且满足KI=KB ,则I 为△ABC 的内心;(4)设I 为△ABC 的内心,,,,c AB b AC a BC === A ∠平分线交BC 于D ,交△ABC 外接圆于点K ,则ac b KD IK KI AK ID AI +===; (5)设I 为△ABC 的内心,,,,c AB b AC a BC ===I 在AB AC BC ,,上的射影分别为F E D ,,,内切圆半径为r ,令)(21c b a p ++=,则①pr S ABC =∆;②c p CD CE b p BF BD a p AF AE -==-==-==;;;③CI BI AI p abcr ⋅⋅⋅=.26. 外心:三角形的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圆心,即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C B A Cy By Ay C B A Cx Bx Ax O C B A C B A ++++++++ 外心性质:(1)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2)设O 为△ABC 的外心,则A BOC ∠=∠2或A BOC ∠-︒=∠2360;(3)∆=S abc R 4;(4)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 27. 旁心:一内角平分线与两外角平分线交点——旁切圆圆心;设△ABC 的三边,,,c AB b AC a BC ===令)(21c b a p ++=,分别与AB AC BC ,,外侧相切的旁切圆圆心记为C B A I I I ,,,其半径分别记为C B A r r r ,,. 旁心性质:(1),21,2190A C BI C BI A C BI C B A ∠=∠=∠∠-︒=∠(对于顶角B ,C 也有类似的式子); (2))(21C A I I I C B A ∠+∠=∠; (3)设A AI 的连线交△ABC 的外接圆于D ,则DC DB DI A ==(对于C B CI BI ,有同样的结论);(4)△ABC 是△I A I B I C 的垂足三角形,且△I A I B I C 的外接圆半径'R 等于△ABC 的直径为2R .28. 三角形面积公式:C B A R R abc C ab ah S a ABC sin sin sin 24sin 21212====∆)cot cot (cot 4222C B A c b a ++++= ))()((c p b p a p p pr ---==,其中a h 表示BC 边上的高,R 为外接圆半径,r 为内切圆半径,)(21c b a p ++=. 29. 三角形中内切圆,旁切圆和外接圆半径的相互关系:;2sin 2cos 2cos 4,2cos 2sin 2cos 4,2cos 2cos 2sin 4;2sin 2sin 2sin4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 .1111;2tan 2tan ,2tan 2tan ,2tan 2tan r r r r B A r r C A r r C B r r c b a c b a =++=== 30. 梅涅劳斯(Menelaus )定理:设△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和一条不经过它们任一顶点的直线的交点分别为P 、Q 、R 则有 1=⋅⋅RBAR QA CQ PC BP .(逆定理也成立)31.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1:设△ABC的∠A的外角平分线交边CA于Q,∠C的平分线交边AB于R,∠B的平分线交边CA于Q,则P、Q、R三点共线.32.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2:过任意△ABC的三个顶点A、B、C作它的外接圆的切线,分别和BC、CA、AB的延长线交于点P、Q、R,则P、Q、R三点共线.33.塞瓦(Ceva)定理:设X、Y、Z分别为△ABC的边BC、CA、AB上的一点,则AX、BY、CZ所在直线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AZZB·BXXC·CYYA=1.34.塞瓦定理的应用定理:设平行于△ABC的边BC的直线与两边AB、AC的交点分别是D、E,又设BE和CD交于S,则AS一定过边BC的中点M.35.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略)36.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定理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交于一点.37.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定理2:设△ABC的内切圆和边BC、CA、AB分别相切于点R、S、T,则AR、BS、CT 交于一点.38.西摩松(Simson)定理:从△ABC的外接圆上任意一点P向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作垂线,设其垂足分别是D、E、R,则D、E、R共线,(这条直线叫西摩松线Simson line).39.西摩松定理的逆定理:(略)40.关于西摩松线的定理1:△ABC的外接圆的两个端点P、Q关于该三角形的西摩松线互相垂直,其交点在九点圆上.41.关于西摩松线的定理2(安宁定理):在一个圆周上有4点,以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再作其余一点的关于该三角形的西摩松线,这些西摩松线交于一点.42.史坦纳定理:设△ABC的垂心为H,其外接圆的任意点P,这时关于△ABC的点P的西摩松线通过线段PH的中心.43.史坦纳定理的应用定理:△ABC的外接圆上的一点P的关于边BC、CA、AB的对称点和△ABC的垂心H同在一条(与西摩松线平行的)直线上.这条直线被叫做点P关于△ABC的镜象线.44.牛顿定理1:四边形两条对边的延长线的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和两条对角线的中点,三点共线.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牛顿线.45.牛顿定理2:圆外切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中点,及该圆的圆心,三点共线.46.笛沙格定理1:平面上有两个三角形△ABC、△DEF,设它们的对应顶点(A和D、B和E、C和F)的连线交于一点,这时如果对应边或其延长线相交,则这三个交点共线.47.笛沙格定理2:相异平面上有两个三角形△ABC、△DEF,设它们的对应顶点(A和D、B和E、C和F)的连线交于一点,这时如果对应边或其延长线相交,则这三个交点共线.48.波朗杰、腾下定理:设△ABC的外接圆上的三点为P、Q、R,则P、Q、R关于△ABC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弧AP+弧BQ+弧CR=0(mod2 ) .49.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1:设P、Q、R为△ABC的外接圆上的三点,若P、Q、R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则A、B、C三点关于△PQR的的西摩松线交于与前相同的一点.50.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2:在推论1中,三条西摩松线的交点是A、B、C、P、Q、R六点任取三点所作的三角形的垂心和其余三点所作的三角形的垂心的连线段的中点.51.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3:考查△ABC的外接圆上的一点P的关于△ABC的西摩松线,如设QR为垂直于这条西摩松线该外接圆的弦,则三点P、Q、R的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52.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4:从△ABC的顶点向边BC、CA、AB引垂线,设垂足分别是D、E、F,且设边BC、CA、AB的中点分别是L、M、N,则D、E、F、L、M、N六点在同一个圆上,这时L、M、N点关于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53. 卡诺定理:通过△ABC 的外接圆的一点P ,引与△ABC 的三边BC 、CA 、AB 分别成同向的等角的直线PD 、PE 、PF ,与三边的交点分别是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54. 奥倍尔定理:通过△ABC 的三个顶点引互相平行的三条直线,设它们与△ABC 的外接圆的交点分别是L 、M 、N ,在△ABC 的外接圆上取一点P ,则PL 、PM 、PN 与△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55. 清宫定理:设P 、Q 为△ABC 的外接圆的异于A 、B 、C 的两点,P 点的关于三边BC 、CA 、AB 的对称点分别是U 、V 、W ,这时,QU 、QV 、QW 和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56. 他拿定理:设P 、Q 为关于△ABC 的外接圆的一对反点,点P 的关于三边BC 、CA 、AB 的对称点分别是U 、V 、W ,这时,如果QU 、QV 、QW 和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反点:P 、Q 分别为圆O 的半径OC 和其延长线的两点,如果OC 2=OQ ×OP 则称P 、Q 两点关于圆O 互为反点)57. 朗古来定理:在同一圆周上有A 1、B 1、C 1、D 1四点,以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在圆周取一点P ,作P 点的关于这4个三角形的西摩松线,再从P 向这4条西摩松线引垂线,则四个垂足在同一条直线上.58. 从三角形各边的中点,向这条边所对的顶点处的外接圆的切线引垂线,这些垂线交于该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圆心.59. 一个圆周上有n 个点,从其中任意n -1个点的重心,向该圆周的在其余一点处的切线所引的垂线都交于一点.60. 康托尔定理1:一个圆周上有n 个点,从其中任意n -2个点的重心向余下两点的连线所引的垂线共点.61. 康托尔定理2:一个圆周上有A 、B 、C 、D 四点及M 、N 两点,则M 和N 点关于四个三角形△BCD 、△CDA 、△DAB 、△ABC 中的每一个的两条西摩松线的交点在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M 、N 两点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线.62. 康托尔定理3:一个圆周上有A 、B 、C 、D 四点及M 、N 、L 三点,则M 、N 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线、L 、N 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线、M 、L 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M 、N 、L 三点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点.63. 康托尔定理4:一个圆周上有A 、B 、C 、D 、E 五点及M 、N 、L 三点,则M 、N 、L 三点关于四边形BCDE 、CDEA 、DEAB 、EABC 中的每一个康托尔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M 、N 、L 三点关于五边形A 、B 、C 、D 、E 的康托尔线.64. 费尔巴赫定理:三角形的九点圆与内切圆和旁切圆相切.65. 莫利定理: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三等分,靠近某边的两条三分角线相得到一个交点,则这样的三个交点可以构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常被称作莫利正三角形.66. 布利安松定理:连结外切于圆的六边形ABCDEF 相对的顶点A 和D 、B 和E 、C 和F ,则这三线共点.67. 帕斯卡(Paskal )定理:圆内接六边形ABCDEF 相对的边AB 和DE 、BC 和EF 、CD 和FA 的(或延长线的)交点共线.68. 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 )定理: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为定比m :n (值不为1)的点P ,位于将线段AB 分成m :n 的内分点C 和外分点D 为直径两端点的定圆周上.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69. 库立奇*大上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圆周上有四点,过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九点圆圆心都在同一圆周上,我们把过这四个九点圆圆心的圆叫做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70. 密格尔(Miquel )点: 若AE 、AF 、ED 、FB 四条直线相交于A 、B 、C 、D 、E 、F 六点,构成四个三角形,它们是△ABF 、△AED 、△BCE 、△DCF ,则这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这个点称为密格尔点.71. 葛尔刚(Gergonne )点:△ABC 的内切圆分别切边AB 、BC 、CA 于点D 、E 、F ,则AE 、BF 、CD 三线共点,这个点称为葛尔刚点.72. 欧拉关于垂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O 是三角形的外心,M 是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点,过M 向三边作垂线,三个垂足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其公式: 222AB C D 4||R d R S S EF -=∆∆.平面几何的意义就个人经验而言,我相信人的智力懵懂的大门获得开悟往往缘于一些不经意的偶然事件.罗素说过:“一个人越是研究几何学,就越能看出它们是多么值得赞赏.”我想罗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平面几何曾经救了他一命的缘故.天知道是什么缘故,这个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鬼迷心窍,想要自杀来结束自己那份下层社会人家的孩子巴望一辈子都够不到的幸福生活.在上吊或者抹脖子之前,头戴假发的小子想到做最后一件事情,那就是了解一下平面几何到底有多大迷人的魅力.而这个魅力是之前他的哥哥向他吹嘘的.估计他的哥哥将平面几何与人生的意义搅和在一起向他做了推介,不然万念俱灰的的头脑怎么会在离开之前想到去做最后的光顾?而罗素真的一下被迷住了,厌世的念头因为沉湎于平面几何而被淡化,最后竟被遗忘了.罗素毕竟是罗素.平面几何对于我的意义只是发掘了一个成绩本来不错的中学生的潜力,为我解开了智力上的扭结;而在罗素那里,这门知识从一开始就使这个未来的伟大的怀疑论者显露了执拗的本性.他反对不加考察就接受平面几何的公理,在与哥哥的反复争论之后,只是他的哥哥使他确信不可能用其他的方法一步步由这样的公理来构建庞大的平面几何的体系的以后,他才同意接受这些公理.公元前334年,年轻的亚历山大从马其顿麾师东进,短短的时间就建立了一个从尼罗河到印度河的庞大帝国.随着他的征服,希腊文明传播到了东方,开始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即“希腊化时代”,这时希腊文明的中心也从希腊本土转移到了东方,准确地说,是从雅典转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正是在这个城市,诞生了“希腊化时代”最为杰出的科学成就,其中就包括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因为他的成就,平面几何也被叫作“欧氏几何”.“欧氏几何”以它无与伦比的完美体系一直被视为演绎知识的典范,哲学史家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古代希腊文化的结晶.它由人类理性不可辩驳的几个极其简单的“自明性公理”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演绎出一连串的定理,这些在结构上紧密依存的定理和作为基础的几个公理一起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世间事物的简洁之美无出其右.★费马点: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曾提出关于三角形的一个有趣问题:在三角形所在平面上,求一点,使该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人们称这个点为“费马点”.这是一个历史名题,近几年仍有不少文献对此介绍.★拿破仑三角形:读了这个题目,你一定觉得很奇怪.还有三角形用拿破仑这个名子来命名的呢!拿破仑与我们的几何图形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少年朋友知道拿破仑是法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大革命的领导者、法兰西共和国的缔造者,但对他任过炮兵军官,对与射击、测量有关的几何等知识素有研究,却知道得就不多了吧!史料记载,拿破仑攻占意大利之后,把意大利图书馆中有价值的文献,包括欧几里德的名著《几何原本》都送回了巴黎,他还对法国数学家提出了“如何用圆规将圆周四等分”的问题,被法国数学家曼彻罗尼所解决.据说拿破仑在统治法国之前,曾与法国大数学家拉格朗日及拉普拉斯一起讨论过数学问题.拿破仑在数学上的真知灼见竟使他们惊服,以至于他们向拿破仑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将军,我们最后有个请求,你来给大家上一次几何课吧!”你大概不会想到拿破仑还是这样一位有相当造诣的数学爱好者吧!不少几何史上有名的题目还和拿破仑有着关联,他曾经研究过的三角形称为“拿破仑三角形”,而且还是一个很有趣的三角形.在任意△ABC的外侧,分别作等边△ABD、△BCE、△CAF,则AE、AB、CD三线共点,并且AE=BF=CD,如下图.这个命题称为拿破仑定理.以△ABC的三条边分别向外作等边△ABD、△BCE、△CAF,它们的外接圆⊙、⊙、⊙、的圆心构成的△——外拿破仑的三角形.⊙、⊙、⊙三圆共点,外拿破仑三角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如下图.△ABC的三条边分别向△ABC的内侧作等边△ABD、△BCE、△CAF,它们的外接圆⊙、⊙、⊙的圆心构成的△——内拿破仑三角形⊙、⊙、⊙三圆共点,内拿破仑三角形也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如下图.由于外拿破仑三角形和内拿破仑三角形都是正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还具有相同的中心.少年朋友,你是否惊讶拿破仑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受异书籍、热爱知识的数学家呢?拿破仑定理、拿破仑三角形及其性质是否更让你非常惊讶、有趣呢?★欧拉圆: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和三个欧拉点〔连结三角形各顶点与垂心所得三线段的中点〕九点共圆〔通常称这个圆为九点圆〔nine-point circle〕,或欧拉圆,费尔巴哈圆.九点圆是几何学史上的一个著名问题,最早提出九点圆的是英国的培亚敏.俾几〔Benjamin Beven〕,问题发表在1804年的一本英国杂志上.第一个完全证明此定理的是法国数学家彭赛列〔1788-1867〕.也有说是1820-1821年间由法国数学家热而工〔1771-1859〕与彭赛列首先发表的.一位高中教师费尔巴哈〔1800-1834〕也曾研究了九点圆,他的证明发表在1822年的《直边三角形的一些特殊点的性质》一文里,文中费尔巴哈还获得了九点圆的一些重要性质〔如下列的性质3〕,故有人称九点圆为费尔巴哈圆.九点圆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例如:1.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半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之半;2.九点圆的圆心在欧拉线上,且恰为垂心与外心连线的中点;3.三角形的九点圆与三角形的内切圆,三个旁切圆均相切〔费尔巴哈定理〕.。
张角相等四点共圆证明
张角相等四点共圆证明你知道吗,咱们这道题可不是随随便便的那种几何题。
它可牵扯到圆,四个点,以及一个大家不太熟悉但又特别有趣的概念——张角。
看你现在可能有点懵,啥是张角?别急,咱慢慢来讲。
张角,顾名思义,就是两条射线从一个点出发,所形成的角度。
如果这两条射线和圆的切线有所关联,那就不单单是普通的角了。
哈哈,没错,数学的世界里,有时候你想不到的事,它就悄悄发生了。
想象一下,一块饼,咱这四个点就像是饼上的四个樱桃,而张角的关系呢,就是饼上四颗樱桃的位置和饼皮的切割方式。
也就是说,这四个点不仅仅是随便在哪儿的,它们得满足某些条件——啥条件呢?这些点得能在同一个圆上,嘿!这就是所谓的四点共圆。
你要知道,如果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那它们就有个奇特的联系——什么联系?就是它们之间的角度。
哎,不信你试试,画个圆,随便撒上几个点,但这四个点,哦不,得要特别的,那可不随便哪四个点能做得到了。
这时,数学的魔法开始悄悄显现,张角的神奇之处就出来了。
说到这,你可能会想,“哎,四个点怎么能共圆?我随便找几个点,能不能共圆呢?”这问题问得好!让我们来推理一下。
如果你随便找四个点,它们不一定能共圆。
为啥呢?因为四个点之间的关系得满足一定的条件。
就比如说,假如说这四个点的张角相等,那你就有可能把这四个点放到同一个圆上。
是的,张角相等,四点共圆的定理就是这样诞生的。
这个问题在古代几何学里可是个大问题,很多数学家都费了好大力气才证明了它。
你看,张角相等这条件,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满足的。
但一旦满足了,哎,这四个点就成了圆的点,像是圆的朋友,永远挂在圆上不离开。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有四个点,A、B、C、D,它们的张角相等。
你可以通过圆的几何特性推算出,这四个点一定可以被圆圈住——它们在一个圆上。
这不是说随便给几个点画个圆,而是它们的角度关系让它们天生就有了在同一个圆上的“磁场”,好像是圆本身把它们吸引过去一样。
你想啊,圆这个东西,它有种神奇的力量,能够“容纳”很多点,所有的这些点,彼此之间的关系都会变得和谐。
张角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_殷萍_看图王
△
△ △
O
O′ D B
cosα = sinα + 1 . AK′ AN AB
其分别代入①② 得
②
4bc cos2α 所 以 BD· DC =bc 1. (b+c )2
△
因 为 AM=ABsinα ,AN=ACsinα , 故 将
故AB · · AC-BD DC= 4b c 2 cos2α=AD2. (b+c )
BF
BC
AB
AB=BC=k(k>0),则BF=
所以AB+BF=k+
O E B
sin3α k. sinα+sin2α
sin3α k sinα+sin2α
= (sinα+sin3α )+sin2α k sinα+sin2α = 2cosα (sin2α+sinα ) k=2kcosα. sinα+sin2α
分线交于K点 ,则以A为视点 ,对 C,K,M用 张角定理得
sin (90°+α ) = sinα + sin90° , AK AM AC
即 cosα = sinα + 1 .
AK
AM
AC
①
究的潜能是十分重要的.
64
OE
OF
K
L
G
sin∠EOF . OA
由张角定理知A,E,F三点共线.
证明
如图 5,设 KA=a,KB=b,KC=c,
6. 证三线共点 例6
在△ABC中 ,自 B,C分别向 ∠A
KD=d,KF=f,KG=g,KL=l, 则以 K 为视点 ,
分 别 对 A,B,L;D,C,L;D,B,F 及 A,C,G 用 张角定理 ,得
最大张角定理证明过程
最大张角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定理,它的本质是将四边形的三个角划分成两部分,使得其中两个角的和最大。
下面我们来讨论最大张角定理及其证明过程。
一、最大张角定理的描述最大张角定理是指:在任意四边形ABCD中,若两个对顶角A、C,两个对角线AB和CD都存在,则有:∠A + ∠C ≤ 180°这里右边的180°就是最大张角的角度。
二、最大张角定理的证明接下来,我们就来证明最大张角定理:(1)先假设最大张角的角度是n,即∠A + ∠C = n 。
(2)由于四边形ABCD的四个角的和为360°,所以有:∠A + ∠B + ∠C + ∠D = 360°(3)由于∠A + ∠C = n,则有:∠A + ∠B + n + ∠D = 360°(4)联立(2)和(3)得:∠B + ∠D = 360° - n(5)由于∠B + ∠D为两条相邻的边所形成的夹角,所以有:∠B + ∠D ≤ 180°(6)由(5)得:360° - n ≤ 180°(7)联立(1)和(6)得:n ≤ 180°(8)由(7)结论得:∠A + ∠C ≤ 180°以上就是最大张角定理的证明过程。
三、最大张角定理的几个例子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最大张角定理的具体例子:例1:在四边形ABCD中,连接AC,若∠A=60°,∠B=50°,则∠C的最大可能值是多少?解:由最大张角定理,∠A+∠C ≤ 180°,所以∠C的最大可能值为:∠C ≤ 180°-∠A = 180°-60° = 120°例2:在四边形ABCD中,连接AD,若∠A=60°,∠B=70°,则∠D的最大可能值是多少?解:由最大张角定理,∠A+∠D ≤ 180°,所以∠D的最大可能值为:∠D ≤ 180°-∠A = 180°-60° = 120°例3:在四边形ABCD中,连接BC,若∠A=50°,∠B=50°,则∠C的最大可能值是多少?解:由最大张角定理,∠B+∠C ≤ 180°,所以∠C的最大可能值为:∠C ≤ 180°-∠B = 180°-50° = 130°四、总结以上就是最大张角定理及其证明过程的介绍,它是几何中重要的定理,用于分析四边形的角度。
平面几何4--张角定理及西姆松定理
例2.已知 的顶点A,B,C对应的三边长分别为a,b,c,E为其内切圆圆心,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BC于D,求证:
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 在CD上取一点E,BE与AC相交于F,延长DF交BC于G,求证:
例4.如图,已知AM是 的边BC上的中点,任作一直线顺次交AB,AC,AM于P,Q,N,求证: 成等差数列.
平面几何(4)----张角定理及西姆松定理
张角定理:设A,C,B顺次分别是平面内一点P所引三条射线PA,PC,PB上的点,线段AC,CB对点P的张角分别为 且 ,则A,C,B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
例1.如图,已知ABCD为四边形,两组对边延长后得到交点E,F,对角线BD//EF,AC的延长线交EF于G,求证:EG=GF.
西姆松定理:过三角形外接圆上异于三角形顶点的任意一点作三边的垂线,则三垂足共线(此线常称为西姆松线).
西姆松定理的逆定理:若一点在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上的射影共线,则改点在此三角形的外接圆上.
例1.如图,过正 外接圆的 上点P作PD 直线AB于D,作PE AC于E,作 于F,求证:
例2.如图,设AD,BE,CF为 的三条高线,自D点作 于P, 于Q, 于R, 于S,连PS.求证:Q,R在直线PS上.
高中平面几何基本定理
(高中)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基本定理、基本性质)1.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广义勾股定理)(1)锐角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之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中的一边和另一边在这边上的射影乘积的两倍. (2)钝角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加上这两边中的一边与另一边在这边上的射影乘积的两倍.2. 射影定理(欧几里得定理)3. 中线定理(巴布斯定理)设△ABC 的边BC 的中点为P ,则有)(22222BP AP AC AB +=+; 中线长:222222a c b m a -+=. 4. 垂线定理:2222BD BC AD AC CD AB -=-⇔⊥. 高线长:C b B c A abc c p b p a p p a h a sin sin sin ))()((2===---=. 5. 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如△ABC 中,AD 平分∠BAC ,则ACAB DC BD =;(外角平分线定理). 角平分线长:2cos 2)(2A c b bc a p bcp c b t a +=-+=(其中p 为周长一半). 6. 正弦定理: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7. 余弦定理:C ab b a c cos 2222-+=.8. 张角定理:ABDAC AC BAD AD BAC ∠+∠=∠sin sin sin . 9. 斯特瓦尔特(Stewart )定理:设已知△ABC 及其底边上B 、C 两点间的一点D ,则有AB 2·DC +AC 2·BD-AD 2·BC =BC ·DC ·BD .10. 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圆外角如何转化?)11.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夹弧所对的圆周角.12. 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垂径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13. 布拉美古塔(Brahmagupta )定理: 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C ⊥BD ,自对角线的交点P 向一边作垂线,其延长线必平分对边.14. 点到圆的幂:设P 为⊙O 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PO =d ,⊙O 的半径为r ,则d 2-r 2就是点P 对于⊙O 的幂.过P 任作一直线与⊙O 交于点A 、B ,则PA ·PB = |d 2-r 2|.“到两圆等幂的点的轨迹是与此二圆的连心线垂直的一条直线,如果此二圆相交,则该轨迹是此二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这个结论.这条直线称为两圆的“根轴”.三个圆两两的根轴如果不互相平行,则它们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三圆的“根心”.三个圆的根心对于三个圆等幂.当三个圆两两相交时,三条公共弦(就是两两的根轴)所在直线交于一点.15. 托勒密(Ptolemy )定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线之积等于两组对边乘积之和,即AC ·BD =AB ·CD +AD ·BC ,(逆命题成立) .(广义托勒密定理)AB ·CD +AD ·BC ≥AC ·BD .16. 蝴蝶定理:AB 是⊙O 的弦,M 是其中点,弦CD 、EF 经过点M ,CF 、DE 交AB 于P 、Q ,求证:MP =QM .17. 费马点:定理1等边三角形外接圆上一点,到该三角形较近两顶点距离之和等于到另一顶点的距离;不在等边三角形外接圆上的点,到该三角形两顶点距离之和大于到另一点的距离.定理2 三角形每一内角都小于120°时,在三角形内必存在一点,它对三条边所张的角都是120°,该点到三顶点距离和达到最小,称为“费马点”,当三角形有一内角不小于120°时,此角的顶点即为费马点.18. 拿破仑三角形:在任意△ABC 的外侧,分别作等边△ABD 、△BCE 、△CAF ,则AE 、AB 、CD 三线共点,并且AE =BF =CD ,这个命题称为拿破仑定理. 以△ABC 的三条边分别向外作等边△ABD 、△BCE 、△CAF ,它们的外接圆⊙C 1 、⊙A 1 、⊙B 1的圆心构成的△——外拿破仑的三角形,⊙C 1 、⊙A 1 、⊙B 1三圆共点,外拿破仑三角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条边分别向△ABC 的内侧作等边△ABD 、△BCE 、△CAF ,它们的外接圆⊙C 2 、⊙A 2 、⊙B 2的圆心构成的△——内拿破仑三角形,⊙C 2 、⊙A 2 、⊙B 2三圆共点,内拿破仑三角形也是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两个拿破仑三角形还具有相同的中心.19. 九点圆(Nine point round 或欧拉圆或费尔巴赫圆):三角形中,三边中心、从各顶点向其对边所引垂线的垂足,以及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九个点在同一个圆上,九点圆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例如:(1)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半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之半;(2)九点圆的圆心在欧拉线上,且恰为垂心与外心连线的中点;(3)三角形的九点圆与三角形的内切圆,三个旁切圆均相切〔费尔巴哈定理〕.20. 欧拉(Euler )线:三角形的外心、重心、九点圆圆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欧拉线)上.21. 欧拉(Euler )公式: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 ,内切圆半径为r ,外心与内心的距离为d ,则d 2=R 2-2Rr .22. 锐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的和等于外心到各边距离的和.23. 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并且各中线被这个点分成2:1的两部分;)3,3(C B A C B A y y y x x x G ++++ 重心性质:(1)设G 为△ABC 的重心,连结AG 并延长交BC 于D ,则D 为BC 的中点,则1:2:=GD AG ; (2)设G 为△ABC 的重心,则ABC ACG BCG ABG S S S S ∆∆∆∆===31; (3)设G 为△ABC 的重心,过G 作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过G 作PF ∥AC 交AB 于P ,交BC 于F ,过G 作HK ∥AB 交AC 于K ,交BC 于H ,则2;32=++===ABKH CA FP BC DE AB KH CA FP BC DE ; (4)设G 为△ABC 的重心,则①222222333GC AB GB CA GA BC +=+=+; ②)(31222222CA BC AB GC GB GA ++=++; ③22222223PG GC GB GA PC PB PA +++=++(P 为△ABC 内任意一点);④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是重心,即222GC GB GA ++最小;⑤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是重心;反之亦然(即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则G 为△ABC 的重心). 24.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c B b A a y C c y B b y A a C c B b A a x C c x B b x A a H C B A C B A ++++++++ 垂心性质:(1)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2)垂心H 关于△ABC 的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 的外接圆上;(3)△ABC 的垂心为H ,则△ABC ,△ABH ,△BCH ,△ACH 的外接圆是等圆;(4)设O ,H 分别为△ABC 的外心和垂心,则HCA BCO ABH CBO HAC BAO ∠=∠∠=∠∠=∠,,.25. 内心: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的交点—内接圆圆心,即内心到三角形各边距离相等;),(cb a cy by ayc b a cx bx ax I C B A C B A ++++++++ 内心性质:(1)设I 为△ABC 的内心,则I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反之亦然;(2)设I 为△ABC 的内心,则C AIB B AIC A BIC ∠+︒=∠∠+︒=∠∠+︒=∠2190,2190,2190; (3)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与其外接圆的交点到另两顶点的距离与到内心的距离相等;反之,若A∠平分线交△ABC 外接圆于点K ,I 为线段AK 上的点且满足KI=KB ,则I 为△ABC 的内心;(4)设I 为△ABC 的内心,,,,c AB b AC a BC === A ∠平分线交BC 于D ,交△ABC 外接圆于点K ,则ac b KD IK KI AK ID AI +===; (5)设I 为△ABC 的内心,,,,c AB b AC a BC ===I 在AB AC BC ,,上的射影分别为F E D ,,,内切圆半径为r ,令)(21c b a p ++=,则①pr S ABC =∆;②c p CD CE b p BF BD a p AF AE -==-==-==;;;③CI BI AI p abcr ⋅⋅⋅=. 26. 外心:三角形的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圆心,即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CB A Cy By AyC B A Cx Bx Ax O C B A C B A ++++++++ 外心性质:(1)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2)设O 为△ABC 的外心,则A BOC ∠=∠2或A BOC ∠-︒=∠2360;(3)∆=S abc R 4;(4)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27. 旁心:一内角平分线与两外角平分线交点——旁切圆圆心;设△ABC 的三边,,,c AB b AC a BC ===令)(21c b a p ++=,分别与AB AC BC ,,外侧相切的旁切圆圆心记为C B A I I I ,,,其半径分别记为C B A r r r ,,.旁心性质:(1),21,2190A C BI C BI A C BI C B A ∠=∠=∠∠-︒=∠(对于顶角B ,C 也有类似的式子); (2))(21C A I I I C B A ∠+∠=∠; (3)设A AI 的连线交△ABC 的外接圆于D ,则DC DB DI A ==(对于C B CI BI ,有同样的结论);(4)△ABC 是△I A I B I C 的垂足三角形,且△I A I B I C 的外接圆半径'R 等于△ABC 的直径为2R .28. 三角形面积公式:C B A R R abc C ab ah S a ABC sin sin sin 24sin 21212====∆)cot cot (cot 4222C B A c b a ++++=))()((c p b p a p p pr ---==,其中a h 表示BC 边上的高,R 为外接圆半径,r 为内切圆半径,)(21c b a p ++=. 29. 三角形中内切圆,旁切圆和外接圆半径的相互关系:;2sin 2cos 2cos 4,2cos 2sin 2cos 4,2cos 2cos 2sin 4;2sin 2sin 2sin4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 .1111;2tan 2tan ,2tan 2tan ,2tan 2tan r r r r B A r r C A r r C B r r c b a c b a=++=== 30. 梅涅劳斯(Menelaus )定理:设△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和一条不经过它们任一顶点的直线的交点分别为P 、Q 、R 则有 1=⋅⋅RBAR QA CQ PC BP .(逆定理也成立) 31. 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1:设△ABC 的∠A 的外角平分线交边CA 于Q ,∠C 的平分线交边AB于R ,∠B 的平分线交边CA 于Q ,则P 、Q 、R 三点共线.32. 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2:过任意△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作它的外接圆的切线,分别和BC 、CA 、AB 的延长线交于点P 、Q 、R ,则P 、Q 、R 三点共线.33. 塞瓦(Ceva )定理:设X 、Y 、Z 分别为△ABC 的边BC 、CA 、AB 上的一点,则AX 、BY 、CZ 所在直线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AZ ZB ·BX XC ·CY YA =1. 34. 塞瓦定理的应用定理:设平行于△ABC 的边BC 的直线与两边AB 、AC 的交点分别是D 、E ,又设BE 和CD 交于S ,则AS 一定过边BC 的中点M .35.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略)36.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定理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交于一点.37.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定理2:设△ABC 的内切圆和边BC 、CA 、AB 分别相切于点R 、S 、T ,则AR 、BS 、CT 交于一点.38. 西摩松(Simson )定理:从△ABC 的外接圆上任意一点P 向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作垂线,设其垂足分别是D 、E 、R ,则D 、E 、R 共线,(这条直线叫西摩松线Simson line ).39. 西摩松定理的逆定理:(略)40. 关于西摩松线的定理1:△ABC 的外接圆的两个端点P 、Q 关于该三角形的西摩松线互相垂直,其交点在九点圆上.41. 关于西摩松线的定理2(安宁定理):在一个圆周上有4点,以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再作其余一点的关于该三角形的西摩松线,这些西摩松线交于一点.42. 史坦纳定理:设△ABC 的垂心为H ,其外接圆的任意点P ,这时关于△ABC 的点P 的西摩松线通过线段PH 的中心.43. 史坦纳定理的应用定理:△ABC 的外接圆上的一点P 的关于边BC 、CA 、AB 的对称点和△ABC的垂心H 同在一条(与西摩松线平行的)直线上.这条直线被叫做点P 关于△ABC 的镜象线.44. 牛顿定理1:四边形两条对边的延长线的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和两条对角线的中点,三点共线.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牛顿线.45. 牛顿定理2:圆外切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中点,及该圆的圆心,三点共线.46. 笛沙格定理1:平面上有两个三角形△ABC 、△DEF ,设它们的对应顶点(A 和D 、B 和E 、C 和F)的连线交于一点,这时如果对应边或其延长线相交,则这三个交点共线.47.笛沙格定理2:相异平面上有两个三角形△ABC、△DEF,设它们的对应顶点(A和D、B和E、C和F)的连线交于一点,这时如果对应边或其延长线相交,则这三个交点共线.48.波朗杰、腾下定理:设△ABC的外接圆上的三点为P、Q、R,则P、Q、R关于△ABC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弧AP+弧BQ+弧CR=0(mod2 ) .49.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1:设P、Q、R为△ABC的外接圆上的三点,若P、Q、R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则A、B、C三点关于△PQR的的西摩松线交于与前相同的一点.50.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2:在推论1中,三条西摩松线的交点是A、B、C、P、Q、R六点任取三点所作的三角形的垂心和其余三点所作的三角形的垂心的连线段的中点.51.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3:考查△ABC的外接圆上的一点P的关于△ABC的西摩松线,如设QR 为垂直于这条西摩松线该外接圆的弦,则三点P、Q、R的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52.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4:从△ABC的顶点向边BC、CA、AB引垂线,设垂足分别是D、E、F,且设边BC、CA、AB的中点分别是L、M、N,则D、E、F、L、M、N六点在同一个圆上,这时L、M、N点关于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53.卡诺定理:通过△ABC的外接圆的一点P,引与△ABC的三边BC、CA、AB分别成同向的等角的直线PD、PE、PF,与三边的交点分别是D、E、F,则D、E、F三点共线.54.奥倍尔定理:通过△ABC的三个顶点引互相平行的三条直线,设它们与△ABC的外接圆的交点分别是L、M、N,在△ABC的外接圆上取一点P,则PL、PM、PN与△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E、F,则D、E、F三点共线.55.清宫定理:设P、Q为△ABC的外接圆的异于A、B、C的两点,P点的关于三边BC、CA、AB的对称点分别是U、V、W,这时,QU、QV、QW和边BC、CA、AB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E、F,则D、E、F三点共线.56.他拿定理:设P、Q为关于△ABC的外接圆的一对反点,点P的关于三边BC、CA、AB的对称点分别是U、V、W,这时,如果QU、QV、QW和边BC、CA、AB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E、F,则D、E、F三点共线.(反点:P、Q分别为圆O的半径OC和其延长线的两点,如果OC2=OQ×OP则称P、Q两点关于圆O互为反点)57.朗古来定理:在同一圆周上有A1、B1、C1、D1四点,以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在圆周取一点P,作P点的关于这4个三角形的西摩松线,再从P向这4条西摩松线引垂线,则四个垂足在同一条直线上.58.从三角形各边的中点,向这条边所对的顶点处的外接圆的切线引垂线,这些垂线交于该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圆心.59.一个圆周上有n个点,从其中任意n-1个点的重心,向该圆周的在其余一点处的切线所引的垂线都交于一点.60.康托尔定理1:一个圆周上有n个点,从其中任意n-2个点的重心向余下两点的连线所引的垂线共点.61.康托尔定理2:一个圆周上有A、B、C、D四点及M、N两点,则M和N点关于四个三角形△BCD、△CDA、△DAB、△ABC中的每一个的两条西摩松线的交点在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M、N两点关于四边形ABCD的康托尔线.62.康托尔定理3:一个圆周上有A、B、C、D四点及M、N、L三点,则M、N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线、L、N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的康托尔线、M、L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的康托尔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M、N、L三点关于四边形ABCD的康托尔点.63. 康托尔定理4:一个圆周上有A 、B 、C 、D 、E 五点及M 、N 、L 三点,则M 、N 、L 三点关于四边形BCDE 、CDEA 、DEAB 、EABC 中的每一个康托尔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M 、N 、L 三点关于五边形A 、B 、C 、D 、E 的康托尔线.64. 费尔巴赫定理:三角形的九点圆与内切圆和旁切圆相切.65. 莫利定理: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三等分,靠近某边的两条三分角线相得到一个交点,则这样的三个交点可以构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常被称作莫利正三角形.66. 布利安松定理:连结外切于圆的六边形ABCDEF 相对的顶点A 和D 、B 和E 、C 和F ,则这三线共点.67. 帕斯卡(Paskal )定理:圆内接六边形ABCDEF 相对的边AB 和DE 、BC 和EF 、CD 和FA 的(或延长线的)交点共线.68. 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 )定理: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为定比m :n (值不为1)的点P ,位于将线段AB 分成m :n 的内分点C 和外分点D 为直径两端点的定圆周上.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69. 库立奇*大上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圆周上有四点,过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九点圆圆心都在同一圆周上,我们把过这四个九点圆圆心的圆叫做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70. 密格尔(Miquel )点: 若AE 、AF 、ED 、FB 四条直线相交于A 、B 、C 、D 、E 、F 六点,构成四个三角形,它们是△ABF 、△AED 、△BCE 、△DCF ,则这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这个点称为密格尔点.71. 葛尔刚(Gergonne )点:△ABC 的内切圆分别切边AB 、BC 、CA 于点D 、E 、F ,则AE 、BF 、CD三线共点,这个点称为葛尔刚点.72. 欧拉关于垂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O 是三角形的外心,M 是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点,过M 向三边作垂线,三个垂足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其公式: 222ABC D 4||Rd R S S EF -=∆∆.。
张角定理在高考中的应用
, 。 ,
点评:本题大部分都是建立坐标系,应用解析法来做的。难度不大,但是运算量大,解的过程较易出错。而利用张角定理与等和线来做,思路流畅,且计算量小,较为适宜。
张角定理在高考中的应用
一、张角定理定义
由点 发出的三射线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那么 、 、 三点在一直线上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2、证明证明
如果三点共线,那么
所以:
两边除以 ,即得所要证的等式。
反之,如果命题中等式成立,那么反推可得面积方程 ,
这说明: ,
即 、 、 三点共线。
三、在高考中的应用
问题2、(2017年江苏)如图,在同一个平面内,向量 , , 的模分别为 , , , 与 的夹角为 ,且 , 与 的夹角为 。若 ,则 。
米勒最大张角定理
米勒最大张角定理米勒最大张角定理是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重要定理之一。
它是由美国电气工程师奥利弗·米勒(Oliver J. Miller)于1983年提出的。
该定理的核心思想是在电力系统的短路分析中,电流越大的分支在故障发生时所对应的相角变化越小。
本文将详细介绍米勒最大张角定理的原理和应用。
米勒最大张角定理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假设: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都是无功率源;电力系统的传输线是理想的,没有电阻和电抗;电力系统的负荷是恒定的;电力系统的节点是电压源和负荷的接触点。
在电力系统中,当发生故障时,电流会迅速增大,这会导致电压的变化。
米勒最大张角定理的关键在于电流越大的分支所对应的相角变化越小。
这是因为电力系统中的电源电压是恒定的,电流的增大会导致电压的降低,而电流越大的分支电压的降低越小。
因此,电流越大的分支所对应的相角变化越小。
米勒最大张角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中,该定理可以用于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稳定性。
通过计算各个节点的电流大小和相角变化,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水平。
同时,该定理还可以用于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
通过分析电力系统中电流大小和相角变化的关系,可以确定合理的电力系统运行方案,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中,米勒最大张角定理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在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中,该定理可以用于确定故障的位置和类型。
通过计算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流和相角变化,可以快速定位故障点,并确定故障的性质。
此外,在电力系统的保护装置的设计和调试中,米勒最大张角定理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分析电力系统中电流的大小和相角的变化,可以确定保护装置的工作范围和参数设置,以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总结起来,米勒最大张角定理是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重要定理之一。
它基于电流越大的分支所对应的相角变化越小的原理,可以用于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以及进行故障诊断和保护装置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角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什么是张角定理
江苏泰州实验学校 225300 摘要:由面积原理推导出的张角定理在平面几何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本文现分类举例说明,以供初中数学教师阅读时参考.
关键词:张角定理;应用
[?]张角定理
已知由点P发出的三条射线PA,PB,PC,且∠APC=α,∠CPB=β,∠APB=α+β<180°,那么A,B,C三点在一直线上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证明如图1,如果A,B,C三点共线,那么△PAB=△PAC+△PCB. 所以PA?PB?sin(α+β)=PA?PC?sinα+PB?PC?sinβ. 两边同时除以PA?PB?PC,即得所要证的等式.
[α][β][P][A][C][B]
图1
反之,如果命题中等式成立,那么反推可得△PAB=△PAC+△PCB,这说明△ABC=△PAB-△PAC-△PCB=0,故A,B,C三点共线.
[?]定理的应用
1. 证线段相等
例1如图2,以⊙O的直径AB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ABC,同时将另一侧的半圆三等分,其分点为M,N,连结CM,分别交AB于点D,E. 求证:AD=DE=EB.
证明如图2,连结AM,OM,则以A为视点,对C,D,M用张角定理,得
=+.
所以AD=.
[C][A][D][O][E][B][M][N]
图2
设⊙O的半径为R,则AD==R.
由图形的对称性知BE=R.
所以DE=2R-R-R=R.
故AD=DE=EB.
2. 证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2在正五边形ABCDE中,AC交BE于点F,求证:AC=AB+BF.
证明如图3,以B为视点,对A,F,C用张角定理,得=+. 设AB=BC=k(k>0),则BF=k.
所以AB+BF=k+k
=k
=k=2kcosα.
而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AC==k=k=2kcosα. 故AC=AB+BF.
3. 证复杂比例式
例3在△ABC中,∠A的平分线为AD,求证:AD2=AB?AC-BD?DC.
证明如图4,以A为视点,对B,D,C用张角定理,得
=+,
所以AD=.
在△BDA和△ADC中,由余弦定理,得
BD2=c21-
cos2α,
DC2=b21-
cos2α.
所以BD?DC=bc1-
cos2α. 故AB?AC-BD?DC=cos2α=AD2.
4. 证线段倒数的和差关系
例4已知四边形ABCD两对对边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K,L,过点K,L作直线,对角线AC,DB的延长线分别交直线KL于点G,F. 求证:+=.
[D][A][K][F][L][G][C][B][α][β]
图5
证明如图5,设KA=a,KB=b,KC=c,KD=d,KF=f,KG=g,KL=l,则以K为视点,分别对A,B,L;D,C,L;D,B,F及A,C,G用张角定理,得
=+,①
=+,②
=+,③
=+. ④
所以①+②-③-④,得
--=0.
所以+=,即+=.
5. 证三点共线
例5如图6,在⊙O内,直径AB⊥半径OC,⊙O′与OB,OC相切于点D,E,并与⊙O内切于点F,求证:A,E,F三点共线.
[A][O][O′][D][B][F][E][C]
图6
证明设OD=O′D=O′E=r,则OO′=r,且∠O′OD=45°,O,O′,F三点共线. 再设OA=OF=R.
因为OO′=R-r=r,
所以r==(-1)R.
所以==.
所以=+.
由张角定理知A,E,F三点共线.
6. 证三线共点
例6在△ABC中,自B,C分别向∠A的外角平分线作垂线,得垂足M,N,求证:BN,CM与∠A的内角平分线共点.
证明如图7,设CM与∠A的内角平分线交于K点,则以A为视点,对C,K,M用张角定理得
=+,
即=+.①
同理,设BN与∠A的内角平分线交于K′点,则以A为视点,对B,K′,N用张角定理,得
=+.②
因为AM=ABsinα,AN=ACsinα,故将其分别代入①②得
=+=.
所以AK=AK′,故K与K′点重合. 因此BN,CM与∠A的内角平分线共点.
综上所述可知:应用张角定理证明几何题时,关键在于根据题设,寻找与结论有关的线段所在的三角形,找准视点,利用张角定理写出关系式:
=+,
再结合正弦、余弦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bcsinA,……通过变形化简,消去无用的参数即可.
该方法简捷明快,富有规律,而且不添或少添辅助线,符合新课程改革关于“拓宽视野、注重科研、探究应用”的理念要求,故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这类专题有必要引起重视.
教学实践表明,研究几何定理,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思维、勤于探究、掌握“双基”、感悟数学思想均有益处. 另外,这样的专题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而,随着教育的不断现代化,引导学生探究几何定理的应用,体现数学研究的潜能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