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试卷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期末试卷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期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e71a8c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b.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字不是形声字?A. 鱼B. 虎C. 火D. 舟2. 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与其他词语不同?A. 上升B. 上升C. 上升D. 上升3. 下列哪个句子是正确的?A. 我去公园玩。
B. 我去公园。
C. 我去公园玩。
D. 我去公园。
4. 下列哪个字是多音字?A. 水B. 地C. 手D. 吃5. 下列哪个成语的意思与其他成语不同?A. 畏首畏尾B. 畏首畏尾C. 畏首畏尾D. 畏首畏尾6. 下列哪个词语是反义词?A. 高兴B. 快乐C. 愉快D. 愉快7. 下列哪个字是形近字?A. 长B. 长C. 长D. 长8. 下列哪个句子是比喻句?A. 这本书很有趣。
B. 这本书很有趣。
C. 这本书很有趣。
D. 这本书很有趣。
9. 下列哪个词语是成语?A. 画蛇添足B. 画蛇添足C. 画蛇添足D. 画蛇添足10. 下列哪个字是同音字?A. 书B. 书C. 书D. 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
2. 下列词语中,含有“水”字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词语中,含有“木”字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词语中,含有“日”字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词语中,含有“火”字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6. 下列词语中,含有“山”字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7. 下列词语中,含有“土”字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8. 下列词语中,含有“金”字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词语中,含有“心”字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词语中,含有“玉”字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3d5bf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3.png)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考试时间:[X]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
B. 酒精挥发。
C. 蜡烛燃烧。
D. 玻璃破碎。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 木炭。
B. 铁丝。
C. 红磷。
D. 硫粉。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用嘴吹灭酒精灯。
B.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C.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D. 取用块状固体时,直接将固体从试剂瓶中拿出。
5.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
B. 海水。
C. 氧气。
D. 石灰石。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氧。
B. 硅。
C. 铝。
D. 铁。
8.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9. 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A. O_2B. 2O.C. O^2 -D. 2O_210.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1.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氧化镁MgO_2B. 氯化铝AlClC. 氧化铁Fe_2O_3D. 硫酸钠NaSO_412. 在化学反应2H_2+O_2{点燃}{===}2H_2O中,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A. 元素种类。
B. 原子种类。
C. 分子种类。
D. 原子数目。
1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A. 大理石和稀硫酸。
教师招聘教学设计试题
![教师招聘教学设计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b0cd9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9.png)
教师招聘教学设计试题一、题目:教学设计试题二、背景与目标:在教师招聘过程中,教学设计试题是考察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思维和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
本试题旨在考察应试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进一步验证其是否适合担任相应学科的教师岗位。
三、试题要求:请按照以下要求完成本试题:1. 针对所申请的教学科目,设计一堂适合初中某个年级的课程;2. 设计课程时请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合理性,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 试题要求考生思路清晰、条理清晰、信息准确、言之有物。
四、试题内容:以初中英语为例,请设计一堂适合初中八年级的英语课。
五、参考答案:教学设计:英语课程(初中八年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学会运用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对话;b. 掌握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用法及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的构成;c. 学会运用现在进行时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的练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c.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现在进行时。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5分钟)1. 指导学生阅读一段关于学生周末活动的对话,并了解每个人在做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何时使用现在进行时。
活动二:语法讲解(10分钟)1.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和用法。
2. 指导学生分析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的构成。
活动三:语言练习(15分钟)1. 听力理解练习:播放一段关于学生日常活动的录音,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选择正确的选项。
2. 口语练习:让学生两人一组,模仿课文对话,根据所给提示进行对话练习。
活动四:阅读与写作(20分钟)1. 阅读练习:发放一篇关于学生周末活动的短文,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2. 写作练习: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周末活动的短文,要求使用现在进行时。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ffae3a9b89680202d82541.png)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直立,蹲撑,两手与肩同宽体前撑垫,两脚蹬地(腿蹬直),重心前移,使头后、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当滚至背部着垫时,迅速屈膝收腿,两手抱小腿,团身向前滚动成蹲立。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说明“前滚翻”的教学重点、难点。
(10分)正确答案:教学重点:低头蹬腿、团身紧抱膝。
教学难点:两臂撑推用力平均,用头的后部着垫,滚动团身紧,顺势起立。
2.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前滚翻,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正确答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前滚翻时能做到团身滚动、控制好平衡,能够较标准地完成前滚翻的技术动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85%~90%的学生掌握前滚翻的正确技术动作,发展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通过模仿、游戏练习的方法发展腿部力量和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认识自己身体素质上的不足;树立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信心;建立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体验课堂中的挑战与喜悦。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并说明理由。
(20分)正确答案:易犯错误一:团身不紧,滚动时身体打开。
纠正方法:采用腹部夹小球进行滚翻提高学生对团身滚动的理解。
【理由】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腰腹力量弱,大腿没贴紧胸、小腿没贴近臀部,滚翻时团身、收腹、收腿力量不足,造成收腹收腿不到位,团身不紧。
通过练习,让学生练习时腹部夹小球,为使小球不掉,身体就必须团紧,这样可以练习腰腹力量从而让学生能够切实体会滚动时团紧身体的要点。
易犯错误二:前额触垫或头顶着垫。
纠正方法:下颌夹一海绵块做前滚翻成直腿坐练习。
要求学生做到蹲撑、低头含胸、提臀收腹,前滚起始阶段做到用两臂支撑身体,完成提高重心的要领。
【理由】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起始动作阶段未做到低头含胸、提臀收腹,使前滚时前额或头顶先触垫,无法完成前滚动作。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试卷答案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8e6a26cc17552707220891.png)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期末试卷(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学需求与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和方案,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检验方案实施的效果,并修订完善方案,以优化教学的一种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3、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4、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实现既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二、填空题 (每空1分, 共15分) 1、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符合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包含 素质教育 、 终身学习 、 创新教育 三个方面.2、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 系统性 、 理论性 、 创造性、 计划性、 灵活性、 具体性 。
3、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的的内容分为 知识类 、 技能类 、 态度情感类 。
4、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特征分析的方法有 观察法 、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面关于日志分类叙述错误的是( B ) A.可提高博客中信息和资源管理的有效性B.可对日志分类进行添加、修改操作,但不能删除C.通过“日志分类管理”命令可对日志分类进行管理 D 可添加多个日志分类2、教学资源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 D )分类可将教学资源媒体分为:文字、图片、图像等类别A.信息内容B.教学需要C.媒体用途D.媒体形式3、教师将课上要提的问题呈现在PPT 上,让学生回答,并随后展示答案,属于哪种教与学的活动( A )A.教师提问,学生作答B.教师置境,学生体验C.教师引导,学生探究D.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4、关于电子论坛,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 A.具有面向特定用户和适用面广的特点B.能浏览别人的文章,分享别人的观点,而不能发表自己的文章C.是一种同步交流工具D.电子论坛又称Blog5、以下哪种方法适合获取学生的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的信息( B ) A.测验法 B.问卷法 C.成长记录袋法 D.观察法6、 在Excel 中产生图表的源数据发生变化后,图表将( C ) A.不会改变 B.发生改变,但与数据无关 C.发生相应的改变 D.被删除7、资源的格式、质量、运行环境等符合教学要求,是对教学资源评价中(C )特性的评价 A.教育性 B.科学性 C.技术性 D.艺术性8、 对教学设计过程中学习媒体与资源应该把握的原则( B ) A.依据学校的综合实力,取长补短,灵活运用 B.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灵活运用 C.最好选择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D.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9、效能工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下工具中属于效能工具的是(A ) A.电子表格 B.概念图C.相关案例D.问题操作模型10、交流平台可分为同步交流平台和异步交流平台,以下属于同步交流平台的是(C ) A.bbs B.主题论坛 C.聊天室 D.e-mail11、解释、说明等描述用语一般用来描述( A )领域的教学目标: A.知识 B.技能 C.情感 D.态度12、假如你在备课过程中需要了解《春》(朱自清)一文的写作背景。
教育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试卷
![教育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160dbb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d.png)
教育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教育创新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学生成绩B.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C.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D. 简化教学流程2. 在设计教育创新教学方案时,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A. 教学资源B. 教学方法C. 学生需求D. 教师经验3. 教育创新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什么?A. 教学方法更加多样B. 教学内容更加深入C. 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D. 教学目标更加明确4. 实施教育创新教学时,教师应该采取哪种角色?A. 知识传授者B. 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C. 教学管理者D. 课程开发者5. 教育创新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B. 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C. 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D. 教师的教学创新程度6. 在教育创新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B.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C. 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D. 增加作业量7. 教育创新教学是否需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彻底改革?A. 是,必须完全改变B. 否,可以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改进C. 视具体情况和课程需求而定D. 不确定8. 在教育创新教学中,教师如何平衡创新与传统?A. 完全摒弃传统教学B. 盲目追求创新C. 结合创新与传统教学的优势D. 只使用创新教学方法9. 教育创新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何影响?A. 没有明显影响B. 可能会限制教师的创新思维C. 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D. 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10. 教育创新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主要是什么?A. 学生接受度不高B. 教学资源不足C. 教师缺乏相关培训和经验D. 教学效果难以评估11. 教育创新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是什么?A. 制定教学目标B. 分析学生需求C. 设计教学活动D. 评估教学效果12. 在教学设计中,以下哪项不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关键要素?A. 学生年龄特征B. 学科内容标准C. 教师个人喜好D. 教学资源13. 教育创新教学中,哪种教学策略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任务驱动法14. 实施教育创新教学时,教师应如何调整传统课堂管理方式?A. 更加严格地控制课堂纪律B. 采用更加灵活的管理策略C. 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D. 增加更多的惩罚措施15. 教育创新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下哪个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点?A. 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听讲B.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提出问题C.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不参与D. 教师演示教学内容,学生观看16. 在教育创新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A. 通过传统的考试分数B. 采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C. 仅通过教师的评价D. 通过学生的学习日志17. 教育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A. 教学设备B. 教学材料C. 教师的专业知识D. 学生的生活经验18. 在教育创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 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B.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案例C. 鼓励学生模仿和重复他人的想法D. 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19. 教育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哪些能力?A. 仅需要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B. 仅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C. 需要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学科知识和创新思维D. 无需具备任何特殊能力20. 教育创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B.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C. 让教师享受教学过程D. 完成教学任务21. 在教学设计中,以下哪项不是创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A. 教学方法的创新B. 教学内容的重组C. 教学资源的丰富D. 教学评价的传统化22. 创新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明确教学目标B. 设计教学活动C. 实施教学过程D. 固定教学评价23. 下列哪种教学方法不属于创新教学方法?A. 小组讨论B. 项目学习C. 传统讲授法D. 翻转课堂24. 在创新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的反馈?A. 忽视B. 认真听取并据此调整C. 仅在必要时才回应D. 批评学生提出的建议25. 创新教学设计的评价应该侧重于:A. 学生成绩的提升B. 教师个人能力的展示C. 教学过程的创造性D. 教学资源的消耗26. 在实施创新教学时,教师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A.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B. 教学内容的难度C. 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D. 教学时间的安排27. 下列哪项不是创新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A.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B. 学生学习成果的创新性C. 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性D. 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28. 在创新教学中,教师如何平衡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A. 完全放弃传统方法B. 盲目追求现代方法C.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D. 仅在公开课中使用新方法29. 创新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哪些学科?A. 教育学B. 心理学C. 物理学D. 化学二、问答题1. 什么是教育创新教学设计?2. 教育创新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什么?3. 在教育创新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考虑哪些关键要素?4. 什么是教育创新教学实施?5. 如何评价教育创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6. 在教育创新教学实施中,教师面临哪些挑战?7. 如何克服教育创新教学实施中的挑战?8. 请举例说明一个教育创新教学设计的案例,并分析其特点。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2ac97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7.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一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行为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2.瑞奇总结归纳教学设计模式的6个要素分别是什么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A.传递策略 B.组织策略C.管理策略 D.微观策略2.对每一类的学习,要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效条件,其公式是:要得到X的学习结果,就要提供或安排Y的条件;这是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C.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3.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学者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A.“心理测验时期”B.“目标中心时期”C.“标准研制时期”D.“结果认同时期”4.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这位学者是 ;A.奥苏伯尔 B.加涅C.梅里尔 D.皮亚杰5.依据教材中的观点,教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特点;A.组织性、高效性、先进性 B.目的性、可控性、适应性C.目的性、高效性、可控性 D.可控性、灵活性、适应性’6.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 5个层次的目标;A.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 B.获取、同化、理论、施行、模式C.获取、同化、方法、施行、达成 D.获取、同化、方法、模式、综合7.任何行为都是由特定环境或情境决定的,都是在“刺激一反应”的条件反射中形成的;这是的观点;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 D.情境认知理论8.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A.呈现策略 B.管理策略C.传递策略 D.组织策略9.在布卢姆等人看来,教学目标的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育评价、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假设、为课程编制服务的一种 ;A.理论 B.工具C.方法论 D.模式10.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个基本步骤是 ;A.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B.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C.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方法D.计划、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认知水平、整理和分析四、实践题共20分应用教材中课外活动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课外活动的方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优点:1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而具体的指导;行为目标是明确的、具体的,因此当确定好教学活动的行为目标之后,教师就可以清晰地按照教学目标指明的方向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清楚的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按照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进行,并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2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由于行为目标是清晰的、可观测的,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可以直接用行为目标来测量和判断,这使得教学评价就得清晰而客观;缺点:1如果教学目标都采取行为目标的形式,那么教学就会趋于强调那些可以明确识别的要素,而那些很难测评、很难被转化为行为的内容就会被忽视而消失;2行为目标将学习分解成为各个独立的部分,认为各个独立的部分是可以分别对待的,这就破坏了学习的整体性,不利于通过整体性学习来陶冶学生的个性;3事先明确规定教学目标的做法也存在问题,因为这些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很可能成为不适合实际情况、强加给教师和学生的东西;2.1确定学习者的需要;2确定各个层次的目标;3建构评价过程;4设计和选择教学传递的方式和方法;5试用所设计的教学系统;6安装和维持系统;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A 2.A 3.C 4.A 5.B6.A 7.A 8.D . 9.B10.A四、实践题共20分课外活动设计的一般原则有:1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础;2分2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个性特点和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2分3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兼顾,使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2分实例10分;注:整体和判卷教师灵活掌握4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2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A.教务部门、教学部门、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室、教学内容C.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 D.校长、教师、教室、学生2.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个基本步骤是 ;A.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B.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召开分析会议C.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头脑风暴法提出策略,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方法 D.计划,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认知水平,整理和分析3.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其主要目的在于 ;A.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于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B.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之优劣C.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D.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4.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这是的观点;A.社会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 D.情境认知理论5. ,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A.从微观上看 B.从中观上看C.从宏观上看 D.从性质上看6.依据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关系的描述,则 ;A.学习动机越弱越好B.学习动机越强越好C.学习动机的强度以适中为宜D.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作用7. 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在研究了40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步骤,这些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一般要素;A.14个 B.9个C.6个 D.4个8.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的观点,表现性目标是 ;A.开放性,它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活动的主题B.要求学生作出统一的、一致的行为反应C.事先规定的结果,即预先规定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必须获得某种行为D.非开放性的,为学生提供固定的活动领域和主题模式9.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对于像“有一些问题并不只有一个答案;虽然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包含有较难的概念,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或是当情感目标的社会性目标特别重要时的情况,最好采用设计;A.小组讨论 B.讲演教学C.课堂问答 D.演示教学10.将教学方法系统划分为师生认识活动、师生交往活动、师生评鉴活动和师生实践活动4个分系统的是 ;A.李秉德教授 B.班华教授C.巴班斯基 D.威斯顿和格兰顿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1.教学目标确定过程一般要经历哪4个步骤22.学者伯顿和梅里尔把与教育有关的需要分类成哪6类内容四、实践题20分23.依据教材并结合个人经验,对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作简要分析;试卷代号:1 1 69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C 2.A 3.A 4.A 5.A6.C 7.A 8.A 9.A10.B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三、筒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1.第一个步骤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第二个步骤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的提出又分为三个小的步骤:首先是课程目标的提出;其次是单元目标的提出;再次是课时目标的提出;第三个步骤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也称为教学目标的取向,即根据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四种目标各自的优势和缺陷,确定哪些目标用行为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用形成性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采用表现性目标的形式;第四个步骤是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等为依据,对经过上述第三个步骤而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22.1标准的需要;2感到的需要;3表达的需要;4比较的需要;5预期的需要;6紧急事故的需要;四、实践题20分23.分析要点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因此,用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媒体对其教学特性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一种教学媒体,其教学特性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分1可适应性;1分教学媒体的可适应性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1分②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性;1分③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性;1分2可利用性;1分教学媒体的可利用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师利用媒体时,操作控制的难易程度;1分②学习者对媒体使用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者本人的操作难易程度;1分③学习场所、办学单位提供利用该媒体的难易、方便程度;1分3低成本性;1分媒体的利用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注意它的低成本性,该特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认识:①媒体的购置、安装与制作成本;1分②媒体利用时的使用成本;1分4高效能性;1分注:整体和判卷教师掌握7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3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A.教务部门、教学部门、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室、教学内容C.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 D.校长、教师、教室、学生2.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个基本步骤是 ;A.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B.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召开分析会议C.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头脑风暴法提出策略,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方法 D.计划,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认知水平,整理和分析3.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其主要目的在于 ;A.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于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B.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之优劣C.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D.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4.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这是的观点;A.社会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 D.情境认知理论5. ,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A.从微观上看 B.从中观上看C.从宏观上看 D.从性质上看6.依据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关系的描述,则 ;A.学习动机越弱越好B.学习动机越强越好C.学习动机的强度以适中为宜D.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作用7. 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在研究了40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步骤,这些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一般要素;A.14个 B.9个C.6个 D.4个8.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的观点,表现性目标是 ;A.开放性,它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活动的主题B.要求学生作出统一的、一致的行为反应C.事先规定的结果,即预先规定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必须获得某种行为D.非开放性的,为学生提供固定的活动领域和主题模式9.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对于像“有一些问题并不只有一个答案;虽然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包含有较难的概念,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或是当情感目标的社会性目标特别重要时的情况,最好采用设计;A.小组讨论 B.讲演教学C.课堂问答 D.演示教学10.将教学方法系统划分为师生认识活动、师生交往活动、师生评鉴活动和师生实践活动4个分系统的是 ;A.李秉德教授 B.班华教授C.巴班斯基 D.威斯顿和格兰顿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1.教学目标确定过程一般要经历哪4个步骤22.学者伯顿和梅里尔把与教育有关的需要分类成哪6类内容四、实践题20分23.依据教材并结合个人经验,对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作简要分析;试卷代号:1 1 69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C 2.A 3.A 4.A 5.A6.C 7.A 8.A 9.A10.B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三、筒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1.第一个步骤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第二个步骤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的提出又分为三个小的步骤:首先是课程目标的提出;其次是单元目标的提出;再次是课时目标的提出;第三个步骤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也称为教学目标的取向,即根据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四种目标各自的优势和缺陷,确定哪些目标用行为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用形成性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采用表现性目标的形式;第四个步骤是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等为依据,对经过上述第三个步骤而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22.1标准的需要;2感到的需要;3表达的需要;4比较的需要;5预期的需要;6紧急事故的需要;四、实践题20分23.分析要点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因此,用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媒体对其教学特性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一种教学媒体,其教学特性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分1可适应性;1分教学媒体的可适应性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1分②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性;1分③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性;1分2可利用性;1分教学媒体的可利用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师利用媒体时,操作控制的难易程度;1分②学习者对媒体使用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者本人的操作难易程度;1分③学习场所、办学单位提供利用该媒体的难易、方便程度;1分3低成本性;1分媒体的利用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注意它的低成本性,该特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认识:①媒体的购置、安装与制作成本;1分②媒体利用时的使用成本;1分4高效能性;1分注:整体和判卷教师掌握7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4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史密斯一雷根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情境性学习方式有哪些特点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一般来说,普遍性目标取向适合于作为的教学目标来使用;特别是作为终极性目标来使用;A.中间层次B.具体层次C.低层次D.高层次2. ,教学媒体的应用方式灵活多变、既可以用于学校的教学活动,又可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将大大改进学校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行;A.从微观上看B.从中观上看C.从宏观上看D.从性质上看3.是对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与学习活动互动的方式做出决策,它涉及动机激发技术、个别化教学的形态、教学日程安排及资源配置等方面;A.宏观策略B.管理策略C.传递策略D.组织策略4.教育者在思维、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价上要做到精确和系统化;教育可以被作为应用科学或技术,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原则并加以应用;这是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C.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5.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W. Eisner的观点,解决问题的目标是 ;A.不能预先规定的B.特定的行为C.预先规定的D.开放性的6.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 ,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A.信息源与信息的接收者之间的中介物B.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C.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D.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形式7.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教学目标被分为领域;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4个B.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3个C.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这3个D.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行为领域和原认知领域4个8.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A.呈现策略B.管理策略C.传递策略D.组织策略9.在布卢姆等人看来,教学目标的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育评价、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假设、为课程编制服务的一种 ;A.理论 B.工具C.方法论 D.模式10.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个基本步骤是 ;A.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B.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C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方法D.计划、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认知水平、整理和分析四、实践题20分依据教材的观点和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教学最优化思想的理解;试卷代号:1169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0年1月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二、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将教学活动分为教学分析、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三大环节;2将教学分析明确地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环境分析;二是学习者特征分析;三是学习任务分析;3三类教学策略:一是教学组织策略;二是教学内容传递策略;三是教学资源管理策略;2.第一,学习的任务情境应与真实情境相类似,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第二,教学的过程与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资料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范式,并指导学生的探索;第三,采用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价,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反映学习的效果;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D 2.B 3.B 4.A 5.A6.B 7.A 8.D 9.B10.A四、实践题共20分教学过程设计的最优化,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和设计教学过程,目的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分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和理论;他认为:“为了顺利地达到科学地组织教学的目的,非常重要的是以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来充实现有的原则体系;这条原则要求从若干可行的教学过程方案中,有意识地选择出这样一种方案,在该条件下,这种方案能够保证在完成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方面,可能取得最高效率,而且使教师和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均为合理;”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观点的提出,对教学设计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4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包含了以下几个基本思想:1系统思想;综合考察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完整有序地研究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互相促进作用,力求使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体上发挥其最优功能;2分2整体思想;教学活动的优化,是教学系统各要素的合理组合,即形成最佳的教学结构,从而使教学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和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除了具体要素的改进和完善外,更注重从整体上关注教学各要素间的良好组合和协调,以求产生最好的系统效益;2分3效率思想;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效率角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投入与高效产出的有机统一,以克服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低效现象;2分最优化并不是一个理想化的教学理论;理想化的最优化思想往往忽视了具体的教学环境条件,而注重于从理论上探讨按照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标准,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优良的成绩指标;这实际上是一种研究者的主观愿望,对学生或教师来说都是一种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离开了每个学生实际发展的可能,凭主观设计所谓的“通用”、“万能”的最优方法和标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行不通的;4分教学过程最优化实际上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它的实质在于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运用系统和综合的观点,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条件,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调动和刨设有利于发挥教学最优功能的各种因素,尽力争取使师生双方都能以比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相对于该种条件下最好的教与学的效果;4分。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含试卷)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f5171b9360cba1aa811da89.png)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1、游戏:换座位首先将全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5、6、7、8、9、10。
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6人、8人、10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6、8、10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3、小结: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刚好都能换位置,像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时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学生相互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
二、猜想验证, 认识奇偶性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六组人数:5人、6人、7人、8人、9人、10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那些不能?2、学生猜想、操作验证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
汇报成果: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个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个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学生的举例可以引导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3、深化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2+4+6+8+……+98+100这么多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还是奇数?为什么?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6b23b8524de518974b7d0e.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一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行为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2.瑞奇总结归纳教学设计模式的6个要素分别是什么?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A.传递策略B.组织策略C.管理策略D.微观策略2.对每一类的学习,要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用条件,其公式是:要得到X 的学习结果,就要提供或安排Y的条件。
这是( )。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C.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3.( )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
即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
学者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
A.“心理测验时期”B.“目标中心时期”C.“标准研制时期”D.“结果认同时期”4.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佳的办法就是通过有用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机。
这位学者是( )。
A.奥苏伯尔B.加涅C.梅里尔D.皮亚杰5.依据教材中的观点,教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 )特点。
A.组织性、高效性、先进性B.目的性、可控性、适应性C.目的性、高效性、可控性D.可控性、灵敏性、适应性’6.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 )5个层次的目标。
A.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B.获取、同化、理论、施行、模式C.获取、同化、方法、施行、达成D.获取、同化、方法、模式、综合7.任何行为都是由特定环境(或情境)决定的,都是在“刺激一反应”的条件反射中形成的。
这是( )的观点。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D.情境认知理论8.(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试卷(A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试卷(A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b1d7f75fbfc77da269b18a.png)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试卷(A)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3、协作知识建构协作知识建构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
4、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5、绩效技术绩效技术是解决人的绩效问题或寻求改进人的绩效的机会的一套方法和过程。
它强调对绩效的期望状态和实际状态进行严格分析,进而识别引发绩效差距的原因,并提供多种问题解决方案,对变革过程进行管理,并对变革的结果进行评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ABCD法则,其中,A指的是对象,B指的是行为, C 指的是条件,D指的是标准。
2、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评价。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有问题、相关的实例、信息资源 、认知工具、 会话与协作工具 和社会背景支持。
4、WebQuest的基本模块有:情境模块、任务模块、资源模块、过程模块、评价模块和总结模块。
5、活动理论模型由 中介 、主体 、 客体 、 规则 、 分工 和 共同体 组成。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 ABCD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乔纳森(Jonassen,1997)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的教学策略有( ABC )。
教学设计评价题
![教学设计评价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34d99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c.png)
教学设计评价题教学设计期末考试试卷12.学习准备:3.教学媒体:二、单项选择题4.下面几种教学媒体中,_____最便于重现A.广播B.教科书C.电视D.计算机5.最初形成教学设计构想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______A.桑代克B.苛勒C.杜威D.斯金纳6.下面不属于程序教学特点的是______A.自定步调B.联系C.即时反馈D.小步子7.______提出了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A.桑代克B.加涅C.布鲁纳D.奥苏贝尔8.下面不属于分析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_____A.对照B.写作C.比较D.区别9.下面不属于知道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_____A.背诵B.辨认C.计算D.回忆10.下面属于综合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_____A.分析B.设计C.解释D.叙述11.教学评价常用的三种工具是__________A.测验题、调查表和观察表B.测验题、填空题和观察表C.填空题、调查表和观察表D.测验题、调查表和实验表12.概念获得程序是一种_____的信息加工模式A.演绎B.归纳C.假设D.先天13.学习是人的_____或能力的改变A.情感B.态度C.倾向D.精神14.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包括_____A.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和动作技能分析B.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和态度分析C.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和能力倾向分析D.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和先决技能分析15.加涅指导学习的后五步基本过程的次序是_____A.提供指导→提供反馈→诱发行为→评定行为→促进记忆与迁移B.提供指导→诱发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促进记忆与迁移C.提供指导→诱发行为→评定行为→提供反馈→促进记忆与迁移D.提供指导→评定行为→诱发行为→提供反馈→促进记忆与迁移1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等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方法是_____A.讲授法 B.演示法C.谈话法D.讨论法17.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那么最好的方法是采用_____A.讲授法B.演示法C.练习法D.实验法18.以下_____不属于集体授课的优点A.教师和学生都容易接受B.教师容易备课C.有一定的规模效益D.教师能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成效19.以下_____不属于小组交互作用的活动方式A.角色扮演B.个案研究C.游戏D.讲授20._____作为一类学习结果,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A.言语信息B.智力技能C.动作技能D.情感态度21.在评价过程中,_____是一种有效的展示工具A.信息加工法B.图解法C.卡片法D.层级分析法22.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学说中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_____至2岁B.约2至7岁C.约7至11岁D.约11至15岁三、判断改错题23.系统设计的教学必须是把如何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注意发展学习者的能力,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24.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收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25.要重视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主动探索的关系,以保证发生有效的学习26.认知策略与具体的学科内容无关,它的培养无需以具体学科内容的学习为基础27.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是需要、目标、策略和评价28.学习是人的倾向或态度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保持而不能把它单纯地归之于生长的过程29.学习发生的条件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30.请说明小组教学的使用要点31.请简述你的学习风格根据你的学习风格,你将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32.请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33.请简述成人学习者的特点35.试论述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与基于课堂的教学设计的区别与联系六、材料题36.阅读以下材料,请指出这位教师运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并加以点评一位语文老师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时,开头就说:“这是作者的一幅清丽的水墨画他对荷塘的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生动形象他写荷塘的美,绘声绘色,字字珠玑他一共用了三种描写手法:近写、远写和谈感受,这犹如现代电影手法的近境头、远境头、外加几句画外音一样,以便把作者的所见所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一下美妙的荷塘月色吧??37.这是一位大学教师编写的关于《中国人的心理》课程的一份课堂教学设计,请谈谈你的感想第四讲:中国人的关系取向一、教学理念由于“关系”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人具有“关系取向”,但是对于中国人的“关系”和“关系取向”的具体内容,并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此外,大学生对于中国人的关系行为现象也有各自的看法在学习和讨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文化特征和道德心理等专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在本专题的教学活动中将集中对中国人的关系和“关系取向”进行回顾与分析,让学生分享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师生共同提出对中国人的关系心理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二、教学目标1.师生共同认识和思考中国人的关系现象;2.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对中国人的关系取向的研究成果,供学生参考;3.师生共同提出可能的研究设想三、教学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一个中国人的关系行为案例;2.投影仪,准备PPT课件;3.A4白纸6张;4.推荐文献四、教学活动过程直接导入教师直接给出“关系”主题案例与思考1.教师呈现“上海招生事件”案例;2.学生谈感想;3.教师依据学生感想指出“关系”对于中国人的作用、重要性教师报告A:1.“关系”的界定;2.中国人关系的特点;3.中国人关系的构成;4.中国人关系的分类教师报告B1.关系取向的界定2.中国人关系取向的构成要素小组探究对于中国人的“关系”和“关系取向”,可以做哪些研究?回顾与小结五、推荐文献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篇相关重要文献(下课时发给学生)教学设计A卷标答一、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术语: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之中,为引导该项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2.掌握学习: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目的是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结合起来,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教学策略3.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教学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4.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二、判断说明题1.正确教学设计是一种连接科学,是按照教学科学的原理,开发、评价和维系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而制定详细的、规范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者就像一名技术员或工程师,一步一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系统地进行操作,强调设计过程必须遵循设计的规则和程序2.正确教学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要确保学习者没有一个人是“教育上的不利者”,并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最充分地运用自己潜能的平等机会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与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学习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学习的目的教学系统设计通过帮助学习者的学习来促进学习者的个体发展3.正确将教学原理和规律运用于教学实践是教学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教学设计要研究解决教学问题和需求的各种方法及适用范围和操作要求、教学媒体运用的程序纲要、课堂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工具和方式的编制技术及使用规范、教学调控策略等概言之,就是要研究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技术问题4.错误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无好坏之分二、简答题1.简述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答案要点:2.简述什么是学习需要并说明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答案要点:学习需要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或者说,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差距指出了学习者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指出了教学中实际存在和要解决的问题,这正是经过教育或培训可以解决的学习需要可以说没有差距就没有需要,也就无从谈起要解决什么了分析学习需要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论证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三、论述题1.该模式是过程模式,是由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肯普提出这一模式与目标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设计步骤是非直线型的,设计者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从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起步,向前或向后肯普提出的这种过程模式的设计步骤主要有以下几项:A课题任务和总的目标所有教学设计都是以概括性的目的为基础的,这些目的来自社会、学生和学科内容确定教学目的以后,应列出全部计划中要教学的主要课题课题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排列,以学生获知识和技能的顺序为基础最后列出总的课题目标,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B学生特征列出学生的重要特点,如:学生的一般特征,包括能力、兴趣和要求,以及学习风格等,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C学习目标确定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及其行为变化这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因为整个课程框架都是以学习目标为依据和导向的,目标应该能告诉学生他们需要学会什么,并以此来评价教学效果和学习的成果D课题内容和任务分析为实现每个学习目标应该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而教材通常作为教学的最基本资源,其实教师个人知识、经验也是课题内容的重要来源,进行教学设计还要考虑其他教学信息来源可以采用各种方法组织课题内容并安排其顺序E预测了解学生是否对学习某课题有了基本准备,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否有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不要在学生已知道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也不要在不具备先决条件的情况下脱离学生实际地进行教学通过预测可以知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否恰当,从而进一步对计划进行删改或者补充F教学活动不存在教学活动的固定模式无论教师和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所做的事情,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不适合必须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特点,否则就难以做到合理选择和有机组合在使用上还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以达到最好地完成所确定的学习目标的要求G辅助性服务在任何情景的教学中,都有许多相互联系的因素,如经费预算、设施条件、人员能力、工作时间等,都对教学方案的实施有重要影响,必须在设计过程中予以考虑H教学资源资源和材料的选择与教学活动紧密相连这里包括各种印刷材料、视听材料和其他人力、物力资源,它们都能够启发学生并有效的解释和演示课题内容目前在许多教学情景中,尤其在自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媒体不再是补充和辅助手段,因而这个设计环节显得非常重要了I学习评价评价与目标直接有关,因为制定的学习目标揭示了所应评价的内容学习目标表达得越清楚,描绘得越完整,学习评价也就越容易进行也因为如此,这里采用的多为相对传统的“相对标准”评分法而言的“绝对标准”评分法,或称标准参照评价它根据每个特定的学习目标,测量每个学生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理解水平和能力水平,而其评定不受别的学生成绩的影响2.美国学者马杰曾比喻过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课题: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么来判断自己已经到达了那里?试论述教学系统设计研究的内容体系答案要点:马杰说的是教学设计中经典的目标、策略和评价三项基本内容围绕这三项基本内容,有一些前提性和展开性的研究内容如为了明确教学目标,我们先要分析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教学设计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它要回答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与邻近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设计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教学设计涉及哪些课题内容和方法论它要探讨教学系统的构成和特性;系统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设计的形成过程、应用范围和层次它要阐述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总结对教学设计工作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流派第二部分是设计过程它要说明教学设计前期阶段的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的重要性;探讨怎样来作好这三项前期分析工作它要引用或借鉴教育目标的分类学说;探讨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以及制定针对这些目标的学习评价措施它要验明教学策略的构成要素;探讨各种不同课型的具体教学策略第三部分是媒体开发它要阐释教学媒体的特性;说明选用教学媒体的依据、程序和原理它要探讨如何运用教学设计原理来编制教学电视、计算机课件等媒体教材第四部分是教学评价它要说明教学评价的功能和原则,及其对教学设计的意义它要制定教学设计成果,即教学方案和媒体教材的评价指标它要研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程序和方法,以及评价工具的编制和使用1.【材料一】这是一位教师编写的关于《中国人的心理》课程的一份课堂教学设计,请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谈谈你的感想答案要点:①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重点②充分利用资源支持学习③注意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④提倡协作学习⑤评价是针对过程和资源的答案要点:①说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概念及内容②指出该案例不足之处③编写一个学习者特征分析分析案例1.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在学完一个指定的教学单元之后能够作些什么事情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它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具体地阐明教学目的2.学习准备:指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与心理准备状态3.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工具、教学资料和教学传媒等二、单项选择题BCBCBCBBBCBBADDDBCB三、判断改错题)23.系统设计的教学必须把是如何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注意发展学习者的能力,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24.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收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25.要重视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以保证发生有效的学习26.认知策略与具体的学科内容无关,但它的培养需要以具体学科内容的学习为基础27.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是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28.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保持而不能把它单纯地归之于生长的过程29.学习发生的条件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30.请说明小组教学的使用要点⑴若干学生组合在一起;⑵对一个主题或一个问题进行共同的认知活动;⑶对有关信息、思想进行介绍,交换思想和进行评价活动;⑷目标定向活动;⑸小组成员间既有言语的相互作用,又有情感的交流第九章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一、教学设计含义及其理解:含义: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要求,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实施后的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规划过程和操作过程理解:1.教学设计是对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设计主要研究教和学的基本规律,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2.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3.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把学生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寻找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4.教学设计关注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学设计的每一环节,都要不断的收集反馈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及必要的修改,是学生都能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二、教学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手段教材、评价等因素,加以协调,发挥它们的整体效应目标性原则:三维目标设计程序性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组成一系列的逻辑环节,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反馈性原则:及具体性原则:每一次的教学设计的每一环节都是具体的,特定的,对具体的教学情境有指导作用三、教学设计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对象教师素质四、教学设计的步骤首先,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我如何去哪里—包括学习需求分析,,教学方法与媒体选择,教学策略的设计,重点难点设计,作业布置然后,我怎么判断我以到达了哪里—即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而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以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分析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学习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三维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的整个流程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学习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要点①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该部分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重点与难点,以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求;③分析蕴含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以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注意的问题:①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②教学内容的容量、深度和广度要恰当;③教学内容的重点要明确,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内容上;④教学内容的难点要明确,并要设计好解决、检查难点的方法;⑤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既要按知识的逻辑结构排列,又要考虑学生特点2.教学对象分析——分析要点:①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水平,为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②分析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水平,学习能力和智力发展的水平,情感、动机、兴趣和意志等心理因素,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③分析社会背景,包括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对教学可能产生的正负面效应,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补救措施教学目标设计:三维目标1.三维目标内容:教学目标设计主要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变化知识与技能:即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也包括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和将要学习的知识间的联系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技能:包括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过程:是知识的获取经历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积极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等都将直接影响知识的获取结果,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深度与广度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又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提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主要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即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它包括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也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是个人较为稳定的情感倾向是指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持有的评价总和与内在反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责任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它强调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与自然价值的统一,确立学生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是基础目标;“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是条件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是最高目标例如:“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个框题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个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能够辩证地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集体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珍视集体的团结,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2.怎样表述三维目标?行为主体:学习者—谁行为动词:可观察到的行为—在做什么行为条件:支持学习的环境—在什么条件下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做到什么程度1.行为主体:是指教育对象学生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故一般不用,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而是用如“能读准”、“能熟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2.行为动词:必须明确,恰当知识与技能表述常用的行为动词:知识部分:了解、理解、运用层次了解层次:常用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例说明、列举、对比、表述等词语理解层次:常用阐述、解释、理解、分析、判断、计算等词语应用层次:常用运用、验证、使用等词语技能部分:模拟、例证、临摹、再现;测量、操作、制作、设计过程与方法表述常用的行为动词:常。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自考试卷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自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ebef46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8.png)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通过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
2. 《我上学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
()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5.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讲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让学生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字属于左右结构等宽字?A. 动B. 好C. 头D. 长2.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什么?A. 让学生认识生字B. 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C. 让学生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D. 让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观察意识?A. 朗读法B. 小组合作探究法C.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D. 以上都是4. 《我上学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是什么?A.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都有什么变化B. 想想自己的愿望并画出来C.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D. 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5. 以下哪个教学目标不属于《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A.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B.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C. 学习傣族泼水节的风俗习惯D.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2.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3. 请举例说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论述题(10分)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2. 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3. 是4. 是5. 是二、选择题1. B2. B3. D4. B5. C三、简答题1.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含试卷)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d727313e763231126fdb111a.png)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2.使学生通过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法:实验法,演示法教具准备:三种类型的三角形若干个。
学具准备:三角形纸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一练师:前几节课我们一直在研究三角形,有关三角形,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呢?二、猜角设疑,揭示课题师:看来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非常熟悉了,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叫“猜角”。
请同学们拿起桌子上量好角度的三角形。
你只要报出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我就能猜出你第三个角的度数。
相信吗?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师生猜角活动)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有什么法宝,能这么快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通过这节数学课的学习,你就可以揭开这个奥秘了。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和?生: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用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要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理解“内角”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谁想说说自己的想法?生:“内”是里的意思,“内角”就是三角形里面的角。
师:你知道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吗?(三个)2、理解“内角和”师:那我们再来想一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什么呢?生:(边指边说)“内角和”就是将三角形里面的角相加的度数。
生:我还有补充。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个角相加的度数。
师:说的真好,为了方便,我们将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编上序号1、2、3,我们叫它∠1,∠2,∠3,∠1,∠2,∠3的度数和,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件出示)3、探究新知。
①分工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就要对每一类的三角形进行研究。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含试卷)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847696777232f60ddcca160.png)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符再莲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教材第31、32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注重合作能力,发散思维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
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感,建立来那还好的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遇事冷静,乐于助人,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主动观察比较,掌握适合自己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突破的方法:创造生动的情景体现蛇血的生活化。
难点: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探讨两位数比较大小的不同方法。
突破的方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猜测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了逻辑推理的能力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掌握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生动的情景,体现数学的生活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使之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去。
学法:学生经历观察、猜测等数学活动的国中,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类推出“相同位数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教具:教学挂图,小棒、计数器。
学具:小棒、学具盒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谈话:昨天老师让打击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定回答)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36岁,爷爷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出示教学挂图①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提问图上都有些什么呢?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指名学生回答:小松鼠和小兔子捡贝壳提问:小松鼠,小兔子到底谁捡的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扬是说的多的小朋友。
指出:比价两个小动物谁捡的多,也就是比较38和46的大小,比较两个数的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法。
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b3ee6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7.png)
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1一、分发试卷,自主交流目的:让学生通过自主阅卷或相互交流而知对错之处。
二、__概况,自知位置目的:向学生反馈班上考试成绩各分数段的人数情况,使学生知道自已成绩所处的位置。
三、表扬鼓励,树立榜样目的:表扬优生和取得进步的学生,使他们享受成功之喜悦,并产生再接再厉的内驱力,同时借此促使其他学生学习榜样,努力进取。
四、分清主次,纠误补短目的`:这是试卷讲评课的主要环节,意在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学生明确致误原因,把握纠错方法,并及时释惑解难,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一)、解决共性问题1、指出共性问题2、逐一针对训练出示原题→指名展示→__评价→对应训练→拓展延伸。
(二)、解决个性问题五、交流经验,总结教训目的:引导优生和取得进步学生__谈学习经验,促使其他学生在日后学习中能心有榜样、吸取教训。
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2一、学情分析:诗文默写满分10分,全班总共扣了16分,得分率为%,全对率为%,应该讲学生默写的情况还是整体不错的。
课外文言文阅读满分6分,全班总共扣了30分,得分率为%,字词解释全是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学生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
主要失分点仍然是重点字词的理解出现问题。
还有就是对主题的分析对人物的个性还不能落实到位。
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满分9分,得分率为%,这次在词语抄写上未出现抄写错误,选词连话被扣分的原因主要集中表现为所写的文字内容少连贯。
现代文阅读满分为16分,全班总共扣了61分,得分率为%,本大题总共有5道题,考察了“根据拼音写汉字”、“整体理解”、“品位语言”、“概括事情”、“写读后感”这样几个知识点。
扣分的原因是“袒护”的“袒”字出现了N种写法,还有答题的技巧并不规范,在概括事情时,不是按照“谁+为什么+在哪里+怎样地+做了什么”这样的内容尽可能地把事情概括清楚,而是一味地照抄原文。
在读后感这题中,有个2分的摘抄原句的题目,也有个别学生出现抄写错误。
教学设计模拟试卷
![教学设计模拟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23f09d25022aaea998f0f98.png)
《教学设计》模拟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他们是指( )。
A. 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汁B.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单元教学设汁和课堂教学设汁C.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设汁和单元教学设计D.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2.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 )等四个方面。
A.教、学生、教材、教学媒体B.教师、学生、教室、教学内容C.教务部门、教学部门、学、教材D.校长、教师、教室、学生3.依据教材中的观点.教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 )特点。
A.目的性、可控性、适应性B.组织性、高教性、先进性D.可控性、灵活性、适应性4.依据教材中的观点,下述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学校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主要表现在:教学对社会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个人的发展功能。
B.学校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主要表现在: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学校的发展功能。
C.学校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主要表现在,教学对教育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个人的发展功能。
D.学校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主要表现在:教学对科学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学校的发展功能。
5.在布卢姆等人看来,教学目标的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育评价、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假设、为课程编制服务的一种( ):A.工具B.方法论C.理论D.模式6.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4个B.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3个C.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这3个D.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行为领域和原认知领域4个7.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行为领域包括( )5个层次的目标。
A. 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B.获取、同化、理论、施行、模式C. 获取、同化、方法、施行、达成D. 获取、同化、方法、模式、综合8.对每一类的学习,能够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效条件。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8cf45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6.png)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A. 确定学习目标和策略B. 统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C. 规范学校的教学过程D.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2.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哪个因素?A.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B. 班级的规模和组成C. 教材的章节安排D. 老师自身的专业背景3. 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A. 教材分析B. 教学目标C. 教学方法D. 教育政策4.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应该具备的特点是:A. 可行性、量化性和情感性B. 可测量性、可行性和可控性C. 易理解性、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D. 易操作性、可持续性和可评价性5. 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综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下列哪个方法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导学法C. 实验法D. 讨论法二、填空题1.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2. 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
3. 教学设计中需要参考国家制定的________,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4.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________特点,合理调整教学方法。
5. 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____________能力,能够根据不同教学环境进行灵活调整。
三、案例分析题某初中一年级班级正在学习数学的有理数概念,你作为一位数学教师,请根据以下情景回答问题。
情景:“蛋蛋和呆呆是一对好朋友,蛋蛋有2个苹果,呆呆有-3个苹果。
请问,蛋蛋和呆呆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请用图示法解答。
”1. 根据情景,你认为这个问题适合使用什么教学方法?为什么?2. 请你设计一节课来教授这个数学概念,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和学生活动等方面。
四、综合题请你针对某一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内容,设计一节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长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初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初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d1d4d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4.png)
初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一、试卷结构与内容。
(一)基础知识(共20分)1. 字词积累(每小题2分,共10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狡黠(xiá)干涸(hé)叱咤风云(zhà)B. 炽热(zhì)匀称(chèn)锲而不舍(qiè)C. 慰藉(jí)归省(xǐng)戛然而止(gá)D. 蓦然(mù)炮制(páo)吹毛求疵(cī)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烦躁震憾谈笑风生。
B. 狼藉取缔锋芒必露。
C. 恻隐斑斓一如既往。
D. 松驰蓦然再接再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听众。
B. 校园里的花开得正盛,姹紫嫣红,满园芬芳。
C.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对待学习,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每空1分)在人生的道路上,那一个个脚印,铺就我们的人生轨迹;那一段段经历,编织我们的成长画卷;那一次次磨砺,dǐyù()我们的内心世界。
2. 病句辨析(每题2分,共4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循循善诱的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C.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城市特色。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将“改进”改为“提高”)B. 这次考试,我们班的普遍成绩提高了。
(将“普遍”放在“提高”前面)C.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去掉“不”)D. 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将“提高”改为“养成”)3. 句子排序(3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的学习理论相互结构组织形式。
2、教学设计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他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3、学习目标描述中马杰的ABCD法则的英文全写:A是对象、B是行为、C是条件、D是标准。
4、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5、面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教与学的结合;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重视可操作性。
6、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
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根据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教育技术的设计子范畴包含四个主要方面ABCD
A、教学系统设计
B、学习者特征
C、教学策略
D、讯息设计
E、教学目标设计
2、“史密斯——雷根模式”在策略设计中提到三种策略,这三种策略是:.ABD
A、组织策略
B、传递策略
C、评价策略
D、管理设计
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两个维度,其中行为维度包括:.ABC
A、记忆
B、运用
C、发现
D、知识
4、影响教学系统设计的变量主要包括:.ABD
A、教学条件变量
B、教育方法变量
C、教学模式变量
D、教学结果变量
5、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ABC
A、社会的需要
B、学生的特征
C、学科的特点
D、媒体的选择
6、在编写教学目标是应注意的是:.BCD
A、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
B、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用教学的结果来表述
C、教学目标的行为词必须是具体的
D、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是内外结合的
7、教学结构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有具有下列哪些特点.ABD
A、理论依附性
B、动态性
C、可扩充性
D、系统性
8、学习环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BCD
A、情境性
B、建构性
C、操作性
D、动态性
9、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知识结构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BD
A、体现知识内容的关系
B、体现学科教学的规律
C、体现知识教学的策略
D、体现知识结构的功能
10、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有:.ABCD
A、以小组活动为主体
B、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
C、强调目标导向
D、强调总体成绩作为激励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技术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
.对
2、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错
3、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对
4、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工作,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
.对
5、创设情境就是提供一些相关的情节、景色和现象。
.错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
规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写出分析报告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有哪几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布卢姆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4.举出当代国外有影响的四种教学程序
概念获得先行组织者掌握学习指导学习
5.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
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
五、教学设计题(20分)
请对书本第五章第二节编写学习目标做一个阐明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
答案:
认知学习目标:掌握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知道学习目标分三方面,认知、动作、情感
动作技能学习目标:能编写出任意章节的完整学习目标;能熟练运用各学习目标可选用的动词;是学习目标与其他相关做法相辅相成。
情感学习目标:正确评估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