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通信与导航设备应用与发展)共20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技术第一章概述PPT课件
![移动通信技术第一章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4302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c.png)
接入网架构
接入网通常由基站、基站控制器、 汇聚节点等组成,根据网络规模和 覆盖范围,可以灵活调整其架构。
核心网
核心网定义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心脏, 负责处理和管理整个网络的通信
业务。
核心网功能
核心网主要承担用户管理、业务 控制、路由管理、资源管理等功 能,确保各类通信业务的顺畅运
行。
核心网架构
核心网通常由移动管理实体 (MME)、服务网关(SGW)、 公共数据网网关(PGW)等组 成,根据网络规模和业务需求进
调相(PM)
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来传递信息。
调相和调频的组合(CPM)
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和频率的组合来传递信息。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信源编码
对原始信号进行压缩编码,减少信息冗余,提高传输效率。
信道编码
对传输的信息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
MIMO与波束赋形
MIMO(多输入多输出)
利用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提高信号容量和传输速率。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移动通信技术在工业互联 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移动通信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包括远程监控、数据采集、设备维护等领域。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实现工业设备的 远程管理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移动通信技术还可以为工业互联网提供灵活的网络接入和数据传输 服务,支持工业生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多址技术
FDMA(频分多址)
通过将频带分成多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分配给一个用户,实现 多用户同时通信。
TDMA(时分多址)
将时间轴分成多个时隙,每个时隙分配给一个用户,实现多用户同 时通信。
接入网通常由基站、基站控制器、 汇聚节点等组成,根据网络规模和 覆盖范围,可以灵活调整其架构。
核心网
核心网定义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心脏, 负责处理和管理整个网络的通信
业务。
核心网功能
核心网主要承担用户管理、业务 控制、路由管理、资源管理等功 能,确保各类通信业务的顺畅运
行。
核心网架构
核心网通常由移动管理实体 (MME)、服务网关(SGW)、 公共数据网网关(PGW)等组 成,根据网络规模和业务需求进
调相(PM)
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来传递信息。
调相和调频的组合(CPM)
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和频率的组合来传递信息。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信源编码
对原始信号进行压缩编码,减少信息冗余,提高传输效率。
信道编码
对传输的信息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
MIMO与波束赋形
MIMO(多输入多输出)
利用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提高信号容量和传输速率。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移动通信技术在工业互联 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移动通信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包括远程监控、数据采集、设备维护等领域。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实现工业设备的 远程管理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移动通信技术还可以为工业互联网提供灵活的网络接入和数据传输 服务,支持工业生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多址技术
FDMA(频分多址)
通过将频带分成多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分配给一个用户,实现 多用户同时通信。
TDMA(时分多址)
将时间轴分成多个时隙,每个时隙分配给一个用户,实现多用户同 时通信。
移动通信之概论PPT课件
![移动通信之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e6fd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4.png)
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 空间中传播,用于移动通信的无
线电波通常在微波频段。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可以通过直射、反射、折 射和散射等方式传播,在移动通信 中,主要依靠直射和反射传播。
无线电波传输特性
无线电波传输具有传输损耗、穿透 损耗、阴影效应等特性,这些特性 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性能产生 影响。
移动终端设备分类
根据用途和功能的不同,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分为智能手机、功能手 机、平板电脑等类型。
终端设备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移动终端设备也在不断发展和 演进,智能化、多功能化、轻薄化成为发展趋势。
03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2G时代
总结词
基础技术,语音通话为主
详细描述
2G时代主要实现了移动设备的语音通话功能,提供了基础的短信服务,是移动 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网络演进和发展
移动通信网络是指能够实现移动终端 之间或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之间通信 的网络,主要由基站、移动交换中心、 网关等组成。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 移动通信网络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从2G、3G到4G、5G,网络速度更快、 容量更大、延迟更低。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01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机器学习 和深度学习算法优化移动通信网 络的性能,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 效率。
02
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还 包括智能客服、智能推荐、智能 语音识别等,提升用户体验和商 业价值。
6G时代的展望
6G时代将实现更高速度、更低延迟 、更广覆盖的无线通信服务,满足未 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通信需 求。
线电波通常在微波频段。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可以通过直射、反射、折 射和散射等方式传播,在移动通信 中,主要依靠直射和反射传播。
无线电波传输特性
无线电波传输具有传输损耗、穿透 损耗、阴影效应等特性,这些特性 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性能产生 影响。
移动终端设备分类
根据用途和功能的不同,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分为智能手机、功能手 机、平板电脑等类型。
终端设备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移动终端设备也在不断发展和 演进,智能化、多功能化、轻薄化成为发展趋势。
03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2G时代
总结词
基础技术,语音通话为主
详细描述
2G时代主要实现了移动设备的语音通话功能,提供了基础的短信服务,是移动 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网络演进和发展
移动通信网络是指能够实现移动终端 之间或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之间通信 的网络,主要由基站、移动交换中心、 网关等组成。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 移动通信网络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从2G、3G到4G、5G,网络速度更快、 容量更大、延迟更低。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01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机器学习 和深度学习算法优化移动通信网 络的性能,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 效率。
02
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还 包括智能客服、智能推荐、智能 语音识别等,提升用户体验和商 业价值。
6G时代的展望
6G时代将实现更高速度、更低延迟 、更广覆盖的无线通信服务,满足未 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通信需 求。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c977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1.png)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应用逐渐普及,涵盖了智 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等多个领域。
05 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威胁
恶意软件攻击
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等, 通过感染移动设备或网络进行传 播,窃取用户信息或破坏系统。
网络钓鱼
利用伪造的网站或服务诱骗用户 输入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
移动通者应明确告知用户收集、使用、 存储和保护个人信息的方式和范围。
法规要求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 确保用户隐私得到合法保护。
用户权利
用户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拥有知情权、同意权、查询权、更正权、删 除权以及投诉权等基本权利。
移动互联网应用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 网技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互联网访 问和服务使用。
特点
发展历程
移动互联网应用具有便携性、实时性和个 性化等特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 网,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等。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 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涌现,涵盖 了社交、购物、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
基站设备
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负责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
网络覆盖与容量
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和容量是衡量移 动通信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受到 基站设备性能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无线通信协议
无线通信协议标准
无线通信协议标准规定了 不同设备之间通信的规则 和规范,如GSM、CDMA、 LTE等。
5G时代
目前正在发展,将带来更高的 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多的设 备连接。
移动通信的应用场景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课件第1章绪论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课件第1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3dff7d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a.png)
图1.10 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
1972年-1980年的这8年间,国际电信界集中研究电信 设备数字化,这一进程,提高了电信设备性能,并改善了 电信业务质量。
1977年美国、日本科学家制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0平 方毫米的硅晶片上集成了13万个晶体管。
1979年,发明局域网;
1982年,发明了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分别是欧洲 标准的GSM,美国标准的D-AMPS和日本标准的D-NTT
1957年,发明电话线数据传输;
1959年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从此微 电子技术诞生了(如图1.9所示)。
图1.9 第一块集成电路
1962年,地球同步卫星发射成功;
1964年,美国Tand公司Baran提出无连接操作寻址技术 ,目的是在战争残存的通信网中,不考虑实验限制,尽可 能可靠的传递数据报;
1882年2月21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开通了第一 个人工电话交换所。当时有用户二十多家,每个话机年租 金为银元150元。
1887年,在当时的台湾巡抚刘铭传的主持下,花费重金 敷设了长达433里的福州至台湾的电报水线--闽台海缆, 于1887年竣工。它使台湾与大陆联通一气,对台湾的开 发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
1907年,北京市内电话改为共电式,同年5月15日,英 商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的万门共电式交换设备投入使用。
1908年,英商在上海英租界的汇中旅馆私设了一部无线 电台,这是上海地区最早的无线电台。
1911年,德商西门子德律风公司向清政府申请,要求在 北京、南京设立无线电报机,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试验 。电台分设在北京东便门和南京狮子山,通报试验结果良 好。辛亥革命时,南北有线电通信阻断,南北通信就靠这 两地的试验电台沟通。
移动通信第一章概述.pptx
![移动通信第一章概述.pptx](https://img.taocdn.com/s3/m/9c0579165fbfc77da369b1b8.png)
第一章概述
定义
通信:以传输信息为目的
移动通信:至少一方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
定义: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 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 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 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 之间的通信。
目录
在2000年5月,国际电联批准了IMT 2000无线接口5种技 术规范,其中以3种CDMA技术为主流,即:频分双工方式:MC -CDMA(cdma2000)和DS-CDMA(WCDMA); 时分双工方式: CDMA TDD(TD-SCDMA)。
1.1 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 3G:以提供移动环境下的多媒体业务和宽带 数据业务为主
1.4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四。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是一种共用无线频道的专用调度移动通信系
统,采用的基本技术是频率共用。
1. 集群的含义
集合各部门专用调度网的频道 (信道) ,实行 多信道共用及系统共用,信道动态分配给用户使用。
1.4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2. 集群系统的特点
①把一些由各部门分散建立的专用通信网集中起来,统 一建网和管理,并动态地利用分配给它们的有限个频道,以
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 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 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 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国内电信运营商由6家变为3家。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为中国移动、中国电 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三张3G牌照,此举标志我国正式进入3G 时代。
1.1 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1.2 移动通信的特点及分类 1.3 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 1.4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1.5 移动通信系统基本技术简介 1.6 语音编码及信道编码技术
定义
通信:以传输信息为目的
移动通信:至少一方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
定义: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 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 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 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 之间的通信。
目录
在2000年5月,国际电联批准了IMT 2000无线接口5种技 术规范,其中以3种CDMA技术为主流,即:频分双工方式:MC -CDMA(cdma2000)和DS-CDMA(WCDMA); 时分双工方式: CDMA TDD(TD-SCDMA)。
1.1 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 3G:以提供移动环境下的多媒体业务和宽带 数据业务为主
1.4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四。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是一种共用无线频道的专用调度移动通信系
统,采用的基本技术是频率共用。
1. 集群的含义
集合各部门专用调度网的频道 (信道) ,实行 多信道共用及系统共用,信道动态分配给用户使用。
1.4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2. 集群系统的特点
①把一些由各部门分散建立的专用通信网集中起来,统 一建网和管理,并动态地利用分配给它们的有限个频道,以
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 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 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 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国内电信运营商由6家变为3家。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为中国移动、中国电 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三张3G牌照,此举标志我国正式进入3G 时代。
1.1 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1.2 移动通信的特点及分类 1.3 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 1.4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1.5 移动通信系统基本技术简介 1.6 语音编码及信道编码技术
2024全新通信ppt课件
![2024全新通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8da4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0.png)
高速光纤传输技术发展现状 介绍当前高速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最新的传输 速率、传输距离、光器件技术等。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高速光纤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空分复用技术、 光交换技术、全光网络等。
无线传输技术演进
无线传输技术概述
无线传输技术演进历程
简要介绍无线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 应用领域。
回顾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模拟通 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等阶段的演进。
5G/6G关键技术
未来发展趋势
详细介绍5G/6G的关键技术,如大规模 MIMO、波束赋形、超密集组网、全双工通 信等。
展望无线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太赫 兹通信、可见光通信、量子通信等。
标准化组织及其成果
国际标准化组织
云计算具备强大的大数据处理能 力,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 分析和挖掘,为通信行业提供了 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业务分析
和市场预测等支持。
云网融合
云计算与通信网络深度融合,形 成了云网融合的新架构,实现了 计算、存储和通信等资源的统一 调度和管理,提供了更加高效、
便捷的服务。
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结合
01
采用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 密等多种加密方式,确保数据传输和 存储的安全。
身份认证方法
利用数字证书、动态口令、生物特征识 别等技术手段,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和 识别,防止身份冒用和非法访问。
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要求
法律法规
遵守《网络安全法》、《数据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 监管,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国家安全。
未来通信发展趋势预测
5G/6G通信技术
更高速度、更低时延、更大连接数的 通信服务,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传输 和处理需求。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高速光纤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空分复用技术、 光交换技术、全光网络等。
无线传输技术演进
无线传输技术概述
无线传输技术演进历程
简要介绍无线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 应用领域。
回顾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模拟通 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等阶段的演进。
5G/6G关键技术
未来发展趋势
详细介绍5G/6G的关键技术,如大规模 MIMO、波束赋形、超密集组网、全双工通 信等。
展望无线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太赫 兹通信、可见光通信、量子通信等。
标准化组织及其成果
国际标准化组织
云计算具备强大的大数据处理能 力,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 分析和挖掘,为通信行业提供了 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业务分析
和市场预测等支持。
云网融合
云计算与通信网络深度融合,形 成了云网融合的新架构,实现了 计算、存储和通信等资源的统一 调度和管理,提供了更加高效、
便捷的服务。
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结合
01
采用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 密等多种加密方式,确保数据传输和 存储的安全。
身份认证方法
利用数字证书、动态口令、生物特征识 别等技术手段,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和 识别,防止身份冒用和非法访问。
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要求
法律法规
遵守《网络安全法》、《数据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 监管,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国家安全。
未来通信发展趋势预测
5G/6G通信技术
更高速度、更低时延、更大连接数的 通信服务,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传输 和处理需求。
1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础PPT课件
![1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b41d2ef46527d3240ce0b6.png)
移动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复杂
移动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概述
2.多普勒频移产生调制噪声
多普勒频移fd与移动物体的运动速度v、
接收信号载波的波长、电波到达的入射角有
关,即
fd=(v/)cos
快速运动的移动台会产生多普勒频移现象,这 是因为在移动台高速运动时接收和发送信号将 导致信号频率发生偏移而引起的干扰。
课程内容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基本技术 移动通信分类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 代,到目前为止,总体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 代。
第一代(1G)移动通信系统是模拟制式, 从1980年开始经历了大约10年时间,是无绳 电话和汽车电话独立问世及独立发展的时期。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基本技术 移动通信分类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0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既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2G
2.5G
2.75G
EDGE
GSM系列
GSM
GPRS
3G
3.5G
3.75
WCDMA-R99、R4 WCDMA-R5、R6
HSD
TD-SCDMA
IS-95A IS-95B CDMA2000 1x
CDMA2000 1x
通信导航监视基础知识资料课件
![通信导航监视基础知识资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24b7b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7.png)
工作原理
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测量出 信号传播时间,从而计算出用户位 置、速度等信息。
常见卫星导航系统
GP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 GLONAS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 系统)、Galileo(欧洲全球卫星导 航系统)、BDS(中国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等。
陆地导航系统
01
定义
陆地导航系统是指利用地面设施发射无线电信号,供载体上的接收设备
02
导航基础知识
导航定义与分类
定义
导航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确定载体(如飞机、船舶、车辆等)的位置、速 度和方向,并引导其按照预定路径到达目的地的过程。
分类
按照导航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天文导航、惯性导航、卫星导航、无线电导航、地 形导航等。
卫星导航系统
组成
卫星导航系统由卫星星座、地面 控制站和用户接收设备三部分组成。
导航系统
监视技术可用于增强导航 系统的性能,通过实时监 测和修正导航参数,提高 导航精度和可靠性。
无பைடு நூலகம்机监控系统
利用监视技术对无人机进 行实时跟踪和监控,确保 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的安 全和稳定飞行。
04
通信导航监视技术融合与应用
CNMS(通信导航监视)技术融合
技术演进
CNMS技术融合是通信、导航、 监视技术的融合与发展,通过技 术的互补与协同,提升系统整体
通信原理与技 术
基本通信原理
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与解 调等原理,是实现信息传递的基础。
通信技 术
如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 TDM)、码分复用(CDM)以及正交 频分复用(OFDM)等,这些技术在 扩大通信容量、提高通信质量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
通信系统与网络架构
通信导航监视基础知识课件
![通信导航监视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4897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b.png)
近现代:电报、电话、无线电等的发明使 通信手段更加丰富和快捷。
05
06
当代: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崛起, 使通信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
通信原理与技术
通信原理:涉及信息的编码、调制、传 输、解调、解码等过程,以实现信息在 信道中的有效传递。
多路复用技术:将多路信号合并成一路 进行传输,以提高信道利用率,如频分 复用、时分复用等。
导航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惯性导航、卫星导航、地形辅助导航、天文导航、无 线电导航等。各种方法有其优缺点,通常会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提高导航精度和 可靠性。
常见导航系统介绍
卫星导航系统
如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中 国的BDS等,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定位、 导航和授时服务。
按照传输信号形式: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按照通信业务类型:话音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像 通信系统等。
以上内容仅为通信基础知识概述,实际通信导航监视领域 涉及的通信技术更为复杂和多样。
02
导航基础知识
导航定义与意义
定义
导航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确定 飞行器或其他运动体的位置、速度和 方向,并引导其按照预定航线安全、 准确地到达目的地的过程。
监视原理与技术
原理
监视系统通常采用传感器、雷达、无线电通信等技术手段,接收并处理来自航行器的信号,解算出其位置、速度 等参数,并通过显示设备或网络将数据传递给用户。
技术
常用的监视技术包括雷达监视技术、无线电定位技术、卫星导航技术等。其中,雷达监视技术利用雷达波束对目 标进行扫描和测距,无线电定位技术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的传播时间或相位差来确定目标位置,卫星导航技术则 利用卫星信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定位与导航。
《导航概论》PPT课件
![《导航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a2351ff705cc1754270956.png)
第1章 导航概论
导航概论>无线电技术基础>天线及馈线>天线的分类
4. 面天线
• 面天线可等效为若干基本辐射源的组合,空 间的电磁场分布是这些基本辐射源叠加的结 果。其方向性图取决于面上电磁波的相位和 幅度分布。
• 二次辐射型的面天线主要分为反射器天线和 透镜天线两大类。
第1章 导航概论
导航概论>无线电技术基础>天线及馈线>天线的分类
第1章 导航概论
导航概论>无线电技术基础>无线电波的产生
x
随t增加,波形向+z方向移动
Ex
z Hy
y
• 对应空间某处z,电场随时间周期性变化,角频率 为ω,振幅为Em;对应某时刻z,电场在空间呈周 期性分布,空间角频率为β,振幅为Em。
• 电波传播时,空间磁场 Hy(z,t)始终与空间电场 Ex(z , t)垂直,并且它们都与传播方向垂直。
第1章 导航概论
导航概论>无线电技术基础>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1.3.天波传播
•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与电波频率、入射(角)有关。 天波传播与电离层密切相关。
• 天波传播的主要特点是传输损耗小和超视距传播,可用较 小功率实现远距离通信,如果经过电离层折射与地面反射 的多次跳跃传播,还可实现数千km、甚至几万km的信号 传输。长、中、短波都可利用电离层反射传播,但以短波 为主,是大多数短波通信、广播的主要传播方式。其他频 段的无线电波可能被吸收或穿越大气层进入太空,因而无 法利用天波传播。
1/ LC,理想的L、C并不消耗能量,只进行能
量的交换。
• 一个完全开放的平板电容,当它被频率为ω的电压 激励时,就向空间辐射电磁波。
运营商基本业务介绍PPT课件
![运营商基本业务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1124d9f111f18582d05a93.png)
(系统配置、数据备份、故障排除服务)、管理服务(如带宽管理、流量分析、负载均衡、 入侵检测、系统漏洞诊断),以及其他支撑、运行服务等。
第6页/共21页
中国移动业务有哪些
随e行
可视电话
可视电话补充业务
视频IVVR
3G
视频留言 视频会议视频Fra bibliotek享多媒体彩铃
2-2.5G
彩信 无线游戏 音乐搜索 快讯 彩铃 号簿管家 手机动画 来电提醒 VPMN 城管通 M2M应用 企业邮箱 综合V网
中国移动业务按产品生命周期分类:
第10页/共21页
中国移动业务按G3产品分类
第11页/共21页
中国移动业务按G3重点业务及其卖点
名称
卖点
随e行
在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内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服务;用户可使用
随e行上网冲浪、收发Email、办公、聊天、游戏等。
可视电话
改变原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传统语音通信方式,在通话过程中增加 视频图像
多媒体彩铃
被叫用户为主叫用户提供一段绚丽、悦耳的多媒体视频来替代普通回 铃音的业务。
视频共享
实时、视频、(语)音(影)像结合,同时该业务可根据实际需要灵 活发起和终止视频、文件共享,因此也更加人性化、方便和灵活。
第12页/共21页
运营商基本业务介绍
第一篇 一个名词和两个小故事 第二篇 运营商有哪些业务 第三篇 关注运营商什么业务 第四篇 关注业务的方法、价值
第13页/共21页
关注运营商什么业务
资费
数据
四类关注
终端
第14页/共21页
政策
运营商基本业务介绍
第一篇 一个名词和两个小故事 第二篇 运营商有哪些业务 第三篇 关注运营商什么业务 第四篇 关注业务的方法、价值
第6页/共21页
中国移动业务有哪些
随e行
可视电话
可视电话补充业务
视频IVVR
3G
视频留言 视频会议视频Fra bibliotek享多媒体彩铃
2-2.5G
彩信 无线游戏 音乐搜索 快讯 彩铃 号簿管家 手机动画 来电提醒 VPMN 城管通 M2M应用 企业邮箱 综合V网
中国移动业务按产品生命周期分类:
第10页/共21页
中国移动业务按G3产品分类
第11页/共21页
中国移动业务按G3重点业务及其卖点
名称
卖点
随e行
在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内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服务;用户可使用
随e行上网冲浪、收发Email、办公、聊天、游戏等。
可视电话
改变原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传统语音通信方式,在通话过程中增加 视频图像
多媒体彩铃
被叫用户为主叫用户提供一段绚丽、悦耳的多媒体视频来替代普通回 铃音的业务。
视频共享
实时、视频、(语)音(影)像结合,同时该业务可根据实际需要灵 活发起和终止视频、文件共享,因此也更加人性化、方便和灵活。
第12页/共21页
运营商基本业务介绍
第一篇 一个名词和两个小故事 第二篇 运营商有哪些业务 第三篇 关注运营商什么业务 第四篇 关注业务的方法、价值
第13页/共21页
关注运营商什么业务
资费
数据
四类关注
终端
第14页/共21页
政策
运营商基本业务介绍
第一篇 一个名词和两个小故事 第二篇 运营商有哪些业务 第三篇 关注运营商什么业务 第四篇 关注业务的方法、价值
移动通信PPT课件
![移动通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cbad7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6.png)
智能物联网
移动通信技术为智能物联网提供 了基础通信能力,推动了物联网 设备的广泛应用。
移动通信在物 联网中的应用
智能家居
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智能家居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便捷的生活 体验。
工业自动化
在工厂生产线中,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设备间的无线通信,提高生 产效率。
远程医疗
医生通过移动通信技术远程监控患者健康状况,实现及时诊断和 治疗。
竞争压力增大 01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竞争者不断涌现,加剧了移 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压力。
用户需求多样化 02
用户对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要求运营商提 供更加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
跨界合作与创新 03
为应对市场竞争,移动通信企业需要积极寻求跨界合作 与创新,拓展业务领域,提升竞争力。
移动通信的发展机遇与前景
移动通信技术是指通过无线电 波或其他介质进行信息传输的
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特点
移动通信具有移动性、个人性、 无线性和通信的灵活性等特点。
移动通信分类
移动通信按照通信方式可以分 为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
信等。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G时代
198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出现,基于模拟 信号传输。
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先进 技术,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将更 加智能化,实现自适应的网络优
化和智能化的资源管理。
移动通信产业 的未来展望
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5G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6G技术的研发将使得未来移动通信拥有 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更广泛的覆盖范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移动通信将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地区, 包括偏远和农村地区。
移动通信PPT课件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ppt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edc2d5b90d6c85ed3ac6e4.png)
1.1 移动通信的定义
▪ (1)互调干扰 所谓互调干扰是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
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同 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 信系统构成干扰的现象。产生互调干扰的 原因是由于在接收机中使用“非线性器件” 引起的。如接收机的混频,当输入回路的 选择性不好时,就会使不少干扰信号随着 有用信号一起进入混频级,最终形成对有 用信号的干扰。
1.1 移动通信的定义
▪ 慢衰落是由于电波传播路径上遇到建筑物、树林 等障碍物阻挡,在阻挡物的后面形成的电波阴影 区。阴影区的信号电场强度较弱,当移动台在穿 过阴影区时,就会造成接收信号电场强度中值的 缓慢变化,发生阴影效应。阴影效应引起的衰落 一般服从正态分布,这种衰落有时又称为正态 (高斯)衰落。陆地移动信道的主要特征是多径 传播。传播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很多建筑物、树木 以及起伏的地形,引起能量的吸收和穿透以及电 波的反射、散射及绕射等,这样,使移动信道充 满了反射波的传播环境。
1.1 移动通信的定义
▪ 3.移动台工作时经常受到各种干扰 移动台所受到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于城市噪声、
各种车辆发动机点火噪声、微波炉干扰噪声等; 对于自然界中如风、雨、雪等自然噪声,由于频 率较低,可忽略其影响。
移动通信网是多频道、多电台同时工作的通信 系统。当移动台工作时,往往受到来自其他电台 的干扰,主要的干扰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及同 频干扰等。因此,无论在系统设计中,还是在组 网时,都必须对各种干扰问题予以充分的考虑。
▪ 6.通信系统复杂 由于移动台在通信区域内随时运动,需
要随机选用无线信道进行频率和功率控制, 以及选用地址登记、越区切换及漫游存取 等跟踪技术,这就使其信令种类比固定网 要复杂得多。此外,在入网和计费方式上 也有特殊的要求,所以移动通信系统是比 较复杂的。
移动通信技术课件(第一章)
![移动通信技术课件(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d8b2b115ba1aa8114431d984.png)
美国高通公司(QUALCOMM)成立于1985年7月,在以技术创新推动无线通讯向 前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在CDMA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闻名。 1986年,高通公司注册了其第一个CDMA专利;在1988年10月首次向公众介绍了 CDMA蜂窝移动通讯概念。1989年11月,高通公司成功在圣迭戈进行了CDMA历史 上的第一次演示。 在1993年6月,TIA(美国电信工业协会)接受CDMA技术为北美标准。1995年10 月,全球第一个商用CDMA网络在香港部署。1996年11月,韩国大规模部署了 CDMA商用网络。2002年1月,中国联通宣布了在全国范围内开通CDMA移动通信 网络。 高通CDMA技术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线芯片组及软件技术供应商,全球大多数的 商用3G终端都使用高通芯片。
移动通信设备业的发展
华为 中兴 大唐电信 上海贝尔 爱立信 诺基亚 阿尔卡特朗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于 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 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 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 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85位。 2015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28位。 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129位。 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83位,营业收入785亿 美元。
第六阶段:从本世纪初至今
典型系统---4G系统
LTE FDD TD-LTE WiMAX
1.2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导航技术的概念内容与发展PPT课件
![导航技术的概念内容与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d28a476bec0975f565e266.png)
Page 32
3. 导航系统软硬件平台
3.3 定位方式
卫星定位 ➢ GPS ➢ GLONASS ➢ 北斗 ➢ GPS/Beidou双模组合定位
基站定位 ➢ 移动基站-gsm/cdma ➢ WIFI ➢ 无线集群
位置推算 ➢ 惯性导航 ➢ 电子陀螺 ➢ 罗盘
Page 33
4.导航引擎 - 4.1 空间数据组织 - 4.2 空间数据管理 - 4.3 导航数据生成 - 4.4 空间定位 - 4.5 电子地图 - 4.6 数据检索 - 4.7 路径规划 - 4.8 路径导航
全息导航:以位置为基础,全面反映位置本身及其与位 置相关的各种特征、事件或事物的全信息的数字导航, 是适应位置服务应用需求的一种新型到导航产品。
Page 15
2.导航电子地图数据
- 2.1 导航数据模型 - 2.2 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要素表达 - 2.3 数据分类及数据结构 - 2.4 空间数据的数学基础 - 2.5 数据的获取与更新 - 2.6 导航电子地图的生产 - 2.7 导航电子地图的发布 - 2.8 国家对导航电子地图的保密处理
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空间卫星导航系统GPS。至 1994年3月,24颗卫星布设完成,全球覆盖率达98%
Page 12
1. 导航的概念
1.7 导航技术中的一些概念 轨迹导航:接收到GPS信号后通过记录行驶的路线,并 以此作为参照来指导行驶的导航方式
模糊导航:按规划的路线模拟真实情况进行导航,不需 要GPS信号。设置了起点和目的地就可以进行模拟导航
1. 导航的概念
1.1 概念 导航是引导某一设备,从指定航线的一点运动 到另一点的方法。
Page 4
1. 导航的概念
1.2导航系统组成 由硬件平台、导航电子地图、 导航引擎三大部分组成
3. 导航系统软硬件平台
3.3 定位方式
卫星定位 ➢ GPS ➢ GLONASS ➢ 北斗 ➢ GPS/Beidou双模组合定位
基站定位 ➢ 移动基站-gsm/cdma ➢ WIFI ➢ 无线集群
位置推算 ➢ 惯性导航 ➢ 电子陀螺 ➢ 罗盘
Page 33
4.导航引擎 - 4.1 空间数据组织 - 4.2 空间数据管理 - 4.3 导航数据生成 - 4.4 空间定位 - 4.5 电子地图 - 4.6 数据检索 - 4.7 路径规划 - 4.8 路径导航
全息导航:以位置为基础,全面反映位置本身及其与位 置相关的各种特征、事件或事物的全信息的数字导航, 是适应位置服务应用需求的一种新型到导航产品。
Page 15
2.导航电子地图数据
- 2.1 导航数据模型 - 2.2 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要素表达 - 2.3 数据分类及数据结构 - 2.4 空间数据的数学基础 - 2.5 数据的获取与更新 - 2.6 导航电子地图的生产 - 2.7 导航电子地图的发布 - 2.8 国家对导航电子地图的保密处理
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空间卫星导航系统GPS。至 1994年3月,24颗卫星布设完成,全球覆盖率达98%
Page 12
1. 导航的概念
1.7 导航技术中的一些概念 轨迹导航:接收到GPS信号后通过记录行驶的路线,并 以此作为参照来指导行驶的导航方式
模糊导航:按规划的路线模拟真实情况进行导航,不需 要GPS信号。设置了起点和目的地就可以进行模拟导航
1. 导航的概念
1.1 概念 导航是引导某一设备,从指定航线的一点运动 到另一点的方法。
Page 4
1. 导航的概念
1.2导航系统组成 由硬件平台、导航电子地图、 导航引擎三大部分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GMDSS系统概述
GMDSS建立的目的: 当船舶遇险时能够向岸
上的搜救协调中心(RCC) 发出报警,RCC能立即协 调搜救行动。 意义:
大大提高了海上航行的 安全和海上救助的有效性。
Logo
Company Logo
Logo
Company Logo
船舶通信设备
Logo
1.视觉和声响通信设备
船国舶际通信海与事导组航设织备IMO明确要求:负责航行值班的驾驶员应 能用视觉通信发出和接收信号,具备用莫尔斯灯收发信息 的能力及使用国际信号规则的能力。
1)手旗 2)信号旗 3)灯光通信设备 4)声号通信法 5)强力扬声器喊话通信法
船舶导航设备
Logo
导航的概念源于航海事业 古船舶人通常信用与导天航文设导备 航、地磁导航指引船舶的行驶 100多年前出现机械式船舶计程仪,至后来陆续出现陀螺 罗经、船载雷达等等。船舶导航已经走过了约一个世纪的漫 长道路。
Company Logo
船舶导航发展历史
Logo
21世纪,各种船舶导航系统有的已经或者将要被淘汰,有 的被船保舶留通信,与不导断航设改备进、发展(陀螺罗经、计程仪、雷达等)。
Company Logo
船舶通信与导航设备
Logo
船在大海上航行所需具备的器材
Company Logo
船舶通信与导航设备
Logo
船在大海上航行所需具备的器材
➢ 辨别方向:罗经 ➢ 避开障碍物:望远镜、雷达
➢ 联络与求救:通信设备
Company Logo
船舶通信与导航设备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船舶通信设备
3.船舶内部通信和信号系统
Logo
船在舶工通信作与部导位航设、备舱室,安装船内通信和信号系统,对完成 上级下达使命、提高航行和驾驶的准确性及提高船舶生命 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船舶卫星通信系统 现在卫星通信已用于船舶,在陆上和船舶上都装有卫星
通信终端。
Company Logo
Logo
Company Logo
船舶的发展
Logo
Company Logo
船舶通信与导航设备
Logo
船在大海上航行所需具备的器材
➢ 辨别方向:罗经
罗经是提供方向基准的仪器。船舶用以确定航向和观测物标方位 。罗经有磁罗经和陀螺罗经两种,一般海船都同时装备有磁罗 经和陀螺罗经。前者简单可靠,后者使用方便、准确。
船舶通信设备
Logo
确保船舶在任何时候都能与外界联系,不仅是海上航行和生 产必需船舶的通,信而与导且航与设人备 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船舶通信包括外 部通信和内部通信两方面,前者包括视觉和声响通信、无线电 通信等手段;后者主要使用有线通信手段。
视觉和声响通信设备; 船舶无线电通信设备; 船舶内部通信和信号系统; 船舶卫星通信系统
Company Logo
船舶通信设备
2.船舶无线电通信设备
Logo
船无舶线通信电与通导信航设是备整个水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 任务是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通信为中心,负责海滩救助、运 输生产指挥及国际、国内船舶公众通信业务。
船舶无线电通信始于1899年,20世纪初已有不少船舶装 备了简单的无线电通信设备;1976年美国先后发射了3颗海 事通信卫星,从此船舶无线电通信跨入了新时期。它由船 舶电台和海岸电台实现。
课程性质
➢以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为出发点; ➢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 ➢实践性较强。
Logo
_w_w_w_.t_h_e_m_e_g_a_l_le_r_y._co_m__ themegallery
Co_m_p_a_n_y_ L_o_g_o Company Logo
教学目标与考核方式
教学目标:
1. 学习船舶导航与电子仪器 的基础知识。
2. 联系实际全面了解船舶导 航与电子仪器。
3. 提高船舶导航与电子仪器 的实际应用水平。
Logo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和期终考试相结 合。
平时成绩:出勤情况、课 堂表现、作业。
终期考试成绩:期末测验
themegallery
Company Lo Logo
船舶的发展
新出现并蓬勃发展的导航技术:船载GPS、电子海图显示 与信息系统ECDIS、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载航行数据记 录仪VDR等。
Company Logo
GMDSS系统概述
Logo
什么是GMDSS?
定义:
GMDSS全称为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就是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缩写。该系统主 要由卫星通信系统、地面频率通信系统(即海岸电台)、海 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以及寻位系统四大部分构成。